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回楚守王朝议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
某启:改畀名城,盍上得贤之颂?
喜传空谷,遽闻求友之声。
驲骑鼎来,函书拜辱。
布帛之温言曲借,之暮齿增华。
恭惟知府朝议海内名流,山西真种。
天下奇男子,独步一时;
塞上将军折冲千里
挥白羽于万兵横溃分崩之际,推赤心于群情向背反侧之初,大盗革心,百蛮内面。
方用长枪大剑收血刃之勋,岂如缓带轻裘致销兵之福?
逖闻新命,移牧通都。
自惟平时仰器业之隆,庶几残年见功名之盛。
其为占颂,难尽名言!
答李氏问亲书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六
风马殊方,相望于万里;
金兰一气,遂合于两心。
发币来临,占龟有喜。
伏承某官大丞相之后,绰有馀风,以舍弟女子将军之家,尚存素履。
世方乱矣,岂无一士之可依;
天实为之,庶几百年而偕老。
张纮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闻大军西征,足下留镇
不有居者,谁守社稷?
深固折衡,亦大勋也。
无乃李广之气,仓发益怒,乐一当单于,以尽馀愤乎?
南北并定,世将无事,孙叔投戈,绛、灌俎豆,亦在今日,但用离析,无缘会面,为愁叹耳。
道有途清,相见岂复难哉(《吴志·张纮传》注引《吴书》)
李广原回自平壤。戏奉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第二十三
多病经旬白尽须,闻君新自返西都
青娥皓齿三行密,人物风流似旧无。
汉官仪下 其十七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骁骑,汉官也。
武帝李广为之。
世祖建武九年始改屯骑(《北堂书钞·设官部》)
宰相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浮山集》卷八
有几馀生,分沈沦于沟壑;
无边洪造,丐润泽于云霄。
念孤踪未熟于门阑,顾平日阻修于简牍,兹忘犯分,庶遂陈情。
伏念某淮海飘零,江湖侨寓。
灯火徒苦,泥糟粕于古人;
翰墨非长,较雕篆于童子。
莫望四科于阙里,偶尘一第于汉廷。
带经荷锄,经未明而释荷锄之苦;
为亲负米,亲不留而乖负米之心。
早被命于公车,获对扬于便殿。
蒙玉音之一字,荣耀终身;
脱铨调之七阶,叨踰贱分。
退处泮宫之旧,旋参幕府之游。
一岁九迁,敢希异宠;
中年再召,遽困烦言。
讼愆环堵之中,绝意璿霄之上。
佐麾符于近地,有惭别乘之功;
奉香火于真祠,聊借散人之号。
念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唯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旁观或下石焉,孤踪如摧朽耳。
归寻旧学,加励壮心。
身虽滞于穷途,时难逢于休运。
风云际会,元首明而股肱良哉;
乾坤清宁,福禄臻而宗社安矣。
自念立相如之四壁,初未有扬雄之一廛。
聚族猥多,不能供亿;
逢辰既泰,忍独飘零?
兹乘别驾,偶在陪都。
虎踞龙蟠,极东西之重望;
麟符鱼钥,皆左右之侍臣。
誓竭万分,坐阅三载。
今欲择材而去,不容备数其间。
尚赖并容,未从摈斥。
姑令沙汰之在后,亦如驽蹇之不前。
方既襆被而趋,乃复自崖而返。
代期复隔,姑存于旧令尹令尹之间;
官称尚存,自觉有今将军将军之异。
禀赋自薄,造化非私。
方万物各乐其生,某也有此生而独苦;
无一夫不得其所,某也求其所而未安。
虽冥心九死之馀,亦企踵再生之赐。
恭惟某官力扶宗社,心契乾坤。
负刚毅敢为之气,而守以至谦;
积精深自得之学,而持之无倦。
谓可以止则止,可以仕则仕,当无坠夫先圣之风;
念置诸安则安,置诸危则危,常自任以天下为重。
提衡正道,推毂寒生。
心醉六经,文尤瞻蔚;
家藏万卷,手自校雠。
独看之后凋,咸尊星凤之先睹。
乃繇人望,自结主知。
乌府抗章,议论悉关于国体;
金华劝讲,敷陈允契于上心。
烈日秋霜,威名共仰;
泰山北斗,德望愈尊。
亟奉白麻,进登黄閤
行平时洁静精微之学,成今日弥缝辅赞之功。
亮采惠畴,妙赞勋华之治;
守文应变,兼收姚宋之长。
凡兹海宇之心,咸谓朝廷之庆。
重念某生而多难,世亦少伦。
虽俯仰稠众人之中,而了无一长;
然首尾三十载之间,而仅书四考。
啼号尽室,转徙他乡。
今岁方有秋,已朝不及夕。
一日复一日,糟糠之饱未获焉;
明年又明年,饩廪之忧无及矣。
尚祈大赐,拯此馀龄。
敬惟三吐哺三握发之勤,岂惜一举手一投足之力?
仰万间之广厦,何所不容;
托一枝于深林,自今以始。
回交代苏计议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一、《浮山集》卷八
锡命天墀,观风湖峤。
仰惟澄清之素,问岂及于狐狸;
俯矜沙汰之馀,后无忘于瓦石。
粲然翰墨,贲此衡茅。
伏惟某官文成一家,学该百代。
袭祖风父风而芳芬如在,问今事古事而酬应若流。
密画与闻,早赞枢衡之议;
要途直上,宜参禁橐之华。
淹汩几时,叹嗟万口。
季子佩相国之印,终振家声;
文登刺史之车,郁隆人望。
尚遥魏阙,暂托湘流
往赓衡岳之篇,聊穷伟观;
归奉宣室之对,宁久遐方?
但念隔一夕之秋风,还复共千里之明月。
某自惟匏系,空数瓜时
抚陋质以无堪,知英游之莫继。
扪心自矢,阻谐附骥之荣;
循分遄安,获免续貂之愧。
仰衔雅眷,弥励高风。
书札踵门,珠玑盈轴。
远勤一介行李之至,贤于十部从事之临。
惟子文喜愠有常,未遽绝于新令尹
李广数奇可笑,敢自比于今将军
罔知图报之宜,深谢撝谦之过。
皇华歌 清 · 吴光运
 出处:药山漫稿卷之二
楚调且莫奏,吴讴且莫誇。
四座须倾耳,听我歌皇华。
皇华自何来,来自天王家。
天王眷偏邦,诏使光东瀛。
观风历山川,陪臣有送迎。
不倚天使重,不道陪臣轻。
灵蛇一在握,四海即弟兄。
一见新知乐,再见肝胆倾。
浮碧敞华筵,觚墨纷纵横。
傧卿让天使,天使让傧卿。
却略持毫揖,然后有先鸣。
傧言天使诗,玉佩与琚琼。
使言傧卿诗,珊瑚与水晶。
谈笑未及竟,剞劂烂四楹。
良时不须臾,日月没皇城
城中牧橐驼,朔气阴峥嵘。
皇华那复见,浿水空盈盈。
吾欲竟此曲,此曲多苦声。
谁怜李飞将,猿臂悲晚生。
常州知府(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八、《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九
羊腔壶酒之贶盛设,谨以下拜。
将军,醉尉所诃,公独遇之厚,高情凛然,第极铭感。
茂陵 明 · 丁寿岗
 出处:月轩集卷之一
客有道扶风,历长安
弭节终南之下,容与清渭之干。
登陂陁之长坂,涉荒垄之宿莽。
寻五陵之所在,拂颓碑以留睹。
埋玉骨于当年,阅几秋之风雨。
念雄材与大略,尤有感于茂陵
倚石马以徘徊,悲不能以自胜。
方其赫然南面,志气凌厉。
动荡风霆,鼓舞一世。
盖将超鲸海,越龙荒。
倚长剑于崆峒,挂弯弓于扶桑。
天门以高御,运六合于户牖。
故乃谋臣猛将,奔腾龙虎。
卫青奋于仆隶,日磾拔于胡虏。
王恢平城之怨,李广得飞将之名。
万里票骑之营,贰师将军之兵。
扫幕南之王庭,燔代右之龙城
列亭障于玉门,夷秽州以为县。
愠西南之壅命,习昆明之水战。
愤东北之阻贡,下溟渤之楼船。
混普率以梯航,恐投附之不先。
竹杖兮大夏,蒟酱兮牂柯
赤雁兮来海,神马兮献歌。
罄瑞物之四集,昭灵应之孔多。
颂功德于泰山,并垂美于青史。
吸沆瀣之灵液,悟冲澹之保己。
凋三光而不老,为万年之天子。
夫何薤露易晞,蝶梦俄迫。
天崩地坼,玉体下席。
夺弥天之壮气,奄收入于寸棺。
渺白云兮帝乡,怅龙髯之莫攀。
七十五年之身世,若电火之闪空。
千秋万岁之魂魄,依九泉之玄宫。
山河富贵之安在,台殿歌舞之谁同。
至今寒鸦夕晖,落叶荒梓。
满目萧然,人非物是
心驰百世之上,哀生无情之地。
顾堂堂大汉之皇帝,何为寂寞兮山之隧。
已焉哉,乌兔兮跳丸,世代兮转轮。
高岸兮深谷,清水兮黄尘。
望疑九峰之相似,想孤坟兮何处。
鸟呼金粟之松风,恨龙媒之已去。
骊山之银鸭不飞,西陵之望月空明。
无圣狂与智愚,同一归于土坑。
历古今而皆然,宜以此而宽情。
窃怪夫黩威武兮慕功美,侈宫室兮惑方士。
使秋风感慨之客,亦有诿于踵亡秦之轨。
所赖噬脐厥终,改过不吝。
下诏责己,哀痛若疢。
如蚀日之更明,欣万目之瞻仰。
譬遂非以迷复,固不侔乎霄壤。
安得不发浩叹于墟墓,起千载悠悠之遐想也。
吴守被召(寿翁) 南宋 · 李吕
吴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皆经纶。
少年固已富家学,筮仕聊称梅子真
挽弓驰马特馀事,智勇未减将军
向者长汀初拥节,寇攘聚集惊乡村。
谁知抚定有长策,不戮一夫令自新。
稚耋欢呼弛兵革,至今妥贴无叛民。
移帅赣川镇静,宿奸褫魄胥崩奔。
往年群盗号渊薮,一旦荒垄安锄耘。
钱流地上非横索,铃斋坐啸生阳春。
践更盘错威望著,素秉公廉政有神。
贪吏望风争解去,冤民在处皆获伸。
还家坐席曾未煖,迅召连催已在门。
或人未免巧求誉,我公特立天下闻。
厥今器识兼文武,倒指谁欤当此举。
江淮百万屯边兵,转输馈饷倾吴楚。
中原荆棘今几年,师老不试漫貔虎。
陛下翻然采舆论,天意可见公宜处。
裴度指日平蔡州充国先零岂难取。
唾手燕云会有时,伫看大将建旗鼓。
勒功异域鄙班超,归佐熙朝作申甫。
次韵方斯文见寄 其一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第五
怪君青衫双鬓雪,宣室承恩又前席。
纷纷今古利名窟,一荣一辱迥相隔。
君昔早赋长杨猎,脚底青云万里迹。
江山何处非菟裘,帝一屈君探奇游。
或从李广射猛虎,或从上蔡逐狡兔。
兰舟泛泛横中坻,醉则陶刘醒随夷。
一朝徵鹤侍君面,晚岁功名疾飞箭。
君不见杜陵杯灸潜悲酸,十年马骨高于山。
当时蹭蹬何足论,万古功名不可删。
池州1279年6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
南冠前进士,北部将军
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
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
次慎 其二 清 · 李匡德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冠阳诗集卷之一
重山更叠水,良苦叹吾行。
月出同乡色,禽啼异国声。
春秋今不作,天地果无情。
闻说汉飞将,曾临右北平
王开府行状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八、《公是集》卷五一
维王氏得姓于周灵王之子晋,晋既仙去,而世人指其族曰王家。
其后剪以秦将显。
东汉处士霸,霸生孙甲,徙居于祁,自是太原王为著姓。
元魏时,固为广阳侯,侯二子:神念,神感。
神念避乱南奔梁,神感北事齐,而其家散处宋间,子孙蕃盛。
至丕又徙开封陈留通许镇。
镇后为咸平县,今为开封咸平人者,公之高祖也,世以赀雄。
曾祖太师公,祖中令公,皆好义周急,畜德不显。
至考韩国公,仕为江宁句容县
后以公贵,赠皆太师封大国,追封曾祖妣李氏义宁郡太夫人,祖妣张氏同昌郡太夫人,妣张氏同昌郡太夫人,赵氏会宁郡太夫人,李氏吴兴郡太夫人
吴兴出也。
少奇警力学,能文词。
天圣八年进士仁宗廷试,以为天下第一,时年十九。
将作监丞同判怀州,改颍州,以吴兴忧去官。
丁韩国公忧,居丧摧棘,杖乃能起。
景祐二年,服除,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建言朝享太庙祝文著后姓非是,请止以谥别之
废后郭氏卒,诏葬以后礼,既启菆,天子以上元御楼观灯。
公以谓春秋大夫智悼子卒,未葬,公燕于寝,杜篑谏止之。
君于臣义且若此,矧后生虽见贬,而死被尊礼,宜有恩也。
请罢元夕灯燕,俟十七日遣奠,仍禁士庶声乐。
三年,充三司盐铁判官赐绯银鱼袋。
五年,权同修起居注,转右正言
宝元二年知制诰,充北朝正旦国信使
明年,赐三品服,判太常礼院同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同知审官院勾当三班院
公言广南幅员千里,邻控蛮獠,而节制所总,止桂、广二州,边阻势离,蛮或窥犯,缓急不及事。
请仿唐制,以东路之广、潮,西路之、容、邕,分五管以密援。
疏上不报。
其后十年,侬智高广州,又二十年,李正德陷邕、廉、钦,于是人思公言而服其识。
明年,充益、梓路体量安抚使
是时两川荒馑,公私凋残。
既至,奏蠲逋负,阅官吏良否,多所进绌之人,人大慰说。
蜀郡媪某氏,多赀无子,一孙才数岁,媪意以赀厚其弟,顾难于其妇,乃诣郡诬妇不善抚吾孙,愿出之。
狱具,公至,立姑妇于庭,置儿其间,儿急趋母。
公曰:「岂不善育也」?
媪伏诬状。
又里民孙氏产力钜万,死而子幼,其妻念门户事,请其兄经理之。
嫉者或告其畜禁物,州用坐长法,以徒当其兄。
且诬其妻不睦于夫,常祀神咒诅,将以义绝出之。
公曰:「良人已殁而妻以罪出,甥家犯禁而舅为共犯,非礼律意,闻见所无」。
皆奏正之。
二事,人夸以为神明。
未还,拜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知审官院。
明年,同知贡举
契丹之盗边,常为塘水所限。
是年春,其使刘六符谓馆伴贾文元公曰:「南朝塘泺,何为者也?
一苇可杭,投箠可平。
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路矣」。
时言事者亦请涸其地,耕以养兵。
仁宗以问公,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术,不应以语敌,此六符誇言耳。
设险为国,先王所不可以已,而祖宗之所以限敌骑也」。
仁宗深然之。
其后神宗复尝问之,公对如是,神宗曰:「正朕志也」!
是北敌以王师问罪元昊,故谋为牵挠,勒兵境上,使六符为不可得之求耳。
七月富文忠公再报聘。
既行,继有诏附文忠以赐六符文忠疑国书与政府口宣及诏语或参差,至中路启书,果异,遂倍道驰还,叩閤门请对。
公方考试后殿仁宗急召谕之曰:「毋须同列往,独视之」。
公归院与文忠议,一夕易其书诏,大要以强中国绝后日牵制为意。
前此敌书,有太宗皇帝「于有征之地才定并汾,以无名之师直抵燕蓟」之语,一时莫知所答。
公独请问曰:「臣知其故」。
曰奏书云:「太宗尝驾并郊,匪谋燕垒,于是贵国刺梅里求致书行在,而反潜假其援兵。
既交石岭之锋,遂举蓟门之役」。
仁宗喜曰:「乃自有本末」。
执政曰:「非王某该详故事,殆无词也」。
十月,敌泛遣萧阶来议事,公实馆伴,阶因请为我禁元昊犯边,而指在求赂。
是时朝廷亦已厌兵矣,及阶行,燕于班荆,始诏公许阶,诚能约束元昊,则当班师,可缘诏语付阶。
公以诏书予之,使常得持以邀我,非便。
但详谕阶而已。
还奏之,仁宗善之曰:「唐之回鹘恃功,王室难制,几有之也」。
起居舍人
十二月知开封府,踰日都城肃然。
明年上元,故事,籍尝为盗恶少,每至是拘之狱,公呼谕遣之。
曰:「倘更为官得盗,当除尔籍」。
皆拜而去,五夜无警。
三月,以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李用和以元舅除宣徽使,意不满,不谢。
居数日,除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言:「杜审琼,太祖太宗舅,事两朝有劳,然终不至宣徽使,祖宗所以保后家也。
用和无功贪骄,而陛下名器听其所欲,恐非所以全安之。
欲报母后,厚赐之可也」。
判国子监,请辟锡庆院以广学宫,因请车驾视学
夏文庄公经略西师久无功,移疾归淮西
未几,召为枢密使
公言无忠谅之节,专为身谋,当要重之任,不深惟报效,而以疾为辞。
今遽擢起,是避事为得计也,无以厉世。
又入对极论之,而仁宗未省,遽起,公引帝裾毕其说,遂罢
石介作《庆历圣德诗》所颂一事也。
苏舜钦子美监进奏院,鬻故牍得缗钱数千,夜召朋友宴集,客或为《傲歌》,有「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云者。
公弹劾之,遂坐黜。
又言:「中书枢密院总天下机务,职分不明,执政之臣,劳而无功。
日五鼓趋待漏院,阅文书以待陛奏,退集议,归已近午,数刻之间,占书施行未既,已逼再集讲明日事矣。
酬酢有不逮,何暇安危远虑哉?
古所谓三公坐而论道,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则繁简固有节奏。
请以今事细例孰者归之有司」。
仁宗既用公之议,升章献明肃、章懿、章惠皇后祔于真宗室,因言:「艺祖孝章皇后尝正位号,而祀别室,非是。
亦请升配」。
时不见用,至元丰中,卒如公议。
李良臣陷于敌,数年来归,议相六室,复閤门故职。
公言:「良臣虽能终自拔,前不死战为贼俘,实有罪。
今加宾叙,无以示后。
李广汉名将,陷匈奴得还,议当斩,赎为庶人。
苏武不屈节,白首归汉,才得典属国
古之驭将法义如此,良臣宜待后效」。
兴国绍宗铸铁象,妄言灾福,惑众聚财,士女倾赴之,以金银器饰投诸冶,中贵人督作,宫掖出赀佐之。
公以为:「西师宿边,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
诏立还中使,禁止之。
又言四月朔太阳当亏,经典所忌,请罢游幸西苑。
诸后既升祔,赐群臣帛有差,以公由翰林学士迁,特命倍赐与学士等。
公曰:「不敢以臣废法」。
屡敦谕,讫不受。
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庆州,以边事用度无艺,军费几屈,公累疏之,逐宗谅岳州
五年,馆伴北朝回谢使。
六年,复拜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
公言:「太祖时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今遂倍之。
兵在精不在众,冗数坐食,非计也。
三司虽总财用大计,而事实在外。
太原大名永兴帅臣,各带计置一路粮草」。
是冬请补外,改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亳州,改郑州
明年三月,转给事中
七月,移澶州
明年,拜尚书礼部侍郎,坐举张得一罢职。
是年河朔大水,民流亡,朝廷分河北为四路,各置帅。
公以本官充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
至则为方略,振哺全活甚众。
皇祐元年春,复两学士
五月,充永兴路都部署安抚使,知永兴军
七月,改河南府西京留守
十一月,转户部侍郎河东安抚使,知并州兼本路计置粮草。
四年,还朝,知审官院,充翰林学士承旨侍读判太常寺
公在经筵,每进读,必以古义反复劝上,以傅当世之事。
仁宗迩英阁置《太玄经》、蓍草,顾曰:「宫中每阅此。
卿亦知其说乎」?
公具对本末,因曰:「愿垂意《六经》、正史,此非帝王所宜学」。
翌日已彻去。
五年,知贡举
至和元年,充三司使,充回谢北朝国信使
见敌主于混同江,敌每岁春帐于水上,置晏钓鱼,惟贵族近臣预,一岁盛礼在此。
每得鱼,必亲酌劝公,又亲鼓琵琶以侑之。
谓其相刘六符曰:「南朝少年状元,入翰林十五年矣,吾故厚之」。
使还,除宣徽北院使
言者以公是行,遇正旦使宋撰于靴淀,撰与敌使争不直,公实与会。
即改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嘉祐二年,移秦州
羌族瞎药木征唂厮啰,连衡更出,岁为边患,公以威信诱服,皆请吏修贡,西境无事。
河南府,知定州
八年,英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治平二年,知大名府北京留守
京师大水,公上《治平政鉴》十篇,大概谓宜寅天尊祖,慎威福,判真邪,爱民兵,以答天诫。
神宗即位,拜太子少保,遣中使李舜举诏曰:「卿曾献忠先朝,今宜有辅不逮者」。
公约《政鉴》之义,上《圣政备览》十篇。
明年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再任。
熙宁初,西边久无事,而疆吏产谋造端,公极陈所以绥怀之者。
夏人果使横山族杀保安守将杨定,继遣使以其主谅祚讣至。
公请选勇辨士诘取害定者,羌果送之,戮于境上而受其使。
未几,边将又遣兵攻羌境,羌复犯我庆州,我亦取其蒙古城
公知边患未有艾也,复上疏言章圣得潘罗支而继迁之患息,仁宗得唂厮啰而元昊衰。
横山五族与吐蕃董毡等众族,世受王命,今宜以恩信深结之,可得其用,是夷狄攻夷狄之道也。
又请按求唐韦坚、裴耀卿水运以实关中
唐引粟江淮为回远,今可漕太仓,则比唐为易,其言道路甚悉。
常因日蚀,上天下形势、忧勤启圣、为政先后三论。
召还,有大臣语公曰:「今大新百度,能少默当进矣」。
公谢曰:「士固欲得位以行其志,然未闻枉志以求位也」。
遂论新政
谓青苗、助役,皆县官渔利;
谓诸役法困民,惟衙前籍上米石使相助,若可行以代吏禄,然是竭良民以养浮浪。
公于是不得留京师,去留守南都
四年,判河阳
五年,再判河南府
八年,还朝,兼中太一宫使
言今天下兵分隶所谓三十六将,臣观其人,皆斗将而已,仓猝当误事。
又言国马大事,监牧不可废;
交阯邕管,罪不可赦,宜募兵江湖,使习风土,便器械,赋刍粮于荆闽,则无劳费。
公恳求閒退,八上。
元丰元年检校太尉南院宣徽、西太一宫使。
赐金方团带,先茔得置寺,皆异礼也。
归居洛阳,面辞,陈天下利害有人所难言者。
执政而下,侍从馆阁士大夫,皆为诗以美其行。
三年,彗出西方,诏求直言。
公上疏,大要以爱民省事为本,愿振滞淹,伸冤枉,蠲逋负。
大享明堂,诏入陪祠。
既毕事,召对曰:「北门常须旧德,而卿故治也,当再劳卧镇之」。
又屈指数曰:「某年召卿归矣」。
时三路籍民为保甲,下户皆不免,日聚教之,提举官禁令苛急,河北保甲往往为盗贼,百十为群,州县不敢以闻。
公极论其弊,谓非止困其财力,害其农业,所以使为不良者,法驱之也。
将恐浸淫为大盗可忧,愿蠲裁下户。
于是主者指公沮法异国论。
公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入不已,天子始悟保甲之为盗也。
六年三月,拜安武军节度使再任。
八年三月今上即位,拜彰德军节度使
公再至魏,前后求退,累上,不许。
七月寝疾,诏遣中使国医临视。
二十三日,薨于府第之正寝。
讣闻,两宫惊悼,遣使慰恤,赐予甚厚。
又朝中贵人护丧归洛,以开府仪同三司告其第。
公仪观端秀,动容步武,皆有规度,语韵如钟。
于书无所不观,博杂涵茹,而折衷于孔氏。
为文浑厚清伟,尤长于比事俪辞。
平生奏章,皆自为之,至老不以属人。
宾客喜清谈论文,诵讲古人词草及国朝典故。
少遭天下无事,仁宗向意经术,奖用文学士,公翱翔出入,论思谋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指切权近,发明时政无回隐,侃侃谔谔,白首逾壮。
故逮事四朝,多见纳用,而眷遇深渥,在朝廷清涂要地,践履周遍,外之名都大镇,多再至者。
所至首访民所同患,所同欲,废举之,专以恺悌之情与人休息,人是以安乐之,去而思之深也。
两蜀、魏、定皆立生祠。
士大夫皆曰:「王公之志,虽不得坐庙堂行之,然内外五十馀年,凡诏告于上,设施于外,其及物者盖多矣」。
累典贡举,遇士有大体,号为得人
公少喜道家说,其于颐生练气,盖有自得之者,故年益高,神明益彊。
临终且索笔草奏,求舆疾归洛,奏成而目瞑,词气不乱。
或泣于傍,犹摇手止之。
兄弟十人,从子孙众多,以公官、以公嫁者数十人。
疏族寒士有谒必厚之。
薨之日,橐无馀赀,而孙犹未有官者。
公娶薛氏,资政殿学士简肃公之女,追封平乐妹,今封和义郡夫人
子男七人:未名而卒者四人;
仕而卒者二人,曰正甫奉议郎,曰端甫大理评事
次曰晋明,今为承奉郎
女八人:在室而卒者三人,嫁朝议大夫程词恭、朝奉郎任公裕、孙亚卿而卒者三人。
今二人之婿,曰节度推官石宗彝、宣德郎吕希亚。
孙男七人:秉文、景文,并承务郎
敏文,假承事郎
贲文,尚幼;
馀早卒。
女三人。
曾孙男女三人。
公所著内制外制集各五卷,奏议十卷,文集七十卷。
王氏世葬开封府开封县之苏村,至公始葬其考韩国公尉氏县柏子冈
今又卜之地,得于河南府河南县教忠乡府下里,而曰得公薨之年十二月甲申吉,乃葬公焉。
公旧名拱寿,唱第日,仁宗面赐今名。
谨具公世系官事始终,上尚书省,移于太常,告于太史氏。
谨状。
自叹三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疾病连三次,形容落九分。
几成白宰相,谁识将军
暗坐羞红日,闲眠想白云。
苍苍竟何意,未肯丧斯文。
樗蒲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尤韵
圣如孔子勇如将军而难遇于世片谭封侯斗酒凉州者何易易耶人曰命也遂以官爵等樗蒲然余观乖崖博胜事则樗蒲可以智力参而命若未底于定也疑而成诗书寄郑有道先生达克庄绣使相发一笑
七十说不合,片谈立封侯。
百战失飞臂,斗酒得凉州
人言遇不遇,不系人劣优。
亡羊与得鹿,等付卢雉投。
独不见张公座上三大户,胡为百万一掷成私骰。
泳水辞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遇韵
泳水可以寻珠商丘开),射石可以饮羽李广事)
乃知一心之人兮,遇物而无迕。
同瑜卒后下令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吴志·周瑜传》)
湖上杂诗 其七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愿随李广要离,生死茫茫两不知。
便赴湘流了无憾,灵均曾记目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