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代贺中书仆射范相公启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四、《淮海集》卷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启隽类函》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伏审光奉明恩,进升右弼,伏惟庆慰。恭以中书仆射相公器兼文武,学备天人。出处系一时之安危,议论为四海之轻重。临大节而不夺,虽小善其必为。荀氏群龙,慈明为最;河东诸凤,伯褒尤奇。投闲散而闻望愈隆,涉忧患而精诚益壮。果济世美,简在上心。昔执鸿枢,既致干戈之戢;今居端揆,何难礼乐之兴。坦然众正之路开,行矣太平之责塞。某叨分符节(云云)。
答王贤良见寄仍次元韵 北宋 · 慕容彦逢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观清表喜良俦,三惠佳章叹暗投。
已骇谈锋倾海渎,复惊文怪埒蛇牛。
敢将晚路轻王述,决有亨途待薛收。
君欲献书真得计,我今亦作董生谋。
九月十四日进故事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八、《高峰文集》卷六
《唐·薛收传》:太宗入观隋宫室,且叹炀帝无道,殚人力以事夸侈。收进曰:「峻宇雕墙,商辛以亡;阶土茅茨,唐尧以昌。始皇兴阿房而秦祸速,文帝罢露台而汉祚永。后主曾不是察,奢虐是矜,以及于祸乱,何此之能保哉」?太宗重其言。
臣尝窃谓薛收非善对者也。夫炀帝以奢虐亡国,与商辛、秦皇无以异。太宗既知之矣,徒赞其言,奚益?人臣欲进德于其君,当随事有所启沃,收胡不曰:创业之君起于艰难,故未尝不俭苦,其侈心之动,多在于守成之君。如隋高祖最尚朴素,一传而为炀帝,而穷奢极侈已如此。凡以坐享安富,欲败度而无所忌惮,纵败礼而无所仪刑故也。然则人主身自创业,知俭非难,但当作事使子孙可法耳。故言:「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然后可以垂裕后昆」。一以礼义,子孙岂遽至于穷佚欲以取祸败耶?若隋高祖者,徒俭而已,未见其能训。臣故曰收之对未善,恨其无以警太宗也。
为人上米侍郎书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六、《太仓稊米集》卷五九
某尝观自古公卿大夫之家,居高位、享厚禄以世胄宠荣者,至于父子相继,或同朝而共贵,或袭爵以承家,圭组相传,衮绣相望,使一世歆艳以为不可跂及,而事业不足以昭于当时,名声不足以流于后世,方且惛惛愦愦以醉富贵,虽生居华屋,死结高冢,民无得而称焉。独父子兄弟以功名学问翰墨文章著在简册而昭映今古者,虽死向千载,犹凛凛尚有生气,如石奋、疏广、韦贤、马迁、薛收之徒,百世之下,使人慕尚风流,想像颜采,恨不与之同时而生,并席而处也。某少时闻先生侍讲之名,其高名不可仰望如太山北斗。虽当世大贤君子一言而可以取信于万世者,方且称其迈往不群之气,清雄绝俗之文,高妙入神之字,以为平生之所愿见者。今直见之矣,则其为人果如何哉?某生最晚,又且贱,不得拜公于堂下,常悒悒不自满,独时时相过于故旧交游之家,饱饭煮茗,净几明窗,锦囊三轴,犹得窃诵公之篇章,玩公之翰墨,时以自慰。是时已闻阁下之名相继而出,才行之懿美,声闻之流传,皆足以世其家,以其馀波溢流戏于丹青,犹不减摩诘、郑虔之流,而画沙印泥之法,银钩虿尾之妙,则飘然有王右军父子之风,俾《兰亭》之记,《瘗鹤》之铭,不得擅美于晋。主上圣学高明,宸翰超绝如唐之太宗,观其圭璧之文,云汉之章,焕如日月,烂然昭著,非臣下所能及。曩公之以先书镵之御府,将以传万世,而又起阁下于江湖,登阁下于禁从,以风动四方,此寒生胜士有意于人物者,平日于古人中目想心维,恨不同时而生,并席而处,今乃得奉周旋于咫尺之间,岂得不一造阁下之席以求望见君子之容耶?某羁孤远客,飘泊东南,方求一官于选部,会阁下入侍清禁,而某之去国亦在朝夕,不得不亟走于门下,以幸阁下之进焉。骫骳之词不足以尘高明,姑以为贽焉尔。
才难一首 宋 · 苏籀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建安谋首先文若,武德机神重伯褒。
此士不妨门第美,于今景仰太山高。
卓哉二贤强百万,何较九牛于一毛。
异代爱才尊尚意,纷纷萎腐见儿曹。
题刘紫微贡父公是集一首 宋 · 苏籀
七言排律 押词韵第四部
惆怅栾城旧朋执,何殊阙里孔颜徒。
达生自信诚知命,晚节遭逢德不孤。
贯悉该明汉中垒,雍容通雅蜀相如。
老成流辈方吹荐,典训斯文示后儒。
疏奏襄阳正平手,表章天策伯褒俞。
明窗棐几一呻绎,背痒政逢长爪姑。
寄上李丞相书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一、《范香溪文集》卷一六
浚闻之,昔者东周之衰,王道虽微,然朝廷公卿大夫表著犹在,列爵锡土之柄,天子犹得而用之。大而齐、晋、秦、楚,小而宋、卫、陈、郑,凡得百里而臣其民者,亦莫不有卿佐列位,台馈廪粟,黄金白璧,翘车高旌,足以来天下之贤能。然而一时豪杰英伟之士,类皆褰裳提屦,鳞集雾会,争先拥彗于孔氏之门而惟恐独后。若渊、骞、求、由、参、偃、商、赐之徒,其才皆足以佐天子而立南面。彼不之齐、之晋、之秦楚宋卫陈郑,以干说其君,又不从仕于周,以徼一旦之富贵,顾独甘心栖迟乎蒿庐壤室,饮水捽茹,无监门之养,以饱其腹,被褐穿结,无五两之纶,以华其身,菜色当阨,困窘颠踬,矢死而不悔,何哉?盖士非狂惑鄙陋,则皆欲有立于时,而流声光于后世。彼七十子者,有圣人为之依归,行道守义,相与乐其乐而忘其穷,举天下之富贵,殆无足与易者,故夫七十子之所成就,皆足以不朽。上焉者窥见圣域,仰高钻坚,以穷探乎性命道德之微。虽鲁谚之资,亦皆深造自得,终于易箦结缨,泰然不动其心,以安于死。下焉者,犹能取休声,垂无穷,千载而下,号曰孔门高弟,想望风采而不可及。嗟乎,天下之富贵,曾何足以易此哉!其后孟轲以仁义之说倡于战国干戈之际,而告不害、公孙丑、万章辈,亦皆舍所谓纵横捭阖、刑名杨墨,以求学乎孟氏。当是时,士之挟纵横刑名干说诸侯者,无不释屩而析圭,解褐而怀符,一谈笑而取客卿封君之贵,高门大屋,开第康庄之衢,持粱龁肥,心嗛意得,朱轮黄屋,从徒驾驭,驰驱乎秦楚齐赵燕魏之郊。而不害辈独去荣华,就枯槁,舍众人之所趋,以求学乎孟氏,其亦以轲为道之所在,且足以托乎不朽也。嗟乎,自战国以至于今千数百载,虽其间不无豪杰英伟之士出于寒素,然不幸而无圣贤为之依归,要所成就,其能如孔门高弟、孟轲之徒欤?然亦幸而时有名人魁士,为一时领袖者。如李膺以节义显,为世楷模,被容接者有登龙之荣,四方翕然,莫不奋迅感激,波荡而从之。故东汉虽衰,而士多忠义慷慨,解衣就鼎镬,摩颈伏刀锧,相牵连趋死而不惧。是虽无益于汉之存亡,然振颓风、起衰俗于卑陋委靡之馀,于名教亦不可谓无少助也。唐世人物,视秦汉而下为最盛。盖其始也,隋王通以儒术兴于河汾,学者戴经抱籍以从之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徵、薛收、李靖、温大雅等,举出其门,而皆为王佐,勋名卓然。其后韩愈起文弊于乖微,为诸儒标的。有从愈者,号称韩门弟子。于是唐之文章,郁然有西汉馀风,学古之士,肩摩迹接,继愈而作,争以所长焜耀于时。此唐世人物所以视秦汉而下为最盛,实通、愈之力也。往国家承平久,天下无事,士得沉潜学问,而又有韩、富、欧阳、司马、二苏诸公,落落然踵起为儒先生,各以所学收率天下之士,或博约其人,使知所趋向,或借之清谈绪论,以成其名。是以天下之士得所依归,益自懋勉磨厉,以德行文学政术称者,蔼然辈出。奋迹立朝,咸能侃侃正色,以忠节直道,远猷茂业,与夫高文大册,声诗雅什,为国光华,盖亦有韩、富、欧阳、司马、二苏诸公为之依归而已。厥今世道艰棘,沧海横流,士之脱于犬羊凭陵,豺虎噬食,若户赋口敛,诛求鱼夺,寒饥憔悴之馀,其能志气不衰,自期有立于世者盖寡。而又公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类多简贵自尊,非伊优面柔,乞怜谄笑,则无以辱流睐而见甄录。彼耿介尚气者,使之呼吸折节而得万钟,且有所不为,其况摄缨束衽,介徒隶而倚墙屏,俯偻侦伺,以幸贵人一揖一顾?彼且以为杀身不足灭耻,是以浩然鹄举,惟恐足迹见污于权门。而有志济时强聒自任者,亦且为之前却冘豫,欲依世挠节则不能,欲遗世远引则不忍,欲求所依归则无有,遑遑乎若迷涂冥行,而无适从。于斯时也,士非信道笃,自知明,行藏自我,不因人而作辍,则其所成就,殆未可知也。嗟乎,今世之士去孔孟远矣,而曾不得如李膺、王通、韩愈者为之依归,一何不幸至此极耶?然于此有说焉,庶几有以慰天下士大夫之心。盖以为阁下勋德甚高,而名塞天壤,士之仰英风望馀光者,冀一见有轻万户之心,得一言若九鼎大吕之重,谁不愿游阁下之门,以自托于不朽?阁下所宾接固亦多矣,傥复加之意焉,而略势位,躬吐握,以一变近时公卿简贵之风,均礼寒素,开纳后来,或博约其人,使知所趋向,或借之清谈绪论,以成其名,将见天下之士褰裳提屦,争先奔走,以阁下为依归,虽易之以富贵,而彼将有所不愿。士非狂惑鄙陋,孰不舍众人之所趋,而委心乎阁下者?阁下方将复执大柄,佐吾君拨衰戡乱,则必有奋忠义立勋名者出为朝廷用。阁下贵隆槐鼎,为元功宿德,文章言语,与事相侔,实今宗师。握牍秉管者,亦得以仰窥标的,益其钻砺之工,以收名于文箓。是阁下与一时士大夫,皆无愧乎前修也。后世且曰,吾宋复有阁下为士所依归,盖韩、富、欧阳、司马、二苏之续,不其休欤?浚抑尝闻侯嬴欲就魏公子之名,而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人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汉王生于公卿廷会时,使张释之结袜,而曰:「张廷尉方天下名臣,吾故聊使结袜,欲以重之」。汲黯与大将军抗礼,或说黯大将军尊贵诚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愈贤黯。故夫以贵下贱者,古人以成名,今人以为耻;古人以为取重,今人以为辱。今之士未必贱于侯嬴,贵人其能为之久立车骑市中乎?今之士未必不贤于王生,贵人其能为之结袜于廷会时乎?使今之士与贵人抗礼,贵人其能贤之如大将军之贤汲黯乎?必若以谓是非圣贤事为不足算,则周公下白屋,固有执贽而见,还贽而见,修礼貌而见,与欲言而请毕事者,越千人而不倦。然则近时公卿简贵自尊之风,不及古人远甚。诚愿阁下矫其失,旷然大变之也。方今强虏鸱峙,神州陆沉,人坠涂炭,骸颅僵暴于原野,稚耋流冗于道路。圣主尝胆九重之上,卧不安席。疆埸日骇,近以江介为守,荷戈挺刃、乘鄣望候之士,悬命锋镝,甲胄孕虮虱,而不得欠伸于庵庐之下。义人志士,伤时激烈,酸鼻落涕,吟啸扼腕。正圣哲驰骛履遗弗取之秋,公卿不于此时倒屣走迎国士,倾身接纳,与共谋所以批患折难,广地强国,尊社稷,显宗庙,致主庇民之至计,顾独坐养威重,留宾满庑,夷俟踞见。至有盥颒宵兴,昧旦守门,见辞阍人,足趑趄而不得前者。悲夫,士固蒙耻冒诟极矣,而公卿之距人却客,亦已太甚,是何足以倾天下之士哉?一旦秉成当轴,坐庙朝,进退百官,知所谓栋下有柱,柱下有石,石下有土,求其人而不得,则坐诬一世,谓为乏材。如李吉甫之为相,自谓后进人物罕所接识,懵然莫知能否,其亦简贵自尊之过也。故曰:士不预备而熟讲,卒然君有问焉,其无以应之,则大臣之道或阙,故不可惮烦。今天子侧席竦意,注想阁下甚眷,而缙绅君子逮于窟穴黎庶,莫不引颈倾耳,望阁下复相,如望岁焉。浚故愿阁下均礼寒素而加之意,益务开纳,以为遄归鸱閤栋下柱石之用。伏惟高明察浚之所为拳拳者,皆海内公愿,而当今主盟吾道之责,阁下其实当之。又以浚身贱远,不得走伏墙仞,再拜下风,以控此区区之说也,而寓其诚于书。进越是惧,并祈阁下恕之。
策问 其十三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二、《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五
问:五常之道莫大于仁,以夫子之圣犹曰「岂敢」,故于许与之际尤谨焉。古之逸民非不多也,独许夷齐为得仁。大臣如伊吕之徒,初无一言之赞也,独称商有三仁。门弟子之中如仲由、冉求、公西赤者皆所不许,而独许颜、冉。诸侯之大夫如令尹子文、陈文子皆所不许,而独许一管仲。此八人者虽穷达、死生、去就之迹不同,而圣人许之以仁,初无异辞。后世有大儒王通者,鸣道河汾间,与弟子难疑答问,动以洙泗为法,《中说》十篇,犹孔氏《论语》也。其以仁许前贤及高弟者,亦八人焉:曰东平王苍仁人也,曰羊祜、陆逊仁人也,曰荀氏有二仁,曰仁哉乐毅。许董常以颜氏之流,盖以其三月不违仁也;称薛收仁而不佞,盖许其为冉雍也。夫子所称八人者,后世以圣人之言莫得而议之;通所称八人者,或未之信。然自苍至收,七子皆显,事在信史,可考而知,董常早世,其言论粗见于《中说》,亦可以想见其为人也。是果可当仁者之名否乎?通之许与,其亦有得有失乎?孰可以方夷齐,孰可以比三仁,孰无愧于颜、冉之德,孰能为管仲之功?愿并陈之,以佐文中之垂教。
复挽 南宋 · 施士衡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十年帅钺倦驰驱,适意方谋一壑居。
贾谊有才终太傅,薛收无寿处中书。
伤心风月江心古,过眼光阴梦幻虚。
红紫飘零春色尽,后凋松柏独萧疏(以上宋张孝祥《于湖集》附录)。
东宫故事十首 其二 六月十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四
唐高祖以秦王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置官属。世民以海内寖平,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出教,以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元通,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大学助教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分为三番,更日值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世民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又使库直阎立本图像,褚亮为赞,号十八学士。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某闻穆王命伯囧为周太仆正,而告之曰:「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夫大臣而用正人固理之常,无可疑者。彼侍御仆从之小臣亦用正人,何也?盖大臣进见有时,议论有节,礼虽隆而情则疏,始虽敬而久则怠,非如小臣平居暇日,游宴偃息,未尝不预。倘于此得正人而侍左右,则从容暇豫,拾遗补过,无往而非益,此所以出入起居罔不钦也欤!今太宗方在藩邸,当干戈甫定、庶事未备之时,已能集英髦而与之游,分为三番,更日值宿。朝谒公事之暇辄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想其古今成败,政事得失,人之贤否,民之情伪,上无所不问,下无所不言,志同气合,其益多矣,是真得成周之遗意者也。厥后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虽由太宗天纵之圣,亦诸贤从容暇豫拾遗补过之助也。呜呼,盛哉!
诗论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三、《悦斋文钞》卷八
诗发乎民情而关乎风俗,风俗衰则诗亡,诗不作而王者之俗或几乎熄矣。先王知诗与风俗之相须也,正心乎奥窔之间,端本乎朝廷之上;去奢崇俭而民趋于醇厚,尊贤远佞而民公其是非;立师尹以引之表仪,兴贤能而使之长治。四海之内,万国之众,渐摩乎仁义,习熟乎礼乐,道德一,风俗同,发言为诗,以歌咏上之德泽,粹然一出于正。乃以孟春之月,遒人振木铎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王者巡狩之国,亦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乃取其合于法度者播之管弦,被之金石,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出于民情者,还以感之。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欢欣交畅,上下和协,经夫妇在是,厚人伦在是,成孝敬在是。此教化所以益成,风俗所以益美也。王道既衰,礼义废,政教失,国自为政,家自为俗,风雅始变矣。然其民犹有先生之泽,凡可怨、可刺、可喜、可愕,无聊不平,有动于中,发于歌咏者,尚或止乎礼义,而采诗之职,亦未尽废。故吾夫子犹能得古诗三千篇,删而为三百五篇,风化之在人,若此其久也。自周衰不振而诗遂亡,涉秦,其风俗大坏。由汉以来,凡躬化之本既非出于至诚,而范民之具一切因于苟简,虽号为还淳反朴之际,犹且法出奸生,令下诈起,其是非毁誉既不出于至公,则形于歌颂益不可取信。是故谣言单词,转易守长,反以累中兴之美;曲钩封侯、非衣小儿之歌,皆有中伤善良之意。民诗之不足采,乃至于此。而士之为诗者,又更务词句而忘义理,耽景物而失讽谕,喜过誉而昧规谏,月锻季鍊,徒以新奇相誇尚,诗之名存,其义亡矣。问其忠臣孝子发愤激昂,感时忧国,睹物思人,触事寓兴,一切写之于诗,可以省风俗而知厚薄,察政教而明得失者,既无徇路之采,又无比律之官,甚者以片言只字寘人于罪,使有志者钳口结舌不敢措辞,遂至风俗媮薄,士气委靡,言路否塞,谄谀成风,诗之与俗至是而交丧矣。昔薛收问于王通曰:「今之民胡无诗」?曰:「诗,民之情性也,情性能亡乎?非民无诗,职诗者之罪也」。又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读乎」?通知民无诗,归罪于职诗者,不知反求其风俗,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为国者,明教以正俗,设官以采诗,两者并行而不相悖,庶几敢言之气振,而观民之道尽矣。呜呼!孰知诗之存亡系言路之通塞欤?
吊王卿之丧次韵 南宋 · 楼钥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去岁同登百尺楼,相期春晚更重游。
舟藏大壑夜俄去,桥跨清溪花自流。
五纪情亲真是梦,四山风物总成愁。
一朝千古尚何及,空使文皇叹薛收。
类次文中子引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七、《陈亮集》卷二三、《南宋文范》卷五○
初,文中子讲道河汾,门人咸有记焉。其高弟若董常、程元、仇璋,盖尝参取之矣。薛收、姚义始缀而名之曰《中说》,凡一百馀纸,无篇目卷第,藏王氏家。文中子亚弟凝,晚始以授福郊、福畤,遂次为十篇,各举其端二字以冠篇首,又为之叙篇焉;惟阮逸所注本有之。至龚鼎臣得唐本于齐州李冠家,则以甲乙冠篇,而分篇始末皆不同;又本文多与逸异。然则分篇叙篇未必皆福郊、福畤之旧也。昔者孔氏之遗言,盖集而为《论语》,其一多论学,其二多论政,其三多论礼乐。自记载之书,未尝不以类相从也。此书类次无条目,故读者多厌倦。余以暇日参取阮氏、龚氏本,正其本文,以类相从,次为十六篇。其无条目可入与凡可略者,往往不录,以为王氏正书。盖文中子没于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是岁十一月,唐公入关。其后攀龙附凤以翼成三百载之基业者,大略尝往来河汾矣。虽受经未必尽如所传,而讲论不可谓无也。然智不足以尽知其道,而师友之义未成,故朝论有所不及。不然,诸公岂遂忘其师者哉!及陆龟蒙、司空图、皮日休诸人,始知好其书。至本朝阮氏、龚氏,遂各以其所得本为之训义。考其始末,要皆不足以知之也。独伊川程氏以为隐君子,称其书胜荀、扬。荀、扬非其伦也;仲淹岂隐者哉。犹未为尽仲淹者。自周室之东,诸侯散而不一,大抵用智于寻常,争利于毫末,其事微浅而不足论。齐桓一匡天下之功大矣,而功利之习,君子羞道焉。及周道既穷,吴、越乃始称伯于中国。《春秋》天子之事,圣人盖有不得已焉者。战国之祸惨矣,保民之论,反本之策,君民轻重之分,仁义爵禄之辨,岂其乐与圣人异哉!此孟子所以通《春秋》之用者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孟子固知夫事变之极,仁义之骤用而效见之易必也,纪纲之略备而民心之易安也。汉高帝之宽简,而人纪赖以再立;魏武之机巧,而天地为之分裂者十数世。此其用具之《春秋》,著之《孟子》,而世之君子不能通之耳。故夫功用之浅深,三才之去就,变故之相生,理数之相乘,其事有不可不载,其变有不可不备者,往往汩于记注之书。天地之经,纷纷然不可以复正,文中子始正之,续经之作,孔氏之志也。世胡足以知之哉!《经》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传》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是以类次《中说》而窃有感焉。淳熙乙巳十一月既望,永康陈亮书。
挽于湖 宋 · 沈端节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十年帅越倦驰驱,适意方谋一壑居。
贾谊有才终太傅,薛收无寿处中书。
伤心风月江山在,过隙光阴梦幻虚。
红紫飘零春色尽,后凋松柏独萧疏(宋《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六)。
挽吏部石似之 其二 宋 · 虞俦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忧国囊封岂是疏,有才无命信何如。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和吴叔永见寄韵 其一 宋 · 李曾伯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眼空凡马绝全牛,肯念江萍万里浮。
一倡朱弦补骚雅,片言华衮续春秋。
礼罗自昔须温造,文馆而今欠薛收。
要任丘墟百年责,慎毋樽俎上南楼。
送仲权百户之山东兼问薛正言 明 · 唐之淳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蓟门同看月,汶上独登舟。
风雨青灯夜,旌旗玉帐秋。
乍分偏忆旧,久客会禁愁。
若过菜州驿,烦君问薛收。
挽陈怡庵先生 其四 明 · 刘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
奎星光掩夕云浮,邻杵无声巷不讴。
身世百年虽似梦,文章千古更何求。
诗哀吏部怜张籍,谥美河汾念薛收。
双泪潺湲何处落,尽随江水向东流。
送范吉太守 明 · 杨守阯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八
宣城太守出风尘,尽道玄晖有后身。
紫禁莺花闻奏语,黄童竹马待回轮。
相逢尽话沧洲趣,乐事犹怀泗水春。
重念河汾六经在,薛收曾是受诗人。
劝府伯褒报范石 其一 明 · 柳希春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出处:眉岩先生集卷之一
使君题碣动观瞻,十载幽光今发潜。
更会天书搜卓行,浮图须合上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