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画生李维写予像今已十年对鉴观之因题其侧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四 写真类
清眸绿发十年前,朴野风神不易传。
今日青铜莫相照,白髭垂颔面双颧。
宗实录院申请劄子1068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二、《元丰类稿》卷三二、《曾文定公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奉敕修撰英宗皇帝一朝实录。
伏以先功德之美,覆被天下,宜载方策,传之无穷,而未有日历。
至于时政记、起居注,亦皆未备。
今此论次,实忧疏略。
其于搜访事迹以备撰述,尤在广博,使无阙遗
今取到修撰仁宗皇帝实录院行迹案卷看详,彼处累次陈情,乞搜采取借,应于合要照證文字前后条件。
本院亦合如此施行,参详类次,作一并申请,具下项:
一、文臣少卿、监以上,武臣正刺史以上,或虽官品未至,而事业勋绩可书,及丘园之士,曾经朝廷奖遇,凡在先朝薨卒者,例合于实录内立传。
欲乞朝廷特降指挥,下钤辖诸道进奏院,遍行指挥,仍劄付御史台开封府,及审官院三班院、流内铨、入内内侍省、阁门出榜晓示,应系英宗朝亡殁臣僚,合立传者,并令供给行状、神道碑、墓志等,仰本家亲属限日近修写,疾速附递缴纳,赴实录院
一、应先朝曾历两府两制学士待制台谏官,及正任刺史、阁门使,已上臣僚,或因赐对,亲闻圣语,或有司奏事,特出宸断,可书简册者,并乞付中书遍劄送。
已上臣僚,委令逐人速具实封供报,务要详悉,仍乞指挥进奏院,遍行指挥
应曾在先朝任上件官位,已经亡殁臣僚之家,亦许亲族编录,经所在官司缴进,不得虚饰事节,候到日并降付本院,以凭看详编修
所贵书成之日,免致疏略。
一、乞下中书枢密院,自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已前,应有臣僚进献文字,曾送史馆,或留在中书,刬刷名件,及下史馆尽底检寻,降付本院。
宰臣与文武百僚,凡有奏请称贺上表,所降批答,亦乞检寻降下。
一、乞下两省司封兵部吏部、甲库学士舍人院,据实录院所阙宣敕及诏书除目告词,如移牒暂借,使画时检寻报应,不得稽缓。
一、乞下礼宾院,具自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凡外蕃朝贡,所记本国风俗人物、道里土产,详实供报。
一、先朝臣僚,有得罪谴谪者,乞下御史台审刑院刑部大理寺,据实录院所要案牍,画时供借。
一、乞下司天监,自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逐年具历日一本,供报当院。
一、乞下三司,令自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
一、乞下三司,自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有制置钱谷税赋茶盐及榷酒等,凡干臣僚章疏论议废置事件,具录供报当院。
一、都水监河渠水利,凡有论议改更,礼部但系郡国所申祥瑞,贡院但干改更贡举条制,太常寺礼院但干礼乐制作事,三司户部每遇户口升降,已上官司,自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令子细检寻,供报本院,不得漏略。
一、天圣元年管勾修《真宗皇帝实录》所奏修撰官李维等公文,其间有事迹不圆处,合系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
又缘事件不少,窃虑差去手分,不得到里面检寻,是致逐时不检,到照證事件,乞传宣中书枢密院,据李维等合要照證修撰事迹名件,令合行手分等,尽底检寻应副,免致有妨修撰。
奉御宝批,依奏。
治平元年,修仁宗皇帝实录院,亦奏合于中书枢密院检寻,合要照證事件,乞依天圣初体例施行,并乞差中书应奉国史文字堂后官魏孝先枢密院修时政记主事刘孝先,候见当院书库官等,将到合要检寻事件,立便收接检寻应副。
又曾乞差中书枢密院编文字官,及乞于三司审刑院大理寺属官内选差一员,各令应副检寻文字,今来本院合要中书枢密院检寻文字照證编修,欲乞依天圣治平初体例施行。
一、乞下管勾往来国信所,契勘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末以来,所差入国接伴馆伴官等,正官借官簿等册并语录,权借赴当院,照證修纂,仍不妨彼所使用。
一、乞下玉牒所,取英宗皇帝玉牒一本照会。
一、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
一、本院但干修实录,于诸处检借文字,并须当职官员封记往还,疾速应付
一、乞下尚书司封,疾速检借嘉祐八年四月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中书除改百官官位姓名敕黄,照證修纂。
禅宗述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式观禅宗,肇乎先佛。
数周尘劫,曷纪岁时。
原自鹫峰授手,鸡岭笑颜,花绽千枝,源分万派。
普传竺国,大播华夷。
继代机缘,集成传录。
然竺天祖师传法偈颂、谶语生缘,翻译在于何时,流通载于何代?
谨按禹门太守杨衒之铭系记云:东魏静帝兴和四年庚申岁西魏文帝大统六年梁武帝大同六年也,高僧云启往西竺求法,至龟兹国,遇天竺三藏那连耶舍,欲来东土传法。
云启曰:「佛法未兴,且同止此」。
遂将梵本共译为华言。
云启去游印土,那连耶舍亲将至西魏,值时多故,乃入高齐
文宣帝礼遇甚厚,延居石窟寺
以齐方受魏禅,未暇翻译别经,乃将龟兹与云启所译《祖偈因缘》传播。
居士万天懿殷勤叩问,深悟玄旨,遂将校对
昭玄沙门昙曜同西天三藏吉迦夜所译《付法藏传》,失于次序,兼无偈谶,乃写本进去魏朝,證其差谬(《付法藏传》,当魏太武真君年中,信崔浩寇谦之邪说,毁灭佛法,至文成帝和平中重兴,故缺也。)
梁简文帝闻魏有本,遣使刘玄运往传写,归建康,流布江表。
大唐贞元中金陵沙门惠炬将此祖偈往曹溪,同西天胜持三藏重共参校,并唐初已来传法宗师机缘,集成《宝林传》。
光化中华岳伟禅师集贞元已来出世宗师机缘,将此祖偈,作其基绪,编为《玄门圣胄集》。
开平中南岳三生藏惟劲头陀,又录光化已后出世宗匠机缘,亦以祖偈为由致,集成《续宝林传》。
宋景德中吴僧道原集开平已来宗师机缘,成《传灯录》,上进真宗皇帝
翰林学士杨亿兵部员外郎李维太常丞王曙同议校勘
备检古今传记證之,寻具奉闻。
降诏作序,编入大藏颁行。
天圣中驸马都尉李遵勖石门聪禅师,发悟心地,因聚禅学集景德已来出世宗师语要,列此祖偈为根系,多总事缘,成《广灯录》,上进仁宗皇帝,御制序文,敕随大藏流通。
建中靖国元年秋惟白集天圣已来出世宗师机缘,凭此祖偈以为标本,成《续灯录》,上进今上皇帝。
御制御书序文,敕入大藏传布,使百千万世知佛祖妙道,在吾炎宋特盛于天下,得非佛菩萨示现为国王大臣者乎?
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昭和法宝总目第二卷。
乞回避吴安宪改郡奏元符二年十月 宋 · 周秩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二
今蒙恩差知怀州
伏见河北运判吴安宪系是吴安诗吴安素兄弟。
臣在元祐初太常丞安诗礼部员外郎,准朝旨议太皇太后文德殿受册事。
臣与安诗争论几一月。
安诗缘此与臣有隙。
安诗谏官,谮言蔡确诗事,谓臣唱言,此风不可长,言臣是党。
又言臣不合入法云寺,蒙朝廷责臣知宿州
又臣任湖北提刑日,其弟安素岳州,与苏辙表里,先奏乞避臣。
又诬奏臣窃虑别有捃摭,便蒙朝廷罢臣送吏部
今在怀州,正在安宪所部,窃虑挟恨捃摭,难以自安。
委是依条合该回避。
伏望圣慈哀怜臣母见年七十七岁,所患未安,乞特降睿旨,改除臣淮浙沿流一郡。
臣愚不胜恳切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昨议太皇太后受册事,未降朝旨前一日,都堂召礼部、太常寺官议,宰相吕公著亲书「拟依明道二年故事,御文德殿」。
臣与本寺官言:明道中礼官李维等所定仪注,凡御崇政殿,后来降诏改御文德殿
文德殿系外朝,恐当有内外之辨。
次日,三省同奉圣旨,依明道二年故事,太皇太后文德殿受册,令礼部太常修定仪注。
其时,卿少在假,臣率本寺官三至礼部执议,合依典礼,只御崇政殿
吴安诗附会吕公著,力争不从,取责到礼直官状,称礼部、太常寺所议不同,各具议状上朝廷。
臣与太常寺官具状申尚书省,称明道二年文德殿不合典礼。
是日,太后降手诏,只御崇政殿
尚书省退状还本寺收管,文案具在。
安诗缘此憾臣,屡有中伤。
今臣在安宪部下,不敢不乞回避。
伏望圣慈矜察。
〔又贴黄〕臣已申尚书省,乞朝廷指挥,候朝旨见讫,或不许,一面起发前去怀州,听候今来所乞朝旨,次要考议文德殿受册事。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七原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