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讲义 其一 原画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三
伏羲作《易》根原,备见于先天一图
世传是图出于邵康节以为得之陈希夷穆伯长而来,而其实固已具于《系辞传·易有太极章》及《说卦传·天地定位章》矣。
昔者伏羲仰观俯察灼见阴阳二气错综流行生生不穷于是作书以配之,而名之曰《易》。
取其有交易变易之义。
今按《系辞传》考之,所谓太极云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盖兆于万古无极之前而贯乎万古无极之后,立于天地万物之表而行乎天地万物之中也。
自其始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也,以阴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而为一画者二,是谓太极两仪
其位则阳先而阴后,其数则阳一而阴二。
两仪之上,又各生一一耦,而为二画者四,是谓「两仪四象」。
太阳位乎一,而含数九,以奇,圆一而围三,三各一奇参天而为三,本体画奇,通所从生位一奇,乃三其围三而得之也。
少阴位乎二,而含数八以耦,方一而围四,四合二耦两地而为二,本体一画一画奇,通所从生位一奇,乃一其围四、两其围三而得之也。
少阳位乎三,而含数七,以本体一画奇、一画耦,通所从生位一耦,乃一其围三、两其围四而得之也。
太阴位乎四,而含数六,以本体二画耦,通所从生位一耦,乃三其围四而得之也。
四象之上,又各生一一耦,而为三画者八。
于是三才略具,而八卦名立,是谓「四象八卦」。
其位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而谓之经卦
八卦之上,又各生一一耦,而为四画者十六,是八卦复为太极,而复生两仪
四画之上,又各生一一耦,而为五画者三十二。
八卦两仪复生四象
五画之上,又各生一一耦,而为六画者六十四。
则兼三才而两之,是八卦四象复生八卦于是六十四卦之名立,而谓之重卦
是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上,复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循序而重加之也。
故始自重乾,以及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卦,则为乾一之所生
次自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八卦,则为兑二之所生
自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明夷八卦,则为离三之所生
次自无妄、随、噬、嗑、震、益、屯、颐、复八卦,则为震四之所生
次自姤、大过、鼎、恒、巽、井、蛊、升八卦,则为巽五之所生
自讼、困、未济、解、涣、坎、蒙、师八卦,则为坎六之所生
次自遁、咸、旅小过、渐、蹇、艮、谦八卦,则为艮七之所生
次自否、萃、晋、豫、观、比、剥以终于重坤,则为坤八之所生
次第相承条理不紊,由本而干,由干而枝,皆其势之所自然,而不容已,特假圣人之手以画之,而非人力所能安排布置者。
八卦之立,即具六十四卦,而非八卦之后,旋生六十四卦也。
六十四卦之成,即是八卦,而非六十四卦之外,复有八卦也。
就中平分之为两截,而按说对待之位相接圆图,则虚中者为太极
自内而外第一画分两仪则阳居左阴仪居右
第二画分四象,则太阳居左之前少阴居左之后少阳居右之前太阴居右之后
第三画分八卦,则乾一兑二居左之前,离三震四居左之后,巽五坎六居右之前,艮七坤八居右之后;
四画第六画,则八卦乘八卦而六十四卦整整成列,在乾一位之中。
内之八乾,实不离乎一乾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乾复居乾一位之一。
在兑二位之中,内之八兑,实不离乎一兑,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兑复居兑二位之二。
在离三位之中,内之八离,实不离一离,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坤而重离,复居离三位之三。
在震四位之中,内之八震,实不离一震,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震复居震四位之四。
在巽五位之中,内之八巽实不离乎一巽,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巽复居巽五位之五。
在坎六位之中,内之八坎,实不离一坎,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坎复居坎六位之六。
在艮七位之中,内之八艮实不离乎一艮,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艮复居艮七位之七。
在坤八位之中,内之八坤,实不离乎一坤,而为贞;
外自乾一至坤八为悔,而重坤复居坤八位之八。
自外而内,第一画则一阴一阳相间第二画则二阴二阳相间第三画则四阴四阳相间,第四画则八阴八相间第五画则十六阴十六阳相间第六画则三十二阴三十二阳相间
统而言之,则左者皆为阳,右者皆为阴,而各有界分
故自复至乾,凡百一十二阳,而又有八十阴者,阳中之阴也。
自姤至坤,凡百一十二阴,而又有八十阳者,阴中之阳也。
迭而言之,则阳交阴阴往交阳,而互为其根,故阳在阳中,阳顺行,阳在阴中逆行
阴在阴中顺行,阴在阳中逆行
卦气流行之序而言之,则复居子半,以应冬至一阳之生,积而二阳临,三阳泰,四阳大壮五阳夬,至乾居午半,而为六阳之极,阳为阴之父,故乾父又生长女,而为姤焉。
姤居午半,以应夏至一阴之生,积而二阴遁,三阴否,四阴观,五阴剥,至坤尽子半,而为六阴之极,阴为阳之母,故坤母又孕长男,而为复焉。
离则尽卯中,以应春分,坎则尽酉中以应秋分
即卦一定之分而言之,则乾居南,坤居北,以应天地辟阖,而辨上下之位,是谓「天地定位」。
离居东,坎居西,以应日月出入,而列左右之门,是谓「水火不相射」。
艮居西北,兑居东南,以应山西北,泽倾东南,是谓「山泽通气」。
震居东北,巽居西南,以应雷启群蛰,风养万物,是谓「雷风相薄」。
无非造化自然之易相吻合于以教民占筮揲蓍布卦以断吉凶
一卦之中,其变又各六十四,盖有变易无穷之用也。
是乃所以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而妙开物成务之道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