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句 唐 · 顾效古
押寒韵
孤舟发处沙鸥起,明月落时江水寒(《送王逸人归海上》)。
赛神 中唐 · 元稹
押元韵
引用典故:西门豹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
事来三十载,巫觋传子孙(巫觋:古代称女巫曰巫,男巫曰觋,合称巫觋。此泛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之巫师。《荀子·正论》:“出户而巫觋有事。”杨倞注:“女曰巫,男曰觋。”)。
村中四时祭,杀尽(一作尽杀)鸡与豚。
主人不堪命,积燎曾欲燔(燎:《说文·火部》:“燎,放火也。”徐灏注笺:“尞、燎,实一字,相承增火旁……今云放火者,后人改之。燎之本义为烧草木。”)。
旋风天地转,急雨江河翻。
采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
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鲵吞(鲸鲵: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主人集邻里,各各持酒樽。
庙中再三拜,愿得禾稼存。
去年大巫死,小觋又妖言。
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门(西门:即西门豹,战国魏国人,魏文侯时为邺令,邺地三老、廷掾勾结女巫,赋敛百姓,每年择民女沉于漳水,以为河伯娶妇。豹至,投女巫、三老于河,陋俗得以根除。事详《史记·滑稽列传》。)。
焚除计未决,伺者迭乘轩(乘轩:乘坐大夫之车。《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杜预注:“轩,大夫车。”后因指做官。)。
庙深荆棘厚,但见狐兔蹲。
巫言小神变,可验牛马蕃。
邑吏齐进说,幸勿祸乡原(乡原:亦作乡愿,犹乡土。)。
踰年计不定,县听良亦烦(“县听”句:意谓县宰听得耳烦。)。
涉夏祭时至,因令修四垣。
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玉帛:圭璋与束帛,古代祭祀、盟会等场合均用之。)。
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
因言遣妖术,灭绝由本根。
主人中罢舞,许我重叠论。
蜉蝣生湿处(蜉蝣:虫名,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鸱鸮集黄昏(鸱鸮:鸟名,俗称猫头鹰,多夜间捕食,益鸟,但古人以为恶鸟。)。
主人邪心起,气燄日夜繁。
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腥臊袭左右,然后托丘樊(丘樊:即田园。《文选·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刘良注:“丘园藩篱也。”)。
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幽妖尽依倚,万怪之所屯。
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命樵执斤斧(樵:蜀本作“狐”,似是。),怪木宁遽髡(髡:本义为剃去毛发,引申为截断。)。
主人且倾听,再为谕清浑。
阿胶在末派(阿胶:中药名,原产山东省东阿,以阿井水熬黑驴皮而成,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證一》(卷三):“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末派:江河之支流或下游。),罔象游上源(罔象:古代传说中之水怪名。《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此泛指水怪。)。
灵药逡巡尽,黑波朝夕喷(“灵药”二句:谓阿胶未能施之于上源,故很快用尽,不能再变浊为清,以致黑波再次泛滥,不解决根本问题。)。
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鼍与鼋:鼍即扬子鳄,亦称猪婆龙;鼋即大鳖。《楚辞·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王逸注:“大鳖为鼋,鱼属也。”)。
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主人恶淫祀(淫祀:不合礼制之祭祀。《礼记·曲礼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先去邪与惛。
惛邪中人意,蛊祸蚀精魂(蛊祸:赛神所引发之祸害。蛊,祈祷鬼神等迷信之事。)。
德胜妖不作,势强威亦尊。
计穷然后赛,后赛复何恩。
青云驿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青云驿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岧峣:山峰高耸貌。)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愿(一作顾)登青云路,若望丹霞梯(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竹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圭(“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马(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蒙茸大如羝(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下(蜀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入蜀,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有驿名青泥(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入蜀,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玉版金字题(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柔颜尽如荑(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茅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霞服相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获麟书诸册(“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豢龙醢为臡(“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凤皇占梧桐(“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麛:幼鹿。《礼记·内则》:“秋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冠履宁甚暌(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金张好车马(“金张”句:金张,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于陵亲灌畦(“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在梁”二句:《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苦雨 中唐 · 元稹
押虞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江瘴气候恶,庭空田地芜。
烦昏一日内,阴暗三四殊。
巢燕污床席,苍蝇点肌肤。
不足生诟怒,但苦寡欢娱。
夜来稍清晏,放体阶前呼(呼: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三:“案,呼,鼻息也,吴中谓鼾声曰打呼。”)。
未饱风月思,已为蚊蚋图(蚊蚋:即蚊子。蚋,蚊类昆虫,蚋科,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及牲畜血液。)。
我受簪组身,我生天地炉(天地炉:《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炎蒸安敢勌,虫豸何时无。
凌晨坐堂庑,努力泥中趋。
官家事不了,尤悔亦可虞。
门外竹桥折,马惊不敢踰。
回头命僮御,向我色踟蹰。
自顾方濩落(濩落:亦作瓠落。《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本义为廓落,后引申为感叹落魄失意或怀才不遇。),安能相诘诛(诘诛:诘问其过,加以惩罚。《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郑玄注:“诘,谓问其罪,穷治之也。”)。
隐忍心愤恨,翻为声喣(一作煦)愉。
逡巡崔嵬日,杲曜东南隅(杲曜:日光明亮貌。)。
已复云蔽翳,不使及泥涂。
良农尽蒲苇,厚地积潢污。
三光不得照(三光:指日、月、星。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万物何由苏。
安得飞廉车(飞廉:风神,一说能致风之神禽名。《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吕氏春秋》曰:‘风师曰飞廉。’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磔裂云将躯(磔裂:古代酷刑,车裂人体。《后汉书·董卓传》:“恨不得磔裂奸贼于都市,以谢天地。”李贤注:“磔,车裂之也。”云将:寓言中云之主将。《庄子·在宥》:“云将东游,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成玄英疏:“云将,云主将也。”)。
又提精(一作旌)阳剑,蛟螭支节屠(“又”二句:《朝野签载》卷三:“西晋末,有旌阳县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西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顷渔人网得一石,甚鸣,击之声闻数十里。唐朝赵王为洪州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遂有万仞师出焉。”蛟螭:蛟与龙之并称,古代传说中之两种水居动物。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旌,原作“精”,据胡本及文意改。)。
阴沴皆电埽(阴沴:天地四时阴气不和而产生之灾难。),幽妖亦雷驱。
煌煌启阊阖(阊阖:见卷2《青云驿》注。),轧轧掉乾枢(乾枢:犹乾轴,天轴。古人认为天体之运行如车之有轴,故云。)。
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
百川朝巨海,六龙蹋亨衢(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中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此意倍寥廓,时来本须臾。
今也泥鸿洞(鸿洞:漫无际涯,状水势之盛。),鼋鼍真得途(鼋鼍:大鳖与猪婆龙。见卷1《赛神》注。)。
种竹 中唐 · 元稹
押寒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昔乐天赠予诗云:‘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予秋来种竹厅下,因而有怀,聊书十韵。
昔公怜我(一作有)直(我:原作“有”,据卢本、全诗、钱校改。),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梢云:形容竹枝高耸入云。)。
丹丘信云远(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没有黑暗之处。《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瘴江:文粹、钱校作“沿瘴”。),何人惊岁寒(岁寒:《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琅玕:神话传说中一种仙树,此处藉以形容竹之青翠。)。
孤凤竟不至(“孤凤”句: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食(竹实)不食。),坐伤时节阑。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此后并江陵士曹时作)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昔在凤翔日,十岁即相识。
未有好文章,逢人赏颜色。
可怜何郎面(吴生小字何郎)。(可怜:可爱。《方言》卷一:“怜,爱也。汝颍之间曰怜。”),二十才冠饰。
短发予近梳,罗衫紫蝉翼。
伯舅各骄纵,仁兄未摧抑。
事业在(一作若)杯盘(事业:才能。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唐末五代,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做官何须事业?’”在:原作“若”,据蜀本、卢本改。杯盘:此代指饮酒事。),诗书甚徽纆(徽纆:绳索。《易·坎》:“上六,系用徽纆。”陆德明释文:“刘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此比喻束缚。)。
西州戎马地(西州:指凤翔。凤翔府在长安之西,故云。),贤豪事雄特。
百万时可赢,十千良易借(借:蜀本、杨本作“惜”。何焯校:“宋板作惜者误。”)。
寒食桐阴下(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晋文公负其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子推抱树焚死。后人悯其不幸,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遂相沿成俗。而其实禁火乃周代之旧制,介子推事为后人所附会。),春风柳林侧。
藉草送远游(藉草:坐卧于草地之上。《文选·孙绰〈游天台上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列筵酬博塞(博塞:即六博、格五等博戏。《庄子·骈拇》:“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成玄英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
萎蕤云幕翠,灿烂红茵赩(赩:大赤色。《玉篇·色部》:“赩,大赤色。”)。
脍缕轻似丝(鲙缕:细切之菜肴。鲙,《集韵·太韵》:“脍,《说文》:‘细切肉也。’或从鱼。”),香醅腻如膱(一作织)。(香醅:茶水上所结之薄膜。膱:原作“织”,与下文韵重,据卢校及文意改)。
将军频下城,佳人尽倾国(倾国:倾倒一国之人,形容女性极其美丽。《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
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
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
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
未能解(一作愧)生狞,偏矜任狂直。
曲庇桃根盏(桃根盏:酒杯名。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桃叶渡》:“桃叶者,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横讲捎云式(捎云式:疑为李捎(一作梢)云所创立之酒令。李肇《国史补》卷下:“国朝麟德中,璧州刺史邓弘庆始创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梢云而大备,自上及下以为宜然。大抵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盖工于举场而盛于使幕。”)。
乱布斗分朋,惟新间谗慝(“乱布”二句:谓参与者分成不同小组,一比高低,为取胜而不断变化花样,暗耍手段。斗,比赛,争胜。分朋,分组。苏轼《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耻作最先吐,羞言未朝食。
醉眼渐纷纷,酒声频餩餩(爱墨切)。(餩餩:打嗝声。《广韵·去夬》:“餩,通食气也。”)。
扣节参差乱,飞觥往来织(飞觥:传杯。)。
强起相维持,翻成两匍匐。
边霜飒然降,战马鸣不息。
但喜秋光丽,谁忧塞云黑。
常随猎骑走,多在豪家匿。
夜饮天既明,朝歌日还昃(昃:太阳偏西。《说文·日部》:“ (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荒狂岁云久,名利心潜逼。
时辈多得途(时辈:当时有名之人物。《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亲朋屡相敕(敕:告诫。《说文· 部》:“敕,诫也。”)。
闲因适农野,忽复爱稼穑(爱:卢本作“忧”。)。
平生中圣人(中(zhòng)圣人:醉酒之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翻然腐肠贼(腐肠贼:腐蚀肠胃之贼,古人多指美酒佳肴。汉枚乘《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
脱迹壮士场,甘心竖儒域(竖儒域:指科举考试。竖儒,即竖儒,对儒生之鄙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司马贞索隐:“竖者,僮仆之称。沛公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也。”)。
矜持翠筠管(翠筠管:竹管,此代指毛笔。翠筠,翠竹。毛笔之管用竹制成,故云。),敲断黄金勒(黄金勒:用黄金制成之衔勒,形容极其珍贵。)。
屡益兰膏灯(兰膏灯:古代用泽兰子炼成油脂,用以点灯,故云。《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犹研兔枝墨(兔枝墨:《玉台新咏考异》:“兔枝二字未详,吴氏注谓当作兔皮,所引《晁氏墨经》,支离不切,当阙所疑。”吴均《古意》诗:“泪研兔枝墨,笔染鹅毛素。”)。
崎岖来掉荡,矫枉事沈默。
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屴崱:形容态度端正。)。
与君始分散,勉我劳修饰。
岐路各营营,别离长恻恻。
行看二十载(行看:见卷3《遣兴十首》注。),万事纷(一作丝)何极。
相值或须臾(值:遇。五代徐锴《说文系传·人部》:“值,一曰逢遇。”),安能洞胸臆。
昨来陕郊(一作郏)会,悲欢两难克。
问我新相知,但报长相忆。
岂无新知者(知者:蜀本、卢本作“新知”。),不及小相得。
亦有生岁游(生岁:出生之年份,此处谓年龄相同。),同年不同德。
为别讵几时,伊予坠沟洫。
大江鼓风浪,远道参荆棘。
往事返无期,前途浩难测。
一旦得自由,相求北山北(北山:即钟山。《文选·孔雉圭〈北山移文〉》吕向解题:“钟山在郡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山,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此代指归隐之地。)。
与元勋不伐书 其七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九、《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九
辱手诲,审所苦脱然轻愈,侍奉万福,何慰如之!两日亦闻尊府当之富水考试,故不敢奏记耳。渊明诗三册,今遣去。楚词》校雠甚有功,常苦王逸学陋,无补屈、宋。欲寻一解写字人,令录一本正文,时时玩之,病未能耳。字说但苦盛热,懒。
咏古十六首 其六 北宋 · 华镇
风云起幽朔,霜雪彫松桂。
修竹实不华,猗梧惨憔悴。
江汉凝以冱,醴泉更蒙蔽。
鸾凤何所归,增击真良计。
岐山尽禾黍,九成困惉懘。
鸣矣后佳期,来仪爽幽契。
乌鸢竞腐鼠,仰视惊高逝。
众羽亦可怀,云飞屡回睨。
猗嗟鲁先生,生后唐虞际。
高华虽韡韡,硕果终幽翳。
幅纸下聊城,片言挫秦锐。
铦铓释纷难,未足论明哲(原按:哲,读去声,音制。傅玄《祀景帝登歌》:执竞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祗惟畏。)。
况复历下谈,微端本柔脆。
时无豪杰士,横议喧鶗鴂(原按:鴂,本音玦。《尔雅》“鸱鸮鸋鴂”是也。鶗鴂即鷤鴂。《集韵》:“涓惠切,音桂。本作䳏”。考《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王逸注:“一名买𪀗”。扬雄《反骚》“恐鷤䳏之将鸣兮”,颜师古注:“鷤䳏一名买𪀗,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则众芳歇,而农事兴。”此入霁韵,正依《集韵》音桂也。)。
春冰薄轻绡,可耐秋阳熭。
答赵子彊书 其三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六、《潏水集》卷四
辱书。《王子年拾遣》等事,子年名嘉,乃苻坚、姚苌时人,隐于东阳谷,凿穴而居,弟子受业者百馀人,皆穴处。季龙兵乱,弃其徒众,迁于倒兽山,今在华州渭南县,一名互象山,后不知所终。其书多荒怪不可考,乃庄周所谓《齐谐》者也。伯乐,传记所见事,其说不一,王褒《圣主贤臣颂》云:「及至驾齧,膝骖乘旦,王良执靶,韩哀附舆」。张晏注云:「王良邮无恤,字伯乐」。颜师古参验《左氏传》及《国语》、《孟子》,邮无恤、邮良、刘无止、王良,总一人也。《楚辞》「骥踌蹰于敝辇,遇孙阳而得代」。王逸云:「孙阳,伯乐姓名也」。或云伯乐秦穆公时人,考其年代不相当。张湛云:「良字伯乐」。亦非也。此皆前人所言如此,未得考證,不知更曾于他书见否?某上。
离骚新序中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三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六九、《八代四六文钞》第三一册、《四续古文奇赏》卷一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三
刘向《离骚》、《楚辞》十六卷,王逸传之。按八卷皆屈原遭忧所作,故首篇曰《离骚经》,后篇皆曰《离骚》,馀皆曰《楚辞》。天圣中,有陈说之者第其篇,然或不次序。今迁《远游》、《九章》次《离骚经》,在《九歌》上,以原自叙其意,近《离骚经》也。而《九歌》、《天问》乃原既放、揽楚祠庙鬼神之事以摅愤者,故迁于下。《卜居》、《渔父》,其自叙之馀意也,故又次之。《大招》古奥,疑原作,非景差辞,沉渊不返,不可如何也,故以终焉。为《楚辞》上八卷。《九辨》、《招魂》皆宋玉作。或曰《九辨》原作,其声浮矣。《惜誓》弘深,亦类原辞,或以为贾谊作,盖近之。东方朔、严忌,皆汉武帝廷臣,淮南小山之辞不当先朔、忌。王褒,汉宣帝时人,皆后淮南小山,至刘向最后作,故其次序如此。此皆西汉以前文也,以为《楚辞》下八卷。凡十六卷,因向之旧录云。然《汉书》至屈原赋二十五篇,今起《离骚经》、《远游》、《天问》《、卜居》、《渔父》、《大招》而六,《九章》、《九歌》又十八,则原赋存者二十四篇耳;并《国殇》、《礼魂》在九歌之外,为十一,则溢而为二十六篇。不知《国殇》、《礼魂》何以系《九歌》之后,又不可合十一以为九,若溢而为二十六,则又不知其一篇当损益者何等也。《惜誓》尽叙原意,末云「鸾凤之高翔兮,见盛德而后下」,与贾谊《吊屈原文》云「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焉下」之断章趣同,将谊仿之也,抑固二十五篇之一,未可知也。然则司马迁以谊传附原,亦由其文义相近,后世必能辩之。王逸,东汉人,最爱《楚辞》,然《九思》视向以前所作相阔矣。又十七卷非旧录,特相传久,不敢废,故迁以附《续楚辞》上十卷之终,而其下十卷,自唐韩愈始焉。《离骚》,人不读久,文舛阙难知。王逸云:「武帝使淮南王安作章句;至章帝时,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亦作章句,其十五卷阙而不说。今臣作十六卷章句」。然则安与固、逵训释,独《离骚经》一篇,不知固、逵所改易者何事。今观《离骚经》训释,大较与十五卷义同,或浅陋,非原本意,故颇删而存之,而录司马迁《史记·屈原传》冠篇首,以当《离骚》序云。
离骚新序下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三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六九、《四续古文奇赏》卷一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三
司马迁作《史记》,尧舜三代本纪、《孔子世家》,所引《尚书》、《论语》事,颇变其文字训诂,至《左氏》、《国语》,则迁所笔削惟意。迁欲自成一家言,故加隐括而不嫌也。虽然,迁追琢传记之辞可也,而变《尚书》、《论语》文字不可也。补之事先朝为著作郎,上即位,备太史氏,古文国书得损益之,况传记乎!《离骚经》始汉淮南王安为传,按《隋志》传亡。旧有班固叙赞二篇,王逸序一篇,梁刘协序一篇。而王逸云班固、贾逵改易前疑,则固此序或当时作者也,然颇诋原狂狷,擿其不合者。逸高原义,每难固说。协附逸论,然亦复失之。固序曰:「君子之道,穷达有命。固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又曰:「如《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固说诚是也。虽然,潜龙勿用,圣人之事也,非所以期于原也。又自淮南、太史,皆以谓兼《风》、《雅》之义,而固独疑焉。夫《国风》不能无好色,然不至于淫;《小雅》不能无怨诽,然不至于乱。太史公谓原之辞兼此二者而已,乃周道《大雅》岂原所得庶几哉?虽迁亦不以是与原也。世衰,君臣道丧,去为寇敌,而原且死忧君,斯已忠矣。唐柳宗元曰:《春秋》「枉许止,以惩不子之祸;进荀息,以甚苟免之恶」。夫荀息阿献公之邪心以死,其为忠也污矣;惟其死不缘利,故君子犹进之。而原乃以正谏不获而捐躯,方息之污,则原与日月争光可也,非过言也。固又以谓原露才扬己、竞于危国群小之中。是乃上官大夫靳尚之徒所以诬原伐其功、谓「非我莫能为」者也,固奈何亦信之!原惟不竞,故及此。司马迁悲之曰:「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而固方且非其怨刺怀、襄、椒、兰!原诚不忘以义劘上,而固儒者,奈何亦如高叟之为诗哉!又王逸称《诗》曰「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谓原风谏者,不如此之斥。逸论近之。刘协亦援逸此论,称固抑扬过实。君子之与人为善,义当如此也。至言浇羿姚娀,与经传错缪,则原之辞甚者,称开天门、驾飞龙、驱云、役神,周流乎天而来下,其诞如此,正尔托谲诡以谕志,使世俗不得以其浅议己,如庄周寓言者,可以经责之哉?且固知相如虚辞滥说,如诗风谏,而于原誇大,独可疑乎?固大较喜訾前人,如薄相如、子云为赋,而固亦为赋也。刘协文字卑陋,不足言,而亦以原迂怪为病。彼原嫉世,既欲蝉蜕尘埃之外,惟恐不异;乃固与协所论,必《诗》之正,如无《离骚》可也。呜呼!不讥于同浴,而讥裸裎哉!又协云「士女杂坐」、「娱酒不废」,荒淫之意也。是协以《招魂》为原作,误矣。然《大招》亦说「粉白黛黑」、「清馨冻饮」、「穷年永乐」,协以此为荒淫,则失原之意逾远。原固曰「世皆浊,我独清」,岂诚乐此浊哉?哀己之魂魄离散而不可复也!故称楚国之美,矫以其沉酣污泥之乐,若可乐者而招之,然卒不可复也,于是焉不失正以死而已矣。呜呼!协安知《离骚》哉!抑固《汉书》,称大儒孙卿亦离谗作赋,与原皆有古诗恻隐之意。而此序乃专攻原,不类,疑此或贾逵语,故王逸言班、贾以为露才扬己,不专指班。然亦不可辨也。
诗之序论 其一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嵩山文集》卷一一
作诗者不必有序,夫既有序而直陈其事,则诗可以不作矣。说诗者或不可以无序,断会一诗之旨而序之,庶几乎发明先民之言,以告后生弟子焉。今之说者曰序与诗同作,无乃惑欤?夫作诗之君子,世莫得而氏之,其所经见者,则周公、吉甫、家父,孟子也。其人大圣且贤也,其所作可与二三君子偶者,虽末之,亦善士也。其感惟深,其诚惟加,其辞惟缓,徘徊自致吾爱君之心焉,先王先公之烈于是乎在也。序诗者于所刺不讳时君之恶而暴其私,无所不及,虽闾阎委琐之私,亦不过是,岂特善骂云乎邪?亦自善讦,而馀怒悉纾而罢矣,尚何托之鸟兽草木虫鱼,文之训诂,比之音声以成诗乎?吾君既治,一国之君皆美之也,吾何容心哉?犹然以廉肉节奏咏之飏之,是所以为先王先公之烈者也。序诗者于所美直而且倨,殆类考功所书县令最状,尚何托之鸟兽草木虫鱼,文之训诂,比之声音以成诗乎?孰为「《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乎?如《山有枢》之序曰:「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扫」。《车攻》之序曰:「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诗无遗思矣。如此之类,一序而足,又何必诗之作邪?由是观之,诗之所序非当时之所作明矣。且逸诗之传,幸而托于金石得完者,岐下之石鼓也,又安睹序耶?自《泽陂》之序绝,其后继而有作者,屈原《离骚》亦未尝有序,而序之者王逸也。秦汉之间,古诗之传,兴致深远,颇有国风遗韵,而亦未尝有序。知之者固自知之,况夫先民之言,本诸人情而有作,人情不亡,则其言不患乎不明也。譬诸喜乐而笙歌,疾痛而呻吟,古今一也,又岂惧人之不可知,则默以已乎?殆夫晋魏文墨之士,才力凡下,陋不知学,因习说《诗》之序而自为其诗序,盖可惭也已。今之说者反因此以诬商周之君子,何异以王莽论周公哉?
校定楚词序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皇朝文鉴》卷九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九四
《汉书·朱买臣传》云:严助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王褒传》云:宣帝修武帝故事,徵能为楚词者九江被公等。楚词虽肇于楚,而其目盖始于汉世。然屈、宋之文,与后世依放者,通有此目。而陈说之以为惟屈原所著则谓之《离骚》,后人效而继之则曰楚词,非也。自汉以还,文师词宗慕其轨躅,摛华竞秀,而识其体要者亦寡。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自汉以还,去古未远,犹有先贤风槩。而近世文士,但赋其体、韵其语,言杂燕粤,事兼夷夏,而亦谓之楚词,失其指矣。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近世晁监美叔独好此书,乃以春明宋氏、赵郡苏氏本参校失得。其子伯以、叔予又以广平宋氏及唐本与《太史公记》诸书是正。而某亦以先唐旧本及西都留监博士杨建勋及洛下诸人所藏,及武林、吴郡椠本雠校,始得完善,文有殊同者皆两出之。案此书旧十有六篇,并王逸《九思》为十七,而某所见旧本乃有扬雄《反骚》一篇,在《九叹》之后(此文亦见雄本传。),与《九思》共十有八篇。而王逸诸序并载于书末,犹《古文尚书》、汉本《法言》及《史记·自序》、《汉书·叙传》之体,骈列于卷尾,不冠于篇首也,今放此录之。又太史《屈原列传》、班固离骚传序论次灵均之事为详,故编于王序右方。陈说之本以刘协《辨骚》在序之前,论世不伦,故绪而正之。而《天问》之章词严义密,最为难诵,柳柳州于千祀后独能作《天对》以应之,深宏杰异,析理精博,而近世文家亦难遽晓,故分章辨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揽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茍为艰深也。自《屈原传》而下至陈说之序,又附以今序,别为一卷,附十通之末,而目以《翼骚》云。至于屈原行之忠狷,文之正变,事之当否,固昔贤之所详,仆可得而略之也。政和初元七月初吉,武阳黄某长睿父序。
證辨骚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六、《紫微集》卷三二
刘协作《辨骚》,以谓班固谓屈原为露才扬己,忿怼沈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崙县圃,非经义所载。予以《左氏》参校《离骚经》及《天问》羿、浇、二姚事与《左氏》不合者,及读班固《离骚传序》,谓孝武博览古今,淮南王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垢之外,皭然泥而不滓,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二姚,有娀佚女,皆以所识有增损,然未得其正也,故博采经书传记以为之解。自此以上,固皆统论淮南王安叙《离骚传》有与经义不合者尔,非谓屈原也,兼亦无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之文。而协考不精,遂谓班孟坚谓「屈平《离骚》,不合《左氏》」,则其失也,不待辨而可了矣。或曰:今王逸所注皆引《左氏》以释《离骚》,曷为无向之不合者?盖淮南作传之时,皆以所识有所增损,所以广异闻也,如《汲冢竹书纪年》之类尔。后人以其与《左氏》乖剌,遂削去之,所以不见于世也。惜哉!
太令人郭氏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南涧甲乙稿》卷二二
夫人郭氏葬临安府馀杭县湖西之原十有八年矣,其仲子为福建路转运副使,书来请曰:「公硕不天,六岁而孤,当崎岖戎马间,母氏提而南,盖尝变姓名,易蓝缕,避狼虎之暴,得以全诸子也。既又教之从师友,追贤能,齿士大夫之后。仅以伯氏之恩而致封焉。寿固不为夭,然公硕冒符节,躐台省,荷我朝光荣,诸孙继窃科第,稍稍自振,而甘毳之养,乃已不及。前日菽水酸寒,念之痛贯心膂,或达旦不寐,无以自赎也。惟追远之义,宜有以叙其平生,说怿其善美,以慰于幽宫,信于后世。而适奉使指,留连蜀道,已后其时矣,今愿有述也。君旧尝为邻,熟吾亲之行事,其不可以辞」。呜呼!予亦少而孤,奉母而不得终养者也。故见侍其亲而安荣寿考者,则不胜凯风寒泉之思,闻悲哀思慕之言,不翅如自己出也。而夫人享年又与吾母同,况耳其话言,目其善教,与其子还往犹弟昆,今白首相望,其子之悲亦我之悲也,顾何爱吾文!案夫人唐汾阳王之后也,其世次不可详考,而家于开封,曾大父讳某,为监主簿,大父讳某,为县主簿,仕不致显。考则讳师厚,娶皇族濮王宫仲愈之女,为保义郎,而不喜出仕,优游里闾,以琴酒自适。夫人天性沈静,不事华侈,虽世居辇毂下,服饰澹然,未尝辄徇时好,故亲族内外咸知其贤。魏邸宣州观察使为其第三子,赠中散大夫讳某者聘焉。夫人既归外家之族,而宣州子舍素多,所娶皆名家大姓,独推夫人妇道为可则。盖居家孝而和,奉祭祀备而洁,处用度俭而不陋,恂恂色庄而气平,虽女功之巧,未尝自衒己能以骄人也。遇人有不善,私面谕之,不以语于众,善则与众称焉。举族敬爱,以为不可及。中散喜交游下士,酒醴之会无虚日。夫人闻其与客对谈,吟哦赋咏,必窃听而喜,为之治具益不倦。靖康元年,中散下世,金人之祸起,夫人携其儿女六人,间关避地四方,阅再岁始能渡江。所谓变姓名,易蓝缕者,皆其实也。虽衣食未给,而朝夕厉其子以读书,曰尔父之后,不可不立也。其长子公颙,以取应得官,至武德郎,淮南东路兵马钤辖。次公硕也,以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则又诲之曰,学非止一第也,宜有以充之。故二子之仕,皆有声称籍甚。及公硕为馀杭县,而夫人疾不起,隆兴二年十月二十有五日,葬则闰月某甲子也,享年七十有六。以公颙通朝籍封太孺人,慈宁庆寿恩,封安人,今累赠至令人云。四男子,公颙以淳熙五年卒于官,公硕今为朝请大夫、直徽猷阁、就差知宁国府矣,其二则早世。二女子,嫁敦武郎吴泳之、从义郎李璟。诸孙九人。彦綝,成忠郎、淮南西路将领;彦缙,宣教郎、新知临安府于潜县;彦铨,承务郎、抚州金溪县丞;彦絅,迪功郎、处州缙云县尉。三人皆登进士第者也。彦纡,迪功郎、新信州司户参军。彦绾,将仕郎。彦纡、彦组、彦綩,尚幼。孙女三,迪功郎汀州宁化县尉邹作德、进士黄准、从政郎夔州路提点刑狱司检法官王逸,其婿也。噫!妇人无外事,视其相于夫者,足以知其内;视其子与孙之成立,足以知其教。况如夫人,其操行著于宗族之间,而节义立于艰难之际,士大夫闻其风、望其门而咨嗟叹羡之不足,此诗之所以著咏、史之所以纪而不遗者也,其敢不铭!铭曰:
孝而和,顺而敬,是为女德之令。冰玉其清,松柏其劲,是为妇节之正。有子而贤,有孙而盛,足以见吾母道之圣。人有一其可称,况美备而莫并耶?馀杭之阡,湖水渊渊,史或逸言,视此其传欤!
句 宋 · 王逸
押元韵
他年馆阁同游处,荣路方踪继二孙(送舒殿丞出守)。
《舆地纪胜》卷七八《荆湖北路·荆门军》 《舆地纪胜》:二孙读书堂,在长林县东二里东泉。国初,孙仅、孙何读书山间,后相继魁多士,故王逸《送舒殿丞出守》诗云云。
题王逸竹溪钓艇图二绝 其一 宋 · 王灼
五言绝句 押泰韵
断岸竹如云,翠色落寒濑。
艇子何处归,应转烟林外。
题王逸竹溪钓艇图二绝 其二 宋 · 王灼
五言绝句 押漾韵
塘影抱林光,樵风接溪浪。
最爱笋蕨时,恰是河豚上。
送王逸(题原缺,据本集目录补。诗首亦残缺,酌据字数补空) 宋 · 王灼
押词韵第一部
□□□□□,□□□□□。
□□□□□,□□□□□。
□□□□□,□□□□□。
□□□□□,□我离别胸。
文字子所负,腾踏会有逢。
勿使豪迈气,衰飒随霜蓬。
或歌归去来,徒为白发翁。
男儿富事业,高名配华嵩。
与永新张宰大正书(庆元三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书稿》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某顿首。辱书,喜承起居万福。邑无大小,其难等耳。易地未必谐,就如雅意,徒有往复之劳。谓宜暂束三《传》于高阁,姑悉力以治民事。凡百虚心应之,使宽严适中,纵有捍格处,更且隐忍,美成在久,会当铸顽成仁也。《楚词考》已快读上卷,辞意深远,晞踪古人。朱、赵二子文笔自可喜,何必他求?「落英」,旧尝因《尔雅》谓俶、载、权舆、落皆训初,遂比「访予落止」、「楚子落章华台」之类,疑为初英。今左右连坠露而喻憔悴,则与华落色衰、桑之未落、不学将落之义相应,其理自长。近有临汝薛慈俭云:屈子拳拳宗国,至以身殉,岂肯反取伍子胥之雠人?今观所引伍子失家巷事,谓班固改易前疑,则薛言殆有證矣。其谓《伤往日》、《悲回风》二篇复如何?并录本去,愿闻折衷。至如名平字原之训释,子椒、子兰之比兴,分析其章,辨明九数,不袭不凿,自成一家,往往究王逸之遗馀,登灵均之秘奥,谅非神交千古,岂易及此?然且概以中道,叹多言之数穷。又云《汉志》直曰赋二十五篇,后人乃僭名为经,曰章句,曰传,皆非是,未尝执一偏之见而曲为之说,用心可谓公矣。所著《音义》虽亡,尚可省记而补之否?某老病,不能出一语少赞盛美,姑以手书道谢。馀惟为民自厚,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