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琎彭城县开国男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鸾台
朝散大夫左肃政台监察御史刘琎
执当朝。
秉轺抚俗。
效彰伏柱。
勤深揽辔。
坚贞之操。
既申于柏台
利建之荣。
宜及于茅社。
封彭城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
主者施行。
授沙叱忠义右金吾卫将军骆务整左武威卫将军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辞第凿门
允称鼓鼙之将。列位疏爵。
是为庙堂之赏。冠军大将军行右武威卫将军检校羽林卫上柱国郕国公右奉宸内供奉沙叱忠义。
辽东壮杰。名盖于狼河。
武威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右奉宸内供奉骆务整。蓟北雄渠。
气高于龙塞。并受登坛之任。
俱怀出阃之略。或轻赍绝险。
以应青邱之别军。或高垒抗威。
以要黑山之潜遁。兵强由算。
师克在和。爰清食彘之祅。
遂廓浮鼋之党。操袂成市。
执袪盈路。屈指告捷。
未待于经年。畴庸册勋。
岂假于踰月。宜膺剖圭之锡。
兼峻衔珠之宠。忠义可行右金吾卫将军
馀如故。务整可左武威卫将军
封卢龙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馀如故。主者施行。
宣城县储孝任等加阶制69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朝议郎宣州宣城县储孝任等。
并早从推择。久著勤劳。
绩茂绾铜。时逢检王。
千龄有庆。既属休符。
百里能官。宜从荣奖。
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授右卫亲府中郎将裴思谅等加阶制69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宣威将军守右卫亲府中郎将检校羽林卫上柱国裴思谅等。
八屯五校。俱奉职司
三垓九埏。咸属休庆。
锡以班秩。用存优奖。
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通州刺史于光远等加阶制69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中散大夫使持节通州诸军事通州刺史于光远等。
并资才艺。咸剖符竹。
勤劳有积。声望俱优。
神岳泥金。明堂会王。
颁赏行庆。宜加恩奖。
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应天神龙皇帝册文707年9月5日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神龙三年岁次丁未九月景申朔五日庚子
具官某及文武偫官等。
谨昧死再拜稽首奉册言。
爰自厥初。
肇兴司牧。
皇矣抚极。
蒸哉察道。
莫不因时适变。
改物殊徽。
推五运而陟崇高。
步三微而膺历数。
天地人皇之立称。
始别洪荒。
唐虞夏帝之居尊。
渐详文质。
姬水以椎轮发号。
烈山以斲耒增名。
然后仁被德宣
功昭业远。
历访前古。
兹为旧式。
大唐受乾坤之眷命。
当宇县之讴歌。
奄有蒸黎。
遂荒宸象。
应天皇帝陛下垂旒御辩。
截海披图。
承四业之休光。
握三灵之宝契。
虞舜蒸蒸之德。
永锡偫方。
周文翼翼之心。
其凝庶绩。
驱齐民于仁寿。
致雅俗于醇醲。
六府咸修。
五兵不用。
航海梯山之客。
奉贽输琛。
耕田凿井之夫。
击壤鼓腹。
中外静谧。
表里雍熙。
而孽子滔天。
乱臣干纪。
谋同触瑟。
祸剧弄兵。
不虞之灾。
忽生于肘腋。
无象之鉴。
独愤于神祇。
于时凶竖逼楼。
圣君凭槛。
威灵下济。
觉封豕之周惶。
丑逆上瞻。
见神龙之傅翼。
宝仗似亿千之卫。
天仪成丈六之容。
众瑞俱临。
偫祅大骇。
尽迷方而失据。
咸丧气而亡精。
顾眄而斩馘舆尸。
指挥而冰销雾廓。
虽复草为兵甲。
秦师惊蒋帝之神。
树作幡幢。
释主屈魔王之众。
蛇躯之变娲后。
蛟影之随汉高
未足以匹此奇徵。
方斯伟应。
自非冥符幽赞。
睿感潜通。
何以承波若之护持。
享高明之福助。
昔者伏牛之主。
是曰牺皇
名鸟之君。
仍题凤纪。
法身用马鸣成道。
上士以龙德为仙。
敢托元符。
爰咨故实。
谨上尊号曰应天神龙皇帝
鸿猷载肇。
昌历惟新。
庶以仰顺乾心。
俯从人欲。
天长地久
更隆四大之尊名。
玉振金声
恒为百王之称首。
盛矣美矣。
皇哉唐哉。
臣某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再拜以闻。
代百寮请立周七庙表690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臣闻享帝立庙。
陈乎太极之典。尊祖配天。
载乎厥初之颂。盖用严宗虔祀。
敦孝睦亲。以修海内之职。
以崇天下之训。斯千帝百王之所因袭也。
四学三雍之所讲肄也。伏惟大周继天作圣。
踵武嗣徽。湛恩洎于行苇。
崇构兴于绵瓞。陛下纂祖宗之洪绪。
资圣神之睿问。乾坤合德。
日月在躬。利泽浃幽显。
光明烛宇宙。用能诞膺休历。
丕临大宝。近惟神祇福禄之祚。
远想稼穑艰难之业。后稷以弼谐大舜。
隆姬锡受命之符。太皇以翼亮有唐。
武当乐推之运。七百之鸿基不坠。
九五之尊位以光。天休荐委。
灵命再集。岂非积善累庆。
深仁厚德之致欤。夫源长者流深。
道悠者利博。是以商庙观德。
享祀弥乎七代。牧野追尊。
行号光于三叶。今者徽章改物。
宗石变音。神灵扶更始之运。
亿兆庆维新之业。宜其宪章典礼。
损益质文。奉严配之恒事。
采褒崇之故实。三昭三穆。
对于不迁之祖。八簠八簋。
存乎如在之敬。然后上以化下。
卑不临尊。宏诗人永锡之义。
合周易大观之象。岂惟祖考来格。
怀安乐之心。故亦夷夏式瞻。
载伫雍熙之福。伏愿浚发皇鉴。
时流天玺。考经籍哲王之典。
杂搢绅先生之议。涓时择日。
册祝备礼。臣等得参陪振鹭。
洗涤大牲。承奔走之下列。
观肃邕之盛典。则一人有庆。
子孙承永保之祥。四海宅心。
臣下得自安之地。无任勤恳之至。
为朝集使等上尊号表695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
臣等闻正觉既隐。
而苦海横流。
众教不兴。
而业风乱起。
则有至人应运。
元圣抚期。
援手而拯其沈沦。
推心而救其焚爇。
四生不慧。
必将有以宅其缘。
六度未康。
必将有以振其绪。
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陛下业隆四谛。
德懋三空。
道成于祗劫之初。
迹远于梵天之外。
而深恻末教。
俯哀流俗。
宏善推之略。
下济苍生。
屈无上之尊。
降临丹扆。
神功畅于明一。
至德覃于吹万。
三千国土。
咸登福寿之庭。
百亿天人。
并出尘劳之境。
能绍七佛之鸿业。
蹑三身之正位。
虽多宝之證明法教。
出见空虚。
释迦之悯护凡愚。
来游秽浊。
未足以仰参神变。
远媲仁慈。
臣等宿植有因。
生平多幸。
圣朝难遇。
蓂叶之希逢。
法主傥来。
似昙花之一出。
属千龄之大庆。
欣万劫之祯符。
是用下访讴歌。
旁稽谶箓。
玉署鸳鸿之议。
杂金园龙象之谋。
拜手阙庭。
虔奉徽号。
叫帝阍而延伫。
徒罄丹诚。
仰天路而迟回。
不流元霈。
朝野失望。
衣冠沮色。
窃惟圣人忘己。
以百姓为心
菩萨救时。
共众生合体。
是故屈伸进退。
因其志而不违。
变化感通。
顺其求而不隔。
伏乞暂回圣虑。
俯鉴愚诚。
宏至公之大道。
略鸣谦之小节。
特命有司。
勉膺殊典。
使尊名嘉号
与法日而俱悬。
宝算灵基。
比恒沙而不极。
臣等得预陪下列。
攀奉末光。
长登正法之筵。
永树来生之果。
岂不幸矣。
岂不大矣。
无任诚恳之至。
谨诣阙固请以闻。
杭州崔使君贺加尊号表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臣某言伏奉五月十一日制书。陛下俯顺偫情。
懋膺大典。垂光休于百代。
被鸿私于万族。凡在含生。
孰不庆幸。臣某中贺。
臣闻太朴既谢。旦昏之迹己殊。
圣道不追。王霸之风且杂。
虽崇号广溢。递享于尊名。
而德薄政衰。不光于神器。
伏惟越古金轮圣神皇帝陛下承大云之法记。应荣河之宝箓。
以天上天下之尊。为隆平太平之主。
不言而理。三阶正而六气调。
不怒而威。万宇清而百蛮服。
富寿于和平。制雍熙于易。
怀恩慕化之党。雨占风。
畴德瑞圣之符。非烟若雾。
青襟咏叹于庠塾。黄发讴吟于衢路。
固可使拥彗。扶毂。
踰贤劫而首唱。邈梵天而高视。
岂登三咸五。迈古超今而已哉。
嘉号初登。殊章备举。
铺帝容而建皇极。大宝重光
抚乾轴而正坤维。洪炉再造。
仙涣与祥风俱动。湛恩将荐雷并作。
缓姬文之狱。既削爰书。
锡汉后之酺。且颁戎级。
滂流之泽。出九掖而浸偫方。
抃跃之音。自三川而周四海。
加以崇祗肃于梵宇。致严恭于清庙。
申冤举滞。而有善必甄。
享德报功。而无文咸秩。
规模粲而洋溢。道德纯而布濩。
岂徒朝野称庆。观美化之维新。
故亦神祇降祥。见鸿基之载永。
臣叨延龟组。缪分虎符。
千年有遇。更逢开辟之初。
百辟相欢。不预趋驰之末。
瞻云路而式怍。仰天庭而载伫。
踊跃之怀。企耸无极。
不任凫藻悦豫之至。谨遣某官奉表陈贺以闻。
为百寮贺雪表691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
臣闻至道充被。
而冲和感发。
元化沈潜。
而祥物昭应
伏惟皇帝陛下合德天地。
齐光日月。
陶正气之氤氲。
降元符之肸蚃。
用能经纬六合。
驱驭百灵。
垂旒法宫。
而品物清晏。
揆景中土。
而风雨休若
三元肇革。
九阳初动。
撞黄钟而布气。
顺元冥而率职。
曾阴候律。
丰泽顺时。
荟蔚方兴。
太山之肤寸。
参差荐委。
自平地而盈尺。
铜街治其如素。
金堤纷其遂满。
萦楼栖槛。
凝璧台之九重。
落絮飘花。
似芳林之二月
岂惟洛神呈象。
来舞帝宫。
故亦海骑相趋。
下朝仙阙。
东皋欣而望岁。
南史庆而书祥。
万宝登秋。
居然可咏。
双铜叶唱。
即事非遥。
自非睿感通微。
乾心辅德。
何以降神灵之滋液。
发兆庶之欢庆。
臣等恭承元造。
沐浴太和
欣圣泽之滂沛。
对天休而踊跃。
无任凫藻之至。
谨诣朝堂奉表称贺以闻。
武攸暨贺雪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自涉隆冬
颇亏甘液。皇情眷伫。
圣德忧勤。慜囹圄之罹愆。
念祈寒之在节。爰发恩造。
亲虑囚徒。丝綍始行。
寒光巳布。德音才降。
同云便飞。落絮飘花。
新梅而竞彩。凝光吐艳。
共霄而连辉。俄盈九域之中。
遍洒四瀛之外。遂使狴牢式舞。
布霈泽于三天。畎亩长歌。
伫丰年之万庾。报应之速。
固影响而无违。庆跃之私。
在臣妾而何极。无任欣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谨言。
纳言姚璹等贺雪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自元冥授节。
素液未流。宿麦翘滋
陈根俟拔。圣情回眷。
天造曲成。载想狴牢。
有矜幽滞。方临听讼之观。
且阅明刑之书。中旨才宣。
上元俄应。沛乎降泽。
油然兴云。凝瑞色于千里。
散祯祥于六出。积素弥昼。
下集于琼台。飘花满空。
旁霈于玉树。海神奔走而来贺。
田畯讴吟而共舞。灵心昭发。
事速于置邮。圣意冥通。
有同于合契。臣等谬当枢近
亲觌休祥。抃跃之情。
实百恒品。无任欣庆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谨言。
为百寮贺日抱戴庆云见表688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等言。臣闻大人造物。
亨衢所以贞观。上帝悬象。
层穹所以照临。合其德而先后不违。
契其诚而表里潜应。伏惟圣母神皇陛下仰应顾托。
俯顺讴歌。临天下之大宝。
当域中之正气。斟酌律度。
三神援亭毒之权。鼓舞阴阳。
万象入财成之契。六幽金镜。
四时玉烛。凯泽将膏雨共流。
协气与景风齐畅。故能使天地储祉。
灵祇降福。枢纽荐符。
勾芒锡寿。自呈有命。
洛书肇出。惟宗社之飨德。
迪神明之祚圣。象物昭应
休徵焕发。每至十二月
元珉启匣。绿错披题。
宝秘东序。视衣缨于北阙。
必有仙鹤翔集。云乌杲曜。
祥光入于九重。异气悬于三象。
虽复鼎来汾水。黄云冠于北山
剑在丰城。紫气冲于南斗。
无以方斯影响。近此□天作符箓。
动而有徵。日官考验。
以为常准。日在朔月
时惟孟秋。奉鸿休而正位。
先告辰而解网。休日申酉。
众姬称贺。申礼既毕。
诏示帝图。芝检初开。
扶光未徙。即有氤氲传汉。
发祥于俛仰之閒。萧索浮天。
舒彩于折旋之际。于时晬容当宁。
嫔仪在列。文物充于紫庭。
晖光察于元象。或抱或戴。
拱环佩之威仪。非烟非云。
夺袆褕之彩色。两宫胥抃。
六妃式舞。欣就望之近临。
悦光灵之下济。臣等谨案孝经援神契。
王者德至于天。则日抱戴。
又黄气抱日。辅臣纳忠。
瑞应图曰。天子德孝。
庆云出。又曰。
天下太平。庆云见。
陛下宵衣旰食。至德通于九元。
皇帝锡类推恩。纯孝刑于八表。
惟明求道。若金在砺。
自物观化。如草从风。
属千龄之景业。承肆眚之鸿霈。
乾坤合而喜气生。图箓启而祯符作。
既以发挥天德。昭宝运之隆平。
且以光翼端章。究灵心之终始。
自非上下和洽。幽明荐成。
何以徵造化之神伟。合天人之符契。
昔者元圭受命。无闻感召之祥。
赤土披图。不发昭回之贶。
故知冥祇戢道。历载祀而潜休。
灵物俟时。当圣明而效用。
事超六籍之外。声高百王之表。
卓哉至矣。无得而称。
臣等谬奉隆知。亲承大庆。
朝闻夕死。每窃抃于昌期。
手舞足蹈。敢承欢于下列。
无任凫藻踊跃之至。谨诣阙奉表陈贺以闻。
为百寮贺庆云见表688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等言。
伏见今月十一日诛反逆王慈徵等。
乃有庆云见于申未之閒。
萧索满空。
氛氲蔽日。
五彩毕备。
万人同仰。
伏以徵等并典司戎旅。
出入禁闱。
反德乱常。
背天逆理。
圣灵感通。
神祇昭应
虽逆节始萌。
而潜谋必兆。
穷奸回之密计。
尽包藏之巨慝。
并膏斧锧。
俱肆朝市。
五属明启。
严刑应于九秋
万宇悦豫。
嘉气呈于三象。
此实天人合德。
宗社降休。
紫宸之永固。
在苍生而知幸。
无任嘉庆之至。
谨拜表称贺以闻。
纳言姚璹等贺瑞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
伏见内出灵桃。
四实共同一蒂。
禁园芳果。
仙庭奇树。
名珍杏柰。
族茂樱胡。
鲜花发于上春
嘉实成于早夏
四而为一。
表四夷之一君。
异而为同。
明异方之同贯。
汉宫留核。
曾所未窥。
卫国报琼。
何能窃似。
殊祥灵应
叠贶骈臻。
凡在见闻。
孰不欢跃。
臣等谬当枢近
累觌休符。
喜抃之情。
实万恒品。
无任欣庆之至。
谨奉陈贺以闻。
为百寮贺瑞69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
伏见旧明堂基前。
有丛新笋数茎。
绿箨含霜。
紫苞承雪。
淩九冬而擢颖。
冒重阴而发翠。
伏惟陛下仁兼动植。
化感灵祇。
故得萌动惟新。
象珍台之更始。
贞坚效质。
符圣寿之无疆。
邻帝座而虚心。
当岁寒而抱节。
一人有庆。
万类呈祥。
凡在见闻。
孰不欣跃。
无任庆抃之至。
谨奉表称贺以闻。
纳言姚璹等贺瑞石龟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
伏见衡州所进瑞石。
其形似龟。
顶上有文曰大周。
并有乾坤卦。
字左边有王武九千字。
又有水火金木土字。
各依其方。
北边兼有井字。
臣等详观灵字
伏睹奇文。
事实非常。
理同神契。
首列大周之字。
表元首之尊。
左有王武之名。
左契之执。
合乾坤之两卦。
分金木之五行。
五行展转而不穷。
两卦周流而无极。
井以养物。
而知渥泽之下覃。
石以补天
乃显贞文而上列。
将以九千之宝祚。
嗣七百之鸿基兆发灵心。
事符嘉运。
况复名为元武
叶国姓而呈休。
出自炎方。
迎向明而发祉。
神祗之命。
受托于四灵。
感应之符。
实超于千载。
臣等叨延恩奖。
屡睹嘉祥。
喜抃之情。
实百常品。
无任庆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
谨言。
纳言姚璹等贺瑞石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
伏见瑞石有文曰。
武帝李彰。
好生临国。
永保吉昌
伏惟陛下受命旻穹。
降灵宗祏。
复栋重檐之礼。
严配昭升。
五刑九辟之科。
平反宥恤。
故能使三精孚德。
七庙垂祥。
频降灵符。
屡彰潜祉。
好生临国。
实开琬炎之文。
永保吉昌
显示坚贞之箓。
隆万代之遐算。
旷千龄而不闻。
臣等叨沐恩私。
谬当枢近
亲觌休宝。
相趋抃跃。
无任喜庆之至。
谨奉表称贺以闻。
仍请出示百寮。
并录付史馆
为百寮贺瑞石表688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等言。
臣闻高明博临。
无远不应。
正直潜感。
虽幽必通。
伏惟皇太后陛下庆发曾沙。
业隆大宝。
以至明当宗社之寄。
以至圣合乾坤之德。
三叶之休光。
承五形之历纪。
平秩庶政。
大亨偫物。
冠带遐荒之域。
天福日临。
闾阎富寿之氓。
礼变乐和。
液露沾洽。
休徵昭显。
用能上披乾象。
下发坤珍。
吐川之灵秘
开神之韫匮。
伏见雍州永安县人唐同泰。
洛水中得瑞石一枚。
上有紫脉成文曰。
圣母临人。
永昌帝业八字。
臣等抃窥灵迹。
骇瞩珍图。
俯仰殊观。
相趋动色。
窃惟圣德奉天
递为先后。
神道助教
相因发明。
陛下对越昭升。
钦若扶揖。
允塞人祇之望。
实当天地之心。
所以幽赞嘉兆。
傍通景贶。
人称同泰
县实永安。
姓氏将国号元符。
土地与石文明应。
表里潜会。
枢机冥发。
明宴坐之逾昌。
验皇基之永泰
则自然之无眹。
不测之谓神。
非夫道格昊苍。
德充幽显。
岂能发何言之微旨。
臻不召之灵物。
考皇图于金册。
搜瑞典于瑶编
则有虫蠹成文。
鱼鳞吐匣。
丹书集于昌户。
绿错荐于尧坛。
或词隐密微。
或气藏谶纬。
莫究天人之际。
䍐甄神秘之心。
未有昭圣毓灵。
发祥隤祉。
明白显著。
烛曜晖光。
若斯之盛者也。
且夫导洛疏津。
卜瀍经宇。
是开帝王之宅。
实谓龟书之泉。
伯禹以致孝鬼神。
九畴天锡。
陛下以虔恭顾托。
八篆灵开。
超万祀而同存。
历百世而䍐逮。
况乎阴阳测。
朝市天临。
号令施于四海。
机衡动于万国。
灵心叶赞。
景业会昌
荐希代之鸿宝。
获非常之嘉应。
固可以明禋大宝。
礼秩介邱。
副神宗之乃眷。
上元之蕃祉。
臣等遇偶休明。
荣参簪笏。
千年旦暮。
邀逢累圣之期。
百辟歌讴。
喜属三灵之庆。
无任凫藻踊跃之至。
谨奉表诣阙陈贺以闻。
贺天尊瑞石及雨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开大悲握契。汲引之数盈千。
元圣垂机。感现之瑞不一。
随缘应俗。或作孺童。
降迹通凡。常为长者。
然则前佛皆同。一字可通(一作道)
非道理两名。至矣哉。
不可得而称也。伏惟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陛下功成尘劫。
迹御金轮。万姓乐推。
百灵欣戴。如来备记。
昔避天女之宫。菩萨降生。
遂坐人王之国。臣等一昨伏见西岳云台观道士奏称御像瑞石大妙至极天尊一铺。
创造圣容。未施五色。
宿昔之顷。画缋自然。
不加之分。宛同神化。
七十二相。合而成体。
八十一好。散而成章。
披绛云之室。辟明霞之馆。
千乘亿骑。浮空而下。
九仙五老。步虚而来。
羽抱锦帔。风摇云起。
龙文而凤章。日县而月缀。
威仪而晬。侍卫舞声。
坐疑龙汉之游。何必仙山之会。
自非阴阳不测。变化无方。
凭法匠之威灵。假神功之动用。
其孰能与于此。中贺。
臣等又闻先天后天。圣德合于无象。
欲雨而雨。元契通于不言。
日者王室□闻炎方在候。陛下乘朱骆。
驾赤骝。历太阳之中道。
居明堂之左个。百神受职。
万国来朝。既配帝而严禋。
亦统天而布政。是时也。
慈云结庆。甘露流香。
微风萧然。纤尘不起。
凡百在宥。动色相欢。
咸以为天者万人之本。物有不沾于泽者。
则仰皇天而望之。有不覃于惠者。
则吁告而请之。更祈洪澍。
辄闻流潦。俄而油云族晚。
覆双阙而朝隮。膏雨及私。
浃三川而夜下。郊原吐润。
呈汇沾苏。麦垄纤茎。
巳濯两岐之秀。黍田香粒。
方滋合颖之苗。凡在偫生。
不胜幸甚。然后知御云台而占繇。
洛阳而录囚。盖其眇少。
曾何髣髴。臣等幸忝簪笏。
预睹珍符。惟德洞冥。
即叶元皇之化。惟灵荐福。
长延梵帝之尊。抃蹈之情。
倍百恒品。无任凫藻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