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原注:陶山越州南,以陶贞白尝隐于此,故名。) 其九 上下二镬1296年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元非铸冶(原作治,据康熙本改)自成湾,乌兔烹煎那得闲。
却问黄粮几番熟,不知沸鼎在人间。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原注:陶山越州南,以陶贞白尝隐于此,故名。) 其十 附子冈1296年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洞霞疑接台峰近,石栈空歌蜀道难。
一种灵苗人不识,半山霜露夜痕乾。
陆佃不当加职奏元祐六年三月 北宋 · 朱光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
《神宗皇帝实录》书成,修撰官陆佃龙图阁直学士
按祖宗事例,当进官,未当加职。
尚书胡公哀挽 明 · 祁顺
五言排律 押阳韵
造化钟英秀,邦家得俊良。
才猷超贾董,治具际虞唐。
驰骛诗书府,嬉游翰墨场。
策名留雁塔,通籍列鹓行。
献纳裨时政,褒迁沐宠光。
贰卿陆佃,考士仰欧阳。
位与名俱进,身由道益彰。
襟怀春可挹,器度海难量。
拜命持双节,巡行遍四方。
民风归采察,山水任徜徉。
足迹几千里,年华十七霜。
归朝承眷顾,拾级上岩廊。
调护亲储副,师资重国庠
秩宗兼版使,霄汉应文昌。
政务劳参订,谋谟赖赞襄。
星辰随步履,雨露散天香。
锦诰荣三代,奎星聚一堂。
麟袍纡玉带,鸟篆刻银章。
特进三孤秩,还持八座囊。
九重偏倚注,七纪尚康强。
任重商伊尹,知休汉子房
优容谁得似,锡赉更非常。
泉石双吟屐,烟波一画航。
耄年黄发老,仙梦白云乡
天上骑箕尾,人间失栋梁。
哀荣昭异数,恩泽及诸郎。
生死应无憾,勋名总不忘。
碑文新最迹,竹帛永流芳。
愿识嗟何及,追思倍衋伤。
毗陵江上路,云水共苍茫。
读书省悟 明 · 李开先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明诗纪事 戊签·卷九
多取不为贪,诗书僻性耽。
借钞先馆阁(内书原陈芳洲奏读自南都移来,共八十厨,掌以典籍。后迁代不常,因而攘窥抵换,存者无机。例许钞览,必先具领状,以时缴纳。世所谓读中秘书者是也。今馆中诸君不得如前,闻只市书而已。),博览及瞿昙
誉望惭书麓,文章效济南(李荐有《济南集》)
若无真实行,万卷总空谈。
《静志居诗话》:中麓藏书之富甲于齐东,诗所云「丰但三车富,还过万卷馀」,又云「借钞先馆阁,博览及瞿云」是也。先时边尚书华泉刘太常西桥亦好收书,边家失火,刘氏散佚无遗,独中麓所藏百馀年无恙。近徐尚书原一购得其半。予尝借观,爱签帙必精,研朱点勘,北方学者能得斯趣,殆无多人也。闻中麓后人尚馀残书数十部巡抚丹徒张公物色之。中有陆农师《礼象》一编。张公殁后,访之不能得矣。
七峰草堂移 清 · 全祖望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七峰草堂唱和集
大江以北少梅花,相传降作六命。
我疑陶山语未然,难缘户为左证。
棱棱百花头上姿,肯逐黄尘易素性。
迁之无道种无术,坐教嘉植困㱥𣩟。
马郎兄弟双玉雪,魂与梅花同清净。
有庄明瑟如篮田,有客看花满蒋径。
暗香入梦意无厌,觅遍古欢穷绝嶝。
秦淮大有槎牙种,十里江行足吟兴。
园官小试移山手,飞度七峰疑不胫。
寂寥小雪霜叶凋,峥嵘几点春牙劲。
新寒未消九九期,徵风已动番番胜。
乡心犹为石头悬,羁贯已随瓜步更。
花王之富数花对,恰与今年梧叶称(所移共十三本)
昨闻连舟度东关,榷吏惊迓纷相侦。
好事敢辞花税哆,佳话应为官阁咏。
招邀更喜值同声,叩钵齐催诗思竞。
我家勾馀东复东,宝岩千树苍云映。
当归枨触鹪鹩枝,叉手樽前醉眼瞪。
奉题惠州王子千太守罗浮纪游诗后并以为赠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二部
惠阳太守,公暇事罗浮
再作袁宏疏,重开邓岱游。
干旄先白鹿,人吏后青牛。
主客参双岳,仙灵至十洲。
麻姑披露冕,令拂云裘。
五色禽时逐,三花树辄留。
折梅毛女涧,行药羽人丘
肘腋东西瀑,房栊大小楼。
烛龙鞭子夜,冰兔洗晴秋。
水使三千击,峰将四百收。
蓬莱持一股,菡萏取双头。
屃赑灵胡力,炉锤大造愁。
天心穷斧凿,地肺恣雕䤹。
句出穿霞壁,篇惊倒雪流。
尽倾辞匠巧,竟绝壮夫谋。
半月交吟啸,群贤迭倡酬。
体裁争拟谢,才藻总依刘。
踞石棋盘设,攀萝磴道修。
平抛夸父,险用博台钩。
雀跃鸿濛喜,熊经疾痛瘳。
烟岚生翼翅,洞府得咽喉。
蝴蝶车轮驾,笼葱曲管抽。
粪香来巨鸟,酿酒有灵猴。
宫阙华割,金银草汁投。
顿能餐养寿,不必树忘忧。
冲举嫌偏早,流离恐未鸠。
经营劳牖户,疆理及河沟。
广置舂香碓,全膏秀麦畴。
板徭资灌溉,畲客绸缪。
犬吠宵沉柝,豚操岁满篝。
泉源长受福,碇石永蒙休。
玉系三江带,珠悬十县旒。
搴帷还象岭,拄笏更龙湫
教养姑为郡,循良即拜侯。
礼加磨镜数,情向抱关优。
饮御宾恒在,栖迟士必搜。
兰膏供夕诵,籼米佐晨羞。
井灶齐婴待,钱刀义季求。
鹅城频下榻,鳄渚每停舟。
枻响知渔父,琴歌识玉勾。
宫商千里应,清浊一时酬。
麋鹿鸣芳杜,凫鹥媚碧萩。
甘能珍甘蔗,苦不弃𤫱𤬏。
卉木嵇含辨,虫鱼陆佃裒。
桄榔随蔽翳,翡翠任啁啾。
扇绘多么凤,书驮或果骝。
无防终薏苡,有庆始麳麰。
雉兔閒长网,桑麻废大蒐。
条风纷鼓舞,阴雨重和柔。
憔悴民虽解,痌瘝已尚妯。
神明元至道,孝友亦嘉猷。
化燕何烦鲍,知鱼最是周。
愿垂棠荫大,遥庇桂丛幽。
梁化吾真羡,天私此一州。
张季平永嘉 宋 · 郑刚中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霜叶摇风九月秋,披披归袖挽难留。
知君久作陶山梦,无意相从郑谷游。
率略杯盘常共醉,艰难身世最同忧。
人情易得成疏冷,频有音书寄我不。
子缜湘南奉讳归今年书来言以营葬故辞湘中书院之聘且分束修为馈却寄壬午 晚清 · 李慈铭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戊集
未竟星轺感素冠,礼堂追想百年欢。
陶山力自营松柏,湘水才多怨芷兰。
尚有门生知载酒,独怜远道劝加餐。
一时风树悲群从,霜露秋深雁序寒。
中州邵太史晋涵入都 清 · 孙星衍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澄清堂诗稿卷上
平生慕两贤,非友而若师。
束修好经籍,往往梦见之。
其一钱少詹,识我弱冠时。
注书抉渊原,辨字求据依。
前贤谬称许,谓云戴可追(辛眉先生初致札星衍东原替人之语)
东原真天人,我闻恧且疑。
一为校理君,时徵入天扉
点窜四部书,校录三通碑(君著舆地金石碑目)
我方走江介,离隔如云泥。
长裾曳朱门,渐蒙孤陋讥。
遭逢得良友,与我斗识知。
汪狂而钱倨,更有洪君奇(谓容甫献之稚存
其学乃精绝,独到一世希。
孤蓬生于麻,白沙入以缁。
千年枕经籍,自以元朗期。
欲撰续释文,此事茫无涯。
先抽尔雅篇,虫鸟苦究推。
削其偏傍加,古是而今非。
广摭郭舍人樊孙,高(诱)康成乃其枝。
参军小龃龉,叔重吾纲维。
蹉跎未终成,行役以自携。
侧闻校理君,著此二十稘。
声音训诂閒,质证书易诗。
经经自相勘,所失无毫釐。
徵信汉魏儒,阙疑不自欺。
措言又平准,未肯参军随。
亦取正义名,冲远讵等夷。
陆佃郑樵辈,芜秽不足资。
君书若行世,焚砚亦不辞。
后儒苦参订,惟恐微言微。
浮名本浮云,岂以恤已私。
前年走京阙,谒君叩门篱。
握手喜欲狂,礼意不及施。
千言累匈臆,有若丝不治。
又若大泽云,四起无端倪。
徐徐辨涯涘,渐渐如醇醨。
是时君念我,恐有方朔饥。
俾修石渠书,议功以入赀(时予欲得职官表誊录阁校乃纪总宪陆廷尉过爱谓当以纂修荐遂致不就)
所计亦未成,感激肝胆披。
逡巡逐秋风,匆卒走路岐。
君书不曾见,回首以恨滋。
去年客游梁,主者韩昌黎(谓弇山中丞
好贤苦饥渴,赏我以不羁。
招君载书来,著作于官司。
编年仿司马,当废薛应旂(君为毕中丞宋元通鉴)
君谈始深接,君学方深窥。
暇日出我书,折衷而拾遗
十言九合辙,闭户法在兹。
微嫌我惊俗,改字搜根基。
我言證佐明,例不避谤诽。
君书列学官邢炳不敢睎。
眇然当世閒,所待言者谁。
吾终望中丞,功业今皋夔。
圣人重文治,入告必颔颐。
石经最宜奏,次者两庑祠。
光光许叔重,学行纯无疵。
景纯自忠烈,黉舍诵厥词。
柰何小说家,缘饰致诋訾。
中郎康成,术业无参差。
三贤配游夏,后世颂不衰。
立言古人敦,献可良臣为。
翰林近言官,君位清不卑。
有时得迁除,亦合陈丹墀。
狂夫及刍荛,惟君择从违。
俗流但因循,谗者曰詅痴。
我今如愚公,用志山可移。
赠言愧无文,继之以歌骊。
踟躇惜将别,且复倾千卮。
丈夫恋日月,苦乏名誉垂。
交朋重知己,谓有药石规
心酸勿挥涕,为其近女儿。
同术而同方,天涯若堂闱。
努力研遗经,暇即长相思。
执政生事劄子元祐五年六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栾城集》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宰相之任,所以镇妥中外,安靖朝廷,使百官皆得任职,赏罚各当其实,人主垂拱无为,以享承平之福,此真宰相职也。
臣窃见近者执政进拟邓温伯翰林学士承旨除命一下,而中书舍人不肯撰词,给事中封还诏书,御史全台,两省谏议,皆力言其不可。
议论汹汹,经月不定,而执政之意,确然不回。
温伯既仍旧就职,而言者并获美迁。
质之公议,皆不晓其故。
若谓执政诚是耶,则给舍台谏并系所选,岂其皆非?
若以论者诚非耶,则不加黜责,并获优宠,进退无据。
是以公议皆谓朝廷自知其非,但重于改作而已。
今者谤议未息,又复进拟礼部侍郎陆佃、兵部侍郎赵彦若权本部尚书
中书舍人二人复相次封还陆佃之命。
臣窃惟此二事,本非朝廷急切之务,势须必行者也。
上既不出于人主,下又不起于有司,皆由执政出意用人,致此纷争。
内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厌于烦言,焦劳弥月;
下则侍从要司失其旧职,纲纪废坏。
至于赏罚颠倒,顷所未闻。
臣不知为政如此,得为镇妥中外,安靖朝廷者乎?
顷者诸曹侍郎阙人,朝廷始擢用诸卿监权侍郎,盖以不权侍郎则本曹公事阙官发遣。
如礼兵诸部事至简少,虽无侍郎,但责郎官,亦自可了。
侍郎既具而复权尚书,此何说也?
若谓侍郎久次当迁尚书,臣不知尚书久次当遂迁执政乎?
此则为人择官,而非为官择人之意也。
臣待罪执法,窃虑圣意未经究察,但见执政历诋有司而自伸其意,使群臣无由自明。
今后更有如此等事,无敢守法为陛下明白是非者。
是以区区献言,不觉烦渎,罪当万死。
取进止。
论冬温无冰劄子元祐六年正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栾城集》卷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前年冬温不雪,圣心焦劳,请祷备至,而天意不顺,宿麦不蕃。
去冬此灾复甚,而加以无冰。
二年之间,天气如一。
若非政事过差,上干阴阳,理不至此。
谨案常燠之罚,载于周书;
而无冰之灾,书于《春秋》。
圣人之言,必不徒设。
臣谨推原经意,而验以时事,惟陛下择之。
盖《洪范·庶徵》:晢则时燠,豫则常燠。
谋则时寒,急则常寒。
晢之为言明也,豫之为言舒也。
故汉儒释之曰:「上德不明,暗昧蔽惑,不能知善恶,无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礼,失在舒缓。
盛夏日长,暑以养物。
政既弛缓,故其罚常燠。
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亡无寒岁,而秦灭无燠年」。
今连年冬温无冰,可谓常燠矣。
刑政弛废,善恶不分,可谓舒缓矣。
臣非敢妄诋时政,以惑圣听,请为陛下具数其实。
然事在岁月之前者,臣不能尽言,请言其近者,凡有罪不诛者七,无功受赏者四:陆佃礼部侍郎,所部有讼,而其兄子宇乃与讼者酒食交通。
狱既具而有司当宇无罪,此有罪而不诛者一也。
石麟之开封府推官,与诉讼者私相往来,传达言语,狱上而罢,更为郎官,此有罪而不诛者二也。
李伟建言乞回夺大河,朝廷信之,为起大役,费用不赀。
今黄河北流如故,涨水既退,东流淤填,遂成道路。
臣屡乞正欺罔误国之罪,不蒙采纳,任如故,此有罪而不诛者三也。
开封府推官王诏故入徒罪,虽该德音,法当冲替,而仍得守郡,至今经营差遣,迁延不去,此有罪而不诛者四也。
祥符张亚之为官户理索积年租课,至勘决不当偿债之人,估卖欠人田产,及欠人见被枷锢,而田主殴击至死,身死之后,监督其家不为少止。
本台按发其罪,而朝廷除亚之真州,欲令以去官免罪,此有罪而不诛者五也。
孙述知长垣县,决杀诉灾无罪之人,台官有言,然后罢任,虽行推勘,而纵其抵欺指望恩赦,此有罪而不诛者六也。
秀州倚郭嘉兴县人诉灾,州县昏虐,不时受理,临以鞭扑,使民相惊,自相蹈藉,死者四十馀人。
虽加按治,而知州章衡反得美职,擢守大郡,此有罪而不诛者七也。
近日差除户部尚书以下十馀人,其间人材粗允公议者不过二三人,其他多老病之馀及执政所厚善耳。
臣与僚佐共议,以为不可胜言,是以置而不论。
独取其尤不可者杜常、王子韶二人论之,然皆不蒙施行。
杜常熙宁间谄事吕惠卿兄弟,注解惠卿所撰手实文字,分配五常,比之经典。
及其所至谬妄,取笑四方。
其在都司,希合时忱、任永寿等旨意,施之政事,前后屡为台官所劾。
兼其人物凡猥,学术荒谬,而寘之太常礼乐之地。
命下之日,士人无不掩口窃笑。
此无功受赏者一也。
王子韶昔在三司条例司,谄事王安石,创立青苗、助役之法。
臣时与之共事,实所亲见。
吕公著御史中丞,举为台官
公著以言新政罢去,而子韶隐忍不言。
先帝觉其奸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自是以来,士人不复比数。
但以善事权要子弟,故前后多得美官。
今又擢之秘书,指日循例当得侍从
公议所惜,实在于此。
此无功而受赏者二也。
张淳资才凡下,从第二任知县擢为开封司录
曾未数月,厌其繁剧,求为寺监丞,即得将作。
又不数月,令权开封推官,意欲因权即真,迤逦迁上。
此无功而受赏者三也。
丁恂罢少府簿,经年不得差遣
一为韩维女婿,即时擢为将作监丞
此无功而受赏者四也。
其因缘亲旧,驰骛请谒,特从常调,与之堂除,以至除目猥多,待阙久远,孤寒失望,中外嗟怨者,尚不可胜数。
凡上件事皆刑政不修,纪纲败坏之实也。
大率近岁所为类多如此,譬如天时有春夏而无秋冬,万物虽得生育而不坚成。
天之应人,颇以类至。
指挥大臣,令已行者即加改正,未行者无踵前失。
勉强修饬,以答天变。
臣伏见去年岁在庚午,世俗所传,本非善岁。
徒以二圣至仁无私,德及上下,故此凶岁化为有年。
然事有过差,犹不免常燠无冰之异。
由此观之,天地虽远,得失之应,无一可欺。
若更能恐惧修省,戒饬在位,相勉为善,则太平之功,庶几可致也。
臣备位执法,实欲使陛下比隆尧舜,无缺可指,无灾可救。
是以区区献言,不觉烦多,死罪死罪。
取进止。
陆佃恩除龙直元祐六年四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七
陆佃以《实录》书成,恩除龙图阁直学士,按故事无例,命下恐致烦言。
上殿论除授之间公听并观如元祐用人劄子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
臣伏准正月己巳诏书,令臣举贤能才识之士。
又准辛卯诏书,令臣悉心启迪,毋有所隐。
顾一介疏贱,旬月之间荐被诏墨,窃窥圣意,固欲兼采众知,急闻直言。
然臣尝妄议下之从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
夫使耆俊在服,忠言日闻,直不见疏,才不招忌,则声气之合,有不待劝勉而至者。
不然阘茸得志,阿谀成风,爱贤而不亲,礼善而不用,则稍知自好者,将望望然去之,矧所谓真才硕能者乎?
熙宁元丰之间,非无君子也。
王安石、吕惠卿逐异己以快其私,元气销靡,若不复见。
一旦哲宗践祚,崇庆垂帘,振而新之,则大小胥奋。
于是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在相位,吕大防、韩维、刘挚、范纯仁在政府鲜于侁、苏辙、孙觉、梁焘、范祖禹、朱光庭、傅尧俞、吕陶为台谏,苏轼在翰苑,范百禄、曾肇、刘攽、苏辙在词掖,而经筵讲读官傅尧俞、韩维、范祖禹、赵彦若,崇政殿说书程颐,召而不至,则范镇也。
史官陆佃、曾肇、朱光庭、黄庭坚,自馀此类,不可殚纪。
然而所谓元祐诸贤之盛,则非借才于异代也。
有作新观感之实德,有丁宁恻隐之真意,故数月之间,精采颇异乃尔。
虽然,此特元祐初年也,七八年间,大抵若此。
其閒调亭既入,虽若稍不逮初,然正论卒胜。
世号宣仁为女主中尧舜,宁不信然?
臣愚欲望陛下试取臣言,参稽史册,内以禀承慈训,外以申命大臣,自今除授之间,公听并观,如元祐用人,使才器分量无一不当其位,则实意所孚,善类皆为时而出。
《诗》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陛下幸毋以乏才忽之,臣不胜区区。
类省别试所策问第一道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三
问:是是非非,人之良心也,不以职分之分合而有异同,不以时论之向背而为语嘿。
先帝王钦承,后帝顾享,率吁群献,布列有位,越小大谋猷,罔有攸伏,将以使人罔不自尽,昭事厥辟。
暨我国朝,列圣相承,屈己稽众,尤足以尽群下之情。
不特分建三省以谨出令也,中书密院分职授任,各班奏事,事有大者,始得同进,故有中书进拟,有密院进拟,有三省进拟,有三省、密院同进拟,其别盖若此。
赵明与西人战。
郭达修堡栅,二府不嫌于异议;
唐淑问左司谏陆佃等罢侍讲,而侍御史谓非西府所当同进;
副枢欲取中书断案,而傅尧俞持之;
李清臣吏部尚书,而王岩叟辩之;
宰相欲用韩缜镇北门,而韩忠彦争之。
自今观之,二府同列未始不相亲也,至于国事,则公尔忘私,凛不可夺。
抑不知是非太,亦有伤于同寅协恭之义否乎?
不特经由外省,许其封驳也,关移台谏,先事究图,设有奏陈,曾无嫌虑。
台臣陈执中谏官不以为然,谏官蔡确台臣以不言罢去。
至于王汾谏议,李常为中司杨畏为察官,台谏亦互有抨击。
自今观之,台谏同列宜无所矛楯也,而于先朝旧制,不相往来,虽以长官亦无关白,遇有当言,空臆无隐。
抑不知善恶太,亦有扬己取名之嫌否乎?
然犹以为未也,侍从之臣,职亲地近,论思献纳,惟既厥心。
盖不惟转对可以尽言也,或不时宣诏,以备顾问。
不惟经筵有以进对也,国家有大议,如濮园、新法、河防、边奏,从臣皆得以昌言之。
熙宁诏书谓:「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
道之而弗言,尔为不恭」。
所以望于从臣者若此。
司马光副枢,亦曰:「臣未受恩命,犹是侍从之臣,于朝廷阙失无不可言者」。
然则副枢虽尊,返不若从臣之无不可言乎?
自今观之,所谓从臣分曹列局,各有攸司,谓于朝廷阙失无不可言,抑不知论建太广,亦有越职言事之嫌否乎?
窃又有疑焉,祖宗盛时,二府合之时少而分之日多。
以分者为是邪,如韩缜中书独进拟而私姻戚,曾布宥府独奏事而挤宰臣,则分者得为是乎?
以合者为是邪,如元祐回河之役,二府之议适同而迄于贻患,则合者得为是乎?
惟台谏亦然,以异者为是邪,始元祐四年谏官之请而尽罢丞杂以下,则得无太甚?
以同者为是邪,如元祐初虽台谏各与长官同对,而当时已不谓然矣。
侍从亦然,以有言者为是邪,有如溱、襄、奎、绛以议论不阿,悉从外补,则若将不可以有言矣;
以不言者为是邪,有如范纯仁所谓「侍从之臣,优游养望,退有后言」,则若又将有瘝官之讥矣。
尝三复旧典,于其分合而观士气之屈信,因其同异而察治道之进否,盖有感于中而不能嘿者。
《诗》曰:「不懈于位,民之攸塈」。
卷卷之诚,愿与诸君切磋究之。
积雨兼旬读陶太守陶山诗刻 清 · 王昙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六
不见日脚见雨脚,历尽雌雄周二甲。
我读陶山十卷诗,方知不尚奇而法。
先生昔宰平江县,吟啸松陵狎花鸭。
当初皮陆建诗坛,斜风细雨传苕霅。
次年先生转军饷,十万花银一官押。
贼营连连七百里,雪白旌旗遍山插。
以银直送将军营,剧贼如麻不敢劫。
潼关女队八百骑,马上长枪往来夹。
守取军书贼里来,索得将军一纸劄。
无天于上无地下,独往独来心不怯。
当时示我西行诗,华山骊山一囊拾。
一路甜吟蜜咏来,覆被方知勇可习。
以后多年宰吴县,怀想桃庵访僧衲。
桃花仙人不得见,重种桃花绕三匝。
君身本是桃花仙,乃为仙再刻集。
一坯黄土解元坟,波及秋娘一碑立元和舒大尹亦树碑于西跨之九娘坟云。)
文王之泽枯骨知,香山之诗老妪泣。
忽闻走马上开山(刺海州。),一座云台不可接。
咸泉苦海非所宜,肺疾膨脝子由急。
又闻司马改通州,一道狼山海流立。
相传两处产胎禽,我欲从之羽毛飒。
十年三度燕山游,吴下交游少车笠。
相知惟有一先生,来守吴淞笑相揖。
牛腰诗卷未雕镌,公子南宫翰林捷。
量移白傅苏州,一似莼鲈暂承乏。
旧年今日见天子,云感温纶问官级。
蹉跎恶浪上闽滩,留恋扬州旧舟楫。
平生不爱热官忙,户限功名好出入。
君不见唐朝韦白在当时,传遍苏州只有诗。
而今十卷樊川集,且作扬州杜牧之
群贤登第诗 金 · 翟升
 出处: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一
陶山先生主文申公绰号陶山,郭令好学加劝惩(郭好学平阴
平阴儒学日复振,不让五虎专前名。
靳侯才名驰冀北(靳子昭主簿,初官佐治肥子国。
下车首询沂上人,供室劝学增润色。
文章圆熟推许公,典而丽兮词更工。
山城天荒从此破,白袍换绿荣乡中(许祐)
苏仙久藉家学力,内抱英华外谦抑。
十年作赋气凌云,唾手功名不劳得(苏得胜)
古学众许芝亭刘,下笔万字何能休。
俯就绳墨入赋室,一战而胜酬焚舟刘格
贤哉酅河子董子,八举终场人罕比。
广阳就试欲投名,尚以老成为所耻(董哲)
孝感里中重王兄,德与才称非过情。
耽经玩史日无辍,蔼然素有场屋声王瓒
升也文学宗董氏,陶山竹溪亦席侍。
靳老馀绪复稔闻,驽马十驾希騄耳翟升
明昌天子试飞龙,董子王升文并雄。
金门献赋仆亦与,北宫唱第三人同。
至今地脉何曾断,吾乡士风天下冠。
学者体法旧纯朴,岂止为文思过半。
申氏名族世共知,后之苗裔振复奇。
潜遗祖德借馀论,又向蟾宫折桂枝(申振)
溪上先生号醇德,动为仪表言为则。
发明圣道得其传,恩不及身后蕃息。
乃孙经学有渊源,乙科优中光儒门。
靳侯名乡能远虑,居贤因此右硖村(王知进
李君力学人难企,弱冠声华蔼乡里。
早承鹗荐上天廷,一举明经取青紫李可用)
翠华警跸幸南都,圣心愿治求硕儒。
日边诏下免秋试,三英笑指龙门趋。
锜氏兼经勤博古,苏子天才中规矩。
李生伯仲三豪间,鼎甲科名俱力取(锜申苏霖李唐英
明年较艺入明光,王氏文词复擅场。
圣代人材罔遗弃,特恩赐第名亦彰(王天一)
芸窗昼寂閒屈指,仕者十有三人矣。
不才鲁钝甘隐居,但庆诸公膺器使。
为报后来为学人,前进已达教犹存。
勉旃勉旃学而仕,食禄无忘先辈恩。
文太师再致政归西都二首元祐五年二月 其二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乞身章疏竟难移,双镇辞来亦重违。
绝域共惊吾父在,别都今喜我公归。
渭川士宦相先后,辽海人民半是非。
谁念昔曾陪祖帐,同时宾客坐中稀(自注:公元丰间致仕西归,赐宴琼林苑。今惟苏子容并佃二人再预。)
按:以上《陶山集》卷一
依韵和门下吕相公从驾视学(原按:《宋史·哲宗纪》:元祐六年十月,幸国子监时在颍州,故有侍臣独恨身千里之语。门下吕相公,谓大防也。)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纁帛升龙日月章,平明鸾辂幸胶庠。
侍臣独恨身千里,邸报空看字数行。
故事一遵皇考庙(自注:仁宗视学故事。),馀波仍及武成王
谁知玉尺横经处,犹是当时旧讲堂。
依韵和李元中兼寄伯时二首 其二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五丈河边避俗尘,闭门情味似漳滨。
抛离鹊渚今三岁,成就华严祇两人(自注:伯时画华严,元中写。)
贫里有时求得玉,老来无可奈何春。
平生共学王丞相,更觉荀扬未尽醇(以上《陶山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