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周汉兵农分合(策问)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九、《乐轩集》卷八
周之兵农未尝不分,汉之兵农未尝不合。
世儒皆谓当周之时,兵即农、农即兵,汉袭秦制,始农为农而兵为兵,窃恐读书之未审耳。
夏殷之礼,夫子以文献不足而致叹;
班爵之问,孟子以诸侯去籍而不详。
今而谈古之制,不得其意,而悉取信于其书,安得全书而据哉?
世儒之于《周礼》也,或以为周公书,或以为非周公书,虽不可尽信,然兵农之制寓诸井田,亦有大略可寻焉。
且以丘邑论之。
成方十里。
则百里之地也,去旁加者为沟洫,又去其公田,则一井八夫,六十四井为夫五百一十二,所出长毂一乘七十有五人,则几七人而兵一夫也。
况以王畿方千里论之,去其城邑林麓,又去其一易再易之田,犹有三百万夫,而天子六军止七万五千人。
盖四十夫而以一夫为兵,孰谓兵农之不分耶?
而古者又谓兵农一致,何也?
及观汉法,而得周制焉。
呜呼,失礼尚求诸野,岂其失周制而不可求诸汉乎?
周汉之制不全判,儒生直岐而言之则差矣。
古今人情一也,且悉驱民以为兵,夫岂不扰,而谓先王为之乎?
夫汉丞相子不免戍边,不免其赋耳,岂非宰相之子赋止戍边,而其馀品官之家则又有他军需耶?
大抵汉之调兵,县则更卒,边则繇戍,中都卫士都尉则材官、车骑、楼船,凡四者皆以平民更代为之也。
西都冯唐不云乎:「罢遣卫士,必劝以农桑」。
盖民年二十三为正卒,五十六免为庶人。
其为正卒者,一岁卫士,一岁材官等兵,一岁县更卒,一岁边戍。
四者惟卫士衣食于县,其馀孰给之哉?
县更者、戍边者亦宜人人身亲之。
县更者岁一月,边戍者三日
月出钱二千,其名践更;
三日出钱二百,其名过更。
然则役者役,赋者赋。
以意度之,材官亦然也。
周民若彼其多,而兵数若是其寡者,是必亦合数夫出赋而供一夫之役也。
汉制亦周之遗,岂兵农不分于周,而不合于汉耶?
特井地坏耳。
今之沿边土兵,役者出丁,而坐者供送,正周汉之制。
至于庶民出赋以养兵,亦何尝大异于古?
是则周之制犹存于汉,汉之制犹存于今。
世之儒生每恨今之不如古,何欤?
用韵简叔向陈先生 元 · 朱希晦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门前车马纷如蚁,草径幽深肯暂过。
老去冯唐饶发白,归来季子得金多。
春江水阔鱼初上,晓树烟开鸟欲歌。
赖有故人相慰籍,杖藜数数到岩阿。
上疏庞参 东汉 · 樊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七
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孝文皇帝冯唐之言,而赦魏尚之罪,使为边守匈奴不敢南向。
夫以一人之身,折方面之难者,选用得也。
臣伏见故左校令河南庞参勇谋不测,卓尔奇伟,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风。
前坐微法,输作经时。
今羌戎为患,大军西屯,臣以为如参之人,宜在行伍。
惟明诏采前世之举,观魏尚之功,免赦刑,以为军锋,必有成效,宣助国威(《后汉·庞参传》)
奏记梁商王龚 其一 东汉 · 李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今旦闻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
王公束脩厉节,敦乐艺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众人闻知,莫不叹
三公尊重,承天象极,未有诣理诉冤之义。
纤微感概,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至重问。
王公沈静内明,不可加以非理。
卒有它变,则朝廷获害贤之名,群臣无救护之节矣。
绛侯得罪,袁盎解其过,魏尚获戾,冯唐诉其冤,时君善之,列在书传。
将军内倚至尊,外典国柄,言重信著,指撝夫违,宜加表救,济王公之艰难。
语曰:「善人在患,饥不及餐」。
斯其时也(《后汉·王龚传》)
政论 其八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昔圣王之治天下,咸建诸侯以临其民。
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
秦兼天下,罢侯置县,于是君臣始有不亲之舋矣。
我文、景患其如此;
故令长视事至十余年,居位或长子孙,永久则相习,上下无所窜情,加以心坚意专,安官乐职,图累久长,而无苟且之政,吏民供奉(《北堂书钞》未改本七十八作「养」),亦竭忠(《北堂书钞》作「诚」)尽节而无壹切之计,故能君臣和睦,百姓康乐
苟有康乐之心充于中,则和气应于外,是以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自顷以来,政教稍改,重刑阙于大臣,而密网刻于下职,鼎辅不思在宽之德,牧牧守守逐之,各竞摘微短,吹毛求疵,重案深诋,以中伤贞良。
长吏或实清廉,心平行洁,内省不疚,不肯媚灶,曲礼不行于所属,私敬无废于府(有脱误)
州郡侧目,以为负折,乃选巧文猾吏,向壁作条,诬覆阖门,摄捕妻子,人情耻令妻子就逮,则不迫自去。
且人主莫不欲豹、产之臣,然西门豹治邺一年,民欲杀之;
子产相郑,初亦见诅,三载之后,德化乃洽。
长吏下车百日,无他异观,则州郡睥睨,待以恶意,满岁寂漠,便见驱逐。
正使豹、产复在,方见怨谊,应时奔驰,何缘得成易歌之勋,垂不朽之名者哉!
冯唐文帝之不能用李牧矣。
近汉世所谓良吏,黄侯、召父之治郡,视事皆且十年,然后功业乃著。
且以仲尼之圣,由曰「三年有成」,况凡庸之士,而责以造次之效哉。
故夫卒成之政,必有横暴酷烈之失。
而世俗归称,谓之辨治,故绌已复进,弃已复用,横迁超取,不由次第。
是以残猛之人,遂奋其毒,仁贤之士,劫俗为虐,本操虽异,驱出一揆。
故朝廷不获温良之用,兆民不蒙宽惠之德,则百姓之命委于酷更之手,嗷嗷之怨,咎归于上。
夫民善之则畜,恶之则仇,仇满天下,可不惧哉!
是以有国有家者,甚畏其民。
既畏其怨,又畏其罚,故养之如伤病,爱之如赤子,兢兢业业,惧以终始,恐失群臣之和,以堕先王之轨也。
今朝廷虽屡下恩泽之诏,垂恤民之言,而法度制令,甚失养民之道,劳思而不无功,华繁而实寡。
必欲求利民之术,则宜沛然改法,有以安固长吏,原其小罪,阔略微过,取其大较惠下而已。
昔唐、虞之制,三载考绩,三考黜陟,所以表善而简恶,尽臣力也。
汉法亦三年壹治状,举孝廉尤异。
宣帝时王成胶东相,黄霸颍川太守,皆且十年,但就增秩赐金,封关内侯,以次入为公卿,然后政化大行,勋垂币。
皆先帝旧法,所宜因循。
及中兴后,上官象为并州刺史祭肜辽东太守,视事各十八年,皆增秩中二千石。
建初中南阳阴意以诏除郎为饶阳,视事二十三年,迁寿阳又十八年(「建初」下廿九字从《北堂书钞》未改本七十八服令门补)
近日所见,或一期之中,郡主易数二千石,云拨波转,溃溃纷纷,吏民疑惑,不知所谓。
及公卿尚书,亦复如此。
台阁之职,尤宜简习。
时,尚书但厚加赏赐,希得外补,是以机事周密,莫有漏泄。
昔舜命九官,自受终于文祖,以至陟方,五十年不闻复有改易也。
圣人行之于古,以致时雍,文宣拟式,亦至隆平。
若不克从,是羞效唐、虞,而耻遵先帝也(《群书治要》)
江南诗五叠秋兴韵八章 其二 清 · 姚燮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五
飓风卷纛七星斜,白发元戎误岁华。
隘岸射潮无劲弩,高天贯月有枯槎。
募军可按冯唐籍,解阵空吹越石
最惜吴淞春水弱,晚红漂尽细林花。
许判官(鋿) 清 · 姜再恒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许判官,通家老。
真淳有古气,重质能寿考。
家贫安素分,禄薄勤职务。
有二兄孙孝且顺,酒肉亦尝为客具。
朝朝跨马来府中,白鬓乌纱映朱衫。
京兆民物太豪侈,纷纷词讼谁所堪。
长笺短牍手自校,三伏敲熇汗沾背。
几年西游今始际,惟公实是我前辈
古人自重同僚义,何况先子所素爱。
相与并坐诉往事,感古悲情自哽怆。
今来世好重相续,孔李古风犹可想。
许判官重自爱,郎潜冯唐今成两。
请释王允 东汉 · 何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
宽贤矜能,则义士万节。
是以孝文冯唐之说,晋悼宥魏绛之罪。
以特选受命,诛逆抚顺,曾未期月,州境澄清。
方欲列其庸勋,请加爵赏,而以奉事不当,当肆大戮。
责轻罚重,有亏众望。
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
诚以允宜蒙三槐之听,以昭忠贞之心(《后汉·王允传》。)
冯员外秋日上陵 明 · 魏允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青山一望松楸地,紫禁遥分剑佩行。
断壑有云犹捧日高陵无树不沾霜。
遗弓欲洒千秋泪,荐食频修八月尝。
田祀向来多宠渥,不应西署冯唐
省中偶作(一作郑谷诗)900年 唐 · 张乔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何逊 冯唐
二转郎曹自勉旃,莎阶吟步想前贤。
(一作未)何逊无佳句,若比冯唐是壮年。
捧制名题黄纸尾,约僧心在白云边。
乳毛松雪春来好,直夜清闲且学禅。
次韵言怀 其七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龟巢稿卷五
自分冯唐,谁怜范叔
婆娑鸠在杖,萧散鹖为冠。
梦笔才华减,谈经喘息残。
昨来初度日,泪落酒杯酸。
秋怀。赠金文学寿宁求正 其四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一
失脚红尘已十霜,故园松径想苔荒。
功名有数难容力,忧乐相寻苦不常。
腰下黄金饶季子,头边白发感冯唐
主恩未报身先老,䌽服何时上北堂。
世宗迁陵挽章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五
少年曾入玉堂中,久沐清冥雨露浓。
自惜冯唐垂白发,谁知金殿醉黄封。
石獜何处开新仗,羽葆今朝去故宫。
晓向山阿陪执绋,不禁哀泪洒东风。
赵少虚先生四首 其四 明 · 于慎行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浮沉千古事,无力念鸿钧。
陵替存吾道,穷愁竟尔身。
冯唐空自老,原宪不知贫。
他日山阳路,谁为笛里人。
怀道传上人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海上谁知己,僧中有此郎。
借人三亩宅,留我百花庄。
故里烟尘暗,穷居岁月长。
釜钟时振乏,灯火夜分光。
书摘金根误,诗囊梦草香。
溪山皆杖屦,花竹共壶觞。
每念冯唐,能容阮籍狂。
五年同信宿,十口赖欢康。
辟谷终无术,飘蓬又远方。
世情多可笑,交谊独难忘。
南国黄梅雨,西林绿树凉。
思君重回首,湖水隔微茫。
郑郎中兴道郑相启875年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伏念石甫受知于途中。鬷蔑申言于堂下。
既情非曩旧。复地隔尊卑。
尚能感动至公。遭逢殊礼。
而某神资所向。天受其时。
获旷代之因依。得千年之幸会。
岂可永缄丹赤。上负陶钧。
伏惟相公特降恩慈。俯垂恻隐。
昔年羽化。曾陪莺谷之
今日云飞。俄隔凤池之路。
信鹤鸡之果异。谅牛骥之终悬。
徒增倚玉之荣。几积续貂之愧。
相公负英才而作砺。持硕望以登庸。
始者四海倾心。一人侧席。
朝闻坐幄。暮见飞霖。
扇浇薄为淳风。激谗邪归直道。
均施炉冶。高揭权衡。
使铅汞之不参。令锱铢之各等。
故得方圆任器。高下随宜。
黜陟无偏。贤愚有序。
某早甘退迹。忽喜逢时。
遽从学省之前衔。爰践兰宫之峻级。
己为尘忝。诚合揣循。
窃思顷年九陌秋天。都堂雪夜。
常容披雾。每许参琼。
逮夫片玉升科。兼金列榜。
虽登龙偫彦。同戴邱山。
附凤一心。偏投胶漆。
既以宗盟属意。仍从知旧留情。
重謺依投。绸缪奖录。
遂使庆钟末路。福逮今辰。
既预门墙。仍从埏埴
宛得御车之便。无烦拥彗之劳。
但以某弱羽难高。么弦易断。
始自筮仕。及于登朝。
未尝暂识清途。略游华贯。
亦人地之所拘限。何穷通之切咨嗟。
洎夫俗褰帷。穰城建隼。
连叨竹使。尤愧棠阴。
虽皂盖红旌。别过素望。
霜台粉署。终系丹心。
今则荣窃握兰。幸当襆被。
冯唐历践。诚知戴白之年。
贡禹栖迟。且有弹冠之地。
题冯尉绿净堂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不种平池玉井莲,卷帘堂下水如烟。
溶溶自涨晴江绿,脉脉还通暗谷泉
谁道冯唐今白首,始知梅福是真仙。
客来莫吐青铜面,要看蟾宫(小集、徐本作光)上下天。
泗上逢张理问以铭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八
往秋别君鸳鸯湖,凉飙弄雨喧蒲菰。
蠡船红烛灺深夕,水鸥狎梦遥相呼。
今秋遇君徐泗道,芒砀关山满斜照。
登舻携手歌大风,寥泬云天击霜鹞。
男儿意气难自雄,驱驱道路如转蓬。
短蓑未具笑牛竖,长镡欲试愁狙公。
频年越国遭兵变,战纛连城海无雁。
携镵斸药投岩谷,蠹剩文章瓦同贱。
菜门一夕飞燹红,君还挈眷逃吴中
死生消息两茫昧,托地虽异怀则同。
南园季子风流渺,黄子未大使若济。
白发冯唐亦荒草,冯勺园太史登府。
相逢感旧增涕零,那有黄金铸衰老?
野垆酒浊不可沽,弯弓且射烟中凫。
醉横铁管唱明月,昔时豪兴今能无?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六十二 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文帝辇过问曰父老何自为郎)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阳韵
知以孝行著,还应不问唐。
可怜止辇问,何自得为郎。
别仲脩弟(时仲脩将赴浙江佥宪 明 · 林文俊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方斋存稿卷十
冯唐头白尚为郎,觉尔旌麾去有光。
共羡骅骝今展足,谁怜鸿雁各分行。
西湖春近先白,上国秋初叶已黄。
惆怅彭城离别地,几时风雨复连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