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易讲义 其一 原画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三
伏羲作《易》根原,备见于先天一图。
世传是图出于邵康节,以为得之陈希夷穆伯长而来,而其实固已具于《系辞传·易有太极章》及《说卦传·天地定位章》矣。
盖昔者伏羲仰观俯察,灼见夫阴阳二气错综流行,生生而不穷,于是作书以配之,而名之曰《易》。
取其有交易、变易之义。
今按《系辞传》考之,所谓「太极」云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盖兆于万古无极之前而贯乎万古无极之后,立于天地万物之表而行乎天地万物之中也。
自其始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也,以阴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而为一画者二,是谓太极生两仪。
其位则阳先而阴后,其数则阳一而阴二。
于两仪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而为二画者四,是谓「两仪生四象」。
太阳位乎一,而含数九,以奇,圆一而围三,三各一奇,参天而为三,本体画奇,通所从生位一奇,乃三其围三而得之也。
少阴位乎二,而含数八以耦,方一而围四,四合二耦,两地而为二,本体一画耦一画奇,通所从生位一奇,乃一其围四、两其围三而得之也。
少阳位乎三,而含数七,以本体一画奇、一画耦,通所从生位一耦,乃一其围三、两其围四而得之也。
太阴位乎四,而含数六,以本体二画耦,通所从生位一耦,乃三其围四而得之也。
于四象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而为三画者八。
于是三才略具,而八卦之名立,是谓「四象生八卦」。
其位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而谓之经卦。
于八卦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而为四画者十六,是八卦复为太极,而复生两仪。
于四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而为五画者三十二。
是八卦之两仪,复生四象。
于五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而为六画者六十四。
则兼三才而两之,是八卦之四象复生八卦,于是六十四卦之名立,而谓之重卦。
是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上,复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循序而重加之也。
故始自重乾,以及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卦,则为乾一之所生。
次自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八卦,则为兑二之所生。
次自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明夷八卦,则为离三之所生。
次自无妄、随、噬、嗑、震、益、屯、颐、复八卦,则为震四之所生。
次自姤、大过、鼎、恒、巽、井、蛊、升八卦,则为巽五之所生。
次自讼、困、未济、解、涣、坎、蒙、师八卦,则为坎六之所生。
次自遁、咸、旅、小过、渐、蹇、艮、谦八卦,则为艮七之所生。
次自否、萃、晋、豫、观、比、剥以终于重坤,则为坤八之所生。
次第相承,条理不紊,由本而干,由干而枝,皆其势之所自然,而不容已,特假圣人之手以画之,而非人力所能安排布置者。
自八卦之立,即具六十四卦,而非八卦之后,旋生六十四卦也。
自六十四卦之成,即是八卦,而非六十四卦之外,复有八卦也。
就中平分之为两截,而按说卦对待之位相接为圆图,则虚中者为太极。
自内而外,第一画分为两仪,则阳仪居左,阴仪居右;
第二画分为四象,则太阳居左之前,少阴居左之后,少阳居右之前,太阴居右之后;
第三画分为八卦,则乾一兑二居左之前,离三震四居左之后,巽五坎六居右之前,艮七坤八居右之后;
第四画至第六画,则八卦乘八卦而六十四卦整整成列,在乾一位之中。
内之八乾,实不离乎一乾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乾复居乾一位之一。
在兑二位之中,内之八兑,实不离乎一兑,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兑复居兑二位之二。
在离三位之中,内之八离,实不离乎一离,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坤而重离,复居离三位之三。
在震四位之中,内之八震,实不离乎一震,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震复居震四位之四。
在巽五位之中,内之八巽实不离乎一巽,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巽复居巽五位之五。
在坎六位之中,内之八坎,实不离乎一坎,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坎复居坎六位之六。
在艮七位之中,内之八艮实不离乎一艮,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艮复居艮七位之七。
在坤八位之中,内之八坤,实不离乎一坤,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坤复居坤八位之八。
自外而内,第一画则一阴一阳相间,第二画则二阴二阳相间,第三画则四阴四阳相间,第四画则八阴八阳相间,第五画则十六阴十六阳相间,第六画则三十二阴三十二阳相间。
统而言之,则左者皆为阳,右者皆为阴,而各有界分。
故自复至乾,凡百一十二阳,而又有八十阴者,阳中之阴也。
自姤至坤,凡百一十二阴,而又有八十阳者,阴中之阳也。
迭而言之,则阳往交阴,阴往交阳,而互为其根,故阳在阳中,阳顺行,阳在阴中则逆行;
阴在阴中阴顺行,阴在阳中则逆行。
即卦气流行之序而言之,则复居子半,以应冬至,一阳之生,积而二阳临,三阳泰,四阳大壮,五阳夬,至乾居午半,而为六阳之极,阳为阴之父,故乾父又生长女,而为姤焉。
姤居午半,以应夏至,一阴之生,积而二阴遁,三阴否,四阴观,五阴剥,至坤尽子半,而为六阴之极,阴为阳之母,故坤母又孕长男,而为复焉。
离则尽卯中,以应春分,坎则尽酉中以应秋分
即卦一定之分而言之,则乾居南,坤居北,以应天地辟阖,而辨上下之位,是谓「天地定位」。
离居东,坎居西,以应日月出入,而列左右之门,是谓「水火不相射」。
艮居西北,兑居东南,以应山高西北,泽倾东南,是谓「山泽通气」。
震居东北,巽居西南,以应雷启群蛰,风养万物,是谓「雷风相薄」。
无非与造化自然之易相吻合,于以教民,占筮揲蓍,布卦以断吉凶。
每一卦之中,其变又各六十四,盖有变易无穷之用也。
是乃所以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而妙开物成务之道也。
宋 · 冯叔豹
 押覃韵
仙家鳞古,小市鹿梨甘(过崇龛寨题希夷先生宅)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玉泉院 清 · 王文治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三
希夷潜迹处,亭子至今存(院中山荪亭,陈希夷所建。)
玉髓流为水,云根垒作门。
丹经虽有诀,玄箸岂关言。
便合遗人事,于兹访道源。
白云先生 北宋 · 徐积
白云先生面如铁,一片良心似明月。
腹中和气如春阳,齿下清风欲为雪。
群儿走马正欢欢,先生高躅方寻山。
嵩山泰山俱有约,先访王乔陈抟
浮丘严驾欲迎子,玉女整衣开瑶关。
山中自是逍遥家,手磨红蕊生龙霞。
鼎中气焰成何物,不炼黄金炼丹砂。
明月一声何处啸,但觉半夜鸾凤叫。
猿不敢号虎不鸣,一夜清风生万窍。
此路高深易迷错,只见先生一双脚。
山中不似俗人家,有客但寻猿与鹤。
西峰犹有秦宫女,身上乱毛如鸟羽。
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
先生何以遗时人,先生有语醇乎醇。
莫分巧拙与强弱,莫将外物成天真。
岂不见北邙山下狐狸窟,掘出枯骸与陈骨。
其閒岂无乡原人,其閒岂无强梁物。
强梁物,乡原人,当时尔等空纷纷。
后来之事竟何如,不及痴儿醉梦之浮云。
化书跋嘉祐五年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予尝读《化书》,至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
贤母化为坚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
乃知作之者明乎庄、列之旨,达乎程生马而马生人。
予閒日问鸿濛君,曰:「吾尝闻希夷先生诵此书,至《稚子篇》卷册而止,语曰:吾师友谭景升名峭,始隐于南山,著《化书》。
因游三茅,道过金陵,见宋齐丘仙风道骨,虽溺于机智,而异乎黄埃中人,遂引此篇云:『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
狂夫侮像,不知为像所侮。
化家者不知为家所化,化国者不知为国所化。
醉者负醉,疥者疗疥,其势弥颠,其病弥笃,而无及者也』。
齐丘终不悟。
景升乃出《化书》授齐丘曰:『是书之化,此化无穷,愿子序而传之后世』。
齐丘授毕,以酒以景升雪之盛醉,以革囊裹景升,缝之,投深渊中,夺此书为己有,作序流传于世。
后有隐者渔渊,获革囊,剖而视之,一人齁睡囊中,指甲已缠体矣。
渔者大呼乃觉,问其姓名,囊中人曰:『我谭景升也。
宋齐丘夺我《化书》,沉于渊。
今《化书》曾无行乎』?
渔者答曰:『《化书》行之久矣』。
景升曰:『《化书》若行,不复人世矣。
吾睡此囊中,得大休歇。
君纳吾体于革囊中,缝而复投斯渊,是所愿望』。
渔者如其言,再沉之旧渊」。
噫,化化无穷,至道宏深,岂齐丘之识哉!
窃书求名,贼害至人,肆其逆心,蔽其仙迹,而齐丘后为南唐相,果不得其死,宜哉!
嘉祐五年夏碧虚子题。
按:《说郛》卷四二,商务印书馆本。
陈希夷 明 · 姚绶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九
岳莲清入梦,倦眼为谁开。
五季纷纷尽,真成一觉来。
秋谷柬其高徒陈绍 明 · 韩雍
昔游中吴第一山,主山都纪张秋谷
开门迎我车骑进,扫榻坐我林间屋。
我观秋谷心休休,仙风道骨非凡流。
出岫孤云袅晴昼,倚天长剑凌清秋。
笑怀顿觉高怀放,瀹茗焚香与酬唱。
时出瑶琴弹古音,旋开碧瓮浮春酿。
酒阑便与秋谷辞,弟子罗拜皆仙姿。
就中独见陈绍祯,风骨彷佛同其师。
别来十载今重访,秋谷仙踪已长往。
苍松老桂尚依然,抚景令人动遐想。
乘鸾乘鲤未可知,蜕形想似陈希夷
还须夜夜望云表,恐有化鹤归来时。
题便面陈抟先生 明 · 张天赋
 押尤韵
野心已被白云留。
一睡人间数十秋。
莫道化羊为幻事,华山风景尚悠悠。
彭道士虚碧房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六、《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虚碧天,梦境也。
黄州之梦游于斯,梦梦境也。
志和结房于山,「虚碧」其颜,援黄州梦也。
命予为之辞,记累梦也。
虽然,予焉得以为梦乎?
夫有大梦,有大觉,君其问诸希夷先生
述意三章 其一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四
寸睫驰万马,置梦荒碛间。
白榆含迥晖,层霄暮生烟。
丈夫在草莽,孑影谁见怜。
堕魂还自招,悲歌抚铜弦。
肝脾朗冰雪,根气寒益坚。
恐贻造化惭,拒物辞雕镌。
奈何懈所慎,绝理忘续绵
遂听负担力,苦为功名捐。
大风吹垢尘,江淮紊故川。
涵谷无还牛,高卧师陈抟
高元德三山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押先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 山水类
我别三神海上之群仙,海水清浅三千年。
狂吟醉倒不归去,碧桃飘雪春风前。
使君此画非人间,令我把玩心茫然。
六鳌赑屃戴坤轴,鼎立其下根株连。
曾峰俯视扶桑日,老树远入苍梧烟。
崩崖鬼斧怒斸断,白虹喷薄飞奔泉。
绿阴沙际行人立,渔舟天末来翩翩。
石桥苍藓滑去马,似听流水声潺湲。
云深路绝乔木合,忽入小有仇池天。
楼台明灭翠远近,红雾蓊郁蛟龙缠。
我疑金银宫阙此景是,中有陈抟犹醉眠。
欲呼白鹤跨之去,平生未了名山缘。
明当拂衣卧松石,石室共读青苔篇。
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 其十五 清 · 姚燮
 押寘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六
斗酒饮十人,中量亦堪醉。
奈何陈希夷,一生但谋睡。
皎花浮犀香,不能作棠媚。
稚女拾堕红,安知揽空翠?
君子尚圆融,至人保和粹。
专嗜攻其心,能使气憔悴。
沁园春 元末明初 · 舒頔
 押支韵
多少闲情,桃源问蹊,柯山看棋。
把杏花春雨,从头吟了,木犀秋月,开户邀之。
气卷风云,眼空江海,万古从前我已知。
君休笑,任陈抟假睡,豫让佯痴。

风回太液清池,欲留住、东皇共笑嬉。
想乾坤浩浩,谁曾整顿,干戈扰扰,孰问安危。
笼络人才,登崇禄秩,赤箭青芝败鼓皮。
都休问,看营巢燕子,哺乳莺儿。
游西华山 明 · 张弼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三载约游西华山,兴来今日始跻攀。
参差树影青云上,远近泉声白石间。
韩愈有诗题玉井,陈抟无室鍊金丹。
我来何用论今古,落日肩舆共醉还。
送水云归吴(序见王清惠同题诗,此略) 南宋 · 翁懿淑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金门夜醉紫霞觞,乞得黄冠还故乡。
一似陈抟华岳,又如李泌衡阳(《宋旧宫人诗词》)
百字令 岁己未年七十有五作以自寿 元末明初 · 陈谟
 押词韵第八部
安期,问今年海上,怎生迟了。
七十五年看又过,更七十年难老。
吟首歪词,写张歪字,送与陈抟笑。
笑时冷眼,乾坤龙虎颠倒。

追念一度长安,再游汴水,那用希夷号。
三百年中多少事,一夜连床怎道。
易象卦图,天根月窟,有何人能到。
为君长啸,洞天铁笛春晓。
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一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酣睡陈抟华岳昌黎雪涕强攀援。
人间死尽因巀嶪,平地春谁埽墓田。
蛾命随缘镫后夜,豹皮留取雾先鞭。
婷婷袅袅三尸队,且啖鸿门一彘肩。
德阳秦中观记绍定六年正月 南宋 · 王子申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三、同治《德阳县志》卷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二
德阳秦中化,韩真君得道之所也。
真君讳众,字登真,「众」一作「终」。
国朝太史乐史传及道家五符,著观中有碑,磨灭不可考。
道士黄坤祖游邛州鹤鸣观,探道朗诸仙录,得其传,已镵诸石。
道黄坤祖之师杨师亮嘉定庚辰间住山凡十五年,建韩、陈二仙殿,又创二洞于殿后,位三间以居之。
广庑高门,像设备具。
既工而师亮死。
坤祖者商社儒家子,慨念其师之志,求予文记之。
予按《志》:岷峨炳灵,地重井宿,玉局、青城、丹景、罗浮火井、玉垒,洞天福地,不可胜举。
晋王逸少《与益州书》,欲以馀龄一登汶岭峨眉,为不可得。
按韩众谪仙人流,与许迈为方外之交,其言岂徒发哉!
大抵天下名山大川,所在皆有之。
阴阳之所磅礴,山泽之气以通上帝,列仙分治以助化育,亦犹唐虞之五臣四岳以总十二牧也。
真人事迹具于乐传,而观中又有陈希夷题柱,证及群仙飞升事,故师亮作二仙殿以真君与希夷并列以识其实。
自吾儒论之,六合之外咸以耳目之所不及,概曰无以。
吾独喜其徒由田间童习出家从师,便能遵服其教,知所遵尚。
应供得钱,不为外好所夺,一力专事土木,重修芗火,起敬起信,俨若真君,其人可谓不殊本矣。
师亮曾起文昌宫于吾乡,尝求余书秦中化及列仙洞颜,今坤祖又能推其师之初心,求记以表之,且曰:「自是继有作,以绍其师之志」。
是皆可书者,绍定癸巳正月上日静远居士王子申记。
初度日占六首 其六 辛丑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陈抟驴背笑难禁,龚胜床头饿称心。
雪搅九微香炬暗,未知除夕是晴阴。
希夷先生墨竹 明 · 薛蕙
 出处:考功集卷四
家藏希夷先生墨竹右先生大书绝句云莫贪枝叶亦成龙要悟从头到底空已遇神仙施笔力风霜不可再磨砻后题云陈图南作就赋画之左有章次道魏仲先二绝句魏并有序其略言钱公淡成入华山先生先生作此赠之自少时即闻之长老云昔野人掘地得石函中得此画而周挥使广取之盖宣德正统间也其后史挥使瓛得于广子文而方挥使熇复得于瓛子经嘉靖丁酉乃得于熇孙显宗先生诗穷理入微盖非后世诗人所能言而其字体雄伟不凡兼有古人之法度亦非近代书家之比也乡使得于外郡莫详所自则其真赝亦不能明幸而出自吾乡为数故家所传事迹彰著众人皆能言之其为先生真迹可信不疑然数故家皆武人莫知先生为何如人虽颇爱重此画而不知其为希世之宝也又幸亳地不当要冲故此画得为吾乡旧物历百有馀年而得之不然已为有力者取之他所矣尝读邵子击壤集有观先生真及墨迹三绝句云未见希夷真未见希夷迹徒闻希夷名希夷心未识既见希夷迹复见希夷真始知今与古天下常有人希夷真可观希夷墨可传希夷心一片不可得而言于戏后世不为不知先生顾其知先生甚浅如邵子所谓不可得而言者此岂世俗之所能知哉有能真知其说然后知先生道超然天地之始彼神仙云者其殆强为之名乎抑先生之诗固以一切皆空岂独有所谓神仙耶邵子之意亦若是也虽然世无邵子孰不以斯言为孟浪之言夫嘉靖庚子岁秋七月大宁居士薛蕙
水墨淋漓数茎,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誇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