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谢钱唐方少府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具衔。
右,某此者伏蒙仙尉秘校特枉轩盖,临赏岩扃,衡宇增辉,缁属称庆。
限以夏制,尚缓趋风,愧畏良深,景服徒切。
谨上状咨谢,伏惟尊慈俯赐念察。
不宣。
仁和赵少府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前日伏承临访山舍,无以为待,不胜愧畏!
继以佳什,见宠稠重,风调高雅,岂幽陋之可攀续。
不揆荒唐,勉强和之,但以取笑大手名匠。
暑湿,惟自重。
不宣。
沈少卿见访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惶恐启:昨日奉蒙降访客舍,仰荷尊赐,不任感愧!
但以老弊,弗堪人事,未果即趋机下。
谨令弟子驰启上谢,伏惟少垂鉴念。
不宣。
祖龙图罢任杭州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此者伏审知府龙图罢镇名藩,即日趋诏归阙,行舟首路。
某山林逋病,不能远郊驰送,徒增黯恋。
仁德慺慺,奉此咨露,伏惟台慈念察。
送诗与杨公济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不披俉来,倏越旬日。
春气尚浅,景色犹寒,惟体中无恙否?
近缘禅关不固,习气宁忘,因得斯谬妄。
盖适性而已,岂敢风雅可与哉?
然拙人用锼,不若智人挥钁。
况足下才力有馀,可能为我一锄,勿使傍观掩口胡卢而笑也?
章监簿门状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昔日伏蒙特坠清名,荣贲旅寄,不任感荷!
容宿恙稍痊,当走左右,以谢盛刺。
谨具状上纳,伏惟垂察。
不宣。
石门月禅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缁林尺牍
某启:昨三月公晦书,并所制《悲风谣后序》,慰谕勤至。
非深交至友,何肯如此,于感佩万一也。
然序文殊佳,但其德薄,不任称奖也,此为忝耳。
公晦久别,所谕何老而益贤如是,喜且非常。
我但白首偃蹇,不能自振,况暇于教道也?
视此得不愧乎?
栖居石壁,殆二年矣,虽然,自适颇乐。
顾人生如梦,何足堪恃。
纸衾瓦钵外,惟图书杂然于室中耳,流俗所尚,一无留也。
近著《孝论》十二章,拟儒《孝经》,发明佛意,亦似可观。
吾虽不贤,其为僧为人,亦可谓志在《原教》,而行在《孝论》也。
今以相寄,盖以公晦善于亲也。
所栖虽牢落,于佛法其意亦不敢怠。
徐当为教门著一大典,但虑其功浩大。
若果就,先当相闻。
公晦道已振一方,吾复何云。
但善将身世,此为至祝。
专人还,特此上闻。
黄龙南禅师(别幅)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缁林尺牍
某再启:和尚有大胜缘,所止则学者云从景附,实末代之盛事,万幸,益勉尊用。
某滥主禅席,德薄言微,不为时之所信,徒劳耳目。
自近有匿罗浮之意,果行,必道出江南,当拜求高会。
晦和尚平生心交,今老在一涯。
二年化僧不至,不闻其音。
或因遣书,乞为呼名。
黄龙古之名寺,应称清栖。
法澄每谈及积翠风景,听之使人神动心飞,今何人得其居也?
愚甥孙早辱教诲,亦仅似人,顾小子何以报重恩?
路远,不及以粗物辄陈左右,惟拳拳钦咏耳。
黄龙山南禅师(次幅)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稽首:虽闻《祖图》、《宗记》已辱采览,而未奉评品,鄙心得无慊然?
辱赐教墨,乃过形奖饰,岂大善知识为法欲有所激劝尔?
且感且愧!
某平生虽猥懦无大树立,然亦勇闻清远高识之士,三十馀载徒景服道素,不得一与胜会,此为眷眷。
知复领大众于龙山,其钦尚好善之诚,何书可尽!
春煦,幸千万为法自重。
僧还,谨布区区。
圆通禅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缁林尺牍
某启:去年夏首闻移锡崇胜,喜慰喜慰!
庐阜天下胜壤,宗教所出,得大知识镇严,乃学者之大幸也。
珠上人至,果聆清规益举,又喜之也。
惟久之可矣,乞罔起他方之念尤佳。
某衰老,翛然客寄,弘法无力,徒钦羡于能迹耳。
逾远风论,千万善保。
因介,谨此咨露。
不宣。
又与圆通禅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东林庄仆至,辱手笔,知退法席,专育高趣,钦羡钦羡!
庐阜不得镇严,亦禅林之不幸。
见邀虎溪之居,足仞风义盛重。
但某濡滞,不能即拜雅会,殊为慊然。
馀且别幅。
未披觐间,千万善爱。
圆通禅师让院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前日专人传到华缄,承已得美罢。
潜道于此,缘德方盛,年腊相然,何遽尔惊众耳目?
又聆黑白复请留此,千万且从舆论。
某老弊德薄,不能为之纲纪,天下共知,潜道何误以此人为代?
潜道推让之义虽自高冠,而鄙劣之人终何以当克?
万万须自回雅意,为众少留。
老弊东西南北人也,固无定迹。
奉见未期,千万留意。
万寿长老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专人至,辱手教慰谕,足仞久要之不忘也,万感万感!
印和尚不可救疗,遂至如此,怆感无已。
索文志其塔,虽腆忝相知,至于厚善,当此岂可饰让耶?
且以拙直之笔,聊奉佳命,亦表生平交契之诚耳。
用舍更在裁之。
益热,千万为法自重。
谨此咨答。
不宣。
万寿长老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音信虽不相通,而钦服道素,徒此勤切。
某无状,老更弥笃。
春季间罢去佛日,深匿龙山,萧然人不堪其忧,而余之未尝自厌。
比欲致奉问聆道,盖淮南未还,故不果。
然适会曹君,乃知起居清胜,善慰孤迹。
不肖见谋往庐山,治行当首拜道场。
冬寒,未见间,万乞善爱。
谨此布区区。
不宣。
杭州宝月僧正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比者以衰恙告免住持,特蒙垂访,过形存恤。
仰荷道眷,岂胜感愧!
尚以夏制,未遑前礼,谨奉启上谢。
退金山茶筵启(回答)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适早监寺至,辱笺命就所栖以预精馔,意爱之勤,岂可言谕!
乃尽诚素。
某虽不善与人交,岂敢以今日之事自亏节义?
无烦相外清集,方当大暑,告且为罢之。
书谨令人回纳,伏冀慈照。
与东林知事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今者伏承远驰价使,特赠书问,以昔贤胜集之所,假无状自匿之便。
嘉命远至,光贲殊多。
某人曲采虚声,更推高谊,循省其愚,何以当克!
愧以老惫,复牵事缘,趋赴未皇,但深愧忸。
久滞来人,益增慊悚。
价还,奉状布谢,伏惟慈念。
上人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今月十六日,人来,获赠笔语。
所喜道意清净,不事他缘。
人生世间,闲为第一,此事勿使俗眼见之,一二年来,甚不喜闻也。
思虑消尽,无事可堪,古云「千里同风」,斯之谓矣。
所问贤弟,不独愚迷,兼亦倒置。
予为剧言来谕,如风过树,祗益嘈嘈耳。
病在膜内,无由除之,足下虽有弟兄之情,柰何柰何!
发供养主与檀那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萃兹胜侣,允赖檀贤。
虽素钦于令猷,尚未披于粹表。
企慕徒切,揖晤未期。
秋气稍清,珍育是祷。
化人行,专此奉启。
不宣。
西山移文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八
自然子,西山之有道者也。
处仄陋间三十年,杂老农老圃以游,未尝一日以语遌物。
康定初,朝廷求儒于草泽,知己者将以道进于天子,自然子引去不顾。
余于自然子有故也,闻且惑之,谓自然子贤者,不宜不见几。
念方当远别,不得与语,故文以谕之曰:子自然子读书探之道,岂宜自私?
得志推诸天下与人共之,不得已山林而已。
曾点颜渊道,终于隐约而不改,彼以时命大缪而然也。
今天下一国,君人者有道,自然子之时固异矣,安得与彼二子同年而语哉?
吾尝谓隐者之道有三焉:有天隐,有名隐,有形隐。
形隐也者,密藏深伏,往而不返,非世傲人者之所好也,长沮桀溺者其人也。
名隐也者,不观治乱,与时浮沈,循禄全生者之所好也,东方曼倩扬子云者其人也。
天隐也者,心不凝滞拘绝于事,无固无必,可行即行,可止即止,通其变者之所好也,太公望孔子颜渊者其人也。
子自然子志在孔子,而所守与长沮桀溺辈类。
长沮桀溺者,规规剪剪,独善自养,非有忧天下之心,未足与也。
自然子固宜思之,与其道在于山林,曷若道在于天下?
与其乐与猿猱麋鹿,曷若乐与君臣父子?
其志远而其节且大,为之名也赫赫,掀天地,照万世,不亦盛矣哉!
自然子思之。
行矣,无且容与,知言者岂以我为狂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