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书品序 初唐 · 李嗣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四
苍颉造书。天雨粟
鬼夜哭。亦有感矣。
德成而上。谓仁义礼智信也。
艺成而下。谓礼乐射御书数也。
吾作诗品。犹希闻偶合神交自然冥契者。
是才难也。及其作书评。
而登逸品数者四人。故知艺之为末信也。
虽然。若超吾逸品之才者。
亦当夐绝终古。无复继作也。
故斐然有感而作书评。虽不足以对扬王休。
宏阐神化。亦名流之美事耳。
与夫饱食终日。博奕犹贤。
不其远乎。项籍云。
书足以记姓名。此狂夫之言也。
嗟尔后生。既乏经国之才。
又无干城之略。庶几勉夫斯道。
近代虞秘监欧阳银青仆射陆学士王家令高司卫等。亦并由此术。
无所间然。其中亦有更无他技。
而俯拾朱绂如此。则虽惭君子之盛烈。
苟非莘野之器。箕山之英。
亦何能作诫凌云之台。拂衣碑石之际耶。
今之驰骛。去圣愈远。
徒识方圆而迷点画。亦犹庄生之叹盲者。
易象之谈日中。终不见矣。
太宗汉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授之于史陵。
褚首师虞。后又学史。
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
是其妙处也。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
虞秘监受于永禅师。皆有体法。
今人都不闻师范。又自无鉴局。
虽古迹昭然。不觉悟。
而执燕缇以为宝。玩楚凤而称珍。
不亦谬哉。其议论品藻。
自王愔以下。王僧虔袁庾诸公。
皆已言之矣。而或理有未周。
今采诸家之善。聊指同异。
以贻诸好事。其前品已定。
则不复铨列。素未曾入。
有可措者。亦复云尔。
太宗高宗。皆称神札。
吾所伏事。何敢寓言。
今始于秦氏。终于唐世。
凡八十一人。分为十等。
书断评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盖一味之嗜。
五味不同。
殊音之发。
契物斯失。
方类相袭。
且或如彼。
况书之臧否。
情之爱恶无偏乎。
若毫釐较量。
谁验准的。
推其大率。
可以言诠。
观昔贤之评书。
或有不当。
王僧虔云。
亡从祖中书令笔力过子敬者。
君子周而不比。
乃有党乎。
梁武帝云。
钟繇书法十有二卷。
世之书者。
多师二王。
元帝逸迹。
曾不睥睨。
竞巧趋精细。
殆同神机。
逸少至于学钟艺巧。
及其独运。
意疏字缓
譬犹楚音夏习。
不能无楚。
子敬之不逮真。
亦劣章草。
然观其行草之会。
则神勇盖世。
兄之于父。
犹拟抗行。
比之钟张
虽勍敌。
仍有擒孟之势。
夫天下之能事。
悉难就也。
假如效萧子云书。
虽则童孺。
但至效数日。
见者无不云学萧书。
欲窥钟公。
墙数仞
罕得其门者。
小王则若惊风拔树。
大力移山。
其欲效之。
立见僵仆。
可知而不可得也。
然小王尝与谢安书。
意必珍录。
乃题后答之。
亦以为恨。
或云。
子敬
君书何如家君。
答云。
固当不同。
云。
外论殊不尔。
又云。
人那得知
此乃短谢公也。
羊欣云。
张字形不及古。
自然不如小王。
虞和云。
古质而今妍。
数之常。
爱妍而薄质。
人之情。
张方之二王。
可谓古矣。
岂得无妍质之殊。
父子之间。
又为今古。
子敬穷其妍妙。
固其宜也。
并以小王居胜。
达人通论。
不其然乎。
羊欣云。
右军古今莫二。
虞和云。
献之始学父书。
正体乃不相似。
至于笔绝章草。
殊相拟类。
笔迹流泽。
婉转妍媚。
乃欲过之。
王僧虔云。
献之骨势不及父。
媚越过之。
萧子良云。
崔张以来。
归美于逸少
仆不见前古人之迹。
计亦无过之。
孙过庭云。
元常专工于隶书。
伯英犹精于草体。
彼之二美。
而羲献兼之。
并有得也。
夫椎轮为大辂之始。
以椎轮之朴。
不如大辂之华。
盖以拙胜工。
岂以文胜质。
若谓文胜质。
诸子不逮
复何疑哉。
或以法可传。
轮扁不能授之于子。
是知一致而百虑。
异轨而同奔。
钟张虽草创称能。
二王乃差池称妙。
若以居先则胜。
钟张亦有所师。
固不可文质先后而求之。
盖一以贯之求其合。
天下之达道也。
虽则齐圣跻神。
妙各有最。
若真书古雅。
道合神明。
则元常第一。
若真行妍美。
粉黛无施。
逸少第一。
若章草古逸。
极致高深。
伯度第一。
若章则劲骨。
天纵草则。
变化无方。
伯英第一。
其问备精诸体。
唯独右军
次至大令。
子敬可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
逸少可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然此五贤。
各能尽心而跻于圣。
或有侮毁。
亦犹日月之蚀。
无损于明。
白云在天。
瞻望悠邈。
固同为终古独绝。
百世之模楷。
高步于人伦之表。
栖迟于墨妙之门。
不可以规矩其形。
律吕其度。
鹏搏龙跃。
绝迹霄汉。
所谓得元珠于赤水矣。
其或继书者。
虽百世可知。
史籀李斯
即字书累叶之祖。
其所制作。
并神妙至极。
盖无等夷。
八分书则伯喈制胜。
出世独立。
谁敢比肩。
至如崔及小张韦卫皇索等。
虽则同品。
不居其最。
并不备载较量。
然各峻彼云峰。
增其海派。
使后世资瞻仰而露润焉。
赵壹有贬草之论。
仍笑重张书为秘宝者。
嗟夫。
道不同。
不相为谋。
夫艺之在己。
如木之加实。
草之增叶。
绘以众色为章。
食以五味而美。
亦犹八卦成列。
八音克谐。
聋瞽之人。
不知其谓。
若知其故。
耳想心识。
自该通审。
其不知。
则聋瞽者耳。
庾尚书以臧否相推。
而列九品
阮研卫瓘索靖韦诞皇象钟会同居第三等。
此若棠杜之树。
植橘柚之林。
又抑薄绍之齐高帝等三十人同为第七等。
亦犹屈盐梅之量。
处掾属之伍。
李夫人程邈居第一品。
且书传所载。
程创为隶法。
其于工拙。
蔑尔无闻。
遗迹又无。
何以知其品第。
又云。
梁氏石书。
雅敬于韦蔡。
以梁比蔡。
岂不悬绝。
张昶伯英之弟。
妙于草隶八分。
混兄之书。
故谓之亚圣。
卫恒兼精体势。
时人云得伯英之骨。
并居第四。
仍与汉王同流。
又黜桓元谢安萧子云释智永陆柬之等与王知敬居第五等。
若此数子。
岂与埒能。
嗜好不同。
又加之以言。
况可尽之于刚柔。
消息贵乎适宜。
形象无常。
不可典要。
固难评也。
萧子云言欲作二王论草隶法。
言不尽意。
遂不能成。
又云。
顷得书意转深。
点画之间。
所言不得尽其妙者。
事事皆然。
诚哉是言也。
艺成而下。
德成而上。
然书之为用。
施于竹帛。
千载不朽。
亦犹愈没没而无闻哉。
万事无情。
胜寄在我。
苟视迹而合趣。
或循干而得人。
虽身沈而名飞。
冀托之以神契。
每见片善。
何庆如之。
怀恨不果游目天府
备观名迹。
徒勤劳乎其所未闻。
祈求乎其所未见。
今录所闻见。
粗如前列。
学惭于博。
识不迨能。
缮奇缵异。
多所未尽。
且如抱绝俗之才。
孤秀之质。
不容于世。
或复何恨。
孔子曰。
博学深谋而不遇者众矣。
何独某哉。
然识贵行藏。
行忌明洁。
至人晦迹。
其可尽知。
开元甲子岁
广陵卧疾。
始焉草创。
其触类生变。
万物为
庶乎周易之体也。
其一字褒贬。
微言劝戒。
窃乎春秋之意也。
其不虚美。
不隐恶。
近平马迁之书也。
冀其众美。
以成一家之言。
虽知不知为上。
独善之与兼济
取舍其为孰多。
童蒙有救。
思盈半矣。
且二王既没。
书或在兹。
语曰。
能言之者。
未必能行。
能行之者。
未必能言。
何必备能。
而后为评。
岁洎丁卯
荐笔削焉。
评书药石论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臣闻率土作贡。
任其所有。
率身事主。
罄其所能。
心存口忠。
无所避就。
况今荡然不讳。
忠臣义士。
咸肆其辩。
可谓开大通之道。
陛下亦以臣知于书也。
论于书道。
是臣之职。
知而不说。
用臣何为。
臣之所言。
不敢不尽。
假如欲学文章。
必先览经籍子史。
其上才者。
深酌古人之意。
不录其言。
陆士衡云。
或袭故而弥新。
美其语新而意古。
其中才者。
采连文两字。
配言以成章。
将为故实。
有所典据。
其下才者。
模榻旧文。
回头易尾。
或有相呈新制。
见模榻之文。
为之愧赧。
其无才而好上者。
但写之而已。
书道亦然。
臣虽不工书。
颇知其道。
圣人不凝滞于物
万法无定。
殊途同归。
神智无方而妙有。
用得其法而不著。
至于无法。
可谓得矣。
何必张索。
而是规模。
道本自然。
谁其限约。
亦犹大海。
知者随性分而挹之。
先哲有云。
言相攻失。
以崇于德。
故上下无所不通。
若面是腹非。
护左忌右。
则匿恶之名。
寻声而至。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
肉多筋少为下。
书亦如之。
今之书人。
或得肉多筋少之法。
薰莸同器。
十年不分。
宁知不有藏其知能。
混其体法。
雷同赏遇。
或使之然。
至如马之偫行。
骥子不出其外。
列施衔策。
方知逸足。
含识之物。
皆欲骨肉相称。
神貌洽然。
若筋骨不任其脂肉者。
在马为驽⿰(马合)
在人为肉疾。
在书为墨猪。
推其病状。
未即已也。
医缓不能为之。
惟题署及八分。
则肥密可也。
自此之外。
皆宜萧散。
恣其运动。
然能之至难。
鉴之不易。
精察之者。
必若庖丁解牛
目无全形。
折枝分理。
其有一点一画。
意态纵横。
偃亚中间。
绰有馀裕。
结字峻秀。
类于生动。
幽若深远。
焕若神明。
以不测为量者。
书之妙也。
是曰无病。
勤而行之益佳。
其有方阔齐平。
支体肥腯。
布置逼仄。
有所不容。
棱角且形。
况复无像。
神貌昏懵。
气候蔑然。
以浓墨为华者。
书之困也。
是曰病甚。
稍须毒药以攻之。
古文篆籀。
书之祖也。
都无角节。
将古合道。
理亦可明。
盖欲方而有规。
圆不失矩。
亦犹人之指腕。
促则如指之拳。
赊则如腕之屈。
理须裹之以皮肉。
若露筋骨。
是乃病也。
岂曰壮哉。
书亦须用圆转。
顺其天理。
若辄成棱角。
是乃病也。
岂曰力哉。
夫良工理材。
斤斧无迹。
才子叙事。
潜刃其间。
书能入流。
含于和气。
宛与理会。
曲若天成。
刻角耀锋。
无利除害。
万事拙者易。
能者难。
童蒙书有棱角。
岂谓能也。
共人相知。
若始疏而终密者。
则大同。
始密而终疏者。
则大异。
故小人甘以坏。
君子淡以成。
耀俗之书。
甘而易入。
乍观肥满。
则悦心开目。
亦犹郑声之在听也。
又若臣之事主。
献小利。
叙小能。
则非大材。
于理无用。
谄谀者必有顺情之说。
忠谠者必有逆耳之言。
虽知其忠而不亲者。
以忤其意也。
虽知其谄而不忍疏者。
以会于情也。
惟明王圣主。
则能覆思审察。
勉循古言。
亲近忠良。
增益明圣。
是以远大无以浅近取。
棱角者。
也之弊薄也。
脂肉者。
书之滓秽也。
婆斯疾弊。
须访良医。
自非涤荡心胸。
除其烦愦。
古人妙迹。
用思沈郁。
自非冥搜。
不可而见。
固大巧若拙。
明道若昧。
泛览则混于愚智。
研味则骇于心神。
百灵俨其如前。
万像森其在瞩。
雷电兴灭。
光阴纠纷。
考无说而究情。
察无形而得相。
随变恍惚。
穷深杳冥。
金山玉林
殷于其内。
何奇不有。
何怪不储。
无物之象。
藏之于密。
静而求之或存。
躁而索之或失。
虽明目谛察而不见。
长策审逼而不知。
岂徒倒薤悬针。
偃波垂露而已哉。
是知之也。
盖粗以言诠而假于说。
若精以心了。
则无寄词。
心之通微。
贯之而已。
其得之者。
心手相应。
轮扁斲轮
固言说所不能。
是以钟张二王。
亦无言说。
鸡鹤常鸟。
知夜知晨。
则众禽莫之能及。
非蕴他智。
所禀性也。
臣之愚性。
或有近于鸡鹤乎。
昔文武皇帝好书。
有诏特赏虞世南
时又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
或逸气遒拔
或雅度温良。
柔和则绰约呈姿。
刚节则鉴绳执操。
扬声腾气。
四子而已。
虽人已潜灵。
而书方曜迹。
考能录异。
顿越数朝。
是知君臣之间。
荣辱相及也。
帝者务尊贤贵道。
亦有邀虚誉以自饰。
声实相半。
足称贤君。
知道味者。
乐在其中矣。
如不知者妨于观赏。
百未减一。
但不能割其少分耳。
厌饫生前之乐。
辜负身后之名。
使达人君子议之。
岂不惑哉。
之至德。
不被于今时。
闻者欣而戴之。
之君毒。
不流于今日。
闻者怒而怨之。
名固不可不存。
德固不可不立。
当今圣化洋溢。
四海晏然。
俗且还淳
书未返朴。
今之书者。
背古名迹。
岂有同乎。
视昔观今。
足为龟镜
可以目击。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复本之谓也。
书复于本。
上则法于自然。
次则归乎篆籀。
又其次者。
师于
夫学
尚不继虞褚。
况冗冗者哉。
自草隶之作。
书断详矣。
从宋齐已后。
陵夷至于梁陈。
执纲者失之于上。
据耳者惑之于下。
肥钝之弊。
于斯为甚。
贞观之际。
崛然又兴。
亦至于今。
则脂肉棱角。
兼有相沿。
千载书之。
季叶亦谓浇漓之极。
物极则返。
阴极则阳。
必俟圣人。
以通其变。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事或可应。
庸夫侪贤哲之功。
道或可行。
明主纳刍荛之议。
皆谓得于时也。
陛下宏至圣德。
讲论六艺。
迈踪上古。
化行之风。
书盛汉魏之日。
臣愿天下之事。
悉欲尽美尽善。
宁以书道。
独能谢于前代乎。
然大道不足崇。
若忽之。
则工拙之一也。
若存之。
亦当年妙有。
固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盛德。
伏愿下明敕以召之。
必草泽蒙庶。
涓涓之流成河海。
菱艾之莸为兰杜。
岂非盛事。
岂不美矣。
往者屈也。
来者伸也。
不尔。
非今之体。
悉不敢来。
或有过之人。
亦不敢进。
夫风者声也。
风以动之。
声以化之。
固天下之风。
一人之化。
若不诲示。
已谓得其元珠。
瓦釜钟鸣。
布鼓雷吼。
至若曲情顾旨。
必无过患
臣深知之。
不忍为也。
志士含忠抱义。
百鍊不销。
人皆有死。
无所追悔。
贞观之时
文臣无限。
蹇蹇者魏徵
文皇重之。
良史书之。
后代美之。
夫简兵则触目而是。
择将则万不得一。
固与众同者俗物。
与众异者奇才。
书亦如然。
为将之明。
必不披图讲法。
明在临敌制胜。
为书之妙。
必不凭文按本。
妙在应变无方。
皆能遇事从宜。
决之于度内者也。
且军之兴亡。
由将之明闇。
人之成败。
惟师之贤愚。
智不居心。
则不知道。
不知道。
则无以训人。
师之与将。
人之耳目。
耳目不明。
其可知也。
是以君子慎其所从。
白沙在泥。
与之同黑。
狂者东走。
逐者非一。
京邑翼翼。
四方取则。
俗风且行。
国相敩。
迷游忘返。
深浪何归。
仁覆子育。
岂不顾念。
伏愿天医降药。
醒晤昏沈。
导彼迷津。
归其正道。
弊风一变。
古法恒流。
神而化之。
默而通之。
反掌而盛行之。
别是(疑)冀夫天府之内。
有圣朝妙书宛然。
得千百数载已前气象。
比肩
美竹帛。
微臣所愿足矣。
陛下之能事毕矣。
古人有云。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虽陈愚见。
宁望可□非臣所知。
事出圣断。
人皆欲顺已。
不欲从人者。
情也。
惟明者能以理割之。
且声利之大端。
贵师所共有。
其生也。
风猷可嘉。
当代擅美。
其功也。
徽烈可纪。
身后垂名。
亦人情之何远。
语曰。
以心闻不容针。
臣谓此言之良者。
理国其道一也。
有一善。
身之荣。
有一恶。
身之耻。
恐后代议今之书。
虽不足累于明时。
终非有益。
伊尹以再饪干主。
意不专乎食。
臣以小学讽君。
道岂止乎书。
臣伏岩薮久。
无荣望干预求进。
亦非公卿荐闻。
陛下天听低回。
劳罗草泽。
选材于弃木。
擢臣于翰林
是策励驽骀。
敢不竭力。
兢惶疑命。
恐尘天听之明。
鸿飞冥冥
无患饮啄。
譬如为树。
置之于野。
则繁柯茂叶。
盖其所荫。
取之于材。
则梁栋轮辕。
适时为用。
臣违亲事主。
移孝于忠。
忠不竭诚。
孝可知矣。
侍奉日近。
辄有评论。
隐而不言。
臣之罪也。
言而不隐。
干犯天威。
冀增涓尘。
无可顾念。
不能随众碌碌。
辜负国恩。
人皆取容。
宁履危惧行于正道忘生。
区区之心。
愿垂圣察。
不胜愚直之至。
故献评书药石论云。
古迹记 唐 · 徐浩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
自伏羲画八卦。史籀造籀文。
李斯作篆书。程邈起隶法。
王次仲为八分体。汉章帝始为章草名。
厥后流传。工能间出。
史籀石鼓文。崔子玉吕望张衡李斯峄山碑会稽山碑。
蔡邕鸿都三体石经八分西岳光和殷华冯敦等数碑。并伯喈章草。
并为旷绝。及张芝章草。
钟繇正楷。时莫其先。
卫瓘索靖章草。王羲之真行章草。
桓元草。谢安王献之羊欣王僧虔孔琳之薄绍之真行草。
永禅师萧子云真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果师述师真行草。
陆柬之临书。臣先祖故益州九陇县吏部侍郎师道臣先考故洺州刺史左常侍峤之真行草。
皆名冠古今。无与为比。
齐梁以后。传秘此书。
跋尾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满骞朱异等署名。太宗皇帝肇开帝业。
大构图书。宝于内库
钟繇张芝弟昶王羲之父子书四百卷。及汉魏晋宋齐梁杂迹三百卷。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装成部帙。
以贞观字印缝。命起居郎褚遂良排署如后。
法书论 唐 · 蔡希综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余家历世皆传儒素。
尤尚书法。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
有篆籀八体之妙。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
五世伯祖蜀王记室君知。
咸能楷隶。
俱为时所重。
从叔父右卫府兵曹参军有邻
继于八体之迹。
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
第七兄洛阳希寂。
并深工草隶。
颇为当代所称也。
周宣王史籀大篆
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
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
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
其后继迹者。
伯喈得之极。
元常或其亚。
草圣始自楚屈原
章草兴于汉宣帝
楷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邯郸淳胡昭杜度
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
宋齐之间。
王僧虔羊欣李镇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
唐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
其次有琅琊王绍宗颍川钟绍京范阳张庭圭。
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
东汉崔瑗
宏农张芝与弟
河东卫瓘子恒
颍川钟繇及子会。
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
西河宋令文及子之逊。
东海徐峤之及子浩。
兰陵萧诚及弟谅。
如是数公等。
并遭盛明之世。
得从容于笔砚。
始其学也。
则师资一同。
及尔成功。
乃菁华各擅。
亦犹绿叶红花。
长松翠柏
虽占雨露。
孕育于阴阳。
而盘错森梢。
䒠茸艳逸。
各入门自媚。
讵闻相下。
咸自我而作古。
或因奇而立
若盛传于代。
以为贻家之宝。
则八体之极。
是归乎钟蔡。
草隶之雄。
是归乎张王。
此四贤者。
自数百载来。
未之逮也。
述书赋上 唐 · 窦暨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
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乎竞美。自时厥后。迭代沿革。朴散务繁。源流遂广。渐备楷法。区别妍媸。洎于我唐天宝末。国有寇难。府库倾覆。散坠闾阎。而兴复京都。所司徵购。得其归者盖寡矣。余至德中往往偶见。祛积年之遐想。骇此生之新观。虽欣鄙夫之幸遇。实为吾君之痛惜。恨沈草莽。上达无阶。因记彼而固求。愿沽诸而善价。然为监临动静。公私贸迁。徒暂披玩。终归他室。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周一人史籀秦一人李斯汉二人蔡邕杜操魏五人韦诞虞松司马师司马昭钟会吴二人皇象贺劭晋六十三人齐献王元帝成帝康帝孝武帝武陵王会稽王杨山涛嵇康张翰蔡充顾荣刘琨孔侃孔瑜陶侃熊远应詹卞壸刘超谢藻庾亮庾怿庾翼庾准郗鉴郗愔郗昙郗超郗俭之郗恢谢尚谢奕谢安王导王劭王珉王羲之王献之王廞王濛王述丁潭何充刘讷刘炎张澄刘璞张翼桓温元江沈嘉刘瑰之刘廞范汪范宁诸葛长民刘穆之温放之杨羲宋𡋺宋二十五人武帝文帝孝武帝明帝南平王海陵王谢灵运谢方明张茂度张永羊欣孔琳之薄绍之王敬宏王思颜峻桓护之骆萧思话庞秀之巢尚之裴松之徐爰江僧贺道力齐十五人齐高帝武帝竟陵王褚渊褚贲徐孝嗣王僧虔王慈王志王俭刘撝顾宝光胡楷之徐希秀张融梁二十一人武帝简文帝邵陵王孝元帝萧确萧子云王克陆杲任昉傅昭朱异王籍殷钧阮研王褒萧特庾肩吾陶宏景江茜周宏让范怀约陈二十一人武帝文帝炀帝沈后新蔡王庐陵王永阳王桂阳王释智永智果江总徐陵沈君理袁宪毛喜蔡景历蔡徵顾野王伏知道谢嘏贺朗北齐一人外五代祖刘隋五人刘元平房彦谦卢昌衡赵文深赵孝逸唐四十七人神尧皇帝文武圣皇帝则天武后睿宗开元皇帝汉王元昌岐王元范李怀琳欧阳询欧阳通虞世南虞纂虞焕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房玄龄殷仲容王知敬王绍宗孙过庭张旭贺知章徐峤之徐浩李造韩择木田琦卫包蔡有邻郑迁李权李枢李平钧王维王缙史惟则李阳冰家舅绘姨兄明若山宋儋李璆萧诚张从申吕向长兄蒙马氏妻刘秦姝等亲见者所言)并错综优劣。直道公论。或理尽名言。即外假兴喻。虽阙标旧品。而毕寄斯文。刊讹误于形声。定目存于指掌。其所不睹。空居名额。并世所传拓者。不敢凭推。一皆略焉。其辞曰。
尝考古而阅史。
病贱目而贵耳。
述勋庸而任人。
挥翰墨而由已。
则知亲瞩延想。
如见君子。
量风雅之足凭。
奚卷舒之能已。
古犹今也。
斯得美矣。
虽六艺之末曰书。
而四人之首曰士。
书资士以为用。
士假书而有始。
岂特长光价于一朝。
适容貌于千里王羲之蕺山姥六角扇五字字索百钱人竞买去梁元帝书亦云千里之面首转觉为能矣)
篆则周史籀
秦李斯
汉蔡邕
当代称之。
俱遗芳刻石。
永播清规。
之状也。
若生动而神凭。
通自然而无涯。
远则虹绅结络。
迩则琼树离披。
之法也。
驱妙思而变古。
立后学之宗祖。
如残雪滴溜。
映朱槛而垂冰。
蔓木含芳。
贯绿林以直绳。
伯喈三体。
八分二篆。
棨戟弯弧。
星流电转。
纤逾植发。
峻极层巘。
周秦汉之三贤。
余目验之所先。
石虽贞而云亡。
纸可寄而保传史籀周宣王时史官著大篆教学童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猎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篆文今见打本吏部侍郎苏勖叙记卷首云世咸言笔迹存者李斯最古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中即其文也李斯上蔡人终秦丞相作小篆书峄山碑后其石毁失土人刻木代之与石上本差稀又至德中安史败后四从弟沼于河阳清水渠下得传国玺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点画皆隐起作龙鸟状侧文小篆曰魏所受汉传国玺背上蟠螭一角折鼻尖有黄疵瑕按验谱牒乃无差舛云所书蔡邕伯喈陈留人终后汉左中郎将今见打本三体石经四纸石既寻毁其本最稀惟棱隽及光和等碑时时可见)
草分章体。
肇起伯度。
时君重而立名。
自我行而作故。
掣波循利。
创质畜怒杜操伯度京兆人终后汉齐相章帝贵其迹诏上章表故号章草今见章草书五行)
魏之仲将
奋藻独步。
迸泉涌溢。
或错玉班赋。
迹遗情忘。
契入神悟
然而负才艺。
履危惧。
膏明自煎
鬓发改素。
生非其代。
痛惜不遇。
名微格高。
复见叔茂
体裁约。
肌骨丰嫭。
如空凝断云。
水泛连鹭韦诞仲将京兆人终魏光禄大夫时凌云台成先误钉榜明帝使坐笼以鹿卢引上就书去地二十五丈及下鬓发皓然虞松叔茂会稽人终魏中书令大司农今见隶纸草书具姓名一纸十一行也)
子元之瑰迹。
子上之雄神。
量蕴文儒。
才苞古真。
或寄词达礼。
任道怀仁
或仰则钟繇
平视卫臻
如晴郊驷马。
维岳降神司马师子元河内人终魏录尚书事大司马忠武公及炎受禅追尊曰景皇帝今见正书带名一纸一十二行弟昭字子上魏相国录尚书事封文王追尊文皇帝今见正书具姓名两纸共一十二行)
士季之轨辙。
审钟家之超越。
将遗古而偕能。
与象贤而蹈拙。
后生之可畏。
实气盖于前哲钟会士季颍川子终魏征西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一纸八字)
广陵休明。
朴质古情。
难以穷真。
非可学成。
龙蠖蛰启。
伸盘复行皇象休明广陵人终侍中吴青州刺史今见带名章草帖表七行并写春秋哀公上第二十九卷首元年馀自二年十三年尽尾足其纸每一大幅有一缝线联合之六元凯押尾云此是茧纸紧薄有脉似桦皮以诸茧比类殊有异者也)
贺氏兴伯
同时共体。
瘠而不疏。
逸而寡礼。
等殊皇贺。
品类兄弟(贺劭字兴伯吴兴人终吴太子太傅见章草书带名一帖五行)
司马氏之受禅。
炎为帝祖。
伟哉齐王
手迹目睹。
翰墨之外。
仁贤是优。
重则突兀嵩华。
轻则参差斗牛司马攸大猷文帝第二子武帝弟封齐献王官至侍中大司马今见正书带名凡四段共三纸书有痛惜羊祜之言晋姓司马国犯先讳不言晋也)
逮乎龙化东迁
景文兴嗣。
天然俊杰。
毫翰英异
元帝之用笔可观。
世瑜之呈规仰似。
如发硎刃。
虎骇鹗眙
懦夫丧精。
剑客得志元帝讳睿景文东朝中兴之主当东迁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即其人也今见潜润正书具姓名一纸七行兼杂批约有十处)
成帝则生知草意。
颖悟通谙
光使畏魄。
青疑过蓝。
劲力外爽。
古风内含。
若云开而乍睹晴日。
泉落而悬归碧潭成帝讳衍字世禄元帝孙明帝子庾氏内今见草批谢草张澄启七行)
康帝则幼少闲慢。
迥出凡境
驷马安车。
不尚驰骋康帝讳岳世同成帝弟今见行书批刘讷启四纸共七行)
真率孝武
不规不矩。
气有馀高。
体无所主。
若露滋蔓草。
风送骤雨孝武帝讳曜昌明文子今见行书一纸又两帖等杂批六处共有二十一行也)
赳赳道叔
远淳迩俗。
全姓名而孰多。
议风度而不足。
元子惮其威武
吾徒遵其轨躅武陵王晞道叔明帝弟今见具姓名正书一纸三行)
道子雅薄。
绵密纤润。
露轻藏沈。
假曲蹑峻。
尺水之含众象。
小山之拟万仞会稽王道子孝武帝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凡七行)
季初则隐姓名。
展纤劲。
写拓共传。
赏能之盛。
犹踞牙钩爪。
超越陷阱杨肇季初荥阳荆州剌史今见草书一纸十行有古署榜无姓名今共传拓之)
巨源正书。
朴略仍馀。
染翰忘筌。
寄情得鱼。
若披坚草泽。
匿锐茅庐山涛巨源河内侍中司徒今见正书带名一帖四行)
叔夜才高。
心在幽愤。
允文允武。
令望令闻。
精光照人。
气格凌云
力举巨石。
芳逾众芬嵇康叔夜谯国人晋中散大夫今见带名行书一纸五行)
季鹰有声。
古貌磅礡。
虽无名验
攀附张索靖)
如凝阴断云。
垂翅一鹗张翰季鹰吴郡大司马掾今见草书一帖三行有古榜名满骞押尾)
子尼约。
片月孤峰。
千岁之下。
森森古容蔡充子尼陈郡晋成都王子谟过江食蟹遇毒者本朝尚书仆射见带名草书一帖四行)
彦先尚质。
无而不有。
犹崆峒之上。
世俗谁偶顾荣彦先吴郡骠骑将军今见草书带名三帖共有一十二行)
越石伟度
秕糠翰墨。
伐树而爱人。
似问鼎而在德刘琨越石中山太尉今见行书半纸具姓名五行)
敬思敬康
二孔殊芳。
思行则轻利峭峻。
类惊虬逸骏
康草则古质郁纡。
如落翮摧枯(孔侃字敬思会稽大司农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七行孔敬康会稽车骑将军今见具姓名一纸三行)
雍容士行。
季孟公旅。
肌骨閒媚。
精神慢举。
如辞山登朝。
混迹杂处陶侃士行秣陵侍中大将军今见带名正书一纸十行)
孝文刚断。
谨正援毫。
古虽拙利。
今称且高。
如贵冑之跃骏。
武贲之操刀熊远孝文豫章大将军长史今见具姓名正书启七纸)
思远则藁草悬解。
笔墨无在。
真率天然。
忘情罕逮。
犹偫雀之飞广厦。
小鱼之戏大海应詹思远汝南镇南大将军今见草表带名二纸共一十七行)
望之之草。
紧古而老。
落纸筋盘。
分行羽抱。
如充牣多士。
交连杂宝(卞壸字望之济阴人侍中骠骑大将军今见带名草书一纸共六行)
体大法殊。
实推世踰。
禀天然而自强。
乱帝札而见拘。
犹朝廷宿旧。
年德相趋刘超字世踰琅琊卫尉零陵忠侯今见带名正书一帖三行手笔与元帝相类自职居近密遂绝其与外人所交之书也)
叔文法钟。
纤薄精练。
用笔虽巧。
结字未善。
似渐陆之遵鸿。
等窥巢之乳燕(谢字叔文会稽人晋中书侍郎今见具姓名正书启两段为一纸五行其半先在官半在外及得之勘合如一得新故异也)
博哉四庾。
茂矣六郗。
三谢之盛。
八王之奇。
至如强骨慢转。
逸足难追。
断蓬征。
垂。
任纵盘薄。
是称元规庾亮字元规颍川太尉今见草书五纸行帖共八行具姓名草书又一纵十一行)
遗古效钟。
叔豫高踪。
虽稳密而伤浮浅。
叶公之爱画龙庾怿字叔豫颍川卫将军今见正行书带名一纸四行)
积薪之美。
更览稚恭
名齐逸少
墨妙所宗。
善草则鹰搏隼击。
工正则剑锷刀锋
愧时誉之未尽。
觉知音而罕逢。
其荒芜快利。
彦祖为容。
似较狡兔于大野。
任平坡之所从庾翼稚恭车骑将军今见草书四纸共二十六行具姓名正书一帖三行怿与并是亮弟庾彦祖子亮孙晋豫州刺史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凡八行)
道徽丰茂宏丽。
下笔而刚决不滞。
挥翰墨而厚实深沈。
渔父之乘流鼓枻
高平奕叶。
盛德遗能。
方回重熙。
接翼嗣兴。
则章健草逸。
发骪廉棱。
若冰释泉涌。
云奔龙腾。
密壮奇姿。
抚迹重熙。
若投石拔距。
怒目扬眉。
景兴当年。
曷云世乏。
正草轻利。
脱略古法。
迹因心而谓何。
为吏士之所多。
惜森然之俊爽。
嗟蔑尔于中和。
处约道允
家之后俊。
狂草势而兄优。
谨正书而弟润。
俱始登于学次。
惭一亏于九仞郗鉴道徽高平人太宰今见草书三纸共十七行郗愔方回昙字重熙并子愔司空见章草书写父杂表一首四十三行草书八纸昙晋中郎将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四行郗超景兴子晋临海太守今见具姓名行草书共四纸郗俭之字处约太子率更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两纸郗恢道允镇军将军今见具姓名草书及行书共两纸处约道允并是昙子)
谢氏三昆。
尚草特峻。
犹注飞涧之瀑溜。
全牛之虚刃。
达士逸迹
乃推无奕
毫翰云为。
任兴所适。
能事雅量。
末归安石
至夫蕴虚静。
善草正。
方圆自穷。
礼法拘性。
犹恒德之仁智。
应物之龟镜
恨其心惧景兴
书轻子敬。
塞盟津而捧土。
损智力有馀病谢尚仁祖陈郡散骑常侍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六行谢奕无奕镇西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一纸六行谢安安石侍中太傅今见具姓名正书二纸三十行安得献之书时断作纸夹焉)
业盛琅琊
茂宏厥初。
众能之一。
乃草其书。
将以润色前范。
遗芳后车。
风棱载蓄。
高利有馀。
类贾勇之武士
等相惊之戏鱼。
子敬伦。
迹存目验。
以古窥今。
调涉浮艳。
尚期羽翼鸿渐。
兰香染。
与兄拓而弟真。
将奢也而宁俭。
绳绳宜尔。
杰出季炎。
露锋芒而豁怀。
傍礼乐而无检。
抟扶摇而坐致。
超峻极而非险王导茂宏琅琊丞相谥曰文献公今见具姓名草书两纸共六行王劭敬伦子晋车骑将军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六行兄即恬洽不见真迹洽子珉字季炎晋中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凡八行)
然则穷极奥旨。
逸少之始。
虎变而百兽跧。
风加而众草靡。
肯綮游刃
神明合理。
虽兴酣兰亭
墨仰池水。
武未尽善。
韶乃尽美。
犹以为登泰山崇高
知偫阜之迤逦。
逮乎作程昭彰。
褒贬无方。
秾不短。
纤不长。
信古今之独立。
岂末学而能扬。
幼子子敬
创草破正。
雍容文经。
踊跃武定。
态遗妍而多状。
势由已而靡罄。
天假神凭。
造化莫竟。
象贤虽乏乎百中。
偏悟何惭乎圣。
斯二公者。
能知方祁氏之奚午。
天性近周家之文武。
诚一字而万殊。
且含规而孕矩。
然而真迹之称。
独标俣俣。
忘本任心。
余所不取。
何哉。
且得于书法。
失于背古。
是知难与之浑朴言。
可以为砻斲主矣王羲之逸少右军将军前后多见行草书唯正书世上稀绝幼子献之字子敬中书令今世上多见行书独步不可具举迹书之书称二王辄加真字馀虽超越者并通谓之绝迹盖俗学之意也)
温温伯舆
亦扇其风。
风流之表。
轩冕之中。
骨体慢正。
精彩冲融。
已高天然。
恨乏其功。
如承奕叶之贵冑。
备夙训之神童王廞伯舆即导孙荟子晋司徒左长史今见带名草书一纸七行)
粤若太原之英。
二子閒生。
仲祖元常之则。
怀祖通文献之情。
方言慕而我愧(言慕钟繇
叔文而彼荣(比叔文即谢
习所通而不及言通王导
参放之而先鸣(参温放之
结束体正。
肆力专成。
犹栋梁富于合抱。
巧匠斲而未精(即王濛也)
高利迅薄。
连属欹倾。
犹鸟避罗而势侧。
泉激石而分横(即王述王濛仲祖太原金紫光禄大夫今见具姓名正书一纸二行王述怀祖太原晋尚书蓝田侯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三行)
若夫反古不忘。
吾推世康
似无逸少。
如禀元常
犹落太阶之蓂荚。
秘府之芸芳丁潭世康会稽人固孙弥子晋散骑常侍今见正草书各一纸共十行)
次道淳实。
寡于风彩。
自是雄姿。
翰墨具在。
如士大夫之京华游处。
参贵冑而肤质未改何充次道庐江庾亮侍中司空今见带名行书三行)
行仁靡杂。
唯钟是师。
悦端闲于高轨。
能终始于清规。
虽带偏薄。
亦能邻几。
若凤雏始备于五彩。
长松仅攀乎一枝刘讷字行仁琅琊散骑常侍今见康帝启四纸共有三十五行也)
真长则草含稚恭之厚爽。
正迩越石之羁束。
轻浮森峭。
秾媚藻缛。
落众木于秋杪
狎偫鸥于水曲刘炎真长沛郡丹阳尹今见具姓名行书及草各一帖共六行)
国明励躬。
钟氏馀风。
壮利纤薄。
守雌知雄。
如道门之子。
仙路时通张澄字国明吴郡人嘉之子晋光禄大夫今见咸康八年带名正书上成帝启一纸七行)
猗欤子成
徇迹过名。
正隶敦实。
稿草沈轻。
元常高风。
虽疏复呈。
犹不考击之钟鼓。
含律吕之音声刘璞子成南阳人晋光禄勋即得道南岳魏夫人之子夫人魏舒女父义河内修武今见具姓名行书及草两纸共二十行)
君祖驰驭。
艺忝令誉。
穷正验草。
而罕逮其能。
作伪乱真。
而未可为据。
正企钟而悠邈。
草师王而莫著。
与夫敬仁道偫王修江灌
或拔茅以连茹。
犹锐意鹏举
致身鹰翥张翼字君祖下邳人晋东海太守穆帝王右军手表帝自批后右军殆不能别久乃云小人几欲乱真今见具姓名正草书总三帖共十六行)
元子正草。
厚而不伦。
若遗翰墨。
犹带真淳。
似山林之乐道。
非玉帛之能亲桓温字元子谯国人彝子晋丞相大司马南郡宣武公今见其行草书带名四纸共三十行)
敬道耽玩。
锐思毫翰。
依凭右军
志在凌乱。
草狂逸而有度。
正疏涩而犹惮。
如浴鸟之畏人。
等惊波之泛岸(桓元字敬道温子义兴太守自署丞相僭号曰楚今见带名正行草书总十纸共六十行)
道偫闲慢。
气格自充。
始习新制。
全移古风。
伯舆之合极王廞
子敬之童蒙。
犹富礼乐之世冑。
备神彩于厥躬江灌字道偫陈留人侍中中护军今见带名行书一纸七行)
长茂草势。
既捷而疏。
慕王不及。
独断所如。
犹鸷鸟击搏而失中。
因蹭蹬于古墟沈嘉字长茂吴郡吴兴太守今见具姓名草书共三行)
元宝刚直。
两王之次。
骨正力全。
轨范宏丽。
凌突子敬
病于轻肆。
同变武而习文。
若访龙而获骥刘瑰之字元宝沛国御史中丞义城伯今见带名行书九行)
季舒纤劲。
循古有礼。
遇稀难评。
唯署一启刘廞季舒会稽人晋光禄大夫今见书名启一纸也)
顺阳笔精。
吾见元平。
近瞻元常
俯视国明张澄
利且掩薄。
能多似生。
如班输之运斧。
乏栋梁以经营范汪字元平顺阳人安北将军今见具姓名正书谢赐瓜启四行矣)
武子正笔
颇全古质。
去凡忘情。
任朴不失。
犹高人之与释子。
志由道而秉律范宁武子汪子晋中书侍郎今见带名正书启三纸共二十一行)
长民则全效子敬
便于性分。
宏逸生于天机。
众妙总而独运。
凌所师而小薄。
壮若已而不紊。
犹豁其流而冰开。
殷其响而雷奋诸葛长民琅琊辅国将军宣城内史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六行)
道和闲雅。
离古蹑真。
慢正由德。
高踪绝尘。
昂藏博达之士。
謇谔朝廷之臣刘穆之道和东莞侍中司徒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六行)
放之率尔。
草健笔力。
岂忘保持。
足见准则。
犹片锦呈巧。
细流不极温放之太原人峤子晋黄门侍郎今见草书具姓名二行)
杨真人之正行。
兼淳熟而相成。
方圆自我。
结构遗名。
如舟楫之不系
宠辱以若惊(真人讳羲宏农人今见行书带名六行)
宋珽讹紧。
足光利用。
习古者或以为轻。
日新者必因而重。
犹朴散而分形器。
务成而立赋颂(宋珽广平人相府参军今见行书具姓名凡四行)
宋武德舆。
法含古初。
见荅道和之启。
未披有位之书。
观其逸毫巨丽。
载兆虎变。
高躅莫究其涯。
雄风于焉已扇。
犹金玉矿璞。
包露贵贱刘裕德舆彭城人翘子晋太尉中书监封宋公后受禅称宋武帝今见带名批刘穆之启两纸共六行矣)
皇矣文帝
天知正隶。
举已达于纵横。
王媚于紧细献之
向精专而习熟。
几可与之兴替。
尚瞻击水鹏抟
且并闻天之鹤唳文帝讳义隆武帝第三子今见带名正行书两帖共七行杂批五处共有二十行也)
孝武武威戡难。
翰墨驰声。
虽禀训而已高。
恨一篑而未成。
徒忌人之贤已。
异及父之令名武帝书视文帝为未及)
与思话而雄强。
彦琳而愧耻萧思话孔琳之
若夷狄之佳丽。
慕颜容于桃李孝武帝讳骏休龙文帝第三子今见带名正书启十行又行书都四纸共十三行)
太宗徽音。
用壮之心。
遗弃鄙野。
不无高深。
快突俗工。
匠古邻今。
冠楂梨之下果。
怯鸾凤之珍禽明帝讳彧休炳孝武帝弟今见带名行书四纸并批杂启等共八行也)
南平休元
笔力自全。
幼齿结构。
老成天然。
比夫鸟在鷇。
龙潜泉。
符彩卓尔。
文词粲然南平王铄休元文帝第四子今见带名启正书两行)
休茂尚冲。
已工法则。
长于用笔结字。
短于精神骨力。
性灵可观。
运用未极。
犹凫雏鹄子。
初备羽翼海陵王休茂文帝第十四子今见正书带名启四行姚怀珍押尾)
后见三谢两张。
连辉并俊。
若夫小王风范。
骨秀灵运
快利不拘。
威仪或摈。
犹飞湍激矢。
电注雷震谢灵运陈郡宋侍中秘书监今见带名行书七行)
方明和。
稳媚且润。
如幽闲女德。
礼教士允谢方明陈郡惠连宋会稽太守今见带名正书签三行也)
茂度逸翰
景初清规。
或大言而峻薄景初对文云臣恨二王不得臣之体)
或寡誉而拙奇王僧虔书用拙笔以自容)
并心轻两王
迹及宗师。
拟鹤鸣而子和。
殊鲤退而学诗张茂度吴郡人敞子宋会稽太守今见具姓名行草书两纸共十行张永景初茂度宋征西将军今见正行草书五纸共三十行矣)元则亲得法于子敬
虽时移而閒出。
手稽无方。
心敏奥术。
虚薄而不忘本分。
纵横而粗得师骨。
遇其合时。
髣髴唐突。
犹图骐骥而莫展。
塑真仙而非实。
尔后王羊谬同。
众靡馀风。
彦琳敬叔
允执厥中。
孔则愈于紧速。
病于乾偏。
超举之馀。
窥羊及肩。
犹蓬瀛心想。
濩武风传。
竞其丰利
又睹薄氏。
纤圆克成。
骨力犹稚。
精彩润密。
乃诚莫贰。
掩友凌师。
抑亦其次。
虽鍮无金价。
而珉实玉类羊欣敬元泰山人不疑子宋中散大夫与邱道护同授献之笔法今见正行草具姓名书二十馀纸凡六七卷所言王羊谬同谚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言虚也孔琳之彦琳会稽宋太常卿今见具姓名正行书三纸共二十行薄绍之敬叔丹阳宋给事中与杨孔并师小王今见具姓名行书四纸共二十八行)
淮水茂族。
敬宏不坠。
胡朝馀风。
翰墨兼至。
既约古而任逸。
亦遗能而独驶。
犹创埏埴于昔人。
全朴略而成器王敬琅琊人导孙桓元姊夫宋侍中左光禄大夫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四行也)
蔓衍枝派。
思元不忘。
稳厚而无法度。
淳和而蓄锋芒。
犹君子自适。
顺时行藏王思琅琊南康太守今见具姓名行书三行)
颜氏儒门。
士逊墨妙。
大令典则。
中散气调。
薄首孔肩。
体格惟肖。
如惊弦履险。
避地膺峭颜竣士逊琅琊人延之子宋右将军东扬州刺史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五行言薄首孔肩献之羊欣绍之琳之)
桓公护之。
神凝笔迟。
富雅景。
士规
犹门寒道高
衣薜言诗(桓护之字彦宗洛阳宁朔将军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四行)
翩翩正祖。
恭已法则。
师资小王。
深入阃域。
安知逸气。
未详笔力。
犹骥异真龙。
紫非正色(骆字正祖丹阳钜野今见行书一纸五行有姚怀珍徐僧等押尾)
思话绵密。
缓步娉婷。
任性工隶。
师羊过青。
似凫鸥雁鹜。
游戏沙汀萧思话陵人宋征西将军丹阳尹今见带名正书启两纸共十三行具姓名行书三行)
二王变古。
法有所属。
兢兢秀之。
敛翰谨束。
如仙童乐静。
不见可欲庞秀之江州刺史今见正书具姓名启一纸十行)
仲远循常。
由衷迩俗。
彦琳之墙仞。
茂度之轨躅张茂度
岂闻一而得三。
同出吴而入蜀巢尚之仲远鲁国宁朔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七行)
世期旁通。
崛强断利。
方回之章法郗愔
敬元之草意羊欣
庖丁解牛
同君子之不器裴松之世期河东宋散骑常侍大中大夫今见具姓名章草书慰劳文一卷二十四行)
长玉靡慢。
神闲态秾。
小王之伟质
明帝之高踪。
执德而风尘不杂。
发言而礼义攸从徐爰长玉琅琊人本名瑗避傅亮讳除玉宋大中大夫今见正书具姓名上明帝启一纸五行)
江侯僧安
健利而乾。
轻媚。
体出多端。
犹广庭之卉木。
小苑之峰峦(江僧安陈留人宋太子中庶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八行)
道力草雄。
圆转不穷。
壮自躬之体格。
逸少之遗风。
犹立言而逍遥出世。
验迹乃夙夜在公贺道力会稽吴兴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共二十行)
齐高则文武英威。
时来运归。
挺生绍伯
墨妙翰飞。
观乎吐纳僧虔。
挤排子敬
昂藏郁拔。
胜草负正。
犹力稽牛刀。
水展龙性萧道成绍伯陵人永之子宋右仆射太尉封十郡为王及受禅即位称齐高帝今见具姓名行草书及杂批三十馀纸)
世祖宣远
象贤岂敢。
仰英规而无功。
超笔力而有胆。
莫顾程式。
率由胸襟。
能骋逸气。
未忘童心。
若横波束薪。
泛滥浅深武帝讳赜宣远高帝长子今见带名行草书及杂批等十馀纸)
子良则能知未善。
心远迹迩。
家风若遗。
古则翻鄙。
虽有力而无体。
将从真而自美。
犹土阶茅茨。
俭德之始竟陵王子良武帝子今见带名行书四行)
彦回无节。
笔翰亦尔。
快利不拘。
足用而已。
如拔枫柳。
抑亦梓褚渊彦回河南人宋末与高帝同掌枢密后齐台建以佐命功授司徒中书监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共一十三行)
蔚先忠良。
自我名扬
老成不亏。
和雅允臧。
若穷隐肥遁。
志傲侯王褚贲蔚先渊之子齐秘书监因父忧免职便不仕时人以为耻父失节于宋室遂尔屏居今见正书启具姓名一纸凡八行)
非礼不言。
从容始昌
如硕德君子。
道义难量。
而盛德有素。
笔精源长徐孝嗣始昌东海齐太尉尚书令今见正书启共二纸)
穆父子。
载茂馀芳。
僧虔则密致丰富。
得能失刚。
鼓怒骏爽。
阻圆任强。
然而神高气全。
耿介锋芒。
发卷伸纸。
满目辉光。
才行兼而双绝。
名实副而特彰。
如运筹决胜。
威震殊方。
伯宝次道
并资义训。
兄则杂太祖高帝而外兼。
禀家君于已分。
弟则纤薄无滞。
过庭益俊。
并能闲墨妙。
逸速毫奋。
比达士与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
仲宝同夫季舒
署名莫窥墙仞王僧虔琅琊人昙首子齐尚书令穆公今见正书具姓名启二并行书共十五纸王慈伯宝王志次道僧虔子慈齐侍中冠军今见具姓名行书两纸共二十五行弟志齐侍中吏部尚书今见具姓名行书三帖共七行王俭仲宝僧绰子齐尚书令今见署名启行字而已与孔廞同廞字季舒
茂谦则壮而不密。
骋志恒俗。
轻师模。
任纵欲。
如勇夫格兽。
径越林麓刘撝茂谦彭城齐太子洗马御史中丞今见行书两纸共二十行)
宝光楷之。
同调合韵。
差池去就。
羽翮齐振。
依萧附王(道僧虔
俱曰
论骨气而胡壮。
验精神而顾峻。
犹岸柳之先春。
得地连于河润顾宝光吴郡齐司徒左西掾今见具姓名行书两纸共二十行胡楷南昌齐度支尚书今见带名行书一纸八行)
希秀之迹。
敬叔之伦薄绍之
正则谨促有度。
草则拘检靡伸。
如俭德君子。
清朝士人徐希秀琅琊齐骁骑将军今见具姓名行书草书两纸共十二行)
思光逸才。
挥翰无滞。
超宝光之力。
从僧虔之制。
越恒规而涉往。
出众格而靡继。
如塞路蓬转。
摩霄鸢唳张融思光吴郡齐司徒左长史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九行)
梁则高祖叔达
恢宏厥躬。
泯规矩。
合童蒙。
文胜质而辞寡。
明察众而理穷。
犹巧匠琢玉。
心惬雕虫萧衍叔达陵人顺之子齐左仆射征东将军梁王及受禅即位称梁武帝今见带名行书及制草杂批等四十馀纸)
文摹钟。
不瑕有害。
景乔而含古萧子云
邵陵而去泰文帝讳纲字世缵武帝第三子今见带名正书启四纸并写禅师碑文六纸及行书四行)
世调则气吞元常
若置度内。
方之惠达萧特
旨趣犹昧。
擅时誉而徒高。
考遗踪而罕逮邵陵王纶字世调武帝第六子今见带名行书三纸)
孝元不拘。
快利睢盱。
习疏于一体。
加紧薄而小殊。
惟数君之翰墨。
(去声)天伦之友于。
皆可比殊芳。
鸿雁异躯孝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一十五行)
仲正则而壮。
赊而密。
婆娑蹒跚
绰约文质。
禀庭训而微过。
任天然而自逸。
若众山之连峰。
探仙洞而不一萧确仲正纶子广州刺史永安侯今见具姓名行草书两纸一十五行)
景乔则润色钟门。
性情励已。
丰媚轻巧。
纤慢旖旎。
诗虽易其国风。
赐岂贤于夫子。
犹鸾窥镜而鼓翼。
虎不咥而履尾萧子云景乔陵人梁侍中国子祭酒今见正书具姓名启及临右军共三十行又见草书六十馀纸)
名劣笔健。
乃逢王克。
通流未精。
疏快不忒。
犹腐儒宿士。
运用自得(王克琅琊梁尚书仆射今见具姓名草书四行有胡昂印尾)
陆杲迅熟。
骋健遣能。
任纵便。
无风棱。
如郊坰羽猎。
䎀狨奔腾陆杲吴郡梁光禄大夫扬州大中正今见具姓名草书九行)
体杂闲利。
睹夫彦升
构牵掣而无法。
任胸怀而足凭。
犹注悬泉。
咽凝冰任昉彦升乐安人梁吏部侍郎掌著作今见具姓名草书五行)
茂远捷锐。
足以自给。
彦和连环。
迅不可及。
如过雨之奔檐霤。
飞燎之赫原隰傅昭茂远北地梁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贞子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一十一行朱彦和吴郡人中领军右仆射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十三行)
文海紧快。
势逸气高。
未忘俗格。
锐意操刀。
乐成名于朝野。
嗤遁迹于蓬蒿王籍文海琅琊僧虔左塘令今见具姓名草书凡八行)
季和慢速。
风规所属。
圆转颇通。
骨气未足殷钧季和陈郡梁国子祭酒今见行草书两帖共有一纸三行)
文矶纤润。
稳正利草。
软媚横流。
姿容美好。
若其抑阮褒殷。
庶几同尘。
似泉激溜于悬磴。
木垂条于晚春阮研字文矶陈留人交州刺史今见具姓名正行草书五十馀纸)
子深与惠达。
景乔之幼志。
俱亲拂毫。
同陪结字。
深正稳而寡力。
达草而丰意。
或比父而疏省。
或过师而巧媚。
谁与别其罗纨。
且欲同乎箧笥王褒子深琅琊人规子梁尚书仆射萧特字惠达子云子海盐今见正行草书具姓名共有二十六纸)
肩吾通塞。
并乏天性。
工归文华。
拙见草正。
徒闻师阮阮研
何至辽夐。
使铅刀之均锋。
称并利而则佞庾肩吾子慎新野梁度支尚书今见具姓名行书三纸)
通明高爽。
紧密自然。
捭阖宋文。
峻削阮研
载窥逸轨。
不让真仙。
犹龙髯鹤颈。
奋举云天(陶宏景字通明丹阳人隐居山林武帝追谥贞白先生今见具姓名正行书一十二行)
彦渊气懦。
任力或滞。
犹翮短风高。
升沈靡制江茜彦渊济阳梁吏部侍郎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三行)
宏让迅快。
放诞可观。
利疾速。
著轻乾。
若星居僻陋。
木蔓樛盘周宏汝南人宏正弟今见草书七行有胡昂押尾)
蠢蠢怀约。
任已作制。
若孤陋儒生。
辛勤一艺范怀约吴郡梁东宫侍书今见正书写正览一卷并具姓名行书一纸)
爰及陈氏。
霸先创业。
盘桓有威。
牢落无法。
等王师凭怒。
挫衄攻劫。
嗟文炀而不知。
徒染毫而败法陈霸先颍川人文赞子历梁司空丞相封为陈公后受禅即位称陈武帝今见批沈格启行书四行文帝讳茜子华武帝子见批陆琼启行书三行炀帝讳叔宝字元秀宣帝子今见带名行书一纸)
沈氏后德。
名标婺华
允光亲署。
独美可嘉。
如晚晴阵云。
傍日残霞炀帝后沈氏吴兴人君理之女今见署启一纸婺华后字)
叔齐郁然。
署押而已。
伯仁软慢。
尺牍近鄙。
钦荣之之劲举。
虽师心而入流。
高疏壮浪。
复睹伯谋
并如策马驰逐。
苇航泛浮新蔡玉叔字子萧炀帝弟官至侍中国子祭酒见署名书一纸庐陵王伯仁字寿之炀帝子官光禄大夫中武将军今见具姓名行书四行永阳王伯智字荣之庐陵王弟官至左翊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七行桂阳王伯谋字深之永阳王弟官至丹阳尹今见带名行书五行)
智永智果
禅林笔精。
天机浅而恐泥。
志业高而克成。
或拘凝重。
萧索家声。
或利凡通。
周章擅名。
犹能作缁门之领袖
为当代之准绳。
并如君子励躬于有道。
高人保志而居贞会稽欣寺僧智永姓王氏右军孙今见具名真草千文数本并带名草书二纸僧智果会稽人带名草书一纸)
坡陁总持。
独步方外。
甘率性而众异。
非接武于兴会。
若时违隐沦。
卒不冠带江总总持济阳人陈尚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三行)
孝穆鄙重。
刚毅任拙。
偏裨武夫。
胆勇智怯徐陵孝穆东海陈左仆射今见正书带名启一纸)
仲伦则快速无度。
驰突不疏。
尺题已终。
笔势仍馀。
似逸笼槛之众鸟。
恣飞鸣之所如沈君理仲伦吴兴人陈尚书吏部郎中驸马都尉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
德章率尔。
流浪急速。
骨气乍高。
风神入俗。
符纵而失道。
等溃河与颠木袁宪德章陈郡陈右仆射今见具姓名草书两行有胡昂印尾)
快哉伯武
心空手敏。
古风若遗。
令范惟允。
如平郊逸骥。
晚景飞隼毛喜伯武荥阳陈吏部尚书今见具姓名草行书共有四纸)
翩翩济阳
茂世希祥
任朴无闻。
适俗不忘。
父轻而迅。
子凛而强蔡景历茂世济阳陈度支尚书今见具姓名行草书三纸子徵希祥陈中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
接武随波。
雷同野王
如异硗肥之挺质。
之凌霜顾野王希冯陈黄门侍郎大著作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
知道则疏弛慢。
无可取则。
削凡常。
病窒塞。
犹岸陆纵獭。
艰辛骋力伏知道昌平陈镇长史今见具姓名草书三纸)
含茂悠悠。
荐臻同德
迫时季而陵替。
俱道丧于翰墨。
徒麋鹿为后先。
非胜负可差忒谢嘏含茂陈郡陈中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三纸)
贺氏曰朗。
虽非动人。
不事笔力。
犹阻学贫。
三者若宦游旅泊。
衣化风尘(贺会稽陈秘书监今见具姓名行书三纸)
文深孝逸
独慕前踪。
至师子敬
如欲登龙。
有宋齐之面貌。
无孔薄之心胸赵文深天水人后周为书学博士书迹为时所重孝逸汤阴四门助教师右军逸效大令甚有功业当平梁之后王褒入国举朝贵冑皆师于唯此二人独负二王之法俱入隋临二王之迹人閒往往为宝耳)
萧条北齐
浩汗仲宝
劣充凡正。
备法紧草。
师右军
歘尔由道。
究千变而得一。
乘薄俗而居老。
海岳高深
青分孤岛(刘珉字仲宝彭城彦英北齐三公郎中今见具姓名草书十二纸)
隋则元平嗣芳
讹熟名扬。
彦谦草力。
浮紧循常。
糟粕右军之化。
依稀夫子之墙。
皆如益星榆之众象。
无月桂之孤光(刘元平珉之子洁志高蹈隋赠贞范先生今见具姓名行书二纸房彦谦清河司隶刺史今见具姓名草书十纸)
昌衡跌宕。
率尔而作。
虽蔑法而或乖。
乃由衷而不怍。
野笋成竹。
长风陨箨卢昌衡子均范阳侍中司空道虔子均礼部侍郎太子左庶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二纸)
述书赋下 唐 · 窦暨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
我巨唐之膺休。一六合而阐幽。
武功定。文德修。
高祖运龙爪。陈睿谋。
自我雄其神貌。冠梁代之徽猷神尧皇帝陇西李氏讳渊官至殿内少监右骁卫将军大丞相封唐王及受禅即位革隋为唐又王右军书柱作爪形时观者号为龙爪书高祖王褒得妙故有梁朝风格焉)
太宗则备集王书。圣鉴旁启。
虽蹑闾井。未登阶陛。
质讵胜文。貌能全体。
风骨。总法礼(文武皇帝讳世民神尧子当贞观年中鸠集二王真迹徵求天下并充御府
武后君临。藻翰时钦。
顺天矜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则天皇后沛国武氏士彟女临朝称尊号曰大周金轮皇帝时凤阁侍郎石泉王公方庆晋朝丞相导十世孙有累代祖父书迹保传于家凡二十八人缉成一十一卷后墨制问方庆方庆因而献焉后不欲夺志遂尽摹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归还王氏人到于今称之右史崔融撰王氏宝章集序具纪其事)
睿宗垂文。规模尚古。
飞五云而在天。运三光以窥户睿宗皇帝天后第四子性淳和好书史尚古质书法正体不乐浮华)
开元应乾。神武聪明。
风骨巨丽。碑版峥嵘。
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
诸子多艺。天宝之际。
迹且师于翰林。嗟源浅而波细开元天宝皇帝仁孝慈和兼负英断好图书少工八分书及章草殊异英特自诸王殿下已下多效吴嗣李涂虽有工夫不能高远开元中八分书北京义堂西岳华东岳封禅碑虽有当时院中学士共相摹勒然其风格大体皆出自圣心)
汉王童年。自得书意
夙承羲献。守法不二汉王元昌文皇帝弟)
惠文靡倦。博好敦劝。
恨夫有始无终。灰烬成空。
苟惧存而投阁。徒荣殁而升宫。
尚可谓梁园笔壮。乐府文雄。
累圣重光之盛业。六书一艺之精工。
非所以抑至人之徇已。服勇士以雕虫。
责繁声于韶濩。徵艳色于苍穹者也岐王元范追册惠文太子开元皇帝弟时天府图书为张昌宗窃换张氏诛后归薛稷没为王所得初不闻奏后虑焉乃尽焚之言乐府文雄者王多能好事有文词特为歌者所唱)
爰有怀琳。厥迹疏壮。
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高风甚少。俗态尤多。
吠声之辈。或浸馀波李怀琳洛阳人国初时好为伪迹其大急就称王书及七贤书假云薛道衡作叙及竹林叙事并卫夫人咄咄逼人嵇康绝交书怀琳之伪迹也有姓谢名道士者能为茧纸尝书大急就两本各十纸言词鄙下跋尾分明徐唐踪迹烜赫劳茹装背持以质钱贞观中敕频搜寻彼之钱主封以诣阙太宗殊喜赐缣二百疋怀琳乃上别本因得待诏文林馆故在内之本有贞观印焉顷年在右相林甫家后本在张怀瓘处寻博易与李起居)
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
欧阳在焉。不顾偏丑。
䫜翘缩爽。了袅黝糺。
如地隔华戎。屋殊户牖。
学有大小夏侯。书有大小欧阳
父掌邦礼。子居庙堂。
随运变化。为龙为光欧阳询长沙人纥之子幼孤陈中书令江总收养书出于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官至率更令太常少卿子通亦能继美拜纳言封渤海公
永兴超出。下笔如神
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然则壮文矶而老成。与贞白而德邻。
如层台缓步。高谢风尘。
纂焕嗣圣。体多拘检。
如彼珷玞。乱其琬玉虞世南会稽人荔之子迹居四公之上官秘书监礼部尚书永兴公子纂孙焕皆能继世授武官在仗宿卫初隋有猛将来护儿子恒济皆负才学入唐继登三事故陆元方所云来护儿儿把笔虞世南儿带刀言物极则反一至于此也)
河南专精。克俭克勤。
伏膺告誓。锐思猗文。
恐无成于画虎。将有类于效颦。
虽价重衣冠。名高内外。
浇漓后学。而得无罪乎褚遂良河南人兼爱子尚书左仆射河南公兼爱名亮东都人
柬之效虞。疏薄不逮。
少保师褚。菁华却倍。
超硕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颣陆柬之吴郡人仁公子虞氏之出官为著作郎薛稷河东太子少保
房文昭则雅而和。隐乃讹。
精神乏气。胸臆馀波。
若蘋萍异品。共泛中河房乔字元龄清河彦谦子官司空太尉文昭公
殷公王公。兼正兼署。
大乃有则。小非无据。
骐驎将腾。鸾凤欲翥。
题二榜而迹在。叹百川而身去殷仲容陈郡人不害之孙令名之子奕世工书尤善书额官至礼部郎中汴州安业寺额京师裒义开业资圣寺东京太仆寺灵州马观额皆精妙旷古王知敬太原人门传孝义工正行善署书与殷殊涂而同归兼草书弟知慎工图画兄官至秘书少监当时双绝与仲容齐肩天后诏一人署一寺额仲容题资圣知敬题清禅俱为独绝洛川长史德政二贾碑在修行寺东南角即知敬之迹极峻利丰秀清禅资圣寺至今路人识者驻马往普济度寺即父令名手踪皆为后代程式
王秘监则首未全贞。尊道重德。
或终纸而结字。或重模而足(遵句反)墨。
濩落风规。雄壮气力。
播清誉而祖述。屡见赏于有识。
如曲圃鸿飞。芳园桂植王绍宗琅琊人修礼子官秘书少监
虔礼凡草。闾阎之风。
千纸一类。一字万同
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于夏虫孙过庭虔礼富阳右卫曹参军
张长史则酒酣不羁。逸轨神澄。
回眸而壁无全粉。挥笔而气有馀兴。
若遗能于学知。遂独其颠称张旭吴郡人左率府长史俗号张颠
虽宜官售酒。子敬挥帚。
遐想迩观。莫能假手。
拘素屏及黄卷。则多胜而寡负。
庄周之寓言。于从政乎何有(后汉师宜官工书嗜酒每遇酒肆辄书于壁远近咸观酒因大售计价偿足而灭之王子敬以帚泥书壁观者如市已上皆言旭之可比)
湖山降礼。狂客风流。
落笔精绝。芳词寡俦。
如春林之绚彩。实一望而写忧。
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解朝服而归乡。敛霓裳而辞阙贺知章维摩会稽永兴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慎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仍拜其子典设郎子曾为朝散大夫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者也)
广平之子。令范之首。
娅姹钟门。逶迤王后
武都先觉。翰墨泉薮。
子敬元常。得门窥牖。
侍中穆。异代同友。
于孔门而升堂。惜颜子之不寿徐峤之东海广平太守子浩中书舍人国子祭酒李造陇西武都公言侍中穆即子云僧虔
韩常侍则八分中兴。伯喈如在。
光和之美。古今远代。
昭刻石而成名。类神都之冠盖韩择木昌黎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
赫赫许昌。翰苑文房。
徵前贤而少对。当圣代而难方田琦雁门人德平之孙工八分小篆署书图画写洪崖子张氲云楼并雪木行于世官历豫蕲许等州刺史兼装背有孙栖梧尤妙其事德平武德功臣兵部尚书
卫包蔡邻。功夫亦到。
出于人意。乃近天造卫包京兆人工八分小篆通字学兼象纬之术官至尚书郎蔡有邻济阳人善八分本拙弱至天宝之閒遂至精妙相卫中多其迹)
荥阳昆弟。内外光华。
挥毫美丽。自是一家。
幼弟曰逾。丹青大誇。
信斲玉而剖石。即拣金而披沙郑迁及弟迈遇并工八分崔氏出中书令湜之甥迁官至浚仪季弟逾善山水天宝中知名梁宋)
温良之德。书画兼美。
诚依仁以游艺。同上善之若水(皇室李权工八分弟枢工小篆侄平钧亦善小篆兼妙山水并冠绝一时淮安王神通曾孙官历金州刺史侍御史平钧富词学江陵掾)
诗兴入神。画笔雄精。
李将军世称高绝。渊微已过。
薛少保时许美润。合格不珍右丞王维摩诘琅琊人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李思训太原少尹缙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二公名望首冠一时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幼弟紞有两兄之风闺门之内友爱之极)
史侍御惟则必优世业。阶乎籀篆。
古今折衷。大小应变。
如因高而瞩远。俯川陆而必见史惟则广陵殿中侍御史谏议大夫白之子白善飞白)
吾家世业。赵郡李君。
峄山并骛。宣父同偫。
洞于字学。古今通文。
家传孝义。意感风云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家世住云阳承曰门作尉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苍颉后身澥子腾冰子垍并词场高第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延安君则快速不滞。若悬流得势。
三原君则婉媚巧密。似垂杨应律(吾舅讳绘彭城人延安都督姨兄明若山西平原人京兆三原县尉大理评事
宋儋李璆。擅美中州
李师王而意浅。宋祖钟而体流宋儋藏诸广平人高尚不仕户部侍郎宇文融荐授秘书省校书郎作钟体而侧戾放纵迹不副名开元末举场中后辈多师之李璆陇西御史大夫杰之兄子性速达轻财重义笔迹紧媚亦有声于代为狄宇清李渐
员外萧公。名成于薛。
安西变体。光润愉悦萧公名诚陵人梁之后起家奉礼郎开元初时尚褚薛公为之最拜右司员外郎善造斑石文纸用西山野麻及虢州土谷五色光滑殊胜子彭
张氏四龙。名扬海内。
中有季弟。功夫少对。
右军风规。下笔斯在张从申长史文场擢第弟从监察御史从仪灼然有才从申志业精绝工正行书握管用笔其于结密近古所少恨历览不多闻见遂寡右军之外一步不窥意多拓书阙其真迹妙也)
吕公欧钟相杂。自是一调。
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崄峭。
其于小楷。尤更巧妙吕向东平开元初上美人赋忤上时张说作相谏曰夫鬻拳胁君爱君也陛下纵不能用容可杀之乎使陛下后代有愎谏之名而得敢谏之直与小子为便耳不如释之于是承恩特拜补阙赐䌽百段衣服银章朱绂翰林待诏频上赋颂皆主讽谏兼皇太子文章及书官至给事中中书舍人刑部侍郎词学业当代莫比有子曰广聪利俊秀有吏才拜监察御史
吾兄则书包杂体。首冠众贤。
手关目瞥。瞬息弥年。
比夫得道家之深旨。习阆风而欲仙(家兄蒙字子全司议郎安南都护
马家刘氏。临效逼斥
安西兰亭。貌夺真迹。
宓妃遗形于巧素。再见如在之古昔翰林书人刘秦妹归马氏)
押署则缝僧权似长松挂剑。尾满骞如盘石卧虎(徐僧权中山人满骞富阳人
繁多乃怀充怀珍。稀少乃延祖允祖(唐怀充晋昌人姚怀珍武康人陈延祖长城人范允祖顺阳人
时有。何妥近睹。
虽正姓名。美其傲古。
恨连书于至宝。无尺牍之行伍(沈炽武康何妥外国人翊子梁中书侍郎名作当时书證)
印验则玉斲胡书太平公主武氏家玉印有四胡书今多墨涂存者盖寡梵云三藐母驮四字也)。金镌篆字。
少能全一。多不越四。
国署年名。家标望地
独行龟益(即魏王恭家印)。并设窦暨范阳功曹窦暨书印)
贞观开元止于二太宗元宗所用印)
陶安东海。徐李所秘徐祭酒峤之李起居造印)
万言方寸。翰囿所类延王友窦永书印)
张氏永保张怀瓘印)。任氏言事。
古小雌东朝周顗东晋仆射周顗印)
审定窦蒙议郎窦蒙书印)亭侯袭贵。
猗欤刘郑。门承貂珥。
义仰彭城金部郎中刘绎书印)。邺周印异相国邺侯李泌宣州长史周昉印)
或有惭于稽古。谅无乏于雅致。
虞和表闻于明皇帝。齐穆书答于竟陵王
表称委尽。书乃备详宋中书侍郎虞和明皇帝表论古今妙迹正行草楷纸色褾轴真伪卷数无不毕备表本行于世真迹故起居舍人李造得之齐司空穆公琅琊王僧虔景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
藻鉴则梁高祖巧而未博武帝时撰书评)邵陵王博而未至萧纶亦撰书评)
庾中庶失品格。拘以文华梁庾肩吾撰书品论)
傅五兵比亡年。广于职位梁傅昭撰书法目录)
名录编于司马王府司马姚最撰名书录)。善状集于散骑左散骑常侍姚思廉集善书人名状)
李亚相著藻饰之繁右御史大夫李嗣真撰书品)张兵曹粗习玩之利(率府兵曹鄂州长史张怀瓘撰十体书断上中下)
考数公之著称。多约传而立记。
余不敏于登高。岂虚言而求备。
敢直笔于亲睹。非偏誉于所嗜也。
小司空韦公曰述。职该艺府。
才同史笔。茂族挺生。
圣朝閒出。若乃阐异闻之旨。
接片善之勤。则必忘疲吐握。
不閒风尘。所谈而改观成市。
所宝而增价为珍。小擅声于自我。
大推美于其人。彼凡百而驰名。
既往遇此公。而其德唯新。
可谓千载一时。孤标绝伦矣韦述京兆尚书工部侍郎
及乎验德力之工拙。知古今之优劣。
余稽古而玩能。因假能而有说。
匪徒姓名记录。面首超越。
相质披文。虚空岁月者矣。
是用相如。抚新迹而忘怀。
岂甘赐也望回。抱遐心而结舌。
终冀乘时出处。备展名节。
其或萃傅岩钟绍京南康中书令光禄大夫聚宝捐金川流海纳)而会颍川家伯讳瓒邠王司马耽玩达旨固求不匮)。归右史(李造拂镜旁通倾心善价)而入补阙(席巽安定右补阙心专务得家业或遗)
祭酒徐浩法则道存徵求非利)翰林之寻绎张怀瓘兄弟怀瑰盛王府司马翰林待诏俱好无厌亦能臆断)乌台(潘履慎荥阳监察御史克遵能事采玩芳猷)粉署之敦阅蔡希寂济阳金部郎中习学润身假借盈惬)
给事之道宏(族兄给事中志宏雅道不倦虚求)。仰议郎之区别(家兄锐思穷源增辉改观)
韩生委输韩滉颍川给事中委质虑远推诚道博)。滕子拥决(滕升歙州婺源县取舍若流通利泉薮)
张氏旁求怀瓘海陵人皇鄂州司马利无推斥道在专精)。陆家胥悦陆曜吴郡人卷缉馀芳事穷前志)
释朏超彼岸东京福先寺僧良朏新罗人俗姓林氏遇捐衣钵逸冠侪流)。梅仙行无辙(高志宜渤海同官气合古风利加能事)
温播金声(温晁太原国子簿悉心景慕徒众博求)。崔含冰洁(崔曼倩清河鄠县浩汗经营见如不及)
若惊陈赵陈闳颍川陈王府长史赵微明天水人或志敦习学自悦古能皆玩之无斁也)。贾勇徐薛(徐守行东海监察御史薛邕河东郎中或推古招致或究能跧拔并求之不已)
关郭双奋飞(关伪陇西人郭晖太原人或规规耽好或楚楚传写)。潘袁两倾竭(潘淑会稽人袁明陈郡人或披寻洽道或耽籍乐贫)
簪缨布素。申道閒设。
既辐辏而川流。并观光于后哲。
速珠玉之无胫。可得略而言曰。
长安则穆聿(聿咸阳庞店人少以贩书为业后至德中因告讦徵搜古迹并强佔石泉公则天皇后所还书功白身受金吾长史改名祥蹈险邀荣乘危射利)王昌辽东人词荒智役)导其源。叶丰括州人貌恭性僻)田颍长安人志凡识滞)委其躯。
拾遗市骏。怀宝飞凫。
洛阳则杜福河南人论熟行巧)刘翌洛阳人节苦心廉)穷弥固。齐光河南人道寡业微)赵晏河内人智专别识)乐忘劬(此四人者洛阳贩书者)
皆誇目动利。实繁有徒。
诗不云乎匪斧。语有之曰反隅。
若或徵数子之运用。甘千里之殊涂。
则我鸡犬而无来无往。子衣裳而不曳不裾。
成一家之憬彼。睽四海之友于言通货利)
事符道因。心与日亲。
几变灰律。涉历冬春。
互为宾主。往返周秦。
左翊吾兄。业穷幽远(名锡同州别驾
龙兴张揖。道契贞淳(与潘淑献书拜官今任龙兴县
雅兴闭关以随扣。古风开卷以袭人。
不然者。何穷独而恣怡悦。
何市朝而贪隐沦(言尚往来)。众矣森然。
往哲来贤。一朝而星罗入眼。
百代而云披及肩。身已没兮若休。
迹遗芳而可传。彼金印玉玺。
丰碑货泉。虫篆制而八分閒矣。
正隶兴而稿草行焉。不可量乎所睹。
又何极乎备宣。若乃流誉前代。
效绩当年。录军机而羽括鹰隼。
述国命而发挥貂蝉。通亲友以感节。
启咨谋以闻天。接武波委。
嗣芳鳞连。则余不让于赋颂。
敢分媸而别妍。恃乎幼好而晚知之至熟也。
曲察而直言之无愧者。将拭目而众别轻。
言入掌而百忧写。尔其苔缣縠。
衡理蜀幅。花麻黄绚。
缁赭绀绿。沦压而迩蠹亡文(蓄非其人虽迩朝亦朽蠹)
保持而远完缄卷(处之得地虽远古亦完全)。上智所以悬解(直晓)
中庸所以交战(疑之)。取迷伊他。
贻笑鄙贱。则有乌丝褾首。
紫玺露面。好丹时更。
悲素色变。状元豹之雾隐
规雕虎之风扇。虽置水弥旬。
移装屡遍。益深沈于直质。
乃容易于览见。嗟乎。
舍不疑于古疏(高)。取凭假于俗眩(昡惑)
诱浅情于末兴。肆凡赏而留盼。
何其妄哉。宁知立法而亏真。
作德而还淳。忘情是悦。
代有其人(言定是非)。必也易背以时(时在正夏
受彩无欺。敏洽和之妙道。
得润软之成规(用面调适候阴以成)。疏密苦乐。
殊形异宜(厚薄完蠹)。上约下丰。
始增末裨(接上下前后例)。沽将实名。
位充合离(改折署榜馀地)。或附卷均端。
足使其夷(薄而蠹者)。或鸣砧妥帖。
然后呈姿(厚而完者)。探寻源流。
志逸肥遁。缉合剪截。
躬劳不闷。明齐短长。
闇结分寸。诚忽忽于或躁。
袪悢悢之遗恨。至如虹萦丝带。
鸾舞锦褾。青閒绫文。
出之衣表。檀心鼊首。
金映银络。舒囊貌妍。
抚卷香作。多此饰类。
又难详备(并言检讨装背也)。若乃见稀意欲。
虽可弃而昆山片玉。玩久厌充。
虽可宝而纨扇秋风。竞舍兹而易彼。
誇视审而听聪。或芟秽于匿迹。
或丧真于矜工。夥哉耳设。
鲜矣目穷。因既原乎识量。
遂悬别其淹通。已分流而兹在。
徒并骛而争雄(言申博易)。假使作伪心劳。
乱真首出。眯目童幼。
摧残纸笔。终令君子弃瑕以拔材。
壮士断腕以全质。期补劳于得丧。
励采葑于始卒。子猷在焉。
曷可无其一日(言务宏道。夫喻大始于事卑。
方崇极于类聚。况物著公器。
赏推善主。异清白而非弓裘。
岂孙谋而绍宗祖。抑如
舜命禹。道必贵乎声同。
天无亲而德辅。归可保于授受。
靡自私而禦侮。故知乖其趋者。
则密戚而心捐。合其轨者。
则举储而掌传。亮玉白之利末。
望吾徒之义先(先言传付后总乐成以终也)。至其罢琴闲堂。
散帙虚牖。阅新连之卷轴。
倾旧满之樽酒。畅怀古而遗形。
逢时以濡首。炎凉所寄。
偃仰无咎。烟积孤松。
春过五柳。想薜萝而在眼。
狎鸾凤而盈手。善邻得朋。
知我益友。暗遗名利。
卧度卯酉。遂志愿兮苟若斯。
生可凭兮死不朽。虽金翠溢目。
陶匏聒耳。徒润色于多欢。
实无阶于竞美。贤贤易色。
勿药有喜。茅居食贫。
陋巷饮水。誓将敦素业而毕矣。
振清风而何已。辞曰。
资乐道兮善莫大。佐元览兮寄所赖。
芝兰满室兮遗美芳。朋友忘言兮古人会。
想贤玩迹俨如在。史册悠悠几千载。
陆柬之临摹帖1085年2月1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兰亭考》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兰亭五言,江左风流,萧然在目,笔迹古雅,亦近二王,然少杂奇崄,岂陆君所摹耶!
博陵用吉得之卢家阿姑,非大姓故家莫能有此也。
元丰八年二月十二日,眉阳苏轼书。
是年十一月十八日,辙过泗州尝观。
记与刘无言论书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
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骘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
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
予因言:「见汉魏间人章表,亦多用章草书,今犹有存者,如司马孚孙皓表奏,世或传之。
疑所谓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汉章帝好之,因谓之章草也。
盖此虽草书,而有波磔,若正书之有分隶,既不颠放易晓,又可赴急,宜汉人以作檄书也」。
刘言:「《续帖》中李怀琳书《绝交书》多有古字,若等字,疑有所受,非怀琳自能作也」。
:「张彦远:『昔嵇叔夜自书《绝交书》数纸,人以右军数帖来易,惜不与之』。
叔夜书唐世尚有之。
怀琳尝见之,故放焉,决非自能作也。
怀琳尝伪作卫夫人及七贤帖,不逮此远矣。
窦暨云:『乃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则知《绝交书》诚有所放也。
其卷尾云『右军』,盖误」。
云:「今世有萧子云章草书《出师颂》,甚古雅,与子云他书全不类,疑亦放汉人书也。
东汉人喜作分隶与章草,它书传世者鲜矣」。
:「《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伪帖颇多,如伪作山涛崔子玉谢发、卞壸,皆是一手写古人帖语耳。
第三卷最多,今秘阁有数匣尚存,皆澄心堂纸书,分明题曰『仿书』,不作传摹与真迹。
而当时侍书王著编汇,殊不晓,特取名以入录,故与真迹混淆;
却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
予《法帖正误》中论之甚详」。
刘言:「邓骘简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而东汉是年七月复有丙寅,恐史误也。
简书当时文字,又有月朔不应差云」。
又云:「欧阳询举世呼为率更,传亦书其终于率更,而有八分书一碑,乃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史未尝书也」。
予云:「此例甚多。
如唐史《王方庆传》云,自褒至方庆五世封石泉,而今《宝章集》中方庆官云琅邪县开国子,则是方庆尝封琅邪,后徙石泉也,亦史误云。
至于世之称谓则不常,如杨凝式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为杨少师之类」。
刘云:「杨书『赛过珊瑚树』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于书㨭上写之,即俗所谓书襻者」。
予云:「洛阳文潞公家有杨书诗帖十一纸,字与《珊瑚帖》相类,今洛亦有石本,而不能尽载也。
杨多书僧壁,而传于楮素者甚少,今壁书亦自少。
洛阳惟有广爱寺西禅院两壁、胜果院一壁、天宫寺一壁而已。
因甲子岁大水,损失者多矣」。
刘言:「瀛州有《邢峦碑》,甚完。
金陵唐高正臣书本,埋没圃中,其父宜翁令人发出立之,今易致。
其字画殊有虞、褚法也」。
又云:「《续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陆柬之书」。
余云:「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晋人语,恐柬之临学者」。
予又云:「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人罕传之。
尝见一帖,写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
刘云:「尝见行俭所书《千字》亦工」。
又云:「《宝章集》题者小字乃钟绍京书」。
予云:「绍京碑今有存者,盖师薛稷也」。
予又云:「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非也。
一小书中载陶隐居书,此或近之。
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书,抑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
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书也。
下有『皇山樵人逸少』,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耳」。
又云:「作钟鼎须用竹笔书乃佳」。
予云:「不然。
今钟鼎字若《季㜏鼎》、《伯戋盦》,字皆两头纤纤,若使竹笔,何能如此」?
刘又:「顷谒苏子容,未出间,见传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
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
此书偶忘其名。
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
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
予云:「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祇是谓书名耳
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草字,盖沿习此耳。
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上表章亦或尔。
近世遂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陆柬之千文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松隐文集》卷三三、《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二
陆柬之唐太宗高宗之朝,故书《千文》阙「渊」、「民」、「治」三字。
少学书于其舅虞世南,晚乃习二王法,故体象与世南殊不类。
张怀瓘谓「一览未察,沈研始精」,则王、虞神气,柬之笔下为可分矣。
湖州常照院记开禧三年二月1207年2月6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四、《渭南文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昔在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龙兴河朔,克济大业,祀宋配天,三十有六年。
涵养生齿,其数无量。
遗弓故剑,群臣皆当追慕号泣,思所以报在天之灵,至千万世,无怠无斁。
而况山林外臣,以道艺供奉仗内,尝被异礼厚赐者乎?
镇江府延庆寺僧梵隆,以异材赡学,高操绝艺,自结上知,不由先容,得对内殿。
先是,隆师固已结庐于湖州菁山,号无住精舍
一时名上,如叶左丞梦得葛待制胜仲汪内翰藻陈参政与义,皆为赋诗勒铭,传于天下矣。
至是诏赐庵居于万松岭金地山,江涛湖光,映带几席,寿藤老木,岑蔚夭矫。
隆师方力辞,愿归故巢。
既至,悦其地,且侈上赐,幡然愿留。
久之示化,上为怅然不怿。
赐金,归葬故山。
孝宗皇帝嗣位,又命创常照院于无住故址,以师弟子。
上首至叶嗣其事,赐田以赡其徒。
又命充丁亥丁未本命道场,以祈两殿之福。
高宗皇帝德寿宫,赐御书「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八字,以示名院本指,且赐天申金刚无量寿阁扁榜及紫檀刻佛号如来阁榜,悉御书也。
又一再赐万机暇日所临晋王羲之帖二十二纸、唐陆柬之兰亭诗》一卷及米芾《史略帖》一卷。
题团扇二柄,又赐白金助建立。
于是院悉崇成,有释迦、文殊、普贤、十六阿罗汉殿,左则观音大士道场,右则法轮藏室。
食息有堂,钟经有楼,熏浴炊爨储积各有其所,犍椎鼓钟,器亦备足。
至于游息临眺,种蓺疏凿,莫不极思致区处之妙,而西岩尤为胜绝旷快之地。
叶师以老疾请罢院事,屏居西岩,今皇帝诏从之。
且命改院为禅院,专以仰荐高宗神游。
世择其徒有道行者嗣住持事,而本澄首被是选,实嘉泰四年甲子岁之四月也。
叶师乃来告曰:「愿有述焉」。
某实绍兴朝士历事四朝,三备史官,名列策府诸儒之右,则与隆师及其子孙,虽道俗迹异,而被遇则同。
今叶、澄父子晨香夜灯,梵呗禅定,虽世外枯槁,亦有以伸其图报万一之意。
某则不然,饱食而安居,日复一日,饰巾待终而已。
视叶、澄岂不有愧哉!
故遂秉笔而不敢辞,上以纪三朝眷遇山林学道者之盛德,下以识某愧云。
开禧三年二月壬子谨记。
高宗宸翰四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八
臣恭惟《乐毅论》乃楷法所从出,其本有至「海」字止者,有终篇者。
世云止「海」字者善本也,人多宝藏而惜其不全。
直龙图阁陈宓用五百钱得都下常卖人篮中别本,无一字缺,自以为复见古人大全,什袭以为珍玩,然不知元祐《续阁帖》已有此全本矣。
陈号能书,乃不能别,惟思陵八法冠古,一览识真。
所临非一本,赐韩枢肖胄者止「海」字,赐允升者终篇。
绍兴间,又尝别临本赐诸郡国。
参知政事龚公茂良代莆守作《谢表》云:「夏侯尚论于古人,乐毅号称于名将。
当七国战争之际,士竞尚于权谋;
观二城取舍之间,兵殆几于仁义。
夷考精微之论,默符恻怛之心。
爰以燕间,为之亲洒」。
呜呼!
思陵之字,天下之神笔也;
龚公之表,天下之雅言也(临《乐毅论》)
臣窃谓字至《兰亭》毫发无遗憾矣。
然艺不习则不工,虽右军犹不免于临池;
辨才年八十馀,日临数本。
能积勤然后能绝妙,非偶然得名也。
光尧以万机之馀闲,备八法之能事,前人名笔鲜不摹拟,而所临《禊帖》尤多,宰臣督视者、从臣除宣抚者、近戚左珰侍燕间者,往往皆拜此赐。
诸本散在人间,各有恣态,此本尤清丽秀杰,得茧纸须笔之意。
大将韩蕲王高价得硬黄本,以为逸少真迹,驰献,不知其为椒房所书也。
故相周必大在翰苑,作《太皇阁帖子》,云「笔法似慈皇」,信哉(临《兰亭》)
臣恭惟高宗皇帝躬擐甲胄,栉风沐雨,实开一马渡江之业。
于时跸无定居,戎务倥偬,而今日临《禊帖》,明日临陆柬之所书五言《兰亭诗》,岂真有觞咏兴寄、游目骋怀之乐哉!
臣尝窃窥宸翰,盖取羲之冶城谢安数语,可以针砭晋人清谈废务、浮文妨要之病,且将以倡率南渡诸臣戮力王室、尅复神州之气。
呜呼,圣谟远矣!
否则晋多名胜,何独卷卷于羲之也哉(临陆柬之五言《兰亭诗》)
臣尝疑《千字文》,世以为梁散骑常侍周兴嗣所作,然法帖中汉章帝已尝书此文,殆非梁人作也。
光尧所临不止为智永体。
此轴名为临孙过庭,实青于蓝。
唐初人多善书,欧、虞、褚、薛各工真行而已,草字唯张长史,后有素、闲二僧,然去长史远矣。
过庭草圣精密妙巧,字字有右军法,所谓范我驱驰者,非若长史以颠得名也。
此匹夫名世之绝艺,而光尧以万乘帝王能之,圣矣哉!
《书谱》《千字》皆过庭得意书,而米芾抑《千文》而扬《书谱》,臣谓此论未公(临孙过庭《千字文》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又见《后村题跋》卷五。)
陆柬之兰亭诗跋 南宋 · 游似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五、《古书画伪讹考辨》卷上
唐司议郎陆柬之所书《兰亭诗》,高宗皇帝尝俯临之。
似偶得其真迹,既刻之石,遂以附《禊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