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薛徽言行状薛季宣笺) 宋 · 薛嘉言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五
君讳徽言字德老,世为永嘉人
曾祖元礼,祖庠,皆不仕。
季宣谨按:朝散郎邹极撰我曾祖《墓志》曰:「其先世家河东汉平元始间,有曰丕者,渡江寓毗陵。后有辟地福唐长溪者,又徙永嘉,君其裔也。」《墓志》叙述先世,其阙略与谱谍同。而伯父待制《行状》云唐令之补阙后也,至公五世矣。谱称补阙后居长溪廉村,于永嘉房为伯祖,以相参验,似不祇五世。/父强立,少登科,礼部侍郎邹浩尝以学官荐之,历州县,所至有声,清正恬退,终金陵幕官。/先祖字成翁,历吴县主簿中都、宜黄二县令江宁府观察推官,累赠左光禄大夫。尝闻父兄长老言,光禄为人短小精悍,襮和里刚,宰剧有声,奉法不阿其上,号石莲长官。恬澹工诗,有《旧居》一篇:「花木萧疏一径深,门前绿柳更森森。旁人错比陶潜宅,澹泊仍无爱酒心。」先娶陈氏,鄂州使君诜之女,封永嘉郡太夫人。夫人四明大族。初昏,奁具华靡,察光禄有不豫色而问之故,光禄曰:「我儒家子,观卿调度,非若吾家妇者。」夫人曰:「有是哉!」其归遂能降志节约,居贫若傃。闺门肃睦,非亲无识面者,而乡人传以为法,训责女妇,必曰:「汝非薛七嫂乎!」七,光禄君辈行也。/从祖兄居实尝为季宣言,光禄宜黄时,有小人不获于母、去而远游者,已而母经死;比邻闻称冤呼子声,不知伤子之不在,共證其子实杀之。光禄阅母枕中,得县人称贷券帖,独疑其冤,阳按其子,使人阴以缢母领巾夜掷债家户下,微伺于旁。债家晨起然香,见巾,识之,唾曰:「冤家何以至此!」执问,即陈杀母,远近叹服,称神明。/君其季也。少孤,警颖。先令人即世时方在襁褓,比成童,先中奉捐馆舍。/中奉令人,先君葬时祖妣官封。/独与诸兄讲学,识虑已过人。既长,能自立,力学刻苦,穷昼夜弗懈,遂博通经。/先君从文定胡公安国学,有《上胡侍读咨目》三通,在《遗编别录》第一卷。/再举,登建炎二年进士第,解褐授南剑州司法。会车驾幸永嘉,君以书谒中司赵公,诋一时用事者。赵公大称赏,以国士期之。/时吕相颐柄国,赵相鼎为中丞。君贻以书,赵相立读,即卷而怀之曰:「公以谏臣望鼎,何辞焉!」于是促席欢语,如旧相识。赵相语及太上光尧寿圣皇帝好学,虽在戎马,常读《资治通鉴》,君曰:「《书》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诚能监古今成败而力行之,天下大幸!」赵相愕曰:「久矣,鼎之不闻是言也!」既而赵相弹劾吕相之欲臣敌、立御营使、责谏臣事,得太上褒语,赵相谢曰:「三者非臣所及,温士薛某为臣言之。」明日,缴上其书。见《遗编》第二卷。/俄移跸会稽赵迁枢相,力荐君,蒙召对,以强志勤政及君子小人为言,颇合旨,改左承奉郎,充枢密院计议官。/西府旧无计议,有干办官。朝廷将用先君,以干办冗名,非所以处天下士,遂易名计议,设官自君始。渡江之初,边障不立,君请建立方镇以固罗落,当时采纳,置镇抚使淮甸荆襄閒,疆埸始有藩篱之限,而江左之势成矣。后并两淮,分镇置宣抚使,君复请并上游以一其制。置镇、并上游置帅、强志勤政及论君子小人,其劄并见《遗编》第三卷。/踰年,前用事者复当国,君一以诚正待之,虽衔恨次骨,欲中伤之,终弗能也。绍兴二年议遣使,君以选,权监察御史,宣谕湖南。/吕相复入,怨君之尝议己也,未有以发。禁省须纸钱四千,浮费,君执奏获可。因上遣君行视明州湖田,反命,有诏选忠信不欺士循问风俗,遂复以君充选,实欲去之。/性明爽,虽筮仕未久,而疏通若素宦饱于更练者。既临遣,敷奏详明。/时宣谕五使皆给亲札御宝之历,使按举必书,又以太宗铭石之戒遍赐郡邑。将发,君上薛宣换县故事,视县剧易易置令长;请诏郡县,政事有失于诖误而未正于法者,财用有出于敷敛而未见于用者,刑狱有过于平允而陷于深重者,御史未至,并许自陈改正;恶心不悛,虽寘死地可勿恤。奏可。《御宝历序》在《遗编》第五卷;跋尾语尤鲠切,在第九卷;《换县宥过劄子》在第三卷。/入境,布宣德意,揭示教条,检覈吏奸,无不契事机、当人心者。/约束榜牒在《遗编》第五卷。/奏本路不便于民者十事,乞委宪司觉察违戾。/十事:一曰户口逃亡,不为开落;二曰产去税存,贫民受弊;三曰秋苗受纳,巧取多门;四曰高估官产,吏私其利;五曰人户避役,亲在其居;六曰乡村聚徒,教习律令;七曰差役愆期,科敷保正;八曰公吏溢额,作过多端;九曰人户陈状,科补助钱;十曰开剥死牛,邀求百出。印榜奏事在《遗编》第七卷。/且请岳飞绥定湖南及邻境,给韩京营田,免全州广西节制,乞选岳守与潭、鼎腹背制幺贼。/江西湖南接壤,盗贼出没其间,两路追讨之兵不相犄角,以盗出界为尽己职,故盗得视两界缓急,往来以骋。君奏岳飞御军严肃,请以两路盗贼并委之。江贼彭铁大就君请降,岳掩其懈击之,大获。君悦,表其功状,岳军得以展其智力,诸将所乡鼓行,盗用此戢。时全州湖南广西二路,潭州益阳县割入鼎州,君奏罢之。选岳守事见讨杨幺语中,乞委岳侯两路盗贼、给韩京营田奏在《遗编》第六卷,岳侯破彭铁大事、论全州奏在第八卷,益阳奏在第九卷。/论郴、道、永、桂阳丁米均,见存一丁至石馀者,并带籴之弊。/丁米前例口赋四斗均,以承平丁帐科于乱后,君既蠲其数,遂奏计口之赋,贫富一等,富者宽裕,贫者重困,均之田亩,则又偏苦上户,谓宜履亩分口算之半,以就均一,宽贫下带籴之米。湖南一路,旧有之名籴而未尝给钱,多或兼倍正赋,州县受纳,必先籴而后租,民不供命,但能充籴而已。常赋之入,至一县岁不迨三分者,良民偏受其弊,实无补于县。君初难遽除之,周询其详,始班其禁。又有和籴夫米,并受纳米样、斗斛纽耗仓例、把算抬斛斗面销钞之米,水程装纲縻费脚乘修笼夫米价钱、户帖及牛倒死、买醋钱、均敷黄曲曲引钱、䌷轻夏税帖纳钱、陈状补助钱等,其它名数尚不一。君奏州县受纳收耗与当远而近输者得收脚钱如条例,馀一切罢之。宪司纠违禁者丁米奏在《遗编》第七卷,带籴奏、约束榜在第八卷,放丁米罢受纳增收水脚钱榜在第九卷。/时田荒籴贵,命州县量城市远乡道里朝暮可及者,自近及远,区处赈粜。由是籴价顿平,济惠甚溥,戴上赐,不以遐遗也。且请存留漕司上供钱斛,赈济、道、桂阳三州,罢营缮等费。/诸州大饥,在兵荒之后,田莱不辟,米价翔踊,而二广帅司闭籴,且禁耕牛出境,一牛直钱百千。且漕臣李弼孺初起上供,帅司永州计置,材植缮成,府民不胜困。君留上供钱斛不遣,截支米二万石,裨常平义仓支济,及以封桩经制司银三千两分畀州县,仍借诸司钱籴广西米赈给,通那省米借贷,听四等下户十人为甲,州为给据,自至拨米州支请。牒止遏籴遏牛,营缮约饬诸县括荒閒田亩,劝课富家开垦,晓民生放种本收息,官为催理。又命上户粜米接济,给历稽其多寡,高者免役,其次免罪,籴平田垦,人不觉饥。《论遏籴遏牛请拨上供赈粜奏》在《遗编》第六卷,《劝课奏》在第七卷,存留上供、支米赈济、自劾三奏、《生放种本榜》在第八卷,《罢帅司营缮奏》、《谕民粜米榜》在第九卷。/荐本路宪吕祉、郴守赵不群、全倅刘延年、前衡倅赵伯牛统制官吴锡等,朝廷皆召用。/吕祉为宪,其治在衡州曹成寇迫州城毅然独立,指挥诸将防守,寇不能犯。它盗胡元奭等数千人,所在出没,韩京讨平之。为政激扬清浊,豪吏不敢为奸。赵不群初宰章丘,抗金虏数万之众。其守郴也,曹成攸县安仁间,执安抚使向子諲,径薄城下,郡人惊走殆尽,不群迎战,贼不敢前。后再至围城,不群拒守六昼夜,出奇应变,竟却之。岁旱,以马料赋民播种,身率僚吏减奉以济贫民,又省冗费犒军,因缮城垒,民不知役,楼壁屹然。君之支截上供,繇不群发之也。刘延年,元祐名臣放之从子。居乡以孝友闻,遭世艰难,携家族四十口转徙江湖,与共甘苦。敏于政,善应卒权。兴国军贼率李胜拥徒数千,称迎奉神御,拿舟直抵其垒,厄于延年而去。初,靖康中有旨召对未赴,既更世故,不复自言。赵伯牛通判衡州,当孔彦舟变,伯牛使人开谕,一郡免于焚爇。从平胡元奭,再拒曹成有功。又道倅郑安恭,元祐大臣雍之子。绍兴初曹成据州百馀日,杀略惨酷,十室九虚;安恭摄郡,能劳徕安辑之。明年,猺人大出,安恭率众讨捕,逼逐山谷,贼穷请命,至言乏食,非其本心,安恭戮当敌一人,馀无所问,诸峒稍知畏服。祁阳张登治最一路,继褚稹弊政之后,兵火之馀,安集流离,首与民约,如是而催科,如是而差役,善良者处以是道,强猾者治以是法,民始疑而易之,三月而信之,五月而安之。曹成受降而来,一邑震恐,从容措画,不扰而济。大兵之后,田政浑殽,刻意穷究,推割分明,吏畏其强,民怀其惠。提刑司检法官文浩先知宁远县,有循良称。安抚司统制官韩京,朴忠善战,破郴贼李冬至、虔贼钟超、胡元奭等,兵皆数万,如孔彦舟馀党及永兴土寇王盖天、游寇贺潮等,亦皆不减数千人。君初议营田率先请茶陵安仁二县荒田耕种。吴锡号吴野叉,威名甚著。猺人杨再兴反,攻围武冈军,出没八年,为所破,穷追数百里,焚其庐落甚众。君为录奏其事,皆功见一时者。荐吕祉章在《遗编》第六卷,韩京赵不群文浩郑安恭章在第七卷,刘延年赵伯牛章在第九卷,惟吴锡奏家亡其藁。按《使事录》,奏状以千文为号,不应遗落,必还朝所上章也。其破杨再兴事见第八卷。《请委岳飞绥定盗贼奏》中又有荐黎明事,别见。/初抵茶陵,县虑囚有以平人为劫盗者,片言折之,审知官吏冒赏之冤,立下吏痛治,为直之人称神明。/初,县人高大被劫戕死,其夕李方、陈一家亦被盗。巡尉捕未获,高大家人疑贺大、谭世绩等实杀高大。县尉何燮收辞所连逮上县,并以陈一、李方事鞫之,鍜炼成狱。贺大知不免,以陈九、张七雅有猜恨,枝辞入之。世绩等具以纵迹自明,狱司不为追。会君阅成案,洞见其冤,移狱安仁,遂直其事,活无罪九人。至安仁虑七杀三人狱,以痕伤在左、款辞在右,及前后异词为断。二奏在《遗编》第六卷。/论漕臣措置州县日纳移用等钱苛敛,且纵吏门下奸赃,请绳治。又按发知桂阳、邵三守、常宁等不法、祁阳等妄杀,按赃吏之尤者械送狱。/湖南赋役繁重,民有嫁老母不举子以规析户免进丁者。转运判官王淮赋钱移用系诸州日纳缗钱二千,县以大小,输钱十五千至十千。又、衡二州日出旗望酒钱二十千,实未尝得酒,州县于民,下自米面银纸,下至鬻豆腐者皆不免科掠。郡县去国既远,又当积乱之后,守宰贪纵,遂成风俗。郡守和璟其尤者,群下有五毒三谄之目。衡阳令王括、邵阳谢微祁阳褚稹皆专恣昏墨,民不堪命,号曰三阳。括先以赃败死,、稹有谢一褚二之称。陵令谭知柔先有召命,君留不遣,按治其奸,皆无所贳。平阳赃露亡去,因项属吏。知宁远县张雍懦不胜任,东安威远前坐罢软对移,清湘谭观光、耒阳李炜刚劲有守,晓习吏治,君请以观光易威远,仍不理遗阙。论王淮权运判赵志之罪,按和璟武冈权尉李端悫巡检刘清奏在《遗编》第九卷;靳谭知柔监税沈铨常宁监税王载平阳权令李发,并桂阳签判权监陈如埙对移奏在第七卷;永守黄升推官等并谢微、褚稹及其主簿严彻、常宁阮冠、衡阳杨祖尧、高摅奏在第八卷;衡州录参詹勉奏在第六卷;换县章在第九卷。/以论潭帅非其人,又其閒发擿稍多,行之且峻,不无忤权贵意。既还,权发遣兴国军,而它使皆进擢,识者为不平。/前此李纲为湖南大使,军民颇服其威信。李以言罢,折枢密彦质代之,帅司正兵财七千人,招降之乃二万众。或传将欲起赴行在,人情惴恐。君奏:「纲至数月稍见成效,至于彦质事未可知。夫以未可知之事,而易已试之效,臣窃惜之。」是时帅司军费不支,漕司艰于出纳,渐致猜阻。君请漕司济其军用。杨幺皇太子,凭藉湖水为乱,群盗散处山谷,土寇、游寇更出侵掠,如尹花八、张成、萧尚十、萧小四、田行者、陈道、王盈、邓装、彭铁大、贺聪、贺佐、李询、贺全、刘仕财之属,强者数万,弱者三二千人。君过江西,知岳侯忠略可任,奏请借以讨贼,必可肃清湖外。朝廷帅司贼事,君奏贼中乏食,必因涨水侵肆,已与帅臣彦质定议,兵要津,使其进不得掠,退无所给,一两月间,其势必穷;然后鼎州攻其前,本军制其后,计穷而来,不战可屈,此上策也。使贼不离平原,官军四合,其平已久。正以波涛浩渺,水势已涨,贼轻利,飘去焱来,初无定止,官舟不葺,又无水军,较彼己之短长,计时势之利害,私忧过计,愿无欲速。且请精择岳守量事应副,以张潭、鼎犄角,水势已落,可以必取。又奏比本路荆南兵援鼎州,师次城下,不给之粮,各引而归,实无所补,止付岳飞以贼,可保成功。朝廷已遣王𤫉之师,君知𤫉不知舟楫閒事,归对密请委𤫉荆襄备禦;又奏贼舟楫便利,善长钩贯泅没,与之从事于波涛间,恐非官军之便。𤫉竟以水战困于搭钩致败,卒用岳侯以陆道取之,它盗亦平,悉如君策。君之行也,上谕君访山林不仕贤者。长沙黎明字才翁,以孝友信义著称,其学问有渊源,自胡文定诸公所推重。尝从御史张昕学,遭乱托以母,及陷于贼,间关入贼取之。尝过郢州李允文京西提刑至郢,即还,曰:「招安之寇,允文凶恶,其来必与为乱,变在目中矣!」后一月而难作。君归,奏曰:「惟此可以克贼。」君去而卒,事不果行。吕相既思有以中君,君行未复,即以堂劄诮君移陈如埙为专擅。君归,又以其论帅臣军旅为诞,且以小臣不当荐举将相言之上前。时和璟所亲为户部侍郎,愬君请给军用,支截上供为不知体国爱费,君用此出。吕相意犹未惬,召君与谏官唐辉妇兄同见,明告君曰:「朝廷本欲相留,上令与公州郡。」已而唐谏果以质请表状弹击,上不直之,不报。旋命都司计五使手历,即课君殿,削焉。后张督军湖南,闻君将命有体,兴国未上,寻复召还。论易帅章在《遗编》第六卷,论帅漕支费及杨幺事宜在第九卷,请用岳侯讨贼奏在第八卷,论王𤫉杨幺二劄在第三卷,荐黎明奏劄在《遗编别录》第一卷。《遗编》自六卷至九卷皆湖南使事,号《使事录》,疏其大者于此。又有使回奏劄,在《遗编》并《别录》、《奏议》中。惟被命申请画一,盖五使合奏,已施行者详于榜牒,奏事、御宝、手历但抄写奏状语,故不录。/亡何,以比部郎官召。后虏骑次右军,车驾幸建康,扈从以行。仓卒进发,先驻跸平江,及春还临安。一时事宜、人情、敌势,知无不言,誉望弥著。/平江建康奏议劄目并在《遗编》第三、第四卷,《别录》第一卷。/改兵部,又改吏部左选,右司,改左司检正中书门下诸房文字,起居舍人。首以申严欧阳修王贽所请,令赐对臣寮少留殿门,候记注官出,面录圣语及亲奉德音,事干教化礼乐刑政为世典法者,并备录,关报记注官。士论美之。/君之为都司也,刑寺奏谳,父有夜盗子财,子不知而杀之者,当以夜入人家,时杀之勿论。君谓人子弑父,宁论曲直?且父子法不别籍,何谓人家?子富父贫,得非供养有阙?抵以不孝,识者然之。在后省也,论旧都省无杖省吏,有罪,大付棘寺,次不过罚直,人情难傅重议,是三尺法终不行于省吏也,小人何所畏惮?始置杖都省,以诘小过,奸利少戢,而省吏侧目思报矣。论记注奏劄在《遗编》第三卷,议刑置杖奏亡。/金使至,许还徽宗梓宫及母后河南地。时无故请和,且无邀索,有识詾詾,以为虑,朝士皆知不可而无以拒之。君位螭坳,朝夕忧瘁,直前面奏。及侍从同对,辩论尤切,因感疾。时方正旦,犹欲力疾侍立,家人苦谏,始在告。/赵相凡三入,君皆劝以事功难就,唐姚崇要说明皇十事可以为法,赵不能用。秦平江,过阙,望赵留己,而赵无留之之意。君间见曰:「公已许秦过阙,秦自意留,使之遂行,将恐觖望,而以媢嫉生怨矣!」赵顾不知君意所在,大不说曰:「秦居公里,于公厚乎?」由是稍疏君,而秦、赵之隙矣。初,赵相、群公议所以待敌,谓莫急于自治,用和战为适时之宜,未始持必战之说也。请和使至,虏情既不可测,秦复入,揣上皇有厌兵意,始决计和。群公虑患将,遂皆抗议不屈,辩说纷起,君独不深论。已而至上前,忠谏恳切,上垂涕曰:「朕屈意和,老母计尔。」君陈帝王之孝,至援汉高帝杯羹之说,又与秦廷争移晷,遂中寒疾以归。旧事,左、右史奏事直前,无所关白,自同时潘中书良贵向子諲议和后,人无继者,虽直前名存,奏事必先通奏,与请对从官等矣。议和奏议今多亡佚,所存画一亦亡,其首在《遗编》第三卷。议王伦使事白堂二劄在第四卷。其论梓宫事曰「万里梓宫,真伪孰辩」,以姚崇赵相禀目在《别录》第一卷。/疾寖革,语犹不忘国事。以绍兴九年正月壬辰卒,享年四十七。上闻之为悼惜,有旨赠帛百匹,与遗表恩泽。/故事,左、右史卒,官其家二人。渡江后,未有卒于位者。省吏以君置杖旧憾,且迎合时相,以省记沮格之。侍从有以中朝左右史姓名为言,复设辞拒解,左右史不得致仕恩泽,自兹始也。/娶胡氏,累封安人,贤淑和鸣,侍汤药尤谨,遂染疾,后君十三日亦卒。君虽晚而早达,锐意功名,君相眷注渥,人皆指日待其也,而竟止此,莫不伤惜之,为流涕云。生子男二人:长季随,次季宣。女四人。越明年九月十九日,葬郡城西太平山之原。君天性忠鲠,献替甚多。/君前后奏陈,多系体要,它人所难言者,在君为不足道。书奏存者已在《遗编》并《别录》中。/今皇帝即阼初,君以布衣上书言时政,曰国势,曰边防,曰刑赏,曰巡幸,曰财用,曰官吏,凡六事。/京城之围,大元帅起河北,中原道梗,行者莫敢北乡。君仗策干元帅府,行不告家。会太上皇即位南京,更以书奏。书在《遗编》第一卷。/既于朝,首请择贤宗室立为皇嗣。/太上皇春秋富,君臣未有启择后议者。君首陈大计,以为:「太子天下本,本不立则干易摇,前代计不早定,致祸乱者不胜数。而立子以公,为法后世者,莫如仁宗皇帝。今戎狄侵陵,社稷缀旒,万万曩日。陛下仁圣,远追先烈,宗社大计,安知不已定于渊衷?须请而行耳。臣是以不顾死亡,申此愚直,愿陛下断自圣意,无惑群言,以幸天下。」太上虚纳。上虞娄寅亮继之,其封事言:「太祖子立弟,有天下者陛下一人而已。自谀臣进说,惟濮王子孙以为近属,馀皆谓之同姓,遂致昌陵之后,寂寥无闻。祀丰于昵,仰违天监,太祖在上,莫肯顾歆,此二圣所以未有回銮之期,中原所以未有息肩之日也。愿法章圣仁祖,于陛下子行中遴简太祖诸孙,视秩亲王,使牧九州。它日皇子诞生,退就藩服,不过添一节度使耳。」太上感说,赐寅亮对,敷奏剀切,大略以为本朝传国十世,大统三绝,太祖有命而太宗享之,天意人心,未必不为是也。语惬上意,面赐褒答,曰:「太祖舍其子而与其弟,朕之所师法也。」擢监察御史,立后之意始定。无几,事又中寝。君乃因星变上书论国本曰:「侧闻小臣娄寅亮建言,乞择宗室之子育之后宫,以待皇嗣之降。陛下不谋不卜,即日召对,所以宠录之甚厚,继有旨召子子英、子唐入侍。此命一出,万口称庆,谓即施行矣。而子子英一见而止,子唐未闻促召,士众失望,不晓所以。若谓姿非英物,不足以备拊育,则子唐者不应不与之进;若以所阅之子已足充选,则二子不应遣还。窃料小人无深谋远虑,独不能堪目前之情,荧惑陛下已成之志,则春秋鼎盛、子孙千亿之语必陈于前。愿陛下尚念祖宗基业之重,鉴仁祖克意之法,无徇宦官女子之情。且仁祖末年,天下宁谧,人心安固,设有非常,孰敢异论!今日之事,其势云何!此实有识所以寒心,不知所出也。」已而上意遂决。书别见,奏劄在《遗编》第三卷。/劝大臣和协济功,乞宰相不亲细务。又摭《陆宣公奏议》可酌取以救时者,如减兵之冗食、蠲法之挠人、省官之不急、去物之无用、罢事之非要五事。/白堂二劄见《遗编》第四卷,五事书在第二卷。/绍兴元年,诏以星变访阙失,乃上书言所当深忧者三:曰国本未立,曰佞倖未去,曰国论未定。且曰忧其所不足忧,而忘其所当深忧,此又大可忧者也。其言皆切中时宜。/当时连上二书,其第二书专谏营缮,并见《遗编》第一卷。营缮当时未见其害,后果甚云。/初闻徽宗讳,主上衔恤哀痛,时议国事,遽欲遵用以日易月除丧;君建议终制,上之美,识者韪之。/论国服劄子在《遗编》第四卷。/开府岳帅以议论不合弃,请终丧庐山,君遗书为陈大义劝谕,岳幡然感动,即日莅。其它建白弥缝,有补于时多此类。/遗岳侯书亡。/兄弼与君尤友善,时帅荆南方召用,力丐外,得请,安抚虔南,因以过家,为毕窀穸,以尽其谊,似非偶然者。/弼,待制伯父也。张端明阐为行状,其文多阙略。伯父行事,乡人喜言之,不无奇伟过实,摭其大而不诬者附左。其事书行状中,而未详者互见之,裨其阙。/伯父磊砢多权智,尚气节,不修小谨曲廉,人所甚难,谈笑处之,沛如也。自始为士,乡先生忠简许公景衡刘给事安上刘舍人安节等名一时忠敬士,皆许以帅才将略。年十六,试补郡学,即居其。同诸生京师,附花石纲舟溯汴,舟中杨梅盛熟,纲吏撷饷诸生,伯父独收所弃腐并核,以瓦缶储之,同舟莫知何谓。抵,有司以失罪纲吏,吏藉缶中所储證坏获免,始皆服其远见。教授杭州,沈待郎晦先以微累被斥,伯父为之湔祓延誉,遂立天下重名。代还,以余相元中荐对,为徽庙言:太祖使人赵普,见其读书,问知《论语》,大惊,曰:「《论语》夫子之言,皆足为天下法,有一言而人终身不能行者,况全书乎!」太祖曰:「其一言谓何?」曰:「节用而爱人。」徽宗亦曰:「治国之道无它,节用爱人而已。」斧座即起,遂复去,为沧州教官。年饥,学粮赈粜,州将以为非制,止之。伯父曰:「有如荐饥,籴不能补,某当坐之。」来岁大稔,偿其旧而复赢。筦库左藏中人强横,既投劾致事,竟流王道之仆,后无敢哗者。辟亲征使参谋,都人群起拿杀内侍,侵及士夫,将校辄以奸细名之,将相环视,不知所为。伯父前曰:「是不难办。」下令杀内侍者赐帛,首乱者出,执斩数人而定。围中裨画甚众,京城迄赖以保全。提举辇运,不克赴,主管明道宫。居乡莆门,巡检土豪陈大指之奸,大指逃入于海州,将惧为乱,伯父曰:「处以巡检之地则受制矣。」从之,大指果出,徙家郡下,而患遂销。除湖南转运判官杨幺方炽,诏张相都督,岳侯为制置使讨之。贼便水战,楼船如大德、小德、望三州等高过十丈,其多不可计,二公亦作大舰当之。伯父知舟楫非我所长,不敢明告,因燕曰:「适观儿戏,摸鱼而得一鲤。」呼吏立取盆鱼于前,损益盆水示之,鱼水宽则纵,逮去而鱼执也。岳侯睨旁微笑,自此不复言水战事矣。会天旱湖涸,阴以厚募招取贼舟,寇至则强弩据水当之,不与接刃。大造巨筏,断贼江路,又于上游乱投刍稿,贼舟挟轮,不可复运,酋豪势屈多降。岳以步骑直捣其营,贼因以溃败。王彦久不应召,伯父直徽猷阁主管荆南、归、峡州荆门公安军经略安抚,代之。督府计安出,所从兵卫几何。伯父曰:「皆中原金房精兵,劖其面曰『尽忠报国,誓杀金贼』,固难与为乱。朝廷必欲,非某书生所可及;但欲代,则湖南送吏足矣。」徊翔似不欲行者,久之乃进,迎吏不至,殊不为止。入境,遣亲兵七千人迎候,伯父即日罢遣湖南亲兵。湖南将请间欲有所陈,伯父大声谢曰:「已知盛意,不过欲相送至荆南耳。久苦将士,亦欲到任犒津遣。然某既帅荆渚,亲兵皆吾腹心之卫,又寘腹心于内,则非所以待之。」荆南亲兵闻之,无不大悦。其将本为伺伯父者,反以情告,且曰:「王太尉未有去意,公当袭而代之。」伯父曰:「吾以身任,太尉亦忠,安有是理!」竟驰入如其计。晨起未出,诸将列坐宾次,瞥见新帅入府,罗谒于庭乃大惊,遽出交政,起其众赴督府。军人不乐,谋因大阅乘旱以变。伯父先期临阅,竭帑犒赐,时雨亦降,乱心遂息。以伯父告无它志,还朝,得帅侍卫步军。于班列间,望见先君,以为伯父,叹曰:「薛直老又在此矣,何归之神!」知为先君,谢曰:「非贤兄保全,安有今日!」参谋京西湖北有王缺子者,(忘其名。)故杨幺贼中殿帅,岳侯用为水军统制,乘岳行边为乱。部勒已定,其母使僮告之。伯父密谕诸将为邂逅入王舟中索饮,伯父驰至江步,呼曰:「行府有军事,盍相从议之!」诸将强王登舟,即共缚之付吏,一军震詟,无敢动。它日岳还自边,列将贺舍人者白其妇与僧乱,岳即便座按其事,辞连一寺僧,无非诸将家也。岳引伯父视其牍曰:「出营中,至此略不问,则负诸将;欲如柳公绰故事,尽纳诸江,复不忍。奈何?」伯父曰:「妇私者但一贺将,众何与?知非谰辞分谤,小人之情邪?」岳意不解,伯父曰:「此曹类因乱离偶合,不以正者有之。今暴其私,人情念家者怨,耻过者忿,而公自谓无负,不摇三军之众乎?」岳曰:「请密之。」旋使夫人内集,视辞所污蔑类老矣,即已。贺妇狱决,贺即日恚死。岳谢伯父曰:「君一言,几得罪于诸公!」岳侯丁母忧去,张宪提举一行事务领军。病在告中,张侍郎宗元除书至,士籍籍,曰:「朝廷使张侍郎代公,公不复还矣!」张太尉以此辞疾,诸将往往或效之。伯父谕强出临勒诸军各营部,偶语者斩,谓群校曰:「我公心腹閒事,参谋独知之,欲知其详,问之可也。」伯父因某请问,谓曰:「张侍郎来,由公之请,汝辈岂不闻乎!公解军几何时,汝辈坏败军法如此,公闻之且不乐。今朝廷已遣敕使强公起复,张侍郎非久留者。」群校还白,曰:「吾为汝言参谋知公心腹閒事,果然!」军中遂安,岳侯闻亦大服。会先君遗书请岳,岳不自安,乃起。岳之诣阙,已具衣冠入对,伯父疏一机事教岳敷奏,岳意末之,伯父曰:「姑持以行,不问则已。」及见,不暇它语,上先及之。它日,请与伯父偕入奏事,岳出手疏,以储贰为言,冲风吹纸动摇,岳声战掉,读不能句,上视伯父色动。岳退,伯父进曰:「臣来在道,常怪岳飞习写细书,穷诘端倪,乃作此奏,虽其子弟无知者。臣尝规以大将不当预国家事,谓臣子一体,不当形迹之顾,欲臣同对,明臣独与闻之。」上色定,曰:「朕固疑之欲引卿对也。卿之言,将不之察!」改龙图阁经抚湖北。伍俊除抚州钤辖,不行,被命同提刑万俟卨图之,万俟惧不能致。伯父许俊不遣,旋委三州,自择所便授之。得州来谢,犹从卒士二百人。伯父伏甲见之,执诸座上,叱其从卒皆坐,伏兵殴之以出,收其积粟赡军荆、鼎二郡。后十五岁,季宣荆州时,用之始竭。初,已僇,伯父奏同万俟卨受命图,事归一,故臣得自诛之,由之始谋。万俟谓伯父自有其功,其初不能无望,闻奏之上,乃大感服,后万俟治岳侯狱,不以一辞见累。伯父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荆州为吴蜀之脊,皆天下形势之地。其守荆南,即缮楼堞、治器械、具储峙,奏论:「孙吴谨守上游形势,故曹操不能;陈氏不以上游形势为国,故为杨坚所取。陛下驻跸东南,尺土未复,置形势于度外,谨守江淮,以固东南之圉,臣愚所未悟也。荆南西援巴蜀,东控吴会南通交广,北接襄汉,进可以取,退可以守,上游之形势也。异时指麾,号令中原,以图恢复,莫此为便,与夫出则建康、入则吴粤,其势相万也。臣之在治,驱豺狼,披荆藋,招集流散,务农赢粮以望幸久矣,惟陛下实重图之!」不纳。金人归河南地,朝廷将谋安定关陕,加秘阁修撰,充都转运使左司郎官。初,秦罢居永嘉,人鲜知其才者,伯父曰:「吾观秦论当世之务,多未闻于人者,此其不可掩,殆为时用必矣。」与之出处,得欢甚。将对,秦以户部侍郎,谕伯父以财利言曰:「此官可得也。」伯父不欲以风旨言利进,不用其语,秦稍不乐。因见论许忠简公行事,伯父亟称其贤,言许位侍从。时上尝盛怒汪、黄二相,目许如一语迎合,彼可取而代也。秦笑吃吃不能已,伯父出,又笑而归,始有疏斥伯父意矣。湖北提刑向子忞,伯父湖南所按吏也。其在湖北,与伯父交论于朝,秦罢子忞,伯父因亦丐外,主管虔州管内。初,岳侯以列将拔起,时张俊韩世忠等已皆建立功效至大官,内不能平。伯父劝岳屈己下之,书凡三十七通,俱不之答。岳破贼,遣大将俘献楼船各一,卒徒战守之具毕备,韩始大说定交,而张忌之益甚。岳名日盛,幕中之轻脱者教岳勿苦降下,于是始隙。张谓伯父实主岳府谋议,百计倾岳,欲并中伯父。枢府简取虔卒,张以不应等格,急责其使,使即谰言虔帅占留精卒不,伯父因被劾罢。岳侯事起,张求伯父在虔通书尺簿有遗岳侯书处,指为反迹,秦徐擿其下文,曰:「此复有遗秦相书。」伯父用免,而张宪、岳云之狱,止以交关书问,并谋进退为反具云。踰年,伯父繇主管玉隆观再知虔州,蕃将程师回桀黠不受制,伯父按教奇兵,或坐或立,心知有异,传令皆坐,不坐者斩,以统领张涓所部,遂按军法斩之,师回吐舌大惊,始禀畏为用。诏归燕人于北,师回有亲从兵数百人惮不欲行,伯父善谕师回:「公从卒众多不可芘,诚能遂遣此属,朝廷必多公,芘不遣矣。」师回即日承命。朝符促师回就道,亦俛首告行。虔界江岭,其守长兼提举南雄州南安军甲兵盗贼。前提刑刘昉摄事,治尚宽恕,得盗多贳活之,贼中号「我爷佛」,与官军格,则曰:「我爷佛终不见杀,汝何为者!」为暴益甚。伯父再至,讨积年名贼俞三、古五官、朱关索、吴锦等,皆获之,无所置,贼徒加以「剥皮」之号,遁入它境,三州遂安。伯父终更,因罢虔州,进集英殿修撰福建。闽部八郡山贼,自建炎后磐据岩险,剧寇管天下、伍黑龙卓和尚何白旗、丘崇、廖七嫂、满山红之属数十百部,部数千至数十百人,泉、漳、汀、南剑邵武界咸被其毒,乡民多筑山砦自保,甚则残败县邑,州门昼闭。贼知伯父在虔威略,甚恐,或欲狙击邵武建昌道上。客劝伯父改途辟之,不应。迎卒已至,号令送兵还,娖队伍扬金鼓旗帜,分道并进,为若数千人行者,声言亲帅以虔兵将至矣。群盗屏迹,无敢近。路钤辖李贵讨管天下失利,为贼所生得,伯父知将兵不可用,而朝廷相次遣将张渊、富选、成闵刘宝措置福建盗贼,不受帅司节度,且半年一代,州县困于将迎。伯父创立奇兵,其初数百,未几数千人,以为殿前司左翼军,拔石城大姓陈敏于指使中,不数年为统制,充措置盗贼。弟犯令,伯父斩之,而不怨。事既专一,军费大省,群盗或招或获,而境内晏清矣。前次戍兵不听号令,秦靳于军赏,伯父临以恩信,故事无不集。伯父初计,欲使降贼取盗自赎,拔功多者为将,以励其馀。朝廷每闻贼降,必取以去,伯父于其降也,先激使之,比去,皆有劳绩,盗贼稍定。伯父下令山砦勿葺,销其固险之态,民无寇患,山砦亦空。在镇四年,平豪贼百七十部。汀贼李谷,故郡豪右,其兄子遐奴反,主为重,三日至三万人。伯父批诸将所上变书互送诸部,不再旬而败,虽幕府不知也。海寇陈小三列舰六十犯境,伯父遣水军统领郑广以三百人击之,期三日破贼。广请益兵,不许,居三日,贼舟阻风江浦,广帆舟断浦口,不血刃取之,尽虏其,鱼贯束之以献。广归问曰:「广以一击什,不自,公料功在三日,何也?」伯父曰:「弟从吾令,毋问何以知之!」提刑吴序宾媢伯父之能,数以功状不实愬于秦。有告土豪叶反者,秦以付,吴见伯父问计,且请兵,曰:「朝廷以属公,某何敢与?发兵唯命,但恐师兴而不可得耳。」吴不知为计,遂辞之。事下帅司,伯父处兵职,实系于,已乃召之。辞以母疾不至,伯父遣医劳问,且止其行。它日来,执斩纛下。伯父每平强寇,戮魁领,罢遣枝党,一无所问,怀服迁善。诛李谷也,吴疑贼首数辈,欲生之,伯父曰:「吾岂乐戕人命者,察此等非良善,舍之将复乱耳。」竟不得已而贳,后多获之满山红中。上功,初不见录。蜀士钟鼎客于张渊统领邵宏渊家,宏渊质直喜功,恶不用。宏渊常对诸将面折之,以宿愤杖宏渊百,斥入士伍。鼎上书秦相为辩曲直,秦怒创听读之名,放之福州,入赦原所不迨。鼎求依所亲于永福县,伯父听之,鼎复走行在所上书,有旨劾福州官吏。伯父自劾:「某寔鼎,官属何罪!」秦不说,例降一官。赵相女嫁福州,其女仆被笞,即自经死,或欲罪女,中当路意。伯父按验之。方事之初,伯母刘氏谏曰:「奈何按问赵相女子家事!」伯父曰:「我不傅以文法,教我者又将中我,岂不反为赵氏累乎!」或造安抚使印为人转资,吏薄其议,伯父判牍尾曰:「帅以印为权,以资为赏。盗窃权赏将,何所不至乎!」斩之以徇。经略广东也,秦相语执政曰:「薛直老福建,水陆以广东盗贼未平,更付此者。」韩京循梅州,弹压盗贼,秦难制,檄伯父取之。谒见南雄州,伯父即席谕丐罢,送之出岭,遣将驰入其戍代之。初讨贼闽广界中,与麾下诸将争功有隙,至是赖伯父免死,始大服其雅量。僧宗杲得罪,秦褫服加巾,窜岭表,道出南海,其徒从之者数百人。或欲以危法加之,用茹菜事魔告之,伯父曰:「得非僧宗杲者?皆佛之徒尔。」告者惭沮,不敢复言。伯父在闽,得目疾内障,至广加剧,使人读状乃判,覆诵如流。狱吏与囚为奸,纵抱成案,宵逸未之觉,伯父夜中传钥呼巡捕吏,直抵某处墙下搏之,下有神,无敢欺者。累章请祠,不许。有医夏侯裴为以金针抉目,明瞭如故。盗贼告定,始录前后功,加待制云。伯父居官,乡人有所欲见者皆有以答其意,终始无倦色。先君既以伯父而葬,所以收恤其孤者尤尽恩致,其详别见之。至今乡中论谋略气谊,推伯父为称首。/将葬,季随裒录遗藁,请状其生平行实,将求立言之君子为之表志,以示不朽云。兄左朝请郎、知台州军州事嘉言状。/嘉言,司封伯父也。性忠厚,行修整,好古学,再举贡。后母党蒋璿长溪,以其贫召之,为办路赍,伯父谢曰:「京师虽数千里远,然罄所有,亦足以供往来费。」入李幕,李救太原,次怀州不进,伯父谏之不听,遂弃其师。江阴田通奉钱月百万,伯父罢取不如令者,捐减居半。绍兴八年,有诏以亢旱许中外实封言事;伯父以尝召对不称罢,不敢强聒,拟杜牧罪言,作《听言论》。初,知温州苏起重伯父节行,就问政理,亟延伯父宴席。伯父因苏来会,辞曰:「某何为者,而府宴必与,无乃为盛德累乎!」苏瞿然晓曰:「以书还我,然自今毋我外,有可提诲,愿闻之。」当时相与乃如此。馀在待制伯父所为行状。/初,光禄大夫在贫约,收嫁族人孤女,诸父行谊皆有祖父风烈。司封孝衰于妻子,而人多厚妻族,惇笃本宗,每用其至,兄弟四人友爱如手足。待制司封最先达,遇之官,必合兄弟之舍,与从昆弟之遗孤以行。从父兄顾言卒,司封收录其子伯,教终身。待制长育从弟与言,既为纳室,又择名士林松伯高,以其妹归之;伯高终于东阳丞,复迎嫠嫁于叶氏。先君下世,将仕先兄又卒,待制季宣及诸姊孤露迎归,为嫁叔姊。迨季宣长,遂任以官,为之筑室求婚。然后引郊赉恩得任子,以通判伯父未任,舍其子而官之。黄氏从母遭乱贫寠,诸父迎居乡里,以便赒赡,事之如祖母然。通判伯父讳昌言,字韪明,潜曜不喜矜持,温然厚德君子也。待婺倅不赴,奉祠卒。以司封通判之和厚,待制之英伟,先君之方正,性德异,而雍睦无閒为甚难,足为兄弟法矣。上念祖父名义行业如此,以季宣之弗克负荷,家法沦替,遗风泯绝,会将流遁鬼蜮,言之有腼颜面。大惧年祀寖远,故老凋丧,一旦溘先朝露,而我先人之烈亡轶无传,以重忝祖之责,敬以见闻,仰笺先君遗行,祖父、伯父行事之遗落者因并见之,琐碎不书,为大者之存也。既将上之史官,而不肖者亦永有以自监。子思上记夫子而不失其意,虽不敏,愿学焉。诬国史以增饰私门之令猷,季宣岂敢!孤季宣谨泣血笺先大夫右史公行状如上。(《浪语集》卷三三,永嘉丛书本。)/四千:原作「四千千」,据文渊阁四库本《浪语集》删。
台州仙居县学记1204年4月1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一、《平园续稿》卷二○、《赤城集》卷七、《赤城志》卷四、乾隆《浙江通志》卷二七、光绪《仙居县志》卷六、《台州金石录》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孔堂高弟犹分四科,性与天道未尝轻言,世之学者乃欲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兼而有之,其不可得而闻者每求于议论之间。
往往名是实非,言出而躬不逮,此今昔通患也。
古灵先生陈公讳襄字述古福州侯官人
时方以雕篆为学,独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倡道海滨,乡人化之,号四先生
皇祐中,令台州之仙居,笃意学校。
首为文劝人读书,次谕以礼义之俗;
又择明经之士朝夕讲说,询问大义,间习程试。
高不躐等,卑不流俗,示之以方,期造于道,而进取亦在其中。
士民怀之,奉祠今百五十馀年。
嘉泰辛酉夏通直郎四明林岳来治兹邑,歆慕前哲,凡庠序堂庑门观举新之。
厥初祠宇庳下,迁寘中门之右,极其严洁,刻公遗文二十五卷,得《谢雨诗》于断碑,增寘集中。
学有射圃,沦弃榛莽,亦加薙葺。
别市民居创观德亭。
总为钱二千四百缗,皆出节用。
籍赃田十八亩,辍务场馀财月万钱以赡给生员,请尉簿嘉禾钱抚专主教导。
于是学职林宓、吕咸、陈颖不远二千里,以记为请。
夫教人必以圣人为师。
古灵,学夫子者也。
林君,希古灵者也。
学者诚能各因其材,孜孜弗怠,尊所闻而行所知,岂特无负贤令,亦将无负先圣,可不勉欤!
按《国史》古灵传,惟载其宰河阳,典数郡,所至必务学校,而令仙居则略之,是尤不可以不书也。
四年甲子四月望
陈侍郎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六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三○
昨者伏蒙还赐手书,慰藉甚厚,拜领感激,不知所言。
奉祠冒昧之请,又蒙台慈引重再三,卒以得其所欲。
所示堂帖,谨以祗受,仰荷恩眷,尤不敢忘,而不知所以报也。
盖熹赋性朴愚,惟知自守,间一发口,枘凿顿乖。
度终未能有以自振于当世,退守丘园,坐待沟壑而已。
今以閤下之力得窃廪假,以供水菽之养,其为私幸,亦已大矣。
顾于义分犹有侥冒之嫌,而閤下推挽之初心犹以为不止于此,此则岂熹所敢闻哉!
又蒙垂喻今日之事,慨然有戛戛乎其难哉之叹。
且承任职以来屡有建白,去处之义自处甚明。
熹也虽未获与闻其详,然有以见贤人君子立乎人之本朝,未尝一日而忘天下之忧,亦不肯以一日居其位而旷其职盖如此。
然犹不鄙迂愚疏贱之人而语之及此,其意岂徒然哉!
熹诚不足以奉承教令,然窃不自胜其慕用之私,是以忘其不佞而试效一言焉,执事者其亦听之。
熹尝谓天下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虽若迂缓而实易为力;
救其末者,虽若切至而实难为功。
是以昔之善论事者,必深明夫本末之所在而先正其本,本正则末之不治非所忧矣。
且以今日天下之事论之,上则天心未豫而饥馑荐臻,下则民力已殚而赋敛方急,盗贼四起,人心动摇。
将一二以究其弊,而求所以为图回之术,则岂可以胜言哉?
然语其大患之本,则固有在矣。
盖讲和之计决而三纲颓、万事隳,独断之言进而主意骄于上,国是之说行而公论郁于下,此三者,其大患之本也。
然为是说者,苟不乘乎人主心术之蔽,则亦无自而入。
此熹所以于前日之书不暇及他,而深以夫格君心之非者有望于明公
盖是三说者不破,则天下之事无可为之理,而君心不正,则是三说者又岂有可破之理哉?
不审閤下前日之论,其亦尝及是乎?
抑又有大于此者,而山野之所弗闻弗知者乎?
閤下诚得其本而论之,则天下之事一举而归之于正,殆无难者,而吾之去就亦易以决矣。
熹窃不自胜其愤懑之积,请复得而详言之。
夫沮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
坏边陲备禦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
内咈吾民忠义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
苟逭目前宵旰之忧,而养成异日宴安之毒者,亦讲和之说也。
此其为祸,固已不可胜言,而议者言之固已详矣。
若熹之所言,则又有大于此者。
盖以祖宗之雠,万世臣子之所必报而不忘者。
苟曰力未足以报,则姑为自守之计,而蓄憾积怨以有待焉,犹之可也。
今也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顾为卑辞厚礼以乞怜于仇雠之戎狄,幸而得之,则又君臣相庆,而肆然以令于天下曰:凡前日之薄物细故,吾既捐之矣,欣欣焉无复豪分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言,以存天下之防者。
呜呼!
孰有大于祖宗陵庙之雠者?
而忍以薄物细故捐之哉!
夫君臣之义,父子之恩,天理民彝之大,有国有家者所以维系民心,纪纲政事,本根之要也。
今所以造端建极者如此,所以发号施令者如此,而欲人心固结于我而不离,庶事始终有条而不紊,此亦不待知者而凛然以寒心矣。
而为此说者之徒惧夫公论之沸腾而上心之或悟也,则又相与作为独断之说,傅会经训,文致奸言,以深中人主之所欲,而阴以自托其私焉。
本其为说,虽原于讲和之一言,然其为祸则又不止于讲和之一事而已,是盖将重误吾君,使之傲然自圣,上不畏皇天之谴告,下不畏公论之是非,挟其雷霆之威、万钧之重以肆于民上,而莫之敢撄者,必此之由也。
呜呼!
其亦不仁也哉!
甚于作俑者矣。
仁人君子其可以坐视其然,而恬然不为之一言以正之乎?
此则既然矣,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主上既可其奏,而群公亦不闻有以为不然者,熹请有以诘之。
夫所谓国是者,岂不谓夫顺天理、合人心而天下之所同是者耶?
诚天下之所同是也,则虽无尺土一民之柄,而天下莫得以为非,况有天下之利势者哉?
惟其不合乎天下之所同是而彊欲天下之是之也,故必悬赏以诱之,严刑以督之,然后仅足以劫制士夫不齐之口,而天下之真是非则有终不可诬者矣。
不识今日之所为若和议之比,果顺乎天理否耶?
合乎人心否耶?
顺天理、合人心,则固天下之所同是也,异论何自而生乎?
若犹未也,而欲主其偏见,济其私心,彊为之名,号曰国是,假人主之威以战天下万口一辞之公论,吾恐古人所谓德惟一者似不如是,而子思所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者,不幸而近之矣。
昔在熙宁之初王安石之徒尝为此论矣,其后章惇蔡京之徒又从而绍述之,前后五十馀年之间,士大夫出而议于朝,退而语乎家,一言之不合乎此,则指以为邦朋邦诬,而以四凶之罪随之。
盖近世主张国是之严,凛乎其不可犯,未有过于斯时者。
而卒以公论不行,驯致大祸,其遗毒馀烈至今未已。
夫岂国是之不定而然哉?
惟其所是者非天下之真是,而守之太过,是以上下相徇,直言不闻,卒以至于危亡而不悟也。
传曰:「差之毫釐,缪以千里」,况所差非特毫釐哉!
呜呼,其可畏也已!
柰何其又欲以是重误吾君,使之寻乱亡之辙迹而躬驾以随之也?
呜呼!
此三说者,其为今日大患之本明矣。
然求所以破其说者,则又不在乎他,特在乎格君心之非而已。
明公不在朝廷则已,一日立乎其位,则天下之责四面而至。
与其颠沛于末流而未知所济,孰若汲汲焉以勉于大人之事,而成己成物之功一举而两得之也?
熹杜门求志,不敢复论天下之事久矣。
于閤下之言窃有感焉,不能自已,而复发其狂言如此,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也。
尚书王公计就职已久,方群邪竞逐,正论消亡之际,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然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虽然,时难得而失,事毁而难成。
更愿合谋同力,早悟上心,以图天下之事。
此非独熹之愿,实海内生灵之愿也。
汲黯萧望之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
(上阙)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且辍一日之密迩,从事于萧葛之微,亦奚不可者?
而诗人有三月三秋之惧,何者?
未及旋踵而乘之者至也。
凡人臣之事君,一有所疏外,则其分也日隔,而君之见知也不深,惧其嫌隙也易开,忌其复进也交谤而不释,君子安得而不忌也哉?
汲黯张汤、公孙弘比肩于武帝之庭,萧望之、许、史共事于宣帝之日,弘、之疾者恨无所发怒,之与望之不相能,又非一夕也。
重之武帝深昵弘、而貌敬孝宣亦以法律右,以书生忌望之,二君子立于朝也危矣哉!
淮阳之命,所以愿出入于禁闼,平原之迁,望之所以雅意本朝而戚于其心者,非择事以为忠也,惧有以中之也。
呜呼!
彼贤者不敢离君之左右,而惧谗间之中己,孰谓武、宣得人,为汉家之盛矣乎?
三代而上,皋陶矢谟于内,禹、皋躬稼于外;
周、召师保,亦出为二伯,居者无间言,行者无愧色,无所惧也。
秦汉以来,此风尽矣。
武安一去咸阳七里,而应侯之谮已行,董仲舒左迁胶西,几不免于祸。
奸锋之中人固如此也。
吁!
君子安得而不惧也乎哉(《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六。)
标题原阙,据文拟补。
史进翁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一、《水心文集》卷二二、《四明文献考》第四三九页
进翁,史氏,讳渐明州鄞人
曾祖简,祖诏,赠皆太师封冀、魏国公
魏公以行举,子孙位执政宰相
君父木,为中子,贡于乡者再,号贡元
虏尝奄至四明,官吏弃城遁,居民不脱死,独贡元能具舟楫,依而免踰二千人。
君幼孤,育王氏。
稍长,还墓行服,哀痛如初丧。
太学,友吴益恭石天民
论事褒贬,侪辈用为准的。
二兄将分异,趣使谒归,谢曰:「笔砚不可废,未及返也」。
约成,授以载书,颔之而已。
间然自念:「少而求仕,壮则行于人;
壮而失仕,老则行于家。
既四十矣,宗伯不以我为材,意者失仕乎!
漂摇旅寄何益」!
始去之。
山居,诲其子于学,既厉以古方册事业。
或今人有善,不知,必录以劝之;
己有不善,不知,必录以惧之。
曰:「汝谨为此,勿为彼也」。
亲党子弟,请并塾同师,有过亦折难无隐,所以广其子之习也。
岁时合近比数十家,燕齿酒三酌,父坐子立,至今行之,所以同其子之敬也。
宣缯,始未知学,衣食训诱,与诸子均。
其后两优释褐,为侍从,有名于时。
常叹曰:「非我敢能,吾舅之思」。
盖君八子,弥愿太学生,及弥思早卒,而登进士第者五人,可以为多矣。
然世之多者,徒长傲崇侈,使道愈降,俗益薄,其所以得,非所以教也。
故教以廉,不营利矣;
教以退,不希进矣;
教以让,能下人矣;
教以见危致命,则临大节而不夺其志矣。
非口以率,身化之也。
鞠倅母未葬,不得应书,有戚容,君怜之,割所爱山葬其三丧,棺以外皆助之。
丰时中死,贫甚,族姻欲葬于火。
君曰:「礼欤」?
其子曰:「少迟,铢积而葬可也」。
君曰:「有山则费减十七」。
亦割所爱山,曰:「速矣」。
二子已仕,颇有馀奁,一日,集所亲贫乏者散之皆尽。
初赁宅富人,异时益子舍,富人忌其方兴,竞不许,君不复较,撤舍止役。
其无吝情,无争气,不为机智,屈己伸物,庶几以身化者。
故诸子皆平进自守,无过求,诸孙惟以文字相课督,名第累累不绝。
然则天偶畀之欤?
亦君之所遗宜然也。
卒于绍熙五年八月某日,年七十一。
娶莫氏,无子,先卒。
继室高氏,有家学。
子在母不辍诵,能言授之书。
师之礼币,脱簪珥以质,酒食亲调尝以进,时享必斋。
治丧屏道佛,或以为疑,夫人曰:「先侍郎修厚终礼未尝言,岂非不足于礼乎」?
侍郎,闶也。
然于浮屠空法多悟解。
嘉泰二年四月某日卒,年六十七。
初,莫氏葬凤翔乡上水寺山,至是参焉。
子弥忠,朝奉郎、知吉州
弥恕;
弥悆,通判江州
弥巩,教授汀州,为从父溶后;
弥忞,昌化主簿
弥应,宁海县
女嫁臧杓、陈焘、蒋亢宗
孙男嵩之、仝之、岿之,皆发解进士
全之,攸之;
岩之,长兴丞;
巍之,会之,望之,一之,十之。
孙女已嫁者,平江粮料院王县,江淮书写机宜文字李伯木,国子进士臧元坚,里士王兴曾。
君去太学二十馀年,光宗立,诏录旧人,语故同舍:「第勉行,吾老矣」。
封承奉郎,再赠承议郎,莫氏、高氏安人
铭曰:
以学立子,以子立家;
森其成材,舒英擢华。
有大之椿也丛生;
荫垂东南,永延厥声。
赵季仁习乡饮酒仪序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一、《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一九、《性理群书句解》卷六、《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四、《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一一、《文章类选》卷六、《永乐大典》卷一二○七二
请宾介、陈器馔、献宾介、献僎、旅酬、燕,六者礼之大节也;
登、降、辞、受,礼之文也;
鼎俎笾豆,礼之器也;
脯醢脊胁,礼之用也。
此观礼者所共知也。
其数易知,其义难知也。
乡饮,教亲睦也。
乡闾亲睦,陵犯争讼之风息矣。
夫礼主于敬,敬胜则乖,乖则离,圣人制礼必济之以和。
和胜则渎,渎则慢,圣人制礼必济之以敬。
始之以礼,教敬也;
终之以乐,教和也。
拜至、拜洗、拜送、拜既,敬之至也;
请安、请坐、爵乐无算,和之至也。
敬而和,礼之大义也。
此所以亲睦乡闾,而息陵犯争讼之风也。
降洗降盥,洁也;
辞盥辞洗,逊也。
父坐子立,孝也;
老者坐于上,少者立于下,弟也。
饮食必祭,不忘本也;
酬爵不举不尽,人之忠也。
序宾以贤,贵德也;
序坐以齿,贵长也;
序僎以爵,贵贵也。
工歌必献,不忘功也;
燕及沃洗,不忘贱也。
歌《关雎》、《葛覃》、《卷耳》,齐家之义著矣;
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事君之义著矣。
一饮一食、一拜一坐、一揖一降,无非教也,通于义者,又非但可以亲睦乡闾而已也。
天理得,人心正,无所施而不可也。
圣人著为礼以教人,凡为乡人者皆知此义焉,此成周之世所以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也。
礼废乐坠,乡人之群饮者未尝废,丰饮食,侈供帐,悦声伎,恣驩嗷,教侈也,淫也,恣欲也,无非所以败人心者也。
此后世之士大夫,曾古之服勤于畎亩者之不若也。
然则是礼也,虽不行于今之世,学士大夫之有志于古者,其可不思所以讲明而肄习之欤?
吾友赵君师恕,宦不达而忘其贫,今不合而志于古。
其为邑馀杭,尝行乡饮酒之礼矣,今复举是礼,与乡之有志之士讲肄焉。
礼成,予犹恐观礼者习其数而不明其义也,故纪其大略,使刻之篇首。
嘉定庚辰六月朔旦长乐黄干序。
复学田记嘉定十二年三月 南宋 · 钱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七、《至元嘉禾志》卷一六、光绪《嘉兴府志》卷八
国家立学遍天下,学之制小大不同,学士之版众寡不同,然莫不有土田以充储廥焉。
盖迪士以教,赡士以养,可以两备,不可以两阙。
户外之屦孔多,廪人之不继,此亦与教者所宜尽心也。
官有閒田,犹将鳃鳃然谋之,我疆我理而不知求,可乎?
嘉禾视汉三辅,宣德自近始,庠声序音,日增月蕃,非下邑遐障等。
厥田宜与学称,岁入乃素啬,台郡每捐羡赋以为助。
检柅不恪,渔蠹交病,比岁滋以削闻。
三山萧君祀主教是邦,至之日,喟然曰:「教,吾职也,而士慊一饱,徒教不能以自行,盍思为续日计?
旧田尚可考,无多求益,惟求其无所损」。
直学袁镇学谕沈应时,善计会,遂命以簿正,搜匿扶伏,未易枚算,其最甚则六和塔院冒据之田。
初,院僧诱鹖冠顾氏取其田四百六亩,虚立贱买券约。
已而姓民称其家质田居十之一,僧不应言买,诣县请赎。
令从之,因论所受顾氏田不如律,告之郡,郡不私有,悉没以与学。
僧屡讼屡衄,特以赎田者非质田子孙,有司仅给此田,馀在学,固无恙。
郡博士践更,僧与胥为市,乘罅去籍,并已没田掩而有之。
涉年二十,阅儒官六七,弗究弗图,稔伪成真。
至是隐状始尽白,乃疏于郡于台中及漕,叶心主盟,诘骨之奸,仍归之学。
僧怙嚚,又讼之部,部亦坐僧非是,僧遂诎,乃合受田之数而归其半。
向使潜堕僧计,尺田且非我有也。
穑乃有秋,廪食以裕,来学云合,教是用兴,端自萧君发之。
学之士德君甚,愿有以记,属之至再三弗倦。
予虽系官于朝,回首泮芹,则丁年弦诵之所也,记其奚辞!
尝谓凡天地间事事物物,失于昨、复于今者,皆可书。
廉浦之珠,零陵穴之钟乳,直浅事耳,尚侈言之,矧田乎?
故《春秋》之书归田,曰「归我」,曰「来归」,皆志喜也。
今兹田逃释归儒,不以养游民而养秀民,名正言顺,亶可书矣。
虽然,复田诚士之幸,既足以养其口体,必将以养其心。
抑有复性之说,一真之地,万善所根,成之以学,乃存其存。
情田易,学弗加耨,外物敚攘,失其固有,则沿李翱三篇之书,进乎大《易》不远之旨,朝讲夕诲,俾为士者皆知所以复其性,是犹有待于萧君也,独此田云乎哉!
予嘉君之功,因以广君之意。
吾邦之士,其相与勉旃,能无负师模之作成,斯能无负上之人教养之盛意。
「薄言采𦬊,于彼新田」,庶几不日见之。
嘉定十二年三月既望朝奉郎、充枢密院编修官钱抚记。
横渠礼记说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
横渠张先生之书行于世者,惟《正蒙》为全书,其次则《经学理窟》及《信闻录》,已不见于吕与叔所状先生之言行。
至于《诗》《书》《礼》《乐》《春秋》之书,则方且条举大例,与学者绪正其说,而未及就。
其在朝廷讲行冠、昏、丧祭、郊庙之礼,乃以孤立寡与,议卒不用。
既移疾西归,欲与门人成其初志,亦未及为而卒于临潼
今《礼记说》一编,虽非全解,而四十九篇之目大略固具,且又以《仪礼》之说附焉。
然则是编也,果安所从得与!
尝反覆寻绎,则其说多出于《正蒙》、《理窟》、《信闻》诸书,或者先生虽未及定著为书,而门人会粹遗言以成是编与?
亦有二程先生之说参错其间,盖先生之学其源出于程氏,岂先生常常讽道之语,而门人并记之与?
先生强学质行,于丧祭之礼尤谨且严。
其教人必以礼为先,使人有所据守。
若有问焉,则告之以知礼成性之道
其行之于家也,童子必使之执幼仪,亲洒扫,女子则观祭祀,纳酒浆,凡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养其良知良能之本然。
其始也,闻者莫不疑笑;
久而后信其说之不我欺也,翕然丕变,惟先生之从。
呜呼,是恶可彊而致然与!
岂人心之所无而可以袭而取之与!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有仁义礼知之性具乎其心,故仁其体也,义其用也,知以知之,礼则所以节文仁义者也。
且自父坐而子立,君坐而臣立推之,凡升降上下、周旋裼袭之文,丧祭、射御、冠昏、朝聘之典,夫孰非因性情所有、天理之自然,而为之品节者如此,所谓天叙天秩,此其是也。
然出天理则入人欲,故品节云者,又将以为人情或纵之防限也。
教人要必以是为先,今所谓《礼记》、《仪礼》诸书,虽曰去籍于周衰,煨烬于秦虐,淆乱于汉儒,然所谓经礼、曲礼者错然于篇帙之中,其要言精义则有可得而推寻者。
使后生小子自其幼学因而从事乎此,不幸时过而后知学者,亦有以倍致其力焉,则将变化气质,有以复其性情之正,虽柔可彊,虽颜子四勿之功可体而自致,而世所谓忠信之薄、人情之伪者亦将晓然知其为异端之说矣。
先生有功于礼学之大意也,敢识篇末,以告同志,又以自儆云(《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二。又见《经义考》卷一四一。)
以为:原倒,据右引乙。
朝散郎秘书丞钱公抚墓志铭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一、《筼窗集》卷八
公,吴越钱氏,讳抚字子立
曾祖皞,提举河东路常平,赠太中大夫
祖讽,博古,隐山中,乡人所谓回溪先生者也。
父敩,游太学,不第,赠奉议郎
钱氏自武肃王而下,距太中五世,太中宦西北,始去钱塘寓洛;
更南渡,去洛寓嘉禾
嘉禾之钱,百年矣。
公生,回溪尚亡恙,见其眉宇耸异,谓奉议曰:「亢吾宗者,此儿乎」。
未几,奉议亡,母陈夫人誓不更嫁,长泣曰:「妾赖天未死,傥弗教吾儿,死无以见吾夫也」。
公泣曰:「儿傥弗受教,死无以见吾父也」。
后卒入太学,登丙辰进士科
仙居县簿、尉,用荐者三人,升从政郎教授饶州
儒林郎,用荐者五人,改通直郎、知太平县磨勘,转奉议郎
用荐者八人,监登闻鼓院,迁宗正寺主簿,兼宗学谕
寻充金国生辰使,假工部尚书行。
劳还,转承议郎,迁枢密院编修官
磨勘,转朝奉郎,兼检详
秘书丞,十日,卒。
公政存大体,事识先务。
仙居,故陈公襄所治县,祠荒,遗文散逸,亟白长缮治刊布之。
间摄事学宫,士驩趋言曰:「自尉来吾乡,夜开户睡矣。
旦起,又循循诱我,我何面目负尉」?
饶号多士,廪食薄,乞增田千斛,而后教从之,士驩趋益众。
以其馀力摄倅事,柅奸苴漏,过于正官在时。
常曰:「吾岂以久暂分劳逸者邪」?
予之俸不取也。
太平,又孙公莘老治县,崇敬视古灵。
县土埆民贫,多豪右,有官者之孙子,尤叫呼抵突,气力张王,官府无如何,公镇以果毅
民讼之滞于官者,常剖断无馀;
官赋之滞于民者,常宽假无不足也。
会敌兵息古汴,复通好,时已罢贺正使,则议贺生辰,因俾觇敌,择其人,咸曰:「钱某可」。
是以有工书之命。
公慷慨别妻子,辟弟穮与俱。
陛辞,上优劳曰:「行万里不易,然使事有体,屈则国辱。
且彼非曩时比,卿其廉问底里,归以所见闻告朕」。
公拜而出。
洎抵北,北人见公貌英伟,诧曰:「奇士!
奇士」!
就馆宴酒,伪使有姓完颜者,名故犯濮邸讳,及是,自易以避公。
公间见敌调法纷纷,知盟好必败,乃钩引他故,撼庀事者,庀事者具言状,且曰:「岁币安在?
吾国将留使者而问焉。
闻之乎」?
公曰:「吾知奉命来聘尔,他非使臣之所得闻也。
即若是,吾请以死对」。
敌知公不可夺,议遂寝。
回,次都梁,敌兵践淮甸矣。
对便殿,言「臣将命无状,幸身脱归见日月」。
因言:「臣将为陛下画自强之策。
何谓自强之策?
曰:以制使总万里,权当重,不重则不威;
以边守治一州,任当久,不久则不服。
军食当增󰛆,不󰛆则不给。
土兵当广募,不募则不继。
城筑审其当缓急,师屯审其当聚分,将士惰当诛,卒伍劳当赏,忠义人当奖,民当收。
凡此,皆自强之策也。
夫自强者制人,自弱者制于人。
不亟改图,而或以敌盛衰为候,敌去则偃腹,来则抟手,非计也。
臣诚愚,不足裨庙谟,惟陛下裁察」。
再岁两轮对,首言:「天下有大忧二:远忧兵,近忧旱。
此人所自见也,而口常讳言。
将帅言胜不言负,守令言熟不言歉,臣恐雷同波靡,浸成壅隔。
宜风示台阃,摘其尤者坐之罪」。
又言:汰边兵以省国费,补内兵以强国势。
方其时边报正急,羽书四面至,公左右枢筦,辛瘁忘寝食,病,彊起视事。
中秘,欲乞外,病遂不愈。
年止五十二。
诏赙钱百万,转朝散郎
公器宇粹凝,局量夷厚,中有好恶,外无愠喜。
接物露诚款,御下宽瑕疵。
盖用心主于仁,而行事合于义。
家居,尝欲峙高廪,振宗党乏绝。
至居官,苟可嘉惠百姓,勇往疾驰,风雨不避也。
于文无所不学,亦无所不工。
玉缜珠辉,霞敷绮会,敏而致,丽而则。
而尤长于四六,半函片简,字字隽颖,使人口之不置,手之不释也。
其略如是。
娶姚氏、庄氏、王氏。
赠封皆安人
子曰源,女嫁进士俞梓,今沿海制置建之子也。
公死于嘉定己卯五月二十三日,源以其年十一月十日湖州武康县龙坞。
既窆,来速铭。
观治世人材,其显融有四:曰操行,曰器识,曰政业,曰文华,此四者功名之券,富贵之的也。
一有之固难,众具之尤不易矣。
若公者,文华拙欤?
政业疏欤?
器识褊欤?
操行薄欤?
众具之而尤不显融,吾不知其何说也。
盖公之未用也,人莫不以为贤;
其用也,人莫不以为称;
其不大用而死也,人莫不以为不幸。
是宜铭。
铭曰:
扶忠信之华毂兮,驾贞洁之飞艎。
揽清风以为衣兮,袭明月而为裳。
发五十而未白兮,刷余羽于周行。
歌《皇华》之五阕兮,履穹庐而康庄。
俨阆风之云立兮,足未闯而身殃。
之合短夭兮,夫何异于杨?
呜呼!
天不可讯兮,地不可量。
挹君袂而不返兮,何时归乎故乡!
清芬堂记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八、《臞轩集》卷五
惠安桂卿赤湖郑氏,其于其所居敞一堂,制度甚古,下植一本甚蕃,上书「清芬」二字为扁甚泽。
盖取邓公肃岩桂诗》「清芬一日来天外,世上龙涎不敢香」之句。
郑君桂卿与仆厚善,嘱之求文为记。
仆语之曰:子不观夫堂下之乎,秋而花,秋之为气清,花发而黄,黄之为色正。
,而柯贯四时;
非茝,而香闻数里。
吾尝比德于君子焉。
清者子立身之本也,芬者子扬名之效也。
芬生于清,身验于名。
饿夫,高风万古,胡椒八百斛,闻者掩鼻而过之。
自立于世者,宜知所轻重矣。
郑君寺丞之后,冢木拱矣,其祖父以清白遗子孙,是以其子孙愿而文,其族绪衍以大,清之功用于是乎验。
郑君学世其家,有子为后来之秀,继自今必能力学攻文,重之香,摘李、杜之焰,而为一身之芬。
必能取巍科,跻膴仕,采秘阁之芸,握粉省,而为一家之芬。
又必能仗节义,报国家,垂名画龙之旂,勒勋函牛之鼎,而为千万世之芬。
种德有后,子姑俟之。
仙居县重修尉听记 南宋 · 俞建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五、《赤城集》卷四、光绪《仙居县志》卷六
丹丘列邑凡五,仙居雅号简靖,然句稽巡徼共事,视他邑独旁午。
居官者諰諰奔命,畴暇过土木而问?
钱君子立繇璧水擢太常第,英粹恢裕,不卑其官,敏以济恪,事修政举。
莅职之又明年,顾听事挠敝欲压。
创始宣和,今垂百祀,绍兴丙子,小尝缮葺,寖复四纪,继者惮费忽倾,谩弗訾省。
子立从容谂邑大夫林君岳曰:「朅来充位再稔,阅期月即践更。
宦游素讳营创,矧气力差卑,敢犯不韪!
徒念录录尘埃,蔑圭县官
此屋不修且坏,诚不忍累后人。
寸镪粒纵乏,敢或一毫蠹民?
宁辍己不靳,易腐苴罅。
傥支永久,吾心庶几焉」。
大夫嘉其言而怂臾之,谓愒日浮食逆施,尸厥官,举世总总,子立问津青冥,慨然自诡,为来者地,端未多见,乃率先捐钱五万佐费,子立复捐俸继焉。
木取之官山,他费率视市直随给,工徒就募,计日酬予。
栋干之蠹败,瓦石之阙裂,悉易新之。
东有老屋三楹,隳仄深甚,并复增葺,闳壮加昔。
合其费,实半鼎创。
轮奂飞峙,丹垩照映。
经始于中夏之旬有七日,不匝月,斧斤即工,役成而民不知。
过者交口叹羡,宁知子立刃有馀地,兹特经画之琐琐者欤!
夫扰不及民仁,劳己佚人义,役不淹时智,为人所难勇,捐俸充费廉,叠是五者,可书不可书!
子立名抚,家槜李,余里人也。
已有养子不当求立判 南宋 · 叶岩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七
照得阿陈,嫂也,张养中,叔也。
嫂欲立遗弃子为孙,叔欲以自己子为嗣,嫂叔相争,族义安在哉?
在法:户绝命继,从户族尊长之命。
又云:夫亡妻在,则从其妻。
阿陈自夫张养直身故之后,已守志三十年,抚养亲生一子颐翁,年二十四岁而夭,遂与颐翁立嗣。
以祖母之命,尽可以立幼孙;
以寡嫂之分,岂不尊于乃叔。
揆之尊长命立之条,委无违碍。
又在法:诸遗弃子孙三岁以下收养,虽异姓亦如亲子孙法。
张颐翁于绍定三年身故,其母阿陈当年收遗弃三岁小儿为孙,名曰同祖,当厅相验,今方八、九岁,可见所陈不虚。
揆以抱养遗弃之条,委为允当。
又在法:诸无子孙,许乞昭穆相当者。
阿陈自情愿为翁立嗣,庶几自子而孙,枝派甚顺。
况法中亦许无子立孙者听。
今张养中必欲以次子亚爱为继,殊不知亚爱,翁为弟,若以弟为孙,则天伦紊乱。
揆之昭穆相当之条,委为不合。
今仰阿陈收养同祖为孙,张养中所陈,碍法寄断,今后如再词,押上施行。
勉寓公举行乡饮酒礼为乡闾倡判 宋 · 胡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一、《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永乐大典》卷六六四一
当职猥以非才,承乏守郡,每自惟念公朝推择之意,岂徒责以簿书期会之最,刀笔厢箧之务而已,固将使之宣明教化,以厚人伦而美习俗也。
故自交事以来,凡布之于榜帖,形之于书判,施之于政事,莫不拳拳然以入事其父兄,出事其长上者,为吾民训。
今既数月矣,近者见而知之,远者闻而知之,其比闾族党之间,自宜详体此意,长者勉其少者,智者诲其愚者,贤者诱其不肖者,相率而为礼义之归,而旧俗为之一变矣。
然每阅讼牒,乖争凌犯之习,曾不少衰。
其间利害不能以稊米,即为欺诈以相倾,挟财力以相胜,结党仇以相攻,不特亲戚邻里反眼若不相识,虽父子伯叔兄弟亦复相视如寇雠然。
呜呼!
天惟与我民彝,岂若是哉!
盖移风易俗,使夫人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尔。
当职其敢不自咎,徒忿疾于顽,而弗思所以为迪吉康之道乎!
窃惟三代教民之法,莫切于乡饮酒礼,观其致尊逊以教不争,致洁敬以教不慢,父坐子立以教孝,老坐少立以教悌,序宾以贤以贵德,序坐以齿以贵长,序僎以爵以贵贵,饮食必祭以示不忘本,工歌必献以示不忘功,燕及沃洗以示不忘贱,凡登降辞受献酬之义,笾豆鼎俎之器,升降合乐之节,无非教也。
当是时也,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顺,少而习焉,长而安焉,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故其俗既成之后,虽衰世之公子,皆笃于信厚,而非止于麟趾之盛时也;
江汉之匹夫,皆知无思犯礼,而非止于京邑之近也;
虽抱衾之贱妾,皆知自克以义,而非止于关雎之后妃也;
虽牛羊之贱吏,皆知有所不忍伤,而非独公卿大夫之贤也。
是以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
又曰:「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
然则是礼之废兴存亡,其所系岂不重欤!
万世之下,有志于化民成俗者,舍此而将奚先焉。
李正一为常州刺史,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为乡饮酒,而人人知劝。
裴焕之宣州刺史,亦举行此,歌至白华、华、南陔等章,言孝子养亲。
及物遂性之义,闻者至于泣下。
天理之在人,其不可泯灭也如此。
夫当职不自揣度,辄有效颦之心,将与诸君子讲明肄习而推行之,使郡之父老子弟相与周旋揖逊乎其间,日就月将,耳濡目染,迁善远罪,而不自知,狱讼止息,刑措不用,则期民不愧于齐、鲁之民,而太守亦庶几不为之罪人矣。
独抱此志,未知所遂,而刘司户乃先得我心之所同然,首以为乡曲倡。
亹亹一纸,蔼然仁义之言,当职卷三叹,真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吾今而后,益信郡人之犹足用为善也。
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居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为其事而无其功者,未之有也。
司户与同志之士力行之。
异时有争讼曲直者,望王烈之庐而复还;
人之欲为不善者,恐司马公、邵先生知之而止。
如州则岂惟郡人有耻且格,虽由之兼善天下不难矣,岂不盛欤!
请今遇行礼时,录名见示,庶可因其从违,察其所向,且欲薄助钱酒,以见区区劝勉之意。
并榜市曹及两县,如各乡士民有能效此者,仰各县采实具申,当行褒赏,以为风俗之劝。
丁丑孟春钱子立三坐黄叶上人精蓝题赠和韵 清 · 叶燮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已畦诗集卷之十
万斛嚣尘现境幽,剩寒嫩碧宛深秋
优昙一丈重重闪,峦翠千层远远浮。
小有似疑归月府,多生只合倚江楼。
莲花色相都忘却,那数人间照眼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