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慕容垂歌辞三曲 其二 隋 · 无名氏
 押泰韵
慕容愁愤愤,烧香作佛会
愿作墙里燕,高飞出墙外。
论听言劄子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
臣闻良药有苦口之利,明鉴无见疵之尤,故人臣以献言为忠,人主以听言为贤。
然听言之难,从古所患,书传所载,不可胜举。
愿治之主每区区听纳,而或不免过听之失者,不得其要也。
臣尝求其要,未有若伊尹太甲之言为切且至也。
其言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臣试为陛下论之。
夫逆心之言未必皆合乎道,然未见人主所向而言,志在责难,则鲜有不逆者,要当以道求之。
逊志之言未必皆违乎道。
然或伺人主所向而言,志在容悦,则鲜有不顺者,要当以非道求之。
从违之际,祸福成败如反覆乎。
大抵人心喜顺而恶逆,逊志则易入,逆心则难行。
人主能于常情所恶而求其是,于常情所喜而求其非,然后智出众人之上,而群言不能惑,君子小人之情状皆即吾心逆顺之间而知之,不亦简且易乎?
又况逆心之言虽众,每不能胜逊志之一言,尤不可不察。
请以一二事明之。
唐高宗志在废王后而立武氏也,韩瑗、来济、上官仪辈莫不切谏,以至受遗定策如长孙无忌之亲、褚遂良之忠,皆以为不可,独李绩曰:「此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卒立武氏,而篡夺之祸,几至亡国。
秦苻坚志在伐晋也,权翼、石越、苻融辈更进互说,以至老将如王猛,亲且爱如太子宏、少子诜,皆以为不可,独慕容垂曰:「陛下神谋内断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
遂定计南伐,而淝水之败,仅以身免。
则是逊志之一言足以丧邦,而逆心之言莫能救药。
二君不能即所逆顺而求之于道与非道之间,祸败至于如此,岂不痛哉!
恭惟陛下聪明勇智出于天纵,从善有转圜之易,去佞无拔山之难,屡诏求言,虚心纳谏,广览兼听,极群下之智,然臣区区之私犹恐陛下或未得其要也。
盖自崇宁以来,奸谀柄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靖康之后,言路一启,而狂澜横流,馀波未泯,要当执要以观之。
况二帝蒙尘,四方多事,臣愿陛下以伊尹之言,不忘于造次之际,正心诚意,终始惟一,视君子小人如烛照数计,则纪纲无患于不立,邻敌无患于不服,中兴之业无患于不成矣。
阿房城 清 · 洪亮吉
凤凰凤凰止阿房,一雌一雄双翱翔。
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闭白日。
凤西飞,雀东飞,肠断朱宫复紫堤。
锦袍一领军前却,凤皇凤皇不如雀苻坚时谣云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又谣云凤皇凤皇止阿房时慕容冲与姊清和公主俱有宠慕容垂妻亦得幸于与同辇宦者赵整歌日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闭白日慕容冲长安使送锦袍一领却之)
丁零王 清 · 洪亮吉
 押霁韵
丁零中,一隅地,几人称王几人帝(翟斌据丁零慕容垂以为河南王翟钊改元定鼎后败为慕容永所杀)
管仲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五、《文编》卷三一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郑太子华言于齐桓公,请去三族而以郑为内臣
公将许之。
管仲不可。
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
管仲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率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
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
公辞子华,郑伯乃受盟。
苏子曰:大哉,管仲之相桓公也。
子华之请,而不违曹沫之盟,皆盛德之事也。
齐可以王矣。
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桓公不王。
孔子小之,然其予之也亦至矣。
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盖过矣。
吾读《春秋》以下史,得七人焉,皆盛德之事,可以为万世法。
又得八人焉,皆反是,可以为万世戒。
故具论之。
太公之治齐也,举贤而尚功。
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
天下诵之,齐其知之矣。
田敬仲之始生也,周史筮之,其奔齐也,齐懿氏卜之,皆知其当有齐国
篡弑之疑,盖萃于敬仲矣。
桓公、管仲不以是废之,乃欲以为卿,非盛德能如此乎?
故吾以谓楚成王知晋之必霸,而不杀重耳
汉高祖知东南之必乱,而不杀吴王濞
晋武帝齐王攸之言,而不杀刘元海苻坚王猛,而不杀慕容垂
唐明皇张九龄,而不杀安禄山
皆盛德之事也。
而世之论者,则以谓此七人者,皆失于不杀以启乱。
吾以谓不然。
七人者,皆自有以致败亡,非不杀之过也。
齐景公不烦刑重赋,虽有田氏,齐不可取。
楚成王不用子玉,虽有晋文公,兵不败。
汉景帝不害吴太子,不用晁错,虽有吴王濞,无自发。
晋武帝不立孝惠,虽有刘元海,不能乱。
苻坚不贪江左,虽有慕容垂,不敢叛。
明皇不用李林甫、杨国忠,虽有安禄山,亦何能为。
秦之由余,汉之金日磾,唐之李光弼、浑瑊之流,皆蕃种也,何负于中国哉,而独杀元海禄山乎。
且夫自今而言之,则元海禄山,死有馀罪,自当时言之,则不免为杀无罪。
岂有天子杀无罪,而不得罪于天下者?
上失其道,涂之人皆敌国也。
天下豪奸,其可胜既乎!
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
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
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
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
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
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
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
武后亦以谣言而杀裴炎
世皆以为非也。
此八人者,当时之虑,岂非忧国备乱,与忧元海禄山者同乎?
久矣,世之以成败为是非也。
故凡嗜杀人者,必以邓侯不杀楚子为口实。
以邓之微,无故杀大国之君,使楚人举国而仇之,其亡不愈速乎!
吾以谓为天下如养生,忧国备乱如服药。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今吾忧寒疾而先服乌喙,忧热疾而先服甘遂,则病未作而药已杀人矣。
彼八人者,皆未病而服药者也。
土母帖 北宋 · 李建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希堂法帖》第八册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畏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𡙇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
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检到。
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
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
细希示及。
押咨。
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咏史(下) 其二 慕容恪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五族交飞日月昏,就中造化尚堪论。
景云峰起龙城里,犹为遗黎忆太原(自注:五胡鲜卑为长,匈奴氐羌羯。胡灭而复起者,惟慕容垂复兴于故土,至慕容宝盛超虽奔败微弱,慕容熙以不道,犹十馀年而后亡。慕容恪馀泽也。)
咏史(下) 江统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卞庄已睨斗于菟,论方规逐五胡
莫把乱华罪夷狄,鲜卑臣节过猗卢(自注:江统所言,侍御史郭钦言于武帝之世矣,不能行。时刘渊并州已强,齐万年虽破,而匈奴郝度元与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叛洛阳,氐杨茂披据仇池,当时行言,则一呼而起矣。老庄奔淫之俗已成,贾庶人之焰已炽,诸王之相噬已有形,就如策,尽逐诸戎,晋室能不乱哉。以慕容廆招拓拔氏、段氏观之,夷狄之人皆吾人也。苻氏、姚氏、刘渊慕容垂有以服其心,皆吾之萧曹韩彭也。有道则守在四夷,不道则一卒足以亡秦,何必五胡能扛晋鼎哉。)
咏史(下) 慕容垂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国亡家破此心全,氐与鲜卑两付天。
王猛开心似诸葛,风云无望白头年(自注:慕容垂善处甚多,髫龀用兵,功名盖于五胡,而不骄其国家宗族。慕容俊慕容评,可足浑后妒害交集,曾不以为怨怒。苻坚灭其国,王猛杀其子,终以礼遇之厚,不忍忘之。白首暮年,风云有便,事事迟留,而不欲速。有曹操孙策之才,而不忘刘玄德信义。使王猛推诚以待之,将感激知遇,终老于秦,无复飞腾之想矣。)
咏史(下) 其一 王猛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鱼水欢浓更月氐,便呵氐族使耕炊。
浮云蔽日何难见,独有操琴赵整(自注:猛得苻坚之宠,使樊世,亦大横矣。未死前,苻坚已与慕容垂夫人同辇,坚之败,不系于王猛之生死也。)
咏史(下) 其四 谢安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苻氏无良妄自尊,鲜卑羌竖正鲸吞。
到头棋酒消磨晋,莫道桓冲果失言(自注:淮淝之事,古今共伟。研几之士犹有可言,谢石谢琰,谓之不经事少年可也。谢玄破秦之后,展转衰谢,而以为弘毅任重之才,亦未然。使苻坚不以骄矜多欲,失慕容垂姚苌之心,付兵二人,分道而来,持重而进,桓冲之忧岂为过哉。用兵者,恃我无可败之道,不计夫敌之脆。今以游声妓之宰相,溺浮屠酒色之君,与氐羌、鲜卑群雄为敌国,桓冲之忧岂过哉。)
历代传授 宋末元初 · 陈普
 押词韵第三部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颛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𤡬(自注:二臣名。)
十有七世至桀王,成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于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馀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自注: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南凉秃发,北凉沮渠西凉季日高。),四燕前后南北异(自注:前燕慕容廆南燕慕容德后燕慕容垂北燕冯跋。)
秦前后西前秦苻健,西秦国仁,后秦苻苌。)赵前后(自注:前赵刘渊后赵石勒。)后蜀大夏相吞噬(自注:桓温李势后蜀李雄大夏赫连。)
东晋元帝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载杨妃禄山叛逆为子弑。
肃宗东征复两京,宪宗见弑陈洪(自注:宦官。)
文宗有才诛克明(自注:宦官。),德宗猜忌任卢杞
太宗玄宗宪宗,号称三宗商可拟。
末后难制藩镇强,宦官奉立皆私议。
唐后迭兴有五代,梁唐晋汉周相继。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齐楚吴燕汉晋唐,周吴越如蜂猬。
宋受周禅握乾符,扫除僭伪皆风靡。
太祖姓赵都汴京,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历代承平善继嗣。
至于徽钦金虏来,误国奸臣京(自注:蔡京。)(自注:秦桧。)
高宗南渡宋复兴,建都钱唐歌舞地。
孝及光宁守偏方,侂胄既诛由诸史(自注:弥远。)
在位历年四十馀,前有仁宗(自注:四十二年。)后有理(自注:理宗,四十一年。)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弃。
建隆德祐十六传,大元一统兴燕蓟
鼓山题名嘉定十七年 南宋 · 胡矩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福建金石志》石一○
嘉定甲申春郡守胡矩仲方劝农东郊,竣事,同至鼓山,与西宗赵师夏至道会盟,饭于妙峰阁,访灵源洞,度楚鳌桥,瞻喝水岩,探涌泉寺,历山门,登天风海涛之榭,临观久之。
别驾沈柔、孙明夫茂宰、许之选叔仁、陈仲道原仲、郑崇谦仲与俱。
长老自镜沦茗于半山亭中,漏下二刻乃还。
苻坚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二、《文编》卷二九
苻坚、王猛,君臣相得,以成伯功,虽齐桓、管仲不能过也。
猛之将死也,问以后事。
猛曰:「晋虽僻处吴越,然正朔相承。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宁社稷」。
言终而死。
不能用,卒大举伐晋,败于淝上。
归未及国,而慕容垂叛之。
既反国,而姚苌叛之。
地分身死,终毙于二人之手。
故后世皆多猛之贤,而咎坚之不明。
吾尝论之,虽有伯者之略,而怀无厌之心,以天下不一为深耻。
虽灭燕,定蜀,并秦凉,下西域,而其贪未已,兵革岁克而不知惧也。
晋虽微弱,谢安、桓冲为之将相,君臣相安,民未患晋。
而欲以力取之,稽之天道,论之人情,虽内无、苌之衅,而坚之败必不免矣。
以夷狄之馀,而有帝王之度,其灭慕容、姚苌也,收二姓之子弟,录其才能而官使之,布满中外。
凡其旧臣无不疑者。
若以世俗言之,则以渐除之,如猛之计得矣。
若以帝王之事言之,则坚之意未必过也。
《大雅》之称文王曰:「殷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
文王用人,其广如此,而何尤焉?
德虽不若文王,而窃慕焉,顾其所以处之何如耳。
文、武既没,周公、成王之际,殷之遗孽犹与管、蔡间周之隙,曰:「予复反鄙我周邦」。
周公既克殷,改封微子于宋,而迁其顽民洛邑
保釐东郊,作《多士》而抚宁之,所以虑其变者至矣。
至君陈、毕公,皆迭居成周,而董帅之。
康王之命毕公曰:「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
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
然犹曰:「邦之安危,惟兹殷士」。
由此观之,文王之用殷人,岂茍然而已哉?
畜养豺虎于其腹心,而贪功务胜,不顾其后,宜其毙于、苌也哉!
使坚信猛之策,南结邻好,戢兵保境,与民休息,虽有、苌百人,安能动之?
文王虽未可觊,然亦非王猛之所及矣!
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潭州卫泾上表再辞免除资政殿大学士隆兴府江西安抚使恩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西山文集》卷二二
敕:具悉。
日者豫章郡𡙇牧闻,朕眷焉西顾,曰:此孝宗皇帝龙潜之旧服也,襟江而带湖,物众而地大,非吾股肱旧人,功在王室而泽在生民,莫宜居之。
顾咨近臣,咸以卿对,朕于是有五月乙亥之诏焉。
《诗》不云虖,「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夫能使政孚于湖南而不能使化行于江右者,非所闻也。
亟脂而车,庸答民望
所辞宜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江东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辞奏事劄子(一)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六、正德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两朝纲目备要》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九七、《经济类编》卷七○、《续宋宰辅编年录》卷八、《右编》卷二八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遂将远违穆穆之光。
窃伏惟念,人臣之义,虽在穷约,犹不忘君,况尝以载笔之史久直禁庐!
今虽将指有行,而忧国念君之忠,其敢以既去遂已!
谨复深惟当世之故而愿献其区区,惟陛下幸察。
其一曰,宗社之耻不可忘。
臣尝观古之人主于仇雠怨敌之国,有势未能报而姑事之者,有势虽不敌而不事之者,有势可以胜而遂报之者,有势可以报而反助之者。
太王之于狄也,事之以皮币,事之以犬马,事之以珠玉,凡其所欲,悉以畀之。
盖是时狄强而周弱,畏天保国,其道当然,故孟子曰「唯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然狄之于周,特一时之怨,非百世之雠,含垢包荒,义未为失。
此所谓势未能报而姑事之者也。
西晋怀、悯二帝俱没于刘聪元帝间关南渡,立国日浅,外寇方,内难复兴,故终其身未遑征讨,然一介行李,未尝聘北廷。
成帝时石勒来修好,诏焚其币。
此所谓势虽不敌而不事之者也。
勾践会稽之辱,举国以臣妾于吴,而能苦身焦思,折节下士,与百姓共其劳,人事既修,天应亦至。
吴之稻蟹不遗种矣,而夫差方观兵中土,与晋会于黄池勾践得以乘间举兵,遂墟其国。
此所谓势可以胜而遂报之者也。
晋孝武时苻坚聚百万之师,志吞吴会,赖谢玄等大破之淮淝。
既狼狈西归,其子丕复与慕容垂相持于邺
使晋之君臣有志经略,乘机席卷,殆不甚难,而谢玄方且从丕之请,遗兵以救其穷,馈米以济其饥,舍苻氏之深雠与慕容而为敌。
未几刘牢之等为所败,秦既不祀,晋亦以衰。
此所谓势可以报而反助之者也。
臣窃惟国家之于金虏,盖万世必报之雠,高宗、孝宗值其方彊,不得已以太王自处而以勾践之事望后人。
今天亡此邦,近在朝夕。
旱蝗频年,赤地千里,甚于夫差之时鞑靼群盗,四面交攻,无异苻秦之季,天其或者付陛下以有为之会乎。
臣尝熟思待敌之策,其别有三:练兵选将,直捣其巢,若勾践袭吴之师,此上策也;
按兵坚垒,内固吾圉,止使留币,外绝虏交,若晋氏之不与敌和而鉴其宴安江沱之失,此中策也;
以救灾恤邻之常礼,施之于茹肝饮血之深仇,若谢玄之助苻丕,此下策也。
用上策则大义明,混一之机也;
用中策则大计立,安强之兆也;
用下策则大势去,阽危之渐也。
臣不知今日之庙谟,其将安出乎!
顾更化以来,生聚教训未有勾践十年之功,固未可遽图一战之胜,于《传》有之,「攻不足者守有馀」。
夫以堂堂大邦,方地万里,诚能以待敌之礼而遇天下之豪杰,以遗虏之费而厉天下之甲兵,人心奋张,士气自倍,何惮于此虏而犹事之哉!
若乃轻信边臣迎合之言,援丑孽于将亡,置世雠而不念,非惟忠臣义士沮气解体,而夷狄盗贼亦将有轻中国心,万一贻书诮侮,我将何词以应之?
夫重于绝虏者,畏召怨而启衅也,然能不召怨于亡虏,而不能不启衅于新敌,权其利害,孰重孰轻?
故臣愿陛下勉勾践之良图,惩谢玄之失策,则王业兴隆可冀矣。
其二曰,比邻之盗不可轻。
今之论鞑靼者,类曰猖獗小夷,非有囊括并吞之志。
其论山东之盗者,亦曰蕞尔奸孽,不过鼠窃狗偷之谋。
抑不思刘、石、苻、姚之兴,大抵皆出荒裔;
全齐十二之险,昔人用之,尝以霸强。
况今中原士民伥伥无主,使盗亦有道,则众将从之,茍得志而邻于吾,莫大之忧也。
乃者伪使之来,轻舟浮海,不十日而抵边城,舍舟登岸,人无知者,安知不以是觇吾之虚实乎?
臣愿朝廷毋轻二贼,日夜讲求攻守之策,以逆杜窥觎之心,自治之方,无急于此。
其三曰,幸安之谋不可恃。
今之议者大抵以虏存亡为我欣戚,闻危蹙之报,则冀其非实;
得安静之耗,则幸其必然。
重以边臣喜为迎合,或曰鞑靼许和矣,或曰群盗听命矣,或曰穹庐还燕有日矣。
诚使虏命少延,吾得以因时修备,岂非至愿,政恐奔窜败亡之馀,势必不久。
皇皇钜宋,初非小弱,顾乃藉彼以为安,是犹以朽壤为垣,而望其能鄣盗贼也。
臣愿陛下励自强之志,恢立武之经,毋以虏存为喜,毋以虏亡为畏,则大势举矣。
其四曰,导谀之言不可听。
臣闻「天难谌,命靡常」者,伊尹所以训太甲
「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者,召公所以戒成王
圣贤言天,不过如此,未闻曰其星躔某舍则其业昌,某神居某地则其福应也。
嘉定更化以来,兵偃岁丰,民稍苏息,此诚圣德格天之效,而溺于数术者猥曰五福太一实临吴分。
审如其言,则治乱兴衰皆有天数,无关君德,岂不悖哉!
今边事方殷,正君臣戒惧之日,而荐绅大夫工为谀悦,或以五福足恃为言。
夫汉之肇造,以宽仁得民,而不在五星之聚;
晋之却敌,以将相有人,而不在岁星之临吴。
矧乾象告愆,迩日尤甚,其可恃谶纬不经之说而忽昭昭之儆戒乎?
惟陛下鉴天人之相因,察谀佞之有害,益修其本,以格天休,宗社之庆也。
其五曰,至公之论不可忽。
臣闻公论国之元气也,元气痞鬲,不可以为人,公论𪬉郁,不可以为国。
祖宗盛时,用人立政,一揆之众论,而行之以至公,故人心说服,天下顺治。
熙宁之世,以新法为不可行者,公论也,王安石违而咈之,终以误国。
绍兴之际,以和议为不可恃者,公论也,秦桧雠而嫉之,遗患至今。
夫朝廷之举措是,而众亦是之者,治世也;
朝廷之举措非,而众亦非之者,亦治世也;
朝廷举措自以为是,而众莫敢议其非,此子思所以忧卫之君臣也。
往者侂胄弄权,以威罚钳天下之口,浸淫既久,附和成风。
北伐一事,中外共知其非,而莫敢言,其效盖可睹矣。
使侂胄能虚心平听,不以先入为主,而惟公论是从,则国无佳兵之祸,己无僇辱之殃,岂不美哉!
间者使命之出,外议哗然,从臣争之,馆学争之,庠序之士又争之。
或者未必不以为纷纷多事,臣独曰此十数年来所无之气象,圣君贤相,优容涵养,致此盛事,岂易得哉!
夫天下之大,本同一家,人主者父也,大臣者宗子也,大夫、士者家之众子弟也,至于庶人之贱,亦家之陪隶也。
父兄有过,子弟争之;
子弟有过,陪隶言之。
盖一家之事,休戚实同,凡其第第相规,政欲共成门户之美耳。
君臣之义,何以异此?
而自昔恶闻正论者往往加以归过、卖直之名。
夫欲使士大夫畏避此名,务为缄默,直易易耳,不知臣子至情,本为国计,何负于君父而顾嫉之耶!
深惟今日实公论伸屈之机,朝廷之上若以言者为爱君,为报国,无猜忌之意而有听用之诚,则公论自今而愈伸。
若以言者为沮事,为徼名,无听用之诚而有猜忌之意,则公论自今而复屈。
夫公论伸屈,乃治乱存亡之所繇分,故臣于奏篇之终,反复极言,忘其重烦天听之罪。
《诗》曰「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惟陛下亮臣愚忠。
取进止。
梅溪续集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一、《西山文集》卷三四、《西山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三、民国《乐清县志》卷一一
庆元中,某窃第来归,乡之儒先杨君明远出一编曰《南游集》以示某,曰:此永嘉詹事王公之所作也。
某时尚少,未悉公行事本末,然尝诵晦庵先生所为《梅溪集序》,则已知公为一代正人矣。
及得此编,益加乡慕,宦游二十载,率赍以自随,若《宴邑宰》与《中和》、《安静堂》等诗,口之熟焉。
嘉定丁丑,蒙恩假守,获继公躅于四十七年之后。
邦人父老语及公者,必感激涕○,夫牧儿亦知有所谓王侍郎也。
公何以获此于人哉?
蔽之以一言,曰诚而已矣。
盖公之为人,襟度精明,表里纯一。
其立朝事君,空臆尽言,撄龙鳞而不悔者,此诚也。
居官牧民,矜怜摩抚,若父母之于赤子者,此诚也。
至于为诗与文,绝去雕琢,浑然天质,一登临,一燕赏,以至赋一卉木,题一岩石,惓惓忠笃之意亦随寓焉。
呜呼贤哉,宜泉人之咏叹而不忘也!
集版藏之郡斋,岁久浸或刓𡙇,属议刊整,而郡士林君彬之为某言,公《劝农》、《戒讼》等文犹有未见于集者,而公之孙夔通守蒲中,亦出公书问三十馀通,皆在泉时作。
前辈流风日以益远,虽弄翰戏墨犹当勤勤收拾,而况蔼然仁义之言,皆有补于世教者乎?
因并刻之,命曰《梅溪续集》,使来者得以览观焉。
己卯九月己亥建安真某记。
建业怀古 中唐 · 吴筠
 押词韵第六部
引用典故:一马化为龙 股肱
炎精既失御,宇内为三分。
吴王霸荆越,建都长江滨。
爰资股肱力,以静淮海民。
魏后欲济师,临流遽旋军。
岂惟限天堑,所忌在有人。
惜哉归命侯,淫虐败前勋。
衔璧入洛阳,委躬为晋臣。
无何覆宗社,为尔含悲辛。
俄及永嘉末,中原塞胡尘。
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
此时成大业,实赖贤缙绅。
辟土虽未远,规模亦振振。
谢公佐王室,仗节扫伪秦。
谁为吴兵孱,用之在有伦。
荏苒宋齐末,斯须变梁陈。
绵历已六代,兴亡互纷纶。
在德不在险,成败良有因。
高堞复于隍,广殿摧于
王风久泯灭,胜气犹氤氲。
皇家一区域,玄化通无垠。
常言宇宙泰,忽遘云雷屯。
极目梁宋郊,茫茫晦妖氛。
安得倚天剑,斩兹横海鳞。
(一作服)徊江山暮,感激为谁申。
赠答封仲坚 金末 · 段克己
念昔始读书,志本期王佐。
时哉不我与,触事多坎坷。
归来濯尘缨,羸装聊解驮。
多奇峰,流水出其左。
誓求十亩田,于此养慵惰。
种椒盈百区,栽竹万个
自谓得所依,心口默相贺。
经营久未成,韫椟乏奇货。
低徊不能去,借宅便高卧。
始构三閒,榱桷久摧挫。
暑雨畏霖潦,霜风苦掀簸。
岂无富贵人布救寒饿。
耻随肥马尘,拥鼻不敢唾。
淹延岁月深,十手指庸愞。
尘埋剑锋𡙇,弹铗悲无那。
时当春之仲,桂魄月半破。
丁丁闻啄门,有客来相过。
探怀出新作,高唱成寡和。
清辞丽卿云,齐梁那复课。
蹇余鞭不前,踯躅蚁旋磨
枯肠藜苋苦,奇字厌搜罗。
君乎真可人,沽酒酌通播。
酒酣胆气粗,狂言惊四座。
旧游渺何许,行路方轗轲。
作诗寄同声,别离伤老大
毕命论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横浦先生文集》卷一一
呜呼!
商民之难服也甚矣,于此可以见商之德泽入人也深,人不忘之如此。
夫以三监之亲,乃与之同叛,以周公之圣,君陈、毕公之贤,前后相继,仅能得其心耳。
周公处商民一事,其巧思深智,非后人所可及也。
如商民之不服,在白起处之,坑四十万可也;
项羽处之,坑二十万可也。
周公肯为此乎?
晋武帝处之,使在边鄙,卒有元海之难;
苻坚处之,用为腹心,卒有慕容垂之乱。
周公肯为此乎?
呜呼!
既不可用之,又不可以计处之,迁之洛邑,使日见周之仁政,日闻周之仁声,日亲周之仁人君子,优游涵养,以变易其不服之心。
如此者三十六年矣,难化者或老或死,已化者方少方生,于是时也,得不有耸动之术,以一新其耳目,为永久之计乎?
君陈分正,固有其兆矣。
至于毕公,乃晓然旌别淑慝,表厥宅里,使知为善者如是而尊荣;
弗率训典,则殊厥井疆,使知为恶者如是而黜辱。
又申画郊圻,使为奸者无所觊;
谨固封守,使居安者常虑危。
其耸动之术,可谓尽矣。
抑又可虑而为风俗根本者,世禄之家是也。
惟德惟义,时乃大训。
使世禄之家尽由于德义,则下民皆由于德义,由德义则风俗美而天下安,不由德义则风俗恶而天下危。
有耸动之术以其心,有德义之训以美其俗,则非特中国尊荣,而四夷皆受其赐矣。
顾其巧思深智,皆周公经营之,君陈祖述之,而毕公成就之也。
「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非虚辞也。
呜呼!
古之圣贤,其用心若出乎一人,若同乎一心。
后之有位者,见人之有功则饰辞以毁之,见人之有作则曲意以败之。
王浚平吴,几于不免,府兵成制,破坏无馀。
闻君陈、毕公之风,使人抱经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