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同诸公寄阆州灵山王处士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玄晏先生著书,圣朝未降软轮车
满头霜雪机心息,三径蓬蒿俗客疏。
千首好诗传辇毂,一枝仙桂耀门闾(自注:其子近年登进士科。)
汉庭得意真知己,应为清宵诵子虚(自注:今枢密学士陈公,山人之执友也。)
朱舜卿归自别墅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逍遥初服偃郊扉,学舍经旬望贡綦。
庾信移谈思讲树周颙回驾避低枝。
摛华更喜联新唱,散秩犹烦莹旧疑。
欲序三都先自愧,士安风痹素清羸。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1034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共是干时者,同为失意人。
言趋太原召,如慰宛陵亲。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帝王世次图后序1063年年末)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二、《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余既略论帝王世次而见《本纪》之失,犹谓文、武与相去十五六世,其缪较然不疑
、禹之世相去不远,尚冀其理有可通,乃复以《尚书》、《孟子》、孔安国皇甫谧诸书,参考其寿数长短,而尤乖戾不能合也。
据《书》及诸说云:尧寿一百一十六岁,舜寿一百一十二岁,禹寿百岁。
尧年十六即位,在位七十年,年八十六始得舜而试之,二年乃使摄政。
时舜年三十,居试、摄通三十年而尧崩。
舜服尧丧三年毕,乃即位,在位五十年而崩。
方舜在位三十三年命禹摄政,凡十七年而舜崩。
禹服舜丧三年毕,乃即位,在位十年而崩。
由是言之,当尧得舜之时,尧年八十六,舜年三十。
以此推而上之,是尧年五十七已见四世之玄孙生一岁矣。
舜居试、摄及在位通八十二年,而禹寿百岁。
以禹百年之间推而上之,禹即位及居舜丧通十三年,又在舜朝八十二年,通九十五年,则当舜摄、试之初年,禹才六岁。
是舜为玄孙年三十时,见四世之高祖方生六岁矣。
至于舜娶尧二女,据图为曾祖姑。
虽古远世异,与今容有不同,然人伦之理乃万世之常道,不错乱颠倒之如此。
然则诸家世次、寿数长短之说,圣经之所不著者,皆不足信也决矣。
后汉尧母碑跋1056年3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五、《集古录》卷二、《六一题跋》卷二、万历《兖州府志》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尧母碑》,汉建宁五年造,其文略曰: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遂以侯伯,恢践帝宫,庆都仙没,盖葬于兹。
欲人莫知,名曰灵台,上立黄屋。
尧所奉祠,三代改易,荒废不修。
汉受濡期,兴灭继绝,如尧为之。
遂遭亡新,礼祠绝矣。
廷尉(姓名磨灭不可读矣。)深惟大汉尧之苗胄,当修尧祠,追远复旧。
前后奏上,帝纳其谋,岁以春秋奉大牢祠。
济阴太守魏郡审晃成阳博陵管遵,各遣大掾辅助,□君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此其大概也。
按《皇览》云尧冢在济阴城阳,《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皇甫谧云谷林即城阳
然自《史记》、《地志》及《水经》诸书,无尧母葬处,惟见于此碑,盖亦葬城阳也。
而诸书俗本多为城阳,独此碑为成阳,当以碑为正。
碑后列当时人名氏,又云审晃字元让,管遵字君台。
又云「汉受濡期」,莫晓其义也。
嘉祐元年三月二十九日书。
答吴职方书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一、《成都文类》卷二一、《全蜀艺文志》卷二九、嘉庆《郫县志》卷三七、嘉庆《华阳县志》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四
俞顿首:二三月至导江,遂入山,复归治弊庐,加以人事,久不启讯。
四月二十七日书,良释思仰之劳。
相示府公谓俞所作《讲堂颂》为叙己之德,于书衔立石,体未便安,俾别为记。
闻之惶恐。
俞游天下二十馀年,知识士人甚众,然未尝以文字求卿大夫之知。
去年十二月,何侍郎语仆曰:「府公兴学,大作讲堂,愿为之记」。
及行,又云:「记成,愿示其文」。
今年二月醇翁见语,亦如何侯
自李伯永、赵先之及诸士大夫,累累相问《讲堂记》如何。
因念国家大兴学校,三十年来凡作孔子记、州学记者遍天下,殆千百数,烂漫甚矣,古未尝有也。
蜀郡之学最古,又世传其文翁讲堂久坏,今府公复作之,高明宏壮,上可坐五百人,非列郡之可拟。
茍欲作记,则土木尚未足称也。
且记之名又不足铺扬讲堂之义,唯歌颂可以传于无穷。
文既成,投于府公,辱书云:「求记若铭尔,今以颂为贶,顾何德以堪之?
奚可轻示于人」?
仆窃思之,以文辞浅陋邪,不示于人,实惠之大者也;
茍以府学不可为颂邪,则古人作之者多矣。
自汉至唐,文章大手皆采风人之旨,以为赋颂,凡宫室苑囿,鸟兽草木,君臣图像及歌乐之器,意有所美,莫不颂之,不独主于天子乃名为颂。
晋赵文子室成,张老贺焉曰:「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君子曰「善颂」。
汉郑昌上书颂盖宽饶颜师古曰:「颂,谓称美之」。
班固皇甫谧皆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王延寿曰:「物以赋显,事以颂宣。
匪赋匪颂,将何述焉」?
马融《长笛赋》序曰:「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作《长笛颂」》。
嵇康《琴赋》序亦曰:「自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代才士,并为之赋颂」。
又若扬雄有《赵充国画颂》,史岑有《邓骘师颂》,蔡邕有《胡广黄琼》、杨戏有《季汉辅臣》,夏侯湛有《东方朔》,陆机有《汉高祖功臣》,袁宏有《三国名臣》,刘伶有《酒德颂》,马棱广太守,吏民刻石颂之,蔡邕桓彬而颂之,崔寔为父立碑颂之,至若袁隗崔寔刘操姜肱李膺、陈实之韩韶郭正法真赵岐季札
若此之类,史传甚众,略举数者,以明体要。
又沈约之徒,文章冠天下,其所博见,通达古今,皆为以美王侯。
至唐,文章最高者莫如燕、许、萧、李、梁肃韩愈刘禹锡辈,未有不歌颂称贤人之德,美草木之异者。
仆故取其体而讲堂焉,则颂之义岂有嫌哉?
且郡府之有学校,学校之有讲堂,乃刺史为国家行教化,论道义之所,又非刺史之所自有也,其于义可乎,不可乎?
与夫一贤人,美一草木,其旨如何?
且自汉已来,千数百年,通大贤、文人、史官,未有以不可施于人,美于物,而有非之者。
俞窃惟府公谦恭畏让,以名为嫌,应以郑康成孔颖达解《鲁颂》之义也,故未敢以书自陈。
今足下见教,果以府公之言谓体未便安,而云重撰一记,鄙人岂敢复欲妄作,以取戾乎?
况夫《讲堂颂》者,始称国朝文章之盛,次述府公兴劝之由,遂明学者讲劝之义,终美宣布之职,振天声于无穷,庶乎词义有可采者也。
至于郑康成孔颖达云:「《鲁颂》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美者。
颂者,美诗之名,非王者不陈。
鲁诗以其得用天子之礼,故借天子美诗之名,改称作,非《周颂》之流也。
孔子以其同有名,故取备三颂」。
又曰:「成王以周公有太平之勋,命鲁郊祭天,如天子之礼,故孔子录其诗之,同于王者之后」。
又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
鲁侯有盛德成功,虽不可上比圣王,足得臣子追慕,借其嘉称,以美其人,故称颂」。
凡孔、郑之说,支离牴牾如此。
伯以璧假许田,《春秋》非之。
晋侯请隧,襄王弗许。
于奚请曲县繁缨以朝,仲尼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武子作钟而铭功,臧武仲谓之非礼。
季氏舞八佾于庭,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
孔、郑既谓鲁不当作,而曰借天子美诗之名而称颂,是名器可以假人也。
孔子曾无一言示贬,反同二颂为经,孰谓孔子不如林放乎?
噫!
而可僭,则僭莫大焉,乱莫甚焉,非圣人删《诗》、作《春秋》之意也。
且孔、郑解经,时多谬妄,此之妄作,何其甚哉!
传曰:「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盖章句之徒,守文拘学,各信一家之说,曲生异义,古之作者,固无取焉,仆亦无取焉。
足下以为如何?
忽因起予,遂答来谕,非逞辩而好胜,亦欲释千载之惑,用资抚掌解颐,且假一言介于府公,可乎?
如曰未安,愿复惠教。
尧夫兄弟一饭清话1071年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相别相逢似转轮,迹虽辽远意常亲。
美羹旧手钦元老,盐菜诚心待故人(自注:梁柳阳城守,过皇甫谧,谧之门人欲厚具待之,曰:予平日待梁柳不过盐菜,今而厚其,是贵阳城太守而贱梁柳也。待之如初。)
密竹环波宁受暑,残花映叶尚留春。
逍遥竟日闻嘉话,时节方知自有因。
辞免医官劄子元祐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司马公文集》卷四九
臣以病在朝假,伏蒙圣慈连日差中使医官士安、朱有章、杨文蔚、陈易简等到臣家,各诊候留药。
臣上大恩,天隆地厚,陨首糜躯,无足论报。
然臣窃闻陈易简见在病假,近皇太后服药,亦祗应不得,今以臣故,特烦圣旨督迫,令每日一到臣家看候医治。
臣忝为人臣,实不自安。
况臣私家亦须更请一医人,每日诊候调理
其陈易简已知臣脉气病状,欲乞特降圣旨,只令臣每日具病状增减,就易简处取药,更不令易简每日到臣家诊候,庶于体分稍得自安。
取进止。
齐州二堂熙宁六年二月1073年2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三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齐滨泺水,而初无使客之馆。
使客至,则常发民调林木为舍以寓,去则撤之,既费且陋。
乃为之徙官之废屋,为二堂于泺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
盖《史记·五帝纪》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寿丘就时于负」。
郑康成释:「历山河东雷泽济阴,负,卫地」。
皇甫谧释:「寿丘在鲁东门之北」。
河滨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
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
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丘、负,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东也。
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历山在齐,皆东方之地,合于《孟子》。
按图记,皆谓《禹贡》所称雷首山在河东,妫水出焉。
而此山有九号,历山其一号也。
予观《虞书》及《五帝纪》,盖舜娶尧之二女乃居妫汭,则耕历山盖不同时,而地亦当异。
世之好事者,乃因妫水出于雷首,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矣。
由是言之,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
今泺上之北堂,其南则历山也,故名之曰历山之堂。
按图,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
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
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
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
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齐者皆于是乎出也。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其显名者以十数,而色味皆同,以予验之,盖皆泺水之旁出者也。
泺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齐侯会于泺。
杜预释:在历城西北,入济水。
然济水自王莽时不能被河南,而泺水之所入者清河也,盖失之。
今泺上之南堂,其西南则泺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泺源之堂。
夫理使客之馆,而辨其山川者,皆太守之事也,故为之识,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
熙宁六年二月己丑记。
按:《元丰类稿》卷一九。又见《曾文定公集》卷八,安刻《南丰曾先生文粹》卷六,《皇朝文鉴》卷八○,《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二,《齐乘》卷一、二,《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六,《八代文钞》第三二册,《名山胜概记》卷三四、三五,《明一统志》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三四、职方典卷二○五、职方典卷二六九、山川典卷二○五、考工典卷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雍正山西通志》卷二四,乾隆蒲州府志》卷二,道光济南府志》卷六五(以上部份书题《趵突泉记》)。
校正黄帝内经素问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
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
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馀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
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
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历代宝之,未有失坠。
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
厥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
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
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
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由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
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言之。
去圣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浑淆,殊不知三坟之馀,帝王之高致,圣贤之能事。
唐尧之授四时,虞舜之齐七政,神禹修六府以兴帝功,文王推六子以叙卦气,伊尹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陈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
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
顷在嘉祐中仁宗念圣祖之遗事将坠于地,乃诏通知其学者,俾之是正。
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寖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馀不能具。
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而又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得数十家,叙而考正焉。
贯穿错综,磅礴会通,或端本以寻支,或溯流而讨源。
定其可知,次以旧目。
正缪误者六千馀字,增注义者二千馀条。
一言去取,必有稽考;
舛文疑义,于是详明。
以之治身,可以消患于未兆;
施于有政,可以广生于无穷。
恭惟皇帝抚大同之运,拥无疆之休,述先志以奉成,兴微学而永正,则和气可召,灾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跻于寿域矣。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谨上。
按:《黄帝内经素问》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伤寒论注释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
晋皇甫谧《甲乙针经》云:「伊尹以玄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仲景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仲景于今八百馀年,惟王叔和能学之。
其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
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正。
历代虽藏之书府,亦阙于雠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续被其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秘阁校理林亿等谨上《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注释》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今:原误作「金」,据文意改。
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闻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
斯医者虽曰方技,其实儒者之事乎。
班固序《艺文志》称:「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
又云:「方技者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非能通三才之奥,安能及国之政哉!
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
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遂臻至妙。
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经》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
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十二经之血气大数,皮肤包络其外,可剖而视之乎?
非大圣上知,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
惜简编脱落者已多,是使文字错乱,义理颠倒,世失其传,学之者鲜矣。
唐甄权但修《明堂图》,孙思邈从而和之,其馀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玉成缮写,将备亲览。
恭惟主上圣哲文明,光辉上下,孝慈仁德,蒙被众庶。
大颁岐黄,远及方外,使皇化兆于无穷,和气浃而充塞,兹亦助人灵、顺阴阳、明教化之一端云。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郎中孙奇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上。
按:《针灸甲乙经》卷首,医统正脉全书本。
备急千金要方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挚而汤液之剂备;
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
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
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
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茍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
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
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乎!
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
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
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
而乃祖述农、黄之旨,发明岐、挚之学,经掇扁鹊之难,方采仓公之禁。
仲景黄素,元化绿帙,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经验,张苗之药对,叔和之脉法,皇甫谧三部陶隐居之百一,自馀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
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成书一部,总三十卷,目录一通。
脏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痾,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
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险怪,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世务径省,我书浩博,不可道听涂说而知。
是以学寡其人,寖以纷靡;
贤不继世,简编断缺。
不知者以异端见黜,好之者以阙疑辍功。
恭惟我朝以好生为德,以广爱为仁,乃诏儒臣,正是坠学。
臣等术谢多通,职专典校,于是请内府秘书,探道藏之别录,公私众本,搜访几遍,得以正其讹谬,补其遗佚。
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缉之。
编次类聚,期月功至。
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
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诸家本草、前古脉书、《金匮玉函》、《肘后备急》、谢士秦《删繁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
尚有所阙,而又溯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录》《、广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梦得《传信》之类,凡所派别,无不考理,互相质正,反覆稽参。
然后遗文疑义,焕然悉明。
书虽是旧,用之惟新。
可以济含灵,裨明圣好生之治;
可以传不朽,副主上广爱之心。
非徒为太平之文致,实可佐皇极之锡福。
校雠既成,缮写伊始,恭以上进,庶备亲览。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林亿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讲钱象先等谨上。
按:《备急千金要方》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校正千金翼方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闻方伎之学,其来远矣。
上古神农播谷尝药,以养其生;
黄帝岐伯君臣问对,垂于不刊,为万世法。
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阳庆、仓公、张机、华佗
晋、宋如王叔和葛稚川皇甫谧范汪、胡洽、深师、陶景之流,凡数十家,皆祖述农、黄,著为经方。
迨及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其行事见诸史传。
撰《千金方》三十卷,辨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
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之,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
其书之传于今,讹舛尤甚,虽儒硕学,不能辨之。
仁宗皇帝诏儒臣校正医书。
臣等今校定《千金翼方》,谓乎物之繁,必先得其要,故首之以药录纂要。
凡治病者,宜别药之性味,故次之以本草。
人之生育,由母无疾,故次之以妇人。
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故次之以伤寒。
然后养其少小,故次之以小儿。
人身既立,必知所以自养,故次之以养性。
养性者莫善于养气,故次之以辟谷。
气之盈乃可安閒,故次之以退居。
退居者当事补养,故次之以补益。
若补益失宜,则风疢乃作,故次之以中风。
风者百病之长也,邪气缘而毕至,故次之以杂病,又次之以万病。
愈诸疾者必资乎大药,故次之以飞鍊。
乳石性坚,久服生热,故次之以疮痈。
众多之疾,源于脉證,故次之以色脉。
色脉既明,乃通腧穴,故次之以针灸。
而禁经终焉。
总三十卷,目录一卷。
臣以为,晋有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与祖讷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
至于汤药,小小不达,则后人受弊不少,是医方不可以轻议也」。
臣等不敢肆臆见妄加涂窜,取自神农以来书行于世者而质之,有所未至,以俟来者。
书成缮写,将预圣览,恭惟皇帝陛下天纵深仁,孝述前烈,刊行方论,拯治生类,俾天下家藏其书,人知其学,皆得为忠孝,亦皇风之高致焉。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谨上。
按:《千金翼方》卷首,光绪四年重印日本影元本。
补编年图叙皇祐二年二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九
《编年图》,任山先生之所撰也。
始自周平,讫于圣宋,岁之甲乙列于上,国之年世列于下,稽诸史牒,咸得其实。
先生授于建溪张君,予于张君而得焉。
周平而上,或患其阙,因自而补之。
先生之图,祖《春秋》也;
某之所补,断《书》也。
圣人之法,相为表里,不亦可乎?
皇甫谧曰:「尧生甲申岁」。
孔安国曰:「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
故即位于己亥也。
《书》试舜之年曰「朕在位七十载」,曰「汝陟帝位」,故舜摄于辛亥也。
二十八载,帝乃殂落(自舜摄之年。),其崩于戊寅也。
舜生三十徵庸,故舜生于己卯也。
三十在位(历试二年,摄位二十八年。),故即位于庚辰也。
禅禹于壬寅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故禹摄于癸卯也。
五十载陟方乃死,故崩于己也。
史迁曰「舜崩三十年而禹即天子位」,故禹即位于壬申也。
皇甫谧曰:「夏启元年岁在甲辰」。
禹当先启三年而崩,故崩于辛丑也。
皇甫谧曰「禹年百岁」,故生于壬戌也。
又曰「启立十年而崩」,故崩于癸丑也。
自启至于周之共和,不得而补,年祀不明故也。
唯《汲冢纪年》曰:「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有一」,故亡于壬戌也。
既亡,商宜有天下于次年,故汤践位于癸亥也。
皇甫谧曰:「汤践位十三年而崩」,故崩于己亥也。
《汲冢纪年》又曰:「汤灭以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有六」,故商亡于戊寅也。
商既亡,周宜有天下于次年,故武王践位于己卯也。
共和而后,皆据史迁《年表》而补之。
噫!
自启至于共和,年祀不明则有矣,世次可得不明?
故载为《三代世谱》。
时皇祐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序。
和陶赠羊长史,并引1097年11月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得郑嘉会靖老书,欲于海舶载书千馀卷见借。因读渊明《赠羊长史》诗云: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事,上赖古人书。次其韵以谢郑君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踰。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邵茂诚诗集叙107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记纂渊海》卷五七、《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二、《永乐大典》卷九○八、《文编》卷五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九九、《文章类选》卷六、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上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贵、贱、寿、夭,天也。
贤者必贵,仁者必寿,人之所欲也。
人之所欲,适与天相值实难,譬如匠庆之山而得成鐻,岂可常也哉。
因其适相值,而责之以常然,此人之所以多怨而不通也。
至于文人,其穷也固宜。
劳心以耗神,盛气以忤物,未老而衰病,无恶而得罪,鲜不以文者。
天人之相值既难,而人又自贼如此,虽欲不困,得乎?
茂诚讳迎姓邵氏,与余同年登进士第
十有五年,而见之于吴兴孙莘老之座上,出其诗数百篇,余读之弥月不厌。
其文清和妙丽如晋、宋间人。
而诗尤可爱,咀嚼有味,杂以江左唐人之风。
其为人笃学强记,恭俭孝友,而贯穿法律,敏于吏事。
其状若不胜衣,语言气息仅属。
余固哀其任众难以瘁其身,且疑其将病也。
踰年而茂诚卒。
明年,余过高邮,则其丧在焉。
入哭之,败帏瓦灯,尘埃萧然,为之出涕太息。
原宪之贫,颜回之短命,扬雄之无子,冯衍之不遇皇甫士安之笃疾,彼遇其一,而人哀之至今,而茂诚兼之,岂非命也哉?
余是以录其文,哀而不怨,亦茂诚之意也。
病中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富贵来何晚,穷愁固有馀。
病多皇甫谧,贫甚相如
思乱诗魂散,忧深酒兴疏。
此心无可奈,徒尔重欷歔。
补注王叔和脉诀序 宋 · 刘元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八、宋以前医籍考
夫医之道,元自于黄帝,流于卢人扁鹊太仓华佗之徒,而派于皇甫士安张仲景王叔和之辈为未也。
习末而不求其源,使之疗疾,未见其生,惟见其死。
《经》曰:「虚虚实实」。
损不足益有馀,如此死者,医杀之。
若然妄为之医,是不可也。
予昔因母氏多病,积有年矣,学古之外,元慕此术,凡百家方书,罔不究览。
晚得王叔和《脉诀》,观其词语,亦甚鄙俗。
今之医者,多所诵习。
然问之旨趣,则十有十,百有百,未有以知之元者,孰不知叔和之意,皆出于黄帝之书矣。
小子不敏,辄因暇日,为之注解,大约多本《八十一难经》及《素问》为词焉。
故注或称《经》者,即《难经》尔。
或曰某论某篇者,即《素问》之篇目尔。
二经之中或无所證,则引他书以释其义,若《巢氏病源》之类是也。
叔和之语,有不甚稳者,亦略加改正。
盖欲浅于医者,识究其源,而无虚虚实实之所,使人人用心医,而无差尔。
维时宋元祐五年七月望日。
通真子谨序。
杨子建通神论序1100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天下之学,要之有所宗师然后可臻微入妙,虽不尽明先王之意,惟其有本源,故去经不远也。
今夫六经之旨深矣,而有孟轲荀况两汉诸儒,及近世刘敞王安石之书,读之亦思过半矣。
至于文章之工,难矣,而有左氏、庄周董仲舒司马迁相如刘向扬雄韩愈柳宗元,及今世欧阳修曾巩苏轼秦观之作,篇籍具在,法度粲然,可讲而学也。
惟神农、黄帝岐伯、雷公之书,秦越人淳于意皇甫谧、张机之论,儒者罕学,学之亦不能到其渊源。
近世黎阳高若讷,号称邃于医方;
若讷既没,亦不得其传焉。
余有方外之友曰杨介,尝谓余言《本草》、《素问》之,且曰:五运六气,视其岁而为药石,虽仲景犹病之也;
至于《本草》,则仲景深矣。
余涉世故多,未能从学之;
衰老窜逐戎僰,瘴疠侵陵,生意无几,恨不早从杨君之学也。
今年以事至青神,有杨康侯子建者,以其所论著医惠然见投。
悉读之,而其说汪洋。
蜀地僻远,无从问所不知,子建闭户读书,贯穿黄帝岐伯,无师之学,至能如此,岂易得哉!
然其汤液皆以意调置,则不能无旨矣。
方皆圣智妙于万物之性者然后能作,而巧者述之,而世传之者也。
子建发明五运六气,叙病裁药,错综以针艾之方,与众共之,是亦仁人之用心云尔(《山谷全书·别集》卷二。又见《豫章先生遗文》卷二。)
所:原无,据《豫章先生遗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