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崔偫802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
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
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
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
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禦外物者也。
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
累其灵台耶。宣州虽称清凉高爽
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
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
心閒无事。然后外患不入。
风气所宜。可以审备
小小者亦当自不至矣。足下之贤。
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
况地至近。官荣禄厚。
亲爱尽在左右者耶。所以如此云云者。
以为足下贤者。宜在上位
托于幕府。则不为得其所。
是以及之。乃相亲重之道耳。
非所以待足下者也。仆自少至今。
从事于往还朋友閒。一十七年矣。
日月不为不久。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
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
亦且不少。或以事同。
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
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
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
因不复决舍。或其人虽不皆入于善。
而于已已厚。虽欲悔之不可。
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
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
窥之阃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
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仆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
无所不读。其精粗巨细。
出入明晦。虽不尽识。
抑不可谓不涉其流者也。以此而推之。
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出拔萃。
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与足下情义。
宁须言而后自明耶。所以言者。
惧足下以为吾所与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
既谓能粗知足下。而复惧足下之不我知。
亦过也。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
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曰。
何疑。疑者曰。
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
清河者。人无贤愚。
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
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
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
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譬之食物。至于遐方异味。
则有嗜者。有不嗜者。
至于也。脍也𮌉也。
岂闻有不嗜者哉。疑者乃解。
解不解。于吾崔君无所损益也。
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
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
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
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
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
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
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耶。
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
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
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
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耶。
崔君崔君。无怠无怠。
仆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于此。
转困穷甚。思自放伊颍之上。
当亦终得之。近者尤衰惫。
左车第二牙无故摇动脱去。目视昏花。
寻常閒便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
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
仆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彊早世
如仆者。又可以图于久长哉。
以此匆匆。思与足下相见。
一道其怀。小儿女满前。
能不顾念足下何由得归比来。仆不乐江南
官满便终老嵩下。足下可相就。
仆不可去矣。珍重自爱。
慎饮食。少思虑。
惟此是望。愈再拜。
恭和大司寇白夫子见贻二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宋琬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安雅堂诗
文章韩吏部,弟子有崔群
问俗肥如国,言酬孤竹君
塞鸿还自集,边日易为曛。
衮绣何时把,空瞻五色云。
杨支使80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愈在京师时。
尝闻当今藩翰宾客
宣州为多贤。
与之游者二人。
陇西李博。
清河崔偫
与博之为人。
吾知之。
道不行于主人。
与之处者非其类。
虽有享之以季氏之富。
不一日留也。
博论之。
凡在宣州之幕下者。
虽不尽与之游。
皆可信而得其为人矣。
愈未尝至宣州
而乐颂其主人之贤者。
以其取人信之也。
中丞之在朝。
愈日侍言于门下。
其来而镇兹土也。
有问湖南宾客者。
愈曰。
知其客可以信其主者。
宣州也。
知其主可以信其客者。
湖南也。
去年冬
奉诏为邑于阳山
然后得谒湖南宾客幕下
于是知前之信之也不失矣。
及仪之之来也。
闻其言而见其行。
则向之所谓与博者。
吾何先后焉。
仪之智足以造谋。
材足以立事。
忠足以勤上。
惠足以存下。
而又侈之以诗书六艺之学。
先圣贤之德音。
以成其文。
以辅其质。
宜乎从事于是府。
而流声实于天朝也。
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
乃吾之心也。
谓我为邑长于斯。
而媚夫人云者。
知言者也。
工乎诗者。
歌以系之。
题哀辞后802年4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愈性不喜书。
自为此文。
惟自书两通。
其一通遗清河崔偫
与予。
欧阳生友也。
哀生之不得位而死。
哭之过时而悲。
其一通今书以遗彭城刘君伉。
君喜古文
以吾所为合于古。
诣吾庐而来请者。
八九至而其色不怨。
志益坚。
凡愈之为此文。
盖哀欧阳生之不显荣于前。
又惧其泯灭于后也。
今刘君之请。
未必知欧阳生
其志在古文耳。
虽然。
愈之为古文
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
思古人而不得见。
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
通其辞者。
本志乎古道者也。
古之道。
不苟誉毁于人。
刘君好其辞。
则其知欧阳生也无惑焉。
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837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山东才副苍生愿(《汉书》云:“山东出相。”),川上俄惊逝水波。
履道凄凉新第宅敦诗宅在履道,修造初成)宣城零落旧笙歌(崔家妓乐,多归宣州也)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一作随)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其一 833年 唐 · 白居易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
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其二 833年 唐 · 白居易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
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耳顺吟寄敦诗梦得 唐 · 白居易
 押先韵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
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
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
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
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崔偫秘书监分司东都82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前武宁军节度徐泗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偫
天授至宝。为国重器。
始自修巳。移于事君。
辅弼藩宣。不失其道。
及离征镇。召赴阙庭。
方登道途。遂遘疾恙。
正在颐养之际。岂任朝谒之劳。
诚宜许以便安。不可阙其禄食。
而移秩外史。分曹东周
加宠优贤。无易于此。
且有后命。俟其有瘳。
秘书监分司东都散官勋赐如故。
崔偫中书舍人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
库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崔偫
端厚和敏。
饰以文学
温良忠敬。
得侍臣之风。
自列内朝。
兼司诰命。
事烦而益密。
职久而弥精。
六年于兹。
勤亦至矣。
况小大之事。
常所访问。
尽规极虑。
宏益居多。
所宜宠以正名。
式光禁职。
敬乃嘉命。
其惟有终。
初授拾遗献书808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新昌里
五月八日
翰林学士将仕郎左拾遗白居易顿首顿首谨昧死奉书于旒扆之下。
臣伏奉前月二十八日恩制。
除授臣左拾遗前充翰林院学士者。
臣与崔偫同状陈谢。
但言忝冒。
未吐衷诚。
今者再黩宸严。
伏惟重赐详览。
臣按六典。
右拾遗掌供奉讽谏。
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
小则上封。
大则廷诤。
其选甚重。
其秩甚卑。
所以然者。
抑有由也。
大凡人之情。
位高则惜其位。
身贵则爱其身。
惜位则偷合而不言。
爱身则苟容而不谏。
此必然之理也。
拾遗之置。
所以卑其秩者。
使位未足惜。
身未足爱也。
所以重其选者。
使上不忍负恩。
下不负忍心也。
夫位不足惜。
恩不忍负。
然后能有阙必规。
有违必谏。
朝廷得失无不察。
天下利病无不言。
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
由是而言。
岂小臣愚劣闇懦所宜居之哉。
况臣本乡里竖儒。
府县走吏。
委心泥滓。
绝望烟霄。
岂意圣慈。
擢居近职。
每宴饫无不先及。
每庆赐无不先沾。
中厩之马代其劳。
内厨之膳给其食。
朝惭夕惕。
己逾半年。
尘旷渐深。
忧愧弥剧。
未伸微效。
又擢清班
臣所以授官已来。
仅将十日
食不知味
寝不遑安。
唯思粉身。
以答殊宠。
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今陛下肇建皇极。
初受鸿名。
夙夜忧勤。
以求致理。
每施一政举一事。
无不合于道便于时。
故天下之心。
禺禺然日有望于太平也。
然今后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
陛下岂不欲闻之乎。
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
陛下岂不欲革之乎。
倘陛下言动之际。
诏令之间。
小有遗阙。
稍关损益。
臣必密陈所见。
潜献所闻。
但在圣心裁断而已。
臣又职在中禁。
不同外司。
欲竭愚衷。
合先陈露。
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无任感恩欲报恳款屏营之至。
谨言。
元稹第三状监察御史元稹江陵府士曹参军81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伏缘元稹左降事宜。
李绛崔偫等再己奏闻。至今未蒙宣报。
伏恐愚诚未恳。圣虑未回。
臣更细思。事有不可。
所以尘黩。至于再三。
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
元稹左降。不可者三。
何者。元稹守官正直。
人所共知。自授御史已来。
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公佐等之事。
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
因以挟恨。或假公议。
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
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已后。
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元稹为戒。
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内外权贵。亲党纵横。
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
陛下从此无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一也。
昨者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奉公。
事稍过当。既从重罚。
足以惩违。况经谢恩。
旋又左降。虽引前事以为责词。
然外议諠諠。皆以为元稹中使刘士元争厅。
自此得罪。至于争厅事理。
已具前状奏陈。况闻刘士元蹋破驿门。
夺将鞍马。仍索弓箭。
吓辱朝官。承前己来。
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
未见处置。御史无过。
却先贬官。远近闻知。
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
中官出使。纵暴益甚。
朝官受辱。必不敢言。
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
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
此其不可者二也。臣又访闻元稹去年以来。
举奏严砺东川日枉法收没入平人资产八十馀家。又奏王绍违法给券。
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旨徵百姓草。
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
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
悉有惩罚。计天下方镇。
皆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
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镇报怨。
朝廷何由得知。臣伏闻德宗时
崔善贞密告李锜必反。德宗不信。
送与李锜李锜大怒。
遂掘坑纵火。烧杀崔善贞
未数年。李锜果反。
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左降后。
方镇有过。无人敢言。
皆欲惜身。永以元稹为戒。
如此则天下有不轨不法之事。陛下无由得知。
此其不可者三也。若无此三不可。
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
臣何敢烦黩圣听。至于再三乎。
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
以此思虑。敢不极言。
陛下若以臣此言为忠。又未能别有处置。
必不得已。则伏望且令追制。
与一京师閒官。免令元稹却事方镇。
此乃上裨圣政。下惬人情。
伏望细察事情。断在圣意。
谨具奏闻。谨奏。
谢官状(新授将仕郎左拾遗翰林学士白居易新授朝议郎尚书库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云骑尉崔偫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八
右。
臣等伏奉恩制。
除前件官。
今日守谦奉宣进旨。
特加慰谕。
并赐告身者。
圣慈曲被。
宠命猥加。
俯以拜恩。
跪而受赐。
蹈舞离次。
惊惶失图。
伏以郎吏谏官
古今所重。
位当星象。
职在箴规。
皆须闻望清方。
行实端悫。
然后可以佐弥纶于草昧。
能正其词。
尽献纳于刍言。
必直其节。
苟轻所选。
实忝厥官。
臣等学识庸虚。
才质愚懦。
自居近职。
忝冒已深。
况超擢荣班。
惭惶交至。
初授殊常之宠。
闻实若惊。
再思难报之恩。
感而欲泣。
唯当奋励驽钝。
补拾阙遗。
中誓赤诚。
上酬元造。
俯伏忧愧。
若无所容。
无任感恩兢惕之至。
谨奉状陈谢以闻。
谨奏。
崔相公83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维太和六年岁次壬子十月庚申朔二十四日癸未中大夫河南尹上柱国晋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吏部尚书司空崔公敦诗
惟公德望事业。识度操履。
为时而生。作国之纪。
岩廊匡辅。藩部政治。
父母黎元。股肱天子。
斯皆谈在人口。播于人耳。
今所叙者。眷知而已。
于戏。自古及今。
实重知音。故诗美伐木。
易称断金。始愚于公。
同入翰林。因官识面。
因事知心。献纳合章。
对扬联襟。以忠相勉。
以义相箴。朝案同食。
夜床并衾。绸缪五年。
情与时深。及公登庸。
累分阃镇。愚亦去国。
出领符印。徐宣远部。
忠杭遐郡。雁去寄书。
潮来传信。无由会合。
祇望音问。未卜后期。
但敦前分。太和之初
连徵归朝。公长夏司。
愚贰秋曹。玉德弥温。
松心不凋。南宫多暇。
屡接游遨。司雪夜。
杏园花朝杜曲春晚
潘亭月高。前对青山。
后携浊醪。微之梦得
慕巢师皋。或徵雅言。
酣咏陶陶。或命俗乐。
丝管嘈嘈。藉草荫
枕曲餔糟。曾未周岁。
索然分镳。公又授龯。
南抚荆蛮。报政入觐。
复总天官。愚因谢病。
东归涧瀍。方从四皓
旋守三川。时蒙问讯。
日奉周旋。岂无要约。
良有因缘。洛城东隅。
履道西偏。修篁回合。
流水潺湲。与公居第。
门巷相连。与公齿发。
甲子同年。两心相期。
三径之间。优游手。
而终老焉。呜呼。
易失者时。难忱者天。
既夺我志。又歼我贤。
丘园未归。馆舍先捐。
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郁郁佳城。茫茫九原。
凄凄箫鼓。惨惨风烟。
祖奠迟迟。泣涕涟涟。
平生亲友。罗拜柩前。
贤人已矣。天地苍然。
呜呼哀哉。敦诗尚飨。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833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831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耳顺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
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因成继和以寄苦怀836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
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
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
忽忆前言更惆怅,丁宁相约速悬车敦诗与予及乐天三人同甲子,平生相约同休洛中)
历阳书事七十韵(并引)824年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并引:长庆四年八月,余自夔州历阳,浮岷江(浮岷山),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友人崔敦诗丞相,镇宛陵,缄书来招曰:「必我觌而之藩,不十日饮,不置子。」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敦诗出祖于敬亭祠下,由姑孰西渡江,乃吾圉也,至则考《图经》,参见事,为之诗,俟采风之夜讽者。
引用典故:楚白珩 负弩 六英 优孟 智琼
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
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
汉置东南,梁分肘腋兵。
本吴风俗剽,兼楚语音伧。
沸井今无涌,乌江旧有名。
土台游柱史,石室隐彭铿(老君适楚,有台在焉。彭铿石室,在含山县
曹操犹在,濡须坞未平。
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鱼书来北阙,鹢首下南荆
云雨巫山暗,蕙兰湘水清。
章华树已失,鄂渚草来迎。
庐阜香炉出,湓城粉堞明。
雁飞彭蠡暮,鸦噪大雷晴。
平野分风使,恬和趁夜程。
贵池登陆峻,舂谷渡桥鸣。
骆驿主人问,悲欢故旧情。
几年方一面,卜昼便三更。
助喜杯盘盛,忘机笑语訇。
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
炽炭烘蹲兽,华茵织斗鲸。
回裾飘雾雨,急节堕琼英。
敛黛凝愁色,施钿耀翠晶
容华本南国,妆束学西京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促筵交履舄,痛饮倒簪缨。
谑浪容优孟,娇怜许智琼
蔽明添翠帟,命烛拄(一作挂)金茎。
坐久罗衣皱,杯频粉面骍。
兴来从请曲,意堕即飞觥。
令急重须改,欢冯醉尽呈。
诘朝还选胜,来日又寻盟。
道别殷勤惜,邀筵次第争。
唯闻嗟短景,不复有馀酲。
众散扃朱户,相携话素诚
晤言犹亹亹,残漏自丁丁。
出祖千夫拥,行厨五熟烹。
离亭临野水,别思入哀筝。
接境人情洽,方冬馔具精。
中流为界道,隔岸数飞甍。
沙浦王浑镇,沧洲谢朓城。
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
半渡趋津吏,缘堤簇郡氓。
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菁。
里社争来献,壶浆各自擎。
鸱夷倾底写,粔籹斗□(缺一字)成。
采石风传柝,新林暮击钲。
茧纶牵拨剌,犀焰澄泓
露冕观原野,前驱抗旆旌。
分庭展宾主,望阙拜恩荣。
比屋茕嫠辈,连年水旱并。
遐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
远岫低屏列,支流曲带萦。
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
忆昔泉源变,斯须地轴倾。
鸡笼为石颗,龟眼入泥坑。
事系人风重,官从物论轻。
江春俄澹荡,楼月几亏盈。
长千丝宛,田塍一线絣。
游鱼将婢从,野雉见媒惊。
波净攒凫鹊洲香发杜蘅。
一钟菰葑米,千里水葵羹。
受谴时方久,分忧政未成。
比琼虽碌碌,于铁尚铮铮。
早忝登三署,曾闻奏六英
无能甘负弩,不慎在提衡。
口语成中遘,毛衣阻上征。
时闻关利钝,智亦有聋盲。
昔愧山东妙,今惭海内兄。
后来登甲乙,早已在蓬瀛。
心托秦明镜,才非楚白珩
齿衰亲药物,宦薄傲公卿。
捧日皆元老,宣风尽大彭。
好令朝集使,结束赴新正
举崔监察偫自代状803年闰10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御史台宣歙池等州都团练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崔偫
右。
臣蒙恩授监察御史
伏准建中元年正月五日制。
常参官上后三日举一人自代者。
伏以前件官在诸生中。
号为国器
絷维外府
人咸惜之。
臣既深知。
敢举自代。
重祭柳员外820年6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呜呼。自君之没。
行已八月。每一念至。
忽忽犹疑。今以丧来。
使我临哭。安知世上。
真有此事。既不可赎。
翻哀独生。呜呼。
出人之才。竟无施为。
炯炯之气。戢于一木。
形与人等。今既如斯。
识与人殊。今复何托。
生有高名。没为众悲。
异服同志。异音同欢。
唯我之哭。非吊非伤。
来与君言。不成言哭。
千哀万恨。寄以一声。
唯识真者。乃相知耳。
庶几傥言。君傥闻乎。
呜呼哀哉。君有遗美。
其事多梗。桂林旧府。
感激生持。俾君内弟。
得以义胜。平昔所念。
今则无违。旅魂克归。
崔生实主。幼稚甬上
故人抚之。敦诗退之
各展其分。安平来赗。
礼成而归。其他赴告。
咸复于素。一以诚告。
君傥闻乎。呜呼痛哉。
君为已矣。予为苟生。
何以言别。长号数声。
冀乎异日。展我哀诚。
呜呼痛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