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王君镇墓碣(庆元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三、《平园续稿》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君讳镇,字靖之,姓王氏,其先陈留人。曾祖润,赠中奉大夫。祖履,元丰八年登第,徙居开封吹台下。元符中为学官,上书论中宫废立,谪廉州石康令,仕至朝议大夫、知筠州。父蕃,事徽宗历户部侍郎,钦宗方召用而京城陷,终延康殿学士、朝议大夫,累赠少师。前母卫国夫人李氏、庆国夫人林氏,嫡母福国夫人赵氏,所生母宜人山氏。君幼以门荫补将仕郎,再奏承务郎。建炎四年,少师避地永州,卒于祁阳。君方志学,奉母挈弟妹葬少师桂林。弱冠躬耕南岳下,昼夜诵经史,胡文定公安国忘年接之。绍兴十五年,调鄂州蒲圻丞,摄行县事,为政有方,民不忍其去。十八年知安丰郡六安县。穷边凋瘵,君御之如家人,出惟匹马一驺,即有拜授皆拒绝之。江南猾民冒佃荒田辄数千亩,君躬按户籍,丁给百亩,于是流逋四归,愿耕者众。二十三年知吉州吉水县,地广事繁,君平心遣争讼,不问强弱贫富,惟直是从,善良既伸,奸恶亦化。二十五年丁母忧。服阕,连签书贵州、郁林州判官厅公事。凌铁起雷风间,甫定而王宣、陈元复作乱。君适行郡事,集土丁,激以忠义,贼望风畏避。容州以金帛饷贼,藤守宵遁,官军屡北,主将皆战死,摧锋军统班李宏亦被擒,惟郁林晏然。终更,士民遮道。其后十年李接境破城入去思一□至□。乾道三年,复签书常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七年知赣州安远县。水土恶弱,仕者非死即病,纪纲荡然。税苗万五千斛,兵火后仅及其半,上司督取如故,例均诸乡。君力乞倚阁,竟从之。夏税折变,所在上三等户科麦而价重,四五等科油麻枋木而价轻,安远独反是,君始正之,下户皆受赐。豪民佃山林三百谷,君毁其帖,听民樵采。郭南省引溪水溉四百顷,有萧文炳者废陂而擅其利。君部夫筑之,三日而成,岁以丰稔。赣州多盗,诸邑团民兵,置队首、队长,徒扰无益。君命五家为小保而置一柝,五小保为大保而置一鼓,各有长焉。十六保则隶都保正,许置兵器,遇盗则击柝鸣鼓出兵器,每发辄得。淳熙二年,调通判邵州。始居于衡,改葬少师南岳下。五年至邵,太守忌其正,谮君侵权。帅信谗,移潭州,众论不平。帅悔悟,乃与诸司檄君权知桂林林阳军。八年还朝。初,罗鬼国在真宗时常由广西入贡,其后大理、罗殿、自杞诸而马邕州,隔绝不通,闽商吴汝翼诱其人假市道蛮洞,以马叩沅州求互市。守吕爱、吕胜己纵臾希功,皆坐生事免。新将张端有亦非其人。方调守,而潭帅吕椿荐君安重可用,堂选知州事。诸司以罗鬼马既不售,必且寇边,檄君积木为栅,以杜其来。君谓通涂固难尽塞,纵塞何人可守?朝廷亦以蛮猺种落百数,不相统摄,安能越境而至,格不行。旧募土丁二百充效用,率多游手。君精择土著伉健者教以武艺,人人可用。罢吏散监诸蛮,怒其赏赉不时,诬以劫夺,帅司追治甚急,蛮皆走险,君至则直之。前都吏包遂者交结监司,补乡丁统辖,人畏之如虎。有某氏女将嫁,赂媒妪绐取之。君穷治,黔配岭南,并其徒论如法。州之西曰便溪,又西曰崖门,又西曰若溪,前守开边邀赏,诱其长杀之,负固蓄憾,遣兵讨伐辄败。君歛兵开示大信,于是蛮主杨再彤兄弟相率来谢。沿边守臣专带溪洞都巡检使,提刑违法,命通判预其事,即其厅自置一司,欲因事诛蛮酋吴自由三子。君固争不从,自由聚兵谋入寇。君言于朝,明其无他,三子皆得释,通判寻获罪。微君,一方被其害。君将代,请祠,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既归衡阳,郡守刘清之以君才行闻。上手记君名,且曰:「清之所荐必不苟」。除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谏官素恶清之,指荐士为妄作,命遂寝。其后主管华州云台、台州崇道观。绍熙四年六月十九日卒,享年七十有八,十二月十五日葬少师墓傍,其地在岣嵝峰之东。君仕宦踰四纪,再为邑,三佐郡幕,端良清介,恬于进取,人悼其屈。晚试郡,稍见所长,则已老矣。平生无嗜好,不治产业,惟喜读书,于《诗》、《易》皆有论著。谓《管子》八十一篇真伪相杂,定为《内书》,藏于家。有《集西汉文录》二十卷,著述七百馀篇,号《覆瓿编》。积官朝散大夫,赐服金紫。娶陈氏,封宜人。四男:长曰淮,今知永州零陵县;次涖,道州永宁县主簿;次准,举进士;季桴,前死。四女:长曰济,适向文简公七世孙公莹;次漳,不肯嫁;次汶,适邢锽,死,再归胡文定公孙荆湖北路安抚司准备差遣大常;次章,适永州录参谢寿孙,死,再归衡州耒阳县令曾之谨。孙男三人:榰、桧、榗。女三人:槙、栓、榕。淮以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刘德老所作行状走数百里泣拜请铭。予知君旧矣,德老又贤可信,乃为铭曰:
为官择人,世独不然。求则得之,弗求舍旃?有美王君,素安铨调。轺传方乘,烦言已噪。有功未知,抱能未施。心何怨尤,人自嗟咨。我宣幽光,辞则无愧。慰其子孙,亦劝吉士。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一 野塘小隐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传得希夷九卦图,归来不复梦荣途。
野塘竟日无人到,读尽床头种树书。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二 敬义堂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高台巨榜意何如,住此知非小丈夫。
浩气扩充无内外,肯誇心月夜同孤。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三 方拙寮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一室归来万事新,窗间横竹挂朝绅。
九流未让圜机士,四海(宋本作至)宁惭巧宦人。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四 吟哦室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蒲团竹几睡瞢腾,客问君今几折肱。
身世两忘无可答,起寻诗句绕阶行。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五 爱莲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六 月台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台上无人伴苦吟,归鸦过尽日西沉。
须臾玉匣开尘镜,却有孤光共此心。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七 菜畦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雨馀菜甲翠光匀,杞菊成畦亦自春。
骨相定知非食肉,可能长伴(四库本作笑)个中人。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八 海棠屏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蜀树成行翠作围,花开时节更芳菲。
主人梦亦寻春去,栩栩深穿锦障飞。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九 橘堤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
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
与方伯谟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四
别后一得手书,亦无便可报。今复久不闻问,怀想可量!比想剧暑,侍履佳庆。熹衰悴如昨,欲往吊茂实,至今未能。不免且遣人致书,亦复因循,不能得遣。盖目前百事败人意,当此午暑时,两眼几不复可视物也。向见所作平父诸小诗甚佳,章辰州为人求诗,懒甚,无佳思,辄以奉烦。渠本取韦贤语名阁,须略点破也。近读何书?向见颇有因循之病,更宜勉彊。区区所望于贤者,不但如此而已也。季通病甚,彊起如建阳料理坟墓。数日不得书,不知为况如何。闻欲遂过邵武,不知是否。遣此人本欲子细作书,适意思不佳,草草附此,殊不及所怀之一二。季克、佐卿皆已得郡,季克侍阙否?佐卿想便赴官也。因见致意,倦甚,未及拜状也。方暑自爱。
答吕季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
承示及环叟之书,粗释所疑。此公旧亦闻之,平父、伯崇皆与之相识,然不闻其为濂溪家子弟也。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道学不明,异端竞起,士虽有意于学,而浮沉世故,不能笃信圣言,躬行默体以至不疑之地,鲜有不没溺者,甚可叹也。八桂久不得书,昨亦见其所与尊兄书论《原说》者,大意甚正。但似未究其巧谲之情耳。
江州重建濂溪先生书堂记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八、《性理群书句解》卷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五、《古文集成》卷一三、《黄氏日钞》卷三六、《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源流至论》别集卷四、《周濂溪集》卷一一、《方舆胜览》卷二二、《翰墨大全》辛集卷六、《文章类选》卷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二、嘉靖《九江府志》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五五、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濂溪志》卷四、《庐山志》卷一一、《南宋文录录》卷一○、太常周氏宗谱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绝或续,故其行于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力之所能及也。夫天高地下,而二气五行纷纶错糅,升降往来于其间,其造化发育、品物散殊,莫不各有固然之理。而最其大者,则仁、义、礼、智之性,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之伦是已。是其周流充塞,无所亏间,夫岂以古今治乱为存亡者哉?然气之运也,则有醇漓判合之不齐;人之禀也,则有清浊昏明之或异。是以道之所以托于人而行于世者,惟天所畀,乃得与焉,决非巧智果敢之私所能亿度而强探也。《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于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于天。圣人于此,其不我欺也审矣。若濂溪先生者,其天之所畀而得乎斯道之传者与。不然,何其绝之久而续之易,晦之甚而明之亟也?盖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于我有宋,圣祖受命,五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然后气之漓者醇,判者合,清明之禀得以全付乎人而先生出焉,不繇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当时见而知之,有程氏者,遂扩大而推明之,使夫天理之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鬼神之幽莫不洞然毕贯于一,而周公、孔子、孟氏之传焕然复明于当世。有志之士得以探讨服行而不失其正,如出于三代之前者。呜呼盛哉!非天所畀,其孰能与于此?先生姓周氏,讳敦颐,字茂叔,世家舂陵,而老于庐山之下,因取故里之号以名其川曰「濂溪」,而筑书堂于其上。今其遗墟在九江郡治之南十里,而其荒茀不治,则有年矣。淳熙丙申,今太守潘侯慈明与其通守吕侯胜己始复作堂其处,揭以旧名,以奉先生之祀。而吕侯又以书来,属熹记之。熹愚不肖,不足以及此。独幸尝窃有闻于程氏之学者,因得伏读先生之书而想见其为人。比年以来,屏居无事,常欲一泛九江,入庐阜,濯缨此水之上,以致其高山景行之思,而病不得往。诚不自意,乃今幸甚,获因文字以托姓名于其间也。于是窃原先生之道所以得于天而传诸人者,以传其事如此,使后之君子有以观考而作兴焉,是则庶几乎两侯之志也云尔。四年丁酉春二月丙子记。
赣州赵使君墓碣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淳熙十二年十一月某日,知赣州军州事、朝请郎赵公某卒于官。明年二月某日,归葬所居邵武军城西南樵岚山。其友沅州吕使君胜己实铭其行内圹中,而其弟善杰以书来曰:「仲兄之志盖常欲有以自见于当世,今不幸蚤死,未有以偿其平日之愿。士友之相知者,莫不痛之。其所以告诸幽者,既虽幸有沅州之文矣,而所以表其墓上,使百世之下过者读之而想见其为人,则未有托也。仲氏蚤从张荆州游而晚交于子,子其哀之」。予发书慨然曰:「吾交于佐卿固久,而自其守赣,知之始深。今其弟以是为属,其何可辞」?盖始佐卿赴镇时,尝以书来问政所宜先,予以所闻告之。佐卿至官未几,往来者称其政不容口。久之,乃来告曰:「向所闻者,至是访之皆如言,既一二罢行之矣。顾所以病吾民者,犹不止于是也,如某事,如某事。吾代而归,将以告于上而革之,则一方永久之利也」。予闻之喜甚,盖不独为佐卿喜,又为赣人喜也。然未久而闻佐卿之讣,则又为之悲叹出涕而不能已。佐卿素彊健,至是暴得疾,顷刻遂不可救。州人闻之,惊悕啼号,老稚相扶携,走哭府下,皆失声。退,相与画其象而祠之。呜呼,是岂人力之可为者耶!因考吕使君所记,则曰:公六世祖商恭靖王元份,我宋太宗皇帝之第四子也。曾祖仲□,开府仪同三司、赠太师,追封成王。祖士訔,举进士中第,未仕而卒。父不衰,武经郎、福建兵马钤辖,赠朝散郎。母满氏,太硕人。钤辖公恬淡寡欲,太硕人名家子,有贤行,闺门肃穆,为士大夫所称。公天资闿爽好学,游庠序有声名,同业者皆自以为不及。以宗室子试有司,连中其科。初补承节郎,改授左承务郎、知南剑州将乐县丞,签书武安军判官厅公事。差通判镇江府,未赴,改知泰州,徙知常德府,以家难不行。及是为赣州踰年,年甫五十有二而遂以卒。呜呼,是可哀已!其佐湖南军时,帅张公孝祥深知之,沈公介亦奇其材,遂与转运副使黄公钧合章荐之。为郡奉法爱民,以勤俭自约饬,不妄费公家一钱。干请无所应,虽有挟而至者不为动也。在赣遇旱,祷祠赈贷必尽其力。节游宴,罢土木,劝民艺麦潴水,宽诸县逋负,损市人酒课,人甚便之。常时州郡别以使臣掌牙兵,公罢之而归其职于兵官,责以严纪律、谨训练。未几,营部肃然,吏士皆可用,鲜犯禁者。举吏必先寒畯,权贵请属皆置不问,吏服其公。于是州人相率以其治行数十言于使者之台。公闻,亟喻止之曰:「太守德薄政荒,不能布宣圣天子宽大之诏,使旱至此。父老不以为有罪,则已幸矣,何善之可称?父老其亟归教子弟,孝于亲,弟于长,忍小忿,敦大信,使太守之政为能善其俗者,则父老之赐厚矣。天暑道远,毋苦父老为也」。闻者感叹,益相告戒毋违公令。在长沙,从张敬夫游,受其学以归。其后待次遭忧,閒居累年,寻绎旧闻,讲习不倦,而尤究心于《易》。筑室所居之南,朝夕读书其间,疏泉种树,有以自乐。其于进退得失之际,有未数数然者,人亦不意其寿之不永而遂葬于此也。初娶王氏,福建安抚参议康功之女。再娶黄氏,湖南转运判官洧之女。皆先卒。子男一人,汝掖,尚幼。公没三年,太硕人故康宁,而伯氏龙阁公数典巨藩,亦以宽惠见纪。盖其家法传有自云。予惟公之志虽未克大施于时,而二邦之政所以及人者已广。以其地远,且无门人故吏之记,故不得书。其与子书谕赣事者,又逸不存,而不得附见,以俟后之君子,则予于此不独为公恨之,又为赣人恨也。为书其事,使以刻于其碣,且为之铭。铭曰:
于皇上圣,哀此下民。吏壅其流,泽唫以屯。惟时若人,有闻于古。肆其所临,霂若膏雨。章贡之间,禾黍油油。公胡遽归,樵岚之丘?我铭其阡,用劝来者。毋以惠文,易此章甫!
答朱元晦 其十三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五、《南轩集》卷二三
某黾勉于此,亦复一载,幸人情粗相安。惟是思为久远之计,早夜不敢遑宁耳。本路盐法,正缘诸州荒寂,都无甚所入,全仰漕司拨盐息以为岁计。往年行客钞,卖数极不多,却有折米钱甚重,民深病之,因此致盗贼。后来故改为官搬,而罢折米。中间广东以为不便而争之,再行客钞。然所卖数多,盖要足漕司岁计与诸郡之用,只一二年,钞大积压,诸州例窘急,而漕计亦不足,于是复行官搬。只以静江言之,若无此,便无以支梧。今静江措置颇有伦绪,不抑卖,不增价,公私皆便之,盐价反贱于客钞之时。若诸州俱能如此,则当不至为害。但诸州漕司拨得息少,彼无以自足,则增抑之事从此而生,故某有前日论奏。后来漕司蔽护,不肯增给。近颇得要领,已再言之,恐可遂也。大抵此路穷薄,祖宗时全仰外路应副,今每岁反应副外路。鄂渚大军钱、靖州岁计钱及买马钱合二十一万缗,则安得不费力?极本穷源而论之,须于此减得,然后钞法可行;不然,则立致败阙也。恐欲知曲折,略此布之。《虞帝庙碑》已求得季克字,甚古,磨崖比旧刻处乃大胜。盖旧刻多罅缝填补,今缺文皆是填补处脱落。今所磨却甚平完,见议下手刊刻也。所寄《孟子》数义无不精当。某近颇得暇,再删改旧说,方得十数段,俟旋写去求教。可欲之谓善,诚当指人而言,如横渠之说,盖凡可欲者善而不可欲者恶也。人之所为有可欲而无不可欲者,则之人也谓之善人(信字亦如来谕,皆是指人而言。)。如此下语,如何?金声玉振之说,条理云者,只是有伦绪而不紊之谓。始条理者析众理于毫釐也,终条理者备众理于一贯也。若指条理为脉络,却恐未顺。《中庸》、《大学章句》亦已详读,有少商量处,须更子细反复也。《易说》未免有疑。盖《易》有圣人之道四,恐非为卜筮专为此书。当此爻象,如此处之则吉,如此处之则凶,圣人所以示后世,若筮得之者固当如此处。盖其理不可违,而卜筮固在其中矣。如蜀庄则专用之于卜筮者也,然亦不敢轻论,俟更深考。山中诸诗纡馀淡泊,讽之不能已,但觉其间犹时有未和平之语,此非是语病,正恐发处气禀所偏,尚微有存也,更幸深察之。游诚之官期到,行已旬日。其人明决有力,向来良得其助,但义理尽少涵泳,辞色间多与人忤,正须深下工夫乃佳耳。陈择之今却留此,通晓民事,好商量,但讲论多有成说为碍耳。近见季克寄得蕲州李士人周翰一文来,殊无统纪。其人所安本在释氏,闻李伯谏为其所转,可虑可虑!方耕道闻气象差胜,旧书辞亦然,可喜。但适遭府公新政,科配诸州钱物不少,渠虽力与之辩,不肯承当,恐踪迹或不能久安耳。
答吕季克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七、《南轩集》卷二六
《原说》中弊病似不难见,不知李伯谏何故下乔木而入幽谷如此?如克己复礼之说,所谓礼者天之理也,以其有序而不可过,故谓之礼。凡非天理,皆己私也。己私克则天理存,仁其在是矣。然克己有道,要当深察其私,事事克之。今但指吾心之所愧者必其私,而其所无负者必夫礼,苟工夫未到,而但认己意为,则且将以私为非私,而谓非礼为礼,不亦误乎?又如格物之说,格之为言至也,理不循乎物,至极其理,所以致其知也。今乃云物格则纯乎我,是欲格去夫物,而己独立,此非异端之见而何?且物果可格乎?如其说,是反镜而索照也。推此二端,其它可见。
答王居之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七、《南轩集》卷二六
《原说》前日吕季克已寄来。观其言殊无统纪,其所安乃是释氏,而又文其说。说亦浅陋,本不足以惑人,不意伯谏乃尔。向来与元晦相从,不知讲论甚事?其人亦可谓不善变矣。前日答季克书谩录去,今得所示伯谏之语,益知蕲州李君乃是类告子之不动心者,不知既不穷理,如何去得物蔽?其所谓非蔽者,未必非蔽,而不自知也。释氏之学,正缘不穷理之故耳,又将尽性至命,做一件高妙恍惚事,不知若物格、知至、意诚、心正,则尽性、至命亦在是耳。
存斋记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一
太极动而二气形,二气形而万物化,生人与物俱本乎此者也。原物之始,亦岂有不善者哉!其善者天地之性也。而孟子道性善,独归之人者何哉?盖人禀二气之正,而物则其繁气也。人之性善,非被命受生之后,而其性旋有是善也。性本善而人禀夫气之正,初不隔其全然者耳。若物则为气所昏,而不能以自通也。惟人全夫天地之性,故有所主宰,而为人之心所以异乎庶物者独在于此也。是以君子贵于存之,存之则在此,不存则孰知其极哉?存之则有物,不存则果何所有哉?故主一无适,敬之方也。无适则一矣,主一则敬矣。存之之道曷要于此乎!诚能从事焉,真积力久,则有所存者将洋洋乎察于上下而不可掩,功用无穷,变化日生,性可得而全矣。吾友吕季克敏而好义,以「存」名斋,其志远矣,属予为之记。若予者,盖矻矻自保之不暇,而何以善于朋友?然则斯记也,非特以勉季克,且将以自警欤(《南轩集》卷一一。又见《古文集成》卷一四,《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五。)!
全:宋本作「存」。
鹧鸪天 其一 城南书院饯别张南轩赴阙奏事知严州吕胜己 宋 · 吕胜己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竹树萧萧屋数椽。
平湖漫漫纳通川。
有时竹杖芒鞋至,醉著山光水色间。
成小隐,未经年。
功名夷路稳加鞭。
逢时且数中书考,他日还寻独乐园。
范漕(仲武)季克云坡 南宋 · 洪咨夔
押词韵第四部
西来一鹤山泽臞,春风六辔闲且都。
公馀镜月昼阴寂,睡起手校群芳图。
海棠酣透燕王邸,豹血深染重氍毹。
昌南别派更奇绝,丰容靓饰香生肤。
牡丹鼎盛汉川谱,行辈近许天彭俱。
翠微㔩叶光照路,马上秦虢须人扶。
凤州杨柳足佳思,苒苒百尺青流苏。
黎州菊华抱劲节,濯濯一丈黄襜褕。
老成典刑识菌桂,晚出姓字闻珊瑚。
石蝉风味更清烈,比屋梓益梁夔巫。
丰年乐事与民共,浣花寻胜时骑驴。
珍葩异卉价如玉,烂买西产归东吴。
云坡手种五色锦,遍地步障金谷无。
花光深处澹容与,碧瞳如水霜髯须。
公家鸱夷老仙伯,功成始去浮江湖。
中原赤子未奠枕,而忍独乐盟鸥凫。
湘江之西勒浯石,瀚海之北封狼胥。
归来岸帻坐想雪,太白万里峨眉孤。
气平德全纪渻子,宇定光发南荣趎。
不随造物共流转,玉立堂下松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