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茂叔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一、《佩韦斋文集》卷一○
三代之士,以乡举里选进,故士知修于家而已,未有不闻于乡而达于朝廷者也。
周衰之末,乡举里选之法坏,为士者始皆游说以媒其身。
汉袭秦弊,挟书之禁未除,骑项溺冠,至以儒相诟病。
当是时,海内一统,而从衡捭阖复无所用之,于是豪杰之士如萧何曹参辈,又皆以刀笔吏起。
风声气习,浸淫于后,故虽立学校,举孝廉,策贤良方正,而黄霸卒史选,薛宣书佐选,丙吉尹翁归以狱吏选,其他繇此途出,不可缕举。
非士而甘于吏也,怀材抱艺,郁不遇时,使非以道味自饴,则去而为吏,事埶然尔。
秦汉之间,舍黄、绮四贤之外,士之甘于隐逸者几何人哉?
然则士之生于三代之下者,亦可悲也已。
兵燐十年,车书虽同,科目未设,士之通经术、工文辞者几无用于世,颠顿狼狈,失所操持,盖不忍言矣。
甚者征徭困之,夫役挠之,时俗又从而姗笑之。
及夫发愤为吏,则刀笔之未工,法律之未究,其表表者不过齿名庠序,卯申图一餔啜而止耳。
嗟夫,士之重可悲也!
吾友陈子乃能杰然自立,为名卿贤大夫所知,征徭不能困,夫役不能挠,时俗不敢姗笑,一旦发愤为吏,则又刀笔法律若素习者。
嘻,亦难矣!
朅来访别,往服厥事,岂怀材抱艺,不肯汩没,以故慕萧、曹诸公之所为邪?
虽然,子固贤于今之所谓士也矣。
抑子之所隶者漕,漕之所榷者盐,东南斥卤淮为上,浙次之,闽又次之。
比年以来,榷利之取寖多,禁罔之设寖密,巡捕之员寖夥,加以奸贪恣肆,掊歛椎剥,获一冒禁之徒,根连株逮,动至什伯,富家巨室至重足屏息以俟。
其弊皆萌于逻卒,成于胥史,而汎于转运使、副之为也。
尚书李公仲常以洁廉忠信为之先,李君仲方以清修勤敏为之佐,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趣办之饶,会计之当,二浙之民赖以苏息。
子行矣,合以平日之所学者,而禀承二公之所行者。
簿书期会之馀,藏修涵养,毋惰毋画,则以儒饰吏,虽不得为三代之士,犹以文毋害而为汉之士。
不然,吏其身,复吏其心,惨礉酷烈,头会箕歛,纵复倍榷利而赢之,吾不取也,且二公亦安取此哉!
子刚塞果毅,其趋事静以敏,其与人交忠以信,以之为吏,疑无是患,而吾犹拳拳焉,盖悲士之不遇而为吏,又恐吏之不能吏而愈有愧于今之士也。
吾尝辱知二公,而子又尝辱师于我,于其行,故无所顾忌而索言之。
乞慎择讲读官元丰八年六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五、《忠肃集》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六、《续资治通鉴》卷七八
臣窃以圣人之德,其聪睿神智,固天性之所自有。
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孟子亦谓人皆有是四端,犹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在乎充之而已,苟不充之,将失其本然之性。
则虽圣人,方其始也,学问以达之,范围以成之者,其可少哉。
昔者周成王幼冲践阼,其师保之臣,傅之德谊,道之教训者,周公召公、太公其人也。
夫左右之人既如此,则成王虽幼,其耳目所入,盖无有不正者矣。
仁宗之初,亦以盛年嗣服,用李维晏殊侍读冯元孙奭侍讲
惟兹数人,皆名儒宿德,极天下之选。
是时方亲庶政,听断之暇,每于双日召使入侍,讲说经典,或读祖宗故事。
盛明之政,庆泽无穷。
恭惟皇帝陛下绍膺天命,传序统业,夫以异禀之资,夙成之善,而又上有太皇太后陛下之至仁厚德,保护开佑,所以成就者,罔不备至矣。
然方春秋鼎盛,在所资养,左右前后,宜正人与居,语默见闻,宜正事是接。
所以起善养源,保微慎始,尊德美而长智习,致广大而熙光明,则劝讲、进读辅道之官,其可不慎择也哉!
伏见兼侍讲给事中陆佃蔡卞皆新进少年,越次暴起,论德业,则未试,语公望则素轻,使在此官,众谓非宜。
伏请罢其兼职,以允公议。
仍欲望圣慈于内外两制上官内,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遇非听政之日,便殿燕坐,时赐延对,使之执经诵说,陈天下之义理、古今君臣父子之道,以广睿智,仰副善继求治之意。
臣不胜愚款,取进止。
尔雅注疏序(代学士邢炳作) 南唐至宋初 · 舒雅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弘治《徽州府志》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一七
夫《尔雅》者,先儒授教之术,后进索隐之方,诚传注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
夫混元辟而三才肇位,圣人作而六艺斯兴。
本乎发德于衷,将以纳民于善。
洎夫醇醨既异,步骤不同。
一物多名,系方俗之语;
片言殊训,滞今古之情。
将使后生,若为钻仰?
繇是圣贤间出,训诂递陈。
周公倡之于前,子夏和之于后。
虫鱼草木,爰自尔以昭彰;
《礼》、《乐》、《诗》、《书》,尽由斯而纷郁。
然又时经战国,运历挟书,传授之徒寖微,发挥之道斯寡,诸篇所释,世罕得闻。
汉终军,独深其道。
豹鼠既辨,斯文遂隆,其后相传,乃可详悉。
其为注者,则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虽各名家,犹未详备。
东晋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毕,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者祖焉,最为称首。
其为义疏者,则俗间有孙炎、高琏,皆浅近俗儒,不经师匠。
今既奉敕校定,考案其事,必以经籍为宗;
理义所铨,则以景纯为主。
虽复研精覃思,尚虑学浅意疏。
谨与尚书驾部员外郎、直秘阁杜镐尚书都官员外郎秘阁校理舒雅太常博士、直集贤院李维诸王府侍讲太常博士、兼国子监直讲孙奭殿中丞李慕清,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王涣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崔偓佺,前知洺州永年县事臣刘士玄等,共相讨论,为之疏释,凡一十卷。
虽上遵睿旨,共竭于颛蒙,而下示将来,尚惭于疏略。
谨序。
按:《尔雅注疏》卷首,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左中奉大夫司农少卿韩彦直辞免特换观察使襄阳府不允诏乾道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玉堂类稿》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廉车本唐十道采访之官,初无文武之别也。
祖宗时,钱若水执政旧臣,王嗣宗中司峻望,李维以禁林旧德,皆易此官。
中兴以来尝有自次对而得者,当时犹谓之优焉。
今朕以卿智略疏通,性资静重,遍更外计,绰著多庸,故由列寺介卿特加超拜,概之近比,宠数愈优。
岘首被边,号为重镇,往宣威信,勿事谦辞。
所请宜不允。
其六 北宋 · 李维
 押阳韵
昨日并今日(《国老谈苑》卷二作陶铸陶铸斋郎挽郎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湘山野录》:真宗国恤,凡荫补子弟有当斋挽之职者,子弟或赧之。王沂公曾中书翰林李承旨维视沂公为侄婿,凡两日诣中堂求免某子挽铎之执。丁晋公出厅,沂公白之,丁遂诺。李拜谢,起,戏丁曰云云,盖言两日伺之。丁应声曰:“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满座服其敏捷,而事更妥帖。不数日出,未及洛而南迁,下泪之谶也。)
其二十六 北宋 · 丁谓
 押阳韵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湘山野录》:真宗国恤,荫补子弟当斋郎挽郎之职。李维凡两日诣中书堂求免某子挽铎之执。丁谓允诺,李拜谢,戏丁曰:“昨日并今日,斋郎挽郎。”盖言两日伺之。丁应声云云,满座服其敏捷。)
论缓定配飨疏淳熙十五年四月 南宋 · 尤袤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九、《中兴礼书》续编卷一三、《宋会要辑稿》仪制八之二二(第二册第一九七七页)、《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四、《梁溪遗稿》文钞补编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窃考祖宗典故,既祔庙然后议配飨,盖必先有庙而后有从祀之臣,礼则然也。
赵普曹彬之配食太庙,定议于二十馀年之后;
薛居正潘美配食太宗,议定于二年之后。
乾兴元年翰林学士李维等乞以王旦配食真宗
在祔庙后一月,最为切近。
然当时亦必诏礼官参议,务尽众言。
嘉祐八年议以王曾吕夷简配食仁宗,乃在山陵之前,然亦必先降诏旨,下两制定议当用何人,而王圭等始以等姓名上之,其不敢仓卒如此。
元祐元年,裕陵复土已七阅月,有司始援典故,乞自两制以上及太常寺秘书省长贰同议配飨;
又两月,而吏部尚书孙永等始以富弼应诏
盖宗庙至重,必严其事,不病其缓也。
今来高宗犹未祔庙,所议配飨,少迟旬月,固未为晚,乃忽定于灵驾发引一日之先,事出仓卒,众以为疑。
仰惟高宗皇帝受命中兴,一时将相依乘风云,勒功帝籍,不出数人,自有公论。
为之子孙,皆以祖考得预为荣。
倘不按典故,不集众论,则无以厌服其他勋臣子孙之心,消弭众多之口,而祖宗集议典礼,将恐遂废。
袤等备员礼官,诚见议论纷纷,以定配为速。
以不集议为疑。
既有前件典故,倘不条陈,是为失职。
欲乞候升祔礼毕,别择日下侍从两省、台谏、礼官秘书省集议施行。
〔小贴子〕:窃惟配食清庙,系大典礼,付之众人,则议论自公;
迟以岁月,则名实自定。
公则人无异辞,定则万世不变。
韩琦之升配英,在当时孰有出其右者?
然尤迟至九年之后,至熙宁末始降指挥,可见先朝不肯容易如此。
苟惟不然,王安石蔡确之不合众心,虽定于绍圣崇宁,而卒改正于绍兴
今来亦宜反复熟议,以尽众言,少迟旬月,以待论定。
庶几得预者无愧,不预者无辞。
王钦若新编君臣事迹废滞卷篇序雷同手札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五○
览所进《总录部·废滞》卷中事迹,述历代废滞不达之人,若乃思谦之触机无邪,仲方之駮谥无隐陈咸之方正,刘向之精忠,马融勤于讽谏,扬雄恬于势利,斯盖笃志不回,为臣守正,或偶失于旌劝,而暂衄于徊翔。
以兹废滞,可为慨叹!
若乃用赀以谋进,求乐以为助,脯人以续食,著论以恃才,至于不慎言而忤物,每临事而背俗,坐事被谴,失行贻讥,此乃靡遵輗軏,自隮沟壑,又与夫大雅明哲君子进退之道不侔矣。
此书欲炳焕往行,章寤阙疑,使忠佞殊途,妍丑不溷。
或傲时而踧踖,或躁进以觊觎,既昧否臧,自贻颠沛,又非国家废滞也。
此卷中事迹芜杂,篇序雷同,不以其道辨之,何以为劝?
宜更商搉而正之。
文武群臣逮事太祖朝者赐一子恩诏大中祥符七年三月癸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二
文武群臣逮事太祖朝者,赐一子恩,令翰林学士李维知杂御史段晔等参验以闻。
晁迥等举文学优长履行清素者各二人诏天禧四年九月己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六七一页)
朕奉若前猷,思皇至治。
敦尚儒雅,式合彬彬之风;
柬求端良,用流蔼蔼之咏。
惟早司于翰墨,固多识于隽髦。
其有修词博古之可称,絜矩践方而无玷,俾从类举,各以名闻。
资该洽而复温纯,进清修而抑贪竞。
繄乃荐能之效,副予育材之心。
宜令工部尚书晁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户部侍郎李维知制诰李咨宋绶张师德,于朝官内各举有文学优长、履行清素二人。
李维内翰1015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临汝镇
病夫夙以顽惷,获受奖顾,预闻南宗之旨,久陪上国之游。
动静咨询,周旋策发,俾其刳心之有诣,面墙之无惭者,诚出于席间床下矣。
矧又故安公大师每垂诱导,自双林灭影,只履西归,中心浩然,罔知所止。
仍岁沉痼,神虑迷恍,殆及小间,再辨方位。
又得云门谅公大士见顾蓬蒿,谅之旨趣,正与安公同辙,并自庐山归宗云居而来,皆是法眼之流裔。
去年假守兹郡,适会广惠禅伯,实承嗣南院念,念嗣风穴风穴嗣先南院南院兴化兴化临济临济黄檗黄檗嗣先百丈海马祖马祖让和尚曹溪之长嫡也。
斋中务简,退食多暇,或坐邀而至,或命驾从之,请叩无方,蒙滞顿释。
半岁之后,旷然弗疑,如忘忽记,如睡忽觉。
平昔碍膺之物,曝然自落;
积劫未明之事,㸌尔现前。
固亦决择之洞分,应接之无蹇矣。
重念先德,率多参寻。
雪峰九度上洞山,三度上投子,遂嗣德山;
临济得法于大愚,终承黄檗
云岩多蒙道吾训诱,乃为药山之子;
丹霞亲承马祖印可,而作石头之裔。
在古多有,于理无嫌。
病夫今继绍之缘,实属于广惠
而提激之自,良出于鳌峰也。
忻幸忻幸(《天圣广灯录》卷一八,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八套第四册。又见《佛祖纲目》卷三五,《五灯会元》卷一二,《人天宝鉴》。)
原前有「翰林学士工部侍郎、赠礼部尚书文公杨亿,任秘书监汝州日,尝有书寄李维内翰,叙其始末师承」。
景德传灯录序1009年1月24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吴都法乘》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释迦文以受然灯之夙记,当贤劫之次补,降神演化四十九年,开权实顿渐之门,垂半满偏圆之教。
随机悟理,爰有三乘之差;
接物利生,乃度无边之众。
其悲济广大矣,其轨式备具矣!
而双林入灭,独顾于饮光;
屈眴相传,首从于达磨。
不立文字,直指心源;
不践阶梯,径登佛地。
逮五叶而始盛,分千灯而益繁。
达宝所者盖多,转法轮者非一。
盖大雄付嘱之旨,正眼流通之道,教外别行,不可思议者也。
圣宋启运,人灵幽赞。
太祖以神武戡乱,而崇净刹,辟度门;
太宗以钦明御辩,而述秘诠,畅真谛;
皇上以睿文继志,而序圣教,绎宗风。
焕云章于义天,振金声于觉苑。
莲藏之言密契,竺乾之绪克昌。
殖众善者滋多,传了义者间出。
圆顿之化,流于区域。
东吴僧道原者,冥心禅悦,索隐空宗,披奕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辞句。
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传灯录》。
诣阙奉进,冀于流布。
皇上为佛法之外护,嘉释子之勤业,载怀重慎,思致远久,乃诏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太常丞王曙等,同加刊削,俾之裁定。
臣等昧三学之旨,迷五性之方,乏临川翻译之能,懵毗邪语默之要。
恭承严命,不敢牢让,窃用探索,匪遑宁居。
考其论撰之意,盖以真空为本,将以述曩圣入道之因,标昔人契理之说。
机缘交激,若拄于箭锋;
智藏发光,旁资于鞭影
诱导后学,敷畅玄猷,而捃摭之来,徵引所出,糟粕多在,油素可寻。
其有大士示徒,以一音而开演;
含灵耸听,乃千圣之證明。
属概举之是资,取少分而斯可。
若乃别加润色,失其指归,既非华竺之殊言,颇近错雕之伤宝,如此之类,悉仍其旧。
况又事资纪实,必由于善叙;
言以行远,非可以无文。
其有标录事缘,缕详轨迹,或辞条之纷纠,或言筌之猥俗,并从刊削,俾之纶贯。
至有儒臣居士之问答,爵位姓氏之著明,校岁历以愆殊,约史籍而差谬,咸用删去,以资传信。
自非启投针之玄趣,驰激电之迅机,开示妙明之真心,祖述苦空之深理,即何以契传灯之喻,施刮膜之功?
若乃但述感应之徵符,专叙参游之辙迹,此已标于僧史,亦奚取于禅诠?
聊存世系之名,庶纪师承之自。
然而旧录所载,或掇粗而遗精;
别集具存,当寻文而补阙
率加采撷,爰从附益。
逮于序论之作,或非古德之文,间厕编联,徒增楦酿,亦用简别,多所屏去。
汔兹周岁,方遂终篇。
臣等性识愧于冥烦,学问惭于涉猎,天机素浅,文力无馀。
妙道在人,虽刳心而斯久;
玄言绝俗,固面墙以居多。
滥膺推择之私,靡著发挥之效。
已克终于䌷绎,将仰奉于清间。
莫副宸襟,空尘睿览。
谨上。
按:《景德传灯录》卷首,四部丛刊三编本。
宣仁圣烈皇后改御崇政殿受册状(内批并诏附。元祐二年二月寒食假中,入此奏,假开即闻批付三省,又五日遂降诏。今月二十日奉敕。原注:节文。)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三、《陶山集》卷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
太皇太后受册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详定仪注。
而臣愚区区,辄抱蝼蚁之诚,有不能自已者。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自同听断以来,保护圣躬,裁决万务,敬天爱人,动怀谦畏,至公至明,度越前古。
尚虑臣下未能将明圣意,一切检用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弗加讨论,万一典制阙失,或累圣德。
故臣愚区区,辄慕古人事上笃于爱敬之义。
窃见天圣中翰林学士李维等尝上章献明肃皇后崇政殿受册仪注。
后虽改御文德,缘文德外朝,在紫宸、垂拱之外,故至今公议犹以等所定仪注得礼之中,惜其不果施行。
方当太皇太后陛下至诚虚心,每事求当,乘此嘉会,或蒙收采,特诏有司改御崇政受册。
一明内外之辨,自我神母,垂训万世,不胜大幸。
况于盛德至仁,有光无损。
臣职在礼官,茍有所怀,义当罄竭,不敢辄以愚昧自止,亦冒国恩深厚,思以涓尘,求助海岳。
仰渎圣慈,臣无任惶惧陨越之至。
谨录奏闻。
谨奏。
〔贴黄〕臣见候假开,即集礼官依敕以章献明肃皇后故事详定仪注。
今来所陈,只乞作太皇太后圣意批出。
伏望圣明曲加矜择。
翰林学士左司郎中知制诰李维中书舍人馀依旧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文庄集》卷一
敕:国家五坛布庆,六载于兹。
庶位陟明,久从于钩校;
近臣凝绩,特举于徽章。
以尔具官某瑞世明姿,庆门华绪。
立言以道,无外奖之勤;
虚己待人,有不疲之鉴。
而自升华禁省,列职中台夙夜浚明,得大夫之体;
训词深厚,合王者之言。
而星火屡改于新阳,车服靡登于旧数。
是用简自朕意,俾图尔劳。
宜正秩于纶闱,用增荣于密侍。
膺兹异选,更励乃诚。
可。
观察使第二表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九、《范文正公集》卷一六
臣某言:马递降到诏书一道,伏蒙圣慈,谕臣所除观察使,且从廪秩之优,益慰戎行之望者。
祗膺宠异,载被孱愚
心戴云天,足临渊谷。
中谢。)窃念臣器业无取,误圣知。
国有急难,固宜自效。
臣奔走塞下,首尾三年,曾无寸功,以称上意。
伏蒙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陛下,曲敦宽宥,未即严诛。
今又擢居廉察,享千钟之厚禄,加千金之重赐,于臣何少哉!
臣固上表陈让者,盖为于国家未便。
何则?
落内朝之职,改为外官,使节制诸将,顿失体势
又无功进禄,发将佐之怒;
积货于家,鼓军旅之怨。
庆州与贼界相接,其逐族首领管三五百人者,便伪署观察团练之名。
本司常时行移边上文字,及招安榜示,若署臣新衔,彼则相轻,此皆未便之端也。
又四路文帅,自来带内朝之职而行节制,凡百将佐,无不禀服。
方且力修边备,坚禦贼锋,赖其协心,将图成效。
一旦迁改,人情大惑,知者谓去此近职,改为外官,非美也;
其不知者,谓有何奇功,加此厚禄,非宜也。
经略使既无功迁改,则经略副使岂得无望!
钤辖都监等出入暴露,冲冒矢石,比臣处任,尤更重难,见此迁改,必有不平之意。
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进秩,则诸将骄堕,谁复自奋
国家边事,为之柰何?
此又未便之大也。
伏望陛下发于独断,追还此恩。
臣得带内朝职名节制边事,其体且重。
副使钤辖都监等即无不平之意,各思自奋,以求功名。
又得经略招讨衔位,与伪署蕃部之名不相交错,免生轻易。
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如不获命,臣当践言,系狱上请,不敢逃罪。
臣亦知本朝李维陈尧咨俱自学士观察使,当时四方无事,非领节制,但享厚禄,为优贤之命,与今事体不同。
臣昨罢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日,便乞落职守员外郎,知一小郡,而朝廷不从。
今却坚辞廉察之位,请存学士之职者,盖居节制之任,藉朝廷之势,以重其体也。
且儒生后进,换入武帅,或居于上,则多憎愤,必有怨言;
或处于下,则多见抑,亦无成功。
惟异其品流,隆其委注,彼则望风怀畏,靡敢不从,此为得其体也。
况臣孤立明时,无结托之迹;
远居极塞,非进用之地。
如朝廷疑臣不就右职,别怀过望,即乞圣慈,依杨偕张存例,特许解去边任,仍乞落学士之职,换一刺史
或守郎官,于随、间知一小郡。
臣死生幸甚,死生幸甚!
非领重寄,固不敢借内朝之职矣。
如受命之日,却有翻言,甘俟鼎镬。
惟圣鉴裁之。
干犯天威,臣无任云云。
乾元宫新建紫微殿记天圣四年五月 北宋 · 马庄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康熙《常熟县志》卷一三、光绪《常昭合志》卷一六
粤夫璿霄肇覆,神明于是位焉;
生齿赋形,祸福由兹职矣。
虽无方而可验,豁尔杳冥;
暨有感以咸伸,几乎影响。
所以吉凶可见,阴骘下民。
俾列像以惟严,庶舒衷而有自。
必也,敞之珍馆,俨彼粹仪,贵睹相以善萌,必应期而福介者也。
常熟县乾元宫者,即梁天监二年之所建也,志石详焉。
星籥迁绵,基址髣髴,颓墉腐桷,鼠镂蠹耕,春草秋蓬,虫营蛇据,唯三清前殿岿然仅存。
辽东之始归,尚嗟如故;
武陵之再访,堪叹无规。
宫之执事者目兹圮坏,若炙于心。
叹檀信之门,莫有不移之诺;
顾寂寥之迹,弥坚如在之恭。
徒怀必葺之勤,岂逮布新之力。
有日,即今县尹田外郎胡公晏因得鸣弦之暇,来访祈灵之场,憩繁樾以释烦,陟层台而瞰迥。
丛峰拔,碧藏日暮之云;
暗溜枝分,雅杂风中之弄。
俯视熬波之海,旁窥曳练之门,清音一来,俗态俱去。
而乃环顾隳址,爰发善因,谓其道众曰:「前之尊殿,虽绘塑靡完,而瞻仰不怠。
宫之所阙者,惟北极殿焉,今则欲议隆兴,须求干集」。
乃召监宫崇虚大师李维简,令以常住田园岁之入者搉其所羡,聚而营之,所以上赞瑶图,下福氓隶者也。
于是材积楩楠,匠求鄢郢,界址砥直,面势箕张。
暨涓吉以上梁,忽中程而授梦。
绛衣峨弁,依稀对仙介之容;
辨色迟明,炜煜获灵芝之瑞。
虽成邃宇,尚阙灵仪。
忽本邑南沙有编户张及者,夙植善缘,早承儒训。
谓月规之宝相,既久藏家;
仰云屋之重桴,犹虚正座。
愿心弥确,喜舍不回。
然胜事之欲彰,抑冥契之所会,是以具威仪而交错,抵乡墅以前迎。
属以盾日燀威,箕风瘁物。
芳畴雨绝,徒劳御史之巡轩;
积派尘生,更拥宓神之渡袜。
众心犹豫以方切,一夕滂沱而不期。
玉女电鲜,方对东皇之笑;
阿香雷响,岂必南山之声。
翌日,涸泽皆涵,方舟倏济。
暨迎奉既旋于震邑,而宵晨连霈于毕霖。
年瑞有期,食天无爽,得不谓群诚仰属,而冥贶昭格者也。
故使邑人目一胜事,递口成响,家率户办,犹恐居后。
县尹司田首塑本命星官一尊,逮殿主潘惟信劝化众户,各塑星神侍从一尊,以实其殿也。
衣冠济济,金碧煌煌。
真从翼分,宛同于星拱;
檀龛宝错,若状于帝车。
复有本邑归政乡陆杲舍钱五万为砌阶之资。
刻玉镂琼,鄙陶侃之运瓮;
峻基宏址,得给孤之布金。
且观夫使人为善,司田之始谋也;
洁己集事,殿主之化缘也。
今也民易化,缘易成,政在其中矣,岂不由善教所被而道心自然耶?
忽日,殿主常熟芜城,访予闲居,语其建殿之始末,恳以鄙文见须。
既不获逊,乃直书其事,以志岁时尔。
宋天圣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朝奉郎检校尚书考功员外郎、充颍州团练副使上柱国马庄记。
按:《琴川志》卷一三,宛委别藏本。
崇祀录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宋景文集拾遗》卷一五
臣闻遂古之初,民臣不杂,虽有所报,未称礼文。
及夫黄轩之接万灵,姚虞之类上帝,南正、火正,述乎世官之常;
《祭义》、《祭统》,表乎诸儒之论。
国之大事,粲然著矣。
其后马迁之书封禅,班固之志郊祀,多仪浸讲,前载益详。
施及历朝,更相祖袭,是以岁祷冬赛,祠官之领可求;
经入垓数,天子之奉逾广。
盖有道则监之在德,叔世则狎而不蠲。
有唐之衰,五代无象,嘉生湮郁,祀族僭差。
极乎乱阶,启我亨会。
于赫太祖,以甚武戡难,拥监观之贶,飨帝是皇。
文太宗,以明德保邦,谨馨香之治,制神不渎。
圣上纂大维烈,重离有光。
宝妙道之俭慈,域庶物于仁寿。
忠厚跻格,殊尤砰隐。
由是东缄琼䃭,除道仙闾;
右瘗鼎脽,敲景云极。
帝命攸式,天载实通。
揭盛典以垂荣,亘淳烈而长世。
臣比在冗局,颇志旧章。
伏念三圣相承,五纪而远。
文物增损,百度之品盖多;
诏符襞积,一王之范当考。
且开元之代,既为《通礼》,而韦公肃续撰《礼阁新仪》,王泾又为《郊祀录》,补备其事。
国朝惟有《开宝之礼》,无它撰述。
诚恐官成抏守,年所屡更,青紫失传,尊俎僭越。
褒王制,嗣纪信书。
亟蒙开可,俾加论缉。
又诏户部郎中知制诰李维太常博士直史馆姜屿,参相典领。
未遑卒业,自属为邦;
继以二臣,兼总他职。
畏官之旷,编削淹期,稿札虽存,群条靡立。
逮兹闲外,始复讲求。
于是兴建隆之元,据开宝之旧。
先列凡例,明常制也;
次张题部,俾从类也。
篇有引述,原乎大本,取径要而易知;
注有援證,包乎先代,务覼缕而曲畅。
至于太仆之牢具,司农之蔬膊,光禄之脯果醪醇,少府之器服圭品,奉常之粢太府之薰币,将作燧鉴之给,司天日时之告,祝史册信,撰工乐章,坛墠以等级为差,攒题以位置相准,因事示法,附义生文,比次有伦,捃摭无閒。
具实录之体,尚华采;
备有司之传,故自成新制。
辄缘《崇祀》,以冠书名。
析而第之,为二十卷。
有以知金玉制定之当,黼冕致美之虔。
多物与稽,能事云毕。
周礼尽在,无待太史之观;
汉仪可推,当留博士之藏。
臣衰苶有素,细绎罕工。
绝笔冒闻,魂爽震越。
谨上。
张尧佐(三 皇祐二年闰十一月1051年8月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包拯集》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九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兼景灵宫使,又同群牧制置使
制命一出,中外惊骇。
张尧佐久以非才,滥司大计,利权反覆,物论沸腾,臣等累次论列。
陛下欲务保全,乃曲假宠荣,并领要职。
求之前代则无例,访以人情则不安。
臣实忧危,罔知所措。
窃惟陛下临御以来,凡所行事,悉遵守祖宗旧制,未尝踰越。
若乃进用臣僚,于先朝则李至丁谓,自尚书参知政事节度使钱若水旧任枢密副使,由工部侍郎只得观察使
于今朝则钱惟演枢密使兵部尚书节度使李士衡三司使尚书右丞李维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尚书陈尧咨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并授观察使郑戬资政殿大学士户部侍郎并州二年,只授宣徽使,踰年方加节度使
此皆国朝之旧典也,自非德望兼著,亦不轻授。
尧佐何者,而兼是四职乎?
执政大臣,与国休戚,不能执守建明,曲有阿徇,成此过举,俾天下窃议,陛下私于后宫,不独于圣德有损,抑又事体不可之甚者也。
伏望陛下以祖业为重,以天下为意,免使奸倖有所窥伺,特出宸断,罢尧佐宣徽使之命,任以外镇,庶可稍息天下之议。
张尧佐(二 皇祐二年闰十一月1051年8月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七、包拯集·补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四、《宋史》卷四六三《张尧佐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陛下即位仅三十年,奉承祖宗谟训,未有失道败德之事,陛下固知之。
乃五六年来超擢张尧佐,群臣皆窃议于下,然而迹其过不在陛下,在女谒近习执政大臣也。
何以言之?
女谒近习动伺陛下之所为,知陛下继嗣未立而有所私,莫不潜有趋向而附结之;
执政大臣不思规陛下以大义,乃从谀顺指,高官要职,惟恐尧佐不满其意,使陛下有私昵后宫之过也。
此岂爱君之心哉!
且以本朝故事言之:昭宪皇太后诞生祖宗,有基命之烈,其诸弟杜审肇辈穷老才有得一节度使者;
雷有终工部侍郎讨平西川,得宣徽使
李至于先朝有东宫之旧,自工部尚书参知政事,才用为武胜军节度使
钱若水枢密副使李士衡尚书左丞三司使
以及陛下之朝,李维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尚书陈尧咨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并止换观察使
夏竦两府,自三司使户部尚书止得散节度使后二年方加宣徽使
郑戬亦曾任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大学士并州,后方加宣徽使又一年乃除节度使
尧佐谓之亲,则孰若杜审肇兄弟子?
谓之贤,而功孰若雷有终李至钱若水乎?
宣徽节度使并以与之。
若非内外协应,蒙惑攘窃,宁至此哉!
尧佐叨据如此,惭羞不知,真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也。
况下制之日,阳精闇塞,氛雾继起,天道固于人事不远。
伏望陛下断以大义,稍割爱情,追寝尧佐过越之恩,必不得已,宣徽节度使择与其一,仍罢群牧制置使之命,俾之外部,以安全之。
如此,则仰合天意,俯顺人情,而重新盛德矣。
谢赐诏书示谕表1042年4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安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臣某言:枢密院递到诏书一道,伏蒙圣慈谕臣已除本州观察使,且从廪秩之优,益慰戎行之望者。
成命之行,庶乎开晓;
温言以及,贲若龙光。
惟素志之所存,惧清衷之未悉。
敢兹陈露,良切震兢中谢。)
伏念臣早以艺文,妄干禄仕,幸遇皇帝陛下首临轩陛,优擢科名。
序进之阶,前规尽在。
而臣乃情吏事,尽力公家,自结圣知,了无私援。
一昨羌酋背义,帅府须才,误置选中,即驰塞下。
经画迁徙,通踰三期,为国之谋,固无云补,在臣之分,亦用倾竭。
向膺督护之任,已明委注之隆,不期霈恩,又出非望,骤易枢廷之直,俾分连帅之权。
臣授宠无名,抚躬自度,不敢远稽典故,上渎睿聪。
窃记陛下纂极以来,此例甚少。
李维李士衡,以老疾荣俸,陈尧咨以侈性尚豪,并遭遇承平,各充其欲。
故议者惜臣兹授,谓匪美迁。
臣但以处不避污,事上之节;
让而就贱,守道之常。
当朝廷忧边之,非臣下择官之日。
辞之则有可疑之迹,掇希求进用之嫌;
受之则有从权之名,协军旅称呼之便。
况国家推公兴治,任人有次,必不令臣永沉武列,老于疆垂。
或薄效之可甄,宜旧物之来复。
臣是以难于拒免,泰然居职。
今承诏谕之意,专示廪秩之优。
缘臣清白奉身,出于门法;
岂牵豢养之厚,自损名节之高?
兹为伍于冗流,冀同心于外禦。
伏望皇帝陛下考劝功之法,扩知臣之明,察臣甘去近联,主于恭顺
谓臣即当重禄,靡在贪饕。
倘一辨于愚诚,誓愈坚于忠报。
臣无任(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