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明教大师手帖后(二)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二二
明教大师嵩和尚自称藤州东山沙门
乘夙悲誓,出于皇朝。
始以天下󲦤绅先生或未究我法大道之源,而域守所习,迹佛教为夷狄之法而蔑视之,至加毁灭,谓无使混害中国周、孔之道。
和尚惜彼循枝而遗根,背源而向派,非徒谓暗乎此,其学周孔之道也,可得谓能自其明而极其诚,由其诚而尽其道,以成天下大本大公,包博无外,纯全之妙神者耶?
由乎不自知,所以不知人矣。
和尚博极古今儒释教道之本,会通圣贤理事论议之迹,若振纲张网,举领提毬,目分毛敛,见者皆明,义贯理融,感会神府。
乃知凡圣人所出之方、所示之言,特其教之迹矣。
使知识之明者由此自返所以迹、所以言者,以内照之则灵宇廓然,无内外,无彼此,岂华夷儒释之可辨耶?
乃著之书号《辅教编》,以开谕󲦤绅先生之徒。
奏之天子,上嘉叹之,敕与班行。
而名卿钜儒,至如欧阳文忠公诸豪,览其书,莫不叹服,敬而礼之。
复缘浅识讲解辈毁其宗门,故撰《正宗记》、《定祖图》以辩其说,亦奏上行之。
既而还东吴示灭,灵迹甚异,具如传记。
其墙岸法门,启迪信路,虽古高僧之雄者不过尔耳。
禅人宝智得其遗帖,求跋,故援毫信手,愧不能述其万一也。
灵源叟书。
无生常住真归告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嘉泰普灯录》卷三○、《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一○套第二册、《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纲目》第三七页
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出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
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
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
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證乃知,馀莫能测者欤?
所以六祖让和尚:「甚么处来」?
曰:「嵩山来」。
祖曰:「甚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假修證否」?
曰:「修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祖曰:「即此不污染,是诸佛之护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别传之宗,而拣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
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谓若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别滞污染缘,乖护念旨,理必警省耳。
夫少室道行,光腾后裔,则有云门偃奋雄音绝唱于国中,临济玄振大用大机于天下,皆得正传,世咸宗奉。
惟清临济,九世祖也。
宗教衰丧,其未尽绝灭者,唯二家胤派,斑斑有焉,然名多愧实。
顾适当危寄,而朝露身缘,势迫晞坠,因力病释俗从真,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
吾委息后,当用依禀观究,即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
慎勿随末法所尚,乞空文于有位,求为铭志,张饰说以浼吾。
至嘱至嘱。
因自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告》,且系之以铭。
铭曰:
无涯湛海,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曷浮曷休?
广莫清汉,欻生片云。
有无起灭,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昭示汝曹。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天申节功德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甲观开祥,方嗣无疆之历;
梵宫营福,或凭大觉之慈。
载逢弥月之辰,咸听后天之祝。
皇帝陛下伏愿绍恢大业,永御丕图,绵帝力以常新,齐佛寿之无量。
卜年过历,方同周室之兴;
致治以仁,远迈尧龄之永。
卜算子 其二 饮酒成病1195年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彊,佛寿须千百。
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除夕感怀敬呈东风老人 其五 当代 · 姚佳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瑶池何处卜巫咸,芝诏经年看凤衔。
自是圣人同佛寿,岂关天汉隔仙凡。
千山秀丽随春水,两气清朗趁紫岩。
八咏亭高湖海杳,适时滂沛挂轻帆。
咨叩有省呈黄龙清禅师 宋 · 戴道纯
 押文韵
杳冥源底全机处,一片心花露印纹。
知是几生曾供养,时时微笑动香云(《五灯会元》卷一八)
灵源叟祭母(代)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六、《无文印》卷一二、《柳塘外集》卷四
生其夭夭,死正其命,豺虎无所容其喙,锋镝无所投其刃,母之取于造化已无欠者矣。
问道四方,漫游忘返,身经大乱而不省,不幸大故而不知,源于吾母有大欠焉。
前秋西溯,需伴九江,人或有言吾母已不相待,天涯独哭,且信且疑。
兹焉得书,乃知屋头青山,稚松已长,而源也方得的讣。
有声彻天,有泪如雨,不足以泄此悲也!
然自蜀复以来二十年间,全蜀之人有首领之可保,有墓之可寻,如吾母者几何人?
安不及养,病不及问,闻讣十四年之后,望哭一万里之外,如源之为子者又几何人哉?
狐死首丘,此计以决。
省白发于堂上,披宿草于墓前,且有日矣。
蜀天遥遥,蜀江迢迢,蜀山可磨,我恨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