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裁诸王车服制度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车服以庸,《虞书》茂典;
名器慎假,《春秋》明诫。
是以尚方所制,禁严汉律。
江夏王义恭传》作「汉有严律」。
诸侯窃服,虽亲必罪。
自顷以来,下僭弥盛(《传》作「降于顷世下僭滋极。」)
器服装饰,乐舞音容,通于王公,达于众庶。
上下无辨,民志靡一,今表之所陈(《传》作「义恭所陈」。),实允礼度。
九条之格,犹有未尽,谨共附益,凡二十四条。
听事不得南向坐,施帐并帢沓。
蕃国官正冬不得跣登国殿,及夹侍国师令及油戟。
公主王妃传令,不得朱服。
舆不得重杠(传作㭎)
鄣扇不得雉尾。
剑不得鹿卢形。
槊槊不得孔雀白鷩(《南史》作「白笔」。)
夹毂队不得绛袄。
平乘诞马不得过二匹。
胡伎不得彩衣。
舞伎正冬著袿衣,不得庄面蔽花。
(《传》作「装面」,无「蔽花」正三字。)冬会不得铎舞、杯柈舞。
长蹻伎透、狭舒丸、剑传、《作》长透狭舒剑博、山伎缘、大橦枝升、五案伎。
《传》作「博山缘大橦升五」,
案:无三「伎」字。自非正冬会奏舞曲,不得舞。诸妃主不得著兖带。(《传》、《南史》作「绲带」。)信幡,非台省官悉用绛。郡县内史相及封内官长,于其封君,既非在三,罢官则不复追敬,不合称臣,正宜上下官敬而已。(《传》无「正上敬」三字,但作「宜止下官」而已。)诸镇常行,前后不得过六队,白直夹毂,不在其限。刀不得过银铜为装。(《传》「和」为「饰」。)诸王封县主诸王子孙袭封王王之妃(《传》作「袭封之王妃」。)及封侯者夫人行,并不得卤簿。诸王子继体为王者,婚葬吉凶。悉依诸国公侯之礼,不得同皇弟皇子。车舆不得油幢,轺车不在其限。(此二句《传》作一句,云「非轺车不得油幢」。)平乘舫皆平《传》《南史》作「平乘船皆下」。两头作露平形,不得拟象龙舟,悉不得朱油。帐钩不得作五花及竖形。(《传》无下六句)若先有器物者,悉输送台臧。书到后二十日期,若有窃玩犯禁者,及统司无举纠,并临时议罪。(《宋书·礼志》五,孝建二年十月江夏王义恭竟陵王诞表改革诸王车服制度。凡九条,上因讽有司增广条目,奏云云。又见《江夏王义恭传》,又见《南史》十三。)
奏请议殷祭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依旧今元年十月,是殷祠之月,领曹郎范泰参议
永初三年例,须再周之外殷祭,寻祭再周来二年三月
若以四月殷,则犹在𧝓内,下礼官议正。
《宋书·礼志》三,孝建元年十二月,有司奏。
奏请议郊祠灌献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今月十五日南郊。
寻旧仪,庙祠至尊亲奉,以太尉亚献,南郊亲奉,以太常亚献,又庙祠行事之始,以酒灌地,送神则不灌。
而郊初灌,同之于庙,送神又灌,议仪不同,于事有疑。
辄下礼官详正(《宋书·礼志》三,孝建二年正月庚寅,有司奏。)
奏改郊庙乐名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宋承晋氏,郊庙之乐,未有名称,直号前舞后舞,有乖古制(《通典》一百四十七,建武二年,有司奏,案:宋无建武年号,当是「孝建」之误。)
奏为皇后父服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义阳王王偃丧逝。
至尊为服缌三月,成服,仍即公除。
至三月竟,未详当除与不。
皇后依朝制服心丧,行丧三十日公除。
至祖葬日,临丧当著何服?
又旧事,皇后心丧,服终除之日,更还著未公除时服,然后就除。
未详今皇后除心制日,当依旧更服?
为但释心制中所著布素而已?
礼官处正(《宋书·礼志》二,孝建三年三月,有司奏,《通典》八十。)
奏定副车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汉胡广、蔡邕并云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六国,兼其车服,故王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
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法驾则三十六乘。
江左逮至于今,乘舆出行,副车相承五乘(《宋书·礼志》五,孝建三年五月,有司奏。)
奏请议皇子出后告庙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皇子出后,检未有告庙先例,辄勒二学礼官议正,应告与不,告者为告几室(《宋书·礼志》四,孝建三年五月,有司奏。)
奏请议王子出后告庙临轩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朗先嗣营阳,告庙临轩。
检继体为后,旧不告庙临轩,下礼官议正。
《宋书·礼志》四,大明元年六月,诏以前太子步兵校尉祗男歆绍南丰王朗,有司奏。
奏请议南郊值雨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今月六日南郊,舆驾亲奉,至时或雨,魏世值雨。
高堂隆谓应更用后辛。
晋时既出遇雨,顾和亦云宜更告。
徐禅云:晋武之世,或用丙,或用己,或用庚」。
使礼官议正并详。
若得迁日,应更告庙与不(《宋书·礼志》三,大明二年正月,有司奏,又见《通典》四十二。)
奏请议皇后为父服基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右光禄大夫王偃丧,依格皇后服期,心丧三年,应再周来二月晦
元嘉十九年旧事,武康公主出适,二十五月心制终尽,从礼即吉。
国哀再周,孝建二年二月,其月末,诸公主心制终,则应从吉。
于时犹心𧝓素衣二十七月乃除。
二事不同(《宋书·礼志》二,大明二年正月,有司奏。)
奏请议殷祭无事于章后庙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皇代殷祭,无事于章后庙。
高堂隆议,魏文思后依姜嫄禘袷,及徐邈答晋宣太后殷荐旧事,使礼官议正(《宋书·礼志》四,大明二年二月,有司奏。)
余齐民孝行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收贤旌善,万代无殊,心至自天,古今岂异?
齐民至性由中,情非外感,淳情凝至,深心天彻。
跪讯遗旨,一恸殒亡。
虽迹异参柴,而诚均丘赵。
方今圣务彪被,移革华夏,实乃风淳以礼,治本惟孝。
灵祥归应,其道先彰,齐民越自氓隶,行贯生品,旌闾表墓,允出在兹(《宋书·余齐民传》,大明二年有司奏。)
奏请议太子妃建旒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斩草日建旒与不。
若建旒应几旒,及画龙升降云何?
又用几翣(《南齐书·礼志》下,大明二年太子妃死,建九旒,有司又议。)
奏请议太子妃灵还在道设祭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穆妃卒哭后,灵还在道,遇朔望当须设祭不(《南齐书·礼志》下,有司奏。)
奏请议停祭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七月十五日,尝祠太庙章皇太后,舆驾亲奉,而乘舆辞庙亲戎,太子合亲祠与不?
今月二十四日,第八皇女夭。
案礼,宫中有故,三月不举祭,皇太子入住上宫,于事有疑。
礼官议正(《宋书·礼志》四,大明三年六月,有司奏。)
奏请议庙祠有故迁日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四时庙祠,吉日已定,遇雨及举哀,旧停亲奉。
以有司行事,先下使礼官博议,于礼为得,迁日与不(《宋书·礼志》四,大明三年十一月,有司奏。)
奏南郊亲奉仪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南郊亲奉仪注,皇帝初著平天冠,火龙黼黻之服。
还,变通天冠,绛纱袍,庙祀亲奉。
旧仪,皇帝初服与郊不异,而还变著黑介帻,单衣即事,乖体。
谓宜同郊还,亦变通天冠,绛纱袍。
又旧仪乘金根车。
今五路既备,依《礼》玉路以祀,亦宜改金根车为玉路(《宋书·礼志》五,大明四年正月,有司奏。)
奏上封禅仪注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臣闻崇号建极,必观俗以树教
正位居体,必采世以立言。
是以重代列圣,咸由厥道。
玄勋上烈,融章未分,鸣光委绪,歇而罔臧。
若其显谥略腾轨,则系缀声采,征略闻听。
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馀荣,绵映纪纬。
虽年绝世祀,代革精华,可得腾金彩,奏玉润,镂迹以鑂今,镌德以丽远。
而四望埋禋歌之礼,日观弛修封之容,岂非神明之业难崇,功基之迹易泯。
自兹以降,讫于季末,莫不欲英弘徽位,详固洪声。
岂徒深默修文,渊幽驭世而已。
谅以滕非虚奏,书匪妄埋,击雨恕神,淳荫复树,安得紫坛肃祗,竹宫载伫,散火投郊,流星奔座。
宝纬初基,厌灵命历,德振弛维,功济沦象,玄浸纷流,华液幽润,规存永驭,思详树远。
太祖文皇帝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采乐调风,集礼宣度,祖宗相映,轨迹重晖
圣上韫箓蕃河,伫翔衡汉,金波掩照,华耀停明,运动时来,跃飞风举,澄氛海岱,开景中区,歇神还灵,颓天重耀,储正凝位于兼明,兖岳蕃华于元列。
故以祥映昌基,系发篆素。
重以班朝待典,饰令详仪,纂综沦芜,搜腾委逸,奏玉郊宫,禋圭玄时,景集天庙,脉壤祥农,节至昕阳,川丘夙礼,网威巡驻,表绥中甸,史流其咏,民挹其风。
于是涵迹视阴,振声威响,历代之渠,沈(阙)望内,安侯之长,贤王入侍,殊生诡气,奉俗还乡,羽族卉仪,怀音革状,边帛绝书,权光弛烛。
天岱发灵,宗河开宝,崇丘沦鼎,振采泗渊,云皇王岳,摛藻(阙)汉,并角即音,栖翔禁籞,兖甲霜味,翾舞川肆,荣泉流镜,后昭河源,故以波沸外关,云蒸内泽。
若其雪趾青毳,玄文朱彩,日月郊甸,择木弄音。
重以荣露腾轩,萧云掩阁,镐颖孳萌,移华渊禁,山舆伫衡,云鹣竦翼,海鲽泳流,江茅吐荫。
校书之列,仰笔以饰辞,济、代之蕃,献邑以待礼。
岂非神协气昌,物瑞云照,蒱轩龟轸(阙),泉淳芳。
太宰江夏王义恭咀道遵英,抽奇丽古,该润图史,施详閟载,表以功懋往初,德耀炎、昊,升文中岱,登牒天关,耀冠荣名,摛振声号。
而道谦称首,礼以虚挹,将使玄祇缺观,幽瑞乖期,梁甫无盛德之容,介丘靡升闻之响。
加穷泉之野,献八代之驷,交木之乡,奠绝金之楛,肃灵重表,珍符兼贶。
伏惟陛下谟详渊载,衍属休章,依征圣灵,润色声业,诹辰稽古,肃齐警列,儒僚展采,礼官相仪,县蕤动音,洪钟竦节,阳路整卫,正途清禁。
于是绩环佩,端玉藻,鸣凤伫律,腾驾流文,间彩比象之容,昭明纪数之服。
徽焯天阵,容藻神行,翠盖怀阴,羽华列照。
乃诏联事掌祭,宾客赞仪,金支宿县镛石润响。
命五神以相列,辟九关以集灵,警卫兵而开云,先雨祇以洒路。
霞凝生阙,烟起成宫,台冠丹光,坛浮素霭。
尔乃临中坛,备盛礼,天降祥锡,寿固皇根,谷动神音,山传称响。
然后辨年问老,陈诗观俗,归荐告神,奉遗清庙。
光美之盛,彰乎万古;
渊祥之烈,溢乎无穷。
岂不盛欤!
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且章志湮微,代往沦绝,拘采遗文,辨明训诰。
□□□□簉访邹、鲁,草滕书堙玉之礼,具竦石绳金之仪,和润瑛,镌玺乾封。
惧弗轨属上徽,煇当王则。
奉仪注以闻(《宋书·礼志》三,大明元年十一月江夏王义恭表请封禅,四年四月辛亥,有司奏,诏停此奏。)
竟陵王诞罪状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臣闻神极尊明,大仪所以贞观;
皇天峻邈,玄化所以幽宣。
故能经纬氓俗,大庇黔首。
庶道被八纮,不遗疏贱之赏;
威格天区,岂漏亲贵之罚。
此不刊之鸿则,古今之恒训。
谨案元嘉之末,天网崩褫,人神哀愤,含生丧气。
司空竟陵王诞义兼臣子,任居藩维。
进不能泣血提戈,忘身徇节,退不能闭关拒险,焚符斩使。
遂至拜受伪爵,欣承荣宠,沉沦奸逆,肆于昏放。
以妻故司空臣湛之女,诛亡馀类,单舟遄遣,披猖千里,事哀行路,贼忍无亲,莫此为甚。
故山阴令傅僧祐诚亮国朝,义均休戚。
重门峻卫,不能拒折简之使;
岩险千里,不能庇匹夫之身。
乃更助虐冯凶,抽兵勒刃,遂使顿仆牢阱,死不旋踵,妻子播流,庭筵莫立,见之者流涕,闻之者含叹。
及神锋首路,欃枪东指,风卷四岳,电埽三江
犹持疑两端,阴规进退。
陛下频遣书檄,告譬殷勤,方改奸图,末乃奉顺。
分遣弱旅,永塞符文,宴安所莅,身不越境,悖礼忘情,不顾物议,弯弧跃马,务是畋游,致奔牛有崩碎之陈,新亭无独克之术。
假威义锐,乞命皇旅,竟有何劳,而论功伐。
既皦祲廓清,大明升曜,幽显宅心,远迩云集。
忽星行之悲,违开泰之庆,迟回顾望,淹逾旬朔。
逆党陈叔儿等,泉宝钜亿,资货不赀,收籍所得,不归天府,辞称天军,实入私室
太官东传,旧有献御,丧乱既平,犹加断遏,珍羞庶品,回充私膳。
号讳之辰,遽甘滋之品,当维新之始,绝苞苴之贡,忠孝两忘,敬爱俱尽。
乃征引巫史,潜考图纬,自谓体应符相,富贵可期,悖意丑言,不可胜载。
遂复遥讽朝廷,占求官爵,侮蔑宗室,诋毁公卿,不义不昵,人道将尽。
任神州,方怀奸慝,每窥向宸御,妄生规幸,多树淫祀,显肆皦诅,遂在石头,潜修法物,传警称跸,拟则天行,皆已骇暴观听,彰布朝野。
昔内难甫宁,珍玮散佚,有御刀利刃,擅价诸夏,天府禁器,历代所珍。
密加购赏,顿藏私室
贼义宣初平,馀党逃命,含纵罔忌,私窃招纳,名工细巧,悉匿私第。
又引义宣故将裘兴为己腹心,事既彰露,犹执欺罔,公文面启,矫称旧隶。
加以营宇制馆,僭拟天居,引石征材,专擅兴发,驱迫士族,役同舆皂,殚木土之姿,穷吞并之势。
会稽长公主受遇二祖,礼级尊崇,臣湛之亡身徇国,追荣典军
以广托宅宇,地妨蓺植,辄逼遗孤,顿相驱徙。
遂令神主宵迁,改卜委巷,宗戚含伤,行路掩涕。
又缘溪两道,积代通衢,拓宇开垣,擅断其一。
致使径途拥隔,川陆阻碍,神怒民恕,毒遍幽显。
丞相临川烈武王道规,名德茂亲,勋光常策,异礼殊荣,受自先旨者。
嗣王臣义庆受任西夏,灵寝暂移,先帝亲枉銮舆,拜辞路左,恩冠终古,事绝常班。
又以庙居宅前,固请毁换,诏旨不许,怨怼弥极。
有腼面目,豺狼为性,规牧江都,希广兵力,天德尚弘,甫申所请,仍谓应住东府,宜为中台,贪冒无厌,人莫与比。
虽圣慈全救,每垂容纳,而虐戾不悛,奸诐弥甚。
受命还镇,猜怨愈深,忠规正谏,必加鸩毒,谄读肤躁,是与比周。
又矫称符敕,设榜开募,事发辞寝,委罪自下。
录事灵寿以常署受坐,将就囚执,舀韩近恭,中护军遣吏嗣伯密相属请,求宽桎梏。
王僧达临刑之启事,高阇即戮之辞,皆称潜驿往来,遥相要契,丑声秽问,宣著遐迩,含识能言,孰不愤叹。
又获吴郡刘成豫章陈谈之建康陈文绍等并如诉状,则奸情猜志,岁月增积。
昔周德初升,公旦有流言之衅,鲁道方泰,季子断逵泉之诛
近则淮厉覆车于前,义康袭轨于后,变发柴奇,祸成范、谢,亦皆以义夺亲,情为宪屈。
况乃上悖天经,下诬政道,结衅于无妄之辰,希幸于文明之日,皇穹所不覆,厚土所不容。
夫无礼之诫,臣子所宜服膺;
干纪之刑,有国所应慎守。
臣等参议,宜下有司绝诞属籍,削爵土,收付廷尉法狱治罪。
诸所连坐,别下考论。
伏愿远寻宗周之重,近监兴亡之由,割恩弃私,俯顺群议,则卜世灵根,于兹克固,鸿勋盛烈,永永无穷。
陛下如复隐忍,未垂三思,则覆皇基于七百,挤生民于涂炭。
此臣等所以夙夜危惧,不敢避鈇钺之诛者也。
《宋书·竟陵王诞传》,大明四年,上乃使有司奏,不许,有司固请,贬爵为侯。
奏立明堂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伏寻明堂辟雍,制无定文,经记参差,传说乖舛。
名儒通哲,各事所见,或以为名异实同,或以为名实皆异。
自汉暨晋,莫之能辨。
《周书》云,清庙明堂路寝同制。
郑玄注《礼》,义生于斯。
诸儒又云明堂在国之阳,丙己之地,三里之内。
至于室宇堂个,户牖达向,世代湮缅,难得该详。
侍中裴頠西都硕学,考详前载,未能制定。
以为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制,理据未分,直可为殿,以崇严祀。
其馀杂碎,一皆除之。
参详郑玄之注,差有准据;
裴頠之奏,窃谓可安。
国学之南,地实丙己,爽垲平畅,足以营建。
其墙宇规范,宜拟则太庙,唯十有二间,以应期之数。
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太祖文皇帝对飨。
祭皇天上帝,虽为差降,至于三载恭祀,理不容异。
自郊徂宫,亦宜共日。
《礼记》郊以特牲,《诗》称明堂羊牛,吉蠲虽同,质文殊典。
且郊有燔柴,堂无禋燎,则鼎俎彝簋,一依庙礼。
班行百司,搜材简工,权置起部尚书将作大匠,量物商程,克今秋缮立(《宋书·礼志》三,大明五年四月,有司奏,又《通典》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