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吕陶钱协孔文仲张绘制策熙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一之一二(第五册第四四三二页)
在昔明王之治天下,仁风翔洽,德泽汪濊,四序调于上,万物和于下,兵革不试,刑辟弗用。
内则俊贤居位以熙于王职,外则夷狄向风以修于岁贡
建皇极以承天心,敛时福以锡民庶。
然后日星雨露,鸟兽草木,效祥荐祉,书之不绝,朕甚慕之。
其何术以臻此欤?
朕承祖宗之业,托士民之上,明有所未烛,化有所未孚,而任太守,重艰于负荷,故详延魁礨之士,思闻谠之言,以辅不逮,庶几乎治。
盖人君即位,必求端于天而正诸己。
惟五事得其常,则庶政其应。
朕享国以来,靡敢自肆,而和气犹郁,灾异数见。
乃元年日蚀三朝,洎仲秋地震数路,而冀方之广,为灾最甚。
岂朕弗德之至欤?
夙寐晨兴,思其所以。
是故图讲政务,则日致中昃,而犹多苟简之习;
然蒸进人材,则官无虚假,而颇乏绩用之美。
种羌非不怀徕也,而边候或时绎骚,以至临遣辅臣,憺明神武;
蒸民非不爱养也,而生业或未孚富,以至外驰使者,宣布惠教。
国用虽节,而尚烦于调度;
兵籍虽众,而未精于简稽。
宽关梁之禁,而商靡通;
损器玩之巧,而工弗戒。
夫风俗浮薄,根于取士之无本,道教之不明,而询台阁之论,所执者不一,岂无救弊之道焉?
刑罚烦重,出于设法之多门,沿袭之不革,而将加恩仁之政,使死者少缓,必有可行之术焉。
予欲兴乎七教,兼乎三至,以底圣人之道,则宜条其先后之次。
予欲明乎六亲,尽乎五法,以极天下之法,则宜叙其本末之要。
乃至仲舒之言,班固谓切于当世,其可施于今者何策?
崔寔之论,范晔谓明于政体,其有益于时者何事?
无以谓古人陈迹既久而不可举,无以谓本朝成法已定而不可改,惟其改之而适中,举之而得宜,不迫不迂,归于至当。
《书》曰:「言之非艰,行之惟艰」。
子大夫其悉心以陈,朕亦不惮于有为焉。
李之仪中书试拟用书状御批元丰六年十二月壬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
祭奠高丽国使杨景略等奏辟李之仪书状官
之仪谙达吏方,随器可使,然文章之称,不著士论。
高丽俗喜文,中夏词格,乃彼所视效,宜得问学博洽、用字整秀者,乃称兹选。
可召赴中书试拟用书状进呈。
吊慰蕃辟官准此。
司马迁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二、《淮海集》卷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一、《群书考索》续集卷一三
班固司马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而后六经,求古今搢绅先生之论,尚或有之,至于退处士而进奸雄,崇势利而羞贫贱,则非闾里至愚极陋之人不至是也,孰谓迁之高才博洽而至于是乎?
以臣观之不然,彼实有见而发,有激而云耳。
孟子曰:「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扬子亦曰:「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
合则浑,离则散」。
盖道德者,仁义礼之大全,而仁义礼者,道德之一偏。
之学贵合而贱离,故以道为本。
六经之教,于浑者略,于散者详,故以仁义礼为用。
之论大道也,先而后六经,岂非有见于此而发哉?
方汉武用法刻深,急于功利,大臣一言不合,辄下吏就诛。
有罪当刑,得以货自赎,因而补官者有焉。
于是朝廷皆以偷合苟免为事,而天下皆以窃资殖货为风。
之遭李陵祸也,家贫无财贿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以陷腐刑,其愤懑不平之气无所发泄,乃一切寓之于书,故其序游侠也,称「昔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阨于陈蔡」。
自况也。
又曰:「士穷窘得委命,此岂非人所谓贤豪者耶?
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盖言当世号为修行仁义者,皆畏避自保,莫肯急于人之难,曾匹夫之不若也。
其述货殖也,称秦始皇乌氏裸比封君,与列臣朝请
以巴蜀寡妇清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盖以讥孝武也。
又云:「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非空言也」。
自伤砥节砺行,特以贫,故不免于刑戮也。
以此言退处士而进奸雄,崇势利而羞贫贱,岂非有激而云哉?
班固不达其意,遂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亦已过矣。
为人多爱不忍,虽刺客、滑稽、佞幸之类,犹屑屑焉称其所长,况于、游侠、货殖之事,有见而发,有激而言者。
其所称道,不能无溢美之言也,若以《春秋》之法,明善恶、定邪正责之,则非矣。
扬子曰:「太史公,圣人将有取焉」。
又曰:「多爱不忍,子长也。
仲尼多爱,爱义也。
子长多爱,爱奇也」。
夫惟所爱不主于义,而主于奇,则不为无过,若以「是非颇谬于圣人」,曷为乎有取也?
上润守朱龙图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一、《云溪居士集》卷二一
某昔闻趋事好敏而恶缓,治己先行而后文者,至理之所然,圣哲之攸训也。
以敏赴事而有功,以行顾言而无怍,君子之所难,智勇之所畏也。
非夫资阴阳之秀颖,钟天地之粹纯,而聪明识量迈越伦类,则才之几敏,不可以强为。
信道不笃,执德不弘,而纷华盛丽有以汩其灵府,则载之行事,未能无所憾。
道之不明也久矣,乡送之选废而有科举,经术之学散而有雕琢,士以文灭质,以博溺心,流浪乎文章之英华,而去本忘实者,盖千有馀岁矣。
曩时朝廷复用经术求天下之士,诏书之下,未及期岁,阁下起而应之。
其所以副有司之求者,博洽经传,探赜索隐,得鱼兔于筌蹄之表,挹酒醴于糟粕之外,使老师宿儒无以出其意,宗工巨人惊赏传玩,若贾傅复生,士衡初至。
遂度越多士,中贯鼎名,斯可谓以敏赴事而有功矣。
道之不行也久矣,试功之法坏而有滥进,原省之制废而有苟容,士以名胜实,以利累义,沦丧乎得失之外诱,而悖弃庸行者有矣,盖非一朝夕之故也。
曩时朝廷奖拔贤俊,须以不次,阁下进而居之。
其所以检身在公者,端方笃谨,奉法修职
乐善不倦,有《缁衣》之风;
节俭正直,多《羔羊》之化,使懿德外喻,贵名上达。
天子虚心,眷注其美,遂乃翔泳台阁,典职成均。
斯可谓以行顾言,而无怍矣。
某虽不肖,于偏方,尝能景仰逸驾,歆羡高风。
然往在田野,役役私计,每欲赢粮裹足,扫尘拜门,了不可得。
弋钓多暇,灌畦有馀,时于邃岩幽壑之间,荫长松之清阴,弄鸣籁之流响,与枕泉漱石者称颂其一二而已。
至窃禄仕,则官守有地;
宿昔之心,复未克谐。
今被命东州,道出治部,可得叩棨戟之深严,际冰玉清润,敢不诵其所怀,祗造麾屏。
古诗十篇,随此尘献。
芜音累句,不足以歌咏事实,动回睐眄,聊以备贽见之礼。
安枢密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五、《云溪居士集》卷二四
某闻士有辞令明辨,文采温丽,博洽而多善,敏达而有功,可谓英俊之器矣。
然而言或悖理,行或妨义,不可以为君子之徒者,未明乎道也。
识内外之分,辩荣辱之境,尊所性之固有,指往哲而师之,可谓明乎道矣。
然而利欲得以摇其中,夷险得以变其行,始若可述,终或二三,不可以要岁寒之节者,未能守之也。
山岳不能碍其视,雷霆不能乱其听,天下波荡,而湛然不失其常,可谓能固其守矣。
然而谋则悖利,动则迕物,得一世之所弃,非众人之所是,不可以致事功之实者,居非其时也。
圣人在上,公议无壅;
贵贱履位,贤不肖袭情,可谓有其时矣。
然而碌碌徒劳,坐费岁月,功实不加于当年,而名声无述于后世者,未见知赏也。
故抱全美之才者,贵明道;
知道义之美者,贵守节
节义固矣,得盛明之时,遇知赏之地,高飞阔骤如騄骥之驰坦途,鸿毛之倚顺风,平步霄汉,而坐致千里,岂不伟欤?
扬子云曰:「微仲尼,则西山之饿夫,与东国之黜臣」。
柳下惠,圣人也,得仲尼而后显,况君子乎?
司马子长曰:「非附高明之士,乌能自致青云哉」。
斯言也,谈于知己之前,则当而有功;
谈于未知己之前,则易而为尤。
某不敏,不敢自以为美才,而知道明义而有守者也,窃尝有意从事于斯焉。
恭惟知院枢密阁下,亮直端方,介然一德,践扬中外,久而弥新。
某曩岁备员湖湘,早更趋事,奖诱成就,稔闻绪言;
宽假保全,密依馀荫。
虽日月不久,飞驿还朝,未蒙荐论,俾预门下诸生之列,许可之语,铭藏心府,至今不忘,不可谓不知己矣。
伏惟枢机近密,倚注日深,选抡人才,隆广大厦,正明主之所重,阁下之所自任,天下之所想望。
况如某者,敢自弃乎?
今之官洛邑,道出都城,钧屏深严,许容进谒,敢诵所闻,祗伏门下。
伏惟高明,曲加幸察。
贺新先辈启 其一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六、《云溪居士集》卷二五
右,某启:伏审丕奉温文,进登荣任。
洁名科而肯顾,称熙世之旁求。
有识所闻,与时共庆。
新恩先辈秘校极渊源而道学,慎坊表以检身。
周旋允迪于中庸,博洽妙穷于蕴奥。
顾佚遗而弥久,果荐擢以推先。
若绶青青,庆鸿仪之有渐;
脩途坦坦,须骥足之无前。
某早叨高闳,夙承善诱。
漂泊三湘之远,追随五斗之微。
陪夏燕以何缘,跋桃蹊而第切。
贺刑部邢侍郎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七、《云溪居士集》卷二五
右,某启:伏审显膺宸极,荣贰秋官,伏惟欣抃。
判部侍郎德宇恢闳,道源博洽
夙从华望,浸践清涂。
禁掖代言,炳词章于三代;
帅垣宣化,善政事于四科。
果未久于雄藩,遂进联于常伯
暂资钦恤,底五辟于惟明;
行恃燮调,同四方于于变。
某属分使指,适远宾筵,惟欣颂以徒深,在言陈而奚既。
代贺大名判府留守郑资政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七、《云溪居士集》卷二六
右,某启:伏审暂解政机,近思宫钥。
涓刚辰而颂诰,道协气以宜民
恭惟庆慰。
判府留守左丞资政直谅深醇,疏通博洽
荐更华要,益茂吉猷。
进陪秉国之权,居有庇民之泽。
玉符异数,式示重于保釐;
金铉元功,宁久稽于调燮。
某远将使指,久阔宾闳,依德宇以有年,望台华而系想。
代谢两府 其二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八、《云溪居士集》卷二六
右,某启:恭被制书,肃将使指。
袭绣衣之旧物,抚全楚之守封。
挽粟飞刍,管盈虚于一路;
扬清激浊,豫臧否于八州。
去国虽遥,受寄则重。
切念某早缘儒术,浸历官联。
传经无博洽之闻,从事彰明之效。
适光华之盛旦,践中外之要津。
闽岭分台,曾是澄清之地;
天官列职,夙当勋绩之司。
偶血气之失平,丐麾符而求便。
地分虢略,封迩都圻。
体释沈疴,方免维扬之卧治;
驿腾温诏,遽叨宣室之召还。
未缁九陌之尘,旋付三湘之节。
恳词虽至,成命必行。
去不乏人,宁异双凫之未少;
用之以礼,直同一鹗之莫如。
盖某官阁下秉直道以经纶,体至公而翼亮。
密运埏镕之力,曲为蟠散之先。
任贤使能,适是有为之际;
循名责实,愿逃无补之讥。
庶协先猷,未虚鸿造。
乞罢去程颐直秘阁职名奏元祐七年三月 北宋 · 吴立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五
臣窃见丁忧服阕人、前通直郎程颐除授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进职无名,颇骇士论。
按,元祐初,用大臣论荐,方除幕职官,充西京教授
意卑小官,初乃固辞。
及朝廷再以通直郎崇政殿说书召之,即欣然受命。
盖其志在躁进,故辞卑居尊,速冀显达。
方其起自布衣,劝讲帷幄,简拔进用,可谓不次矣。
不能安命循理,图报厚恩,而怙势要权,日走执政谏官、御史之门,以游说为事业,肆其喜怒,妄以进退人物为己任。
盖其言伪而辨,学非而博,足以鼓动搢绅,欺惑当世。
备位经筵,辄敢以师臣自处,欲求坐讲。
是时谏官孔文仲上章斥其狂妄,果不能逃陛下知人之明,即行显黜。
前谪居西京,欲使之退思自省。
今既免丧除服,还其元任足矣。
一旦宠擢无名,优进儒馆之职,将何以惩戒妄人,耸劝多士?
况更直秘阁,先朝故事,必宿儒旧德处之。
使冒居此,众论所以不平也。
伏望天听察其狂妄,无补圣世,罢去职名,以厌公议。
扬州教授曾旼1091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鸡肋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比者请外便亲,蒙恩佐郡。
往岁周旋之旧,弥年契阔之怀,又此从游,良为幸会。
恭以某官精智洞物,高才迈群。
倚相读书博洽穷于世表;
正平作赋,敏捷出于坐中。
科甲先登,名誉早立;
当居要近,宁久宴闲?
补之自以拙艰,安于疏逖。
青云魏阙,初惊日月之遥;
春水隋河,已梦江湖之上。
聊复尔耳,惭为米之渊明
于时言言,喜班荆声子
清和在候,导养适宜。
先辱音题,尤增感刻。
策问一 其七 王通之世何族其学何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六
问:孔子没,孟轲氏作。
孟轲氏没,荀况扬雄氏作。
荀况扬雄氏没,圣人之道殆不传。
魏晋而下,士无山陵川泉之才,学不知其所宗,营营驰骋于末流,道以益晦。
而数百年间,河汾之陋,乃有王通出焉。
通尊孔子,其才自视三子比。
考其书,殆庶几于孔子,校孟轲不皆醇,而于荀况扬雄未悖也。
其书所述世家次叙与诸父族子具存。
其弟子门人若公卿大臣,事业班班,有见于唐,然而不因通书知之,则与通并时,或学于通而达,曾莫有一人道之者。
盖笃信好学如韩愈,于、于况、于,皆发明之,而不及通。
然则通之世果何族?
其学亦谁授哉?
去通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通之居若此其甚也,而顾且疑焉,有不能辩,则后此者奈何?
邯郸鬻曲者托之李奇,人知其非李奇也而皆弃。
今通书固在,考之圣人为有合,参之二子为未悖,不可以弃也。
诸君博洽,愿以所闻质之。
楷书画工写录乐书牒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二十一日 北宋 · 许几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四、《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
尚书礼部近准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九日敕:「中书省礼部侍郎侍读实录修撰赵挺之劄子奏:『臣闻六经之道,礼乐为急。
方当盛时,所宜稽考情文,以饰治具。
然非博洽该通之士,莫能尽也。
臣窃见秘书省正字陈旸著成《乐书》二百卷,贯穿载籍,颇为详备。
陈旸制策登科。
其兄祥道亦著《礼书》,讲阅古今制度曲尽。
元祐中尝因臣寮荐举,蒙朝廷给笔札、画工录其书,以付太常寺
所著《乐书》卷帙既多,无力缮写以进。
臣欲乞依祥道例特赐笔吏、画工三五人,写录图画进献。
如蒙圣览以为可采,乞付太常寺,与祥道所著《礼书》同其施行。
取进止』。
正月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
本部寻下太常寺钞录到元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敕:「中书省:臣寮上言:『曾论奏乞朝廷量给纸札及差楷书、画工等,付太常博士陈祥道录进《礼书》,未蒙降敕指挥
方今朝廷讲修治具,以《礼书》为先,臣切知所撰《礼书》累岁方成,用功精深,颇究先王之蕴。
然而卷帙浩大,又图写礼器之属不一,祥道家贫无缘上进。
伏望圣慈特降指挥,量给纸札并差楷书三五人、画工一二人,付祥道处,俾图录进,以备圣览,必有所补。
取进止』。
十二月二十二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
楷书许差三人、画工一人,须至公文牒请照会施行。
谨牒。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二十一日牒。
朝散郎员外郎许几朝请郎员外郎宋景郎中阙,侍郎阙,朝散大夫权尚书侍读丰稷
至日阻风饮于转运行衙呈经父 宋 · 孔平仲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原作杜,据豫章本改)渚停风棹,华堂置酒壶。
云低岳阳市,雪满洞庭湖
醉眼看梅蕊,欢心合棣柎。
去年今夕梦,江国面豫章本作向)京都
经父阁试第一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起南溟近北辰,风雷含蓄待经纶。
殿前欲奏三千字,阁下先为第一人。
擢等定如唐处厚,封侯终似汉平津。
应嫌有弟真痴绝,抱瓮区区最豫章本作正)苦辛。
经父制策第一 其一 1070年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过阁程文推首出,临轩亲策复先鸣。
大科江左未尝有,此事吾家真最荣。
独步以才高宇宙,横飞不日到蓬瀛。
翩翩斥鴳蒿莱下,岂识鹏抟九万程。
经父制策第一 其二 1070年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亲策贤良第一番,吾家羽翼蔚高骞。
当时弃禄嫌民掾,此日登科胜状元
四海望风期将相,双豫章本作三)亲闻榜庆儿孙。
台州已有公台兆,预约当行必践言。
经父张绩豫章本作缋)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萧萧木落洞庭湖,一叶扁舟尽室居。
吾道已衰投直笔,人情难合卷长裾。
重轻自系朝廷势,褒贬犹存史策书。
所遇于天皆有分,未将鲵鲋羡鲸鱼。
阻风呈经父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风响翻空若疾雷,舟行值此颇淹回。
坐看鸥鹜浮波去,近见蛟龙带雨来。
春色未还江上,雪香谁寄岭头
欲收美景陪清唱,恨乏当时子建
经父张绩豫章本作缋) 其一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