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江东奏论边事状嘉定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七、正德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七、《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一四、《宋元通鉴》卷九九、《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六、《续资治通鉴》卷一六○
臣至愚极陋,蒙陛下选擢,将漕江东,朝夕之所尽心,不过州县间常事,未足仰报大恩。
今事有关于宗社之安危、国家之休戚,职有常守,在臣虽不当言,而其义则有可言者。
欧阳修知制诰出为河北转运使,尝请与闻兵事,仁宗许之。
臣虽于无能为役,然亦由词臣出使,且以转饷为职,则边陲利害,臣敢避晋越之罪,畏缩不言?
臣窃见金虏自失国南迁,其势日蹙,比者鞑靼西夏并兵东出潼关,深入许、郑,虏廷危迫之状,见于伪诏所云。
近复传闻敌兵攻围都邑,游骑布满山东
虽探报之辞不无同异,要其大势以河南数州仅存之地而抗西北二国方张之师,加以群盗纵横,叛者四起,土倾鱼烂,厥證具形。
括马敷粮,公私并竭,交钞数万,仅博一餐,危急如此,不亡何待!
臣谨按《国史》,女真叛辽在政和之四年甲午岁。),其灭辽也在宣和之七年乙巳岁。是冬即犯中原。)
臣窃谓今日天下之势无以异政、宣之时,陛下所以自治其国与外禦夷狄者,亦宜以政、宣为鉴。
夫以皇皇钜宋,八叶重光,至于政、宣,盖太平极盛之日,使朝廷之上知守成之惟艰,无难之可畏,惕焉戒惧,以祈天永命为心,亲信仁贤,修举德政,则国势屹然有泰山磐石之固,虽百女真,其何能为!
不幸燕安湛溺之馀,纪纲荡然,无一足恃,本根既拨,枝叶从之,于是女真得以逞其凶残,攻取我都城,倾覆我社稷,劫迁我二圣,荼毒我蒸民,自开辟以来,夷狄之祸未有若是之酷也!
今将戒前车之覆,永神器之安,其道非他,愿以政、宣为鉴而已。
臣尝妄论政、宣致祸之由,其目有十。
夫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股肱不良,万事隳坏,其在虞廷,犹以为戒。
蔡京丰亨豫大之说,王黼开应奉享上之门,专以淫侈蛊上心,奢靡蠹国用,土木之功,穷极盛丽,花石之贡,毒遍东南。
甚至内庭曲宴,出女乐以娱群臣;
大臣入侍,饰朱粉以供戏笑,于是荒嬉无度而朝政大坏矣。
其失一也。
《易》曰:「师贞,丈人吉」。
又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总师必得老成厚重之人,用师必有节制训齐之律,反是则凶也。
童贯、高俅迭主兵柄,教阅训练之事尽废,上下陛级之法不行,溃败者不诛而招以金帛,死敌者不恤而诬以逃亡,于是赏罚无章而军政大坏矣。
其失二也。
《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自昔未闻简忽天变而无祸者。
政、宣之世,灾异数见,大星如月,徐徐南行,日黯无光,汹汹欲动,赤气犯斗,水冒都城
当时群臣恬不知警,方且以怪孽为嘉祥,变异为休證。
此上不畏天戒,其失三也。
大舜之圣,舍己从人,成汤之德,从谏弗咈。
自昔未闻饰非遂过而不亡者。
政、宣之际,以言为讳。
张根论征敛之烦,散官安置;
李纲论大水之变,远谪监征
于是荐绅不敢言矣。
邓肃以进诗讽谏屏出太学朱梦说以昌言宦寺窜斥偏州,于是布衣不敢言矣。
钤结成风,驯致祸败,此下不恤人言,其失四也。
夫君子在内,其卦为《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政、宣用事之臣专以毁忠忌贤为事,凡累朝老成之望,当代鸿硕之材,不以奸党废,则以邪等斥,不以曲学贬,则以异论逐,排沮挫揠之馀,举国无君子矣,虽欲久安,得乎?
其失五也。
夫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政、宣之世,、黼继尸宰柄,、攸滥厕枢庭,其翱翔台省,布列馆殿,非歌颂诗书,即膏粱子弟,非奴事阉尹,即翼附权臣,更引迭援,在廷皆小人矣,虽欲勿危,得乎?
其失六也。
《记》曰:「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政、宣小人颛为蒙蔽,以欺上听。
刘法败死西陲,而童贯乃以捷闻;
方腊破东南六郡,而王黼匿不以告;
郭药师反形已露,而边臣掩覆于外;
女真尅期入寇,而大臣讳晦于中。
上下相蒙,稔成大患,至虏兵济河,而朝廷犹未之觉。
其失七也。
《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政、宣小人专务聚敛,以摇根本。
朱勔以贡奉扰浙右,李彦以括田困京东蔡京改盐钞法而比屋叹愁,王黼创免夫钱而诸路骚动。
人不聊生,散为盗贼,虽微夷狄,亦必有萧墙之忧。
其失八也。
《诗》曰:「无竞惟人,四方其训之」。
古者以一士寝敌谋,片言折外侮。
政和初,遣使觇国而童贯实行,辽之君臣相顾窃笑,已有南朝无人之讥。
北事既兴,遂付戎律,以仆隶之才当元戎之任。
节制不明,诸将无所禀畏;
庸懦不武,敌师得以冯陵。
未几副之以蔡攸,易之以谭稹,其为驽怯,又益甚焉。
于是女真知中国之无人,而异志兴矣。
此授任非材,其失九也。
子产以蕞尔之郑崎岖彊国间,区区一环,宜无爱于晋,而子产则曰:「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
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
卒不与。
秦求地于赵,赵欲与之,虞卿曰:「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赵用其计,而秦不能加。
盖有国者不幸与彊敌为邻,当有以服其心,而不当徇其欲。
方女真与辽国交兵,虽能每战辄克,然视吾中国之尊如高山大海,未易测其雄深,何敢遽有他志?
不幸奸臣腐夫希功寡谋,唯恐无以顺适其意。
彼方邀吾岁币,则予以契丹旧数而不辞;
邀吾燕地税赋,则予以银绢百万而不靳。
至于索犒师则许以犒师,欲贷粮则许以贷粮。
一事方酬而一事已生,前请未塞而后请复起,一切顺承,无敢或戾,而南牧之师已侵寻于境上矣。
盖犬豕豺狼本无餍足,徒知徇其欲而无以服其心,其祸固应尔也。
或者惟以纳张觉、结余睹为造衅之由,而不知召侮取轻,其渐非一。
虽微结纳之事,其能保盟约之不寒乎?
此处置乖宜,其失十也。
今陛下圣德清明,万无此失,然臣独怪一人忧勤恭俭,无愧仁祖之风,而群臣盘乐怠傲,乃有宣和之习。
东南民力耗于军饷者十八,而士卒穷悴,常有不饱之嗟。
灾异频仍,修省之实未睹;
言路壅塞,谠直之士弗容。
君子非不参用,而正论未尝获伸;
小人非不欲远,而谗谄犹或得志。
蒙蔽之风日炽,聚敛之政日滋。
此失未除,臣恐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也。
虽然,臣外有司也,其于内事不敢尽言,独请为陛下深陈所以待夷狄者。
臣观鞑靼之在今日,无异昔者女真方兴之时,一旦与吾为邻,亦必祖述女真已行之故智。
盖女真尝以燕城归我矣,今独不能还吾河南之地以观吾之所处乎?
受之则享虚名而召实患,不受则彼得以陵寝为词,假大义以见攻。
女真尝与吾通好矣,今独不能卑词遣使以观吾之所答乎?
从之则要索亡餍,岂能满其溪壑之欲?
不从则彼得藉口以开衅端。
黠虏之情,必出于此,不可不豫图所以应之也。
自三数年来,谋国者不深惟长算,而一切倖安。
曩者虏在幽燕,吾以岁时聘问,已非获已;
彼既播越而南,独不可迁延其辞,俟复燕山,然后玉帛往来如故?
乃使大宋臣子拜犬羊于祖宗殿廷之下,其误一也。
岁币之弗遣是矣,然不以还燕为词,而诿曰漕之渠乾涸,使残虏得以移文督责,中原豪杰闻之,宁不以寡谋见哂乎?
其误二也。
并边遗民,皆吾赤子,穷而归我,当示绥怀,疆吏非人,唯知拒却,固已绝中原之望,甚者视为盗贼,戮之焚之。
上流制阃之臣,明揭大榜,来者即行剿杀。
西州总戎之帅杀程彦晖一家骨肉于黑谷山秦陇之人莫不切齿。
召邻国之侮,开边鄙之隙,结遗黎之怨,逆上帝之心,孰甚于此!
其误三也。
积此三误,而吾国之威灵气焰索然矣。
汉昭烈有言:「事会之来,宁有终极」?
夫误于前者不可悔,而应于后者犹可为,所愿朝廷毋再误而已。
厥今庸人之论有二,不曰虏未遽亡,犹可倚为屏蔽,则曰中原方扰,未暇窥我江淮
凡此皆误国之言,不可不察也。
虏之必亡,无愚智举知之,臣不复重陈。
若昔五胡之乱,江左粗安者,盖以群丑并争,莫能相一,故吾江表得以媮旦夕之安。
苻坚既灭慕容,旋起吞晋之谋;
元魏已并诸国,遂萌饮江之志。
今新虏鸱张,尽有河朔,而杨、刘群盗又皆往往服从,臣恐与五胡角立之势殊,未可为江左茍安之计也。
或又以为安边置所,储偫日丰,以此饵敌,何患不济?
臣窃谓不然。
夫金缯遗虏,虽后世偃兵息民之权宜,然用之于国势盛强之时,则足以示恩而不至于召侮,景德之事是也;
用之于国势委靡之时,则适以召侮而不足示恩,宣和之事是也。
傥不思自彊其国,而倚赂遗以幸一日之安,臣知其非策矣。
昔孙氏以区区之吴而当强大之魏,若未易为力者,然其君臣相与策励,遂能挫曹公虎狼之敌。
晋氏东迁,至岌岌也,徒以将相有人,处分得所,卒能破苻秦倾国之师。
今国家幅员万里,贡赋云集,带甲百万,江汉为池,岂下于吴、晋者?
而中外有司忠诚愤激者少,委靡颓惰者多,一闻赤白囊至则相顾失色,不知所为,少定则又帖然矣。
国家平时不爱名器爵禄以宠士大夫,一旦有急,未见有毅然以戮力王室自任者,此臣之所以大惧也。
夫天下之势犹长江大河,上流决溃,下流必无独宁之理。
今荆淮以北数百里间,干戈抢攘,戎马杂袭,正如熊咆虎斗,近在藩垣之外,而或者乃曰无预吾事。
彼其中心实不谓然,姑欲架瞒目前,攫取名器爵禄而去,至于宗社生灵之忧,而使陛下独当之耳。
彼群臣为一身计可也,陛下为人子孙,任九庙之托,奈何付安危于度外乎?
陛下诚欲尊国势以弭外虞,则政、宣之十失必当惩,近日之三误必当戒,庸人之论必当破,自彊之计必当立。
至诚一心,对越上帝,广谋兼听,曲尽下情,以收天人之心,以合中外之助,庶天下事犹有可为者。
若或上下悠悠,养成深患,机会浸失,事变日殊,臣实未知其所终也。
臣自委质立朝以来,区区之愚,唯知有君父,有社稷,故常尽忠极虑,不敢自为身谋。
今见时事忧虞如此,而顾恋寸禄,不为朝廷一言,岂惟自负夙心,抑亦有惭戴履,是用斋心洁诚,忘寝废食,裁成此章。
欲进复休,至于数四,怀不能已,卒以上闻。
意者天诱臣衷,欲以感悟陛下,傥或万一见于施行,则臣虽摈废田里,其幸多矣。
〔贴黄〕臣窃见太祖太宗艰难百战,以有天下,真宗、仁宗兢业守成,至于徽宗之世,宇内承平,民物熙洽。
不幸崇宁而后,群小得志,陷害忠良,遂使在廷无一君子。
政和初,辽国衰微,金虏崛起,王黼、童贯之徒希功寡谋,取侮夷狄,驯致靖康之变,都城失守,二圣蒙尘。
追念前失,可为陨涕。
臣仰惟陛下锐精典学,亲御经帷,凡祖宗创守之规模可为今日者,既曰陈于前矣,至于崇、宣之事可为今日戒者,愿诏馆阁之臣编类来上,退朝之暇,以时省览,庶几奸邪误国之状、夷狄猾夏之耻,一一备见本末,于以鉴前失而图今得,非小补也。
皇太子春秋鼎盛,问学日新,亦宜命宫僚编纂上件故实,从容讲论,其于令德,启发必多。
臣位下人微,志在纳忠,狂僭妄言,伏俟诛殛。
诸公祭邓正言1132年5月30日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芦川归来集》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维绍兴二年岁次壬子五月庚申朔三十日己丑,友人宇文师瑗、张世才、王时、张宇林、杨休、王传、苏籀、余良弼、黄丰、洪蘖、朱松、冯至游、吴叔虎、朱称、李议之、张元干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正言邓子志宏之灵。
呜呼哀哉!
志宏负卓越不羁之才,骋纵横无穷之辩,夫岂不能揣摩捭阖以巧速化,抑岂不能趑趄嗫嚅以容悦苟贱?
雅欲正色而立朝,率由直道而事君。
始也风刺,名重诸生
几中奇祸,坐为谏臣。
耻卖友以自售,宁甘心而守贫。
故其放斥流离,一寓意于杯酒;
悲歌慷慨,时托兴于诗文。
胸中块垒不平之气,同世间陆沉未遇之人。
是身虽诎,此道则信。
或窃笑以技穷,固多相期乎器远。
水莫改于万折,金益坚于百鍊。
议论人主之前,周旋天下之变。
皆吾子所优为,忽盖棺而不见。
呜呼哀哉!
子有老母,病久未痊。
夕不解衣,药必手煎。
积忧成病,反丧盛年。
母乃哭子,彼苍者天!
想英姿兮如在,聆妙语兮阒然。
邈楚些之不招兮,谅蜕去而为飞仙。
谁抚诸孤,养其华颠?
心折涕陨,尚复忍言。
呜呼哀哉,尚享!
台湾竹枝词 其十六 清 · 谢金銮
 押歌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午盘堆遍地波罗,粒粒鸡心已破窠。
凤尾萧疏纤子落,一肩绿箬倩蛮婆(作者注:「西人语,以波罗蜜为天波罗,黄梨为地波罗。槟榔树高数丈,大类栟榈,叶舒凤尾,子含粒如鸡心,其壳即大腹也。七、八月已渐采。」)。(杨永智编校)
次韵邓志宏三月辛卯大雨雹1132年3月 宋 · 苏籀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剥圭碎璧昆山颓,天容黯惨凝不开。
隋和抵鹊虎兕吼,阳愆阴伏推从来。
雀鼠怀安怖入壁,声侔海翻星陨石。
疾雷破山万壑沸,急雨悬河平地尺。
嘉生春浅才纤毫,季子禦雹勤嗟嗥。
冲冲凿冰穷谷里,申丰此说殊未高。
次韵王信州游栖云1130年 宋 · 邓肃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栖云山
胜游出林杪,参天仅一分。
从君如附骥,顾我愿为云。
野色连空碧,幽香袭露薰。
耦耕当卜此,横笛夜相闻(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一○)
次韵王信州三首 其三 1130年 宋 · 邓肃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平生耻为一身谋,枘凿方员两不投。
虮虱但知贪肉食,醯鸡何足语天游。
雪馀自闭袁安户,月皎时登王粲
更得吾人诗句好,当知此乐与天侔(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二)
陈大夫华严阁 宋 · 邓肃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星郎德望欲摩天,坎止流行任自然。
直道不回真铁石,高怀未老已林泉。
宗门夙了风幡动,杰阁聊修香火缘。
顾我驱驰成底事,羡公真是地行仙(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三)
题梅斋 宋 · 邓肃
江边芦苇风飕飕,东君一点破寒愁。
窗间疏影横春瘦,枕上冷香寻梦幽。
夜半(道光本校:一作深)竹折惊残雪,醉起捲帘千(诗集作捲帘醉起千,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二○作起捲珠帘万)山月。
肺腑洗空(诗集作洗空肺腑)龙麝腥,落笔天香斗清绝(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四)
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四 几叟仪曹四首1121年10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忽忽百年石火耳,偃鼠不踰一腹水。
胡椒百斛何为哉,箪瓢便可安颜子。
君看世间容悦人,胁肩摇尾恐人嗔。
所得仅能毛发许,抵掌无由一笑真。
期公便与此曹绝,折脚铛中归养拙。
富贵鼎来即应之,鄂公未遇姑冶铁(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六)
宋 · 邓肃
黑云压山山欲颓,阿香推车震不开。
广寒宫中珠径寸,狂风倾下九天来。
高堂砰轰倒四壁,万瓦飞空如转石。
灯火青荧不敢明,世间谁有胆三尺。
年来蠢动敢争豪,鳅鳝起舞狐狸嗥。
一振天威百怪息,夜半云收北极高(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七)
成材1131年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伯夷自甘首阳商臣不戴周日月。
那知世人冷笑渠,却言冯道有全节。
纷纷过眼万飞蚊,何如闭目日饮醇。
议论不从流俗变,吾宗赖有谪仙人
谪仙品流居第一,射策王庭恣狂直。
不知天上闻不闻,见说奸臣俱辟易。
秋风鞭马衫挼(原误作按)蓝,一官聊渡试(二字道光本乙)江南
群从相从得髯尹,家学当须与剧谈。
江南风月归诗酒,二陆相从真得友。
无人肯伴栟榈狂,为我唤回脱帽张。
庐山1122年6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平生作意庐山游,往来却贪吴越舟。
陛下许臣鞭匹马,芒鞋因得款清幽。
是时六月蒸炎暑,六合黄尘空一雨。
上方冷翠袭衣襟,便觉笑谈在天宇(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五)
本上人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三部
乞食自王城,骏笔挥万纸。
开缄动心目,忽忽龙蛇起。
便可老烟霞,声价日千里。
那知未满意,更访栟榈子。
栟榈亦何人,是心如灰死。
恶语满人间,春风自桃李。
凭君一笑挥,万事空一洗。
但了风动幡,在处针投水。
愿将广长舌,语出亦糠秕。
回到我辈人,政堪覆酱耳。
张巨源 宋 · 邓肃
我顷天上遭雷斥,万里南归弄泉石。
惭愧张侯著眼看,诗卷光芒射奎壁。
一朝逸气见眉间,浩歌依刘出闽山。
渠今得客君得主,宁复回首更悲酸。
阴雨初生腐草翼,破并行空夜的皪。
何时归伴栟榈狂,一吐长虹贯白日。
送许丈赴行在 宋 · 邓肃
狄犬夜吠夷门月,乾坤易位人泣血。
那知千官舞蹈回,马上洋洋面不热。
许侯逆风敢孤骞,黄金围腰挽不前。
大明升天狐兔遁,再拜丹墀吾节全。
我时上天恣狂直,权臣舌端飞霹雳。
当时陷阱皆交游,侯独临存真铁石。
此来邂逅一笑间,夜倾闽酒赤如丹。
胸中磊块浇未下,征旆匆匆又吴山
山前鲛鳄翻平陆,杀人如麻未充腹。
凭君仗剑追祖风,坐令四海桑田复(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八)
尘外堂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三部
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
市井与山林,累人均一体。
有真故有妄,无彼那取此。
谓是为尘外,政应在尘里。
凭师一埽空,六尘不用洗。
渊默即雷声,万川同一水(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九)
次韵王信州古风1130年 宋 · 邓肃
 押漾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七峰
我昔少年日,气与风雷壮。
一言既不合,掉头归望望。
誓将老烟霞,叩角耕闲旷。
一日烦干旌,叩天舒孟浪。
自譬舟一叶,沙溪荡漾。
百川傥已东,吾力那能障。
尚赖天地宽,未即崇山放。
栟榈付冷居,乃为世所长。
老妻画纸棋,赤脚沽村酿。
醉起舞彩衣,吾道颇休畅。
人杰又鼎来,不怕供诗帐。
酬唱激清风,洗空烟雨瘴。
故人化鹤仙,穹庐共悽怆。
生还义更高,裹饭远相饷。
演山见长庚,醉眼不敢仰。
便结骑鲸游,不知飞燕谤。
兰亭最后来,德齿均所尚。
伤时虽慷慨,论事尤倜傥。
杯酒七峰下,逸思九天上。
万事俱可人,祇欠蛾眉唱。
南归醉题家圃二首 其二 1122年 宋 · 邓肃
六言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近辅暴迫狼虎,圣君德大乾坤。
万里去黄金阙,一杯得杏花村(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一)
花石诗状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
太学生邓肃
右,臣窃见东南所进花木怪石无甚异者,又不能无费。
臣今有策,欲取天下奇绝之观毕置皇帝陛下圃中,比之今日所贡者固万万胜之,较之今日之费则无万分之一。
臣已撰成文字一轴,伏望宣索。
瑞花堂序建炎三年七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栟榈集》卷一五、同治《沙县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政和间,有瑞花生于叶隆吉超然家,状如牡丹,红莹不谢,而未尝有根。
众虽异之,竟不知其为何物也。
超然一旦抱其所能,贡入成均,且十馀年。
靖康间,以智谋中科得官,未试;
建炎二年,再擢进士第,易紫衣蓝,归拜其亲,里闬荣之。
友人邓肃志宏为榜其所居曰瑞花堂,且语之曰:物亦有不根而生者乎?
草木无有也。
造化之英不能自郁,其达而在上则有轮囷之云,扶疏之,行于天而现于月,若无俟乎根者;
其降而在人也,则所谓「将相公侯,宁有种乎」是也。
今超然以寒儒家连取文武二科,犹掇之也,异时将相盖唾手可取,较之卿云桂月,初不试根,若无甚异者。
然则瑞花之生,岂偶然哉!
虽然,闇者须明月乃烛之,旱者求苏云乃泽之,彼苍苍者岂徒为是无种之物以骇人哉,盖以种种而生者,政有赖于此耳。
超然其勉之!
吾辈所为将相云者,亦岂徒为观美而已乎。
今天下须明求苏者,盖不可一二计,超然其勉之!
建炎三年七夕邓肃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