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岩(四首(按:《八琼室金石补正》谓九龙岩在永州卢洪驿。)) 其一 北宋 · 蒲宗孟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虚岩苍壁古苔斑,潇洒清深六月寒。
三伏流金无处避,暮天将去更盘桓。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老僧栖息乱云颠,凿石开山四十年。
投得岩成身老大,更无筋力到岩前。
其三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人言道士隐深山,九炼丹成去不还。
乳溜滴成华盖座,犹疑真相在岩间。
其四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欲寻微径到山前,闻有蛟龙洞底眠。
岁旱密云终不雨,可能无意救荒年(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
寄蕲簟 北宋 · 蒲宗孟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公家列屋閒娥眉,珠帘不动花荫移。
云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轴坐弹棋(清王瑞庆道光《南部县志》卷二五)。
通天岩 北宋 · 蒲宗孟
押侵韵
幽怀慕岭寂,结庵在中林。
绿竹君子操,清池故人心。
明月弄寒影,好风摇翠阴。
江南千里远,何处盛朋簪(明董天锡嘉靖《赣州府志》卷二)。
望梅花 北宋 · 蒲宗孟
押词韵第三部
一阳初起。
暖力未胜寒气。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
粉蝶岂知芳蕊。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望梅花 北宋 · 蒲宗孟
押词韵第七部
寒梅堪羡。堪羡轻苞初展。
被天人、制巧妆素艳。群芳皆贱。
碎剪月华千万片。缀向琼枝欲遍。
小庭幽院。雪月相交无辨。
影玲珑、何处临溪见。谢家新宴。
别有清香风际转。缥缈著人头面。
句 其一 北宋 · 蒲宗孟
收书万卷日沈酣,鲍谢诗篇老更耽(送阳孝本)。
《舆地纪胜》卷三二《江南西路·赣州》 《舆地纪胜》:阳孝本,字行先,赣县人。因游上庠,左丞蒲宗孟招以训子弟,二年告归,束脩皆不省。蒲问所欲,曰愿以市监书,蒲仍以诗送之云云。
其二
押纸韵
圣名不敢居,民誉日益美(赠雍之奇)。
按:同上书卷一六一《潼川府路·昌州》
其三
押灰韵
阆州胜绝是云台,十里松萝殿阁开(云台)。
按:同上书卷一八五《利东路·阆州》
肄业堂赋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七
肄业堂,乃诸葛孔明隆中肄业之所。孔明旧庐在州西二十里,堂过旧庐又十馀里。今有五代时所立碑,尚在。
水潺潺兮清波,山掩覆兮峨峨。苍龙连卷兮绿柯,长帔蔽郁兮垂萝。溪谷幽深兮谁之处?孔明故居兮山之阿。曰惟隆中肄业之所兮今我来过,缅怀夫子兮硕大而薖。万古一室兮优游而逦迤,仰法上世兮俯蹈丘、轲。仁义律己兮忠信切磋,事业伊、周兮五霸讥诃。所逢虽狭兮所乐则多,岂同陋儒兮朱墨研磨。窜简涂策兮正误救讹,终身一经兮齿豁头皤。夫子之心不然兮是惟有承,志在康济兮泽此黎蒸。慨乱离之斯瘼兮,会四海之沸腾。欲出民于无聊兮,畏己力之未能。乃潜蟠乎兹堂兮,探前哲以为朋。躬耕陇亩兮,慷慨抱膝而长吟。揖遗芳于管、乐兮,将有嗣乎佳音。夫子之怀远举而高攀兮,又孰止乎二子之用心。自任以天下之重兮,晞有莘之昔人。愿为王者之佐而世否道塞兮,徒羡乎钓筑之逢君。养蒙处晦兮正以自固,乐道畜德兮有待而臣。嗟尧舜之不得见兮,又汤武之不偶。睥奸雄之猖狂兮,怅汉鼎之颠覆。逐饥狼而得贪虎兮,去长蛇而来猛兽。增暴益乱而不知其已兮,曷餍乎奸肠与逆口。忽三顾之降己兮,亦风云之所遘。发平生之所怀兮,乐与斯人而左右。以仁敌不仁兮,以顺胜不顺。逆首延命兮,寄颈数日而受刃。四方翕然兮,知刘祀之未殒。庸蜀虽隘兮,从容周旋而不窘。扼秦控楚兮,终己之世,使魏俘吴囚不敢一镞而西进。虽会遇之使然,亦术业之有蕴。俄经营以勤劳兮,遽长星之下堕。枭儿鼓舞以争快兮,鼠子酣歌而相贺。岂灵意之夺汉兮,乃赦权而宥操。适夫子之故国兮,望兹堂而叹悼。嗟风流之已远兮,徒见乎麋鹿与野草。使余徘徊而不忍去兮,讯邑人以考故基。画地指形兮欲信而疑,兹堂芜没兮彷佛而知。字刻半缺兮土埋空碑,俯视就读兮志者谓谁?事远日长,怆废嗟隳。欲问耕者兮聊丐一犁,重敞兹堂兮慰我之思。
上皇帝言仕进抑塞书(熙宁元年十二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
熙宁元年月日,前夔州观察判官蒲宗孟,谨昧死百拜上书皇帝陛下:臣闻圣人持天下,不幸而至于极弊大坏之际,欲更变律令,犹当以不可测之术、不可知之权风动天下,使天下之人安趋而乐从,奔走而不知其故。未尝仓卒亟暴,为骇扰之法,以逆人之欲,拂人之情,强人之所不喜,违众戾物以招怨取怒,歛大愤,起深憾,而离天下之心也。况不至于极弊大坏之际,安可无故而为矫世动俗之事,结怏怏不快于天下耶!爰自迩时朝廷恶官多而吏道杂,一切塞绝之,如防寇盗,如捍雠敌,如备狼虎,惟患去之不尽,而不患其有伤。梗棘堤障其路,苛文峻法,离合其荐员,增广其年祀,柅绝其迁升,常恐其应条目而符格令,合制度而契圈模,以取一日之荣也。自古厌士未有如今日之甚,简贱王官未有如今日之障也,彰灼著明而鼓动衣冠之怨,未有如今日之暴也。白衣下士至于吏部选人,上及于朝廷之所谓郎曹卿列,无一人不被窒遏,无一人不拂其所欲。此皆前世好治之君孜孜降己,贪求渴选,赖而共与为理者,而今日举将去之,不啻于屏丐人、斥遣奴仆之易。如之何使英伟自重之士竭谋尽虑,为国家喜奋事功流风迹哉!精才奇智之人素守廉隅,素谨德行,素重名节,不忍舍簪绂而从负贩;有父母妻子之迫,又不忍去而之山林。持其不得已之心,含耻强颜,出入人上,黾勉茍过,此甚可叹!向者大臣为法,以节约进士经生之数,举天下而计之,三年之间,率常数十万人,而取三四百也。又裁减任子之令,期岁而补者增为三岁,三岁者增为再郊。三丞告老之泽,十八道使者迁任之宠,例皆寝罢。大较比旧,每岁已有千馀人不占仕籍矣。入仕之难既如此,既仕之后,又多为不可进之格以沮之。故举职官之令行,而京官岁损者常百馀员。朝廷犹以为未也,召见引对之际,又不用铨筦正律,不循祖宗故事,与夺无准,出于临时,使天下有偶得偶失之叹,惶惑惊扰,以为不便。而今年六月己未之诏,又令天下通判之人率不得举京官,而转运判官亦减其当举之数。士人何所恃而进也?前无荣华以诱其心,后无温饱以足其衣食,陛下尚欲责之治黎元、养赤子,不已疏乎?不徒如此,其甚者又有增年迁秩之法,止郎限卿之令。止郎而限卿,是又何也?尧舜以来未尝有也!古之爵禄,王者所以厉世磨钝,而今之爵禄,朝廷务以沮善而惰志,岂圣人把持天下之术耶!仕宦而有可止之时,则人之为善有可止之心矣;为善而可止,则朝廷尚谁与共天下哉!陛下岂不思入仕之人乎?方今所贵而宠用者进士一科,以进士言之,使天下入仕者率三十而得仕,四十而京官,比及引年之日,不过为陛下中行郎中耳。然而其间几何而至此?其补奏而得仕、诵书而入官者,又岂人人四十而尽京官耶?以此而较,安在明为科条、严设禁令、止郎限卿,以取万载之讥乎!此最清朝深失之议,而治世无谓之法。殆献计者虑之不精,求之不熟,趋目前而忘远图,思小利而不知无益,逞一时之见,动多士之心,使怨府归于朝廷,衅根蟠于天下,不足以惩弊革蠹,祗以收憾而取怨矣。腐儒小生不晓治体,凡以谓天下之事皆当洗剔痛治,然后可以置于太平,遂陈快意之论,悦耳之说,以乱陛下视听。不知陛下新有大宝,正当以至恩厚德结人,而不宜为皦察拂戾之事骇扰天下也。呜呼!最易得者天下之势,最难得者天下之心。昔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而周室以兴;纣有乱臣三千,离心离德,不能保天下。夫人之心不可失也如此!臣愿陛下精意极虑,不惮亟更,而陈己之失。喜进取,恶摈弃,人之常情也。是以古之明王因其情之所喜,顺而诱之,无不得其欲。故知人之恶饥寒也,与之禄,使至于饱暖;知人之恶贫贱也,与之爵,使跂于富贵;知人之恶摈弃也,与之荣名,使荣于进取。惟其如是,所以天下聪明才俊、豪迈雄杰、举世不可屈服之人,皆乐为之用,喜为之尽力。其故何耶?是非有奇策异算,盖亦顺其情而已。今也举违其情,而欲举之共天下,臣未见其可也。望陛下勿为太过已甚之事,廓然开其可进之路,疏其窒塞之源。使转运判官与列郡通判复得依旧举官,以诱州县仕宦之心。使郎无可止之期,卿无可限之数,以破清望官塞绝之叹。使选人至于改官,而资地应格者不夺于临时,以杜铨选惶惑之扰。则天下荣望复在,衣冠进路复通,而仕宦复尊,而朝廷复重矣。治平之法,减京官,举职官,使京朝已上四年而磨勘,持此之术,行之十年,仕路自清,吏员自少,何必巧为术以障之,曲为防以蔽之乎?百日之疾,求一日以愈之,必知不可;而五六十年之弊,乃欲尽去,不已遽乎?愿陛下从容安意以待之,仓卒亟暴,恐非天下之福。臣过计论事,罪在不赎,惟陛下裁赦。臣宗孟昧死再拜(《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又见《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九。)。
素谨德行:原无,据《历代名臣奏议》补。
应诏陈阴气太盛宜谨七事疏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东都事略》卷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九
陛下左右所与图事帷幄中二三贵人,皆先帝所择以遗陛下者也。保全宠爱,使不近权而专威福,乃所以安顾命元老矣。二年来,既借之权,又使之专陛下之事,陛下但拱手宴息于宫中,无所可否。臣亢而王豫,此阴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陛下掖庭永巷多先帝时嫔御,所给事而幽闭,诚不胜算,以少言之,宜不减数千百人。是端闱之内,宸极之次,日夜常有数千百怨旷矣,沴气安得而不作也?艺祖时,后宫止二百八十人,尝因霖雨,去者五十。太宗时,宫中不过三百人,犹患其多。陛下后庭安用数千百哉?此阴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宦官出入宫禁,权均人主,两朝来尤为特甚。荣辱出其语言,公卿重足一迹,道路不敢以目。邪柔之夫附之以进,先朝显人为国家执政柄者多由其门,以久富贵。陛下践极之日,稍抑夺其气,又谪其渠魁而老黠者数人,其心慊慊不足,觖望言语,无所不出。以数十年猖狂息恣,而一日为陛下所轧,怀忿忍怨,安知其不为党奸助恶之计?此阴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鸷虏视于北,贪戎玩于西,常欲蛇豕吾民而腥膻中国者盖积有年。奸雄之人草伏而庐处,四立而环顾,但未有以发之。下纾上急,恐北方将破盟,西夏将慢命,奸雄之人将传檄而起,此阴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骄兵满天下,而劲悍无赖者尤聚于京师与河北,动有所欲,徜徉睥睨,视其上之人如仇雠。平时无事,竭天下之财,耗天下之谷粟以饲养之,可谓衣丰而食足矣。三岁一郊赉,间时一特支,举一非常之礼,又随而赐予,犹未厌其心也。过萌无耻之求,一旦不如所怀,群行而噪呼,色怒而诋讪。前世当治安之时,莫不皆有可惊之事,惟其不以为忧,故至于无可奈何。今国家之忧正在骄兵,惟陛下深忧而熟计,远览而独断,使不至于无可奈何,以定万世之业,祖宗之望也。曩者其谋屡发,近日其志转愤,但含蓄而未动耳。此阴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佞邪之人,语言便嬛,易以惑乱主听。自迩以来,有数人得进见左右者,是皆何人?因缘攀附,遂屡召而数进,四方不知,以谓陛下宠私昵、忘公道矣。陛下尚不知远之,乃屡召而数见。此阴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陛下欲御大臣,在揽威福,而制其自专;欲洗怨旷,在省其职局,而去其无用;欲清阉寺,在裁损其数,而正其洒扫;欲御夷狄,在先求贤将,而大为储蓄;欲消奸雄,在爱养良民,而务行宽厚之政;欲惩骄兵,在奋威刑,罢姑息,而裁省冗滥之卒;欲杜佞邪,在舍私昵,廓至公,而御百辟。陛下弭灾而塞变,莫急于此七者。
论行手实法不待丰穰疏(熙宁八年正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九、《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一之一三(第六册第四九九九页)、《文献通考》卷一二、《宋史》卷三二八《蒲宗孟传》
近制民以手实上其家之物产,而官为注籍,以正百年无用不明之版图,而均齐其力役,此天下之良法也。然县伤灾五分以上则不与焉,且留以俟丰岁。以臣观之,使民自供手实,无所扰也,何得待其丰穰哉?愿诏有司,不以丰凶弛张其法。
倚阁鼎澧秋税奏(熙宁八年十二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
鼎、澧道路之间已有殍饿流离之民,尚催纳秋税及五分以上,并令倚阁。
乞不许以保甲为名抽勾往沅州请田土人户奏(熙宁九年四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四
沅州官田并山畲园宅等荒闲甚多。闻全、永、道、邵州人户往请射,其官吏以既籍充逐处保甲,遂令遣归。况保甲本欲藉其彊力督奸盗,若舍贫就富,固当从所欲。乞下诸处,如人户往沅州请田土,毋得以保甲为名勾抽。
湖北路保甲不遵条诏奏(熙宁九年四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四
湖北路保甲无一县稍遵条诏,应排保甲村疃并以大保、都保,止于逐村编排,更不通入别村,全不依元降指挥。其监司违法官乞施行。
荆湖路役钱太重奏(熙宁九年八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一六(第七册第六一六四页)
两路元敷役钱太重,民间出办不易,至每年所收,广有宽剩。
乞熙河五路义勇并排为保甲奏(元丰四年正月)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九、《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一九(第七册第六七八一页)
开封府界惟有保甲,无义勇。五路义勇、保甲教习之法,事体略同,给钱粮亦不相远。今上番教既立一法,五路不得独异于府界。欲乞五路义勇并排为保甲,所贵民兵法出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