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驳三老答天子拜议 东汉 · 董钧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七
养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答拜,是使天子答子拜也(《续汉·礼仪志上》注补引谯周《五经然否》曰:「汉初或云三老答天子拜,遭王莽之乱,法度残缺。汉中兴,定礼仪,群臣欲令三老答拜。城门校尉董钧驳」云云。「诏从钧议」。)。
象 东汉 · 杨孚
四言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四
象之为兽,形体特诡。
身倍数牛,目不逾狶。
鼻为口役,望头若尾。
驯良承教,听言则跪。
素牙玉洁,载籍所美。
服重致远,行如丘徙(《太平御览》卷八九○《兽部二·象》引万震《南州异物志》)。
清曾钊辑杨孚《异物志》伍崇曜跋:“《异物志》一卷,汉南海杨孚孝元撰,其后沿袭《异物志》名者,则谯周、薛莹、孙畅、曹叔数家,其他著录史志者,却专纪《南裔异物》。《隋志》则万震《南州异物志》一卷,《唐志》则房千里《南方异物志》、孟琯《岭南异物志》一卷,《宋志》则无名氏《岭南异物志》一卷是也。谓群书引用,必著撰人,惟引先生书,直称《异物志》而已。盖《异物志》创自先生,惟先生得以专其名,亦见推重之意。”按:杨孚以后,沿袭《异物志》名者,内容亦多有援引之,今依前二首例,附此首于后以备考。
因众瑞上言 蜀汉 · 刘豹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故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
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作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三建,九会备」。周群父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间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昂毕;昂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豫睹,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一。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顾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蜀志·先主传》)。
谏后主疏 蜀汉 · 谯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世祖初入河北,冯异等劝之曰:「当行人所不能为」。遂务理冤狱,节俭饮食,动遵法度,故北州歌叹,声布四远。于是邓禹自南阳追之,吴汉、寇恂未识世祖,遥闻德行,遂以权计举渔阳、上谷突骑迎于广阿。其馀望风慕德者邳彤、耿纯、刘植之徒,至于舆病赍棺,襁负而至者,不可胜数,故能以弱为强,屠王郎,吞铜马,折赤眉而成帝业也。及在洛阳,尝欲小出,车驾已御,铫期谏曰:「天下未宁,臣诚不愿陛下细行数出」。即时还车。及征隗嚣,颍川盗起,世祖还洛阳,但遣寇恂往,恂曰:「颍川以陛下远征,故奸猾起叛,未知陛下还,恐不时降;陛下自临,颍川贼必即降」。遂至颍川,竟如恂言。故非急务,欲小出不敢,至于急务,欲自安不为,故帝者之欲善也如此!故《传》曰「百姓不徒附」,诚以德先之也。今汉遭厄运,天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时也。陛下天姿至孝,丧逾三年,言及陨涕,虽曾闵不过也。敬贤任才,使之尽力,有逾成、康。故国内和一,大小戮力,臣所不能陈。然臣不胜大愿,愿复广人所不能者。夫挽大重者,其用力苦不众,拔大艰者,其善术苦不广,且承事宗庙者,非徒求福祐,所以率民尊上也。至于四时之祀,或有不临,池苑之观,或有仍出,臣之愚滞,私不自安。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愿省减乐官、后宫所增造,但奉修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蜀志·谯周传》)。
谏后主南行疏 蜀汉 · 谯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或说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适南之计,臣愚以为不安。何者?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北兵之来,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势衰,及时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昔王郎以邯郸僭号,时世祖在信都,畏逼于郎,欲弃还关中。邳肜谏曰:「明公西还,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亡叛可必也」。世祖从之,遂破邯郸。今北兵至,陛下南行,诚恐邳肜之言复信于今,四也。愿陛下早为之图,可获爵土;若遂适南,势穷乃服,其祸必深。《易》曰:「亢之为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言圣人知命而不苟必也。故尧、舜以子不善,知天有授,而求授人;子虽不肖,祸尚未萌,而迎授与人,况祸以至乎!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缚衔璧而归武王,岂所乐哉?不得已也(《蜀志·谯周传》)。
仇国论 蜀汉 · 谯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因馀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馀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句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贤卿曰:「曩者有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侯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济盟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蜀志·谯周传》)。
招魂葬论 蜀汉 · 谯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或曰,有人死而亡其尸者,而招魂葬,何如?曰:「夫葬,所以藏尸柩也。若魂气,则无不之,焉得藏诸(《通典》一百三)?
按:案,梅氏《三国文纪》有文章草赞云:「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卖草,不言其贵。」今检《书钞》一百四十八引杨孚《异物志》云:「文草作酒,宛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贵也。」凡杨《志》都用韵,而云赞云「谯周作」,未详何据,置之不录。
书板示文立 蜀汉 · 谯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典午忽兮,月酉没兮(《蜀志·谯周传》)。
以谯周为散骑常侍诏(六年秋)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骑都尉谯周,间居中道,不仕危国。蜀亡之际,劝刘禅归命,有忠君济民之谋,又耽习典艺,博物洽闻,朕甚嘉之,以为散骑常侍(《书钞》五十八引干宝《晋纪》)。
追赐谯周诏(六年冬)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骑都尉谯周,笃志好古,服膺儒义,擢授近侍,命位未加,不幸殒丧,朕甚悼之。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五万。丧葬所给,比从散骑常侍之制也(《书钞》六十三。又见《蜀志·谯周传》注引《晋阳秋》)。
又诏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还衣服,给棺直(《蜀志·谯周传》注引《晋阳秋》)。
谯周颂 西晋 · 李通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五
抑抑谯侯,好古述儒。
宝道怀真,鉴世盈虚。
雅名美迹,终始是书。
我后钦贤,无言不誉。
攀诸前哲,丹青是图。
嗟尔来叶,鉴兹显模(《蜀志·谯周传》注引《益部耆旧传》)。
上言请叙故蜀大官及死事者子孙 西晋 · 文立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古蜀大官及尽忠死事者,子孙虽仕郡国,或有不才,同之齐民为剧。又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各宜量才叙用,以慰巴蜀之心,倾吴人之望(《蜀志·谯周传》注引《华阳国志》,今《国志》十一作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倾东吴士人之望。)。
策命蜀后主 曹魏 · 曹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于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阳,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六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静,争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已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四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六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让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锡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藩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缉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蜀志·后主传》。案:《晋书·武帝纪》有禅晋策,是朱整、刘良所撰,今编入晋文。)。
丧服释疑论 其七 西晋 · 刘智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九
虽为父后,犹为嫁母齐缞,讫葬卒哭乃除,逾月乃祭。按谯周云「父卒母嫁,非父所绝,为之服周可也(《通典》九十四)」。
丧服释疑论 其八 西晋 · 刘智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九
或问曰:「《丧服传》云:『妾之无子,妾子无母,父命为母子,是名慈母』。今一妾自有子,一子以无母,父命为母子,当如慈母服齐缞三年不」?答曰:「父有两妾,一妾无子,一妾有二子,分其一子令为无子妾作子,不敢违父命也。而不得终为子之道」。案谯周《集图》云:「《丧服》齐缞三年条曰:『慈母如母』,父在为慈母,则条不见。今文载所说,慈于贵妾,父在齐缞周;慈于贱妾,父在大功九月。古文郑氏说,此主大夫士之妾子,父命为母子者也。大夫之妾子,以父在为母大功,士之妾子为母周矣。其大夫降爵一等,士无爵降例也,父卒皆伸。
案:《经》,「大夫之妾子,父在为其母大功」,不别贵贱。自非祖嫡,大夫以爵降一等,故妾之子从父例,降母一等。为大夫妾虽有贵者,不得体君,何得不为爵降。凡此之类,今文说不如古也。」(《通典》九十四)
续汉书叙 西晋 · 司马彪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先王立史官以书时事,载善恶以为沮劝,撮教世之要也。是以《春秋》不修,则仲尼理之;《关雎》既乱,则师挚修之。前哲岂好烦哉,盖不得已故也。汉氏中兴,讫于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谯周虽已删除,然犹未尽,安顺以下,亡缺者多」。彪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晋书·司马彪传》)》。
注山海经叙 东晋 · 郭璞
出处:全晋文
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然则总其所以乖,鼓之于一响,成其所以变,混之于一象,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故胡人见布而疑麻贲,越人见罽而骇毳。夫玩所习见,而奇所希闻,此人情之常蔽也,今略举可以明之者,阳火出于冰水,阴鼠生于炎山,而俗之论者,莫之或怪;及谈《山海经》所载,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不怪所可怪,则几于无怪矣,怪所不可怪,则未始有可怪也,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可然,则理无不然矣。案汲郡竹书及穆天子传,穆王西征,见西王母,执璧帛之好,献锦组之属,穆王享王母于瑶池之上,赋诗往来,辞义可观,遂袭昆仑之丘,游轩辕之宫,眺钟山之岭,玩帝者之宝,勒石王母之山,纪迹乎圃之上,乃取其嘉木艳草,奇鸟怪兽,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烛银之宝,归而殖养之于中国。穆王驾八骏之乘,右服盗骊,左骖騄耳,造父为御,奔戎为右,万里长鹜,以周历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济,东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庐,南轹鼋鼍之梁,北蹑积羽之衢,穷欢极娱,然后旋归。案史记说穆王得盗骊騄耳骅骝之骥,使造父御之以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亦与竹书同。左传曰:穆王欲肆其心,使天下皆有车辙马迹焉。竹书所载,则是其事也。而谯周之徒,足为通识瑰儒,而雅不平此,验之史考,以著其妄。司马迁叙大宛传,亦云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睹所谓昆仑者乎?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不亦悲乎!若竹书不潜出于千载,以作徵于今日者,则山海之言,其几乎废矣。若乃东方生晓毕方之名,刘子政辨盗械之尸,王颀访两面之客,海民获长臂之衣,精验潜效,绝代县符,于戏,群惑者其可以少寤乎!是故圣王原化以极变,象物以应怪,鉴无滞赜,曲尽幽情,神焉廋哉?神焉廋哉?盖此书跨世七代,历载三千,虽暂显于汉,而寻亦寝废,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师训莫传,遂将湮泯,道之所存,俗之所丧,悲夫,余有惧焉,故为之创传,疏其壅阂,辟其茀芜,领其玄致,标其洞涉,庶几令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夏后之迹,靡刊于将来,八荒之事,有闻于后裔,不亦可乎,夫<蘙>荟之翔,叵以论垂天之凌,蹄涔之游,无以知绛虬之腾,钧天之庭,岂伶人之所蹑,无航之津,岂苍兕之所涉,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道藏》本《山海经》)!
魏氏春秋评 其四 谯周说后主降魏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况称天子而可辱于人乎!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何者?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蜀士险狭,山水峻陋,绝巇激湍,非步卒所涉。若悉收舟楫,保据江州,征兵南中,乞师东国,如此则姜、廖五将自然云从,吴之二师承命电赴,何投寄之无所而虑于必亡邪?魏师之来,褰国大举,欲追则舟楫靡资,欲留则师老多虞。且屈伸有会,情势代起,徐因思奋之民,以攻骄惰之卒。此越王所以败阖庐,田单所以摧骑劫也?何为匆匆遽自囚虏,下坚壁于敌人,致斫石之至恨哉?葛生有云:「事之不济则已耳,安能复为之下」!壮哉斯言!可以立懦夫之志矣。观古燕、齐、荆、越之败,或国覆主灭,或鱼县鸟窜,终能建功立事,康复社稷,岂曰天助,抑人谋也。向使怀苟存之计,纳谯周之言,何邦基之能构、令名之可获哉?禅既暗主,周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大夫种,不亦远乎(《蜀志·谯周传》注)!
杂帖 其十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