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安徽巡抚朱圭汇报秋收八分诗以志慰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四
熟高歉下府称异,补短截长省计(据朱圭安徽省今秋旸雨调匀所种早中晚稻及秫豆杂粮俱各有收虽安庆池州府州属间有洼地积水之处现在委员查勘而通省尚属丰登计各属收成九分有馀者休宁等七州县九分者太湖等十四州县八分有馀者石埭六县八分者望江等八县七分有馀者宿松等六州县七分者桐城等六州县六分有馀者怀宁等三县六分者芜湖等六州县五分有馀者繁昌一县五分者铜陵无为二州县通省截长补短统计秋收约有八分等语)
子岁较来虽略欠(去岁该抚奏安徽省秋收八分有馀今岁以间有被水之处收成不无略欠然统计得至八分自来亦称中丰),八分得至亦中丰。
幸逢收者衣食足,廑被灾之老幼穷。
设有应当接济处,速颁实惠救哀鸿(该省歉收地方虽不遇十分之一二然既属灾区小民生计维艰朕心深为廑念当即降旨令其确查如有应当接济之处速即据实奏闻妥协办理俾沾实惠以仰副加惠灾民至意)
苏巡抚费淳河南巡抚景安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二
江苏报九河南八,九则上而八亦中
上足济灾耕种起江苏因上年丰汛黄河漫溢淮徐海府州属低田间有被淹成灾之处曾谕该督抚等实力赈恤并分别蠲缓新正漫口合龙河复故道涸出地亩俱得赶种春麦兹据费淳江苏二麦收成分数松江常州二府属约十分江宁苏州镇江扬州太仓通州府州属约九分育馀淮安时属约八分徐州海州所属约七分其补种春麦之地俱已芃生成熟合计通省麦收共九分农民睹此丰稔无不同深欢庆收穫后即及时播种深耕可观多稼),中虽逢燹闾阎充河南南阳府属边境接连湖北有经教匪窜入者虽即为官兵𠞰遁尚虑或有曾被兵燹之处未免麦收稍歉兹据景安奏收成分数南阳等四州县约九分有馀通许等七县约九分陈留等三十二州县约八分有馀祥符等四十五厅州县约八分汜水等二十州县约七分有馀合计通省麦收共八分有馀比户盈宁闾阎安乐即先时贼匪所过之地亦得收穫充饶矣)
无能调律惟增咎,有略补偏可诩丰。
即日批章罢节赏,添愁竟与昨年同(今日两摺奏到恰值端阳令节因盻雨心殷罢观竞渡弗事游赏惟批览奏章衷怀得暂时欣慰而愁绪仍添正与去年日节事勿举光景相同也)
灵泉行二首 其一 元初 · 郝经
 押词韵第三部
乙卯秋八月,及行台严公猎于东山,遂会于凤山灵泉。故赋二诗。
赤云夹日腾清晖,太阴杀气缠海霓。
元戎小队数百骑,金镳玉勒红牙旗。
长鞭一点阵偃月,稍骑两合前山围。
查牙折角获挺鹿,模糊生血禽孤罴。
霜蹄剥落落涧石,饥燕乱掠秋草飞。
应弦霹雳叠破碎,掇拾挂马皆累累。
一川错莫半山赭,空穴破冢妖狐悲。
将军推仁亦中怛,弛弓服矢收神威。
力士下马各数获,从官解剑称酒卮。
山河惨淡生壮观,乾坤突兀增雄奇。
溶溶喜色动归路,满城楼观重烟霏。
讲春秋序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五、《龙云集》卷二四、《经义考》卷一八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谓公天下之好恶者,莫大乎好恶之心不存焉。
好恶之心不存焉,则喜不正为予,怒不正为夺,抚键张关,至则迎受,于是褒贬可寄,而真好恶见矣。
《春秋》之为经,非酿好恶者也,非致喜怒者也,非私予夺而加焉者也。
使陶冶之俗不复多谢檃括,而为孔子者得尺寸之柄,以摄有一丘之民以治,因张吾已试之效乎当世,则《春秋》亦无事于作矣。
彼椎轮之鲁史,虽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同为寂寥无诏之腐简可也。
幽厉既往,滋削之周,如日西薄,袭彼游氛,奄奄就尽。
而文武末裔,是生孱王,邦畿千里,播为羸国。
始则胎祸衽席,乳兵怀抱,终乃鱼烂狶突,国参辰而家胡越,于是无复勤王之举矣。
一变而为之会,政在诸侯可也。
再变而为溴梁之会,政在大夫犹之可也。
卒变而为黄池之会,则夷狄横中国,纪纲扫地而尽,尚曰可耶?
且《诗》在,犹足以形怨诽、攻缺失,夫《诗》与王泽斩焉亡矣,《春秋》欲毋作,得乎哉?
然时无神瞽,孰识中声,身为奎井,不俟甘石,则孔子之于《春秋》,虽曰取鲁故时册书附著之,至其伦制之茂密,用舍之委曲,褒贬之详略,对校之宽迫,盖亦一折于晚出之圣笔矣。
其道则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以揆人伦者也,其法则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以治功罪者也。
故曰《春秋》天子之事,岂虚言哉!
孰谓变周之文,从夏之质,与夫黜周而王鲁之说,为足以知《春秋》乎。
考之于经,其排推抑扬,犹华衮之与鈇钺也,一加焉则万世之荣赫,愀怆不可以迹掩。
犹权衡之与绳墨也,一陈焉则是人之重轻曲直不可以情遁。
其谨严峭覈,犹之不使雪桃,而毙冠新履之不可以首足易也。
其据约趋顺,犹天地之中有阳城焉,非燕之南至,则越之北奏也。
是故有阙之以谨其疑者,如「夏五郭公」、「甲戊己丑」、「陈侯鲍卒」之类是也。
有视世久近而为之者,如辞显于隐桓、微于定哀之类是也。
有深探其本而加讨者,如天王狩于河阳赵盾许世子止弑其君之类是也。
有微物而吾无苟焉者,如五石六鹢、星陨如雨之类是也。
此其凡也。
有字之者,有名之者,有氏之者,氏以志其所自出,名以谨其所当据,字则于是乎进之矣。
有日之者,有月之者,有时之者,其治是人也,时为缓,月次焉,日则于是乎操之为已蹙矣。
而又「无不尔或承」,以尊王人;
「薄乎云尔」,以治夷狄。
疾首事,甚熟恶,狄中国,人诸侯,封大夫,略微者,则亦无所不至焉。
此其例也。
君臣之义废,见之于隐桓之事然也;
父子之恩绝,见之于蒯聩出奔然也;
兄弟之爱蔑,见之于郑伯克段者然也;
夫妇之别丧,见之于姜氏孙于齐者然也。
书尹氏卒,所以讥世卿之尸国爵;
书公及邾仪父盟,所以疾盟诅之始兆乱;
公子翚如齐逆女,则亲迎之废有如此者矣;
天王使凡伯来聘,则朝觐之废有如此者矣;
书如齐纳币与四卜郊不从乃免牲,则丧纪祭祀之废有如此者矣,此其悉也。
由此观之,殆范宁所谓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谓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拯颓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者欤。
然则是书也,而谓之《春秋》何也?
盖天地之所以舒惨百物,其运在四时,而春秋为阴阳中,非若为阳而有建巳之阴,为阴而有建子之阳,駮之也。
圣人也者,仿乎阴阳以信褒贬,则其事固嫌乎不正为阴阳者也。
反是而稽焉,则褒邪贬邪特未定也。
褒而有疑于贬,贬而有疑于褒,若不正为阴阳然,彼悠悠之后世,尚焉从而质诸乎?
此则人命《春秋》之意,而虽孔子亦莫之能易者也。
孔子没,传《春秋》者中间有五,而邹氏、夹氏独泯灭不传,后世亦莫知其为何等学。
盖自汉兴以来,已患《春秋》为难知矣。
贾谊、董、歆向父子,横置嗜好于区区之传,独何邪?
《左氏》、《公》、《谷》,其大致不必一一尽同,至于剖析条流,探赜理诣博矣;
而踸踔腾轩,尚恨数有蹶跌,可不惜哉!
至唐晚有啖助、赵正用,得失时时窥觇,解者仅如对家,然自五学而后,此两人者其最有功于《春秋》者乎。
何休曰:「《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
是蔽其所习者也。
《六艺论》曰:「《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
是酌其波流者也。
范宁曰:「《左氏》富而艳,其失也诬。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是既其文辞者也。
若夫不蔽其所习,不酌其波流,不既其文辞,则刘餗以谓《左氏》以情角,二传以法断,情角则不禁,法过则不行者,为得之矣。
彼三子者,其犹劲弓强弩之合发乎,激矢不同,而均志于的亦中而已矣,然不可谓小不中而罪劲强也。
《公羊》长于敷叙,《谷梁》长于决择,非《左氏》之本末考据,虽二子亦踬矣。
学者之于《春秋》,患在求之太过,拘之太甚耳。
求之太过则精理漫,拘之太甚则流入于峭刻,而不知变。
于此有一言而尽者,道而已矣;
有两言而尽者,公与恕而已矣。
故曰:圣人之言如江河,诸儒溯沿,妄入畎浍。
圣人之心如日星,诸儒纠纷,云障雾塞,此亦学者之大患也。
题活人书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九、《江湖长翁集》卷三一、《中国医籍考》卷三○、《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一七页
予为举子时,朱肱《伤寒活人书》爱而读之,《百问》十一卷,略能上口。
或曰:「治伤寒祖仲景,是何为者」?
予惑之。
后问友人侯元英:「是书多称仲景,能无遗说乎」?
曰:「是不惟于仲景无遗说,曲通傍畅,凡《伤寒书》几尽矣」。
元英良医,人所服,予所敬者,然后知说者之妄,愈益爱其书。
得是善本,表里六经,课诵之,并识之以诒子孙。
刘逸民隐如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七部
昔余丙申岁,读书长洲县
章华宋大夫(自注:宋右之德宜。),相与共笔砚。
夹河幽巷绕,入市清溪漩。
风物本芳嘉,追随悉英彦。
刘惔宋家邻,尤与陈生善。
流连说生平,跌宕多顾盼。
君也性温慎,十步必缱绻。
及其感慨时,焱然闪岩电。
酷爱《湖海集》,搜录日不倦。
虿尾与银钩,错落铺黄绢。
吴城七月秋,别我赴京甸。
同门八九人,联袂临流饯。
君时醉起舞,长袖风中卷。
赠以珊瑚鞭,饰以黄金钿。
莫矜红颜好,宫中妒娇面。
莫言白璧完,连城轻自眩。
运至慕荣华,愁来忆贫贱。
刘生方策名,欻遘贤关变。
是时盛苞苴,富人工汲援。
铜山砉然开,中有集贤院
乌裸作主司,郑白朕翩荐。
谁令黔娄,误厕时流选。
昆冈一旦焚,玉石何由见?
刘生恬淡人,竟受谗言煽。
白月照阛扉,不是昭阳殿
凄凄范蔚宗,恻恻书团扇。
戍君玄菟郡,插君白羽箭。
君躯绝短小,何以能征战?
君身非金石,何以堪忧怨?
刘琨绕指柔,夙昔曾百炼。
江东西风起,莼鲈可以膳。
待君君不来,泪下如流霰逸民才人,亦中丁酉北闱,与汉槎诸人同戍口外者。后被盗,夫妇皆遇害,尤可伤也。诗中闵其矜才众妒,致白璧受玷,为连城自眩者痛下针砭,岂独为逸民一人。)
再题廓然大公八景 其八 秀亭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
假山也自有峰尖,四柱峰头窄不嫌。
咫尺会心宁在远,一花一木亦中(平声)拈。
胡梦昱哀词 南宋 · 罗幼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七、《象台首末》卷四
大理评事胡公季昭,余执友也,昔所敬慕,异于他朋。
自拾两科,为天子士,官声实炳著。
余尝至京,蒙握手如褐衣旧。
继闻以敢言斥象郡,余实匏系不克送。
欲赠以言,又未克即达,心甚愧焉。
其介弟国宾讣至,又未几季昭讣至,州里叹惜。
去年秋,天子追慨遗直,诏返柩归葬,叹者始悦。
余悲季昭为直臣,国宾为爱弟,而溘殒荒峤,无所寄余悰焉。
屈原未死,宋玉词以招其魂。
季昭、国宾已死,独不招其魂耶?
乃为赋哀词,且附以招魂之词曰:
繄若人之负抱兮,蔼温润而清明。
学既粹于风雅兮,行亦中乎准绳。
奉孀母以克谨兮,友哲兄而和平。
俯科目以荐掇兮,匪中扃之所荣。
俨执操以坚挺兮,肃官箴而是程。
爰因职以有谏兮,乃人伦之大经。
惟哲之肇古兮,夫孰参其至情。
事有异而莫测兮,若混昊之与灵。
本揆权以适正兮,凛群疑而未冰。
通国之少亢兮,何退瑟而凌兢!
羌立志之謇謇兮,独慷慨而羾诚。
谓正主以大义兮,讵容托诸鲜能。
既考理以稽则兮,言弥激而弥峥。
睨虎豹之九关兮,披琅玕而毕呈。
贯忠炯于阳鸟兮,曷虹蜕之足凌。
伟劲厉以非婞兮,宁有觊乎骨鲠之称。
伊国典之贵宥兮,犹未追于南征。
若爱弟之知孝兮,愿以身而偕行。
念手足之一体兮,矧可愧乎脊令。
虽共履于蝮虺兮,濒万死而忍更。
彼百越之臻臻兮,邈羁鬼之相仍。
惟药剂之弗时兮,迫奇疾而易婴。
悲雁序之先断兮,震哀鸣而必惊。
惨联璧之先露兮,识不识而涕零。
幸天道之好还兮,皎白日之晶荧。
俾輤帷之速返兮,显覆盖之益宏。
眷臣子之一节兮,初奚间于死生。
峭千仞以贾患兮,视九殒而固轻。
卓公议之不泯兮,上下各保夫全名。
等百世以靡憾兮,曷余涕之纵横。
骇今昔之夐隔兮,怅永怀之弗剩。
嗟南方之迢递兮,虑刚魂之茕茕。
欲遐招而未果兮,恐巫阳之莫凭。
乃自招曰魂兮归来,无久滞于南方些。
嗟彼南方,瘴墨横空,雾雨冥冥。
为鬼为人,怵目丧神。
魂兮归来,不可久留些。
嗟彼南方,火日如焚,血石沸川,四序不移,翕赫崩狞。
魂兮归来,不可久留些。
嗟彼南方,飓飙海腾,七昼八夕,飐踣隮颠。
魂兮归来,不可久留些。
粤惟故乡,风土恬夷,白鹭青原,郁洁明眸,沙麓逢春,草木葱茏。
魂兮归来,可徜可徉些。
旧隐逶迤,华室靓深,祚阶隆隆,祢庙孔安,岁时焄蒿,饮食芳馨。
魂兮归来,可歆可宁些。
乱曰:四月维夏兮,日淑时宜。
离苦即休兮,灵车启途。
路经铧觜兮遨以游,由湘之源兮汎兰舟。
九嶷舜藏兮叫以登,灵妃鼓瑟兮如相迎。
屈原孤愤兮昔所尊,精神默通兮造幽元。
自古有死兮直则难,求仁而得兮又何叹。
昆弟携手兮宛如存,既忠且敬兮辉一门。
乃瞻祝融兮顾炎皇,酃风吹雨兮旐以扬。
州邑莫瘗兮非故常,贞肝义胆兮凛不忘。
富之濡兮杭之湄,斧封载兆兮卜无违。
猿吟鹤唳兮相与随,或骑鲸鱼兮款天扉。
千秋万岁何穷期,魂兮归来察余词。
夔州录事参军江君墓志铭元祐七年二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四、《鸡肋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江君讳朴,字文叔,世为衢州开化人殿中丞房之曾孙,而尚书职方员外郎镃之子也。
少有才气,好学自立。
国家取士以声律,仁宗时尤盛。
有司临试,其目在礼经名数者,则浮华士以为病。
会萃钞记,以应一日之用,不能者更睨左右,剽劫为资。
而君最先治经,悼礼学之缺,能言其义。
盖为书二十卷,专一技者不能通也。
丞相王荆公方举有司,尤善君,尝再预礼部奏名,中皇祐五年进士第,授翁源,用举者徙馀干
鄱阳杨骥通《易》,临川吴孝宗通《春秋》,君皆以书币致之,率邑子从受业,屋少不能馆,至分处浮图舍,于今江南以为美谈。
浮梁俗好讼,令王越石懦,系者满狱,诉庭下者日百数。
越石惧,移病去。
州遣君摄之,锄其奸彊,而冤滞者得平反。
不旬月,狱为虚。
既还馀干,而浮梁有争田再世不决者,犹请监司得属君治,卒亦明辩,人画其像祠之。
职方君监江州酒,得疾,君闻,遽弃官走省,逾月而后返。
守怒,且加罪,而监司以为爱亲可庇,然竟以亲丧去。
再调象山,代还。
王荆公当国,擢士不次,以君平生旧,劳问叹息,坐客谓君旦夕用矣。
复见,以书论事,不合,即仰栋坐,不交一语,君亦自绝去。
荐监盐官南路盐场,与令异趣。
令诬以罪于提点刑狱卢秉,檄州劾之,逮者四百人。
君无毫发私,亦卒不对吏,而坐遣白直持书越境,罢去。
复用举者得夔州录事,既而太息曰:「吾老矣,安能万里为五斗计也」?
遂谢病去,闲居鄞江十馀年,又居无锡
元祐六年六月十三日无疾卒,年七十三。
明年二月二十九日葬于无锡县开元乡乌墩岭,以夫人何氏祔。
五男子:焕、烨、炳、煜、燎。
女四人,皆归士族。
补之先君与君同年进士,而炳与补之治平中俱学江南,相好也。
补之广陵,炳在无锡,以书来曰:「先君生不遇,没犹当有所伸。
愿以行事累矣」。
补之少时,见炳学问已有声名,后亦中进士第。
今为巴东县主簿,能干其蛊者也。
铭曰:
以为生不逢耶?
尝官而使之。
以为用耶?
曾几何施!
夸者名一世犹不足,而廉者畏人知。
抑得正而死,其又何悲!
吴参事万谷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如渑,酒犹是也;
诗清似鹤,人亦同之。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万谷兄病愈宴客,适天降甘霖,座有喜色,书此纪之。
万谷(1914——1980)原名敬模,以字行,湖南长沙人黄侃弟子,毕业于群治法政专科学校。平时沉潜国学,精究坟典,冠岁文名远播。历任国府秘书,中央及省级机关主秘、处长、参事等职。迁台后,任职国防部、台湾银行。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委员。工诗文,善书法,文名远播。其诗笔力坚苍,风骨遒上,于半山遗山为近。渡台后,主编民族晚报南雅诗栏达20年,为中国书法学会发起人之一。民国六十一年获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奖。著有《超象楼诗集》,文集名《微沤集》,均为诗文界推重。
万谷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先后任研究委员,副所长。范叔《长联集粹》一书由万谷作序,成氏题诗。成氏有诗《豁蒙楼小集同芥弥、雨、石尘、万谷、心波》《武公吟长约与剑芬万谷眉叔宗烈蒸民同游宜兰归途有作》《次韵万谷<病起>》。吴敬模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
如渑:渑音绳,水名。“酒如渑”,是“有酒如渑”的略称。见《左传·昭公十二年》:晋侯以齐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
诗清似鹤:元代吴师道《礼部集》卷六谢尧章松巢“诗人清似鹤,雅意在巢松。”清代查嗣瑮查浦诗抄》卷二“遥想晏吟清似鹤,相逢情话软如绵。”
笺:
1.次韵万谷病起:
蓬山卅载费高吟,短鬓惊看雪影侵,却病无如黄卷好,忘机岂在白云深,清鹤骨翻宜寿,海网骊珠未许沉,料是昌诗天意切,茫茫坠绪要君寻。
2.曾国藩汤海秋侍御联: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分野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四、《鬳斋续集》卷八
银河著象,横首尾以经天;
水脉沿山,顺高卑而流地。
星视河而分面势,地由水以别阴阳。
此天文分野之所由辨也。
抑尝深考其来,粤自圆明布位,历象有司,盖造化之机寓乎其喙,言星则必言分。
传记所传,虽自尧封阏伯商丘使主辰,然分野之说必非昉乎是矣。
自是厥后,周有保章氏,汉有孟坚《地理志》。
其详则蔡邕之《月令》,其纤悉毫末则陈卓之州郡躔次。
其传,历历可考也。
然竟莫溯其所由,将无所据耶,则员穹辰位,犹人间也,地之凝也少,天之覆也宏,拟之而议,亦必有故。
是何吴东南而位星纪,星纪东北也;
周土中而位鹑火,鹑火南正也。
晋北赵亦北,而或西正、或东南;
郑中宋亦中,而或东南、或东正。
负海之齐,而居元枵之北;
西戎之秦,而在鹑首之维。
乾维不可以为鲁卫,而为鲁卫;
巽维不可以为荆楚,而为荆楚
十有二次,而仅一燕可言,何以为据也?
将以为诬耶,则荧惑之入其分,崔浩姚兴为必亡;
太白经其方,傅奕秦王为得位。
星孛大辰,光芒及汉,则鲁梓定四国之灾;
玄枵失次,祸行其冲,则裨灶指鸟帑之恶。
仰观俯察,其验若神,何以为诬也?
欲据之莫据之,欲诬之莫诬之,果何以为定论?
其分封之始,断诸岁星之所位乎?
其南北之陆,指日行以为次乎?
吁,古之人其如有所至矣。
有以天河断两戒者,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
且天犹卵也,经星之次,环其四周,银河之所界者半。
其馀则天市、太微布列焉。
故二十八舍,其附于河者三之二矣。
沿之河以分其势,稽之紫宫以定其馀,井井乎其条,秩秩乎其次。
况夫广轮之数虽若散漫,而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则上下流之势自可考也。
江源河源,截为二纪,则南北之疆又不容紊也。
是故秦虽西而位坤维之鹑首,云汉之升,两戒之道也;
吴虽东南,而位艮维之星纪,云汉之降,两戒之终也。
燕穷北纪之曲,故以末派之析木为燕;
晋、赵河阴之国,故以上流之参昴为晋、
接紫微者为中州,则卫非在西北也;
连太微者位纯阳,则楚非居东南矣。
降娄玄枵,与山河首尾相远,非中州负海之齐鲁乎?
鹑火离正,上接黄帝之祗,非寒燠所均之伊洛乎?
寿星在天门之内,则近畿者郑也,何有于巽维?
大火布明堂之和,则中州者宋也,何有于东正?
盖以星河之流起于井,终于箕,则南者反北,北者反南矣。
又自是而分内外,则一彼一此,皆有定论,无复顾其方维四正也。
他人之见,执方位而言;
一行之见,反方位而言。
他人之见,胶柱之瑟也;
一行之见,脱囊之锥也。
传上世之微妙,破万古之昏迷,虽隶首复生,无能易斯言。
愚故曰:「银河著象,横首尾以经天;
水脉沿山,顺高卑而流地。
星视河而分面势,地由水以别阴阳」。
此诚要谈至论也。
虽然,一行之意,盖亦得于两戒。
夫山川之论,马融三条,康成四列,其分其合,脉络不通,疆理犹胶,何以言星分?
惟一行也,断以南江北河,而为两纪,又以胡门越门,而定两戒。
于是引之以合银河,折之以论上下,宜乎了然易明也。
呜呼!
两戒之论,亦非强为臆说。
《禹贡》之言山也,错综不一焉,而南北曰导者二,虽非言戒,孰谓戒?
参之理而得其当,稽之经而知其源,故敢确然以复师问。
增释南阳活人书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一、《攻愧集》卷五三、《活人书》卷首、《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三○页
世以医为难,医家尤以治伤寒为难。
仲景一书,千古不朽,盖圣于医者也。
本朝累圣笃意好生,务使方论著明,以惠兆庶,积而久之,名医辈出,如蕲春之庞,泗水之杨,孙、晁、张锐诸公未易悉数。
无求子朱公肱,士夫中通儒也。
著《南阳活人书》,尤为精详。
吾乡王君作肃为士而习医,自号诚庵野人,以《活人书》为本,又博取前辈诸书凡数十家,手自编纂,蝇头细字,参入各条之下,名曰《增释南阳活人书》,可谓勤且博矣。
自言暮齿骎骎,不欲为私藏,将版行于世,来求一言。
余好医而不能学,与之论辨,皆有据依,学者可按而求,求而得其用,始知此书之为有功也。
然尝闻之老医京师仁仲子云,前朝医官虽职在药局方书,而阶官与文臣同。
《活人书》既献于朝,蔡师垣当轴,大加称赏,即令颁行。
国医皆有异论,蔡公怒,始尽改医官之称,不复与文臣齿。
不知当时异论之详。
许学士知可,近世推尊其术,《本事方》之外,为《活人指南》一书,谓伤寒惟《活人书》最要,最备,最易晓,最合于古典,余平日所酷爱。
观许公之言,则无求子所著,可轻訾乎?
因并书之。
鸬鹚行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泛泛渔人同者谁,翛翛鼓翼众鸬鹚。
羽衣不作云中伴,利喙偏教水族危。
此物临流情志笃,眼光遥射寒波曲。
求纤索巨每连群,入群不乱知所属。
白鹭横洲那敢来,慈乌绕树亦中回。
尔独依人胡为哉,多残物类不少哀。
自尔归渔时竭泽,澄潭窈壑齐萧索。
纵使渔人分剩获,缩喉敛颔终何益。
中庸传1115年7月22日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富县
○○●「天命之谓性」者何?
性者中之所寓也,莫知其所自而推言也。
「率性之道者」何?
性得所率则为君子,不得其所率则为小人。
曰诚、曰明、曰孝、曰忠、曰恕、曰和,皆率性之具也。
是六者,皆中之所以为中者也。
「修道之谓教者」何?
圣人所以经纶天下之大经也,君子所以择乎中庸也,小人所以反乎中庸者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者何?
出乎性而教之所本也,君子以是诚之务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者何?
中也,诚也。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者何?
中也,明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者何?
情之未发,性之全纯。
中之所以名中者也,肫肫如也,渊渊如也,浩浩如也。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何?
中之一物,于是乎有二名也。
颠沛之际,毫发之多,或不中节焉,亦不足为和也。
有子言和,必有待乎节之非,和之正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者何?
是一物不得二名也,楩楠豫章之大本,而不达道则亦恶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何?
教之行也,明道先生常善乎致之言也,常善乎位之言也。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者何?
中之所以为常道也,君子而时中,则无时而不中也;
小人而无忌惮,须臾变改,莫之能中也。
以是知先儒说用中为常道是也,近世说中说庸,非所知也。
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胡先生、温公、明道先生皆云然也。
问者曰:「庸得非变邪?
所以济中者也」。
曰:是不识中者也。
君子之中随所器而丽焉,不动而变,尚何所假也邪?
子莫执中无权者,是子莫知中非君子之中也。
刘侍读曰:「中庸者,中用也」。
盖亦误也,言中斯用之也,先儒曰用中为常道是也。
刘说前见于皇氏、熊氏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者何?
教之不行也,有中庸之君,斯有中庸之民也。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者何?
不诚不明则不中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者何?
舜之所以为舜者中庸也,明诚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者何?
不明不诚则不中也,择也者依也,斯人自谓之知者,非知之明也,君子不以为知也。
昔夫子言仁知详矣,曾子、子思虑后世或泛然失其旨,乃以仁为诚,知为明,其实一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者何?
回所以为回者,中庸也。
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者何?
惟诚明以之也,诚自成而道自道也,非功名利害外以怵之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者何?
强疑其非中也,盖惟为能强也者诚也。
曾子论孝曰:「仁者人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强既有南北之异,则责子路之所安以勉乎中也。
夫所谓君子者,既和既而诚明之守,安于治乱之世,勤而勉之也。
国有道,君子或易仕而改其度,不变塞也,强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者何?
不诚不明,君子之所不为也。
君子之遁世,亦中庸之依而安焉,又复依乎圣人之中庸,则其隐者,吾道之佹也,非故以意向之也。
郑氏曰:「道不费则仕」。
费者佹也,违也,《缁衣》有曰:「口费而烦」。
费或为哱,或为悖。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者何?
唯明之知,唯诚之行也。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万能载焉;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者何?
中也诚也,语夫天下莫能事之大,则其大者诚也。
语夫天下莫能分之小,则其小者诚也。
盖虽大而中也,其小亦中也,人谁有憾于予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在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者何?
中也明也。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何?
忠恕之为中也,均率是性,而为道莫之或远也。
远于人则可须臾离也,以其不远人,而忠恕之名立也
为人父而忠恕,则己与一家去道不远也。
为人君而忠恕,则己与天下国家去道不远也。
忠恕以人治,人犹己,肫肫其中也。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也。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者何?
中也诚也,教之所以为教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馀,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者何?
中也诚也,道之所以为道也。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者何?
中也,诚明之徵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者何?
中也诚明之自治也,于是察乎上下,达于天地,无不安也。
曾子曰:「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盖援之为援者如此也。
曾子又曰:「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与险行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者何?
中也诚也。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者何?
中为天下之大本,于是乎在也。
夫既得于父母,则室家宜之也。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者何?
中也,明诚无不达也。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者何?
天之用中,因物而诚至焉也。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者何?
疑当次「必得其寿」之下,简编之缪也,无闻焉尔也。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
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武王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者何?
周公之所为周公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者何?
武王、周公之所以为武王、周公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脱缪于此也。
尝有见于《仲尼燕居》也,文字又有误者,社无与于上帝也,陆淳尝辨此详也。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者何?
中庸之政也,人道之勉乎,政犹地道之勉乎。
树艺稼穑也,中庸之政,感人心而迹自化,蒲卢之比也。
仁义者,诚明之异名也,仁义合礼生焉。
礼也者,广骛驰骋于仁义之中者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者何?
郑氏云:脱误重在此也,胡先生亦云然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者何?
诚明始于身,本于亲,著于人,极于天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达道之五行于达德之三,达德之三行于中之一也。
达道者,修道之教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者何?
达德之渐也,诚之者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时使薄歛,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者何?
中庸之教也。
问者曰:「如之何尊贤则不惑,敬大臣则不眩」?
曰:谗色货能惑,我而不惑,则尊贤之功也。
有百官之富任使,各尽其材,大臣凛然在上,天下名实不眩,则敬大臣之功也。
不眩犹不惑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者何?
诚也。
诚则事前而豫,不诚则事至而无所图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者何?
道必资乎诚,诚必资乎明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者何?
兼天人之道而中庸著也。
舜诚矣,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则诚之也。
颜回诚矣,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诚之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者何?
之道也,中道而未从容,则贤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者何?
之道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者何?
诚明各有所致而相为用也。
四时诚矣,较然著见,则自诚而明之性也,犹天命之性也,日月明矣。
其出入有信,则明而诚之教也,犹脩道之教也。
未有诚而不明者也,未有明而不诚者也。
彼偏焉者,非诚明之正也。
武王、周公以孝称,则举其自诚明者也。
舜以知称,则举其自明诚者也。
非有圣贤之差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者何?
率性以诚也,人物之性与天地之化育皆吾性之诚也。
天地之性不可见,而见之于化育也。
然此非次第而言之也,犹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也。
其所言之若是者何?
视其相因者殷勤之也,非心知其意者,莫之能喻也。
性之粗,非后于人之性而得之者也。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者何?
无闻焉尔也,胡先生亦所不讲也。
是自诚而明者谓之次焉,何也?
郑氏乃谓自明诚者何也?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者何?
无闻焉尔也。
胡先生、温公、姚子张皆疑之也。
明道先生曰:「诚者神也」。
盖从明道先生之说,则何必如之云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者何?
诚与道一体而二名也,其所以率性则一也,皆无待于外者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者何?
温公曰:凡物自始至终,诚实有之,乃能为物。
若其不诚,则皆无之也。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者何?
物者己之物也,己与物非有二也,皆其诚之物也。
成己斯成物也,唯所措而宜也。
圣人之道,所以异乎杨墨者也。
成己知也,乃谓之曰仁也;
成物仁也,乃谓之曰知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者何?
诚明之极,配天地而一之也。
诚斯一也,一斯诚也,此盖当云徵则博厚,博厚则高明高明则悠远,考下文而不诬也。
夫言天地之体,则高明博厚而足矣。
人之体乎天地之高明博厚,则必待悠久以为之中也。
盖非悠久之中,则其高明将隳,博厚将蹶也。
博厚高明,譬诸形体也,悠久譬诸精神也。
曾子曰:「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
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至而已矣」。
曾子所谓至者,子思所谓悠久是也。
曰悠远,曰悠久,其实同也。
夫不见不动无为者中也,既章既变既成则亦中也,此不二之道也。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者何?
天地圣人之悠久一也,博厚高明之所资以为中者也。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者何?
圣人之高明博厚悠久,一之于中也。
中者至德是也,发育万物,峻极于天,高明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博厚也。
待其人而后行,悠久也。
至道高明博厚也,至德悠久也,至道至德犹达道达德也,明道先生谓此一以贯之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者何?
率性修道于是乎极也,思尊德性而必道问学,问学斯德性也。
思致广大而必尽精微,精微斯广大也。
思极高明而必道中庸,中庸斯高明也。
思温故而必知新,知新斯温故也。
思敦厚而必崇礼崇礼斯敦厚也。
德性犹悠久也,广大犹博厚也。
胡先生、二程先生横渠先生说皆同,近世瞽学谓既极高明而反道中庸,末乎中庸也。
分而为二事,莫知诚之一致也。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斯之谓与」者何?
中也,明之所安也。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者何?
不明之患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者何?
思教之行也。
今天下车同轨,贵贱无等也;
书同文,是非杂出也;
行同伦,君子小人并列也。
礼乐之中庸,莫之有作也,胡先生说云尔也。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
吾说殷礼,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者何?
思教之行也。
或说或学,或不足徵,或有存,或用之,远近之势然也。
中也,天下万变,有是三重,而寡过为要也。
寡过则中也。
○●「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者何?
唯中则有徵而且尊也,上焉者过之也,荡而无徵,下焉者不及也,屑而不尊,虽善而民不信从之也。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者何?
中而徵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者何?
中而尊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者何?
仲尼之所以为仲尼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观天地于仲尼则足矣。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
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故曰配天」者何?
圣人明诚之中而道教行也。
时出之,则或溥博如天而中也,或渊泉如渊而亦中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者何?
修道之教于是乎在也。
●「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者何?
中之所以为中如此也,非明诚则莫能致也,其初则叹息之也。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者何?
中也明,莫知其所以明也。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者何?
中也诚明,莫知其所以诚明也。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者何?
中也明也恶,胡先生曰过恶,温公曰憎恶,苟内省不疚,虽谤议沸腾,刑祸交至,亦非其所恶也。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者何?
中也诚也。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者何?
中也诚也。
●「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者何?
中也诚也。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者何?
中也诚也。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者何?
中也明诚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无声无臭』,至矣」者何?
中也诚明也。
嵩山晁说之曰:近世学者以中庸为二事,其说是书皆穿窬而贰之,于是本诸先生长者之论作传。
是书本四十七篇,小戴取以记之,犹大戴取诸《夏小正》、《曾子》之类也。
顾惟收拾煨烬之末,简编不伦,文字混淆回舛,惜哉!
《汉艺文志》礼家有《中庸说》二篇,今莫知其为何书也。
朱识者二十二,孔二义。
黄识三十九,胡先生讲。
墨识七十五,景迂
政和五年乙未七月二十二日己丑,直罗县驿中自校毕,其成在此月五日鄜州官舍山堂。
晚春书事二首 其二 北宋 · 谢薖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未曾留客十觞醉,已是飞花三月时。
忽悟病来真老矣,倘逢圣处亦中之。
眼前用意半乾没,世上忘形皆白痴。
谁似陶翁有名酒,呼儿觅纸又题诗。
类證活人书序大观元年正月 宋 · 朱肱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类證活人书》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三、《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一四页、《中国医籍考》卷三○
伤寒诸家方论不一,独伊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
其馀诸子百家,时有一得,要之不可为法。
又况邪说妄意,世业名家,规利虽厚,因果历然。
特以伊尹汤液、仲景经络常人难晓,士大夫又以艺成而下,耻而不读,往往仓卒之际,束手待尽,卒归之于命而已。
世人知读此书者亦鲜,纵欲读之,又不晓其义。
况又有好用凉乐者,如附子、硫黄,则笑而不喜用。
隆冬,使人饮冷、服三黄圆之类。
有好用热药者,如大黄、芒硝,则畏而不敢使。
盛暑,劝人炙煆、服金液丹之类。
非不知罪福,偏见曲说,所趣者然也。
阳根于阴,阴本于阳。
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是故春时气温,当将理以凉;
夏月盛热,当食以寒。
君子扶阴气以养阳之时也。
世人以为阴气在内,反抑以热药,而成疟痢、脱血者多矣。
秋时气凉,当将息以温;
冬时严寒,当食以热。
君子扶阳气以养阴之时也。
世人以阳气在内,乃抑以凉药,而成吐痢、腹痛者多矣。
伐本逆根,岂知天地之刚柔、阴阳之逆顺,求其不夭横也难矣。
偶有病家,曾留意方书,稍别阴阳,知其热證,则召某人,以某人善医阳病;
知其冷證,则召某人,以某人善医阴病,往往随手全活。
若病家素不晓者,道听泛请,委而听之。
近世士人,如高若讷、林亿、孙奇、庞安常,皆惓惓于此,未必章句之徒不诮且骇也。
仆因閒居,作为此书。
虽未能尽窥伊尹之万一,庶使天下之大,人无夭伐,老不哭幼,士大夫易晓而喜读,渐浸积习,人人尊生,岂曰小补之哉。
仲尼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学者不以为鄙,然后知余用意在此而不在彼。
大观元年正月日,前进士朱肱序。
重校类證活人书序政和八年六月 宋 · 朱肱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类證活人书》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四五、《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二、《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二五页、《中国医籍考》卷三○
乙未秋以罪去国,明年,就领宫祠以归。
方城,见同年范内翰云:「《活人书》详矣,比《百问》十倍。
然證与方分为数卷,仓卒难检耳」。
及至濉阳,又见王先生,云《活人书》京师成都湖南福建两浙,凡五处印行,惜其不曾校勘,错误颇多。
遂取缮本,重为参详,改一百馀处,命工于杭州太隐坊镂板,作中字印行,庶几缓急易以检阅
然方术之士能以此本游诸聚落,悉为改證,使人读诵,广说流布,不为俗医妄投药饵,其为功德,获福无量。
政和八年季夏朔朝奉郎提点洞霄宫朱肱重校證。
朱肱医学博士宋道方医学录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忠惠集》卷三
医之来远矣,其言布在方册。
朕患道术之不明,择师承以幸学者,以尔传道授业,尔亦知戒夫传不习乎?
进活人书表政和元年正月 宋 · 朱肱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二、《皕宋楼藏书志》卷四五、《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二四页
臣闻钟山非矫,幽人蹑屩于深林;
衡岳虽遥,志士献书于北阙。
盖行藏之有数,非狂狷所能知中谢。)
伏念臣出自蔀屋之微,尝奉大廷之对。
昔为冗吏,今作閒人。
乃因三馀,著成《百问》。
上稽伊尹汤液之论,下述长沙经络之文。
诠次无差,搜罗殆尽。
从微至著,盖不可加。
亘古及今,实未曾有。
载在简册,图之丹青。
思欲胶口而不传,大惧利己而无益。
恐先朝露,虚弃寸阴。
学古入官,既无裨于国论;
博施济众,庶或广于仁风。
伏惟皇帝陛下经纬之文,出自天纵,纪纲之治,成于日跻。
疆宇开拓于版图,弦歌洋溢乎天下。
栖神内景,属意生民。
收拾人材,凡片善寸长,皆有所用;
勤恤民隐,虽沉痾垂老,各安其居。
玉烛亘天以流离,朱草填廷而委积。
湛恩滂沛,温韶下宁。
致兹丘园一介之愚,亦效涓埃万分之助。
蒇明大道,敷奏弥文。
扬雄所怀以既章,蔡泽没齿而无憾。
重惟道途脩阻,巾笈护持,未免客嘲,焉令鬼泣。
顾因果之有在,兹俯仰而不惭。
傥合宸衷,自詟与议。
特羁縻于丹灶,徒景仰乎公车。
谨遣男遗直赍臣所撰书一函八册,共二十卷,躬诣检院,投进以闻。
委有观采,伏乞宣付国子监印造颁行。
如臣学植浅陋,违戾于经,即乞委官参详,然后布之天下,以福群生。
臣无任干天冒圣激切屏营之至。
政和元年正月一日奉议郎致仕臣朱肱谨上。
按:《类證活人书》卷首,丛书集成初编本。
谢启 宋 · 朱肱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类證活人书》卷首、《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二五页
命出于中,恩归有自。
艺成而下,唯济世可以无嫌;
禄在其中,苟为贫有何不可。
者瞿聃遮眼,医卜藏身。
十载投閒,怜桑麻之已长;
一朝就列,愧以难存。
方将穿墨池以灌园,安丹灶而息火,扫除伎俩,淘汰因缘,不虞汤液之言,偶合春秋之法,道俗交庆,鱼鸟亦惊。
龙光祗于殊恩,陶冶实资于大化。
此盖伏遇太师相公,无心造物,有意为民。
以人物升沉为深忧,以世谛俯仰为可愧。
苟有一得,不问其他。
致兹流落之馀,亦在使令之数。
敢不激昂晚节,箠策下愚。
稽首倾心,岂特平日之师仰;
断臂抉目,盖将投老以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