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请莽居摄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太后圣德昭然,深见天意,诏令安汉公居摄。
臣闻周成王幼少,周道未成,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
周公权而居摄,则周道成,王室安;
不居摄,则恐周队失天命。
《书》曰:「我嗣事子孙,大不克共上下,遏失前人光,在家不知命不易。
天应棐谌,乃亡队命」。
说曰: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
召公贤人,不知圣人之意,故不说也。
《礼·明堂记》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天子负斧依南面而立」。
谓「周公践天子位,六年朝诸侯,制礼作乐,而天下大服」也。
召公不说。
武王崩,缞粗未除。
由是言之,周公始摄则居天子之位,非乃六年而践阼也。
《书》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于阼阶,延登,赞曰:『假王莅政,勤和天下」』。
周公摄政,赞者所称。
成王加元服,周公则致政。
《书》曰「朕复子明辟」,周公常称王命,专行不报,故言我复子明君也。
臣请安汉公居摄践祚,服天子韨冕,背斧依于户牖之间,南面朝群臣,听政事。
车服出入警跸,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
郊祀天地,宗礼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群神,赞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
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
其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臣节。
自施政教于其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
臣昧死请(《汉书·王莽传》上:群臣奏言,太后诏曰可。)
复白宜尊莽为假皇帝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刘崇等谋逆者,以莽权轻也,宜尊重以填海内(《汉书·王莽传》上:群臣复白。)
奏益莽殿省官属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请益安汉公宫及家吏,置率更令,庙、厩、厨长丞、中庶子虎贲以下百馀人,又置卫士三百人。
安汉公庐为摄省,府为摄殿,第为摄宫(《汉书·王莽传》上:群臣奏言。)
奏请进莽二子爵为公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太后修功录德,远者千载,近者当世,或以文封,或以武爵,深浅大小,靡不毕举。
摄皇帝背依践阼,宜异于宰国之时,制作虽未毕已,宜进二子爵皆为公。
《春秋》「善善及子孙」,「贤者之后,宜有土地」。
王广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
及汉家名相大将萧、霍之属,咸及支庶。
兄子光,可先封为列侯
诸孙,制度毕已,大司徒大司空上名,如前诏书(《汉书·王莽传》上:群臣复奏言。)
奏止莽巡狩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皇帝至孝,往年文母圣体不豫,躬亲供养,衣冠稀解。
因遭弃群臣悲哀,颜色未复,饮食损少。
今一岁四巡,道路万里,春秋尊,非糒干肉之所能堪。
且无巡狩,须阕大服,以安圣体。
臣等尽力养牧兆民,奉称明诏(《汉书·王莽传》中:天凤元年正月,群公奏言。)
劾奏孔仁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乘《乾》车,驾《川》马,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右杖威节,左负威斗,号曰赤星,非以骄,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
擅免天文冠,大不敬(《汉书·王莽传》下:天凤五年宗姊妨自杀,事连及司命孔仁妻,亦自杀。,免寇谢。使尚书云云。有诏勿劾,更易新冠。)
平帝丧礼议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礼:臣不殇君,皇帝年十有四岁,宜以礼敛,加元服(《汉书·平纪》:元始五年崩于未央宫,有司议云云,奏可。)
上寿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乃庚子雨水洒道,辛丑清靓无尘,其夕谷风迅疾,从东北来。
辛丑,《巽》之宫日也。
《巽》为风为顺,后谊明,母道得,温和慈惠之化也。
《易》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礼》曰:「承天之庆,万福无疆」。
诸欲依废汉火刘,皆沃灌雪除,殄灭无馀杂矣。
百谷丰茂,庶草蕃殖,元元欢喜,兆民赖福,天下幸甚(《汉书·王莽传》下:群臣上寿云云。)
铜符帛图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汉书·王莽传》上)
刺史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要问事
非条所问,即不省。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二要: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
山崩石裂,妖祥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怙恃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续汉·百官志》五注补引蔡质汉《仪诏》书旧典」。)
以尹昆为尚书仆射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君公曹时以太守之术,克奖王室,其省录台事,勿令谬误(《北堂书钞》五十九引谢承《后汉书》「尹昆字□渊,为侍御七日,特拜尚书仆射,诏:云云。安:此诏原本缺误,不知何帝,俟考。)
祀令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天子行有所之,出河,沈用白、马、圭、璧各一,衣以缯缇五。
又祠用脯二束。
酒六斗,盐一升。
涉渭、灞、泾、洛地名水是,沈圭璧各一,律在所给祠。
其及行,沈、祠他川水,先驱投石,少时给圭璧。
不满百里者不沈(《通典》五十四)
上顺帝书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
臣章百上,终不见省,臣岂可北诣单于以告怨乎(《后汉·虞诩传》:先是宁阳主簿诣阙,诉其县令之枉,积六七岁不省。主簿乃书云云)
月晕上书请赦命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昔有大星,升汉而西,卷舌扬芒迫月。
营惑犯帝坐,则有大臣枉诛。
星在西方,太尉固应之。
今晕如之,宜有赦命,录其遗嗣,以除此,异(《华阳国志》延熹二,梁冀诛后,月经阳道,晕五车。史官上书。于是下书赦固子燮。)
上言得严光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有男子,把羊裘,钓泽中(《御览》六百九十四,「齐国上言」。)
上言增科禁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古者肉刑严重,则人畏法令。
宪律轻薄,故奸轨不胜。
宜增科禁,以防其源(《后汉·杜林传》,「建武十四年,群臣上言」。)
上言桑蚕章帝元和中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臣行部入长沙界,观者皆徒跣。
臣问御佐曰:「人无履,亦苦之否?
「御佐对曰:「十二月盛寒时,并多剖裂血出,燃火燎之,春温或浓溃,建武,太守茨充教人种桑蚕,人得其利,至今江南颇和蚕织履,皆充之化也(《后汉·卫飒传》注引《东观记》曰:「元和中荆州刺史上言」。)
上言清河孝王尊号安帝建光元年三月 其一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清河孝王至德淳懿,载育明圣,承天奉祚,为郊庙主。
汉兴高皇帝尊父为太上皇,宣帝号父皇考,序昭穆,置园邑。
太宗之义,旧章不忘。
宜上尊号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孝德皇母宋贵人追谥曰敬隐后(《后汉·清河孝王传》,「有司上言」。)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清河教王至德纯一,含弘光大,既受帝示止,载生明圣,旧章法制,宜有尊号,不宜称王,宜曰孝德,皇妣曰孝德后,祖妣宗贵人敬德(《通典》七十二,「有司上言」,与《后汉》本传》异,今两存之。)
因天变上言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当有阴谋,不宜北行(《魏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灵》:「帝欲北巡冀州刺史王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求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不西竟天太史上方」云云「帝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