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怀素自叙帖绍兴二年三月 宋 · 曾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八、《赵氏铁网珊瑚》卷一
《藏真自叙》,世传有三:一在蜀中石阳休家,黄鲁直以鱼笺临数本者是也;
一在冯当世家,后归尚方;
一在苏子美家,此本是也。
元祐庚午苏液携至东都,与米元章观于天清寺
旧有元章薛道祖、刘巨济诸公题识,皆不复见,苏黄门题字乃在八年之后。
遂昌宰疑是兴宗诸孙,则苏氏皆丹阳里巷也。
今归吕辨老。
老父子皆喜学书,故于兵火之间能终有之。
绍兴二年三月癸巳空青老人曾纡公卷题。
奏招捕倪从庆统领官等功赏状1127年5月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四、《石林奏议》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臣勘会严州遂安县凶贼倪从庆已招降,除累经战阵有功并把隘防托合行推赏人等见取会类聚保明申奏外,所有臣先于寄居见任官内委请统领计议、措置、监捕,始末一行官五员。
内一员统领朝奉郎詹大和,前因方腊作过时,说谕本县广洲源百姓余熙、白马源百姓徐连,使不从贼,保全一方,曾经朝廷转官推赏。
方本县杀死县尉,擒捕知县,贼势始炽,人莫敢当,大和承臣公文,更不辞避,即时团结保甲,分布四面,内禦贼众,外察奸党,遂至贼不敢冲突出外,亦无胁从附丽之人。
二月初九日,弓兵失利,本县奸民唱率,将起应贼,大和亲斩首五十馀级,方获安帖。
相继召募武勇保甲,会集弓兵,入图攻讨,别遣土人入洞招诱贼党腹心用事人,终能致贼悔过乞降。
一员,本司干办公事承奉郎王嘏,系方腊时保护秀州、没于王事大将王子武之子。
二月初承本司差管押邵武军枪仗手,将臣措画方略与詹大和同共计议,尽心遵行,不顾危难。
其二月初十日遂安县民户惊扰逃避,嘏连夜徒步走淳安县,分取枪仗手前来救护,人情赖以弹压,获免变乱。
续同詹大和分布大兵进讨,及招诱投降,躬亲护押降贼前来本司,并无疏虞。
一员,宣教郎、前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司干办公事、权转运司干办公事梁泽民儒林郎、管押邵武军枪仗手江佃,统领邵武军枪仗手在淳安县界港口,正系出入之路,分布营寨,教习兵民,独当一面三月馀日,防托守禦,贼众不敢侵犯县界。
一员,宣义郎、权遂安县林师说统领泉、建州枪仗手,据罟纲溪,正当贼巢穴之冲,亲领兵众,宿食寨内一月馀日,贼众因此退避,两县藉以为重。
三人亦同预计议招贼就降。
前件功力次第,实不可诬。
臣窃见昨方腊作过,当朝廷无事,一路兵力全备之时,将佐尽在,所部不乏使令;
然凭陵州县,如蹈无人之境,官兵莫可抵捍,例遭杀戮,遂致远近响应,陷没六州二十七县。
蒙朝廷遣童贯、谭稹将带西北骁将刘延庆、王禀、杨惟忠、何瓘、辛兴宗等亲总劲兵十万馀人,或降或诛,方获平定。
今来倪从庆等作过,乃在金贼犯顺、内外震扰之际,州郡三次起发勤王弓兵,所在空虚,将佐随兵前去,使臣材武人又先已尽起赴阙,人情惊疑,奸宄观望。
詹大和等元非当职任事之人,偶因臣逐急委请,乃能同心国事,尽瘁竭力,纠集乌合之众,初无制节之令,固守把截,使不得冲突猖蹶,残害生灵,讫至纳款归降,保全两路。
较之方腊,事势轻重难易,数倍不同。
臣误当帅阃,人微望轻,不能预为镇抚,以致盗发部内。
若非藉此五人,无以逃责。
欲望圣慈详酌,特降睿旨,令与等第推恩。
虽见危致命,臣子之常情;
然有功见知,大君之美意。
因以风示四方,使伏节死难之士皆识圣心恢远,虽远必闻,虽细必录,则人人奋励,各思自效,在于今日,不为小补。
狂愚冒犯,上渎天听,臣无任惶惧激切屏营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敕榜朝堂绍圣元年七月戊午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六
送往事居,是必责全于臣子;
藏怒宿怨,岂宜上及于君亲?
朕继体之初,宣仁圣烈皇后太母之尊,权同听览,仁心诚意,专在保佑朕躬。
自以帘帷之间,闻见不能周及,故不次以用大臣,推心以委政事。
非独倚任耆艾,所冀恢昭圣功。
司马光、吕公著忘累朝之大恩,怀平时之觖望,幸国家之变故,遂朋党之奸谋。
吕大防、刘挚等,或并立要途,继司宰事;
或迭居言路,荐掌训词;
或封駮东台,或劝讲经幄
顾予左右前后,皆尔所亲。
于时赏罚恩威,惟其所出,周旋欺蔽,表里符同。
宗庙神灵,恣行讪讟;
朝廷号令,辄肆纷更。
首信偏辞,轻改役法。
开诉理之局,使有罪者徼倖;
下疾苦之诏,诱群小之谤言。
诬横敛则滥蠲苟免之逋,诬厚藏则妄耗常平之积。
崇声律而薄经术,任穿凿而紊官仪。
弃境土则谬谓和戎,弛兵备则归过黩武。
城隍保民而罢增浚,器械资用而辍缮修。
凡属经纶,一皆废黜。
人材淆混,莫辨于品流;
党与纵横,迭分于胜负。
务快乘时之愤,都忘托国之谋。
方利亮阴之不言,殊匪慈闱之本意。
十年同恶,四海吞声,敌计得行,边民受害。
周王受命,召公惟辟国之闻;
江左虽微,兴宗有易代之叹。
天下后世,其谓朕何?
临朝弗怡,视古有愧。
况复疏远贱士,昧死而献言;
忠义旧臣,交章而抗论。
迹著明甚,法安可私?
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各已等第行遣责降讫。
噫!
优礼近司,朕欲曲全于体貌;
自奸明宪,尔今复逭于殊夷。
至于射利之徒,胁肩成市,盍从申儆,俾革回邪?
推予不忍之仁,开尔自新之路。
除已行遣责降人外,其馀一切不问,议者亦勿复言。
所有见行取会实录修撰官已下,及废弃渠阳寨人,自依别敕处分。
咨尔群工,明听朕命。
宜令御史台出榜朝堂进奏院遍牒。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五。又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二七。第四册第二九八五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皇宋十朝纲要》卷一○。
答辽国劝和西夏元符二年四月辛卯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
载书藏府,固和好于万年
使节驰轺,达诚心于二国。
既永均于休戚,宜共嫉夫凶奸。
西夏之小邦,乃本朝之藩镇。
曲加封殖,俾获安完。
虽于北尝豫婚姻之亲,而在南全居臣子之分。
函容浸久,变诈多端。
爰自累岁以来,无复事上之礼。
赐以金缯而不已,加之封爵而愈骄。
杀掠吏民,围犯城邑。
推原罪恶,在所讨除。
聊饬边防,稍修武事,筑据要害,扼控奔冲。
辄于去岁之,复驱竭国之众,来攻近塞,凡涉两旬,自取死伤,数以万计。
粮尽力屈,众溃宵归。
更为诡诞之词,往求拯救之力。
狡猾之甚,于此可知。
采听之间,固应洞晓。
必谓深加沮却,乃烦曲为劝和,示以华缄,将之聘币。
礼虽形于厚意,事实异于前闻。
缅料雅怀,诚非得已。
顾于信誓,殊不相关。
惟昔兴宗致书仁祖,谕协力荡平之意,深同休外禦之情,至欲全除,使无噍类,谓有稽于一举,诚无益于两朝。
祖宗贻谋,斯为善美,子孙继志,其可弭忘?
今者详味缛辞,有所未谕,辄违先旨,谅不在兹。
如永念于前徽,宜益敦于大信,相期固守,传示无穷。
矧彼夏人,自知困蹙,哀祈请命,屡叩边关。
已戒封疆之臣,审观情伪之状。
傥或徒为空语,阴蓄奸谋,暂示柔伏之形,终怀窥伺之志,则决须讨伐,难议矜容;
若出自至诚,深悔前罪,所言可信,听命无违,即当徐度所宜,开以自新之路。
载惟聪达,必亮悃悰。
方属清和,冀加葆啬。
续遣使人咨谢次
回辽国白劄子元符二年四月辛卯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二
夏国李继迁之后,建国赐姓,莫非恩出当朝,所有疆土,并是朝廷郡县之地。
昨自元丰以来,累次举兵犯塞,中间亦曾赦其罪戾,加以封册,许令朝贡,兼岁赐金帛,又遣官与之分画疆界。
而狡诈反覆,前后于陕西河东作过不一,无非母子同行,举国称兵,攻围州军城寨。
去冬又于泾原路攻打城寨近二十日,攻城之人被伤杀者不啻万数,势穷力屈,方肯遁归。
比之日前愆过,不为不重。
所以逐路边城,各须出兵讨逐捍禦,及于控扼贼马来路修筑城寨,禦其奔冲。
夏人自知罪恶深重,乃更缔造诡词,饰非文过,干告北朝,求为救助。
缘南北两朝百年和好,情义至厚,有同一家,夏国犯顺,罪恶如此,北朝所当共怒。
兼详庆历四年兴宗皇帝致书仁宗皇帝云:「蠢尔元昊,早负贵朝,叠遣林牙,赍诏问罪,尚不悛心,近诱去边民三二百户。
今议定秋末亲领师徒,直临贼境」。
又云:「恐因北军深入,却附贵朝,或再乞称臣,或依常作贡。
缅惟英晤,勿赐允从」。
庆历五年书云:「元昊纵其凶党,扰我亲邻。
属友爱之攸深,在荡平之亦可」。
又云:「藩服乱常,敢贡修之不谨;
亲邻协力,务平定以永绥」。
皇祐元年再报西征云:「元昊伺窥边事,特议讨除。
再幸边方,欲歼元恶。
夏国驰告,元昊云亡。
嗣童未识于矜存,狡佐犹怀于背诞。
载念非缘逃户,可致亲征。
孰料凶顽,终合平荡。
苟有稽于一举,诚无益于两朝」。
至皇祐二年报西征回,则云:「爰自首,亲临戎境,先驱战舰,直济洪河,寻建浮梁,洎成戍垒。
六军蓄锐,千里鼓行」。
又云:「专提骑旅,径趋枭巢。
群物货财,戈甲印绶,庐帐仓廒,驮橐之属,焚烧殆尽,螫毒寻挫,噍类无遗。
非苟窜残旅,全除必矣」。
又云:「兼于恃险之津,已得行军之路。
时加攻扰,日蹙困危。
虽悔可追,不亡何待?
载想同休之契,颇协外禦之情」。
深惟北朝兴宗皇帝敦笃劝和,情义兼至。
方夏人有罪,则欲协力讨除;
及西征胜捷,则驰书相庆;
虑彼称臣修贡,则欲当朝勿赐允从。
自来两朝欢好岁久,契义日深,在于相与之心,宜有加于前日。
今乃以夏人穷蹙之故,诡词干告。
既移文计会,又遣使劝和,恐与昔日兴宗皇帝书意稍异。
况所筑城寨,并无与北朝边界相近之处,即非有违两朝信誓。
必料北朝臣僚不曾检会往日书词及所立誓约,子细闻达。
寻具进呈,奉旨:据夏人累年于当朝犯边作过,理合讨除,况今来止是驱逐备禦,于两朝信誓及久来和好殊不相干,兼夏人近以事力困穷,累次叩关请命。
且云:「国母丧亡,奸臣授首,欲遣使告哀谢罪」。
缘夏国久失臣节,未当开纳。
今以北朝遣使劝和之故,见令边臣与之商量。
又缘夏人前来,曾一面修贡,一面犯边。
虑彼当计穷力屈之时,暂为恭顺,以款我边备。
候边臣审察,见得情伪,若依前狡诈,内蓄奸谋,俟后少苏,复来作过,则理须捍禦,及行讨伐;
若果是出于至诚,服罪听命,亦当相度应接,许以自新。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又见《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二,《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三四。第七册第六九○四页
朝散郎秘阁徽猷阁待制蒋公墓志铭宣和四年八月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二、《北山小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彝,字子有姓蒋氏常州宜兴人
太尉浚遒侯横者有子九人,其季曰默、曰澄,封维岱𠙶亭乡侯,始家宜兴
公则𠙶亭侯之后也。
曾祖讳九皋,累赠太傅
祖讳堂,尚书礼部侍郎,为时名臣,国史有传,累赠少师
考讳长源,庄重博雅,不以势利累心,官至朝奉大夫
以公升朝,累赠至中奉大夫
侍郎始居,故今为吴郡人
公幼嗜学,不妄交。
弱冠,以大夫遗表恩授太庙斋郎
润州金坛簿,迁开封府陈留丞。
未赴,丁祖母仁寿县太君陈氏忧。
服除,为秀州崇德,达官部使者才之。
政和二年太师鲁公钱塘召还,复当国,即以公权提辖陕西坑冶催促铸钱事。
选人将使指,前未有此。
时荐者已及格,改宣德郎以行。
公下车,条析所应废置言上,皆见施行。
居无几,坑冶鼓铸之利不赀。
及代去,计所铸息无虑数百万缗,凡所采金、银、丹砂、汞、铅、铜、铁称是,宝货入中都相属。
于是朝廷嘉其能,诏迁通直郎
又以复十监五院施置就绪,迁奉议郎,锡朱衣银鱼。
又以岁课迁承议郎
六年,权发遣提举两浙路常平事。
入对便殿,敷奏详明,皆合上旨。
上命以惩按奸吏、惠康小人之意。
公至所治,宣恩举职,一路安之。
是年冬,除代赴阙,未行,诏复留。
无锡丞有依势为奸利者赃至钜万,然方以最闻。
公按捕丞,丞急,道亡。
或止公曰:「是有挟,弗可败,且反为所中。
今丞亡,因末杀,无穷治,亦足以立威矣」。
公不听,曰:「吾受命云何?
吾知惩奸明法而已,不知其他」。
丞遇赦获免,犹坐废。
八年,移永兴军路,未行,诏授直秘阁、权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提举本路神霄、玉清、万寿宫
累迁朝散郎
二浙户繁,率隐丁口、避更赋,丁簿不得实。
使者钩括釐正,追偿所失丁钱,别储为羡馀,远或至数十年,编户氓鲜获免者。
锢系相属,至或破产失业。
公至,具奏:「二浙比岁不登,今所追久远不胜治,又多贫下户,急之,必且逃徙。
愿一切蠲之,而名籍丁钱断自今始,已追钱归之有司充岁用」。
奏闻报可,人德之。
东南岁歉,御笔下诸路许留上供米四十万石赈饥人。
公奉诏唯谨,而廉访使者提点刑狱司合奏公赈济文具无抚绥意,诏降三官停废。
然犹以为疑,更诏廉访提刑司,事实即以今诏从事
二司径檄公罢,已而诏降两官留任。
公力自辩,继降御笔,还所降官。
五月,中贵人使二浙,就赐金带。
先是,漕输中都数不时足,请以故岁所欠附春运。
既得请矣,发运司方以逋滞劾,诏免所居官,寻落职与筦库
已而御笔复以公直秘阁、管句亳州明道宫,格前诏不行。
累迁朝奉大夫
故事,谪宫观遇恩毋得任子。
是岁冬祀,诏特听任子。
宣和四年,起知明州
公裁决抚循,事得其理。
居数月,以疾卒于明州州治之正寝。
临终,神色不变,易衣坐,命诸子操纸笔付后事。
画字纸尾讫,悉遣家人辈出户,独与母诀。
三子环泣,即就枕瞑目而逝。
是年六月甲辰,享年四十有九。
母夫人李氏,累封太令人,乐岂寿康。
然再世子终养而孙是托,何耶!
公娶朝散郎秘阁校理同郡梅公灏之女,柔顺而有常。
自在室至于有家,长于己者畏惕如不胜,与侪等居未尝失色。
政和四年六月壬申卒,年三十有七,累赠安人
生三子,曰嗣康,迪功郎,起复秀州仪曹
曰嗣宗,将仕郎
嗣昌
孙男二人,曰谟,曰諲。
孙女一人。
公明爽有才气,少治《易》,通大义,荐于有司。
然载籍无不观,尤熟唐事。
为诗词婉美。
及为吏,事至能断,不为龊龊小谨。
性不容物,而于故旧特笃,干乞借贷,门无虚时。
至或见卖挠其治者,始闻之怒,他日施施复来,振给馆谷之如故,终不忍谢绝。
良士友至,不计家有无,为酒具珍馔,陈图书奇玩,剧饮赋诗,相娱乐无厌色。
自未仕及为县令、至使者常然也。
初,大夫公捐馆时,上有老亲,孤女满室,食指几数百。
公以一命仰微禄,居数年,所当嗣志卒事者无馀责。
事祖母及母夫人极甘旨之奉。
方是时,家实贫甚,假贷阅日而不见寒饥憔悴态。
及官稍遂,亦不汲汲为生业计。
故奋由小官、将使指,声称日闻,交道弥广,以取宠荣,盖其胸次卓荦,才能绝人远甚。
公卒之明年,诏特赠公徽猷阁待制
虽圣主简劳劝功无存亡久新远迩之间而然,抑以见公之才非唯振耀于一时,其规模蕴业所以储荣委祉于身后者又如此其白也
如端拜而议,如交手相授,施报之道,为不诬矣。
其孤将以八月戊申合葬公及安人平江府吴县至德乡报恩山之原,使来请铭。
余与公游且三十年,知公为,则叙而为之铭。
铭曰:
姬公子龄蒋封始,中微世更国为氏。
浚遒九支㡭以继,义兴宗维两侯裔。
作周诒法粲王治,德光流行泽百世。
世多贤能乃其理,孤师端亮世标轨。
培基衍庆施孙子,明州才周质魁伟。
皇皇节舆光族里,发奸绳恶人所徯。
嘉言解纷定流徙,时非不逢用不既。
天高听遐纪瘽瘁,追功陟华告其第。
有嫔维柔以惠,无非无仪谨尝馈。
生同甘辛葬同隧,铭无溢词信来祀。
郑光锡字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六、《南涧甲乙稿》卷一七
郑僖靖王之孙、和州防禦使,始名兴宗字光祖
今年春,将命朔庭,还未数舍,驿吏中夜驰呼,曰御所有金牌书,郑侯启缄下拜,则天子亲洒宸翰,更其名曰兴裔也。
某适与侯同使事,顾而叹曰,古之氏族,继祖而别则谓之宗,世守而传则谓之裔。
宗者子之支也,裔则统言之矣。
且郑之得姓甚著,武庄为周卿士,见于《缁衣》之诗,汉则当时、康成,唐则珣瑜、馀庆,声名事业,磊落相望。
今君奋自戚畹,而才力表表,受知圣主,持节七闽,析利病而明臧否,风采凛然动一路,上之用君,将不特此而已也。
故玠圭宝玉不以为荣,路车乘马不以为宠,而锡兹美名,俾振起其氏族,在本朝诸公间,被此赐者不过一二数,所以期君远且大矣。
然而君之字亦未安,某请易曰光锡可乎?
光以彰君之德,锡以昭上所赐也。
郑侯曰:诺。
吾惧弗称尔,愿书而志之。
于是为之说以赠。
乾道九年四月甲戌颍川韩某述。
吕后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父识英雄婿沛公,家因骄横血兵锋。
始知善相元非善,不是兴宗是覆宗。
从象峰北崦下望普缘 明 · 康海
 押遇韵 出处:对山集卷九
陟山披丛薄,览景惬幽素。
降观万壑奔,平临千嶂赴。
宿爱弥见欣,新赏豁相聚。
未睹赤城游,彷佛兴宗赋。
沁园春 其一 庆舍第生子 宋 · 程节斋
 押词韵第五部
自古人言,庆在子孙,端有由来。
看长庚孕,昴星佐汉,福从人召,瑞自天开。
曾忆当年,乃翁熊梦,岂在区区春祀禖
祗凭个、仁心积累,厚德栽培。
天工信巧安排。
试说与君当一笑哉。
记年时此际,嗷嗷万口,俾之粒食,活及婴孩。
岁始星周,事还好在,故遣麒麟出此胎。
何须问,是兴宗必矣,业广基恢。
昭德晁公文集序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六、《文献通考》卷二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国家丙午之变,中原衣冠不南渡则西入于蜀。
其入于蜀者有能言当时理乱兴丧之由,而明乎得失之迹,历历道往事,诵京洛之遗风者鲜矣。
藉令有之,而能达之乎文辞,可使耳目尚接乎,而后之人有传焉者,亦又鲜焉。
昭德晁公盖能言当时理乱兴丧之由,而明乎得失之迹,道往事,诵遗风,而又能达之乎文辞以传者也。
其经事之多,尝艰之久,而学日益强,文日益力,犹以为未足。
其《答进士兴宗书》曰:「仆少时贯穿群书,出入百氏,旁逮释老恢诡之学,一再终星,其勤亦至矣,亡得焉,反而求之六艺,似于道有见也。
乃愿师董仲舒,心奇贾生,而病其杂也」。
则公之学可睹矣。
南生六真图歌(并引)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出处:梅村集卷四
山东南生鲁官浙之观察谢彬画已像而刘复补山水凡六图其一坐方褥听两姬搊筝吹洞箫其一焚香弹琴流泉泻阶下旁一姬听倦倚石一会两少年蹴鞠戏毬掷空中势欲落一图书满床公左顾笑有髫而秀者端拱榻前若受书状则公子也馀二图一则画藤桥横断壑中非人境公黄冠棕拂掉首不顾一则深岩枯木有头陀趺坐披布衲即公也予为作六真图歌镵之石上览者可以知其志矣
明湖夜雨天涯客,握手停杯话畴昔。
人生竟作画图看,拂卷生绡开数尺。
长身玉立于思翁,美人促柱弹春风。
一声两声玉箫急,吹落碧桃无数红。
旁有一姝娇倚扇,听君手拂湘妃怨
抱琴危坐须飘然,知入清徽广陵散
出门逐伴车如风,筑毬会饮长安中。
归来闭门閒课子,石榻焚香列图史。
我笑此翁何太奇,弹琴蹴鞠皆能为。
读书终老岂长策,乘云果欲鞭龙螭。
神仙吾辈尽可学,六慱吹笙游戏作。
不信晚年图作佛,趺坐蒲团贪睡着。
丈夫雄心竟若此,世事悠悠何足齿。
兴来展玩自掀髯,棕拂藤鞋自兹始。
刘君水石谢君图,解衣盘礴工揣摩。
平生嗜好经想像,须臾点出双清矑。
置身其间真快乐,声酒琴书资笑谑。
纵然仙佛两无成,如此溪山良不恶。
吾闻宗少文,曾写尚子平
阮生长啸逢苏门,祖孙妙笔多天真。
君不见兴宗年少香山老,不及丹青似旧人。
肇庆府节度推官曾君行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八、《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三
本贯赣州宁都县
曾祖京,妣林氏。
祖通,妣严氏。
父□□,从事郎、静江府司理参军
妣谢氏、杨氏。
君讳兴宗字光祖
其先庐陵人,唐末,始祖士方为虔化,遭五季之乱,因家焉。
绍兴间虔化宁都
家世业儒,饶于财,喜施予,闾里称之。
司理公性严重,不妄言笑。
金陵税院奉职廉勤,大为建安忠肃刘公珙所知。
年踰强仕,即倦游,以致其事。
君其嫡长子也。
资禀纯厚,襟怀坦夷,外虽温然可亲,遇事则刚毅有立。
自为儿童,不好嬉戏,俨然如成人。
年十六七时,已厌科举之习,一意于圣贤为己之学。
尝言:「吾读举子业如嚼蜡;
观诸理学,则心快目明,终日忘倦」。
人皆笑其与世背驰,君处之怡然。
两预乡荐不第,即弃去。
庆元五年该恩廷对入等,调主隆兴府南昌簿。
南昌剧邑簿书繁冗,吏缘为奸。
君勾稽不倦,户籍升降,税租登耗,毫发无遗漏,牍而藏之,官民俱便。
岁适大侵,赵公希怿仓台节,选可嘱以荒政者,莫踰君。
君出入阡陌,检视虚实,务均其惠。
富民有盖藏者劝以出,平其价;
靳而牟利者,发廪而偿其直。
饥民赖以全活。
赵公贤之,凡民讼历年不决者,虽旁郡外邑,悉以委君。
袁州分宜董氏者,园池为近邻所占,改易途径,人莫能辨。
君广诹博访,亲诣其地,索文券,考步亩,积年之讼,一日而伸。
南昌伍氏欺妻党孤弱,徙其母外邑,指为逃绝,给据而佃其业,经四十年。
其孤讼之,数载不获伸,漕帅二司交以委君。
索据辨證,考其业之所自出,旁引邻至及元卖业之子孙供證得实,一府称其神明。
邑有豪民窝聚逋逃,流毒一乡,无敢谁何。
人以冤讼里正验实,复遭其捶,反自焚其居而讼之,无以自明。
君造其里,邻近畏之,莫敢言,得十岁小儿,访问得实,解府黥之,乡民以安。
君尝诵:「程子有言,一命之士,苟存心爱物于人,必有所济」。
故其在南昌,簿职虽微,不敢自怠,理冤雪滞,无虑百十数。
其欲去也,士民合数百,列状于部使者,述其政绩,挽而留之。
既不获命,则送别者塞填街巷,饯于江皋者屦满焉。
见者以为先此簿职所未有也。
秩满,注肇庆府节度推官
君于是浩然不复有从宦之意矣。
君生未阅月,失所恃,事祖母至孝。
严氏殁,独予田数百亩以助游学。
君不以自私,悉以供岁时祭祀之用。
司理公晚年以旧居近市,辟室于金精谷口之阳,以适馀年。
君以晨昏不可远离,遂辟其旁以居。
司理公得疾,不远数百里,躬自请医,朝夕扶持汤药,衣不解带。
事继母杨氏,尤得其欢心。
居家动遵古礼,冠婚丧祭不肯杂以世俗之仪。
子孙环立,必诲以圣贤躬行践履之学。
其于乡党,无贤愚贵贱,接之以礼。
见人有善,称奖不容口;
闻人之过,及以急难告者,如己隐忧。
凡邻里有纷争,必先于君,君以理折衷,俱得其平,至或辍己物以息讼。
人或有犯,未尝忿嫉,从容训责,终归于恕,使自愧服。
礼贤好士,出于诚心,往来宁都者以不见君为慊。
过从者馆谷无虚日,故田园虽丰,而囊无馀赀,处之无悔也。
归自南昌,辟所居之南山,创精舍,取后凋之意,扁曰「岁寒」,储书聚粮,以待四方士友,为暮年讲切之益。
自号唯庵钝叟,日处其中。
学者至,必以所学告语之,所谓孝弟忠信之说未始脱诸口,来者亦莫不拱手竦听而去。
君晚年方欲休致,以卒所业,不幸遭长子之戚,未半载而君遽得气胁之疾。
虽卧疾,手不释卷。
故旧见之,勉以少事调息,君曰:「吾于病中静观此理,愈熟愈深,政自无害也」。
未易箦十日,犹与学者论《中庸》、《语》、《孟》。
临终之夕,谈论至五鼓,至次日中,忽谓诸子孙曰:「吾病必不起矣。
我死,勿用浮屠氏,陷我于不知道之域。
丧事宜遵古,参用《仪礼》。
非礼勿为,非道勿学,乃吾子孙」。
言终奄然而逝。
卒之日,里之人莫不咨嗟叹息,以为善人君子之云亡,后进之失所也。
斯道不明千有馀年,二程子出,孔孟不传之绪得以复续,然诸儒迭兴,讲论不精,易以讹舛。
晦庵文公朱先生讲道于武夷之下,然后邪说诡论无复肆,而后学有所宗师。
君自知学以来,既有意于圣贤之事,闻旁郡有以知道自名者,君往从之游。
视其说茫洋惝恍,无所依据,不远千里,授业于文公之门。
坚守其说,孜孜力行,必求有得于心而后已。
文公尝以纯茂笃实、切己致思、用功正当称之。
伪学之禁兴,一时学者讳名其师,君执礼益勤,厉志益苦,未尝少懈。
文公没,君星驰而吊,心丧三年。
呜呼,若君者,岂非天资之厚、志学之专,而又能就正于有道,故其居官治家、应事接物,处之终身,无所悔怍如此,则君之云亡,岂不深可痛恨也哉!
君年六十有七,以嘉定五年六月十日卒于家。
娶谢氏,有贤德,先十一年卒。
子五人:长浚之,先一年卒;
次梦吉,与乡举;
次颐之、益之、艮之。
益之继弟兴邦后,艮之亦早夭。
女二人,长适刘昌时,次黎宗海
孙四人:朴、榞、椿、榴。
女孙七人。
有文集十卷,号《唯庵棐藁》,藏于家。
干于君有同门之契,交游非一日,宦于江之西,尤相亲且相好也。
因其从子益之之请,述其行事之梗槩,俾求于当世立言之君子而请铭焉。
谨状。
侄女曹氏墓志铭嘉定三年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七、《昌谷集》卷一八
江州南康间,居多大族,语亲戚之盛不绝者称曹、黄。
岂惟二姓,虽他族大者,喜谈之,不以为忤,谓其缔好久而寻盟数也。
黄虽望江,中徙豫章,由豫章占沙港,为江州湖口人
曹望谯国,徙宣城,又徙龟山,实今都昌境上。
两姓聚族事,不在本朝,或十世,或十馀世,少者亦数十家,多至百家。
两郡号称两道,而沙港、龟山相距乃十馀里。
其地近,故其俗同;
其嫁娶多,故其情益密。
又有星分而出,派别而居者,故今土塘黄氏,以沙港大支表表于都昌者,又同邑焉。
吾家自吾先君大夫至吾兄弟,以至诸子若孙行,娶于黄者已六人,土塘过其半。
吾姑又土塘妇,迄今寿且显。
故吾侄女曹氏,执箕帚土塘,其良人淮,字季海朝散大夫讳可之曾孙,隐德讳肇之孙,饶州赡军讳琯之长子。
此曹氏者,吾兄粹父彦纯止有此女,在诸弟上。
吾先君讳兴宗止识此孙,生鄂州司理官舍。
自吾母宜人已钟爱,不与诸孙等。
又以适其族人,故吾母实亲送之。
其为人明达聪敏,以简册为日用,如吾父;
善理众务,以礼法为准则,如吾母。
其母又京西李机宜讳知几女也。
其乐道人善,耻言人过,如吾兄与其外祖。
平时若不解事人,遇事有处理分别,人所不及。
逮事舅姑,和易恭敬,居丧严整,内外言限以阃,亲戚间至相指示,真儒家女,荣及吾族。
居姊姒之长,共财而不见其迹,上下百口,无不归心,又能如季海之志。
生男子三人:曰㮚,曰浩然,曰集。
训以义方,皆有场屋声,今乡老以浩然献天府,渐有著效。
嘉定己巳,念吾嫂氏年老,实来归宁。
居若干日得疾,若干日而卒,实某月某日也。
季海归其丧土塘,越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山之原。
以吾官长沙来赴,以日谒铭。
地远,执笔不暇,揭之墓左,亦可以传不朽。
铭曰:
曹大家作诫,常惧黜辱。
伤诸女适人,不忧子谷。
惧失容他门,取耻宗族。
恭惟吾皇妣日诵斯语,以其所已行,示训诸女。
又以及其孙,俾蹈规矩。
若金玉长孙,凛凛受命。
如敬戒所言,以顺为正。
德厚者流光,必有馀庆。
肆齐家有则,律己不瑕。
宜君子偕老,委委蛇蛇,不五十其年,命也奈何!
次女如璧葬记嘉定十三年九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七、《昌谷集》卷一五
曹氏如璧者,其字也,名柔美,为昌谷居士曹某简父次女。
绍熙辛亥八月二十日,死嘉定庚辰五月二十四日,才三十岁耳,可哀也哉!
居士南康军人,本居外县都昌龟山,今徙居城下昌谷巷,再娶今宜人黄氏,为潮州通判讳瑰女
通判公知江州德安县时,居士未赴桂阳军录事参军,如璧生于外祖官舍。
年十有七,居士假守汉阳,以妻同郡进士陈畤。
自是得湖北庾节,领湖南漕计,至守长沙,又将漕剑外,移守豫章,所不与俱者独剑外耳。
以其孝友出诚实,故中外无间言。
以其聪敏识大体,故酬应无滞事。
在夫家则事姑如母,敬夫如宾,和上下如兄弟姊妹。
两家隔一巷而居,其亲爱雍睦如同室也。
前死六日,犹归宁如常时。
至明日以疾告,后五日以不起疾告。
居士黄宜人皆不堪其苦,以其盛壮之甚而亡之暴也。
居士之考讳兴宗,终佐从政郎,赠朝议大夫
妣黄氏,赠恭人
陈氏儒宦三世,而畤之考讳,屡试礼部,而乐于隐德,自为文以志其死,又亲书以表其墓,世未有比。
所娶郭氏,有贤行,尤抚如璧如己女。
如璧生数男子,皆不育,止有八岁女名师妹,有慧性,足以祭其母。
将以是年九月丙午葬如璧于星子县丹桂乡浯陂之原,而居士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