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予昔游云台观希夷先生陈抟祠堂缅想其人今追作此诗 北宋 · 宋祁
五言排律 押东韵
仙馆三峰下,年华百岁中。
梦休孤蝶往,蜕在一蝉空。
蕊笈微言秘,霄晨浩气通。
丹遗舐后鼎,林遣御馀风。
市雾沈荒白,餐霞委暗红。
峨眉有归约,飞步与谁同。
琼台丘先生陈希夷长睡图 明 · 张吉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六部
已逢真主御乾坤,敢问孤儿寡妇们。
聊与钓台为敌手,百年高枕华山云。
附:原倡
坠驴大笑便归山,衾枕乾坤分外宽。一汴二杭闽又广,依然春梦未曾阑。
左奉议郎致仕员公墓志铭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九、《九华集》卷二一
员氏自唐半千而次,咸有代序具家牒。
兴宗鼻祖任城令君讳延,禀资夷澹,尝习道论于陈图南所。
图南者,高世士,所谓希夷先生者也。
希夷为人,师友造化,草芥视诸公贵人者。
一见任城,遇之谨,每谒入,任城未尝不趋风而庭,执礼恭甚。
最后告归蜀,图南出一编书遗之曰:「子诚去我矣乎?
我亦有以遗子矣,子勉之!
无病员宗之无人,员宗有人焉,子率礼而不越,韬德而不耀,是不三世,子孙其殆有兴者。
兴则衣冠,世鼎鼎矣。
是书所以志也」。
任城因避席再拜,敬承其遗以去。
徐回发其书,踪迹之,古方书也。
任城竟老于三嵎以死。
二世,生曾伯祖讳安舆,次讳安宇,皆以学自力,登进士第
而安舆者,字文饶,词最高伟,大儒苏洵明允文同与可皆与之定交,此两人者立名天下,于世无所推第,独敬尚文饶甚备。
与可尝曰:「文饶乐府高处,当苗裔骚人,抗衡张籍,何乃今人也」!
当时通人称谓其严类此,官终屯田员外郎
子思,亦第进士
安宇终朝奉大夫,知眉州
眉州生石,石生公
公讳南圭德温其字也。
常出后从父当昼。
幼开敏,得经史之读,有不烦切谕者,里之长老怜异之。
虽童子朋游,例不敢狎以语。
未冠,偕群从出观所谓家校者,文籍放纷,退忽忽不乐曰:「嗟夫,东里图书,先世所以业子孙也,独奈何不业于是,而饱嬉于是,员宗岂欲终已耶?
且先友二公格言,谓何今不吾远,而陈先老人之教,亦不吾欺也。
群从知勉,沐浴所闻则可矣」。
公自是归居,极意经言,一以夜日。
经明,有司第其文为贡士选首,盖宣和三年也。
寻试礼部报罢,则奋曰:「果然吾命其有制哉!
凡在我可以自尽,在天可以自安,非有司能枉我也,吾宁掉谈舌,从容为大梁布衣,不能归下里,饰小说,希县令矣」。
因留太学,久之,游道日困,势人贵倨无能器之者,独何丞相兄弟善视焉。
丞相者,亦三嵎人文缜也,时官中书舍人,在乡校雅故知公,至是礼遇甚恩。
一日笑谓公曰:「子,吾故人也。
故人欲通至言何如」?
公曰:「请受命」。
文缜曰:「闻之时趋之士,就学者有方,就禄者无方。
今京都缝掖牵连求合,用此道也。
德温傥亦有意乎?
吾欲羽翼子名以就子也」。
公矍然应曰:「嗟嗟,我何为至是?
舍人素所以友我者,必将有以取我也。
今不察其行,孚其心,所取我者独何与?
盖君子达道以充位,于位犹避也。
道则不正,何所观赴?
位则不正,何所则效?
士叛操履而托名于气力之门,士亦安以为也?
舍人休矣」。
文缜叹曰:「德温之见至尔乎?
始吾以子乐易可友,今知其可畏者也」。
丞相以故遇公过平生。
居无何,公病而西,丞相竟当国。
公闭户追条旧书,不形纤芥媚傅之意。
绍兴甲子复试外省,合其格,盖距丞相之亡馀二十年矣。
褫褐,主绵州彰明簿。
府州素闻其声,扳摄州学教授
诸生质经谊,究源委,有暍日者。
顷之,兼领州掾,时茗使韩璆好气数,绳郡县吏,人人惴恐。
会飞语有言,阆之通守某以仓庾自入者,命公讯状。
通守以篚币寄请,且告公曰:「某愿以此寿公,可乎?
某坐愚抵此,一粒不私也。
公长者,惟公死生之」。
公闻大詈曰:「为吾寄声监州,汝以墨闻诸司,今复欲以墨污我,汝为之而我仍之,是以血洗血也。
官曹何自而清,大狱何自而解乎」?
通守聆公言,伏阁大恐,公竟平反其事,卒无见冤者。
秩满,再调汉之德阳监税
前吏征索甚惨贼,取质责有逮马牛者,公一切与为易。
行客至,至则营取有经,劳勉有状,涂之人负者肩者率曰:「官善人,官不呵诘我曹,我曹宁乐输耳」。
逮公至,算入遂倍,后邑长攘之以为己功,公竟安之弗辨也。
以考升从政郎,为绵州录事参军,益倦世故,遂谢病,以左宣教郎老焉。
覃恩转奉议郎,赐五品服。
初公之欲老,年未七十,精爽甚,习于事,尚有绝人者,里人或勉之曰:「丈人生平植立良苦矣,幼而学,老而笃,几晚而仕,仕未几而去,丈人投迹于世,宁能独高乎?
且又何以见志」?
公曰:「汝错矣,勿言,此吾志也。
自吾先世,陈义咸有本末,凡知止即也,竞名非义也。
故轻仕者为竞名,重仕者为知止。
与其使我为竞名,不若使我为知止。
吾衰矣,尚奔走狂蹶而叛也邪?
使簿书一有不详,鞭笞一有不下,吾恐大吏玩吾于掌,而纤吏唾吾于背也。
今所以去之决而志之扬者,为是故也,岂形虚愿也哉」?
自是优游怡愉,退寓意于诗章,清丽闳肆。
间则筑亭于跨鳌之麓,榜以四营,将大考质《易》书,躬致命之说。
尝叹曰:「经爻日月也,所从不明,乃讲师者汩之,学士者传之,且遂晦之也。
去此则圣趣白矣」。
遂著《易说》二卷,书未成,绍兴壬午七月丙辰卒,年七十有六。
明年十月乙酉,葬于郡之布德乡临池里,从母牟氏安人之兆也。
初室喻宗,既醮而死,遂娶于氏。
盖公岁晚,百须无不顺善,得一意诗礼者,则今夫人也。
二子曰将辰,曰昌辰。
昌辰先公卒,某继亡。
二女,长嫁进士苏有功,次嫁进士范仲芮。
孙子张、子乔子年,皆有学质。
外孙凡七人。
葬得日,夫人使来言曰:「吾素有闻于公矣,谓汝词喜切深,而欲远绍先民,而笃意寂寞者。
汝铭公固宜」。
兴宗以心制多难为解,夫人曰:「汝忘诸父谓何?
其尚忍令于后没没乎」?
某谨雪涕而勉,继之以铭曰:
弗宰弗卿,命岂其偶?
实则躬与,胡宁敢后?
载烨而敷,载绪而守。
惟蒙之贞,惟仁之茂。
惟铭以昭之,皆公之有也。
策问本朝诸儒之学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铁庵集》卷三○
问:学有师承,而圣门之教立。
圣人之道散见于诸儒答问言语之间,传得其宗者,孟轲氏而止耳,韩愈氏而止耳,荀与杨则大醇而小疵者也。
国朝道统一正,师儒辈出,视昔为盛。
粤自柳仲涂以先秦之文唱天下,尹公继之,欧文忠公又继之,而古作大振。
陈图南以先天之学授种明逸,一传而穆伯长,再传而李挺之,又再传而邵康节,数学始有源。
穆伯长又以《太极图》授周濂溪二程师之,杨、谢、尹、游辈其流也,性理之学广矣。
安定之门如刘彝以善水利称,其他如钱、如孙、如范间以渊笃纯明、直温简谅名世,率皆发明体用之极致。
眉山之学雄伟博洽,门人如六君子者从而光大之,卓卓为一时冠。
横渠张氏、徂徕石氏、泰山孙氏与司马氏、刘氏或崇经学,或阐理窟,或以力行笃实为之唱,承学者和之,翕然大变矣。
夷而考之,自大道既隐,扶持羽翼之功齐驱并驾,诚未易窥涯涘;
然传道者必著书,或形于己见之自陈,或寓于门人之纪录,其详可得闻欤?
伊川康节极论天地万物之理,至以数学授之,则却而不从。
二程学《太极图》于濂溪,所以启门人者略不及《太极图》一语。
康节谓我能物之,则我为物之人,盖得于李挺之,而程子深不然其说。
横渠《西铭》之作,伊川谓理一而分殊,而杨龟山深辨其兼爱之患。
欧公论性非圣人所先,而世谓其性分之内全无见处。
苏公《权书》、《衡论》之作,或谓战国纵横之书。
或党其师之学,或反其师之说,脉络贯穿,孰异孰同?
立朝行己之端,正心治国之要,精粗本末,孰先孰后?
门人之所得,何者为优?
宗派之所传,何者为正?
考先儒之格言,质胸中之定见,愿相与折衷之,抑以观诸君渊源之学。
叠韵再题心太平草庐图,并答温丹铭己酉稿,清宣统元年 晚清 · 丘逢甲
 押词韵第一部
洪水已注沧溟东,洼者为泽高者峰。
茫茫大陆号中国,战争几辈誇英雄。
成为帝王败寇盗,佐帝王者臣称忠
有史以来数千载,几朝战血山河红。
天地杀机不一发,草泽各倖蛇成龙。
一龙升天众蛇伏,龙居云气偏葱茏。
是时天下号一统,兵戈四海初交通。
青青战地见禾黍,遗民垦土锄蒿蓬。
威加海内猛士尽,贯日无气成长虹
喔咻屡下宽大诏,与民休息民咸从。
词臣例上太平颂,举朝将相争言功。
迂儒掉头不肯信,手抚古瑟调商宫。
独居深念此何世,此仍据乱非大同
亢然远慕太平世,高歌金石深山中。
山中古瀑飞潺淙,白云满径无人踪。
冥心自铸太平象,人间半夜闻清钟。
儒书自昔用者寡,况今闭塞方严冬?
匹夫慷慨念天下,我正坐有迂儒风。
挭然与世无一可,太平梦想能躬逢。
已不作太华陈希夷,又不作武当张三丰
胡为独诵黄庭内景语,谡谡山阁风生
有山可隐尚不隐,南春北为宾鸿。
自名曰士亦求食,其术更绌农桑工。
不知挟持果何具,谓欲与世除昏雺。
太平有待吾且老,岂有丹鼎能还童?
眼中鸡鹜各争长,卧看一鹤苍霄冲。
庙堂纷纷有人在,山林养志犹吾容。
卧龙一出太多事,惜不终老从庞公
吾庐山村曰澹定,聊付图画旌吾衷。
文昌题句叹奇绝,已若丹篆吞吾胸。
穷郊忽出八叉手,一收寒态生春融。
云龙上下吾党事,岂诧衣钵传机锋。
九原若起柳州,定许古调歌黄农。
春山花落桐君桐,春雨夜长枫人枫。
手披旧史发浩叹,无数神圣纷追崇。
乾坤一儒腐可笑,差喜吾党诗相宗。
画中吾庐在何许?罗浮东望烟云重。
四百三十二峰正初日,海天朵朵金芙蓉
注:温丹铭名庭敬大埔县人
三易备遗序咸淳六年十一月 宋 · 朱元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九、《经义考》卷三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八
《周礼》春官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连山》作于伏羲,用于
《归藏》作于黄帝,用于商。
《周易》作于文王,用于周。
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易》,虽不相沿袭,而实相贯通。
《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周易》首《乾》,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是数圣人者,岂各出意见以为斯《易》哉,龙马之所呈,神龟之所授,是皆得之天者也。
周公相成王,设官分职,命太卜、命簭人并掌三《易》,不以周用《周易》而置《连山》、《归藏》于无用,是天固将以斯《易》托斯人也。
周辙既东,周礼废阙,天之未丧斯文也,复生孔子,为天下木铎。
黜八索,阐十翼,韦编三绝,而《周易》系矣。
之杞而得夏时焉,之宋而得坤乾焉,故天下后世有亡书无亡言,而《连山》、《归藏》、《易》传矣,是天又将以斯《易》托斯人也。
孔子既没,经秦历汉,《连山》、《归藏》寂然无闻,惟《周易》孤行于世。
汉儒用心徒勤,著眼不及,或破碎一卦以直六日七分,或牵强四卦以管二至二分,或杂之以谶纬之文,或引之于老庄之境,如盲摸象,如管窥天,万端臆说,千差并起,是何《易》道之不幸也!
天开我宋,五星奎聚,两曜合璧,异人间生。
希夷陈抟以《先天》一图传种放穆脩李之才之才传邵子康节。
康节以超诣绝尘之资,加以融会淹贯之学,著《皇极经世书》,包罗万象,该括三《易》,本领正大,规模宏远,是天又将以斯《易》托斯人也。
呜呼!
《易》固坠也,天固兴之;
《易》固晦也,天固彰之。
天之心,欲以斯《易》福斯世也昭昭矣。
元升结发读书,冥心《易》学,慨皇王之道泯泯没没,其不绝者若一线之系千钧也。
元升下无位,上无应,徒以疏贱,抱此勤志,根极理要,铺陈轨范,掎揭沦坠,显发幽眇,尚拟补皇王之绝学于千百世之上,存皇王之良法于千百世之下,辄不自揆,本诸《河图》、《洛书》,述《三易备遗》,因世次而冠以《先天》、《中天》、《后天》之名,庶几《连山》、《归藏》得与《周易》并显于世。
后之人或因此知邵子之心,则知孔子周公之心与文王黄帝、伏羲之心;
孔子周公文王黄帝、伏羲之心,则知天之心。
咸淳庚午冬至朱元升序。
按:《三易备遗》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还丹歌 唐 · 阴真君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北方正气为河车,东方甲乙为金砂。
两情含养归一体,朱省调养生金华
金华生出天地宝,人会此言真正道。
子称虎,卯为龙,龙虎相生自合同。
龙居震位当其八,虎数元生在一宫。
采有日,取有时,世人用之而不知。
收取气候若差错,万般工力徒劳施。
至神至圣极容易,先向宫中求鼎器。
温养火候审阴阳,安排炉室须择地。
不得地,莫妄为,切须隐密审护持。
保守莫泄天地机,此药变化不思议。
阳真砂,阴真汞,时人求之莫妄动。
无质生质是还丹,凡汞凡砂不劳弄(见《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陈抟阴真君还丹歌注》。)
濂溪先生周元公谥议嘉定十二年 南宋 · 臧格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道命录》卷九、《延祐四明志》卷五、《四明文献考》第四○五页、成化《宁波郡志》卷一○、《列代褒崇》卷一、《濂溪志》卷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二
议曰:大哉元乎!
在《易》为乾元之首,在《春秋》为始年之法。
天下之理,盖未尝无其初也。
古道修明,人心纯一,圣贤之功固无自而见。
不幸而涣散殚残之馀,有能复振遗响,俾绝者自我而续,晦者自我而明,是故有元之义焉。
参之大《易》《春秋》之说,又宁有异指哉。
孟轲氏没,异端滋炽,重以专门于汉,清谈于晋,至唐,则文艺益工,展转沈痼,以迄五季之陋,几于蠹蚀不存矣。
而在人心者,了无恙也。
宋兴,钜公名人舄奕后先,其闻道亦不为浅。
大槩更相推激,不离乎文字论议之末。
而挈提宗旨,孰主张是?
天淑诸人,有濂溪先生出焉。
先生道学渊懿,超然自达,夐出乎万物之表。
而其最深切者,《太极》有图,所以发是理之幽秘,《易通》有书,所以阐是图之精微。
图有无穷之义,书有不尽之言。
学者潜玩而服行之,如是可以探二气五行之运,如是可以见中正仁义之本,如是可以识神物动静之别。
槩曰广大高深,究其归则不外乎日用饮食之常,断断乎其有功于斯世也。
盖尝深探其造道之所由来矣,或谓得之先天,先天得之龙纪,其说几于迂诞而无考。
又曰其图实出于穆修,修之传出于陈抟老子之学也。
闿端清虚之地,而能纯明斯道,抑有疑焉。
要之,先生所得之奥,不俟师传,匪由智索,神交心契,固已极其本统。
不然,嗜流泉之绀寒,爱庭草之交翠,体夫子之无言,穷颜渊之所以乐,是果何味,而独嚅哜之邪?
故能发前圣之所未发,觉斯人之所未觉,使高远者不堕于荒忽,使循守者不沦于滞固。
私意小智,何所容其巧;
诡经僻说,何所肆其诬?
如密云宿雾,有日斯赫;
如断港绝潢,有泉斯涌。
当旦昼梏亡之馀,而平旦之复固清明也。
当六阴既剥之后,而天地之心固生,生而不息也,其功用岂不大哉。
近世朱文公熹张宣公栻、吕成公祖谦尊敬斯学,或列之篇端,或纪于书后,或辨于注释之详,或严于问对之确。
先生之名,益闳大光明于时矣。
谨按谥法,主善行德曰元。
先生博学力行,会道有元,脉络贯通,上接乎洙泗,条理精密,下逮乎河洛,以元易名,庶几百世之下知孟氏之后观圣道者必自濂溪始。
潘兴嗣何人,敢志其墓?
彼其为说曰善谈名理者,不免后人之诮也。
承议郎、行太常博士臧格职当议谥,兹复妄论先生抽关启钥,得吾道之正传,自为无愧于心。
若夫绘画摹写,似邻于僭。
异时或与潘同诮,则不敢辞。
谨议。
玉泉院陈图南先生卧像 现当代 · 邵祖平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六
齧缺闻道在睡寐,被衣行歌笑而去。
先生曲肱近千年,已疲津梁倦相渡。
欠伸曾见太平春华岳三峰几烟雾。
两宋理学仰薪传,万祀隐沦葆冠素。
谷口耕郑子真,尸居气笑袁公路
松子山花落满床,昏鸦噪晚鸡迎曙。
酣卧不识春复秋,葛巾高挂无忧树(无忧树四株,传为先生手植。)
方伯谟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四
熹今年之病久而甚衰,此月来方能饮食,亦缘灸得脾肾俞数壮,似颇得力也。
《韩考》已从头整顿一过,今且附去十卷,更烦为看,签出疑误处附来换下卷。
但鄙意更欲俟审定所当从之正字后,却修过,以今定本为主,而注诸本之得失于下,则方本自在其间,亦不妨有所辨论。
而体面正当,不见排抵显然之迹,但今未暇耳(缘其间有未甚定处,须更子细为难也。)
记得籍溪先生曾写得《陈希夷墓表》(云是吕洞宾所撰。)见与,偶寻不见,烦为问子端,恐有本,即为借写一本附来也。
庙额方矾得纸,旦夕写得,自从此寄去。
所求龛额,便中望早寄也。
天气甚好,能下来数日否?
小园即事五首 其四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拂拭桃笙设葛幮,床头老易卷还舒。
惯听小子嘲师语,懒作痴人骂鬼书(自注:东方朔作《骂鬼书》。)
无复出神游帝所,有时信脚到华胥。
独怜短梦匆匆觉,不晓希夷月馀。
答或人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四、《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八九
谢、游、杨、尹、侯、郭、张,皆门人也。
程门高第不止此数人,如刘质夫李端伯吕与叔诸公,所造尤深,所得尤粹。
四端五典者,穷理之本。
恐当云明四端、察五典者,穷理之要。
大凡尽此而可以推及其馀者,本也,一事而有首尾之名也。
了此而可以次及其馀者,要也,众事而有缓急之名也。
以此推之,则三十条者之得失略可见矣。
或以仁训觉训公者。
此二训程子已尝明其不然,恐不必更著于此。
蓝田吕侍讲
吕终于正字,未尝作讲官
张无垢
此书深辟佛氏,而所引之言以此为号,终不稳当,请更详之。
又诸公称号合立一条例差等,如泰山、海陵、徂徕、濂溪、明道、伊川、横渠、康节先生(如云泰山孙先生。),公卿称谥(如云王文正公。),无谥称爵(如云王荆公。),无爵称官(如云范太史。)
程、张门人及近世前辈亦如之。
其无官者称字(如云张思叔。),或兼以号举(如上蔡龟山衡麓、横浦之类。),今人称郡姓名(如东莱吕某。),凡奸邪则直书姓名(如云章惇。)
当恻隐时体其仁。
孟子论四端,只欲人扩而充之,则仁、义、礼、智不可胜用,不言当此之时别起一念,以体其为何物也。
无垢此言犹是禅学意思,只要想象认得此个精灵,而不求之践履之实。
若曰一面充扩,一面体认,则是一心而两用之,亦不胜其烦且扰矣。
疑此不足引以为證。
又云一处通透,四处廓然,此亦禅学意思,正前章所讥初学躐等之病,尤不当引以为證也。
复何言哉。
当云「然世本岂得而出哉」。
格物以穷之,多识前言往行以择之,就有道以正之,归诸心以居之
多识而择之,乃所以格物,不当分格物、多识为二事,而反以格物为先,多识为后也。
格物就正,固皆心之所为,不待更归诸心而后可居也。
且归诸心者,亦想象之而已矣,未见其践履之实,亦若之何而能居乎?
窃恐此语不能无病。
若论为学之序,则《中庸》所谓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笃行者尽之。
故程子以为五者废其一则非学,而蓝田吕氏解释甚详,其语皆悫实而有味也。
「察于天行」止「乐循理也」。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
知其所以然,故志不惑;
知其所当然,故行不谬。
非谓取彼之理而归诸此也。
程子所谓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不必言观物而反诸身者,盖已说破此病。
况又加所谓宛转者焉,则其支离间隔之病益已甚矣。
吕氏谓诚者理之实然。
诚之为言实也,然经传用之,各有所指,不可一概论也。
如吕氏此说,即周子所谓「诚者圣人之本」,盖指实理而言之者也。
如周子所谓「圣诚而已矣」,即《中庸》所谓天下至诚者,指人之实有此理者而言也。
温公所谓诚,即《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指人之实其心而不自欺者言也。
此条「诚」字援引不一,使学者不能晓,当稍分别之。
吕侍讲论寡欲。
此乃吕原明侍讲
安人安百姓,则又扩而大之也。
修己而安人,以安百姓,盖其积愈盛而其效益广尔。
广非有扩而大之之意也。
致用者穷经之本。
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则其本末先后固有在矣。
今以致用为穷经之,恐未安也。
若曰「求实用者穷经之」,其庶几乎。
推己及人者治道之,恕者待人之
推己及人,即所谓恕。
此两条不惟重复,而别出「恕」字,恐有流于姑息之病。
程明道立门庭以「慎独」两字。
前贤据实理以教人,初无立门庭之意。
慎独固操存之要,然明道教人本末具备,亦非独此二字而已。
审势者平天下之本。
此语未安,下文亦多此类。
唯「澄源、节用、立志、守正」四语为最稳耳。
顺人情。
人情不能皆正,故古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然则固有不必皆顺之人情者。
若曰顺人心,则气象差正当耳。
井田肉刑二事尽有曲折,恐亦未可遽以为非。
知良心者去恶之本。
此段意思未安。
封建之说与井田肉刑相类,皆未易轻论也。
赏罚者行师之本,又曰师之道,又贵乎以正耳。
此二语似倒置。
弘毅者任重之本。
曾子说,弘主任重,毅主致远。
伊川论守令(云云,)康节论新法。
此二事恐不类上下文意。
原思为宰。
衡麓之说,其文义恐未安。
知止。
详下文所引(云云)至「物我俱败矣」是量力之事,伊川元城及《易》三节是防微虑远之事,陈希夷以下乃为知止之事。
今概以知止目之,恐未尽也。
和靖论语录/(云云。)此语恐非通论。
孔门之教,未尝专恃《春秋》而直废《论语》也。
道之大本。
程子论未发之中与无过不及之中不同,恐更当详考。
吕氏杨氏「中」字之说。
此二说恐有未安处。
学温公语常不及变。
此语甚佳,然终恐难持,不若不论之为愈。
学者于已发处用工,此却不枉费心力。
程子言存养于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可,然则未发之前,固有平日存养之功矣,不必须待已发然后用工也。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二 甲申 清 · 朱彝尊
 押真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二十一
太极非有象,一元气浑沦。
阴阳至精数,义由道士伸。
列图自下上,三五理具陈陈子昂诗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亮斯在三五谁能徵义见道家洞真元妙经)
番番希夷叟,以此勒贞珉。
元公一丁倒,遂为席上珍陈抟无极图倒易即为周子太极图)
后来费朱陆,往复辞纷纶。
仲尼不可作,谁与别伪真。
大酺·乙酉,一九四五年秋日问凯置酒相贺,欣然继声 现当代 · 黄咏雩
 押词韵第十五部
看烈风收,狂涛靖,横海鲸鲵先戮。
蓬莱清浅处,且扬尘东海,乍移陵谷。
狼子烽消,驺虞幡示,威矢已收殊俗。
陈抟方大笑,算人天安定,我犹观复
有北壑云虬南山雾豹,媚兹幽独。

兴亡弹指速。
问谁悟、痴梦迷蕉鹿。
待说与、修罗藕孔,竺法池灰,古今来、几番棋局。
信否人间世,最可哀、武夷仙曲。
遣愁去,杯相属。
康衢歌舞,依旧清平丝竹。
泰阶又明玉烛。
华山 明 · 陈玄
我家远在南海头,朝夕相见惟罗浮
等闲采药逢云母,几度寻真到石楼。
客路俄经华阴县,太华三峰望中现。
不见花开玉井莲,空看泉泻冰崖练。
闻道希夷正酣,满山松桂锁云岚。
欲访神仙问丹诀,云深无处觅鸾骖。
陈希夷 明 · 朱诚泳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华山真境逼蓬莱,石洞云深锁不开。
一枕黑甜仙梦远,任教沧海起黄埃。
周子太极通书后序1169年6月23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五、《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一、《源流至论》前集卷一、别集卷四、《朱子年谱》卷一、《周子抄释》卷一、太常周氏宗谱、《濂溪志》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周子之书一编,今舂陵零陵九江皆有本,而互有同异。
长沙本最后出,乃熹所编定,视他本最详密矣,然犹有所未尽也。
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
观《通书》之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书之《李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则可见矣。
潘清逸先生之墓,叙所著书,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
然则此图当为书首不疑也。
先生既手以授二程,本因附书后祁宽居之云。),传者见其如此,遂误以图为书之卒章,不复釐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旨暗而不明,而骤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
此则诸本皆失之。
长沙《通书》因胡氏所传,篇章复本次,又削去分章之目,而别以「周子曰」者加之,于书之大义虽若无所害,然要非先生之旧,亦有去其目而遂不可晓者(如理性命章之类。)
又诸本附载铭、碣、诗、文事多重复,亦或不能有所发明于先生之道,以幸学者。
故今特据潘志置图篇端,以为先生之精意,则可以通乎书之说矣。
至于书之分章定次,亦皆复其旧贯。
而取公及蒲左丞孔司封黄太史所记先生行事之实,删去重复,合为一篇,以便观者。
盖世所传先生之书、言行具此矣。
潘公所谓「易通」,疑即《通书》,而《易》说独不可见。
向见友人多蓄异书,自谓有传本,亟取而观焉,则浅陋可笑,皆舍法时举子葺绪馀,与《图说》、《通书》绝不相似,不问可知其伪。
独不知世复有能得其真者与否。
以图书推之,知其所发当极精要,微言湮没,甚可惜也。
熹又尝读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之传,自陈抟种放、穆修而来。
五峰胡公仁仲作《通书序》,又谓先生止为种、穆之学者,此特其学之一师耳,其至者也。
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
以为其至者,则先生之学又何以加于此图哉?
是以尝窃疑之。
及得志文考之,然后知其果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
公盖皆未见此志而云云耳。
胡公所论《通书》之指曰:「人见其书之约而不知其道之大也,见其文之质而不知其义之精也,见其言之淡而不知其味之长也。
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修颜子之学,则知此书之言包括至大,而圣门之事业无穷矣」。
此则不可易之至论,读是书者所宜知也。
因复掇取以系于后云。
乾道己丑六月戊申新安朱熹谨书。
再定太极通书后序1179年5月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六、《太极图说通书发明》卷一、《周子抄释》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右周子《太极图》并说一篇,《通书》四十一章,世传旧本遗文九篇,遗事十五条,事状一篇,熹所集次,皆已校定,可缮写。
熹按,先生之书近岁以来其传既益广矣,然皆不能无谬误,唯长沙建安板本为庶几焉,而犹颇有所未尽也。
先生之学之奥,其可以象告者莫备于《太极》之一图。
若《通书》之言,盖皆所以发明其蕴,而诚、动静、理、性命等章为尤著。
程氏之书亦皆祖述其意,而《李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乃或并其语而道之。
故清逸潘公志先生之墓而叙其所著之书,特以作《太极图》为首称,而后乃以《易》说、《易通》系之,其知此矣(按,汉上朱震子发陈抟以《太极图》传种放传穆修,修传先生衡山胡宏仁仲则以为种、穆之传特先生所学之一师而非其至者。武当祁宽居之又谓图象乃先生指画以语二程,而未尝有所为书。此盖皆未见潘志而言。若胡氏之说,则又未考乎先生之学之奥,始卒不外乎此图也。先生《易》说久已不传于世,向见两本,皆非是。其一《卦说》,乃陈忠肃公所著。其一《系词说》,又皆佛老陈腐之谈,其甚陋而可笑者。若曰「《易》之冒天下之道也,犹狙公之罔众狙也」,观此则其决非先生所为可知矣。《易通》疑即《通书》,盖《易》说既依经以解义,此则通论其大旨而不系于经者也。特不知其去「易」而为今名始于何时尔。)
然诸本皆附于《通书》之后,而读者遂误以为书之卒章,使先生立象之微旨暗而不明。
骤而语夫《通书》者,亦不知其纲领之在是也。
长沙本既未及有所是正,而《通书》乃因胡氏所定,章次先后辄颇有所移易,又刊去章目而别以「周子曰」者加之,皆非先生之旧。
若理、性命章之类,则一去其目而遂不可晓。
其所附见铭、碣、诗、文,视他本则详矣,然亦或不能有以发明于先生之道,而徒为重复。
建安本特据潘志置图篇端,而书之序次名章亦复其旧。
又即潘志及蒲左丞孔司封黄太史所记先生行事之实,删去重复,参互考订,合为事状一端(其大者如蒲碣云:「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而潘志云:「精密严恕,务尽道理。」蒲碣但云「母未葬」,而潘公所为《郑夫人志》乃为水齧其墓而改葬。若此之类,皆从潘志。而蒲碣又云:「慨然欲有所施以见于世」,又云「益思以奇自名」,又云「朝廷躐等见用,奋发感厉」,皆非知先生者之言。又载先生称颂新政,反覆数十言,恐亦非实。若此之类,皆削去。)
至于道学之微,有诸君子所不及知者,则又一以程氏及其门人之言为正。
以为先生之书之言之行,于此亦略可见矣。
然后得临汀杨方本以校,而知其舛陋犹有未尽正者(如「柔如之」当作「柔亦如之」,师友一章当为二章之类。)
又得何君《营道诗序》及诸尝游舂陵者之言,而知事状所叙濂溪命名之说有失其本意者(何君既见遗事篇内,又按,濂溪广汉张栻所跋先生手帖据先生家谱云,濂溪隐居在营道县乐乡钟贵里石塘桥西,濂盖溪之旧名。先生寓之庐阜,以示不忘其本之意。而邵武邹敷为熹言,尝至其处,溪之源自为上下保,先生故居在下保,其地又别自号为楼田。而「濂」之为字,则疑其出于唐刺史元结七泉之遗俗也。今按,江州濂溪之西亦有石塘桥,见于陈令举庐山记》,疑亦先生所寓之名云。)
覆校旧编,而知笔削之际亦有当录而误遗之者(如蒲碣自言初见先生合州,相语三日夜,退而叹曰:「世乃有斯人耶!」而孔文仲亦有祭文序先生洪州时事曰:「公时甚少,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尽倾」之语。蒲碣又称其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亦足以證其前所谓「以奇自见」等语之谬。)
又读张忠定公语,而知所论希夷、种、穆之传亦有未尽其曲折者(按,张忠定公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窃疑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天地万物之理,钜细幽明,高下精粗,无所不贯,于是作为此图,以发其秘尔。)
尝欲别加是正,以补其阙,而病未能也。
兹乃被命假守南康,遂获嗣守先生之馀教于百有馀年之后。
顾德弗类,惭惧已深,瞻仰高山,深切寤叹。
因取旧帙,复加更定,而附著其说如此,锓板学官,以与同志之士共焉。
淳熙己亥夏五月戊午朔新安朱熹谨书。
题四贤像 陈希夷1252年1月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钱子非仙者,种郎岂隐哉。
先生闭门睡,弟子下山来。
衡窝吟 元末明初 · 黎贞
金台烜赫,凌烟嵯峨。
瞻望孔迩,道阻且颇。
螭蟠欤泥沙,凤栖欤丘阿。
玉非卞氏,岂殊土苴。
骥无伯乐,谁与增价。
得意欤公衙,失意欤衡窝。
是故长途走遍,乔木返下。
把油幢设棹,神图休罢。
归旧清嘉,慰了波踏。
但存吾道,尤在盈科。
修其天爵,万事从他。
朱门绣户谩繁华,不似幽栖雅。
向此太平,争些閒暇。
任教藏舍,学取东山谢
卜居细阅,考槃频课,兴满长原旷野。
乐天安土何虑忧,作个人间无事者。
弹冠拂袖,插携家。
移来西蜀子云,借得太安坪一所。
刬除荆棘著屠苏,编竹为扉砖为座。
数椽如丹垩不胜,朽木粪墙堪圬也。
惟我独相宜,众人处之皆不可。
尘羁摆脱,樊笼撞破,散诞无牵挂。
喧哗绝去,风波全躲。
向烟岚笑傲,任世事蹉跎。
澹茶澹饭澹交游,无是无非无嗔唾。
不道渊明五柳庄,不羡尧夫安乐窝
半壁青灯伴细吟,一竿红日容高卧。
草庐诸葛也曾居,苔矶太公也曾坐。
傅说逃名版筑,虞舜起身犁锄。
自古达人所乐,不惮卑污苟且。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彼昏不知徒自奢,一家荣华百家嗟。
石崇金谷今何如,颜回陋巷名犹播。
江边鸥鹭得优游,檐间螂雀堪惊怕。
今古知机能几人,试把前贤从头数。
一榻陈抟两袖拖,五湖范蠡扁舟驾。
凛凛风声千载高,何必华构与巨厦。
一区容膝天地宽,明月清风皆在家。
醒时诗酒醉时歌,兴来几句渔樵话。
都俞吁咈总徒劳,不如抱道随缘过。
远风云,高鼎锅。
乐溪山,友鱼虾。
藜羹含糗偏滋味,炮凤烹龙未足誇。
断名缰和利锁,对石涧与泥坡(坡,原误作“波”。)
衣冠落魄,岁月消磨。
不羡鸿衢通,一任鹏程挫。
不蹶平地之坑堑,不张遥天之网罗。
管甚傀儡棚头闹,管甚豺狼当道呵。
耕春雨,钓秋波。
持鞭笠,悬斧柯。
或吹鸾箫,或驾鹿车。
或歌白石,或诵南华
或弹琴击壤,或乘桴泛槎。
或锄云种玉,或引水灌蔬。
或携筐采药,或扫叶烹茶。
或寻访,或赏雪观花。
或簪萸饮,或沉李浮瓜。
或开笼放白鹤,或洗耳听鸣蛙。
或溪边弄明月,或洞口拨丹霞。
或寻肘后经,或炼鼎内砂。
尽天高日远,拚酒病诗魔。
屋破每凭黄叶补,篱疏长赖白云遮。
座中富贵有琴书,门外往来无车马。
交庭绿草铺褥裀,对户青山列图画。
莺花主宰,泉石豪霸。
第一爱松与爱菊,第二黍稷及桑麻。
第三案上数卷书,留与添丁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