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中宏博谢左相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省斋文稿》卷二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艺苑三年,仅刻宋人之楮;
词源八月,误乘汉客之槎。
脱铨曹守选之劳,假留府谈论之任。
众以叨荣而指目,心知踰分以兢惭。
窃惟宏博之科,实待誉髦之士。
泰陵致治,首举彝章。
宁考继猷,率循故事。
逮圣皇之御极,参唐制以正名。
昔旄头彗于紫微,尚勤博采兹东壁。
明于秘府,益慎详延。
试言虽附于春官,拟制实关于睿览。
惟大册高文之有体,暨洽闻殚见以无遗,乃能合程度之严,或可备甄收之数。
如某者生而孤陋,长则蠢冥。
坦坦吁吁,屡欲乞天孙之巧;
奇奇怪怪,固尝送文鬼之穷。
幸承素业于百年,早窃清朝之一第。
既迫渊明之为米,宁辞萧傅之抱关!
鹍化鹏飞,绝望南溟之徙;
猿惊鹤怨,空负北山之移。
鬓虽未点于吴霜,梦已不生于春草。
子厚方心之靡凿,昧淳于曲突之告邻。
回禄祝融,怅庐垣之黔赭;
孤臣孽子,宜操虑之危深。
翻旧书于忘废之馀,辑冗语于荒芜之后。
但励疲驽而自进,其如粪朽之难镌。
未能知祭公谋父之诗,况于补圣历侍臣之赞。
滥巾隽轨,整辔文场。
刿目鉥心,无钩章之间见;
汗颜血指,愧巧匠之旁观。
两端既叩于鄙夫,千虑遂殚于愚者。
谓占小善率以录,容或得之;
若诸大夫皆曰贤,盖无是也。
方笑黔驴之伎尽,旋惊塞马之福来。
幸固自天,恩岂无地。
兹盖伏遇某官经邦哲辅,命世真儒。
道德致君,美化渐摩于庶俗;
文章入相,馀波沾丐于群材。
遂容凡下之资,猥被作成之赐。
宠之所至,惧亦难任。
再念衰宗,夙叨雅契。
王父中庚辰之第,拜先正于龙门
严君登戊戌之科,踵后尘于虎榜。
夫何小丑,复玷大钧。
既祖孙三世以依归,殆今昔一时之幸会。
某谨当深思忝冒,益务进修。
应义理之文,敢继严助、枚皋之作;
鸣国家之盛,愿追李翱、张籍之风。
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周倅启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省斋文稿》卷二一
十步飞蝇,望骥腾而有素;
一斑窥豹,思管见以无阶。
兹叨泮水之游,乃托贰车之庇。
念登门之甚迩,渠奏记之敢稽。
恭惟某官材能为当代之师,儒术得古人之旨。
世种阴德,其积也长;
仕际明时,所居则大。
京兆已高于佐理,留都更屈于治中。
雄铓剖剧以风生,美化加民而草偃。
岁时甫尔,谣颂蔼然。
帝眷王舒,详试频参于望府;
士推严助,共期留侍于承明。
某涉世方疏,传家学僻。
望洋而叹,谁为发于醯鸡;
佔毕而呻,自亦怜其书蠹。
猥冒恩于魏阙,容备数于儒宫。
方舂百里之粮,往效一官之智。
大夫之贤者,幸仰托于帡幪;
虽小道有观焉,愿俯殚于驽钝。
张待制知越 北宋 · 李昭述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严助厌承明,东南抗使旌。
箕裘汉相子,屏翰越王城
胜概须留赏,仙舟莫计程。
湖光八百里,风月有馀清(同上书卷一一)
贺都总领洁启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省斋文稿》卷二二
伏审分职地官,峙粮天堑。
九霄观象,使星郎宿之交辉;
十道披图,江表淮壖之并总。
选除甚重,倚信可知。
恭惟某官学粹而才雄,色和而气劲。
栖迟远郡,如鸣鹤之处阴;
凌厉周行,若飞鸿之渐陆。
严助厌承明之直,顾寿昌高平籴之才。
爰辍小铨,往临近甸。
授田中率,既首应于褒书;
考绩及期,更诞颁于宠命。
内干左曹之赋,外司玉垒之储。
锦帐过都,谅膺昼接;
绣衣誇里,宁叹夜行!
方将宣涡口之威,何止实关中
某熟谊声于士论,聆政术于官涂。
惟今台治之所临,实许校官之先睹。
王人在诸侯之上,行睹多仪;
谈士轻万户之封,幸符夙志。
其为闿怿,未易敷云。
谢宰执绍兴二十六年 以下十九篇并代外舅)1156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省斋别稿》卷四、《启隽类函》卷二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假以近邦,已戴陶镕之赐;
缩其远次,益衔造化之恩。
怀组绶以于征,见吏民而伊始。
伏念某天资椎钝,地望单平。
识非五总之龟,学止一斑之豹。
艰辛宦牒,兢畏官箴。
谓我朱愚,人笑南荣之智;
为官拓落,客腾扬子之嘲。
十年陪鸳序之联,终日负鹈梁之愧。
力上投閒之请,遽叨共理之除。
繇大钧方播于无垠,故小子亦容于有造。
遵涂浃日,及境宣风
将何施设于教条,惟在奉承于法令。
夙昔自省,侥冒为多。
兹盖伏遇某官感会三辰,昭明百度。
密勿皋、夔之任,弼谐尧、舜之君。
橐籥含生,罄迩遐而毕遂;
权衡多士,随轻重以皆平。
遂致妄庸,亦尘任使。
惟是桐川之壤,未遥枫陛之朝。
讼简刑清,虽曰庸才之可勉;
民贫地狭,奈何经费之不充。
方当涖职之初,预积瘝官之惧。
愿少宽于箠策,庶自竭于疲驽。
狄山一障之间,既蒙优假;
严助奉三年之计,更赖生成。
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谢吏部贺尚书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省斋别稿》卷六
支郡分麾,方饮冰而就道;
陪京易地,旋出綍以示恩。
伏念某早簉周行,久联法从。
主恩未报,自惊蒲柳之衰;
家难遽缠,徒抱杯棬之慕。
逮祥琴之甫御,嗟栾棘之仅存。
庶将归老于山林,何意辱怜于旒扆。
甫凭熊轼,俄畀麟符。
岂伊谫薄之姿,堪此频烦之宠?
兹盖伏遇某官儒林宿望,禁路老成。
琐闱高论驳之称,铨部著清明之效。
䌷图书于石室,冠讲读于金华
视君如腹心,屡罄嘉猷之告;
相王为左右,即闻大政之咨。
众贤咸赖于主盟,朽质亦叨于推毂。
某敢不布宣德意,安戢兵民?
虽愧齐侯,政亟成于五月
上追严助,计可奉于三年。
感幸居多,喻言奚究!
两汉求贤故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平斋集》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三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
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偃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洪羊擢于贾孺,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馀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顺帝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
遂乃备元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
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
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
至乃能承风,俊乂咸事,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爰、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皓、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
向使庙堂纳其高谋,疆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辞,举措禀其成式,则武宣之轨,岂其远而?
臣闻求贤而不用吉士与不求同,知人而不善任使与不知同。
人主有志于治,孰不知非贤罔乂而急于求贤者?
有行可际,可公养之,仕亦莫不起而应其求。
海滨之大老至,洛阳之年少至,东山之高卧者至,周南之滞留者至。
明庭立鹄,华阶振鹭,非不极一时之盛,而知不尽所抱,用不尽所知,如医者聚参、苓、术、桂、玉札、丹砂于一橐,品虽至珍,用与病违,虽聚无益也。
武帝蒲轮之招一下而异人并出,顺帝元纁之聘一驰而俊乂咸事,好贤急士之意,前后无间。
武帝有儒雅、笃行、质直、推贤、定令、文章、滑稽、应对、历数、协律、运筹、奉使、将率、受遗,所聚凡二十七人,而汉以之盛;
顺帝有渊谟、政事、儒学、文章、牧民、将帅、推士、纠违、阴阳、机术,所聚凡二十人,而汉以之衰。
武帝于人才之长短小大,洞察底蕴,随所用而各当;
顺帝第知来之,而高谋不见纳,謇辞不见容,智力不得宣,贤虽满朝廷,足以美观听而已。
诸葛亮尝言:「亲贤人,远小人,先汉所以兴隆
亲小人,远贤士,后汉所以倾颓」。
一亲一远之间,盛衰判矣。
《易》之《损》《益》皆以「十朋之龟弗克违」明众贤之助。
在《损》之六五,虚中自损以从在下之贤,则为元吉
在《益》之六二,贤者欲致益于君,而君之乐受其益,未可尽必也,则惟常守贞固以待之。
王用之,以享于,然后吉。
有志于治者,其可以徒聚天下之贤哉?
贤者之聚,亦岂可徒簪盍之盛,而不思相与共慰天下之望哉!
唐文粹序大中祥符四年 北宋 · 姚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
五代衰微之弊,极于晋、汉,而渐革于周氏。
我宋勃兴,始以道德仁义根乎政,次以诗书礼乐源乎化。
三圣继作,晔然文明。
霸一变至于王,王一变至于帝,风教逮下,将五十年。
熙熙蒸黎,久忘干戈战伐之事;
侁侁儒雅,尽识声明文物之容。
《尧典》曰:「文思安安」。
《大雅》云:「济济多士」。
盛德大业,英声茂实,并届于一代,得非崇文重学之明效欤?
况今历代坟籍,略无亡逸,内则有龙图阁,中则有秘书监
崇文院之列三馆国子监之印群书,虽唐汉之盛,无以加此。
故天下之人,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识于人而际于天。
撰述纂录,悉有依据。
由是大中祥符号之四祀,皇帝祀汾阴后土之月,吴兴姚铉集《文粹》成。
《文粹》谓何?
纂唐贤文章之英粹者也。
《诗》之作,有雅颂之雍容焉;
《书》之兴,有典诰之宪度焉。
礼备乐举,则威仪之可观,铿锵之可听也。
大《易》定天下之业,而兆乎爻象。
《春秋》为一王之法,而系于褒贬。
若是者,得非文之纯粹而已乎?
是故志其学者必探其道,探其道者必诣其极。
然后隐而晦之,则金浑玉璞,君子之道也;
发而明之,则龙飞虎变,大人之文也。
自微言绝响,圣道委地,屈平、宋玉之辞,不陷于怨怼,则溺于谄惑
汉兴贾谊始以佐王之道、经世之文,而求用于文帝,绛、灌忌才,卒罹谗谪。
其后公孙弘、董仲舒、晁错,咸以文进,或用或升,或黜或诛。
至若严助、徐乐、吾丘寿王、司马长卿辈,皆才之雄者也,终不得大用,但侍从优游而已。
刘向、司马迁、扬子云、东京二班、崔、蔡之徒,皆命世之才,垂后代之法,张大德业,浩然无际。
至于魏晋,文风下衰,宋齐以降,益以浇薄。
然其閒鼓曹、刘之气燄,耸潘、陆之风格,舒颜、谢之清丽,蔼何、刘之婉雅,虽风兴或缺,而篇翰可观。
梁昭明太子统,始自楚《骚》,终于本朝,尽索历代才士之文,筑台而选之,得三十卷,号曰《文选》,亦一家之奇书也。
厥后徐、庾之辈,淫靡相继,下逮隋季,咸无取焉。
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
陈子昂起于庸蜀,始振风雅。
繇是沈、宋嗣兴,李、杜杰出,六义四始,一变至道。
张燕公以辅相之才,专撰述之任,雄辞逸气,耸动群听
苏许公继以宏丽,丕变习俗,而后萧、李以二《雅》之辞本述作,常、杨以三《盘》之体演丝纶,郁郁之文,于是乎在。
韩吏部超卓群流,独高邃古,以二帝、三王为根本,以六经、四教为宗师,凭陵轥轹,首唱古文,遏横流于昏垫,辟正道于夷坦。
于是柳子厚、李元宾、李翱、皇甫湜又从而和之,则我先圣孔子之道,炳然悬诸日月。
故论者以退之之文,可继杨、孟,斯得之矣。
至于贾常侍至、李补阙翰、元容州结、独孤常州及、吕衡州温、补阙肃、权文公德舆刘宾客禹锡、白尚书居易、元江稹,皆文之雄杰者欤。
世谓贞元元和之间,辞人咳唾,皆成珠玉,岂诬也哉!
今世传唐代之类集者,诗则有《唐诗类选》、《英灵》、《间气》、《极玄》、《又玄》等集,赋则有《甲赋》、《赋选》、《桂香》等集,率多声律,鲜及古道,盖资新进后生,干名求试者之急用尔,岂唐贤之文迹两汉、肩三代而反无类次,以嗣于《文选》乎?
不揆昧懵,遍阅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撷华,十年于兹,始就厥志。
得古赋、乐章、歌诗、赞、颂、碑铭、文论、箴、议、表奏、传录、书序,凡为一百卷,命之曰《文粹》。
以类相从,各分首第门目。
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故侈言蔓辞,率皆不取。
观夫群贤之作也,气包元化,理贯六籍,虽复造物者,固亦不能测研几而窥沈虑。
故英辞一发,夐出千古,琅琅之玉声,粲粲之珠光,不待汎天风、激深波而尽在耳目。
于戏,李唐一代之文,其至乎!
按:《唐文粹》卷首,四部丛刊本。又见《文章类选》卷六,《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二。
经筵故事十三首 其十 淳熙二年闰九月二十五日1175年9月2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班固前汉书》武帝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臣闻六经之实行于三代,六经之名弊于两汉
何谓实?
学士大夫自致知格物而达于治国平天下,无非见于躬行者是也。
何谓名?
辨《诗》之草木虫鱼而不知敦厚之风,习《礼》《乐》之声音度数而不著中和之效,诵《书》失之诬而不能疏通知远,习《易》失之贼而不能洁净精微。
方平居无事,分章析句,自谓有得,及试之以事,则鲜不失其所守。
徇名之弊如此,岂孔子正六籍、示万世之意哉?
无怪乎邪说诐行所由昌也!
汉兴,承秦之乱,高祖创业,文、景养民,表章此道,势未皇暇。
至于孝武,则维其时。
厥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似若有意矣,然均以贤良射策,董仲舒潜心大业,是有意六经之实也,则寘之江都不用;
公孙宏多诈无情,是徒徇六经之名也,则为丞相封侯。
倒置如此,安在其为表章也?
史臣徒见其与严助、枚皋、吾丘寿王辈辩论相应,遂以为义理之文焕焉可述,斯亦疏矣。
延及后世,孔光、张禹之徒卒误国家,而汉业衰焉,殆有以启之也,谓后嗣得遵洪业,可乎?
然则武帝非表章六经,乃罢黜六经也,兹不可以不辨。
即墨侯(并序 绍兴三十年1160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省斋文稿》卷二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昌黎先生为毛颖立传,大雅宏达多效之,如罗文、陶泓之作,妙绝当世,下至包祥、杜仲、黄甘、陆吉、饮食果窳,亦有述作。
墨,文房宝也,顾可阙耶?
予秉耒馀暇,辄为《即墨侯传》,非敢追踪前哲,姑以游戏云尔。
即墨侯,齐人也。
其先盖即墨大夫,以治行见知威王
既卒官,子孙因号即墨氏
少以材事东平王为郎,资性刚介,王未之亲也。
宫中火侍卫奔散,独驰救得熄,焦头焉。
王劳曰:「乃吾未始知汝,何忠如是」?
对曰:「臣以岁寒事大王,未蒙后凋之赏。
一旦有急,臣固自煤」。
王说,赏黄金百斤。
居顷之,东阿胶者亦齐人,即威王所烹阿大夫之后,以策王。
王以为郎,命与结交,相得驩甚。
曰:「仆与足下所谓胶漆相投。
虽然,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盍就有道而正焉」。
胶许诺,往见公孙杵臼,朝夕琢磨,材遂坚实矣。
时方向儒学,擢严助、司马相如等在左右,复下郡国求茂异,咸以名闻。
于是东平应诏
长安,与鲁人楮先生、管城毛颖、歙人罗文俱召对甘泉宫
上一见大喜,即日拜大中大夫
凡行幸封禅,征伐檄召,有所述作,四人未尝不从。
上称之曰:「等,朕四宝也」。
元狩元年,上欲爵列侯,命刻印。
史黯少文,毁曰:「汉法非有功不侯。
以薄技事陛下,使补皂衣之缺足矣,封之非是」。
上不听,制诏丞相御史:「盖闻赏以视功,古今之通谊也。
大中大夫事朕累载,夙夜不懈,厥绩茂焉。
其以即墨千户封松为即墨侯」。
入见,上曰:「使卿复乃祖之旧」。
顿首谢。
明年淮南王安来朝,数献辞赋。
上与往复论难,预焉。
日被磨折,寖以朘削,乘间言:「君子之交淡以成。
今陛下以淮南故,用臣日浓矣。
臣材智有限,不足副任使,愿乞骸骨归山林」。
上不,顾未有以易之。
淮南王知上意,乃荐麻默代
默文采烨然,能曲顺风指。
上研究之,以为材十倍,使待诏金马门
未浃旬,擢光禄大夫,典校秘书浸不用。
默又日夜短不能无觖望,奏云:「汲黯谓陛下用臣犹积薪,后来者居上,信然」。
上由是发怒,收即墨侯印绶,放归故郡,郁郁不得志,道病卒。
诸子零散,或在中山,或在巴蜀,有居黟歙者。
材虽不同,貌皆黧黑云。
有曾孙号子客卿,尤能世其业,与翰林主人论长杨者也徐广曰:按客卿,成帝时人。此二十四字疑非太史公语,褚先生足成之。)
太史公曰:、默俱以薄技奋身王藩,出入禁闼,资适逢时故也。
至其材之优劣,世盖未有定论。
予以中书令侍上,日从二子游,得夷考之。
默天姿妩媚,油然可悦,责以大节蔑如也。
质劲气清,与人交始终不渝,世所谓耐久朋者与!
惜夫轻肆褊吻,自取摈斥。
使其刚柔相济,迪以中和,亦可以为成材矣。
(序) 其六 舟楫 南宋 · 孙因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一
人生长泽国兮,其操舟也若神。
有习流之二千兮,以沼吴而策勋。
笠泽以潜涉兮,北渡淮而会盟。
擅航乌之长技兮,水犀为之逡巡。
浮海救东瓯兮,有握节之严助
治船习水战兮,荣衣锦于买臣
浙江而誓众兮,会稽内史
率水棹以拒战兮,凌江之将军
坐大船若山兮,公苗山阴之杰。
汎波袭番禺兮,季高永兴之人。
想万艘之并进兮,纷青龙与赤雀。
风帆倏忽千里兮,驾巨浪如飞云。
今竞渡其遗俗兮,习便駊以捷疾。
观者动心骇目兮,相杂袭如鱼鳞。
客曰盛哉舟楫兮,他郡孰加于越。
然同济或不同心兮,请置此而新其说。
汉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栾城后集》卷八、《皇朝文鉴》卷九九、《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二、《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天下利害不难知也。
士大夫心平而气定,高不为名所眩,下不为利所怵者,类能知之。
人主生于深宫,其闻天下事至鲜矣。
知其一,不达其二;
见其利,不睹其害。
而好名贪利之臣,探其情而逢其恶,则利害之实乱矣。
汉武帝即位三年,年未二十,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
太尉田鼢曰:「人相攻,其常事耳。
又数反覆,不足烦中国往救」。
使严助曰:「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
诚能,何故弃之?
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救,尚何所愬」?
议,而使持节会稽兵救之。
自是征南越、伐朝鲜、讨西南夷,兵革之祸加于四夷矣。
后二年,匈奴请和亲,大行王恢请击之,御史大夫韩安国请许其和。
安国议矣。
明年马邑聂壹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
使公卿议之,安国、恢往反议甚苦。
议,使聂壹马邑城以诱单于
单于觉之而去,兵出无功。
自是匈奴犯边,终武帝无宁岁,天下几至大乱。
此二者,田鼢、韩安国皆知其非,而迫于利口,不能自伸。
武帝志求功名,不究利害之实,而遽从之。
及其晚岁,祸灾并起,外则黔首耗散,内则骨肉相贼杀,虽悔过自咎,而事已不救矣。
严助以交通淮南张汤论杀之;
王恢以不击匈奴,亦坐弃市。
二人皆罪不至死而不免大戮,岂非首祸致罪,天之所不赦故耶?
怀谷司马同年招饮赋赠 晚清 · 杨浚
 出处:此诗收于《冠悔堂诗钞》,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长沙光禄称吾师(作者注:「黄黼卿夫子。」),贡登王室罗瑰奇。
十年读礼惭跧伏,更得左伯相携持(作者注:「左季帅。」)
叩门访友道衷曲,邀我校书陪天禄。
延陵季子及周侯(作者注:「周受山中丞吴桐云前辈。」),日夕下上云龙逐。
一朝衔命驰秦关,羽书告捷歌刀环。
人生壮游须万里,来看海外三神山
凤皇冈下逢严助,怀人历历洞庭树。
多君樽酒特地开,纵谈如读元虚赋。
千秋文字归鼎钟,公也大笔抉苍穹。
吉金乐石供搜讨,掎摭星宿昌黎功。
嗟余风尘把臂晚,匆匆又载扁舟返。
侧闻途民鼓腹歌,万家都饱芋田饭(施懿琳编校)
苏州学记元祐五年岁次庚午秋七月甲子朔建)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五
两仪定位,礼义兴矣,五教既敷,学校立矣。
礼义不可一日忘,故学校不可一日废也。
昔唐虞三代之盛,未尝不以建学严师为先务。
内则王庶子、群后、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其入以齿;
外则塾党乡遂之间,其教以时。
下至于四方万国之远,皆命之为庠序,其法详矣。
故始于直宽刚简而防其失,次以歌诗音律而致其和者,此尧舜典乐所以教也。
以智仁、圣义、忠和为之德,孝友、睦姻、任恤为之行,礼、乐、射、御、书、数为之艺,此周大司徒、卿大夫所以教也。
上之所以教于下,下之所以应于上,若置邮而传命也,若决江河莫之能禦也。
《书》美「万邦黎献,可以共为帝者之臣」,《诗》称「成人有德,小子犹有所造」,其材之可用如此。
盖当是时,风化行,习俗美,人人有士君子之器,虽畎亩之贱,山林之幽,亦为仁义之所渐摩,礼乐之所陶染,咸入于善。
罝兔而不忘敬,敦苇而不忍践,岂有暴乱萌于心,奸宄害于事者哉。
此建学之效也。
王道衰,礼义废,独一鲁侯能修泮宫,囚馘之献,犹不离此,邦人颂焉。
战国之际,孟轲犹历说时君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终阔而不用,习大乱。
迄于秦,弃儒任法,民不知学而疾视其君,蜂起而墟秦矣。
汉方休息元元,未遑先王之教。
世宗奕奕,首善于京。
其臣有若董仲舒者为大夫文翁者为守吏,皆尚儒术,乃诏置博士弟子之员,而立学校官于郡国。
其课士必以经艺,盖士不素养则德难遽考,使因学以知经,因经以会道,庶乎有成矣。
东京内盛,三雍之仪不及于外,而郑兴、贾逵、马融、郑康成之徒继为人师,以经相授,囊括六典,六学寖明。
是以时政虽乱于上,而义士交起于下,抗节濡足,用救陵夷,汉赖以不亡者百馀年。
魏分晋弱,事不足道。
唐之文物盛矣,而尚赋以取人,世薄经术,以文辞相夸。
夫文所以宣志也,观其文则志可廋哉。
故元臣硕老,多由词科以出。
神宋受命,遏乱兴治,乘舆尝幸国庠,亲临讲席。
是时勋臣宿将并列藩镇,庠序虽未,而鸿儒硕生闻风以起。
有若戚坚素在雎水,种明逸终南,皆聚徒讲授,髦俊归之。
其后陪京方面之守臣,稍请兴学。
景祐中范文正公作学于吴,又创于润,滕子京建于湖。
庆历之盛,文正公参豫机政,而石守道、孙明复首居太学
是时仁宗天章阁,召辅臣八人,问以治要。
文正公复以学校为对,于是诏天下皆立学。
神宗之时,立三舍法,置方郡教官,皆试可而后授。
今上嗣位,申命近臣荐堪内外学官者。
方圣朝承平之久而长育之勤,虽濒海裔夷之邦,执耒垂髫之子,孰不抱籍缀辞以干荣禄?
裒然而赴诏者,不知其几万数。
盖自昔未有盛于今也。
凡命教之法,以经术观其学,以词赋观其文,以论策观其智。
所取兼于汉唐,而德行道艺之士参出乎其中矣。
然欲合二帝三代之法,使人人有士君子之器,皆在吾君相之所润色也。
始,姑苏郡城之东南有夫子庙,所处隘陋。
文正公天章阁待制守是邦,欲迁之高显
相地之胜,莫如南园。
南园者,钱氏之所作也。
高木清流,交阴环酾,乃割其巽隅以建学。
广殿在左,公堂在右,前有泮池,旁有斋室。
是时学者才逾二十人,或言其太广。
文正曰:「吾恐异日以为小也」。
于是召安定先生首当师席,英才杂遝,自远而至。
厥后登科者逾百数,多致近。
由景祐迄今五十馀载,学者倍蓰于当时,而居不加辟也。
某适忝命掌学,周视黉舍,倾陊褊迫,寒薄暑焮,诸生病之,来者无所处,乃与同僚议请南园隙地以广斋庐。
屡谂于郡守部刺史,病财用之不给。
文正之子兵部侍郎公纯礼以厚德远业见器朝廷,出自奉常制置江淮六路漕事,拥使者节过乡上冢,乃以学舍之微白公
公既即学,拜文正公遗像,延见诸生,感慨陈迹,即奏言:苏、润之学,皆先臣所建,后人久不葺,而斋室不庇风雨,讲习无所,愿给钱修广
而今太守谏议王公在润,先以润学为请。
有诏给以度牒十纸充其费,时元祐四年五月也。
前守户部刘公珵选官治役,度用赋工。
会王公自润易苏,下车三日,临视兴作,命之栽筑,填污立基,如请之素。
益以关赋之财,助以亡命之卒,完旧创新,累工逾万,期岁而告成,不以一分取于民。
公堂廓如也,廊庑翼如也。
斋室凡二十二,而始作者十。
为屋总百有五十楹,而初建者三之一。
文正公安定先生祠宇,迁校试厅于公堂之阴,榜曰「传道」。
庖厨澡室,莫不严洁。
窈然而深,旷然而明,其处也宽,其容也众。
南楹引爱日,北牖延清风,咸适其宜矣。
凡学田之佃于人而隐没者,为之括而实之;
屋之僦于市而已坏者,为之新而复之。
养士之资,由此不匮,皆太守所命也。
夫儒者,蚤暮孜孜从事于典籍,茍居处之不佚,糇粮之不丰,而责其勤难矣。
故严其宫,足其饷,所以教也。
且吴为东南都会,自泰伯三逊天下,延陵脱屣千乘,言偃以学称,严助以文著,朱、张、顾、陆,世多显者。
此诚礼义之区,儒雅之薮也。
今夫兴学以教者,岂徒贵其中程、课躐科等哉,必也为文足以贯道,为经足以通理,立于朝廷则谋王体、赞国论,仕于郡县则宣惠泽、兴事功。
其馀风所扇,犹将使人老老而幼幼,夫夫而妇妇,室有忠信,俗有廉洁。
然后知新学之作,岂专以栋宇为哉。
君子谓兵部公善述其先志,可谓之孝;
正谏公乐成于教育,可谓之仁。
唯孝与仁,于是著矣。
正谏公以道立朝,忠贞不回。
其治吴期月,吏民威其德而安其政。
昼坐郡閤,事至即决。
已而与宾客雍容笑语,沛然有馀
方学之成,吴人莫不欣悦鼓舞,望车马之来而乐芹藻之采也。
见命作记,确辞莫获,辄系之声诗,刻之隆碣,以告于后世云。
诗曰:
惟帝光宅,锡民保极
曷以臻兹,惟孝之积。
降汉迄唐,以经以文。
元臣硕老,世伟其人。
天保神宋,七圣继德。
右儒尚文,经纬九域。
肇开雍庠,周设泮序。
兴贤举能,岁几千数。
维吴有学,文正
师明友谅,俊杰绍登。
历载五纪,烝然髦士。
将圮其隘,士冈能止。
翼翼肤使,继述其先。
建言于朝,授牒易泉。
邦牧承命,以新以广
匪惮厥勤,资我教养。
高堂邃庑,环辟群斋。
潭潭其深,济济其来。
孰居是堂,勿旷厥职。
亶尔诚心,传道解惑。
凡处是斋,勿嬉勿息。
道德渊源,辞章润色。
拱把之木,长而参云。
涓勺之水,涤而流坤。
匪学之设,惟材之成。
是明是翼,永赞丕平(《乐圃馀稿》卷六。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三三九,《吴郡志》卷四,《吴都文粹》卷一,道光《苏州府志》卷二四,民国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卷一四,民国《吴县志》卷二六下。)
之:原无,据右引补。
严助请救东瓯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四
汉武帝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
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鼢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覆,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
于是严助曰:「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
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
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上曰:「太尉不足与计。
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
乃遣以节发兵会稽
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兵。
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
未至,闽越引兵罢。
议曰:瓯粤在汉,居中国之外,俗悍喜斗,臣叛反覆,有急则请救天子。
田鼢之策固未为失,而助力陈必救之说者,岂不以王者无外,尺地一民,皆在所保,不可以远而遂弃乎?
苟不推恩以及四海,则屏翰之邦,几何而不资蛮夷腹心之地?
几何而不惠盗贼?
今日弃一邑,明日弃一城,举咸阳而弃之,不为异也。
日蹙国百里,诗人所以为大坏之刺,可不惧哉(《竹溪先生文集》卷九。)
兵:原无,据四库本补。
吾丘寿王奏起上林苑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四、《竹溪先生文集》卷九
汉武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
严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
每令与大臣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
相如特赏赐,终不任以事也。
亦观上颜色,时时直谏,有所补益。
是岁,上始为微行,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夜投宿长杨、五柞等诸宫。
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寿王奏事,上说,称善。
东方朔在傍进谏,以为三不可,「夫商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
臣逆盛意,罪当万死」。
上乃拜给事中,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奏。
议曰:能士长于应变,而或贪功以过举;
贤者可以砺俗,而或静退以缓事。
故艰难之时则急于智谋,持守之际则尊尚德义,随时济务,不得不耳。
至于士之饰文采,富辞章,长辨论,虽粉泽王猷,羽仪士类,世不可无;
其或专信偏听,付以重任,鲜不败者。
汉武喜用儒术,而其所简拔,虽号一时俊异,类非忠厚方正之士,岂特于将顺匡救,有所不足,而持论不根,竞自衒鬻,伺意邀宠,启其非心,为害深矣。
以帝之睿智英特,方初践阼,勇于为治,若泉之始达,东决东流,西决西流,善恶可致也。
使左右之人陈谟纳诲,皆知根本帝王之道,以辅其德,则异时穷奢黩武之习,转而为恭俭仁厚之风,治功之隆,将无愧于商周矣。
惜哉!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北宋 · 刘筠
五言排律 押鱼韵
良弼论思暇,英才视草馀。
西清承密旨,东观类群书。
左氏先经日,征南发例初。
编年终显德,历帝自凡蘧。
一览无前古,三长岂后予。
宏纲提要妙,至论绝籧篨。
讹缪刊三豕,公乎(四库本作平)喜众狙
菁英咸采掇,疣赘尽销除。
组织千章合,研穷万象虚。
胡为参也鲁,亦造仲尼居。
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乘轩思卫鹤,努力效刘驴。
见弹曾求炙,临川复羡鱼。
孰云貂可续,自愧鹗难如
早入希东郭,先知服子舆
直非头似笔,智谢里名樗。
蜗舍游从寡,鹑衣礼貌疏。
寸阴嗟荏苒,十驾敢踌躇。
天禄杨雄阁,承明严助庐。
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
系日亲函丈,他门绝曳裾。
卓锥然(四库本作虽)有地,担石尚无储。
猎犬方劳指,神龟可避渔。
屠门誇大嚼,鼠壤鄙馀蔬。
阙里辞难措,漳滨病且祛。
学勤徒力尔,性拙奈天欤。
大道今兴起,先生意卷舒。
正为王者瑞,何羡使君旟。
暗室欣观火,颓波赖决渠。
当仁如退让,末迹定沦胥。
颍州曾学士 北宋 · 刘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皇朝文鉴》卷一二一
伏念𥚹局至庸,孱躯多病,暗于机用,动涉背驰,耻介宠以趋风,甘受嗤而摈迹。
向者起于将废,擢是无闻,猥玷纶曹,仍参台职。
帝言郁穆,殊无演畅之工;
王度清夷,深积优游之幸。
自惟窃吹,固极常涯。
矧乃金马兰台,名儒旧德,荣滞者过半,
落者寔繁。
孰谓鲰生,更希殊进?
诚以衰门积亹,诸寡食贫,严助岂厌于直庐,郗愔愿补于远郡。
乘穰守之方阕,尧聪之俯从。
聚庇本宗,才罹岁籥,岂期优诏,移处近藩。
获依仁者之邻,实出非常之契。
适将叙欸,俄辱诲函。
披赠锦之英词,徒知诱进;
示巽状之谦旨,殊匪为仪。
欣悚交怀,铭藏奚克?
严助朱买臣主父偃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汉书摘咏
诸君合传亦堪羞,权利终从鼎镬游。
孤负怜才好天子,故乡衣锦各风流。
次韵和守邦道人寄编修学士之什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修书何幸佐铅黄,日接群英道自光。
署近承明叨谒帝,赋成平乐谬为郎。
孟坚已分酬宾戏,严助还思佩郡章。
共忆东林社中客,满池莲叶吐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