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台州仙居县主簿戴君墓志铭(嘉定九年闰七月)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七、《絜斋集》卷一九
某之先叔父常德通守之未第也,以德行经学师表后进,里中俊秀多从之游,戴君德甫亦受业焉。德甫讳日宣,自少嗜学,未尝一日废书。乡先生李公若讷、胡公仲皋,俱耆儒宿望,德甫师事,所蓄富矣,而自视阙然,复请益于我叔父,叔父屡称之。呜呼!师道之尊,其学者之司命欤?学而无师,犹不学也。汉儒虽不逮古,而师资之益,犹汲汲焉。故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夏侯胜既从始昌受《尚书》,又师事简卿,又请业欧阳氏;萧望之始事后苍,复事白奇,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所学皆非一师,宜其讲习之精,见闻之广也。然则德甫之求师,至于再三,其亦笃于问学者欤。吾乡之士,习经术者,惟《书》最众,三年大比,无虑数百人,以名贡者,才一而止。德甫得之,可谓难能矣。而试南宫,辄不利,德甫曰:「吾岂可以小不售,怠吾远业」。益奋励读书,而努力为善。德甫性宽平,不设防畛,遇人无贵贱老少,敬之如一。小有过差,痛自惩艾,以观过名其斋,盖有意于切己之学。世居庆元之奉化。曾祖垕,祖蕴,父光世。蚤失所怙,奉母刘氏谨甚,该恩者再,始封太孺人,后赐冠帔,诸儒荣之。嘉定元年,以累举特恩,受迪功郎、台州仙居县主簿。官虽卑,平生所蕴,自是少伸矣。六年十二月四日,以疾终,享年七十有七。士之穷达,固有定分,而才德如德甫,良可惜也。配汤氏,有妇德,先十五年卒,葬于程岙。九年闰七月壬寅,诸孤葬君于忠义乡傅屿之原,从先茔也,乃迁程岙之藏以合焉。子三人,度、庶皆业进士,亮蚤亡。女四人,其婿曰舒铸、蒋处厚、舒铉、袁守。孙男二人,兴祖、显祖。孙女九人,适舒鍧、承节郎;赵汝柄、舒锱、汤叔全、戴义路、李灏,馀未行。德甫清俭而笃义,嫁亲族孤女之贫者数人。乡人有疾,馈之药,有垂死而活者。掩骼埋胔,加惠既殁。旧庐颇宏敞,使令辈不戒于火,一夕灰烬,敝屋数间,居之自如。余尝访焉,不见其有愠色,其德量又如此。度等请铭,不敢辞。铭曰:
猗嗟良朋,如古三益。师我叔父,合堂同席。旧好之笃,迄今不忘。勒铭幽宫,厥德有光。
临安府城南厢厅壁记 宋 · 郑湜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六、《咸淳临安志》卷五三
自秦郡天下,太守掌理其郡,内史掌治京师。汉更内史为京兆尹,大抵其佐吏、丞、尉外,有掾,有督邮。督邮功曹之极,任河东大郡二十一县。田延年为太守,分两部,以督邮尹翁归部汾南,闳孺部汾北,诛锄豪强,奸邪不敢发。又有东西南北中五部,号五部督邮。孙宝为京兆,辟掾侯文东部督邮,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然则浩穰之地,豪强奸恶为良民害,诛锄之义有不容。已分部从事,大郡犹尔,况京师乎?唐都河南,本朝为别都,有左右军巡使判官,掌凡风火盗贼,及推鞠之事,左掌水北,右掌水南。待制刘公安世尝为之,开封都城,则有加焉。或以光禄寺丞兼左军巡事,或命翰林学士、枢密直学士各举左右厢授事判官一员。熙宁三年,始以京朝官曾历通判知县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厢,凡民有斗讼事,轻者得以决遣。从开封府之请,首辟蔡公确为干当京城左右厢公事,人犹仍旧称,故史谓公自巡官为监察御史,后至宰相。继又以开淘渠堑属都水监,救应火烛属巡检司,惟检覆、抄劄、打量、定验、支散,凡奔走之役归之两使臣。中兴,驻跸临安,绍兴十一年,先从开封例,城外南北厢置主管公事所,又于城内左右厢增二员,分减在城词讼,寻罢,惟城外如故。自是以来,七、八十年间,为此官者率更倅贰、宰字方在选。去而登华近者亦有其人,最著者才四三年,范公处义为殿中侍御史至秘书监,王公楠知临安府至太府卿,外分守符者往往皆是。又幸今治平,中外绥靖,众大之区,编户日繁。南厢四十万,视北厢为倍,民安生乐业,斗讼衰止,无俟乎诛锄。里闾晏然,歌笑之声相闻,有承平京师之遗风焉。如湜材下,亦得以滥吹于此,惟知尽心戮力,无负于其职之所当为,乃无毫发可以自见。犹冀更满,求自放于山林之间,与田夫野老游,想望都门之盛而誇诩之,以为美谈,亦可乐也。厅壁未有题名,访诸故牍,得自高公某而下至今凡三十有八人,刻诸石,使来者得以继列云。嘉定十一年六月五日。
进两汉求贤故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平斋集》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三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偃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洪羊擢于贾孺,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馀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顺帝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遂乃备元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风,俊乂咸事,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爰、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皓、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向使庙堂纳其高谋,疆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辞,举措禀其成式,则武宣之轨,岂其远而?
臣闻求贤而不用吉士与不求同,知人而不善任使与不知同。人主有志于治,孰不知非贤罔乂而急于求贤者?有行可际,可公养之,仕亦莫不起而应其求。海滨之大老至,洛阳之年少至,东山之高卧者至,周南之滞留者至。明庭立鹄,华阶振鹭,非不极一时之盛,而知不尽所抱,用不尽所知,如医者聚参、苓、术、桂、玉札、丹砂于一橐,品虽至珍,用与病违,虽聚无益也。武帝蒲轮之招一下而异人并出,顺帝元纁之聘一驰而俊乂咸事,好贤急士之意,前后无间。然武帝有儒雅、笃行、质直、推贤、定令、文章、滑稽、应对、历数、协律、运筹、奉使、将率、受遗,所聚凡二十七人,而汉以之盛;顺帝有渊谟、政事、儒学、文章、牧民、将帅、推士、纠违、阴阳、机术,所聚凡二十人,而汉以之衰。盖武帝于人才之长短小大,洞察底蕴,随所用而各当;顺帝第知来之,而高谋不见纳,謇辞不见容,智力不得宣,贤虽满朝廷,足以美观听而已。诸葛亮尝言:「亲贤人,远小人,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士,后汉所以倾颓」。一亲一远之间,盛衰判矣。《易》之《损》《益》皆以「十朋之龟弗克违」明众贤之助。在《损》之六五,虚中自损以从在下之贤,则为元吉;在《益》之六二,贤者欲致益于君,而君之乐受其益,未可尽必也,则惟常守贞固以待之。至王用之,以享于帝,然后吉。有志于治者,其可以徒聚天下之贤哉?贤者之聚,亦岂可徒乐簪盍之盛,而不思相与共慰天下之望哉!
岳飞赐谥忠武告词(宝庆元年五月二日) 南宋 · 王塈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五、《鄂国金佗续编》卷一六、乾隆《彰德府志》卷二二、《两浙金石志》卷九
敕:主耳忘身,兹谓人臣之大节;谥以表行,必稽天下之公言。申锡赞书,追告幽穸。故太师,追封鄂王、谥武穆岳飞,威名震于夷狄,智略根乎《诗》《书》。结发从戎,前无坚敌;枕戈励志,誓清中原。谓恢复之义为必伸,谓忠愤之气为难遏。上心密契,诏札具存。夫何权臣,力主和议,未究凌烟之伟绩,先罹偃月之阴谋。李将军口不出辞,闻者流涕;蔺相如身虽已死,凛然犹生。宜高皇眷念之不忘,肆孝庙矜哀之备至,还故官而礼葬,颁祠额以旌褒。逮于先帝之时,禭以真王之爵。既辨诬于累圣,可无憾于九京。然而易名之典虽行,议礼之言未一,始为「忠悯」之号,旋更「武穆」之称。朕获睹中兴之旧章,灼知皇祖之本意,爰取危身奉上之实,仍采克定祸乱之文,合此两言,节其壹惠。昔孔明之志兴汉室,若子仪之光复唐都,虽计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异。垂之典册,何嫌今古之同符;赖及子孙,将与山河而并久。英灵如在,茂渥其承。可依前故太师,追封鄂王,特与赐谥忠武。
六州歌头 其二 客赠牡丹 南宋 · 刘克庄
押词韵第四部
维摩病起,兀坐等枯株。
清晨里,谁来问,是文殊。
遣名姝。
夺尽群花色,浴才出,酲初解,千万态,娇无力,困相扶。
绝代佳人,不入金张室,却访吾庐。
对茶铛禅榻,笑杀此翁臞。
珠髻金壶。
始消渠。
忆承平日,繁华事,修成谱,写成图。
奇绝甚,欧公记,蔡公书。
古来无。
一自京华隔,问姚魏、竟何如。
多应是,彩云散,劫灰馀。
野鹿衔将花去,休回首、河洛丘墟。
漫伤春吊古,梦绕汉唐都。
歌罢欷歔。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四十九 南宋 · 方蒙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含章遗迹杳难详,汉苑唐都更可伤。
说与诗人莫嘲咏,梅花眼见几兴亡。
历(策问)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九、《乐轩集》卷七
历数之兴,推步乎天文,而撙节乎人文者也。有天地、有生民,不可无历数之学。月有盈亏,物有盛衰,气有寒暑,巢居饮血之民足以观天时而已,历不作可也。人文既繁,桑麻谷粟之功,吉凶土木之役,岁时伏腊之礼,无事而不关乎历,此容成、大挠之算所以与吾道同出也。天旋而西,日月五星动而东,高且远也,千岁之日,可坐而致,巧历之用神矣哉!然自有六术以来,至于太初凡几变?自太初以来,至于今日凡几变?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似非巧历所能得,何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童子可知也,巧历所不能得,非少强之谓欤?迎日推策,孰不精于此哉?然则非少强之谓也。有象然后有历,二十八宿去极之远近,以旧经较之唐,以唐法准之今,所损益可知也。经然尔,纬不然乎?物之大也,久动而必差,久差而浸失。审乎日月之行,新之而又新之,斯可矣。故治历明时,圣人所以系于革,法非一定可以久因而不革者,其信然。其有数而古今皆莫之致乎?依于律,据于衍,前此矣何独无所闻乎?岂唐都、洛下闳、一行之学不如重黎、羲和之精,故有待而然乎?历家之算,始密而后疏。溯而上之,春秋日蚀有甲乙者三十六,而刘歆得其一,理之必然也。李淳风考之,则又皆得春秋以来之薄蚀。孰得孰失,二者必居一于此矣。甚哉,历之数难究也!古者推测,多至三百年,或百馀年而必变;唐始终二百九十馀年,历凡八改,何耶?国朝以来则已多于此矣,曰《应天》,曰《乾元》,曰《仪天》,曰《崇天》。《明天》未几而《奉天》出焉,《观天》未几而《统元》出焉。自《统元》而为《乾道》,自《乾道》而为《淳熙》,何亟变而速改也?乃者复诏诸道搜访清台之士,猗欤伟哉!尧历舜玑,当有得于意表者。诸君所习固非充是选也,然员冠之饰,其详虽不得闻,请言其略。
上元晚晴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庚韵
所谓上元者,俗以侈升平。
汉用方士说,祠祭夜达明。
爇炬或始此,游观实何名。
年登庶事遂,春早芳意萌。
冶妆饰粉黛,豪奏喧丝笙。
愚玩夺稚魄,淫窥荡狂情。
天宝覆唐都,宣和倾汴京。
词人丽唱在,物极良足惊。
一隅颇完盛,四运遄代更。
戍守列万里,镇防连百城。
崛起间窃发,交驰事遐征。
昏黑烟火灭,哭声无歌声。
晓雨花信过,夜蟾桂轮清。
时节既如此,焉问阴与晴。
和平阳王仲祥韵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押真韵
一圣扬天兵,万国皆来臣。
治道尚玄默,政简民风纯。
明明我嗣君,宽诏出丝纶。
洪恩浃四海,圣训宜书绅。
逆取乃顺守,皇威辅深仁。
贪饕致天罚,长吏求良循。
河表背盟约,羽檄飞边尘。
圣驾亲徂征,将安亿兆人。
湛然陪扈从,书剑犹随身。
翠华次平水,草木咸生春。
冰岩上新句,文质能彬彬。
冰雪相照映,珠玉如横陈。
诗笔居独步,唐都一逸民。
圣政罔二三,裁物惟平均。
综名必核实,求儒务求真。
经术勿疏废,笔砚当(当 渐西本作「尚」。)可亲。
伫待寰宇清,圜丘祀天神。
选举再开辟,仲祥当超伦。
一旦腾达时,献策宜诜诜。
恶沟行(在平阳翼城县北大尖山中)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秋涧集卷七
西乌岭下唐都鄙,歘得平川心适喜。
马烦车殆问前途,人说北山路无几。
朝来径走山南坡,冈势棱层登陛址。
峰回路转十里馀,惊度恶沟深井底。
偃身直下几百尺,十步徘徊九还止。
南来山行五百坐,屐齿磨平无可跐。
仰升云顶俯哀壑,山似鲸翻掀鬣尾。
羊肠绝磴盘不尽,盼彻前峰后如指。
王阳叱驭心固壮,老马凌竞垂两耳。
胸中大物已隐然,又为此山相角踦。
我观晋文非眼见,今日河山真表里。
畦田高下画不如,烟崦人家穴藏蚁。
晋人勤俭风土然,山顶开耕自山趾。
一丘一壑凡几家,而复唐侯风化始。
河东大抵九分山,民既能勤生自敉。
茧丝保障两虽拙,独有一安差可拟。
山间一笑自绝倒,汝亦何为论治体。
忽当疑径问畸人,欲荅子询思所以。
如君面带麋鹿姿,遽缚尘缨解兰芷。
优游文史恐难任,涉险乘危胡至此。
世人欲逸见利心,捷径趋时岂君子。
终南讥诮责未了,千古坦途人所履。
笑挥植杖指东张,汝急去予无我视。
若非隐者荷筱徒,行念斯言真到理。
暮投僧舍不能眠,走赋鄙诗还自箠。
送佥宪武大本赴交阯参赞英国公 明 · 陈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新承恩命出銮坡,万里交州喜再过。
公馆清风荣使节,蛮溪明月听夷歌。
藩臣才略唐都护,征虏威名汉伏波。
闻道分茅铜柱在,古今勋业共峨峨。
观盐池并谒池神庙有作 清 · 允礼
押词韵第一部
参井分野郇瑕封,唐都南畔虞畿东。
岳渎宣精钟巨浸,府海不让神明功。
纵迩横遥幅百里,澄渟黝窅灵源通。
疏列畦塍错绣壤,酾渠瀹注波㳞瀜。
甘卤密■({辶己})液潜漉,一宿霜练冰长空。
炫转晶荧耀天日,锻椎圭璧堆玲珑。
轺装䡐载均民食,远近给足公私丰。
引水首夏迄秋仲,成实自有灵旗风。
讵假熬波漉沙力,惟勤斥堠坚垣墉。
知者造物巧者和,总藉天贶回昭融。
圣朝百神并崇报,一方秩祀尤优隆。
云榜高揭志信向,庥光永愿涵璇穹。
寄孟亭太守 清 · 袁枚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六
大雅千年事,江湖各有名。
是谁堪领袖,屈指数先生。
灼灼崔岐叔,铿铿杨子行。
褰帷曾守郡,刬草竟归耕。
临况星将曙,钦迟月尽更。
分携甘谷水,同酌碧云英。
祖约谈何剧,唐都道已成。
志书劳检校,史笔最纵横。
洁可同灵宪,严堪比论衡。
体裁霞共驳,书义鬼同争。
古柏根盘大,流莺口舌轻(修《江宁志》被谤。)。
风怀归酒德,兰藻入秋声。
遣妾捐家累,编诗住石城。
花枝终日把,棋子彻宵鸣。
官罢心才壮,才难意始倾。
高文无敌手,吾道有交情。
贱子归乡里,西风卷客旌。
孤琴弹渐少,歧路梦频惊。
八表停云远,三山落照明。
不知文社里,又进几回觥。
百字令·十五夜对月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馀
中榆前后,正年时万象,韬藏光景。
大地空明宜点缀,玉戏天公閒骋。
皓魄东升,众星西转,立尽枯桐影。
叹吾痴绝,一身风露冰冷。
道是地至书云,中宵几望,自有唐都省。
何事素娥寒不敛,照得万家虚静。
盼汝琼葩,铺成宝界,衬出光奇迥。
声声笳管,怎催得玉龙醒。
题佚 其二 晚清 · 继昌
五言律诗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去岁燕云别,闻君远入吴。
不期沧海客,相遇汉唐都。
同谱才名震,乘时抱负抒。
十年枢密掾,閒恨未能无。
瘦唐以所藏乾隆二十九年搢绅录属题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阳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昔读公孙弘传赞,得人极盛推武皇。
是时汉兴六十载,海内乂安民乐康。
仲舒儿宽并儒雅,定令惟赵禹张汤。
安国当时能推贤,两司马氏大文章。
应对严助朱买臣,滑稽枚皋及东方。
笃行有石庆石建,质直汲黯治淮阳。
奉使则张骞苏武,运筹卜式桑弘羊。
将率卫青霍去病,受遗金日磾霍光。
历数唐都洛下闳,延年协律调宫商。
其馀乃不可胜纪,西都赋序亦未详。
宗正刘德太常臧,侍从若虞丘寿王。
史迁著书始作表,名臣将相乃表彰。
班书公卿百官表,下及都尉上奉常。
合并汉官诸旧仪,职官作志兹滥觞。
厥后中叶称太平,唐玄宋仁遥相望。
然仅姚宋同平章,燕许手笔推堂堂。
九龄韩休暂翱翔,天宝终乱李与杨。
乃若韩范富欧阳,庆历圣德歌者石,四贤一否作者襄。
本朝熙雍汉文景,纯皇孝武差颉颃。
六经表章始孝武,艺文一志何辉煌。
四夷通道出西域,匈奴右臂嗟其亡。
十全老人武维扬,回部准部莫敢当。
布鲁特迨叶尔羌,帕米尔地实高冈。
金川青海前后藏,阿里廓尔喀分畺。
北科布多喀尔喀,山曰唐努海乌梁。
东自靺鞨暨肃慎,西南澜沧至越裳。
武功既烁及文教,四库著录罗文昌。
其时三十有七载,同天稽古开天阊。
此录在前仅八载,济济多士方奉璋。
臣朔彼时为侍郎,兼此数子言虽狂。
何至侏儒同一囊,锸牙树胲纷引吭。
去年一本披道光,顾成庙号同孝宣,吏治人才犹明扬。
传赞仍可稽公孙,招选茂异求循良,讲论六艺鸣笙簧。
梁丘夏侯望之辈,王褒刘向足拜飏。
安世丙吉与魏相,延年定国为一行,充国屯田老河湟。
治民赵韩尹严张,龚王郑召冠以黄,未知今昔谁低昂。
断无城社凭狐鼠,断无当道卧豺狼。
吁嗟死者不可作,借才异代空徬徨。
洛阳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词韵第三部
伽蓝作记杨衒之,述名园者李格非。
牡丹谱录始欧九,更为牡丹图赋诗。
洛阳自昔一都会,池台草木关兴衰。
东周汉晋迄元魏,中天下立宾四夷。
唐都长安宋宅汴,亦与洛邑相因依。
古人作京有深意,岂类城社藏奸私。
金陵气尽匪今日,海始告警京先移。
奔车夜走北邙坂,青盖披拂洛与伊。
纷纷免死兔三窟,茕茕暂寄鹪一枝。
嗟哉太王始作俑,踉跄避狄来邑岐。
关东辽沈弃不问,陪京更指崤函西。
三都分据扬豫雍,不见岛国班雄师。
洛阳过客但嚬蹙,招提园囿今无遗。
即论花事亦殊昔,鞓红檀晕皆离披。
饥军入市挟剑器,逃官吊古无文辞。
钟鸣水竭乱未已,佛面流汗宁吾欺。
数奔深闭岂有备,胡马会向中原驰。
漆城荡荡汝能筑,寇纵不上人无仪。
霜天晓角 其二 交河故城 当代 · 蔡淑萍
押词韵第十七部
寻寻觅觅,环视残垣立。
闻道汉唐都会,今安在,繁华迹?
当年吹铁笛,而今吹断壁。
唯有朔风依旧,千载下,声情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