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登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迎驾都许议 东汉 · 荀彧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七
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
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怀感旧之哀(「魏志」作「百姓感旧而增哀」,从《袁宏纪》改。)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
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
扶弘义以致英隽,大德也。
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
韩暹杨奉,其敢为害!
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魏志·荀彧传》「献帝河东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太祖。」又袁宏《后汉纪》二十九,末句作「无能及也」。又《后汉·荀彧传》,首句篇首有「昔晋文公周襄王,而诸侯景从」。)
与父伏完 东汉 · 献废伏后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
司空董承,帝方为报怨(□□□□□□引《献帝春秋》)
与从兄绍书 东汉 · 袁叙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
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
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魏志·武帝纪》注引《献帝起居注》)
尹文子序 东汉 · 仲长统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
尹文子者,盖出于周之尹氏。
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金开、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称之。
著书一篇,多所弥纶。
庄子》曰:「不累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于民命,人我之养,皆足而止。
以此白心,见侮不辱」。
此其道也。
刘向亦以其学本于,大较刑名家也,近为诬矣。
黄初末始到京师缪熙伯以此书见示,意甚玩之,而多脱误,聊试条次,撰定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详也(《尹文子》,《道藏》本。按统卒于献帝逊位之岁,而此序言黄初末始到京师」当是后人妄改,或此序非统作也,疑莫能明。)
试儒生诏九月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矣。
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
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悯焉。
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后汉·献帝纪》。又见《后汉纪》二十七。有小异。)
考实侯汶七月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未忍致于理,可杖五十(《后汉·献帝纪》「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数。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座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云云。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七)
禄田诏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三辅地不满千里,而军师用度非一,公卿已下,不得奏除。
其若公田,以秩石为率,赋与令各自收其租税(《续汉·百官志五》注补引《献帝起居注》「帝在长安,诏书」)
公爵为魏王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自古帝王,诏虽号称相变,爵等不同,至乎褒崇元勋,建立功德,光启氏姓,延于子孙,庶姓之与亲,岂有殊焉。
昔我圣祖受命,创业肇基,造我区夏,鉴古今之制,通爵等之差,尽封山川,以立藩屏,使异姓亲戚,并列土地,据国而王,所以保乂天命之天命,安固万嗣。
历世承平,臣主无事。
世祖中兴,而时有难易,是以旷年数百,无异姓诸侯王之位。
朕以不德,继序弘业,遭率土分崩,群凶纵毒,自西徂东,辛苦卑约
当此之际,唯恐溺入于难,以羞先帝之圣德。
赖皇天之灵,俾君秉义奋身,震迅神武,捍朕于艰难,获保宗庙,华夏遗民,含气之伦,莫不蒙焉。
君勤过稷、禹,忠侔,而掩之以谦让,守之以弥恭,是以往者初开魏国,锡君土宇,惧君之违命之事虑君之固辞,故且怀志屈意,封君为上公,欲以钦顺高义,须俟勋绩。
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
暨至西征,阳平之役,亲擐甲胄,深入险阻,芟夷蝥贼,殄其凶丑,荡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远振,宁我区夏。
盖唐、虞之盛,三后树功,文、武之兴,作辅,二祖成业,英豪佐命。
夫以圣哲之君,事为己任,犹锡土班瑞,以报功臣,岂有如朕寡德,仗君以济,而赏典不丰,将何以答神祇慰万民哉!
今进君爵为魏王,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宗正刘艾奉策玺玄土之社,苴以白茅,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十。
君其正王位,以丞相冀州如故。
其上魏公玺绶符策。
敬服朕命,简恤尔众,克绥庶绩,以扬我祖宗之休命(《魏志·武帝纪》注引《献帝传》)
又手诏 其一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大圣以功德为高美,以忠和为典训,故创业垂名,使百世可希,行道制义,使力行可效,是以勋烈无穷,休光茂著。
载元首之聪明,周、召因文、武之智用,虽经营庶官,仰叹俯思,其对岂有若君者哉!
朕惟古人之功,美之如彼,思君忠勤之绩,茂之如此,是以每将镂符析瑞,陈礼命册,寤寐慨然,自忘守文之不德焉。
今君重违朕命,固辞恳切,非所以称朕心而训后世也。
其抑志撙节,勿复固辞(《魏志·武帝纪》注引《献帝传》)
太子丕嗣位(二十五年)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州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三十有余载。
天不憖遗一老,永保予一人,早世潜神,哀悼伤切。
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
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领冀州
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
岂得修谅闇之礼,究曾、闵之志哉!
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祗厥绪,时亮庶功,以称朕意。
于工,可不勉乎袁宏《后汉纪》三十,又见《魏志·文纪》注。案:献帝禅让诏策系卫觊作,宜编入三国文,今此非禅诏,故编入献帝文。)
遣诣袁绍告迎刘备徐州 东汉末 · 陈登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
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蜀志·先生传》注引《献帝春秋》。)
太史慈 东汉末魏晋初 · 孙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龙欲腾翥,先阶尺水。
且今署为门下督,须军还,当更议(《初学记》三十引《献帝春秋》)
诘降人王朗 东汉末魏晋初 · 孙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问逆贼故会稽太守王朗受国恩当官,云何不惟报德,而阻兵安忍?
大军征讨,幸免枭夷,不自扫屏,复聚党众,屯住郡境。
远劳王诛,卒不悟顺。
捕得云降,庶以欺诈,用全首领,得尔与不,具以状对(《魏志·王朗传》注引《献帝春秋》)
丞相进爵九锡与荀彧 曹魏 · 董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昔周旦、吕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
锡土开宇,末世田单
驱强齐之众,报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复襄王襄王加赏于单,使东有掖邑之封,西有菑上之虞。
前世录功,浓厚如此。
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
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
刘氏奉祀,方之曩者数公,若泰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
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魏志·董昭传》》注引《献帝春秋》)
请受禅上言 曹魏 · 华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九卿上言曰:
臣等被召到,伏见太史丞许芝、左中李伏所上图谶符命,侍中刘廙等宣叙众心,人灵同谋。
汉朝知陛下圣化通于神明,圣德参于虞夏,因瑞应之备至,听历数之所在,遂献玺绶,固让尊号。
能言之伦,莫不抃舞。
河图洛书,天命瑞应。
人事协于天时,民言协于天叙。
而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诏恳切,未肯听许。
臣妾小人,莫不伊邑
臣等闻自古及今,有天下者,不常在乎一姓。
考以德势,则盛衰在乎强弱;
论以终始,则废兴在乎期运。
唐虞历数,不在厥子,而在舜禹。
舜禹虽怀克让之意,迫群后执玉帛而朝之,兆民怀欣戴而归之,率土扬歌谣而咏之。
故其守节之拘,不可得而常处;
达节之权,不可得而久避,是以或逊位而不吝,或受禅而不辞。
不吝者未必厌皇宠,不辞者未必渴帝祚,各迫天命,而不得以已。
既禅之后,则唐氏之子,为宾于有虞。
虞氏之胄,为客于夏代
然则禅代之义,非独受之者实应天福,授之者亦与有余庆焉!
汉自章和之后,世多变故,稍以陵迟,洎乎孝灵
不恒其心,虐贤害仁,聚敛无度,政在嬖竖,视民如雠,遂令上天震怒,百姓从风如归。
当时则四海鼎沸,既没则祸发宫庭。
宠势并竭,帝室遂卑。
若在帝舜之末节,犹择圣代而授之。
荆人抱玉璞,犹思良工而刊之。
汉国既往,莫之能匡。
推器移君,委之圣哲,固其宜也。
汉朝委质,既愿禅礼之速定也。
天祚率土,必将有主。
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
所谓论德无与为比,考功无推让矣。
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违。
臣等凄凄,不胜大愿,伏请陛下割撝谦之志,修受禅之礼,副人神之意,慰外内之愿(《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拒答孙权 蜀汉 · 刘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
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
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
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
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
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使敌乘其隙,非长计(《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议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言:「令如左。
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臣等闻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
然则天地之灵,历数之运,去就之符,惟德所在。
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淫,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
殿下践阼,至德广被,格于上下,天人感应,符瑞并臻,考之旧史,未有若今日之盛。
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
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今八方颙颙,大小注望,皇天乃眷,神人同谋,十分而九以委质,义过周文,所谓过恭也。
臣妾上下,伏所不安(《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上言符谶 曹魏 · 刘廙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四
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稽之古代,未有不然者也。
故尧称历数在躬,璇玑以明天道;
周武未战而赤鸟衔书;
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
孝宣仄微,字成木叶;
光武布衣,名已勒谶。
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非有言语之声,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
徒县象以示人,微物以效意耳。
自汉德之衰,渐染数世,桓、灵之末,皇极不建,暨于大乱,二十余年。
天之不泯,诞生明圣,以济其难,是以符谶先著,以彰至德。
殿下践阼未期,而灵象变于上,瑞应于下,四方不羁之民,归心向义,唯惧在后,虽典籍所传,未若今之盛也。
臣妾远近,莫不凫藻(《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奏议治受禅坛场 曹魏 · 刘廙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四
汉氏遵唐尧公天下之议,陛下以圣备膺历数之运,天人同欢,靡不得所,宜顺灵符,速践皇阼。
太史丞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宜成,可受禅命,辄治坛场之处,所当施行,别奏(《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