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解嘲词 明 · 姜希孟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五
人之得亨于时者。其道固多岐。或以文。或以武。或吏与荫。出而呜国家之盛则一耳。昔者。吕望隐屠钓。萧何困刀笔。终不害为帝王之佐。苟究其大人君子之始终。固为不同矣。陇西李侯。在吏部凡几年。仆忝为长官。得与从事于考勋人也。中毅而外宽。体文而用武。腹蕴五经。心雄万夫。少以文墨发身。兼以射御擅名。飞扬台阁。出入中外。显有名绩。又兼宣传之职。日近耿光。其荣且要。岂寻常之辈所可拟伦欤。其视隐屠钓。困刀笔者。大有径庭矣。由是而充其所至。功名事业。有何所碍哉。且箕都。大藩也。地广而民稠事烦而俗淆。所莅事务。比朝廷居其半。吏或非其人。鲜不为所困。又其府尹。则观察使兼之。而不暇及细务。庶尹实长治府事。廷议固难其人。而人或以外职惮焉。非知本者也。今也上命择近民之官。必先六曹郎官注拟。固非浅浅也。适庶尹阙。注李侯为首荐。而上落点。朝论咄咄。咸曰怪哉。李公其屈矣。其屈矣。由铨曹而叙他官者。非台阁则必要地矣。外官剧务。非其所屑。李公其屈矣。以是嘲子之失政也。某藐然以听。充然以对曰噫。玉不琢。不成器。金不鍊。不铸釰。玉之用在器。而琢之必以沙石。金之用在釰。而铸之必以炉炭。苟恶沙石炉炭之粗而耻居之。玉蕴于璞而已。金秘于矿而已。安能成瑚琏。铸龙泉。以为奇宝哉。今李侯得施牛刀于大都繁会之地。则必遇肯綮而游刃。恢恢有馀地矣。况以韩山李相国为道主。其更张设施之易。比若鸿毛遇顺风。巨鱼纵大壑。将有至治之美登闻于上。他日敛而东归。李相入黄阁。李侯坐银台。未必非箕都之最为之兆也。其屈乎哉。若其计官资之崇卑。论权柄之要歇。一升一降。辄露喜愠。此非大丈夫之所为。岂待李侯之道哉。后之知我者。当为子贺焉。作解嘲词。端奉行轩云。
渺宦海兮茫茫,亘千古兮浩无傍。
谁溟鲲兮变化,孰云鹏兮翱翔。
齐小大兮如一,昒升沈兮何妨。
纷斥鴳鹪鹩之群戏兮,吾将求鸾凤之异常也。
骋驽骀輠下之步武兮,吾将求天驷之骏良也。
肯萧艾以盈腰兮,愿终艺夫众芳也。
端不求恶木之厚阴兮,誓抡材于楩楠与櫲樟也。
珠渊沈而莫采,玉山蕴而终藏。
眩名实以同科,吾又何知其否臧也。
勤耳闻而心究兮,悯求索其遑遑。
期不误皇舆之轨辙兮,庶几三风之载扬也。
操权柄而未释兮,心烦郁其探汤
众口狺狺以交吠兮,谣诼谓余以清狂。
苟余情其忠直兮,虽百谤亦何伤。
余既博观乎西都兮,念民事之浩穰。
吏一失夫措手兮,民竟坠乎痍疮。
撤芳英乎天曹,俾整顿乎纪纲。
寄遥音于浿都之民兮,端不扰乎尔之农桑。
冀凭词以解嘲兮,宜无愧于明飏也。
南翔九品萧相国作土地) 南宋 · 释居简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清泰重开国,芬陁便满池。
高风追晋社,馀地拓萧规。
玉甃承丹垩,璇题漾碧漪。
西之真捷径,舍此复何之。
东山观音院 唐 · 侯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
广明初
梓州浮图祠大小共十二。
慧义居其北。
兜率当其南。
牛头据其西。
正观距其东。
上临绝壁。
下瞰长江
青霭属天。
纤尘莫及。
巉岩险峭。
孤标势盛。
诸寺让焉。
仪凤元年置。
本号清居。
寻改真观。
一百六十七年。
会昌中
例从毁废。
大中时
内大德僧知元。
工部李侍郎同议兴复。
功业未就。
属蛮獠猖狂。
将犯西蜀
有三藏僧洪照。
召诸寺僧智海等。
于旧基置降魔坛。
号曰无能
节度使尚书独孤公因给牒。
置院利人。
信施荐至。
飞木挽石。
僦徒募工。
树立新规。
因循旧迹。
制未周岁而及半。
创观音像堂三间。
南边佛舍五间。
山头大阁三层七间。
房廊厨库门庑十五间。
皆尽雕饰之妙。
宏壮之丽。
瞻仰崇峻。
依归者万计。
旧传塼塔十三层。
岁久倾欹。
忽遇风雷。
迟明却正。
时以龙神扶掖之异。
今馀其址。
又有石龛四五。
兼鬼子母。
下临方泉。
里巷以高禖之飨。
祈祷者众。
颇有灵异。
故李公溪石前身之说。
诗碑尚在。
照姓郑氏。
虢州卢氏人
幼诣清凉金阙寺镜公处出家。
竹林寺用公处具戒。
壮岁就兴善寺则公处受灌顶五部大法。
明五天梵字。
太和七年
初住绵州大安寺
洎返初服。
再从剃落。
因隶绵州开元寺
置上方转轮经藏。
十年
川主尚书韦公请居慧义般舟院。
因得重新正观焉。
常以真言祛邪逐崇。
咒水治病救人。
不可胜数。
咸通十三年夏六月
委化于般舟旧座。
寿七十八。
腊五十五。
建方坟于东山
梓州寺山院陈迹。
慧义则有庾开府王子安李北海赵蕤处士碑。
牛头则有闾邱博士严员外碑。
南禅院应天院则有李员外商隐净光彻大碑。
圆梵寺兜率寺则有崔相国杨相国记。
灵泉院法社龛则有王校书鲁记。
皆雄词健笔。
抉异挑奇。
相继驰名于诸矣。
惟正观旧无纪述。
照公门人从文。
清标正直。
勤苦修持。
承袭岩栖。
宗依明教。
亦得其三密心印。
乘间录精宇之兴废。
先师之行业。
劘悬崖五尺请书。
圭辞不获命。
书曰。
旧真观寺。
观音院
元始其意。
照成其志。
文终其事。
辛丑岁正月二十七日丙子刻。
北游诗十八首 其五 淮献河阳大夫 明 · 张元凯
 押词韵第十五部
经国有大计,不外兵食足。
输挽类用兵,所贵在神速。
王程固有严,胄弁何为督。
娈童好如花,楼船大于屋。
行乐江以南,赫奕朱为毂。
盛夏方渡淮,黄河变平陆
粒米乃狼戾,度支更约束。
简命旬宣臣,临水建牙纛。
八月造舟楫,十月运新谷。
哺乳百姓亲,挟纩三军燠。
况乃抱远略,道海通山谷。
廷议旌行能,玺书动盈幅。
伟哉转漕功,不使萧何独。
跅弛门下士,勉驾盐车轴。
期毋负知己,良友时相勖。
蔡京右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崇宁二年正月丁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宋大诏令集》卷五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
门下:绥四方,复大业,属在于眇躬;
佑乃辟,康兆民,允资于元辅
进陟时杰,秉操国钧
粤惟先正之臣,克任天下之重。
爰旌丕烈,诞告朝伦。
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蔡京,器博而用周,名高而实茂。
学际天人而不惑,材兼文武而具宜。
被遇裕陵,早预睿神之制作;
发文绍圣,久勤禁密之论思。
逮予访落之初,首建绍休之训。
孤忠自许,惟坚体国之诚;
经德不回,曾靡合时之术。
自延登于政府,暨擢寘于宰司
谋猷益嘉,夙夜匪懈。
考古而修纪律,设属而讲事功。
庶官惟和,百度以正。
适远戎之弗率,繄多算之是图。
师不逾时,虑无遗策。
四裔偃兵革之气,百姓厚衣食之源。
畴若显庸,升华左揆
分侍东台之峻,躐跻文阶之崇。
增衍爰田,陪敦真食。
萃兹宠渥,并示眷怀。
于戏!
位冠群臣,孰越萧何之画;
爵隆五等,盖先裴度之功。
惟乃殊勋,无愧前哲。
永协于治,往孚于休。
可。
画一歌(《诗纪》云。一作百姓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质韵
《汉书》曰:惠帝时曹参萧何相国。初。高帝定天下。法令既明具。及守职。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之约束。于是百姓歌之。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靖,民以宁壹(《史记》作一。《后汉书》王充传论注、《类聚》、《文选》注、《御览》、《文选》补遗、《诗纪》并同。全唐文作谧。○《史记》曹相国世家。《汉书》曹参传。《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注。《类聚》十九。《文选》西都赋注。《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全唐文八百二十一程晏萧何求继论。《诗纪》八。又《后汉书》班固传注及《白帖》二十一并引一、失二韵。)
子陵濑 南宋 · 姜特立
 押歌韵
不为故人出,出则将如何。
交道古难终,岂唯畏虞罗。
萧何丰沛旧,未免投金科。
先生诚高哉,无愧紫芝
偶题 南宋 · 姜特立
 押质韵
平生疏散性,万事皆真率。
唯于五字城,如用萧何
为官既无称,治生亦无术。
濩落每如斯,一长何足述。
俞秋农先生墨竹四首 其一 己酉 清 · 郑珍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寒枝玉立劲无颇,梁栋非材老硕薖。
笑与儿童办笞具,此君功亦似萧何
王铎中书令诸道行营都统权知义成军节度使 唐 · 乐朋龟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四
门下。
庙堂之上。
教化之源。
康济万方。
弥纶百揆。
可谓朕目。
时之蓍龟。
不宜斯须。
暂违顾盼。
其或继陈章表。
备沥精诚。
以大憝未平。
每痛心而疾首。
中都未复。
尝沥胆以披肝。
志在总戎。
期于弭变。
永言许国。
真是荩臣。
遂命更陟韩坛。
重辞槐鼎。
统六师而雷动。
屯万旅以风驰。
并集宠命。
以坚茂绩。
开府仪同三司司徒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兼延资库使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户王铎
名高嵩华。
量等沧溟。
情田洞开。
心地无滞。
造次靡忘于忠孝。
几微不舍其规绳。
静彼波澜。
莫分喜愠。
洎乎升甲乙。
缀鹓鸾。
履历清华。
从容道德。
咸推器业。
必为王佐之才。
尽伏机权。
乃是公台之望。
尔来盘错。
果副重难。
筮短龟长。
开物成务。
同叔敖之为楚相。
孔光之辅汉朝
出于一时。
膺是三命。
其为宠重。
夐无等伦。
朕以克荷丕图。
内惭凉德。
致其郊庙。
陷于狼狈。
若坠沟隍。
如怀水火。
未尝一饭之饱。
一夕之安。
宥过责躬。
临深履薄。
遂致元穹下监。
元老请行。
面陈肾肠。
忠贯天地。
振朝廷之武力。
挫妖孽之残魂。
惟其疾风。
方知劲草。
况津临白马。
地压洪河。
东夏之锐师。
视中原之沴气。
必期破竹。
自可覆巢。
昔元凯之著殊勋。
谢安之膺上赏。
功铭鼎鼐。
指誓山河。
遐想芳尘。
必符壮志。
尔宜夺其租赋。
瞻彼甲兵。
使退无玩寇之虞。
进有老成之诫。
齐勇士
克彼都城
屠枭獍之躯。
以为京观。
戮鲸鲵之首。
用献宗社。
呜呼。
寰海流离。
生人涂炭。
眷言繄赖。
实洞神明。
是用荣分和峤之车。
萧何之印。
勉思注意。
勿怠厥功。
司徒中书令诸道行营都统指挥兵马收复京城及租庸等使判延资库事权知义成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馀如故。
仍令所司择日。
备礼册命。
军罢后却赴中书
主者施行。
漂母 明 · 张弼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刘伶坟上坐吟风,漂母矶头奠酒钟。
眼力还高萧相国,能于饿莩识英雄。
莲府婿以所得虞恭公碑全拓巨幅来为合予本挍定所得至二千八十馀字从来鉴藏著录家未之见也赋此四诗 其四 丙寅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十
化度虞恭并有图,穹碑莫笑太模糊。
岑公汉史商量意,待尔开函叩宝苏文终萧何事,月氏张骞事,而或有未见全文,多误会者。)
送漕运郭将军 明 · 张弼
 押词韵第十五部
将军原是汾阳族,而父当朝大都督
少年鼓箧武庠游,诸史群经靡不读。
晋人书法唐人诗,时亦钻研味膏馥。
弯弧试剑早归衙,缙绅讲义多如簇。
京华数目小由基,调弧撚箭玄援哭。
圣明宵旰念南畿,尺一龙章寄心腹。
蛇虎潜踪珑麦青,鲸鲵不惊海波绿。
漕渠汗漫输挽劳,萧何无谋刘晏促。
在廷万口借将军,共方提纲整条目。
九重宠任今何隆,要为四海苍生福。
宣尼大训如日月,百姓足时君自足。
伫看紫府报勋庸,玉陛前头秉钧轴。
甘泉宫瓦歌为候官林道山庚寅 清 · 翁方纲
 押齐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七
九铅净捣咸阳泥,拊垺四转无角圭。
胡桃油纹压魏齐,尌膞度上周京跻。
得之石门山径溪,云阳宫故池阳西。
彷徨师得转棠梨,三百馀里跨栱枅。
建元元封祈福禔,通灵通天切云霓。
金掌玉露莹玻瓈,九茎按谍灵华荑。
延寿之观神所栖,紫殿玉宇象斗奎。
以祝人主鲐耇齯,万有千岁及令妻。
灵风拂汨栘杨蹊,玲珑玉树交马犀。
照曜光景回轸輗,扬雄所以铅椠赍。
上方大篆不可稽,署书二阙萧相题。
林荦观字行镫携,五凤砖幸逃锄犁。
元光瓦又裴煜诋,西京小史书赫蹄。
芝英气候谁端倪,后来俗书竞鹜鸡。
籀隶之本寻转迷,此瓦面作阳识黳。
长生字势无町畦,水波云气横钩梯。
未化龙凤风雨凄,依然古囊盛绿绨。
苔藓拭尽烟草萋,制如奁鉴光如䃜。
话堂中照然,旧题册满万圆骊。
五十研铭流墨澌,林生襆被提小奚。
家学肯放篆格低,摸十鼓字皆怒猊。
笑我仿作纸尾鹥,鼠腊那必非悬黎。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其五 元末明初 · 刘基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汉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柏梁
鲁般骨朽萧何死,肠断无人为取材。
舟行杂咏 其十八 明 · 区大相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转输萧相计,积贮贾生篇。
月出万樯立,漕穿一线悬。
元帝亲征杜韬 东晋 · 王鉴
 出处:全晋文
天祸晋室,四海颠覆,丧乱之极,开辟未有。
明公历运之厄,当阳九之会,圣躬负伊周之重,朝廷延匡合之望。
方将振长辔而御八荒,扫河汉而清天涂,所藉之资,江南之地,盖九州之隅角,垂尽之馀人耳。
而百越鸱视于五岭,蛮蜀狼顾于湘汉,江州萧条,白骨涂地,豫章一郡,十残其八。
继以荒年,公私虚匮,仓库无旬月之储,三军有绝乏之色。
赋敛搜夺,周而复始,卒散人流,相望于道。
残弱之源日深,全胜之势未举。
鉴惧云旗反旆,元戎凯入,未在旦夕也。
昔齐旅未期,而申侯惧其老,况暴甲三年,介胄生虮虱,而可不深虑者哉?
江扬本六郡之地,一州封域耳。
若兵不时戢,人不堪命,三江受敌,鼓蠡振摇,是贼逾我垣墙之内,窥我室家之好。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去年已来,累丧偏将军师屡失,送死之寇,兵厌奔命,贼量我力矣。
虽继遣偏裨,惧未足成功也。
愚谓尊驾宜亲幸江州,然后方召之臣,其力可得而宣;
熊罴之士,其锐可得而奋。
进左军于武昌,为陶侃之重;
建名将于安成,连甘卓之垒。
南望交广,西抚蛮夷。
要害之地,勒劲卒以保之;
深沟坚壁,案精甲而守之。
六军既赡,战士思奋,尔乃乘隙骋奇,扰其窟穴,显示大信,开以生涂,杜韬之颈固已锁于麾下矣。
议者将以大举役重,人不可扰。
鉴谓暂扰以制敌,愈于放敌而常扰也。
夫四体者,人之所甚爱,苟宜伐病,则削肌刮骨矣。
然守不可虚,鉴谓王导可委以萧何之任。
或以小贼方毙,不足动千乘之重。
鉴见王弥之初,亦小寇也,官军不重其威,狡逆得肆其变,卒令温怀不守,三河倾覆,致有今日之弊,此已然之明验也。
蔓草犹不可长,况狼兕之寇乎!
当五霸之世,将非不良,士非不勇,征伐之役,君必亲之,故齐桓免胄于邵陵晋文擐甲于城濮。
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栉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鹜四方,匪遑宁处,然后皇基克构,元勋以融。
今大弊之极,剧于曩代,崇替之命,系我而已。
欲使銮谢旂无野次之役,圣躬远风尘之劳,而大功坐就,鉴未见其易也。
魏武既定中国,亲征柳城,扬旌卢龙之岭,顿辔重塞之表,非有当时烽燧之虞,盖一日纵敌,终己之患,虽戎辂蒙崄,不以为劳,况急于此者乎!
刘玄德躬登汉山,而夏之锋摧;
吴伪祖亲溯长江,而关羽之首悬;
袁绍犹豫后机,挫衄三分之势;
刘表卧守其众,卒亡全楚之地。
历观古今拨乱之主,虽圣贤,未有高拱闲居,不劳而济者也。
前鉴不远,可谓蓍龟
议者或以当今暑夏,非出军之时。
鉴谓今宜严戒,须秋而动,高风启涂,龙舟电举,曾不十日,可到豫章
豫章去贼尚有千里之限,但临之以威灵,则百胜之理济矣。
既扫清湘野,涤荡楚郢,然后班爵序功,酬将士之劳;
卷甲韬旗,广农桑之务,播恺悌之惠,除烦苛之赋。
比及数年,国富兵强,龙骧虎步,以威天下,何思而不服,往而不济,桓文之功不难懋也。
今惜一举之劳,而缓垂死之寇,诚国家之大耻,臣子之深忧也。
鉴以凡琐,谬蒙奖育,思竭愚忠以补万一。
刍荛之言,圣主不弃,戍卒之谋,先后采之,乞留神鉴,思其所陈(《晋书·王鉴传》)
再和燕歌行 明 · 童轩
黄榆白苇连塞北,眼底穹庐皆虏贼。
屯空杀气连云飞,壮士相看失颜色。
元戎奉诏玉门关,锦帐牙旗垒阵间。
独把一麾专节钺,俦能三箭定天山
单于生长乐边土,绕帐牛羊牧秋雨。
闲中聚唱凉州词,醉后起为胡旋舞。
龙川头古树腓,纥干山前飞鸟稀。
紫髯胡儿眼双碧,大腹匈奴腰十围。
徐君远戍边庭久,况复东海簪缨后。
伐敌能谙虎豹韬,次功应位麒麟首。
愤时气节人不知,唾手功名今未有。
秋清长剑倚南天,夜半孤城临北斗。
莫言白眼众纷纷,伫看高垂竹帛勋。
君不见酂侯知国士,登坛终拜大将军
下书讥复肉刑 南燕 · 慕容超
 出处:全晋文
阳九数缠,永康多难。
自北都倾陷,典章渝灭,律令法宪,靡有存者。
网理天下,此焉为本,既不能导之以德,必须齐之以刑。
虞舜大圣,犹命咎繇作士,刑之不可以<巳巳>也如是!
先帝季兴,大业草创,兵革尚繁,未遑修制。
朕猥以不德,嗣承大统,抚御寡方,致萧墙衅发,遂戎马生郊典仪寝废。
今四境无虞,所宜修定,尚书可召集公卿。
至如不忠不孝若封嵩之辈,枭斩不足以痛之,宜致烹轘之法,亦可附之律条,纳以大辟之科。
肉刑者,乃先圣之经,不刊之典,汉文易之,轻重乖度。
今犯罪弥多,死者稍众。
肉刑之于化也,济育既广,惩惨尤深,光寿建熙中,二祖已议复之,未及而晏驾。
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汉、魏、晋律令,消息增损,议成燕律。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孔子曰:“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轘裂之刑,烹煮之戮,虽不在五品之例,然亦行之自古。
渠弥之轘,著是《春秋》,哀公之烹,爰自中代。
世宗都齐,亦悯刑罚失中,咨嗟寝食。
王者之有刑纠,犹人之有左右手焉。
孔子曰:“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是以萧何定法令而受封,叔孙通以制仪受奉常
立功立事,古之所重,其明议损益,以成一代准式。
周汉有贡士之条,魏立九品之选,二者孰愈,亦可详闻(《晋书·载纪·慕容超传》,又《十六国春秋》六十四。)
蔡京致仕制宣和二年六月戊寅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人主之职论相,动系四海安危之几;
大臣以道事君,不失终身进退之节。
眷惟元老,恳解国均。
虽贪得天下之耆明,与图厥政;
然闵劳军国之机务,勉徇乃情。
有如待遇之始终,增光老成之去就。
敦励风俗,耸光臣邻。
式宠其归,用告尔众。
具官蔡京道大而用果,器博而才周。
学探圣王之渊源,智该事物之变化。
善断大事,被遇三朝。
祖宗留以辅予,士夫视其行事。
粤惟绍述之始,起于流落之中。
朕心乃知,予倡汝和。
兴事造业,以熙于庶绩;
制礼作乐,以文于太平。
学校还三代之风,疆土率宁人之指。
边隅不耸,久恬镇抚之威;
年谷屡登,时显燮调之助。
房玄龄之居宰相积十五年,郭子仪之校中书二十四考
方便咨询之计,间资启沃之谋。
连上囊封,坚辞衮职。
使亟召而不起,诏亲谕而莫回。
深惟耆旧之臣,岂以筋力为礼。
往缘告老,已酌权宜。
止造五日之朝,稍便其燕处;
不治三省之事,欲纾其贤劳。
萧相老而素恭,留侯晚而弃事。
寿隽在服,精神折冲。
安事引年,殊怫素望。
然功成身退者天道之持满,居宠思危者君子之见几。
历观自古之名臣,鲜或自全于晚节。
与其留以自辅,固资论道经邦之远图;
岂若听其退休,俾遂既明保身之雅志。
是用仍上公之故秩,衍赐邑之新封。
许上印章,荣居赐第。
往逐邻里之父老,共尽囊橐之赐金。
士皆闻风而激昂,人或垂涕而太息。
于戏!
西伯善养吕望,忘东海之故居;
成王封周公,老京师而自近。
虽已归而谢事,犹勿忘于告猷。
寝食以时,药石自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