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廷藻先辈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嵩山文集》卷一五
说之启:顷得君子动静之道于《易》之《艮》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嗟夫,得所止者,惟能得所行也。
苟冒霜露之险阻,马蹇仆曳且不已,则不特不得乎行,亦莫知所止矣。
君子为能以止而行,莫或止之;
既行而止,莫或尼之。
行止惟人所能为也,何则?
不归怨于天也,不责咎于他物也,或者舍大《易》而为诸子之说,曰行止非人所能为也,无乃丧己而役物乎?
其自恕则多而亦病于外乎?
足下不忘先大夫与说之先君同年之好,袖书见过,雅意甚厚矣。
而责仆舍所既安之地,远为江浙之游,似亦止所行而尼所止者也,非仆老罢窜逐之本志也,岂非或者之言纷纷,误足下乎?
然足下又自有一失焉,以足下雄文厚契辄及之。
足下于高邮人物称孙莘老、崔伯益,无众寡,无异同之辞也。
而乃远遗陈希颜,近不及王逢原,颇急于风流才子,何也?
紫微陈舍人仪状甚伟,沈厚有材干,能处剧,辞藻平雅适用,天禧间史官之辞云尔,足下试于今日求若人者而友之,则不特为高邮人物之盛也,仆之德于足下者尚胜既哉!
连日群从俱为避地之役,颇冗,奉谢稽缓,尤增愧仄,亮之亮之。
说之上陈君年家。
示民知库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民禅,锦官大慈传法昭律师之法孙,才披削即习家业,学四分毗尼。
既而搯布巾,欲离法自净,乃肩锡南游,访西来宗旨。
夹山,因相从住道林,久之,老僧领蒋山,参扣愈坚确。
其于领略,能自摆拨知解,要全机直透。
每应缘酬唱,一往直截,颇有蕴藉,为可喜也。
然以此根器,更效勤息志,到极深处无深,极妙处无妙,大休歇,大安稳,不动纤尘,只守闲闲地,圣凡莫能测,万德不将来,然后可以分付钵袋子也。
岩头云:「却物为上,逐物为下」。
万境万缘,以至古今言教,临机应变。
若自己根脚虚静,圆明寂照,凡来干我,能以金刚王宝剑当锋斩断,则凛然神威,坐断一切,不待却而自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
傥立本不明,稍涉迟疑,则被牵引,酌然分疏不下,岂免随他所转。
既随他去,卒无自由分。
至道简易,唯却与逐。
善体道者,宜深思之。
古人为此一段事,直得舍全身,立雪负舂,卖心肝,然两臂,投猛火,聚七处割截,饲虎救鸽,舍头施目,百种千端,盖不艰苦则不深到。
有志之士,固宜以古为俦,晞颜也。
圆湛虚凝,道体也。
展缩杀活,妙用也。
善游刃,能操守,如珠走盘,如盘走珠,无顷刻落虚,亦不分世法佛法,直下打成一片。
所谓触处逢渠,出没纵横,初无外物,净裸裸,阿辘辘,以本分事印定。
头头上明,物物上了,何处更有得失、是非、好恶、长短来?
但恐自己正眼未得洞明,是致落在二边,则没交涉也。
岂不见永嘉道:「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佛祖言教,筌昆耳,藉之以为入理之门。
既廓然明悟承当得,则正体上一切圆具。
观佛祖言教,皆影响边事,终不向顶𩕳上戴却。
近世参学,多不本宗猷,唯持择言句,论亲疏,辨得失,浮沤上作,实解是誇,善淘汰得多少公案。
解问诸方五家宗派语,一向没溺情识,迷却正体,良可怜慜。
有真正宗师不惜眉毛,劝令离却如上恶知恶见,却返谓之心行移换,摆撼煅炼,展转入荆棘林中。
所谓打底不遇作家,到老只成骨董。
省要处不消一劄,皮下有血,自知落处,苟或踌蹰,则失却鼻头也。
七佛已前便与么,直须硬纠纠紧著头皮,分明历落,荐取这一片田地,稳密长时,乃自会退步。
终不道我有见处,我有妙解,何故?
个中若立一丝毫能所见刺,则重过山岳,从上来决不相许。
是故释迦文于然灯佛,以无法得授记,庐老于黄梅,以本来无物亲付衣钵。
至于生死之际,才自担荷,则如灵龟曳尾
应须净秽二边都不依怙,有心无心,有见无见,似红炉著一点雪。
二六时中,透顶透底,洒洒落落,游此千圣不同途处,直下令纯熟,自然成就得个绝学,无为千人万人罗笼不住底真实人也。
赵州和尚见僧,唤云:「近前来」!
僧近前,州云:「去」!
多少省力。
若荐得乃是十成,若作如之若何,则知见生也。
古人有具大慈悲,见人当面不自承当,方便拨正,通个入路。
如古堤见僧来,便云:「退后,退后,汝无佛性」。
后来只有个仰山能知渠端的。
如今拈问学者,十个有五双茫然,为向伊句下死了,所以无瞥地分。
若据活处,如何吐露?
切忌随他语句好。
灵云作颂悟桃花,玄沙言渠未彻。
老婆台山指路,赵州归来,说勘破丛林中作种种论量,只赢得闹。
殊不知古人如敲门瓦子相似,只贵得入门,既入得门了,安可执却瓦子,作奇特事。
谓谛当直截显露,落在甚处?
还委悉么毫氂有差,天地悬隔。
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其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苟或著得眼正,下得手亲,则一茎草可使作丈六金身,况其他变化乎!
根本既明,于日用中,锄田垦土,春种秋收,无非与夹山老子亲唱酬,地藏阿师展演同一梵行,践履纯熟,高据毗庐,传此正法,岂不妙哉!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李巨源洮湖陈氏 宋 · 苏庠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蟠胸历历邺侯,落笔奔奔走坂车。
办作五言玉节信,直拚病渴相如(同上书附录)
其八 宋 · 苏庠
 押虞韵
骑鲸公子汉于菟,并驾殊非李(原缺,据《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二补)与苏(送李巨源洮湖陈氏馆)
按:以上《嘉定镇江志》附录
茶马司馀剩钱物拨充熙河路籴买粮草诏大观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九二(第四册第三三一九页)
茶马司馀剩钱物,支拨与陈敦复,充熙河路籴买粮草。
亦骥轩记1127年10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栟榈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余谪自左掖,远归里闬,志中出郭四十馀里迓余于高砂邮亭,再拜而起曰:「兄以言事召,复以言事出,职也。
脱身虏营,驱驰万里,遂得以拜亲闱,幸也。
谨以贺」!
复再拜。
予喜其言,似有所见者,岂三二年间学问自进耶?
吁,可喜也!
志中相别,闻嗜酒喜游,浮沈里巷中,似未能自克者;
至于好贤乐善之心,则不啻若饥渴。
然予固尝远期之。
今日闻见,果非故吾,是不负余所期也。
推是心以往,则亦何所不至哉!
志中乃归治其室,环列今古,闭户静坐,虽居陋巷而享箪瓢,泰如也。
予过之,而字其轩曰亦骥轩,且语之曰:「『晞骥之马,亦骥之乘;
晞颜之人,亦颜之徒』,此扬雄氏之言也。
回之道非常常然者,以骥比之,岂称其德而不称其力欤。
且夫气逸神骏,蔑视燕、越,长鸣就道,箭激电飞,此骥之力也。
至于俛首羁缰,以安服御,载上之勤,夷险不变,此非以其德欤?
回在洙泗之间,以言语则不如宰我子贡,以政事则不如冉有、子路,以文学则不如子游子夏,其所以卓然冠于三子之徒而居四科之首者,盖在此而不在彼也。
志中有志于若人乎,即此晞之,是知本矣。
虽然,晞骥可能也,而亦骥不可能也。
晞骥云者,特有志焉而已;
至于亦骥,则己行其所至,与之齐驱并驾,殆有不可得而优劣者。
余所以命轩之名者大矣,所以期志中者高且远矣,志中其勉之!
异日无愧于此轩之名,斯无愧于乃兄;
无愧于乃兄,则步骖齐驱,殆未可以今日量也。
会有伯乐,为子一顾,岂久困盐车者哉?
志中其勉之」!
志中名昼,于为弟云。
建州重修学记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二、《斐然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三、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七、康熙《建宁府志》卷四二、《闽中金石志》卷八
建州张侯铢伻来,以书绘示泮宫新成之状,曰:「天子偃武修文,留神教化,凡庠序之事已废缺颓靡者,咸振举之。
仰惟明伦善俗,德意宣渥。
铢也既幸于钦承诏旨,而前后三漕使徐公、马公、范公请于朝,给钱二千万,听郡司委吏属,敦匠董役,告成蒇事,如图所写。
此侯藩大典也,当书。
而君建人也,能为建人书之否乎」?
寅曰:是则不敢辞,其如朴学不文,请改属能者。
既再三不获命,乃次比所见闻而言曰:吾乡山川奇秀,土狭人贫,读且耕者十家而五六。
三岁大比于春官,奏名射策,视诸方取数为多。
盖自唐常衮观察本道,以文艺兴劝,而昌黎先生表著欧阳詹之行义,警动后进,至于今而益盛,风移俗易,其来远矣。
本朝学法无虑数变,元丰中建州学田十顷,增其序宇;
崇宁舍选之制隆洽,则又斥大而华侈之。
岁在丁未,荡于内讧。
绍兴二年秘阁刘侯子翼来作守,埽土创立,累政相因,亦既就绪。
甲子五月巨浸冒城,摧击漂散,其获存者独大成殿尔。
自是徐公经其始,马、范二公图厥中,而张侯成厥终。
乙丑之春,尽冬十月
为一堂十二斋,闳庑庖库成备。
最后建教官寓舍,而峙阁其北,以贮御书经籍。
云汉之章与洙泗之风,昭回薰播,作新多士,抠衣负笈来游来处者,蒙幸至厚。
一时盛观,震耀瓯粤,是可记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弟子莫严于颜氏子之于仲尼,故始入学必释奠用币,秋仲上丁日,必释奠大合乐。
今学者往往訾病后世,以为无足师也,顾乃大言曰:「吾知师孔子而已」。
茫乎泛然涉波而窥藩,问其潜心请事就有道而正焉者谓何,则瞠莫置对,岂不忤于事师之名,而歉夫为弟子之实也乎?
昔者颜氏子不迁怒,不贰过,不远复,不违仁,见称于圣人,以为无能继之者。
而回之自述,则知坚高之难及,而致钻仰之功,见卓尔之难亲,而兴瞻忽之叹。
师弟子之相期如此,彼于功盖天下,名载终古,未数数然也。
况下此者,宁足道耶?
一日问为邦,圣人遂举四代之美治、兼一王之成法而告之,是所以宰制大物,弛张质文,陶动植于中和,措烝民于礼乐,其事伟矣。
自世俗观之,瓢饮箪食,萧然陋巷,孜孜克己之人而能与于此,岂不大有径庭乎?
曾不知理义悦心则关百圣,俟千载而无疑;
权度在我则称轻重,揆长短而靡忒。
其舍藏之泊尔,用行之粲然,亦直寄焉耳。
然则学而成是德,用而见是效,譬夫艺黍稷者不生荏菽麻麦之实,决也。
河出昆崙,则必经营中国而入于大海矣。
寅尝即是以求学者之失,盖不尚志而亲师,一也。
胶陋护旧,惮于择善,一也。
指记诵词藻为事业,一也。
用于觅举干禄而已矣,一也。
不得之,或叹儒冠误身,弃而他从,一也。
既得之,视故习犹兔蹄蝉蜕焉,一也。
效官庀职,以柱后惠文支梧一切,谓政材学术本自异科,一也。
进乎此者,知有上达之理矣,乃不探索于《语》、《孟》之微,《易》之几,《诗》之深,《书》之要,《春秋》之奥,则取遁辞小道,兀焉而宅心,一也。
呜呼!
岂无抗志大虑,凌高厉远,晞颜若孔之徒与!
诚得其门,造其堂,哜其胾,虽谓后世咸无足师,而吾直以仲尼为师,何不可之有?
寅既为侯记学之废兴,又申言此以告子佩之者。
侯不以为言之赘也,则请镵之石。
复斋乾道八年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二、《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九
言有近而指远若《春秋》。
文见于此而义起于彼者,是为指远。
《易》之为书,卦有上下二体,谓本卦之体也。
二体以相应为义,又有取他卦之体相应者。
先儒虽无明文,以意推先天之学,理或然耳。
夫《复》卦二体相应,学《易》者皆知之。
至于《小畜》相应,则先儒未尝言也。
夫《小畜》下体乾,《复》上体坤,相应。
故《小畜》初九「复自道吉」,九二「牵复吉」,与《复》六四「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六五「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义甚相类。
至于《小畜》九三不能自复,《复》上六迷而不复,事又不殊。
盖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不能自复;
坤上以处上卦之上,故迷而不复。
惟乾之二「牵复吉」,坤之五「敦复无悔」,二与五皆得中故也。
其牵复也,《象》言「中不自失」,其敦复也,《象》言「中以自考」,然则敦复之中,其本于牵复之中与?
《复》之《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夫卦体有坤无乾,云天地之心者,兼《小畜》而言也,是谓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故曰言有近而指远,不其然乎?
左朝散郎直秘阁荆湖南路转运判官陈侯从古希颜学问文章,凛凛有了翁家法,于其里之故居读书,斋名曰「敦复」。
长沙不远千里,抵书庐陵,谓予记之,且寄示左司张钦夫之铭。
顾予朽拙,安敢斐然措辞,然亦不敢但已,辄拟钦夫之铭以饰其说。
夫铭固善矣,惜其止论本卦而不及《小畜》,故并论二卦,盖期希颜以牵复之去,登金门,上玉堂,朝夕论思,以拾遗补阙,不止无悔而止也。
绍兴辛巳,某尝走二水,请益于故丞相魏国张公先生馆某于读易堂,因公读《易》之味,公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熟读当自知之」。
今十有二年矣,乃知诚有味其言之也,敢并以为献。
退之有言「不以颂而以规」,予亦云。
乾道壬辰记。
见山堂记1136年 南宋 · 黄彦平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临川郡治见山堂者,虽未考所建岁月,然其为登临之胜,宴喜之旧,前贤诗章犹可寻也。
中间改山为远,既失其名;
近岁又坏其屋,人皆惜之,终未遑复也。
绍兴十三年广汉张公滉字昭远来守是邦,推其所以事亲理家者力行之,曾未数月,吏得职而民向方,前此郡之所当讲而未遑者悉举焉。
若仓若库,若务若城诸门,风示千里,焕然一新,然力不役于民,财不加于赋也。
明年五月,复见山堂。
丙寅堂成,矩矱壮丽,与客落而记焉。
客曰:君子以山比德者,静止之谓也。
不静不足以尽性,仁者静,故乐山
不止不足以生明,艮止也,故为山。
性尽而明生,《大学》之道也。
公以庭闱在远,谂于朝,未许去,遂留家侍侧,而独官于此。
翛然燕处,日事其心于静止之学,所造深矣。
由是教条设施,翰墨游戏,既复「见远」为「见山」,又易「怀谢」为「晞颜」,致知格物乎堂皇之上,论世尚友于古今之际。
政成学富,其去是邦,而羽仪天朝也不远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公其有焉。
豫章黄次岑(《三馀集》卷四。又见同治临川县志》卷八。)
黄次岑:疑当作「黄次山季岑」。
王子由字说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拙斋文集》卷二○
「克己复礼为仁」,是己也不可有,有己贼于道。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是己也不可无,无己远于道。
一有一亡,于道其庶几乎,颜氏子尝进于是矣。
秦溪王君宗己,晞颜徒也,故字之曰子由
有疑子之名而问焉者,曰:「舍己,颜氏克己,而且宗之,奈何」?
子其以余之说而晓之,曰:「是非吾所谓己也,吾有宗己者存」。
虽然,二之中不可不精选也。
一毫发私心介乎其中,殆将丧乎其所可宗者,而得乎其所不可宗者,则当有执子之名而贬子,引子之字而议予者矣,子盍谨之。
其二 南宋 · 陈从古
 押元韵
半夜打篷风雨恶,平明已失系船痕(《诚斋集》卷七八《陈晞颜诗集序》引)
广西谭景先经干兼简赵帅(思)朱漕晞颜辛亥八月十七日))1191年8月17日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旧历南游上海航,今经铧觜(原作华铧,据四库本改)漓江
元戎正值诗书帅,廉使曾临父母邦(自注:朱曾知吉州。)
不惮客从南去再,要陪驿召北来双。
水衡自古同丞拜,岂必红蕖映碧幢。
左朝散郎湖南提刑陈从古湖南运判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掖垣类稿》卷七
敕具官某:去岁湘部有丰有歉,朕夙宵注念,惟惧一夫之不获,布宣惠泽,不在良使者乎?
尔家世文儒,才猷峻茂。
选由郡最,擢按祥刑;
肇褰车帷,亟易漕节
事权加重,能勿诲乎?
夫养民莫如德,理财莫如义。
裒多益寡,天之道也;
平徭简赋,朕之心也。
毋匿斯指,益图尔庸。
可。
陈晞颜从古简斋陈去非1178年1月22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五、《省斋文稿》卷一七、《益公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淳熙五年正月丁巳,天寒甚,独直玉堂,快读同年晞颜简斋诗五百一十馀首,已愧王摩诘不能致孟浩然之伴直,当如裴垍他日对草吉甫制耳。
陈从古梅诗1181年12月20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六、《省斋文稿》卷一七、《益公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淳熙辛丑冬,淮浙告饥,欲详知郡县荒政次第闻于上,退食接客,或至日暮。
官舍后有一株,不暇问讯何如也。
同年陈兄睎颜和古今梅诗千篇,联为二十大轴,远以相示。
秉烛快读,虽未容含英咀华,固可望之止渴矣。
夫以睎颜之学之才,笔端衮衮,宜有馀地,然吟咏一草木,安能闳丽奥衍千变万化不穷如此?
及读最后两卷,乃知其曾大父、先大夫世以诗鸣,皆眷眷于此花,源远矣哉!
汉崔篆生毅,毅生骃,骃生子玉,然后文名著;
唐杜审言生闲,闲,然后诗名显。
彼日锻月鍊,雕肝琢肾,尚可能也;
多文以为富,则非世业殆难能也。
十二月二十日
朝散大夫直秘阁陈公从古墓志铭淳熙十一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省斋文稿》卷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自古有志功名之士常患其才无以高世,才高矣未必逢其时,时逢矣不必皆为主知。
幸而见知,则摩九霄抚四海非难也。
然而将起辄仆,未耄遽没,兹非命与!
嗟吾希颜不幸乃如此,交友闻而悲之。
况予先大父与希颜之大父为同年进士,予又缀名希颜榜中,在期集所日日相从,间虽出处不齐,而契爱厚矣。
晚预政中书,每听玉音论当世人物,必才希颜
顾不能悉力荐引,使以所长大显于世,则夫悼惜愧唶岂止同乎众人而已!
今其仲子缞绖来告曰:「先君葬有日,不肖孤舍几筵而铭是求,成遗志也」。
将纾予悲,不在兹乎?
乃序而铭之。
希颜姓陈氏讳从古,系出汉文范先生
文范生谌,谌生忠,忠生佐。
佐生伯眕,晋建兴中渡江居曲阿新丰湖,即今镇江府金坛县境也,故君为金坛人
曾祖廓,熙宁九年进士,仕至朝奉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事。
祖瑊,登第在元符三年,终文林郎、知真州扬子县
父维娄,贡礼部,竟以特恩入官,主信之弋阳簿,后赠朝请大夫
君天资隽敏,儿童时应对宾客有成人风。
稍长自力于学,为文辨丽闳壮,儒先交誉之。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弋阳府君喜曰:「世业有传,足澡吾耻」。
临安富阳
秩满,用赏改左宣教郎,为邵州州学教授
殿中侍御史张震议扳君入台,会迁中书舍人而止。
监左藏东库,未上,丁弋阳忧。
免丧,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
丞相虞雍公问君终岁出纳几何,君曰:「国家利源鹾茗居半,自合同关子行,遂亏常额」。
丞相命君即都堂条救弊之策,于是关子罢而岁入增矣。
都城运河,丁夫辇泥积务门,君争曰:「隙地以远火灾,窒之可乎」?
尹恃势弗听,君朝衣坐泥中。
上闻之,夜半为降旨禁戢。
已而车驾阅武近郊,君进诗五十韵,姓名益简上心,命措置浙西盐事。
以劳擢司农寺主簿,坐法免,旋起知蕲州
赴阙奏事,上曰:「卿书生,能通世务,昨宣力务场为多」。
奖劳久之。
到郡期月,上以湖南岁比不登,选君提点刑狱
始至,衡阳民有被诬以淫祠杀人者,更三赦不决,君奏释之,诏下而雨,教官作《平反堂记》纪其事。
时乾道七年也。
十二月就除本路转运判官,以明年二月视事,专任荒政,蠲逋欠以万计。
御札令同帅臣收养贫民所弃婴儿,君悉心奉行,楚人德之。
夏秋复闵雨,请祷岳镇,遂大有年。
武冈猺人凭恃溪谷创立楼橹,议者欲以兵问罪。
君曰:「往连不稔,彼迫饥饿为保聚计耳,今可文告定也」。
遣吏镌诰,酋长帖帖听命。
其后长沙水溢穿城郭,败庐舍,君督吏卒疏理池隍,计户给土木费,人忘其灾。
事闻,复下玺书问状,并论赈济功,特除直秘阁
是冬京西谋帅,上阅诸道监司姓名,指君曰:「陈某有才,无以易之」。
九年正月开府于襄,即奏言:「朝廷以襄为上游重地,增陴益戍,缓急许调鄂师,善矣,但节制不一,莫知适从。
绍兴隆兴间尝萃荆、鄂两军于此,分地以守。
东尽随与枣阳,鄂帅赵樽主之;
西尽均州光化军,荆帅王宣主之。
权均力敌,各行其说,樽欲持重,欲转战,此不立统帅,莫相临制之失也。
今若合为一军,择宿将为都统制武昌,置副使襄阳,或一年许其更戍,则号令归一,无敢首尾误国矣」。
疏入,上适有此意。
四月,乃用吴挺为荆鄂驻劄诸军都统制,而以王世雄副之,分治荆南,其后荆南军竟更戍襄阳,至今以为便。
北界有叛者来,金以兵压境,或请增戍受降,君固执不可,揭榜境上,示无招接意,金兵遂退。
上谓丞相曰:「从古仓猝应变,足销疑沮之谋,可谕此意以奖之」。
淳熙改元,复坐论列而罢。
二年主管台州崇道观,自是闲废者九岁。
上眷之不衰,铸钱使者尝缺,召君欲用之继,即其家连畀衢、饶、秀三州印绶,皆不果行。
君自知数奇,愿复食祠禄,朝廷为修废官,差主管南京鸿庆宫
卜筑洮河上,奉亲教子之馀,犹孜孜国事,时有所见闻,辄论著告于有位。
乡邦荐饥,周恤甚勤。
居闲好客,酒后谈论激烈,听者忘倦。
自高曾以来世工篇什,君及从吕居仁向伯恭苏养直游,往往得其句法。
尤爱陈去非诗,取《简斋集》尽次其韵。
裒古今咏鲍参军而下迄近世名公,得古律千馀篇,次第属和,丰腴清婉,兼备众体,无支辞复语。
驾幸秘阁,君自以寓直其间,奏百韵诗以贺。
诏与宰执侍从等所进同付史馆,缙绅以为宠。
九年,以事如城中。
八月二十日还,至半途遇疾而逝。
于是母夫人谭氏年八十六矣,君孝而不得终养,是尤可悲也。
积官朝散大夫,得年六十有一。
娶薛氏,承议郎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璿之女。
嫁时年二十四,逮事尊嫜,孝谨知书,宗族称贤。
再封安人,前君九年卒,追赠宜人
五男子:伯震从事郎、监江陵府粮料院
仲巽,以致仕恩补将仕郎
叔谦季益季咸,未仕。
女适从事郎、兴国军判官赵师沔。
孙男女四人。
伯震等卜以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葬君本县安乡茂城之原,举薛宜人柩祔焉,其地介于祖考三茔间。
铭曰:
孝友以为质,诗书以为辅。
科名世其家,才术知乎主。
天于希颜,可谓厚其赋予矣。
既黼黻之,又龃龉之,竟何取哉?
竟何补哉?
元恺墓志铭绍熙二年秋1191年秋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省斋文稿》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段氏自唐成式刺吉州,后家永新,至讳准者徙居郡城,故为庐陵人
准生居简居简生世臣。
族系骎蕃,兄弟继登科,号称儒家。
世臣生子冲,字谦叔,一上南宫,不肯为新学,退筑云斋,藏书数万卷,朝夕雠校,自号潜叟
郡以遗逸八行荐,不就。
政和中太守程祈学有渊源,尤工诗,在郡六年,日与谦叔唱酬,其《和梅花》辗转千咏,人叹其博。
所著书号《螺川集》,多至百卷。
程为前序,资政忠简胡公作后序。
是生五子,君次居三,名元恺字达信
仪表伟岸,襟度坦夷。
始从进士举,值兵乱弃去。
轻财周急,乡里仁之。
遇有持论不公、行己弗正者,辄面折不少恕,人更服其义。
忠简公谦叔有师友婚姻之契,待君甚厚,每觞咏必连旬。
暨予卜居城东,与君为邻,君长予二十五岁,而精神非予所及,独棋品酒量均劣,可相追随。
淳熙二年正月,予赴行在所,君来宿舟中,饮弈达旦而别。
五年夏,予在玉堂犹得其书,是秋乃闻君以七月十一日卒,享年七十有八。
后二年十月丁酉,葬本县儒行乡橘井之原。
妻刘氏,前卒,茔相望也。
二子:人杰世其家,人鉴为季父鑅后。
孙男六人:希尹希晏、希说、希周、希颜希韩
孙女三人:长适欧阳兴祖,次适刘庆远,一尚幼。
初,君疾革,语其子曰:「胡公知我深,今居里中,必有诗文哀我,铭则属诸内相,小子志之」。
既没,其子以遗命告,虽诺未暇。
迨一星终,予奉祠归,人杰泣申前请,乃为之铭曰:
惟利与名,逐逐营营。
外物重焉,在己必轻。
孰如达信,乐以全生。
尚论潜德,庶几天民。
陈希颜惠兔羓1179年1月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东郭阿㕙驼褐裳,清腹不著烟火香。
姮娥唤入广寒殿,诏许捣药不许尝。
金丹炼成紫皇喜,玉臼自携银汉洗。
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
鬓丝吹落桂枝风,人间封作管城公。
先生何许得尸解,貌如枯蟾带玄疥。
麒麟擘脯未必如,耶律晒羓差不大。
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
管城奔命困书囿,阿㕙漆身嬉醉乡。
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戛戛。
太息再拜谢阿㕙,尚堪挂壁萦蛛尘,一饭瞻仰齿生津。
压波堂赋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五、《诚斋集》卷四四、《历代赋汇》卷七八、《常郡八邑艺文志》卷八
陈晞颜作堂洮湖之上,榜以「压波」,命其友诚斋野客庐陵杨某赋之。
其辞曰:
敦复先生宅于洮湖,日与湖而居,犹以湖为疏,乃堂其涯,去湖丈馀。
盖城虎牢以逼郑,晋退三舍而子玉不止者欤?
一夕波歇,镜底生月,忽失洮湖之所在,但见万顷之平雪。
先生欣然曰:「吾又将载吾堂于扁舟,对越江妃之贝阙。
我茇我裳,我我巾,笔床茶灶,瓦盆藤尊。
简斋之诗,右退之之文」。
舟人之棹一纵,而先生飘然若秋空之孤云矣。
先生方独酌浊酒,悲吟苦语,揽须根之霜,搜象外之句,管城子、楮先生环而攻之,麾之未去也。
有风飒如,有澜烨如。
舟人曰:「浪将作矣,夫子其归乎」?
先生未及答,而小波屋如,大波山如;
龟鱼陆梁,蛟龙睢盱;
冯夷击鼓而会战,川后鞭车而疾驱;
眇一苇之浮没,眩秋豪之有无。
舟人大恐,相顾无色。
先生投袂而起,仰天而叹曰:「吾与洮湖定交久矣,而未尝识此奇观也。
子产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见其心,请改事湖,庶几岁晚之断金」。
陈晞颜诗集序1173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九、《诚斋集》卷七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予昔岁为友人陈晞颜作《敦复斋记》,晞颜以书来,且寄近诗百馀篇,曰:「子之记吾斋,吾未属餍也,子盍序吾诗」?
既而晞颜湖南襄阳,地益远,书问益疏。
今年八月,忽得晞颜书来徵余叙篇,盖余已忘之矣,而晞颜未忘也。
予初与晞颜相识时,各出诗文一编,盖予喜晞颜诗,而晞颜喜予文。
至今十年,予文日以退,而晞颜之诗日以进。
以日退之文叙日进之诗,借曰予不忘,予犹不敢也,晞颜犹喜而不忘,何哉?
「多情今夜月,送我到衡州」,「半夜打蓬风雨恶,平明已失系船痕」,此晞颜前日之句也,予甚爱之。
每欲效之,疾驱急追,目未至而足已返矣,而况于近诗乎?
如《秋日十咏》及《谒衡岳》等篇,盖秋后之山,露下之蕖,霜中之,而雪前之也,是可得而效哉?
予尝闻晞颜言少从后湖先生游,尽得诗之秘。
然则学而无传,信不可欤?
诗家者流尝曰诗能穷人,或曰诗亦能达人,或曰穷达不足计,顾吾乐于此则为之尔。
且夫疚于穷者其诗折,慆于达者其诗衒。
折则不充,衒则不幽,是固非诗矣。
至俟夫乐而后有诗,则不乐之后、未乐之初遂无诗耶?
聊为晞颜道之。
襄阳鹿门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岘山之碑,习池之馆,有、杜、山公之遗迹,今无恙乎?
晞颜有新作否?
予叙既往,晞颜诗当来,予盥手以俟。
年月日,杨万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