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汲冢琐语 其一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见有囚尧城(《史通。疑古篇》,《广宏明集》十一。案《初学记》八引《竹书》云:「舜囚尧,偃蹇丹朱。」盖此城也。)。
《晋书》引逸诗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歌韵
羽觞随波(《初学记》波上有流字。《御览》或同。○《晋书》束皙传。《初学记》四。《御览》三十、一百五十八、六百十二。《诗纪前集》九。)。
补亡诗六首 其一 南陔(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 西晋 · 束皙
四言诗
序曰:皙与同业畴人。肄修乡饮之礼。然所咏之诗。或有义无辞。音乐取节。阙而不备。于是遥想既往。存思在昔。补著其文。以缀旧制。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
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彼居之子,冈或游盘。
馨尔夕膳,絜尔晨餐。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
彼居之子,色思其柔。
眷恋庭闱,心不遑留。
馨尔夕膳,絜尔晨羞。
有獭有獭,在河之涘。
凌波赴汨,噬鲂捕鲤。
嗷嗷林乌,受哺于子。
养隆敬薄,惟禽之似。
勖增尔虔,以介丕祉(○《文选》十九。《诗纪》二十三。又《初学记》十七所引缺餐一韵。)。
广田农议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伏见诏书,以仓廪不实,关右饥穷,欲大兴田农,以蕃嘉谷,此诚有虞戒大禹尽力之谓。然农穰可致,所由者三:一曰天时不侃言,二曰地利无失,三曰人力咸用。若必春无霢霂之润,秋繁滂沲之患,水旱失中,雩禳有请。虽使羲和平秩,后稷亲农,理疆圳于原隰,勤藨蓘于中田,犹不足以致仓庾盈亿之积也。然地利可以计生,人力可以课致,诏书之旨,亦将欲尽此理乎?
今天下千城,人多游食,废业占空,无田课之实。较计九州,数过万计。可申严此防,令监司精察,一人失课,负及郡县,此人力之可致也。
又州司十郡,土狭人繁,三魏尤甚,而猪羊马牧,布其境内,宜悉破废,以供无业。业少之人,虽颇割徙,在者犹多,田诸菀牧,不乐旷野,贪在人间。故谓北土不宜畜牧,此诚不然。案古今之语,以为马之所生,实在冀北,大贾牂羊,取之清渤,放豕之歌,起于钜鹿,是其效也。可悉徙诸牧,以充其地,使马牛猪羊龁草于空虚之田,游食之人受业于赋给之赐,此地利之可致者也。昔骓駓在坰,史克所以颂鲁僖;却马务田,老氏所以称有道,岂利之所以会哉?又如汲郡之吴泽,良田数千顷,泞水停洿,人不垦植。闻其国人,皆谓通泄之功不足为难,舄卤成原,其利甚重。而豪强大族,惜其鱼捕之饶,构说官长,终于不破。此亦谷口之谣,载在史篇。谓宜复下郡县,以详当今之计。荆、扬、兖、豫,污泥之土,渠坞之宜,必多此类,最是不待天时而丰年可获者也。以其云雨生于畚锸,多稌生于决泄,不必望朝𬯀而黄潦臻,萗山川而霖雨息。是故两周争东西之流,史起惜漳渠之浸,明地利之重也。宜诏四州刺史,使谨案以闻。
又昔魏氏徙三郡人在阳平顿丘界,今者繁盛,合五六千家。二郡田地逼狭,谓可徙迁西州,以充边土,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晋书·束皙传》)。
九品议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员外侍郎。及给事冗从,皆是帝室茂亲,或贵游子弟,若悉从高品。则非本意,若精乡议则必有损(《御览》二百二十一引《束皙集》)。
高禖坛石议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石在坛上,盖主道也。夫未详其置之故,而欲必其可除之理,理不可然。案《郊祀志》,秦汉不祀高禖。汉武帝五子传,武帝晚得太子,始为立禖,其事未之能审。许慎《五经异义》云:「山阳民祭,皆以石为主。然则石之为主」,由来尚矣,其此象矣。而《祭礼》「龟策祭器,弊则埋之改置新」。石今破,则宜埋而更造,不宜遂废。收集破石,积之故处,于礼无依,于事不肃,愚所未安也(《隋书·礼仪志二》,《通典》五十五。《御览》五百二十九。元康八年,高禖坛上,石破为二,贼曹属束皙议。)。
玄居释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束皙间居,门人并侍。方下帷深谭,隐几而咍,含毫散藻,考撰同异,在侧者进而问之曰:「盖闻道尚变通,达者无穷。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振天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生则率土乐其存,死则宇内哀其终。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干时。上国有不索何获之言,《周易》著跃以求进之辞。莘老负金铉以陈烹割之说,齐客当康衢而咏《白水》之诗。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夜兼忘寐之勤,昼骋钻玄之思,旷年累稔,不堕其志。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乃欲阖椟辞价,泥蟠深处,永戢琳琅之耀,匿首穷鱼之渚,当唐年而慕长沮,邦有道而反宁武。识彼迷此,愚窃不取。
若乃士以援登,进必待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丹墀步纨裤之童,东野遗白颠之叟。盍亦因子都而事博陆,凭鹢首以涉洪流,蹈翠云以骇逸龙,振光耀以惊沈䲡。徒屈蟠于坎井,眄天路而不游,学既积而身困,夫何为乎秘丘。
且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先生不知盱豫之谶悔迟,而忘夫朋盍之义务疾,亦岂能登海湄而抑东流之水,临虞泉而招西归之日?徒以曲畏为梏,儒学自桎,囚大道于环堵,苦形骸于蓬室。岂若托身权戚,凭势假力,择栖芳林,飞不待翼,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匡三正则太阶平,赞五教而玉绳直。孰若茹藿餐蔬,终身自匿哉」!
束子曰:「居!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论尔以出处之事。尔其明受余讯,谨听余志。
昔元一既启,两仪肇立,离光夜隐,望舒昼戢,羽族翔林,蟨蛁赴湿,物从性之所安,士乐志之所执,或背丰荣以岩栖,或排兰闼而求入,在野者龙逸,在朝者凤集。虽其轨迹不同,而道无贵贱,必安其业,交不相羡,稷契奋庸以宣道,巢由洗耳以避禅,同垂不朽之称,俱入贤者之流。参名比誉,谁劣谁优?何必贪与二八为群,而耻为七人之畴乎!且道睽而通,士不同趣,吾窃缀处者之末行,未敢闻子之高喻,将忽蒲轮而不眄,夫何权戚之云附哉!
昔周汉中衰,时难自托,福兆既开,患端亦作,朝游巍峨之宫,夕坠峥嵘之壑,昼笑夜叹,晨华暮落,忠不足以卫己,祸不可以预度,是士讳登朝而竞赴林薄。或毁名自污,或不食其禄,比从政于匣笥之龟,譬官者于郊庙之犊,公孙泣涕而辞相,杨雄抗论于赤族。
今大晋熙隆,六合宁静。蜂虿止毒,熊罴辍猛,五刑勿用,八纮备整,主无骄肆之怒,臣无氂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祸戮可以忠逃,宠禄可以顺保。
且夫进无险惧,而惟寂之务者,率其性也。两可俱是,而舍彼趣此者,从其志也。盖无为可以解天下之纷,澹泊可以救国家之急,当位者事有所穷,陈策者言有不入,翟璜不能回西邻之寇,平勃不能正如意之立,干木卧而秦师退,四皓起而戚姬泣。夫如是何舍何执,何去何就?谓山岑之林为芳,谷底之莽为臭。守分任性,唯天所授,鸟不假甲于龟,鱼不假足于兽,何必笑孤竹之贫而羡齐景之富!耻布衣以肆志,宁文裘而拖绣。且能约其躬,则儋石之蓄以丰;苟肆其欲,则海陵之积不足;存道德者,则匹夫之身可荣;忘大伦者,则万乘之主犹辱。将研六籍以训世,守寂泊以镇俗,偶郑老于海隅,匹严叟于僻蜀。且世以太虚为舆,玄炉为肆,神游莫竞之林,心存无营之室,荣利不扰其觉,殷忧不干其寐,捐夸者之所贪,收躁务之所弃,薙圣籍之荒芜,总群言之一至,全素履于丘园,背缨緌而长逸,请子课吾业于千载,无听吾言于今日也(《晋书·束皙传》)」。
补亡诗序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序曰:皙与同业畴人肄,修乡饮之礼。然所咏之诗,或有义无辞,音乐取节,阙而不备。于是遥想既往,思存在昔,补著其文,以缀旧制(《文选·补亡诗》注)。
失题 其一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零露垂林,非缀冕之饰;薄冰凝池,非登庙之宝(《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二,《御览》十二引《束皙集》。)。
吊萧孟恩文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东海萧惠字孟恩者,父昔为御史,与皙先君同僚。孟恩及皙,日夕同游,分义蚤著。孟恩夫妇皆亡,门无立副;皙时有伯母从兄之忧,未得自往。致文一篇,以吊其魂;并修薄奠。其文曰:
旧友人阳平束皙:谨请同业生李察奉脯脩一束、麦一器,以致祠于处士萧生之墓曰:呜呼哀哉!精爽遐登,形骸幽匿。有邪亡邪,莫之能测。敬荐薄馈,魂兮来食!孟恩孟恩,岂犹我识(《御览》四百十)?
吊卫巨山文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元康元年楚王玮矫诏举兵,害太保卫公及公四子三孙。公世子黄门郎巨山与皙有交好;时自本郡来赴其丧,作吊文一篇,以告其柩。曰:
同志旧友阳平束皙顷闻飞虎肆暴,窃矫皇制。祸集于子,宗示方几灭。越自冀方,来赴来祭。遥望子弟,铭旌丛立,既窥子庭,其殡盈十。徘徊感恸,载号载泣。敛袂升阶,子不我揖。引袂授祛,子不我执。哀哉魂兮,于焉乃集(《御览》五百九十六)?
春夏封诸侯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月令》所纪,非一王之制。凡称古者,无远近之限。未知夏封诸侯,何代之典?秋祭田邑,夏乎殷乎?而王据《月令》以非《祭统》,郑宗《祭统》而疑《月令》,无乃俱未通哉!莫若通以三代,说两氏而不俱一也(《通典》七十一引束皙《总论》)。
答束晰问 其一 西晋 · 步熊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束晰问:「嫡子为出母无服,母为子有何服」?步熊答:「但为父后,故不得服耳。母为之服周。嫡子虽不服,外祖犹为服缌麻也(《通典》八十九)」。
答束晰问 其二 西晋 · 步熊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束晰问曰:「继母嫁从服,当立庐不」?步熊答曰:「父卒继母嫁,如母,居应倚庐(《通典》八十九)」。
答束晰问 其三 西晋 · 步熊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束晰问曰:「有父母丧,遭外缌麻丧,往奔不」?步熊答曰:「不得也。若外祖父母丧,非嫡子可往;若姑姊妹丧,嫡庶皆宜往奔也(《通典》九十七)」。
答束晰问 其四 西晋 · 步熊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束晰问步熊,熊答曰:「礼已除不追耳;未除,当追服五月(《通典》九十七,小功不税服。)」。
答束晰问 其五 西晋 · 步熊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束晰问步熊曰:「三年丧不葬,五年后复葬,当练不」?熊答曰:「礼云练祥之间必异月,与此同也(《通典》一百三)」。
阳平人为束皙歌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束皙。阳平元城人。太康中。郡界大旱。皙为邑人请两三日而雨注。众为皙作歌。
束先生。
通神明。
请天三日甘雨零。
我黍以育。
我稷以生。
何以畴之。
报束长生(○《晋书》束皙传。《类聚》十九。《御览》十一、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束皙歌。)。
浑天论答难 其二 晋 · 姜岌
出处:全晋文
余以为子阳言,天阳下降日下热。束皙言:天体存于目,则日大,颇近之矣。浑天之体,圆周之径,详之于天度,验之于晷景,而纷然之说,由人目也。参伐初出,在旁则其间疏,在上则其间数,以浑验之度则均也,旁之与上,理无有殊也。夫日者,纯阳之精也,光明外曜,以眩人目,故人视日如小。及其初出,地有游气,以厌日光,不眩人目,即日赤而大也。无游气,则色白,大不甚矣,地气不及天,故一日之中,晨夕日色赤,而中时日色白,地气上升,蒙蒙四合,与天连者,虽中时亦赤矣。日与火相类,火则体赤而焱黄,日赤宜矣。然日色赤者,犹火无炎也,光衰失常,则为异矣(《隋书·天文志》上,《列子》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出日中远近,阙子阳束皙以为云云,余以为。)。
谢敕赍乌纱帽等启 陈朝 · 周弘正
出处:全陈文卷五
虽复魏宣二端,岂能比今兹赐,广微四缝,未足方其华饰,既受非望之恩,方贻匪服之诮(《艺文类聚》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