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排闷 宋 · 洪皓
押删韵
丧乱佳辰不易攀。
四逢寒食尽投闲。
踏青无处想家山。
麟殿阻趋陪内宴,萱堂遥忆侍慈颜。
感时双泪滴潺潺。
浣溪沙 其二 闻王侍郎复命 宋 · 洪皓
押歌韵
南北渝盟久未和。
斯民涂炭死亡多。
不知何日戢干戈。
赖有兴王如世祖,况闻谋帅得廉颇。
蔺卿全璧我蹉跎。
江梅引四首 其一 忆江梅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三部
顷留金国,四经除馆。十有四年,复馆于燕。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
天涯除馆忆江梅。
几枝开。
使南来。
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愬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
断回肠,思故里。
漫弹绿绮。
引三弄、不觉魂飞。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
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 其二 访寒梅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三部
春还消息访寒梅。
赏初开。
梦吟来。
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
可怕长洲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
曾动诗兴笑冷蕊。
效少陵,惭下里。
万株连绮。
叹金谷、人坠莺飞。
引领罗浮、翠羽幻青衣。
月下花神言极丽,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 其三 怜落梅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三部
重闺佳丽最怜梅。
牖春开。
学妆来。
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
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贪为结子藏暗蕊。
敛蛾眉,隔千里。
旧时罗绮。
已零散、沈谢双飞。
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
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江梅引四首 其四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北京市
去年湖上雪欺梅。
片云开。
月飞来。
雪月光中、无处认楼台。
今岁梅开依旧雪,人如月,对花笑,还有谁。
一枝两枝三四蕊。
想西湖,今帝里。
彩笺烂绮。
孤山外、目断云飞。
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
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
渔家傲 其一 重九良辰,翻成感怆,因用前韵,少豁旅情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七部
臂上萸囊悬已满。
杯中菊蕊浮无限。
纵使登高宁忍看。
昏复旦。
心肠似铁还须断。
岁月川流难把玩。
平生万事思量遍。
但对割愁山似剑。
聊自劝。
东坡海岛犹三见。
渔家傲 其二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七部
圃蕙庭桐凋大半。
西风不借行人便。
不用留题明月观。
西园宴。
颜酡浪说觞无算。
万斛羁愁推不远。
千杯鲁酒何曾见。
却羡南宾凫与雁。
行不乱。
哀鸣直到翻江岸。
其四
押词韵第七部
侍宴乐游游赏惯。
今兹吊影难呼伴。
欲上望乡台复倦。
愁满眼。
琵琶莫写昭君怨。
满目平芜无足玩。
南冠未税徒增叹。
万里庭闱安否断。
形魄散。
此身何暇穷游观。
忆仙姿/如梦令 其一 游汪德邵园池,在饶州作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四部
试问春归何处。
蜂懒蝶忙来去。
婉娩倦寻芳,偶遂涉园成趣。
莺语。
莺语。
唤起小鱼吹絮。
忆仙姿/如梦令 其二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四部
乍到园亭清处。
面面此君忘去。
把酒挹幽人,仰止七贤高趣。
吴语。
吴语。
弗见满城风絮。
其三
押词韵第四部
小憩书斋胡处。
闲取响泉调去。
是事不关心,自得曲中深趣。
无语。
无语。
回首暮云飞絮。
其四
押词韵第四部
燕敞画堂深处。
夜艾不知归去。
忍醉作歌词,要引遏云奇趣。
娇语。
娇语。
似劝老人休絮。
渔家傲 宋 · 洪皓
押词韵第七部
□□□□□□□。
□□□□□□□。
□□□□□□□。
□□□。
□□□□□□□。
正念当筵人已换。
疏砧又捣谁家练。
独坐愁吟搔首乱。
肠欲断。
凭高不见吴宫殿。
所居三章二章章八句一章章十句 宋 · 洪皓
四言诗 押元韵
昔我所居,巨室高门。
或出或处,笑傲乾坤。
终日熙熙,省定晨昏。
致君泽民,兹志常存(一章)。(一章)
今我所居,圭窦荜门。
俯首折腰,如坐覆盆。
终日譊譊,形弊神昏。
死所未知,旧事谁论(二章)。(二章)
人亦有言,祸福无门。
忠孝弗著,淫侈实繁。
天其罚我,我又奚怨。
傥谨言行,或反丘园。
作为此诗,以告同阍(三章)。(三章)
乞不发遣赵彬等家属劄子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
臣闻昔韩起相晋,谒环于郑伯,子产弗与。子太叔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未可以贰,何爱一环,以取憎于大国」?子产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起虽买诸商人,子产终不肯献。臣又闻之,郑驷偃娶于晋大夫,生丝弱,其父兄立其叔乞,晋人使问乞之立故,驷、乞欲逃,子产弗遣,对其客曰:「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有」?夫以一环之微,子产弗与,一大夫之立,子产不易,非故欲取怒于晋也,盖君子为国,张其纲纪,作事谋始,始之不图,克终者鲜。臣窃闻泗州移牒扬州,以行台符劄根刷赵彬、杨宪等家属,仅三十家,朝廷将欲从之。事干国体,不敢不论。如赵彬与张中孚、中彦,顷当割地之时,阴为逆谋,不愿归朝,故元帅挞辣不从,其议遂塞,厥后不得已入觐。臣尝累状,乞不发遣此二人者。既至东京,尝附文字与今元帅兀术,大有怨言。将来兀术必付以陕西兵权,恐为国患,则赵彬家属,岂可遣也?杨宪为张邵之副,虽已换官,尝过燕山,密语臣有来归之意。今若遣其家属,是绝其归路。王伦等数家,金国又将取之,援例移文,其将何辞以拒?臣近过封丘,见主簿熊叔阮,言前为路允迪官属,再取河南,已有宣命,云应缘江南差到官属,并令行台发遣归南。行台沮格,各与差遣,不肯放归。又金人发遣臣等三人,而三节人从,虽系淮以南者,皆不肯遣。陈过庭以下,官属人从,南人甚多,更不根刷。自古两国通和,使人即合发遣,如匈奴之无知,苏武之归,犹召会其官属,常惠等九人亦在遣中。金人既限以淮之南北,虽在南者,亦不肯发,非有所惜也,虑其间久在北地,知其虚实情伪,故靳吝不遣。朝廷今以赵彬等家属为不紧要,其间多知朝廷虚实,如宇文虚中以儒术进,尝为近臣,犹且卖国图利,靡所不为,况其下者乎?兼此三十家自经兵火之后几二十年,虽流落异乡,而求田问舍,姻亚亲戚,率皆眷恋东南,岂肯转徙北地?昔汉文帝强遣中行说,卒为汉患,不可不鉴。誓书虽有自淮以北发还之文,朝廷不问南北,已徇所求,而金人未尝还自淮以南者。今再有所请,乃出行台之意,非金主之命,朝廷何惧,遽欲从之?臣愚辄有二策,寝而不报,则策之上者倘已许可,第用刷会为解,或令扬州移牒对境,备申行台能发遣拘留使人及其官属人从,并已得旨挥许放而擅留,若刘彦适、熊叔阮等辈,此亦当如所请。以此拒之,保无后悔。或作刘彦适等及奉使人家属陈乞团聚为辞,亦可也。昔齐人惧孔子为政,将致地于鲁,犁锄请先尝沮之,乃遗以女乐文马,而孔子遂行。金国已为蒙兀所败,屯田拒守,进退不可,姑欲示强以试中国,若遽从之,彼将谓秦无人而见轻矣。臣絷留之久,粗得要领,辄敢陈其梗槩。万一缘此渝盟,致寻干戈,误国之诛,不避斧钺。伏望陛下不以臣人微言轻,特赐留神,则天下幸甚。
进金国文具录劄子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三
臣所编金国行事,以其仿中国之制而不能力行,徒为文具,故号为《文具录》。谨缮写成二册,本欲今日朝见进呈。为臣连日抱病,不曾前期投下榜子,不获俯伏阙庭投进。干冒宸严,臣无任战慄俟命之至。
又跋金国文具录劄子(绍兴十三年九月)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
臣拘絷绝域,十有五年,凡所见闻,亦尝计录。比闻孟庾南还,发箧得其状藁,几沮归计,应有书籍,悉被敚留。臣之所编,若紧切者,惩艾焚毁,独存此书。其官制、禄格、封荫、谥讳,皆出宇文虚中,参用国朝及唐法制而增损之。臣辄举其废置施设之略。近岁左右司侍郎不除,却置外郎各一人。六部初置吏、户、礼三侍郎,位正四品。后置三尚书,仍兼兵、刑、工,位正三品。又增三侍郎。升诸司郎中为从五品,添置外郎。其后六部皆置尚书。国史院置监修,以宰相兼领。御史大夫、翰林承旨,皆阙不除。国子监旧在燕,官亦不设。秘书省今在燕洪法寺,监、少、丞、郎皆备。中丞唯堂讼牒,若断狱会法。或春水秋山,从驾在外,卫兵物故,则掌其骸骼,至国则归其家。谏官并以他官兼之,与台官皆备员,不弹击,鲜有论事者。外道虽有漕使,亦不刺举,故官吏赃秽,略无忌惮。其恃权势者,恣情公行,民不堪命。左右丞相以见有人,故以侍中、中令居其下,仍为兼职。两省侍郎亦虚位,以左右丞皆有见任,仍列其上。参政初亦阙官,故在从二品,后虽置二员,却称参知执政。猛安谋克,以管女真户为上,杂以汉人为下。都事令史,多以登进士者为之,预其选者,人以为荣。凡丁家难者,不以文武高下,未满百日,皆差监关税、州商税院、盐铁场一年为任,谓之优饶。其税课倍增者谓之得筹,每一筹转一官,有岁中八九迁者。近始有止法,不得过三官。富者择课额少处受之,或以家财贴纳,只图迁转。其不欲迁者,于课利多处,除岁额外,公然分之。每岁轮差参知一员,至燕集注。五品以下升陟,皆由都事令史好恶。其有负犯者,不责降,只差监盐场。课额虽登,出卖甚迟,虽任满去官,非卖尽不得仕,至有十年不调者。无磨勘之法,每一任与转一官。以二十五月为任,将满即改除,并不待阙,亦无选人法。河南州县选人,初用举官升改,近以举者受赂,遂废不行。本朝士人有带职,自大观文至直秘阁,皆谓之贴职。若换授者,不问高下,于阶官上只加一资。既无职名,惟重阶官,以三品为高。六曹郎官,旧依辽例,皆称尚书,故以侍郎为重。今则自侍郎以下,只呼阶官而不称其职。明经、童子两科,仕止于州司侯、县主簿。任子之法,一品于閤门承应,三品内供奉,五品供奉。班不限人数,亦无年限,并补右职,皆与监当。本朝人换官,以进士为上,奏荫次之,军功与他出身最下,皆入杂班儤使。初三品以上,俸不分正从,虚中既在翰林,乃诱后舅都检点,乞增正品俸,比从品增三分之一。点检既出,复仍旧制。近闻一品二品复增正俸,则三品亦例增矣。曲每秤折钱三千,直省官主供过,笔札皆用明经、童子登科者为之。引接用衙校牵栊,傔从多用燕卒。当职官多取其直而蠲其役。一卒役一岁,往来六七千里,贫者甚苦之,出钱七八千乃免。庙讳尤严,不许人犯。尝有一武弁经西元帅投牒,误斥其讳,杖背流递。武元初只讳旻,后有申请,云旻闵也,遂并闵而讳之。自泗至会宁,驿舍地里,谩具于后,其他不可缕陈。聊述梗槩,以备一览。臣无任昧死。绍兴十三年九月日,臣皓谨记。
辞免直学士院状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
伏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除臣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臣闻命震惊,罔知所措。伏念臣学问文采,靡有寸长,衔命被留,涓埃无补,有辜任使,方幸生还。而臣顷以夺哀,未毕襄事,慈亲耋至,甘旨久违,人子之心,不遑朝夕。已祈外补,尚閟俞音;岂意误恩,躐跻华贯。况禁林之妙选,极儒者之至荣,内阁清高,珍台优逸,皆非谫薄所可胜任。伏望睿慈收还成命,检会臣前奏,改授臣乡郡差遣,庶安愚分,得遂私情。
谏移跸疏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同治《乐平县志》卷一八、《鄱阳集拾遗》(三瑞堂本)
今内难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遣近臣,先往经营,庶事告办,鸣銮未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