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孟冬薄寒帖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珊瑚网》卷三、《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三、《续书画题跋记》卷三、《辛丑消夏记》卷一、《宋人法书》第二册
之翰启:孟冬薄寒,伏惟德表兄长朝奉尊体起居万福。
之翰即日蒙恩,不审迩来动止何似?
之翰改使河北,向已上状,自后江行寡便,不数拜问。
之翰八月廿二日方到本路,十月中始还治舍,内外幸亦如常。
末由省侍,伏乞善保寝兴,专奉状拜候,不备。
之翰百拜德表朝奉兄坐前,十月十五日状。
虞候还帖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三希堂法帖》第一七九四页、《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宋人法书》第二册
启:虞候还,附手启,必已呈左右。
节级归,又辱启诲,承即日体况休豫,深以为慰。
舟船极荷应副,已差人申取,亦欲完葺也。
有所教令,时惠音。
馀唯顺时自重,以俟迅擢,不宣。
手启子温运判屯田同年侍史,三月廿八日,谨空。
颜真卿峡州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唐史论断》卷中
论曰:君之逐臣也,或自见其过,或为人所言。
自见其过,必无忌心可矣;
为人所言,尤当观其状,察其情也。
颜真卿立朝,议论风节,时无伦比。
元载作相,方引用私党,恶人之言,遂请百官言事必先咨宰相而后上闻,真卿极论其事,以谓蔽塞言路,过于林、国忠。
时中外传布,称真卿言为当,故深衔之。
真卿摄祭太庙,以祭器不修言于朝,遂诬以诽谤而逐之。
且祭器不修,众所共见,况系有司之事,言之岂为诽谤哉?
代宗虽非英睿之主,亦非昏庸,真卿之贤,理宜知之,真卿之情,理宜察之,何不能辨其事而逐真卿
岂非以方擅权,不能违其意乎?
代宗行事,素尚宽厚,且容宰相擅权而逐贤臣,则尚宽之为害也如此。
夫君之为国也,必有驾驭大臣之术,有主张贤人之力,然后大臣不敢擅权,贤人得以立事。
代宗不通是道,故元载积恶,真卿不容于立朝。
大历之政,法度废弛,由此致也。
忠王皇太子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唐史论断》卷中、《唐宋名贤确论》卷八
论曰:国之废立太子,可容易哉!
其立之也非嫡不可,非长不可,非贤不可。
开元初明皇立瑛为太子,非嫡也,非长也,但以母善歌舞,宠之,遂立其子,立之固容易耳。
然立之二十馀年,名分久定,虽不闻大善,亦不闻有大过,可容易废之乎?
不惟废之,复杀之矣。
此虽武妃妖惑、林贼计所致,迹其本末,亦由张说之过也。
明皇诸子皆非中宫所生,则慎择贤者立之可矣,何必即位之初,急立太子
盖方宠瑛母,用其意耳。
立之岁久,中外不闻其过,人心有奉矣。
开元十七年忠王河北元帅,与百官相见,张说退而言曰:「尝观太宗写真图忠王奇表,实类圣祖,社稷之福也」。
太子在上,而说称忠王奇表,比之圣祖,事果便乎?
昭成方娠,侍读东宫,知其异事,谓王当天命,故因事言之,使众知耳,亦或有结王之意。
说事明皇不惟东宫之旧,复赞先天监国之事,情义至密,非他相可比,故任用以来,言必从,计必行。
忠王之事,岂无密谋潜议也?
若果以瑛之才不能任唐事,忠王贤足以代之,何不定计退瑛于藩而立忠王,使父子之际无大过,何得密称忠王之善,而无所定计?
计虽不定,明皇意已移矣。
天子于太子有移意,则嬖宠奸贼之言入之易尔。
以此论之,岂非张说之过也?
不然,二十五年张九龄以直被黜,朝廷之士知明皇方恶直言,林方肆凶计,谁复开口敢谋国事?
明皇林甫之言,无不听纳,惟立寿王瑁事不听,而卒立忠王也。
然瑛之才远不逮忠王,无以辩之;
但以国有太子,而说称忠王之美,又不赞定立子之计,使处置得所,终致明皇杀子之恶,无所逃其罪矣。
请召还孙甫张环皇祐二年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包拯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蒙圣恩,擢预谏职,固让则有嫌疑之避,轻受则有忝冒之愧,进退失措,罔知宁处。
伏况谏垣之才,方今极选,用人之得失,系国之轻重,固不可不慎也。
臣窃见起居舍人、秘阁校理孙兵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张环,禀纯一之性,有端方之节。
危言笃论,可以正阙遗;
博学远识,可以备顾问。
欲乞特与召还,置之近列,则言路益广,公议允协。
丁度孙甫事乞辨明奏庆历四年冬1044年冬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包拯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等窃闻翰林学士承旨丁度累上劄子,称于召对日奉圣旨面谕,右正言孙甫会上殿求入两地。
丁度乞赐辨證,至今未见指挥,物议喧然。
窃缘任用大臣,出于圣断。
丁度实曾上殿妄自求进,颇失事体,或孙甫所言虚诳,中伤近列,即乞各与辨明,特赐行遣。
丁度、孙俱处侍从之班,日被顾问,今互有论列,未辨曲直。
若朝廷姑务含容,不行降黜,则好进者无所警惧,言事者得以离閒。
疑惑圣听,隳紊朝纲,无甚于此也。
欲望圣慈将丁度累上文字,早赐降出施行。
右正言秘阁校理孙甫右司谏知邓州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武溪集》卷一○
敕:朕稽式治道,渴闻谠言,必求端直之士,以居谏诤之列,庶补阙漏,期于无过。
然而臣子之节,忠孝为本,厥有诚请,难于重违。
具官某,学通古今,识照治乱,智度纯粹,议论详正,文该史野,行周忠信。
早预书林之选,属讲容台之仪。
知其懿实,延登左右,有犯无隐,朕甚嘉之。
今以卜附先茔,愿守便郡,朕不欲夺人之恩以自助,是用增秩本省,分任要藩。
夫偃息而爱民,与夫从容而纳忠,其道一也,汝其勖之。
可。
右正言孙甫等加恩制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武溪集》卷一一
敕:朕尊事上穹,升侑列圣,诚意蠲洁,明灵顾享,翕受福祉,被于区城。
具官某等,识理闳远,器量方正,咸自众多之选,缀于侍从之列。
或张旌而使绝域,以修邻欢;
或分虎而守乡邦,以便亲养;
或以节促召,而脂车在途。
虽阻侍祠之肃,岂忘均釐之典?
悉加勋赐,以表予怀,钦恩荣,更励而节。
可。
邓州孙之翰司谏(一)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一○
之翰别久,未尝一日不来思。
直以德度服人,企仰之心,不能暂忘耳。
今幸会而复别,重以顾恤之意,笑语之乐,中怀悒郁,不啻向时。
乃知仰高之心,与怆离之情,各是一事。
古语「作恶数日」,此最得之。
到随当别作书。
邓州孙之翰司谏(二)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一○
之翰别十年,所与游处,深相知者不数人。
其间不以疏近为间,毁誉为疑,同不为党,异不为嫌,如吾之翰者,益难其比。
向观之翰所论朋游,其亲若厚如某比者,亦复无几。
骤此相别,以某奉思之心,揆之翰相念之意,讵有已耶!
张固太博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一○
顷年在秦,尝见家兄称道阁下之为人,及来安定,会轩车东还过郡,始得请见,则仰高之心,有所从矣。
暨至平凉,同僚议边事,有石君乘者,数数论阁下之所施置,无不得宜者,益所叹伏。
近见孙之翰称阁下之隐德懿行,足以虑今世。
故某奉接未数,而仰闻盛美,为日久而且详也。
谪官来,止作报书,虽欲通记左右,顾不能致。
今辱书存恤至厚,感愧无已。
又承别拜恩命,即未知何日再接高论,不胜区区之意。
閤门朝堂嘉祐元年九月九日宿斋,欧阳永叔、张叔之、孙之翰命赋)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宫井固非一,独传甘与清。
酿成光禄酒,调作太宫羹。
上舍(夏校:当为银误)瓶贮,斋庐玉茗烹。
相如方病渴,空听辘轳声。
三司副使段公书1039年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五、《苏学士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
某谓士之洁矩厉行,施才业以拯世务者,非祇蹈道以为乐,上者觊声名,次者倖禄赏。
至于饿寒其体肤,枯槁岩穴之内,犯刀兵,涂裂肝脑,僵于行陈者亦皆然。
惟知道,所为不妄矣。
其有挺然立事,谢绝世婴,远举而不顾者,几希其人哉!
有诚高矣,亦乌足著为风教哉?
故朝廷张爵位,君子以名称重轻而沮劝之。
道行无状,一旦射合时利而位可得也,名则逊矣。
盖名之发,惟精识者尸之,不私不隐,不以荣辱迁,为得符天下之正义,虽小人好恶淆其间,不能夺也。
某何为者,辄有此论?
窃自念幼喜读书,弄笔研,稍长则以无闻为耻。
尝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言也者,必归于道义。
道与义,泽于物而后已,至是则斯为不朽矣。
故每属文,不敢雕琢以害正。
然而法章民事,一未知其牙檗。
偶奏赋上前,得及第,命宰以蒙。
才两月,以家难离官,下邑民遮道助嗥泣,又叹息有若惜其去者,念政无所及,心颇愧之。
及幽居长安,百口饥饿,遂假贷苑东之田数顷,躬耕其间,故播敛之早晚,塍畔之出入,质契之昏明,豪弱之交侵,讼诉之搆,官司之辨,皆亲尝之。
而又律令诏敕,奇情重复傅比之文无不遍见,虽条目繁滋,皆可类举。
静念及之,政必有悖于法不安于民者,居常恻然。
及终丧还都下,伯父至自东筦,首言道遇阁下,盛谭蒙邑之治。
某荒忽自失,伏念阁下正峭明察,重其许可,一言之赏,不可妄得,是必有所过听也。
尝能窜一巨豪,杖杀一黠吏,此外特庸庸所为耳。
阁下不以善小弃之,特为置齿牙间,时尚或以谓操使权者,故当察其属之否臧而进退之,私心未甚德也。
去年夏初,又得京兆司录孙甫所言如伯父。
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上府多士,如段公之乐道人善者故有焉。
法章民政,稍贯于昔,益励精力以事事。
迄今踰年,吏民虽信,而当涂之称道蔑闻焉,而又符檄督责,终日憔悴,而救过不暇。
惘然自疑,何智于前而愚于此?
会太公弟至,云阁下前过邑,所论如书。
始闻之,如瞆者之决,得听钟鼓之奏,喜过感极,辄欲泣涕,以知大君子勤勤奖借终始之不懈也。
李习之云:「知而不能誉,则如勿知;
誉而不能久,则如勿誉」。
阁下既知而又誉之,誉而又久之,夫何幸哉!
且世有获荐宠推延之赐者,必皆顺颜承辞,亲被指役,隆寒苦暑,趋走左右;
未有上下相绝,未尝一拜棱威,乃肯垂慈询察,因片善而称道,久而不渝者,此为难也。
使某之名一落人耳,不至沈灭于时者,阁下之赐也。
尔后即举世见毁,不足动怀也。
尝欲特诣前以写此恳,为邑事所系,不得勇往,故凭文字以谢。
檗积之抱,万不一宣,倾望恩德,颠沛于是。
气律兼润,炎暑差早,伏望上为社庙善保兴居。
铁庵方阁学墓志铭1247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方氏自长官廷范始居莆,六传至福平长者祐,析居后埭,生隐君中。
隐君生万,登绍兴庚辰第,监行在和剂局
和剂生逵,顿挫场屋。
中年三子玉立,喜曰:「吾可以隐矣」。
后以子贵累赠中奉大夫
硕人林氏。
公其仲子也,讳大琮字德润
开禧乙丑第,词赋为南宫第三人,授南剑州州学教授
以郡先贤学术名节励后进,饰宫庙,新器服。
上官送某士,拒不纳,去为江西漕幕,平大斗,决险讼,两造皆服。
幕府多佳士,公与故相文清李公、今阁学直翁徐公尤知名。
改秩知将乐县
公在郡泮已封崇罗先生墓,至是式龟山庐,偕其孙曾款谒松楸,祀八贤于学。
务以礼逊迪民,剽悍革心。
丁中奉公忧。
永福县,适值兵饥,守隘立栅,禁港发廪,日不暇给,然延致士友,讲论文义亦不辍。
林硕人忧。
二邑皆止一考,然有百年之思。
公自弱冠据高第,著美誉,人谓且立致贵显,而深自晦匿,抑首常调。
比再服阕,五十馀矣。
端平改元,公至在所,丞相郑公一见如旧,擢监六部门,历司农寺簿,兼提领安边所。
二年,迁太府寺丞,苏民或竞围田,久不决,有张椿年者为王府搀佃,堂帖下所给据。
公持不可,曰:「椿年小人,直欲夺百姓饭碗,恶知爱国爱王府哉!
必行此,胥吏足矣,安用士人」?
三年,擢秘书郎,兼景献府教授,迁著作郎,兼侍左郎官
右正言,辞而后受,首疏曰:「霅川之事,向也天地祖宗犹察陛下之不得已,今威福自出矣,而元年御笔有曰:『立嗣之事,难以轻议』。
二年御笔有曰:『卫王功茂,深欲保持其家』。
一则如待深仇,一则如拊爱子。
厉精之始,每一札出,万方传诵,独此二札,读者怃然」。
又曰:「秦王子孙蕃盛,今麦饭无主矣;
死,勒熺致仕,今班橐锡第矣」。
又曰:「通天地间一气尔,今盭气流行,为妖星,为洚水,为二相不咸,为诸阃不协,叛卒之变,殿旅之鬨,皆盭气之流注激射也。
若一念之歉横于胸中而不化,则一气之盭郁于两间而不销。
诚能宣明洞达,此歉不留,将见精诚感召,此盭自弭」。
别疏:「乞用嘉祐绍兴故事,预选亲贤。
然故王之冤不雪,它日所属意者可保乎?
权奸之罪不讨,它日岂无贪功者乎」?
因极论天下大势:「陛下宜自警曰:炎、兴半守而犹牢也,不可当吾世而有金瓯破缺之形。
必裁抑近属,必检柅官寺,必不貌敬直言,必不渐来小人,必躬行与心声相应,天不可欺,人不可愚也。
又宜责大臣曰:侂、远虽坏而未溃也,不可至卿等而有举酒祝柱之叹,必共图大计,必共保大权。
人材朝廷之人材,岂必竞相牢宠;
公议天下之公议,岂必过为调护。
君不可欺,众不可盖也」。
适上不御殿,封上之。
踰月入对,上曰:「擢卿言官,论当体国」。
公曰:「臣所言无非体国」。
出袖疏曰:「今外无把握之力,内为安意肆志之事;
三边功赏未报,而后宫数十之宣一夕取办;
五阃将佐暴露,而近亲双节之命同日并拜;
襄蜀流殍而诸珰进劝未已,江北清野而内庭木妖方兴。
陛下傥以襄失蜀败为耻,必志于复襄保蜀;
以荆扰淮危为忧,必志于固疆埸;
以民愁兵怨为虑,必志于护根本」。
又曰:「理乱安危自君心始,其非者大臣也,救其源者谏臣也。
若但曰『诚如圣谕』,曰『非臣等所及』,固恩恋宠,大臣之耻也;
前疏则不下,后疏则又讫了,学浅胆怯,臣实有罪焉」。
又言:「阴潦连月,都城雨色有异。
河北赤雪,谏官孙甫谓其端起于女宠侈费。
赤雪非雨比也,河北京城比也,臣身忝此官,目视此变,所忧有甚于者」。
上嘉纳。
起居舍人直前奏事言:「陛下汲汲然责群臣,曰大言傲诞者有之,肆行欺罔者有之,岂不以兵冗财殚而未有能画富强之策欤?
群臣又切切然望陛下,曰淮南之封尚稽,轮台之悔不闻。
陛下何不自为其所易,然后责群臣以所难乎」?
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嘉熙改元,复直前言:「朱熹尝谓政、宣大臣如早用杨时诸人,可救一半。
今天下之才皆侂、远斧斤之馀,嘉定以来权魁极力刬锄,仅存德秀、了翁二人而已。
陛下当馈太息,徬徨乏使,而三十年劫火不烬之精英,一为天所夺,一为人所沮,岂不大孤人望哉!
乞还了翁,以重朝廷」。
又曰:「今日独一言路虽沮不屈,有齐南史相继之风。
然向者清叟去,中使宣留至再,同列留之,给舍留之,侍从经筵之臣留之。
曾几何时,范去,内靳遣留之使,外乏交留之章,圣意日异,士气日靡。
臣侍清光,抗疏不勇,前愧臣清叟,后愧臣范,惟陛下听许臣去」。
权直舍人院
董琳滁州公言奴才不可临郡,罢之。
京尹与欢以火灾乞削夺,公乞俞其请以谢百姓,诏与欢镌秩。
火后求言,有李子道、邹云从者上书,御笔并补将仕郎,公封还曰:「昔方仲弓劝章献立七庙,范亦颜请濮园称亲,章辟光欲出岐王于外,皆为先庙所斥。
今寠人寒士揣摩希合,伤陛下之友睦,反从而官之乎」?
卒寝其命。
初,远相讳言纲常,窜谪相望,世以为戒。
及上亲政,复故王爵,召真、魏、洪三公,褒赠前评事胡梦昱,于是稍有续前说者。
殿中侍御史蒋岘恶之,疏劾四人而以公为魁桀,立殿上移时,请置重辟。
赖上至仁,仅从薄谴。
公退而杜门,同志曰:「某谏省第一义戆矣,犹擢记注,掌赞书,侍陛年馀,斥去乃意,非上意也」。
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俄起知建宁府
中寝四年,除秘阁修撰福建路转运判官,固辞。
文清李公当国,以书谕上意,公亦以岁荒闽人艰食起视事。
首发常平赈粜,自乡郡始。
至建则上四州尤贵籴,委寓士蔡君抗措置籴事,且勉之曰:「昔文公尝以诸司檄走山谷,所以烦文公者非诸司也,百姓也」。
部内有捐平粜者,必言其状于朝。
漕计命脉在盐,公务存大体。
福之支邑不鬻筴,私贩公行,长溪县民请抱盐税,公曰:「俑不可作」。
剑人既食州盐,县复抑卖,莲城科夫担运,永福纵卒搜捕,公悉禁止。
淳祐改元,除集英殿修撰、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
明年至广,四年宝章阁待制经略安抚使再任。
禋霈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六年,进宝章阁直学士因任。
治先风化,不鄙夷其人,以兼司俸尽送三学,按朱氏所定礼,更造冕服、爵俎、樽罍、笾豆、簠簋。
得编钟十于南恩,铸足之,取石于英、韶以为磬。
行释菜者十,乡饮者三。
广俗过时不嫁曰老女,无媒而合曰捲伴,丧家享客曰岗斋,有不葬而暴尸柩于野者,长大不巾笄者,无男而立女户者,臧获病死而诬主者,皆晓以理义,束以条约。
虽鄙事必究极原本,贯穿礼法,书判多累千言,少亦数百字,广人珍诵。
增摧锋军春衣钱。
旧水军出戍借一年粮,公命别给,免借尅。
郡计素窘,公简俭节缩,为备安四库,各积缗十万。
先是杨公长孺会州用岁少数万,至公岁羡十万。
改创清海军门楼,钜丽为诸道冠。
城楼橹,郡苑囿堂榭皆出新意,营缮华好如中州,而民不知役,四库外羡钱尚十馀万。
公儒者,未尝行巧取豪夺之政,亦莫知其何以致此也。
公初南辕,或曰:「傅长沙者畏卑湿,牧始安者叹瘴疠,人之情也,公此行能郁郁久居乎」?
公曰:「君言过矣,上付吾方面,不已重乎」?
自公去国,大臣之明扬,近臣之密启,群臣之造辟,士人之举幡,皆曰公宜在天子左右,然朝廷每难其代。
久而改知隆兴府,遣吏士辂新帅。
未至,七年五月庚申感微疾,乙丑终于州治,年六十五,积阶至朝议大夫
公在镇五年,晨出治事,午未小憩复出,夜漏上数刻乃休,已病犹自力,属纩语不及私。
官吏军民如丧亲戚,朝野嗟悼,吾党相吊,皆曰无以系世道、属人望矣。
遗表闻,赠四官,为通议大夫
公娶林氏,侍郎简肃公栗之孙,能与公同甘苦,先九年卒,赠硕人,葬嘉禾里之仁山
一男,演孙,承务郎
一女,前卒,奉议郎、新知瑞州新昌宋应先其婿也。
孙男女各一人。
公父子无跬步相离,授代有日,命演入京铨注,既发月馀而公捐馆。
演触三伏,走万里扶柩,哀动行路。
俚俗客死者不返舍,演独奉公丧还第。
以某年腊月壬寅,与硕人合祔,祭葬皆用古礼。
少温润玉立,眉目如画,晚节清羸特甚,不以宦达为乐,自号铁庵
平居问学抑畏,自言四科之目最讷于言,七情之中所少惟怒。
一旦立殿陛,与天子、宰相争是非可否,贲育不能夺也。
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
公性孝友,兄大舆、弟大镛早卒,经纪孀幼,恩义甚笃。
前葬,演奉《家传》、谏草来曰:「知先人深者惟一二执友,臞轩王公迈既状其行上之太史矣,铭以累子」。
某受读而有感焉。
自昔论谏之臣,泛则人主之意不悟,切则言者之身常危。
以本朝数大节目观之,论濮事献可最切,攻新法坡公最切,陈瑶华道乡最切,排和议澹庵最切。
是数君子者,前虽坎𡒄流落,后皆遇合光显,烈圣涵养作成之也。
端平以后,言纲常者众矣,公最切。
然公未尝坎𡒄流落,外使乡部,帅巨屏,内列法从,陛下涵养作成之也。
始某得罪,与公同传,历数宰辅皆言中伤深,未易解。
晚被收召,辞不敢进。
及对,上顾问甚宠,因奏公等数人淹留将老矣,惟陛下记省。
上不以为忤,即日出宸翰擢少蓬,俄而侍书帷、摄词掖矣。
以上之于某如此,知其于公无他也。
使公无恙,上必引以自近,善类有复合之理,世道有将兴之候矣。
乌虖,天也!
铭曰:
伟哉方公,士之准的。
色夷气温,外若可即。
其内方严,铁壁玉尺。
入居遗补,出历方伯
远有谏草,近有治绩。
维古人物,莫盛列国。
孔氏尚论,指不多屈,曰遗爱,曰肸遗直。
惟公所立,今之侨、肸,世无左氏,视此铭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一。)
士友:原倒,据四库本乙。
孙之翰太傅(原校:一作博)登成都楼 北宋 · 张俞
 押词韵第三部
龊龊古之人,伤心广陵废。
遂弦芜城歌,半夜一挥涕。
纨随草衰,藻黼归尘翳。
魂石敛邱封,歌堂从水逝。
薰光杳沈灭,吞恨徒千岁。
我怀蜀国,祸乱若符契。
目览台城(四库本作殿)墟,心感君王世。
干戈日驰逐,狼虎争吞噬。
山河实天堑,城阙巍地肺。
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空馀万雉城,岌倚寒云际。
麋鹿玩苹阴,狐狸栖棘卫。
江汉含呜咽,岷峨抱迢递。
荒村烟花(四库本作火)遥,落日寒风厉。
因知市朝人,自古悲兴替(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六)
和诗送茶寄孙之翰1056年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
尚书屯田员外郎郭公墓志铭治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蔡忠惠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郭君讳之美字君锡
世居庐陵,自其考始以文词举进士
君锡少聪敏加人,从其父学。
景祐元年,年十八,与其父同日登第。
仁宗皇帝临轩,赏其爽异,为改今名。
初调蕲州蕲春,再授楚州淮阴,皆为主簿,以吏事不中法去官。
庆历三年,为梧州司户参军□□□□年复注惠州转运使闻其名,用之权韶州□□□□州有铸钱监,监卒怨其监官,是时侬智高叛,辄请于监军韦贵曰:「愿往邕州擒峒贼」。
贵叱去之。
君策其必变,曰:「叱之所以激之也」。
为州备。
其夕,监卒杀监官,趋州门,斩关且进。
门有备兵,出其不意,格斗诛斩略尽。
侬智高广州,肆兵外掠,又移权知南海番禺二县。
募敢勇亡命之徒,遇贼必战,杀获甚多,所至贼为之缩敛。
蒋偕被命专讨,军无法律,遣使召君计事,辞不往。
后数日,为贼擒。
皇祐五年,以功除大理寺丞签书南雄州判官公事,以父丧不行。
丁母忧,服除,以大理丞兖州莱芜监。
嘉祐五年,迁丞殿中,监在京丰济仓,赐绯鱼。
天子即位,恩迁太常博士
初作永昭陵河南府素号穷空,所费仰给三司
时余为三司使,荐君于永安,入中钱粮,善计纤悉,终以办事,时议称之。
尚书屯田员外郎
治平元年知开封府中牟县
县居京西一舍,仍岁水灾,多盗贼,赋敛频数,民益贫。
君视其部中沟洫不治,因上书乞治水,严盗禁,均赋役。
期月之间,使客称其毕给,百姓颂其均平而不扰。
未几,以命免。
仍坐举故人之为长吏者入官,长吏有罪,追君一官,罢去。
百姓条君善状诉于京尹,愿留,不得,即遮丞相马首,叩头嘘唏,幸少赐我,既又不得,泣涕而去。
明年,归蕲州,未至,终于舒州桐城之传舍。
其孥以丧归,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于蕲水龙潭山先人之茔,享年三十。
曾祖讳谏。
祖玠。
考讳佺□□□□事推官,累赠太常博士
妣施氏,封安福县君
□□□娶程氏,再娶王氏。
男曰大时、大明,为进士大昕、大□与三女皆幼。
君好学,多通理势重轻之术。
每官必有记述,皆世之要用。
有文数十百篇。
尤善论兵,数上书,言慷慨。
病且革,叹曰:「丈夫固当以病死耶」?
君之弟之翰以书自蕲至杭告余曰:「兄辱知于公,今失官而死,且葬矣。
公其哀悯其孤,而铭其圹,以慰存殁」。
余为之铭曰:
事而不试,惠而不施。
古人有言,世莫我知。
进焉而踬,寿上于斯。
匪世之疾,又将咎谁?
国子博士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成国公程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四、《华阳集》卷四七、《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一
国子博士致仕程公之既葬也,其子宣徽南院使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判延州戡,使人以告予曰:「我先君不幸,材居于位,而墓碑之未立,后世将泯而无闻,朝夕以是为惧而不敢宁,敢请以铭」。
予得其世序之所以来,又迹其所滀者厚而不克大发于时,伟夫程氏之有后也,为之铭。
惟程氏自重黎以来,世其职不坠。
涉三代至于秦汉之间,盖不绝闻。
公之先出广平,近世始徙许州阳翟,遂为阳翟人
曾祖邃,避世不仕。
祖守瑰,仕临濮县,赠太师中书令
父思义,少通经术,而藩镇屡辟不至,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母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公讳坦,字坦然,治《春秋》三家学。
淳化三年,赐本科及第,补郢州司户参军,再调河中府河西县,历遂州长江秦州兴化县令杭州录司参军舒州团练判官,又为泉州观察推官应天府留守推官
故相张文节公知留守事,被召还朝,荐公为大理寺丞、知河南府福昌县,徙益州广都,又知齐州禹城
未几,请监许州长葛县酒税,再迁殿中丞,遂请老于阳翟
明年,会天子覃恩,迁国子博士
景祐二年十一月辛卯,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七。
南院太傅,实公之仲子也。
时守秭归郡,始闻公疾,即恳蕲解郡。
及承讣道中,乃茹哀徒跣而归。
后三年,公夫人王氏亦卒。
公世葬阳翟县麦秀乡。
其将葬公也,卜其大墓之左不吉,卜其兆域之南则惟食。
遂以康定元年正月甲申,葬公于后卜之原,以夫人祔焉。
公初为掾郢州,会民有执盗者三人,法当死。
州趣狱上,公疑其自诬,辄留更讯之,果得真盗者。
自是虽他郡有疑狱,监司屡属公处之,多所平审。
河西,方朝廷治兵灵武,而文移急于星火,又贼骑数出内侵。
公领数县刍粮,从间道往馈塞下,皆先期以办。
兴化,招流庸自占者数千家。
福昌,属京师无冰,诏伐冰嵩山下。
时近春气暖,冰不就,县人忧其责。
公往祷龙潭之涯,而一夕冰合,视之皆隐伏奇谲而不可状,众以谓公精诚之致焉。
禹城,又招流庸数千家,括隐田万五千亩。
公自国子博士累赠吏部侍郎
其为人衎衎然,不妄笑言,居官不茍求名誉,而多阴施在人。
虽连蹇四十馀年,未始有过谪。
夫为善者,茍不耀自躬,则遗诸后世,蕃昌舄奕,而不可止。
惟公之仲子,天禧中礼部第进士,为天下第一,遂登甲科。
历台谏,为侍从之臣,其典重藩尤有声。
其为参知政事,乃赠公太子少师
枢密副使,又赠太子太师
宣徽南院使,又赠太师中书令
安武军节度使,又赠兼尚书令,遂有封成国
且程氏之分,虽盛于广平、中山,而世不常显。
今公子与故相国中山程文简公,前后提旄钺,俱镇延州,其勋名昭闻,俱为国伟臣。
自国朝以来,盖显有二程
呜呼,公可谓有子矣!
公夫人王氏,封越国太夫人
子男五人:长曰减,试将作监主簿
次即戡也;
次曰肇,绵州盐泉县尉
次曰戭,河南府永宁县主簿;
次曰羲,郑州观察度支使
女五人:长适进士孙起,次适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孙甫,次适太常博士袁穆,次适尚书驾部郎张峋,次适国子博士崔公孺
孙男十三人:曰庄,尚书虞部员外郎
曰蕴,蚤卒;
曰英,蔡州司户参军
曰荀,虞部员外郎
曰安国,蚤卒;
曰万,大理丞
、曰倩,皆将作监主簿
馀幼。
曾孙男七人。
铭曰:
士修于家,不茍以进。
公进自初,弗矫弗竞。
亦既有年,岂不欲施?
虽屈于用,其终无隳。
公滀弗章,时则有后。
允显其人,在帝左右。
曷以赠公?
大启其封。
尚书中书,一品之崇。
始艰终荣,是谓受祉。
公虽云亡,其闻不已。
葬也谁卜?
不远先茔。
更千万年,毋毁我铭。
孙之翰墓志后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七九、《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七、《司马温公年谱》卷六
明道中,公在华州,光始以太庙斋郎得谒见。
皇祐中,幸与公同在馆阁
公于光为前辈,而光服公才,仰公德,不敢以同舍期也,然粗能熟公之为人。
元丰二年十一月,公弟子崇信察示光以欧阳公所撰公墓志,光读之,恍然如复见公,得侍坐于傍也。
蔡伯喈尝言:「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观欧阳公此文,其言公自初仕,以美才清德为时所重;
谏院言宫禁事,切直无所避;
在陕不饰厨传。
凡当官公论,不私其所爱,淡然寡所好,外和而内劲。
喜言唐事,学者终岁读史,不如一日闻公论。
此皆光亲所睹闻,当时士大夫所共知,可谓实录而无愧矣。
公名高于世,欧阳公以文雄天下,固不待光言而后人信之。
然岁月益久,识公者益寡。
窃惧后之人见欧阳公之文,以为如世俗之铭志,但饰虚美以取悦其子孙耳,故冒进越之罪,嗣书其末。
譬犹捧土以培泰山,匊水以沃大河,彼岂赖此以为高深哉,盖志在有以益之,不自知非其任也。
两浙提举赵宣德(㞦)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四、《司马公文集》卷六二、《司马温公年谱》卷七
光顿首再拜。
比见邸报,闻先大资少保违去盛世,惊怛惋痛,衷怀如割。
以道远无便,无由发疏致慰。
昨晚兵人来,忽辱示问并郑君所为行状,欲令光作志文。
光实何人,望先公名德,何啻倍蓰什百。
向获接侍之久,蒙知顾之厚,今得论撰盛美,自托不朽,何幸如之!
顾以不为人作碑志已十馀年,所辞拒者甚多。
往岁有孙令以书见属,欲令光撰其伯父之翰碑,光时复书,叙不可为之故颇详。
是后又辞王乐道、曾子固等数家,皆以此书呈之。
去年富公初薨,往吊酹。
其孤朝奉在草土中,号哭自掷,必欲使作墓志。
又遣人来,垂谕至于三四。
亦以所以语孙令者告之,竟辞不为。
今若独为先公为之,则是有所轻重厚薄,足下试以尊意度之,谓敢为之乎?
不敢为乎?
此则不待辞之毕,足下必尽察之矣。
况先公清节直道,著于海内,皎如列星,决不沉没。
它年所以取信于世者,在国史列传,岂待鄙陋之文,然后彰彰乎?
方今群公,文章高出于众,论议为人所信者,何可悉数。
足下不求于彼,顾遣使者,自衢至洛,走数千里,专以相委,雅意期待如此之重,乃敢仰违尊命,俾使者虚返,其为罪戾,擢发有馀。
所冀大君子聪明通恕,知其非可为而不为也。
惭懅恐悸,言不能尽。
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