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龙蛇歌 先秦 · 无名氏
《吕氏春秋》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云云。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逯案。龙蛇歌分见《吕氏春秋》、《史记》、《说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辞各有异。《诗纪》均入古逸。今分别编此及汉诗中。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雨露。
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吕氏春秋》介立篇。《类聚》九十六。《御览》九百二十九。《诗纪前集》二。)
龙蛇歌 先秦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史记》曰:晋国复而文公以得归。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推亦不言禄。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云云。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使人召之。则亡。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史记》晋世家。《乐府诗集》五十七。《诗纪前集》二。)
龙蛇歌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说苑》曰: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且出怨言。不食其食。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云云。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使人召之。则亡。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
一蛇无穴。号于中野(○《说苑》复恩篇。《书钞》百五十八。《乐府诗集》五十七。《诗纪前集》二。)
上书请复丙吉后爵邑 西汉 · 士伍尊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少时为郡邸小吏,窃见孝宣皇帝皇曾孙在郡邸狱。
是时治狱使者丙吉皇曾孙遭离无辜,仁心感动,涕泣凄恻,选择复作胡组养视皇孙,吉常从。
臣尊日再侍卧庭上。
后遭条狱之诏,扡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既遭大赦,谓守丞谁如,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复还。
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慕,以私钱顾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数月,乃遣组去。
后少内啬夫曰:「食皇孙亡诏令」。
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
即时病,辄使臣尊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
候伺组、征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数奏甘毳食物。
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量矣。
时岂豫知天下之福,而侥其报哉,诚其仁恩内结于心也。
介之推割肌以存君,不足以比。
孝宣皇帝时,臣上书言状,幸得下,吉谦让不敢自伐,删去臣辞,专归美于组、徵卿。
组、征卿皆以受田宅赐钱,封为博阳侯,臣尊不得比组、徵卿。
臣年老居贫,死在旦暮,欲终不言,恐使有功不著。
子显坐微文夺爵为关内侯,臣愚以为宜复其爵邑,以报先人功德(《汉书·丙吉传》:元帝时长安士伍尊上书。)
九叹 其五 惜贤 西汉 · 刘向
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
嗷嗷寂寥兮,顾仆夫之憔悴。
拨谄谀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渨涹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怀芬香而挟兮,佩江蓠之婓婓。
握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
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蠡蠡
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㠁嵯。
精华眩耀兮,芳郁渥纯美
桂树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
芳若兹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
子侨之奔走兮,申徒狄赴渊
由夷纯美兮,介子推隐山
申生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
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
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方圜殊而不合兮,钩绳用而异态。
欲俟时于须臾兮,日阴曀其将暮。
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周容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俟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雄鸠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懭悢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薜荔山野兮,采撚支于中洲。
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
孰契契而委栋兮,日晻晻下颓
叹曰:江湘油油长流汨兮。
挑揄扬汰荡迅疾兮。
忧心展转愁怫郁兮。
冤结未舒长隐忿兮。
丁时逢殃可奈何兮。
劳心悁悁涕滂沱兮。
王梅翁从祀文山纪事 明 · 孙承恩
宋家南渡国运倾,中原扰攘多凭陵。
海岳震荡天地否,日月惨淡无光晶。
承平养贤三百祀,厚泽深仁浃心髓。
负国忘君间有之,忠义相望不胜纪。
文山先生世伟人,堂堂节槩摩苍旻。
一时幕府盛宾友,英贤契合从如云。
就中王子更奇杰,慷慨平生慕忠烈。
义骨原锤百鍊钢,丹衷独藏三斗血。
文山起奋勤王师,天命已去谁能支。
北风吹折藻旌旆,仓皇文相遭囚羁。
伤心再睹田横,意气凛凛填胸臆。
风尘澒洞不自保,岭海间关死无益。
君臣师友义莫酬,北望恸哭烟云愁。
生事死祭两不怍,气激雷电江河流。
朅来宇宙知几年,炳炳遗迹星日悬。
文山之祠高北斗,一堂配食还诸贤。
论世当时孰遗失,介推不与从君绩。
王子芳名自难泯,有识固为斯文惜。
文孙自是忠孝传,表章先德应拳拳。
独勒长疏献天子,一朝俎豆增其间。
巍巍庙貌回生姿,寒泉藻兴遐思。
纲常允系岂漫尔,显晦有数须明时
霸业雄图宁久赖,天理人心镇常在。
因观盛事激予衷,为赋长歌一寄慨。
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避好 明 · 屠隆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青溪道士餐白石,扫地焚香坐空碧。
月映蒹葭秋水宽,雪覆栟榈暮云坼。
山深路僻无人烟,沙冷天空留虎迹。
可惜一朝不自坚,来作朝中兰省客。
烈日骑马堀堁中,搔首乾坤嗟迫迮。
下笔连蜷雌霓气,吐舌夭矫丹霞色。
雄心不除侠骨存,十年学道亦何益。
何物美器横相加,藉藉声满长安陌。
长安大道连平沙,王侯戚里纷豪华。
银台画阁三千尺,绣箔珠楼十万家。
省郎卜居穷巷里,车马趋之若流水。
争设琼筵借彩毫,朝入西园莫东邸。
摛词尽道李王孙,执辔皆称魏公子
主人轰饮醉向天,淋漓红烛落花前。
银汉半斜沈夜柝,繁霜歌罢弹哀弦。
有客醒然不御酒,独拥香炉对暝烟。
吁嗟乎美服人所指,器盈神理殃。
为欢尚未毕,含沙已在旁。
匹夫睚眦脩匕箸,恶声狺狺安可量。
子兰屈平,登徒毁宋玉
请奏相如琴,未灭淳于烛。
祢生鼓吏惭未能,幼舆丘壑无不足。
青天何高高,白日去莽莽。
出门眼看北邙山,令人万事抛漭瀁。
玉柙珠襦寒雨中,金罍宝瑟高堂上。
不闻黄鹄游洿池,岂有神龙挂鱼网。
我欲掩口笑古人,古人英雄亦不达。
子房赤松待兴汉,范蠡五湖须霸越。
即如蒙庄与灌园,安用云台悬日月。
马蹄鸡肋空有无,欲休即休何所图。
亦不用百官祖道集征卤,亦不用君王诏书赐鉴湖
一骑萧然下风雪,空壕斜日啼城乌。
耻为执虎子,宁待车生耳。
懒视张仪,不问待诏齿。
是非野鹤鶱孤霞,恩怨金鳷擘海水。
脱我今日之黄尘,还我旧时之白云。
王绩罢官因坐酒,介推身隐讵须文。
风雷不能为之驱,阴阳不能为之铸。
奇鹰翻然掣金锁,碧落茫茫堕秋雾。
铜马当年悔陆沈,自怜黑发早抽簪。
当年杨柳黏天碧,绕屋松杉满地阴。
故人他日如相访,万树桃花何处寻。
离事第十一 其二十八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三,《艺文类聚》三,《御览》二十七,又《后汉书·周举传》曰:「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注曰:「其事见桓谭《新论》。」)
龙蛇歌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龙蛇歌者。介子绥所作也。晋公子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戎腕股。以救重耳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其章曰云云。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有龙矫矫,遭天谴怒。
卷逃鳞甲,来遁于下。
志愿不得,与蛇同伍。
龙蛇俱行,周遍山野。
龙遭饥饿,蛇割腓股。
龙得升天,安厥房产。
蛇独抑摧,沈滞泥土。
仰天怨望,惆怅悲苦。
非乐龙伍,怪不盼顾(○琴操下。玉烛宝典二引琴操。《诗纪前集》二。○逯案。介之推龙蛇歌共有六种。分别见于吕览、《史记》、《说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吕览、《史记》、《说苑》为一系。皆言五蛇从龙。此自先秦传流者。《新序》、《淮南子》注、琴操为一系。只言蛇龙相从。此则流行两汉之新篇。吕览、《史记》、《说苑》等篇已编入先秦。今于琴操龙蛇歌后。并附《新序》、《淮南子》注两篇。又《乐府诗集》所载一首。与琴操辞相似。盖抄琴集。今亦附入。)
长笛赋 东汉 · 马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八、文选卷十八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融去京师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其辞曰:
惟籦笼之奇生兮,于终南之阴崖。
托九成之孤岑兮,临万仞之石溪。
特箭槁而茎立兮,独聆风于极危。
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巅根跱之𣙗刖兮,感回飙而将颓。
夫其面旁则重巘增石,简积頵砡。
兀嵝狋𦡼,倾昊倚伏。
庨窌巧老,港洞坑谷。
嶰壑浍㟋,𡸞窞岩𥨍。
运裛窏洝,冈连岭属。
林箫蔓荆,森椮柞朴。
于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溃。
颔淡滂流,碓投瀺穴。
争湍苹萦,汨活澎濞。
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𤀰瀑喷沫,奔遁砀突。
摇演其山,动杌其根者,岁五六而至焉。
是以间介无蹊,人迹罕到。
猿蜼昼吟,鼯鼠夜叫。
寒熊振颔,特麚昏髟。
山鸡晨群,𡐨雉晁雊。
求偶鸣子,悲号长啸。
由衍识道,噍噍欢噪。
经涉其左右,哤聒其前后者,无昼夜而息焉。
夫固危殆险巇之所迫也,众哀集悲之所积也。
故其应清风也,纤末奋蕱,铮鐄謍嗃
若絙瑟促柱,号钟高调。
于是放臣逐子,弃妻离友。
彭胥伯奇哀姜孝己。
攒乎下风,收精注耳。
雷叹颓息,掐膺擗摽
泣血泫流,交横而下。
通旦忘寐,不能自禦。
于是乃使鲁般宋翟,构云梯,抗浮柱。
蹉纤根,跋蔑缕。
膺峭陀,腹陉阻。
逮乎其上,匍匐伐取
挑截本末,规摹彟矩
夔襄比律,子𡐨恊吕。
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挢揉斤械,剸掞度拟。
鏓硐隤坠,程表朱里。
定名曰笛,以观贤士。
陈于东阶,八音俱起。
食举雍彻,劝侑君子。
然后退理乎黄门之高廊。
重丘宋灌,名师郭张。
工人巧士,肄业脩声。
于是游閒公子,暇豫王孙,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乃相与集乎其庭。
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
纷葩烂漫,诚可喜也。
波散广衍,实可异也。
牚距劫遌,又足怪也。
啾咋嘈啐,似华羽兮,绞灼激以转切。
震郁怫以凭怒兮,耾砀骇以奋肆。
气喷勃以布覆兮,乍跱蹠以狼戾。
雷叩锻之岌峇兮,正浏溧以风冽。
薄凑会而凌节兮,驰趣期而赴踬。
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汜滥溥漠,浩浩洋洋。
长矕远引,旋复回皇。
充屈郁律,瞋菌碨抰。
酆琅磊落,骈田磅唐。
取予时适,去就有方。
洪杀衰序,希数必当。
微风纤妙,若存若亡。
荩滞抗绝,中息更装。
奄忽灭没,晔然复扬。
或乃聊虑固护,专美擅工。
漂凌丝簧,覆冒鼓钟。
或乃植持縼纆,佁儗宽容。
箫管备举,金石并隆。
无相夺伦,以宣八风。
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曲终阕尽,馀弦更兴。
繁手累发,密栉叠重
踾踧攒仄,蜂聚蚁同。
众音猥积,以送厥终。
然后少息暂怠,杂弄间奏。
易听骇耳,有所摇演
安翔骀荡,从容阐缓。
惆怅怨怼,窳圔窴𧹞。
聿皇求索,乍近乍远。
临危自放,若颓复反。
鼢缊翻纡,緸冤蜿蟺。
笢笏抑隐,行入诸变。
绞概汨湟,五音代转。
挼拿捘臧,递相乘邅。
反商下徵,每各异善。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察变于句投,以知礼制之不可踰越焉。
听簉弄者,遥思于古昔,虞志于怛惕,以知长戚之不能閒居焉。
故论记其义,协比其象:徬徨纵肆,旷󰂃敞罔,老庄之概也。
温直扰毅,孔孟之方也。
激朗清厉,随光之介也。
牢剌拂戾,诸贲之气也。
节解句断,管商之制也。
条决缤纷,申韩之察也。
繁缛骆驿,范蔡之说也。
剺栎铫㦎,晰龙之惠也。
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
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
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
熊经鸟申,鸱视狼顾。
拊噪踊跃,各得其齐。
人盈所欲,皆反中和,以美风俗。
屈平乐国介推还受禄。
澹台载尸归,皋鱼节其哭。
长万辍逆谋,渠弥不复恶。
蒯聩能退敌,不占成节鄂。
王公保其位,隐处安林薄。
宦夫乐其业,士子世其宅。
鲟鱼喁于水裔,仰驷马而舞玄鹤。
于时也,绵驹吞声伯牙毁弦。
瓠巴聑柱,磬襄弛悬。
留视瞠眙,累称屡赞。
失容坠席,搏拊雷抃。
僬眇睢维,涕洟流漫。
是故可以通灵感物,写神喻意。
致诚效志,率作兴事。
溉盥污濊,澡雪垢滓矣。
庖羲作琴,神农造瑟。
女娲制簧,暴辛为埙。
倕之和钟,叔之离磬。
或铄金砻石,华睆切错。
丸挻彫琢,刻镂钻笮。
穷妙极巧,旷以日月。
然后成器,其音如彼。
唯笛因其天姿,不变其材。
伐而吹之,其声如此。
盖亦简易之义,贤人之业也。
若然,六器者,犹以二皇圣哲黈益。
况笛生乎大汉,而学者不识其可以裨助盛美,忽而不赞,悲夫!
有庶士丘仲言其所由出,而不知其弘妙。
其辞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未及已。
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
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
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移书介子推 东汉 · 周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九
春中去火,寒食一月,老小不堪,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
今则三日而已(□□□□□引《汝南先贤传》,「举迁并州刺史,俗有龙忌之禁,移书子推,以宣示愚民。」)
明罚令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子胥沈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推独为寒食,岂不悖乎!
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
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使百日刑,令长夺一月(《艺文类聚》四,《御览》二十八,又三十,又八百六十八)
荀彧 其三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
君之策谋,非但所表二事,前后谦冲,欲慕鲁连先生乎?
此圣人达节者所不贵也。
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君密谋安众,光显于孤者以百数乎?
以二事相还,而复辞之,何取谦亮之多邪(《魏志·荀彧传》注引《别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三十,略同。)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枭其二子。
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
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
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魏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
绵山介之推 明 · 俞汝为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身将隐矣又焉文,何事龙蛇惕晋君。
本为求贤忧若渴,翻令延祸痛如焚。
民间禁火寒为节,绵上遗封莽未耘。
秋色不知人去远,萧条林木自烟云。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沁州
丈人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丈人乌,飞入丈人庐,聒聒鸣座隅。
国人怪尔乌,告凶不告喜,丈人爱尔乌,献忠不献谀。
命尔曰忠乌,尔噪介推屋,介推不受禄。
尔噪慕容城,慕容危兵。
维北有鹗,觜不啄恶。
维南有豸,角不触罪。
永言忠乌,誓死直弗谀。
展矣丈人,克刚克仁。
惟刚惟仁,下有直臣。
惟直臣是容,人莫不谷,我又曷凶。
君子作诗,惟以告忠。
三月二十一日中奉母游七里泷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词韵第七部
天然大青绿,画稿芟荒寒。
我来春雨中,白云正未閒。
连环锁碧流,上扃白玉关。
濛濛入瓮底,舟外无人寰。
至人道非一,或潜或在天。
动静偶殊迹,精诚原往还。
事业一竿重,黾勉无穷年。
徒然诧高隐,安窥龙德全。
我愧介推风,奉母乐清涟。
夷犹更何事,饭香篷底烟。
绵上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至忠之为人臣。
君不之德。
怨其为忠乎。
至孝之为人子。
亲不之德。
怨其为孝乎。
苟非忠与孝。
介推若枯株。
名参悖德。
又焉可祠仪忌赫于千春哉。
重耳得国之初。
赏功之际。
钟鼎鳞次。
独推漏泽。
(梦觉之觉)然而索。
恳至焚林。
以一时之失。
为殁身之怨。
可乎。
设终身之失。
将何加之。
别使至忠而疑。
至孝而恶(去声)
又何如哉。
周公宜怨于成王
大舜宜怨于瞽瞍
以功急赏。
则渔父宜腰于伍剑。
鲁连宜罄于齐
矧推之且养不志禄。
其甘乎。
始事君。
后急赏。
岂卖忠而贾爵乎。
愚谓介推之意不然。
重耳之不德。
愈知其母之贤。
既得其与尔俱隐之言。
从其德则其言晦。
逃其迹则其言彰。
其言彰。
则其母名斯大
孝之至也。
仲尼云。
立身扬名。
以显父母。
立己之身。
扬己之名。
犹冀溯流父母。
岂母贤之未名。
而已不名之乎。
禄亲者众。
名亲者鲜。
使获其言。
若禄其甘。
是渎其贤。
是以死其君怨。
取贤其母名。
介推之意也。
介子推 其一 西晋 · 孙楚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
醴酪二盂,饭二盘(《御览》三十,又八百五十)
介子推 其二 西晋 · 孙楚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
太原咸奉介君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府君侨耳(《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