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第一百八十八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屑韵
茫然阮籍(早发射洪,益叹身世拙(北征)
零落蛟龙匣李公光弼,开视化为血(客从)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其二 醉乡七首 北宋末 · 陈克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九 閒适类
昔人爱酒复能诗,阮籍陶潜盖有之。
共道尚书兼此兴,超然异代忽同时。
伏义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五
藉白:承音览旨,有心翰迹。
夫九苍之高,迅羽不能寻其巅;
四溟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
矧无毛分所能论哉!
且玄云无定体,应龙不常仪
或朝济夕卷,翕忽代兴;
或泥潜天飞,晨降宵升,舒体则八维不足以畅迹,促节则无间足以从容;
是又瞽夫所不能瞻,琐虫所不能解也。
然则弘修渊邈者,非近力所能究矣;
灵变神化者,非局器所能察矣。
何吾子之区区而吾真之务求乎!
人力势不能齐,好尚舛异。
鸾凤凌云汉以舞翼,鸠宛鸟悦蓬林以翱翔;
螭浮八滨以濯鳞,鳖娱行潦而群逝;
斯用情各从其好,以取乐焉。
据此非彼,胡可齐乎?
夫人之立节也。
将舒网以笼世,岂樽樽以入罔?
方开模以范俗,何暇毁质以通(或作「适」)检?
若良运未协,神机无准,则腾精抗志,邈世高超,荡精举于玄区之表,摅妙节于九垓之外。
而翱翔之乘景跃踸踔陵忽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交名虚以齐变,及英祇以等化。
上乎无上,下乎无下,居乎无室,出乎无门。
齐万物之去留,随六气之虚盈
总玄网于太极,抚天一于寥廓。
飘埃不能扬其波,飞尘不能垢其洁。
徒寄形躯于斯域,何精神之可察?
虽业无不闻,略无不称,而明有所逮,未可怪也。
观君子之趋:欲闑倾城之金,求百钱之售;
制造天之礼,拟肤寸之检;
劳王躬以役物,守臊秽以自毕;
沈牛迹之浥薄,愠河汉之无根;
其陋可愧,其事可悲。
亮规略之悬逾,信大道之弘幽。
且局步于常衢,无为思远以自愁。
比连疹愦,力喻不多。
阮籍白。
咏怀诗十三首 其十三 曹魏 · 阮籍
四言诗 押遇韵
晨风扫尘,朝雨洒路。
飞驷龙腾,哀鸣外顾。
揽辔按策,进退有度。
乐往哀来,怅然心悟。
念彼恭人,眷眷怀顾。
日月运往,岁聿云暮。
嗟余幼人,既顽且固。
岂不志远,才难企慕。
命非金石,身轻朝露。
焉知松乔,颐神太素。
逍遥区外,登我年祚(○本集上。又《御览》一作阮籍诗。引素、祚二韵。)
奉寄李北山先生四首 其四 明 · 于慎行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龙门何日御,流想碧山隅。
文雅从先进,声名避大巫。
白云康乐墅,春酒步兵
早晚抽簪去,能容绛帐趋。
歌二首(见大人先生传。《诗纪》云。拾遗作寄怀歌。) 其一 采薪者歌 曹魏 · 阮籍
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
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
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
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
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
留侯亡虏,威武赫荒夷
邵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
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
得志从命升,失势与时隤。
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
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
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阮嗣宗集上。《诗纪》十九。又《世说》新语栖逸篇注引中、雄、隆、终四韵。)
歌二首(见大人先生传。《诗纪》云。拾遗作寄怀歌。) 其二 大人先生歌 曹魏 · 阮籍
 押词韵第五部
天地解兮六合开。
星辰陨兮日月颓。
我腾而上将何怀(○阮嗣宗集上。《诗纪》十九。《御览》五百七十一。)
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 曹魏 · 阮籍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黄节曰:步兵咏怀诗五言八十二首。余已为之注。其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据近人丁福保所编全三国《诗》云:按读书敏求记谓阮嗣宗咏怀诗行世本。惟五言诗八十首。朱子儋取家藏旧本刊于存馀堂。多四言咏怀十三首云云。余历访海上藏书家。都无朱子儋本。今所存四言诗仅三首耳。据丁氏之言。则仅存天地、月明、清风三首。余说未见朱子儋本。惟旧藏潘璁本。乃明崇祯间翻嘉靖刻者。有嘉靖癸卯陈德文序。有崇祯丁丑潘璁序。分上下两卷。四言诗十三首。其一至三与丁氏刻同。其四至十三。则丁氏所未见者。意与朱子儋本必无大异。或且潘本在朱本之前也。因并取而注释之。注有见于五言诗内者不重出。逯案。潘本、朱本阮集今皆不易见。即用黄氏所校潘本比勘之。
天地絪缊,元精代序。
清了曜灵,和风容与。
明日映天,甘露被宇。
蓊郁高松,猗那长楚
草虫哀鸣,鸧鹒振羽。
感时兴思,企首延伫。
于赫帝朝,伊衡作辅。
才非允文,器非经武。
适彼沅湘,托分渔父。
优哉游哉,爰居爰处(○本集下。《诗纪》十九。又《类聚》二十六引序、与、辅、武、父、处六韵。)
乐论 其一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六
刘子问曰:「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夫礼者,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
为政之具靡先于此,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
夫金、石、丝、竹,钟鼓管弦之音;
干、戚、羽、旄,进退俯仰之容有之何益于政,无之何损于化,而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乎」?
阮先生曰:「善哉!
子之问也。
昔者孔子著其都乎,且未举其略也。
今将为子论其凡,而子自备详焉。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
合其体,得其性,则和;
离其体,失其性,则乖。
昔者圣人之作乐也。
将以顺天地之性,体万物之生也。
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
故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观,九州一其节,奏之圜丘而天神下降,奏之方岳而地祗上应。
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一作「罚」。)不用而民自安矣。
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
道德平淡,故无声无味
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
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其后圣人不作,道德荒坏,政法不立,智慧扰物,化废欲行,各有风俗。
故造子(一作「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
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
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
轻死,故有火焰、赴水之歌;
轻荡,故有桑间、濮上之曲。
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欲之者流涕,闻之者叹息,背而去之,无不慷慨。
怀永日之娱,抱长夜之叹,相聚而合之,群而习之,靡靡无已,弃父子之亲,驰君臣之制,匮(一作「遗」。)室家之礼,废耕农之业,忘终身之乐,崇淫纵之俗;
江淮之南,其民好残;
漳、汝之间,其民好奔。
吴有双剑之节,赵有扶琴之客。
气发于中,声入于耳,手足飞扬,不觉其骇。
好勇则犯上,淫放则弃亲。
犯上则君臣逆,弃亲则父子乖;
乖逆交争,则患生祸起。
祸起而意愈异,患生而虑不同。
故八方殊风,九州异俗,乖离分背,莫能相通,音异气别,曲节不齐。
故圣人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便事之节,定顺从之容,使天下之为乐者莫不仪焉。
自上以下,降杀有等,至于庶人,咸皆闻之。
歌谣者咏先王之德,頫仰者习先王之容,器具者象先王之式,度数者应先王之制;
入于心,沦于气,心气和洽,则风俗齐一。
圣人之为进退頫仰之容也,将以屈形体,服心意,便所修,安所事也。
歌咏诗曲,将以宣平和,著不逮也。
钟鼓所以节耳,羽旄所以制目,听之者不倾,视之者不衰;
耳目不倾不衰则风俗移易,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
故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其同物者以大小相君
有自然,故不可乱;
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
若夫空桑之琴,云和之瑟,孤竹之管,泗滨之磬,其物皆调和淳均者,声相宜也。
故必有常处;
以大小相君,应黄钟之气,故必有常数。
有常处,故其器(一作「气」。)贵重;
有常数,故其制不妄。
贵重,故可得以事神;
不妄,故可得以化人。
其物系天地之象,故不可妄造;
其凡似远物之音,故不可妄易。
《雅》、《颂》有分,故人神不杂;
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
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
歌咏有主,故言语不悖。
导之以善,绥之以和,守之以衷,持之以久;
散其群,比其文,扶其天,助其寿,使去风能之偏习,归圣王之大化。
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
故使其声平,其容和。
下不思上之声,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争而忠义成
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汉哀帝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修,淫声遂起。
张放淳于长骄纵过度,丙疆、景武当(或作「富溢」。)于世。
罢乐之后,下移逾肆
身不是好,而淫乱愈甚者,礼不设也。
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
刑驰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
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
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
车服、旌旗、宫室、饮食,礼之具也;
钟磬鞞鼓、琴瑟、歌舞(《艺文类聚》四十无「歌舞」二字,疑此衍。),乐之器也。
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礼定其象,乐平其心;
礼治其外,乐化其内。
乐正而天下平。
昔卫人求繁缨、曲县而孔子叹息,盖惜礼坏而乐崩也。
夫钟者声之主也。
县者钟之制也。
钟失其制则声失其主;
主制无常则怪声并出。
盛衰之代相及,古今之变若一,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
王喜大钟之律,平公师延之曲,公卿大夫拊手嗟叹,庶人群生踊跃思闻,正乐遂废,郑声大兴,《雅》、《颂》之诗不讲,而妖淫之曲是寻。
所造倾城之歌,而孝武思女靡女曼之色;
雍门作之音,悯王念未寒之服。
猗靡哀思之音发,愁怨偷薄之辞兴,则人后有纵欲奢侈之意,人后有内顾自奉之心;
是以君子恶大凌之歌,憎北里之舞也。
昔先王制乐,非以纵耳目之观,崇曲房之嬿也。
必通天之气,静万物之神也;
固上下之位,定性命之真也。
故清庙之歌咏成功之绩,宾飨之诗称礼让之则,百姓化其善,异俗服其德。
淫声之所以薄,正乐之所以贵也。
然礼与变俱,乐与时化,故五帝不同制,三王各异造,非其相反,应时变也。
夫百姓安服淫乱之声,残坏先王之正,故后王必更作乐,各宣其功德于天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然但改其名目,变造歌咏,至于乐声,平和自若。
黄帝咏云门之神,少昊歌凤鸟之迹,《咸池》、《六英》之名既变,而黄钟之宫不改易。
故达道之化者可与审乐,好音之声者不足与论律也。
舜命夔与典乐,教胄子以中和之德也:「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又曰:「子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曶以出纳五言。
女听」!
夫烦手淫声,汨湮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
正乐通平易简,心澄气清,以闻音律,出纳五言也。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吾攴,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言天下治平,万物得所,音声不哗,漠然未兆,故众官皆和也。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以此观之,知圣人之乐和而已矣。
西陵、青阳之乐皆取之,听凤凰之鸣,尊长风之象,采大林之(缺,)当时之所不见,百姓之所希闻,故天下怀其德而化其神也。
夫雅乐周通则万物和,质静则听不淫,易简则节制令(一作「全」。)神,静重则服人心:此先王造乐之意也。
自后衰末之为乐也。
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童儿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载以歌贱贫,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
当夏后之末,兴(一作「舆」。)女万人,衣以文绣,食以粮肉,端噪晨歌,闻之者忧戚,天下苦其殃,百姓伤其毒。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
然咨嗟之音未绝,而敌国已收其琴瑟矣。
满堂而饮酒,乐奏而流涕,此非皆有忧者也,则此乐非乐也。
当王居臣之时,奏新乐于庙中,闻之者皆为之悲咽
桓帝楚琴,凄怆伤心,倚扆而悲,本作「倚房」,从《续汉·五行志》注、《艺文类聚》四十四改,又《御览》五百七十七作「倚户」、五百七十九作「倚痹」。
慷慨长息曰:「善哉乎!
为琴若此,一而已足矣」。
顺帝上恭陵,过樊衢,闻鸟鸣而悲,泣下横流,曰:「善哉鸟鸣」!
使左右吟之,曰:「使丝声若是,岂不乐哉」!
夫是谓以悲为乐者也。
诚以悲为乐,则天下何乐之有?
天下无乐,而有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初学记》「远」作「百」。),故谓之乐也。
今则流涕感动,嘘唏伤气,寒暑不适,庶物不遂,虽出丝竹,宜谓之哀,柰何俯仰叹息,以此称乐乎!
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弟子曰:「善哉鼓琴!
亦已妙矣」。
季流子曰:「乐谓之善,哀谓之伤;
吾为哀伤,非为善乐也」。
以此言之,丝竹不必为乐,歌咏不必为善也;
故墨子之非乐也。
悲夫!
以哀为乐者,胡疵玄耽哀不变,故愿为黔首;
李斯随哀不返,故思逐狡兔。
呜呼!
君子可不鉴之哉(本集,又略见《续汉·五行志》注,《艺文类聚》四十,又四十四,《初学记》十五,《御览》三百九十二、五百七十七、五百七十九)」?
除夕检点诗草 清 · 朱圭
 押歌韵
作诗贵精不贵多,三百星宿光义娥。
汉初俎豆十九首,三曹竞爽词骈罗。
步兵《咏怀》八十一,渊明醉语尤醇和。
六朝鲍谢事雕纂,杜李崛起鸣龙鼍。
昌黎全诗三百八,已骇变怪雄山河。
后来才大号苏海,万斛泉涌惟东坡
香山剑南极烂漫,谁挽下濑滔滔波。
偏师仄径争擅巧,琐碎虫鸟奚足科。
我幼学吟不自惜,信手撒掷轻螷蠃。
六十年前惊一吷,宦游荒落行蹉跎。
零篇假钞或乾没,断句火化神传哦。
皖江四载偶擩笔,使仆写稿随差讹。
转粤携来一书史,有作即录嗟缕覼。
今年四百赢七十,虽多奚用孰切磋。
劳劳案牍靡夙夜,余力得此亦自诃。
飞鸿刻爪亥纪日,谁其作者翁盘陀。
搏赤猿帖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六
仆不想欻尔梦搏赤猿,其力甚于貔虎,良久反覆。
余乃观天,背地,睹穹,亦当不爽。
但仆之不达,安得不忧?
吉乎?
执我。
凶乎?
详告。
三月阮籍白繇君李怀琳《七贤帖》)
诸葛用中邀赏牡丹痛饮终日且留仆与陈鍊师宿成趣轩各赋诗十二韵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五言排律 押盐韵 出处:龟巢稿卷二
金谷春风暖,名花宿雨沾。
锦□□覆幄,华屋昼垂帘。
公子开琼宴,仙人驾玉蟾。
妙年皆可畏,老态不吾嫌。
雪沾衣袂,花枝压帽檐。
舞裙云冉冉,歌板玉纤纤。
鸾凤鸣丝竹,羔豚出釜鬵。
初筵犹秩秩,终日竟厌厌。
客少情偏洽,杯深意转忺。
猖狂容阮籍,缪语恕陶潜
大笑南柯蚁,深惭上鲇。
题诗纪行乐,罄折谢劳谦。
怀道传上人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海上谁知己,僧中有此郎。
借人三亩宅,留我百花庄。
故里烟尘暗,穷居岁月长。
釜钟时振乏,灯火夜分光。
书摘金根误,诗囊梦草香。
溪山皆杖屦,花竹共壶觞。
每念冯唐,能容阮籍狂。
五年同信宿,十口赖欢康。
辟谷终无术,飘蓬又远方。
世情多可笑,交谊独难忘。
南国黄梅雨,西林绿树凉。
思君重回首,湖水隔微茫。
崔右丞877年2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滔献赋命奇。食贫计尽。
难安桂玉。须逐萍蓬。
伏念灞浐行尘。周秦去路。
平言南北。犹悄神魂。
况今攀托门墙。依凭奖顾
以坑谷苍黄之态。戴邱山岌嶪之恩。
得不欲别还留。将行复却。
丹诚聚血。双泪流珠。
矧当杏苑烟晴。沟风暖。
陌上而偫英得意。尘中而衰发伤离。
设令勇若荆轲。固亦恸如阮籍
伏以右丞宏施阴德。浚哲仁心。
傥或荑枯肉骨之未忘。则胶柱刻舟而敢怠。
宁言今日。唯惕将来。
迟回数仞之墙边。移时忍去。
怆恨九重之城外。举策何之。
感恋屏营。罔知攸处。
秋日过十一叔庄 明 · 王廷陈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梦泽集卷五
陶潜耽漉酒,阮籍好鸣琴。
沙雁冲人起,山蝉傍马吟。
高秋花是,僻地为林。
醉后迷归路,苍茫下夕阴。
次韵几圣见贻二首 其二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坎止流行念已轻,常关虽设是吾扃。
事如痛定何堪说,出为饥驱岂有情。
满座自倾鸲鹆舞半岩拟作凤凰声。
醉中深意知谁解,付与前身步兵
礼论(上)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二、《圣宋文选全集》卷一八、《崇古文诀》卷二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四
尝读《戴记》,其言礼乐详矣。
高出于太古,深入于无间,穷乎天地之际,汪洋瀰漫,殆不可知而后及于用。
学者观之,或疑其张大礼乐而为之教,求其所以然,莫非必然之义也。
学者之言曰:礼乐者,非天地之所出,非人之所乐为,圣人忧乱而矫为之,不得已而人从焉者也。
人之所乐从,所不学而能者,情欲也。
圣人拂人之欲以就乎善,抑抗诡劫天下之众以入乎礼,是圣人之术也。
若是则戕夫天理,贼乎道本而后以为圣人矣。
岂戕贼天理道本而为圣人耶?
大莫大于天下,长莫长于万世。
天所无者,虽至圣不能彊之使久立;
天所有者,虽多力不能彊之使必亡。
今夫礼也,先天地而不见其始,穷今古而不见其终,杰者不得而逃,暴者不得而灭。
惟其与人俱生、原于自然而后能也。
故圣人知礼乐之出乎天地性情之所自有,故因其理而导之,探其本而文之。
不行则已,行之斯成;
不言则已,言之斯立
大可以被天下,久可以传万世。
桀纣率天下之人而赴情欲,欲以绝礼,礼不绝而桀纣亡。
秦焚圣人之书而树己意,欲以绝礼,礼不绝而秦亡。
庄、列之虚无,杨、墨之僻邪,申、商之残刻,秦、仪之诡伪,王、乐之浮旷,簧鼓其说,驰骛于礼之外,欲以破礼,礼终不可破,而数子者后世不可宗,礼非出于自然而何也?
晋有阮籍者,知礼之足以为治,而不知礼之原,其言曰:「礼岂为我辈设哉」!
抑亦妄矣。
彼亦无他,以己之厌礼法而谓君子皆然,睹薄世之溺夫欲,而谓圣人之事不足乐,特为侈论以高天下也。
虚无之说胜而晋亡,斯辈为之耳。
故礼者生于古始,成于圣人,小人复情以归礼,君子循性以安礼,智者待礼而后尊,愚者待礼而后存。
人之生于礼之中,宕佚而出于礼者亡;
鳞介之生于河海之中,跃而离于河海者死。
此礼乐所以为天下命也。
故曰:「故礼必本于太一」。
又曰:「必本于天」。
又曰:「天尊地卑,君臣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知此者其通于诚明之学乎。
次韵舒天用元夕观灯喜甚成诗二首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河陜妖氛(原作欃抢,据诸本改)渐欲平,不应戎马尚连营。
声传万井灯花丽,月到中天夜气清。
烂醉且须游阆苑,论功终合拟长城。
归来袖手无人识,唤作风流步兵
次时化驿壁上古人诗 明 · 李承召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四
富则多劳贫亦苦,阮籍底用穷途哭
人间醉乡差可乐,岁岁应须办千斛。
不见甲第轮蹄闹,一朝势去庭草绿。
浮生百年何足恃,海水尚变为陵谷。
我爱留侯出为帝者师,退从赤松,事业声名万古独。
与山巨源绝交书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七、文选卷四十三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閒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
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
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延陵子臧之风,长卿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
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雠,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
又不识人情,闇于机宜
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
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荅,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偪伯成子高,全其节也;
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诸葛孔明不偪元直以入蜀;
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
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可以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
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
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悽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
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快炙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