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宝峰院记(代)1121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石门文字禅》卷二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余家筠溪,溪出新吴车轮峰之阳,其阴凤皇、幕阜诸峰,黛横玉立,娠奇畜秀,解楚山而益峻,隋朝而来,为得道者所庐。
又黄龙、龙安兴化、云岩四大刹,皆其遗地,相去百里,丛林之盛,冠映诸方。
大长老宝觉佛寿相续而兴,禅学宗天下,衲子动成阡陌。
而宝峰善思院者,世以律居。
然夕灯午梵,斋鱼茶板,与四大刹者争雄长,而凤皇、幕阜之雄深,亦让其形胜。
余外舅家西安,往来闻之熟矣。
宣和三年罢官临汝,道经双井而造焉。
渡溪东望,奇峰峻冈,堕吾马首;
据鞍回视,飞楹画栋,翔出林表。
入重门,顾两庑翼如而入焉,禅斋云堂,绿疏青琐,大殿层阁,涂金间碧,像设之妙,服具之华,见者知焉。
登法堂,望寝室,窅然靖深,耆年僧雏,倒屣迎客,客至如归焉。
退视其私,则厨库廪厩,莫不整洁,游衲解包,颐指如意。
于是慨然叹曰:「谁为之者?
何其材乃尔有馀耶」?
住持僧守道曰:「院基于唐,有田亩山林。
五代烽火之馀,券牒亡失,多为比邻所侵,院因荒残,如逃亡人家者二十馀年,诏赐今额。
熙宁之初僧圆智者白官,请牒来居焉,有恢复之意。
未几物故,至是化为麋鹿狐豹之区。
元祐六年,县以玉溪僧子瘦领住持事,经画三年,未举而化。
守道实传器于瘦者,母李氏,悯其颓坏,施妆奁以开垦田亩,用阴阳家之说,下旧院百步,伐山为基。
鸠工于崇宁元年之春,断手于政和八年之秋,而吾院克成」。
其弟守达者实阴相之。
余闻曹溪祖师也,而腰石夜舂;
牛头宗师也,而躬自负米,皆以供僧也。
及其衰也,称嗣祖传法者,护食而拒僧。
道公于是时,乃能犯拒僧者之怒而延纳之,此心日月不能老也。
曰:「吾非有心,以时特爱。
惜普光禅师与众力耕,见金而不取,同伴诘之,曰:『今吾未用也,俟吾他日』。
把茅盖头,资以饭僧。
味其存心,与今认十方僧物为己有者异矣」。
道慧敏而老,其立事有过人者。
遣其徒宝宗来求文以记,余爱道所论,并为书之。
默禅师大观四年正月111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石门文字禅》卷二三、同治《武宁县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李北海以字画之工,而世多法其书,北海笑曰:「学我者拙,似我者死」。
当时之人不知其言有味,余滋爱之。
盖学者所贵,贵其知意而已。
至于踪迹绳墨,非善学者也。
岂特世间之法为然,出世间法亦然。
黄檗运公师百丈大智禅师,而迅机大用,每凌压之。
百丈固尝叹曰:「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玄沙备师雪峰真觉禅师最久,遂为谈根门无功幻生,幻生法门。
其论皆揭佛祖之奥。
雪峰亦尝抚其背曰:「岂意衰暮,闻此妙法。
汝再来人也,吾所不及」。
雪峰、百丈之道益尊,而黄檗、玄沙得为的嗣。
初未尝印脱其语言,顺味其机因,以欺流俗。
此道寂寥久矣,乃今于黄龙清禅师见之。
公为晦堂老人侍者,而名声已闹闻丛林,其超情独脱之论,无师自然之智,当机密用,人不敢触其锋,虽晦堂,唯知加敬而已。
双井徐禧德占黄庭坚鲁直,此两翁世所谓人中龙也。
往来山中,与公语,未尝不屈折咨嗟,以为不及。
以故天下士大夫悦慕愿见,想望风采。
公名惟清自号灵源叟,世为洪州武宁陈氏子。
童子时诵书日数千言,伊吾上口。
有异比丘过书肆见之,引其手熟视,大惊,劝其父母使出家。
公即忻然往依高居某为师。
几何为僧,受具足戒,即起游方。
初谒法安禅师,欲倾心受法,法安曰:「子他日洗光佛日,照耀末运,苦海法船也,一壑岂能畜汝?
行矣,无自滞」。
公因遍历诸方,晚归晦堂
久之,初开法于舒州之太平,衲子雷动云合而至。
未尝谨规矩,而人人自肃。
江淮丛林,号称第一。
洪州转运使王公桓迎公归黄龙,欲以继晦堂老人
未几晦堂化去,公亦移病,乃居昭默堂,宴坐一室,颓然人莫能亲疏之。
然见之者,皆各得其欢心,至于授法,钳椎鍜炼,则学者如烟菟视水车然,莫知罅隙。
其提唱议论,初不许学者传录,有得其片言只句者,甚于获夜光照乘然。
余于公为法门昆弟,气宇英特,慎许可,独首肯余可以荷担大法。
顷于山中日有异闻,尝曰:「今之学者,多不脱生死者,正坐偷心不死耳,然非学者过也。
汉高帝韩信以杀之,虽死,而其心果死乎?
今之宗师为人多类此。
古之道人于生死之际,游戏自在者已,死却偷心耳。
侯景兵至建邺武帝大殿见之,神色不变,软语抚慰,而侯景汗下,不敢仰视。
退谓人曰:『萧公天威逼人,吾不可以再见也』。
侯景固未尝死,而其心已灭绝无馀矣。
古之宗师为人多类此。
吾观今诸方说法者,钩章棘句,烂然骇人,正如赵昌画花,写生逼真,世传为宝,然终非真花耳」。
其应机引物以晓人皆类此。
大观三年秋,余以弘法婴难。
明年春,病卧狱中。
公之的子德逢上人以书抵余曰:「昭默病,遂有书付禅师,使人不能候而去」。
余矍然而起,坐念公平生奇德美行,恐即死后,世莫得以闻,故为疏其略以授,使往谒道乡居士,求文刻石于山中,以传信后世云。
大观四年正月二十五日石门某序。
祭昭默禅师1118年2月6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石门文字禅》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龙山
政和八年二月初六日甘露灭致以香羞之奠,祭于佛寿灵源真归无生之塔:宝觉以拳,授法宗纲
区别背触,天非苍苍。
如履虎阱,非愚则狂。
公少奇逸,发硎剑铓。
横机试之,切玉无伤。
体露情尽,凡圣两忘。
沩仰机辩,如珠走盘。
父喜自匿,暴子所长。
追还此风,名闻诸方。
临济法道,始于南昌
大于汝颍,盛于衡湘。
黄龙三关,建无胜幢。
奕世护持,不离觉场。
天魔愁怖,走仆且僵。
剪拂流辈,高师门墙。
庸有匪人,卖公自扬。
骐驎种性,自异犬羊。
狠触怒疾,夫岂知量?
俨临清泉,精严激昂。
如万星月,如百谷王。
高明广大,洞彻汪洋。
成就法器,坚翅飞翔。
下视毒龙,命将灭丧。
划海为两,抟而取将。
老则移疾,古寺闲房。
听万象说,以默自藏。
猿鸟厌见,天下想望。
我初见公,骏气腾骧。
溟涬弟之,但加敬庄。
人以谤掩,公慰愈光。
置麝溺器,更增其香。
取而有之,簏于药囊。
坐交时埋,瓮于南荒。
落苦李,人弃路旁。
公犯世忌,愈益称赏。
万人浮议,冰消其汤。
既幸生还,陆沉故乡。
岂不愿见,恃公康强。
计至失声,事出仓皇。
中流欲济,俄丧楫航。
夜泪殷枕,起喟失床。
我忧禅学,终背教
造论导之,排斥否臧。
公闻乃曰,彼自无疮。
以书教诫,欹倾数行。
至言吐凤,自然文章。
马鸣龙胜,论著精详。
文字于道,疑不相妨。
索珠层渊,采玉崇冈。
人各有志,咸酸异尝。
但馀此意,拜未敢当。
嗟吁惜哉,巍巍堂堂。
遂成千古,丛林荒凉。
然观斗柄,阴晴晦彰。
示有出没,夫岂真亡。
鹿门灯禅师建炎元年五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石门文字禅》卷三○
维皇宋建炎元年岁次丁未五月庚寅朔二十日,特叙复僧某,谨以茗果之奠,敢昭告于灯公禅师之灵:明安宗风,续佛寿命。
几绝而存,至师大振。
芙蓉东去,随至磻阳。
如道吾智,而有石霜
定惠既化,迁住鹿门
青林虔,而继新丰
虽牧万僧,如数三四。
观其规模,宝觉是似。
重和改元,发僧宫寺。
褦襶之师,包羞惜死。
谄谀之极,遂拜黄冠。
师笑视之,泚其面颜。
苏岭之下,宝坊幻出。
何以致之,盖其愿力。
既孝其师,又悌其兄。
有光丛林,不负佛恩。
凛然风神,今成万古。
薄奠在盘,泪落无所。
请杲老住天宁疏111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石门文字禅》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云门之句里呈机,粲玲珑之瓶
洞山之正中妙叶,走圆转之盘珠。
临济之门风,行黄檗之照用。
夺人境于棒下,分宾主于喝中。
三宗盛集于帝京,诸老大扬于佛事。
伏惟某人道韵拔俗,英姿逸群。
披沙得金,剖石逢玉。
识黄龙窟中头角,振青鸾溪上风雷。
十年之幽兰林香,一旦之颖锥囊露。
主张法席,厌饫名山。
每欲晦藏,辄自昭著。
其自治虽无求于世,然寓世当循缘而行。
奚必山林,终胜朝市?
今者觉天梵侣,上国宝坊,伫法驭以重临,期宗风而大振。
遥知起定因缘,助发慈心;
想见肯来龙象,拥随高步。
门榜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名曰住持,实同客寄,但以领徒弘法、仰助教风为职事尔。
若其常住所管财物,既非己有,理不得专,一委知事僧徒分局主执,明依公私,合用支破,惟清止同众僧斋衬,随身瓶钵,任缘去住而已。
伏想四方君子来有所须,顾寝食祇接之馀,别难供应。
盖以彼所管者,世法则属官物,佛教则为众财。
偷众财、盗官物以买悦人情,而取安己,有实非素志之所敢当。
预具白闻,冀垂恕察。
按:《人天宝鉴》,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一套第一册。
宝觉和尚晦堂谥号宝觉。)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惶恐拜覆庵头大和尚:某此月二十八日入院,蒙郡官办开堂,因即焚香,宣明师训,而禀嗣之缘,固已久矣。
此时施设,聊徇化仪,故不欲复准世礼,特致书谢,自取疏外,而形累师宗也。
伏惟慈鉴,必赐恕容,幸甚。
今四来学众,粗成丛林,宰官檀那,咸垂资护。
某旦夕勤诚,思报祖宗,不敢辄懈,以此可望察知,免赐忧念。
谨上状申覆,伏乞纳受。
不备。
按:《缁林尺牍》第二八页,民国刻本。
明教大师手帖后 其二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二二
明教大师嵩和尚自称藤州东山沙门
乘夙悲誓,出于皇朝。
始以天下󲦤绅先生或未究我法大道之源,而域守所习,迹佛教为夷狄之法而蔑视之,至加毁灭,谓无使混害中国之道。
和尚惜彼循枝而遗根,背源而向派,非徒谓暗乎此,其学之道也,可得谓能自其明而极其诚,由其诚而尽其道,以成天下大本大公,包博无外,纯全之妙神者耶?
由乎不自知,所以不知人矣。
和尚博极古今儒释教道之本,会通圣贤理事论议之迹,若振纲张网,举领提毬,目分毛敛,见者皆明,义贯理融,感会神府。
乃知凡圣人所出之方、所示之言,特其教之迹矣。
使知识之明者由此自返所以迹、所以言者,以内照之则灵宇廓然,无内外,无彼此,岂华夷儒释之可辨耶?
乃著之书号《辅教编》,以开谕󲦤绅先生之徒。
奏之天子,上嘉叹之,敕与班行。
而名卿钜儒,至如欧阳文忠公诸豪,览其书,莫不叹服,敬而礼之。
复缘浅识讲解辈毁其宗门,故撰《正宗记》、《定祖图》以辩其说,亦奏上行之。
既而还东吴示灭,灵迹甚异,具如传记。
其墙岸法门,启迪信路,虽古高僧之雄者不过尔耳。
禅人宝智得其遗帖,求跋,故援毫信手,愧不能述其万一也。
灵源叟书。
无生常住真归告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嘉泰普灯录》卷三○、《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一○套第二册、《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纲目》第三七页
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出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
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
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
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證乃知,馀莫能测者欤?
所以六祖让和尚:「甚么处来」?
曰:「嵩山来」。
曰:「甚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曰:「还假修證否」?
曰:「修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曰:「即此不污染,是诸佛之护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别传之宗,而拣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
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谓若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别滞污染缘,乖护念旨,理必警省耳。
夫少室道行,光腾后裔,则有云门偃奋雄音绝唱于国中,临济玄振大用大机于天下,皆得正传,世咸宗奉。
惟清临济,九世祖也。
宗教衰丧,其未尽绝灭者,唯二家胤派,斑斑有焉,然名多愧实。
顾适当危寄,而朝露身缘,势迫晞坠,因力病释俗从真,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
吾委息后,当用依禀观究,即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
慎勿随末法所尚,乞空文于有位,求为铭志,张饰说以浼吾。
至嘱至嘱。
因自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告》,且系之以铭。
铭曰:
无涯湛海,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曷浮曷休?
广莫清汉,欻生片云。
有无起灭,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昭示汝曹。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天申节功德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甲观开祥,方嗣无疆之历;
梵宫营福,或凭大觉之慈。
载逢弥月之辰,咸听后天之祝。
皇帝陛下伏愿绍恢大业,永御丕图,绵帝力以常新,齐佛寿之无量。
卜年过历,方同周室之兴;
致治以仁,远迈尧龄之永。
送妙侍者游方 南宋 · 释慧空
秋雨秋风如解事,忽送新凉到庭户。
道人明日先我行,少立斯须听吾语。
龙蛇共路古犹今,魔佛同源水非乳。
满世谁能辨正邪,入门且可分宾主。
句中有眼汝验渠,棒下无私渠验汝。
好手虽然不犯锋,横身却在锋铓里。
象王蹴蹋驴群空,师子嚬呻狐类死。
道人一等是精灵,大显无功合如此。
愧当十偈非赏音,喜见独行无伴侣。
相逢休问来何从,佛寿之孙佛心子。
镡津文集后记 北宋末南宋初 · 释怀悟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镡津文集》卷二二
师之道誉声德,既其超迈,故后世学者,或当时在位,道赞人主,师表于天下后世者,皆仰而慕之,若天云日星焉。
故有寻遗风,想遐迹,瞻颂称赞不已,有若前所记净因大觉琏禅师将师之《白云谣》,若江西洪觉范之礼师之骨塔诗,若南海楞伽山端介然吊师之古诗凡百韵者,西蜀龙舒天柱山静禅师遥慕师而序赞者,若灵源惟清禅师之跋师《二手帖》而伸赞之者,今皆笔之于此,或详或略,以备研览,而发季世佛学者之志操焉。
净因大觉琏禅师送师之《白云谣》者,已见前之后序中,此不烦录矣。
今既以陈令举所著之记为前叙,旧得一叙不书名,不知何人所作,或云莹道温
观其文藻美丽,或近似之,他辈不能为也。
而中间叙其为文之所以而不甚流类,不免随为葺正之。
仍旧缀于集末云。
咨叩有省呈黄龙清禅师 宋 · 戴道纯
 押文韵
杳冥源底全机处,一片心花露印纹。
知是几生曾供养,时时微笑动香云(《五灯会元》卷一八)
金山峰和尚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附录
某拜覆金山某人:季春之月,寒暄未定,伏惟坐不动道场,人天环绕,尊候起居万福。
某经岁无问安之书。
阴谷冰崖,若无人之地,往来消息,多不甚真,以故须专人跨州躐县之劳,一岁不辨一书,若自弃绝。
然区区此心,亦非一纸可道也。
伏审年来齿益尊,道益高,所养日益胜。
得贤地主,又平日论心者,坐以行道,无佗也。
赞喜上方自古法窟,亦近世衲子蚁聚之地,得地得时为最难,不以此时觅一个半个续末劫佛寿,复何言者!
尝见东山遗灵源书,曰:「今岁诸庄旱损,吾总不忧;
一夏百馀人入室,举赵州狗子话,无人省得,此为可忧」。
观其任重大法之心,如赴水火之急。
其不暇厚结近贵,以冀一遇,幸而际之,则颠倒晚略,忍为俗士大夫所不为者,其为人亦可见矣。
佛法澹薄,雏道逐臭成阡陌,其于邪正真伪,不弁如菽粟,可怜可怜。
窃谓衲子一生无成,其根地力量有所未至,或不足怪。
重思所以为宗师者,其职固在烹煅佛祖,而至老死未尝发药一人,此其法有所未验也。
较之衲子,利害悬绝。
间有负于此,妄相指授,以为得法,至扣之,不得两端而竭。
师资无传,其罪犹细。
辄尝悯此,不知老师以为如何?
某不自量,晚入屠沽,诵前之难,未尝不抚心也。
然有一事为最切,日夜往来于胸中。
亲年垂垂,二三子绵薄,老人以送死为忧,其如百年则将赍恨于无穷也,何以教之?
某报佛祖之日长,事亲之日短,其有如弈者当局,其不迷几何?
一箸出身,愿赐提耳,心膂骨肉,非佗人所知。
迫切之诚,伏纸不知其尽。
德山徒属安否?
乡音何如?
比送客至山阴,偶绝江见台端苏文问动静,云未一识。
此重厚君子,称东坡家孙也,词采照晃,因寄一书无嫌。
某有史君侍郎一书,颐旨来人呈彻。
何当参省?
伏乞为大法崇厚,以前光大。
布状不备。
高宗皇帝御书莲社记乾道二年 宋 · 张抡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乐邦文类》卷三、《乌青文献》卷九、光绪《桐乡县志》卷二四
臣尝读天竺书,知出世间有所谓极乐国者,国有佛号阿弥陀,梵语也,此翻为无量。
以其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又曰无量寿,又曰无量光。
始享国履位,捐去弗居,超然独觉,悟心證圣,以大愿力普度一切。
其国悉以上妙众宝庄严,曲尽华好。
地皆黄金,无山川丘谷之险;
气序常,无阴阳寒暑之变。
无饥寒老病生死之苦,无五趣杂居之浊。
用是种种神通方便,现希有事,善导众生,忻乐起信。
于日用中,能发一念,念彼佛号,即此一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同一法性
幻身尽时,此性不灭;
一刹那顷,佛土现前。
如持左契,以取寓物。
臣敬闻其说,刻励精进,无有间断,惟佛惟念,亦既有年。
阖门长少,靡不从化
乃辟弊庐,庐东偏凿池种莲,仿慧远结社之遗意,日率妻子,课佛万过。
而又岁以春秋之季月,涓良日,即乌戍普静之精舍,与信道者共之。
于是见闻随喜。
云集川至,倡佛之声,如潮汐之腾江也。
慧远创为兹社,距今阅数百祀,其间缁素,景慕馀风,祖述其高致者,代不乏人,率湮没无闻,卒与草木同腐。
臣独何幸,今乃蒙太上光尧寿圣皇帝亲洒宸毫,书「莲社」二大字为赐。
章奎画,自天而下,光气昭倬,焜耀万目。
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臣既拜手登受,窃惟陛下临御三纪,兼爱南北,仁及草木,德及昆虫,则似佛之普度一切;
昭昭大明,如日之中,无所不照,则似佛之光明无量。
功成定治,付托圣子,夷睹大宝,褰裳去之,则又似佛之超然独觉、悟心證圣也。
至若春台寿域,亘八纮而无垠,鼓舞之神民,由之而不知,盖与极乐国土曾无间然。
以是管窥,圣心佛心,惟一非二。
岂阿弥陀佛他心道眼洞观无碍,知炎祚之中否,悯群生之失宁,故现帝王身,以应运济世乎?
不然,何与佛合契乃如此也?
是则佛寿无量,圣寿亦无有量,居然可知。
臣曩侍宠锡,又出非常,不独传示云林,以侈千一之遇,使天下后世,凡获瞻仰,普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其为饶益讵可量已!
谨刊诸金石,用对扬丕显之休命。
乾道二年月日,均州防禦使、充两浙西路副都总管秀州驻剳臣张抡谨记。
卜算子 其二 饮酒成病1195年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彊,佛寿须千百。
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神景寺记 南宋 · 钱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蜀阜存稿》卷三
古之为民者四,而游者有禁。
虽瘖聋跛蹩,羸尪侏儒,亦各有职,以养于上,风俗之所以醇而王道行也。
佛来中国,民之游者始托以归焉。
侈其宫,衍其徒,非天雨而鬼输,焉攸取?
持券远走,飞奇钓货,强名曰化;
眩惑愚氓,乾没而入,强名曰舍。
吁,忍矣哉!
神景僧若讷乃不然,先是黄坂有庵,惟清师居几岁,将彻而新之。
乾道中里人方文毅捐地以栖屋,请于郡,得殿。
若讷继之,殿堂、门庑、祠肖、输藏、钟楼、佛阁与夫斋宿庖湢之室,整整咸备,而又买田一夫,饭僧七人。
余每过之,未尝不窃叹。
硗确之乡,土殚民贫,一遇水旱,抉山而食不自给,又无豪家大族轻赀易撼可以化而舍者,其规模成就乃如许!
也勤生而善殖,力田以供上,凡有所为,悉取诸宫中而用之。
呜呼,是天子之良民也,何嫌于佛哉!
其徒景恢走名山三十载,去年冬请记于余,许之而未暇也。
春二月,远求刊者踵门请益急,属邦君行乡饮礼。
景恢不惮三百里,裹粮以随。
因念学绝道丧,风俗之所以不醇者,实由于礼坏。
记之作不作未足计,使之一观先王之旧典,而知王道之所以盛,顾不美与!
礼毕,书以授之。
灭翁为日者求诗 南宋 · 洪咨夔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桡甲子一串穿,东州西州走诸禅。
芭蕉虚实果何物,橄榄苦甜犹问天。
华光佛寿十二劫,瞿昙像法一千年。
两翁见子肯倒屣,好为推到无生前。
辞世偈 宋末元初 · 释法照
 押先韵
佛寿八十,我多九年。
虚空掇转,大用现前民国喻谦《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灵源叟祭母(代)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六、《无文印》卷一二、《柳塘外集》卷四
生其夭夭,死正其命,豺虎无所容其喙,锋镝无所投其刃,母之取于造化已无欠者矣。
问道四方,漫游忘返,身经大乱而不省,不幸大故而不知,源于吾母有大欠焉。
前秋西溯,需伴九江,人或有言吾母已不相待,天涯独哭,且信且疑。
兹焉得书,乃知屋头青山,稚松已长,而源也方得的讣。
有声彻天,有泪如雨,不足以泄此悲也!
然自蜀复以来二十年间,全蜀之人有首领之可保,有墓之可寻,如吾母者几何人?
安不及养,病不及问,闻讣十四年之后,望哭一万里之外,如源之为子者又几何人哉?
狐死首丘,此计以决。
省白发于堂上,披宿草于墓前,且有日矣。
蜀天遥遥,蜀江迢迢,蜀山可磨,我恨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