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敬宗搜访道士826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臣闻道之高者。
莫若广成元元。
人之圣者。
莫若轩黄孔子
轩黄广成理身之要。
何以长久。
广成云。
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
形将自正。
神将自清。
无劳子形。
无摇子精。
乃可长生。
慎守其一。
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
吾形未尝衰。
又云。
得吾道者
上为皇而下为王。
元元语孔子云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告子者是已。
故轩皇发谓天之叹。
孔子兴犹龙之感。
前圣之道。
不其至乎。
伏惟文武大圣广孝皇帝陛下稽元祖之训。
修轩皇之术。
凝神閒馆。
物色异人。
将以觌冰雪之姿。
屈顺风之请。
恭惟圣感。
必降真仙。
若使广成元元。
混迹而至。
语陛下之道。
授陛下之言。
以臣度思。
无出于此。
臣所虑赴召者。
必怪迂之士。
苟合之徒。
使物淖冰。
以为小术。
衒耀邪僻。
蔽欺聪明。
文成五利。
无一可验。
臣所以三年之内。
四奉诏书。
未尝以一人塞诏。
实有所惧。
臣又闻前代帝王
虽好方士。
未有服其药者。
故汉书称黄金可成。
以为饮食器则益寿。
高宗刘道合
元宗朝孙甄生。
皆成黄金。
二祖俱不敢服。
盖以宗庙社稷之重。
不可轻易。
此事炳然。
具载国史。
以臣微见。
倘陛下睿虑精求。
必致真隐。
惟问保和之术。
不求药饵之功。
纵使必成黄金。
止可充于玩好。
则九庙灵鉴。
必当慰悦。
寰海兆庶。
谁不欢心。
臣思罄愚衷。
以裨元化。
辄陈恳款。
伏积兢惶。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知内侍省事刘公神道碑铭827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宸极正位。
运四时者璇枢
太微启扉。
分两垣者上将
其或道兼文武。
勋著旂常。
禀岳立之神姿。
蕴泉渟之深识。
存也出忠入孝。
爱敬同归。
殁也洒泽漏泉。
始终一贯。
求之前古。
不亦难哉。
公讳宏规。
京兆云阳人也。
派流甚远。
圭组相承。
炳焯周邦。
光扬史牒。
曾祖恩。
官止同州白水县
祖信。
终于汉中郡折冲都尉
父英。
左武卫中郎将
历阶勋至游击将军上柱国
皆缵前绪。
践履夷途。
或明恕而行。
俾人归厚
或强毅以立。
顾敌必摧。
不显当时。
宜生达者。
公十有五。
乃应选用。
冲和之美。
畅茂于四肢。
喜愠之来。
不尘于绝境。
亦犹昆岫片玉。
峄阳孤桐
生禀异姿。
终成重器。
始署云骑尉赐绯
累迁内侍省内仆寺丞
密侍赤墀。
飞声紫禁。
植操不逾于规矩。
抗志已在于丹霄。
无何。
丁郎将忧。
苴枲服丧。
杖而后起。
不辞王事。
是谓从权。
俄授徵事郎内侍省局令
刘辟逆命。
禁旅徂征。
护汧陇枭骑之锋。
平井络鸱张之虏。
始以义击。
俄焉凯归。
由是有轻车都尉之授。
旋又将命抚循。
灵州以届于边。
犒军五城
勤役万里。
懋乃休绩。
简于天心。
银印赤绂之赐。
天威军使。
奉诏蛮方。
再安憬俗。
俶傥扶义。
有叱驭之风。
感激捐躯。
忘跕鸢之苦。
恩礼浃洽
要荒宴如。
寻自奚官局丞翰林院使。
仙署重深。
颜咫尺
导才臣之启沃。
广睿哲之聪明。
公学富邱坟。
智参神化。
叶机赞命。
发挥王猷。
故事蔼然。
内廷繄赖。
爰加内侍伯贰副军中尉副左街功德之任。
紫艾龟印之宠。
以昭其庸。
武旅凫藻之师。
实为之佐。
检校司空王公谔之授钺河东也。
内给事
为之护军
金兰之契。
睦于元帅
以泉海之量。
接于宾僚
三军煦爱日之和。
列郡靡清风之德。
振武失守。
主将遁逃。
朝廷轸忧。
虑为边患。
因命尚书张煦节制是邦。
诏公领步骑五千为之声援。
公内运秘计。
外示閒安。
诡以巡边。
掩其无备。
长驱猛锐。
深入垒门。
乃以宣劳之名。
俾其少长皆会。
然后擒执魁首。
置之典刑。
戮三百馀人。
阖城股慄。
武安坑赵卒。
莫辩幽冤。
韩信之下井陉
徒闻疾斗。
未若公德刑具举。
威惠皆宣。
乘驲上闻。
班师旧镇。
司徒既殁。
承乏总戎。
高平公奕叶相门。
一时盛德。
与公虚舟相待。
朱瑟谐音。
淡然而成。
去如始至。
寻又奉诏巡边。
以观军实。
北至钩注。
东达飞狐
道里曲折。
不遗于掌握。
兵机奇正。
尽在于襟灵。
士怀挟纩之恩。
人感投醪之醉。
壶浆塞路。
幼艾争先。
爰写山河。
存于绘事。
宪宗悦而嘉叹。
尝置坐隅。
李恂之图书。
乃知聚落。
观千秋之画地。
尽见山川。
朝议大夫内侍省内常侍
复归旧镇。
报忠劳也。
上以公器能可以居重任。
机权可以参密勿。
遂发中诏。
俾还京师
改内飞龙使
右神策军副使
飞龙掌天骥之闲。
古太仆之职也。
禁旅总兰锜之兵。
古上卿之寄也。
公或为长。
或为副。
盖选众而举。
惟才是择。
翌日命知枢密
公揣摩心术。
练达国章。
谋无不成。
𨔝有馀裕。
当神武经纬之际。
王师戡定之初。
一日万机。
昼常三接。
忠猷隐于闻听。
嘉谋秘于宫闱
略而不书。
盖温树不言之义也。
真拜内常侍知内侍省事
旌其忠力。
赐名宏规
宏者光大之称。
规者规范之谓。
合此二义。
表兹一心。
俄而淄青干纪。
兵集淮海
以公累护戎事。
尤邃武经。
出为淮南监军
委以攻讨。
鸣钟鼓以问罪。
运筹策以出奇。
方厉志于戈矛。
遽缠哀于风树。
抱终身之痛。
自达神明。
当赴难之辰。
敢避金革。
起复宁远将军
依前充监军使
元恶既歼。
复掌枢密
宪宗凭几大渐。
召公受遗。
穆宗膺图御宇。
翳公定策。
捧日而升黄道。
翼龙而上赤霄。
名节功勋。
光昭图史。
忠武将军内侍省少监
上柱国
云麾将军
服阕。
银青光禄大夫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彭城县开国子
封沛国公
食邑三千户。
赐以长戟。
列之朱门。
守约鸣谦。
不有其贵。
属幽镇首祸。
赵魏挻灾。
公内谒谋猷。
定指纵之计。
外缉机务。
当政赋之源。
虑不及私。
居尝慎独。
悬水镜而情无隐伏。
持天衡而心靡重轻。
嶷然如山。
以镇偫动。
逮长庆季岁。
穆皇疾已弥留。
公志仗神明。
心存王室。
请立先后。
以为副君。
雪涕抗词。
首陈大计。
举觞沥。
众议皆从。
延年离席而社稷已安。
赵喜横阶而尊卑乃定。
惟公方之。
谅无惭德。
公以名遂身退。
举能进善。
人之高躅也。
乃推同志固繁机。
左监门卫上将军省事
复为河东监军使
拜泣玉墀。
宠锡金带。
虽魏后深恩。
刘稹之部落。
吴君密渥。
陆逊之金环。
焕赫辉荣。
莫逾于此。
穆宗厌代。
先后向明。
公恳请会朝。
旋奉俞诏。
特进右武卫上将军
公以子牟之恋。
常怀魏阙。
汲黯之志。
惟在汉廷。
恳辞北辕。
上不能夺。
寻除内宅使鸿胪礼宾等使。
前代特进
位次三公
居骠骑仪同之上。
非茂勋俊德。
曷以处之。
左神策军中尉左街功德使
汉氏京师有南北军之屯。
武帝既平百粤。
内增七校。
今之中尉
实司其任。
公说礼敦诗。
深知将帅之体。
安人和众
实有经武之材。
以清净礼缁黄。
以慈惠亲戎旅。
西方之教。
不肃而成。
北落之卫。
隐然难犯。
吐论必援于经史。
耽玩惟志于图书。
遇物而泾渭自分。
立诚而风雨如晦
权虽侔于卫霍。
主意益亲。
宠虽盛于
人心咸悦。
非全才旷度。
岂能臻于此欤。
公志气方强。
春秋甚富。
将欲扬威瀚海
耀武龙廷。
展报国之壮图。
恢致君之远略。
劳而生疾。
恳请辞荣。
天子忧吕蒙之未瘳。
景丹卧镇
近臣挟医而骈至。
中使赐药以交驰。
心徒倾于太阳。
命已迫于朝露。
洒血怀感。
启手归全。
十一月二十八日
薨于长安来迟里第。
享年五十二。
遗表献名马雕鞍宝器犀带。
臣子之恋。
不其至乎。
敬宗当宁流襟。
废朝三日。
开府仪同三司
赠绢一千疋。
布四百端。
钱三千贯。
上拟三台之耀。
下管九泉之荣。
礼命所加。
冠于当代。
朝廷硕臣。
闻必兴叹。
和垒故校。
相视潸然。
李将军之殂。
人皆流涕。
以其信结于士大夫。
公近之矣。
况公瞑目之后。
曾未经旬。
变起林光。
灾缠霄极。
则知日磾已殁。
何罗之衅遂成。
许褚既终。
徐地之妖莫遏。
惟公峰峦耸拔。
挺秀色于晴霞。
律吕含和。
流清音于大厦。
志必存于经济。
量莫挹其冲深。
思若涌泉。
智如炙輠。
决胜千里。
通知四夷。
察情伪之端。
达几微之际。
故天子虚已以听。
询谋允谐。
道不取于苟容。
言必归于中正
居平而博厚泛爱
临事而感慨立名。
体征虏之奉公。
亚夫守节
公之掌枢也。
穆皇寝疾逾年。
公之总戎也。
敬宗朝廷多事。
公协和将相
安靖邦家。
劲草不摇。
乔松自直。
传称公家之利。
知无不为。
忠也。
送往事居。
俱无怍色。
贞也。
惟公有之矣。
惜乎未及中寿。
俄归杳冥。
景已戢于虞泉
名空留于简册。
可不悲哉。
夫人密国夫人李氏。
懿行兰薰。
贞风玉莹。
荣封石窌。
宠章全德。
直体茂于宗姻。
洵美光于内则。
悲声昼哭。
痛结泉扉。
有子五人。
长曰行立。
朝散大夫内侍省宫闱局令上柱国彭城郡开国伯赐绯鱼袋
次曰行深。
中散大夫内侍省给事赐紫金鱼袋
次曰行元。
□□□□赐绿。
次曰行宣。
朝散大夫内府局丞上柱国□□□□次曰行□□□□咸以圭壁之姿。
藻身文囿。
鸿鹄之志
矫翼禁林。
朱紫连华。
闺门雍睦。
忠出于孝。
负五龙之俊才。
丧过乎哀。
有二连之深戚。
粤以太和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即幽窆于浐川之西。
礼也。
青鸟启兆。
悲垄树之长阴。
白鹤淩风。
嗟吊宾之遽返。
永图丕绩。
乃篆贞珉。
铭曰。
王圣化。
仰法星枢。
始自丝忽。
风行八区。
谁参其任。
公实帝俞。
出吐君命。
入赞臣谟(其一)
惟后建邦。
外分蕃岳。
奥则淮壤。
雄惟朔漠。
谁护其军。
公多智略。
恒瀚既宁。
王猷允若(其二)
汉家宫室。
上应太微。
布列环卫
恢张武威
谁司其柄。
公达戎机。
英王流眄。
忠贤是依(其三)
内外之寄。
安危所注。
惟公全德。
乃畅机务。
美璧良圭。
瑞质凝素。
霜戟宝刀。
森然辉库(其四)
天挺奇志。
贞若浑金。
出入三纪。
贤明一心。
寒松在巘。
霜霰宁侵。
皇泽之厚。
川流比深(其五)
赵孟愒景。
光音遂远。
长卿痟。
药石皆晚。
灵芝难驻。
奇香莫返。
光碎珠泉。
芳消兰畹(其六)
卤薄诏葬。
城阙之东。
列旌旗于素浐
凝箫挽于朔风。
落槭槭之霜叶。
离离之晚鸿。
时一往兮舟壑逝。
魂归来兮(其七)
汉故丞相翟公重建碑表 唐 · 长孙傪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二
猗氏城西五里。
曰汉故丞相高陵侯翟公方进子威之墓。
公茂德洪业。
煇焯于汉庭。
公以儒术进。
京兆尹御史大夫
公端肃庄厉。
守位以威严称。
汉成帝器其能。
擢拜丞相
公智能有馀。
兼通文法吏事。
以儒雅饬法律。
故汉号为通明相
内行修饬。
事继母以孝闻。
有子曰宣。
曰义。
宣为通儒。
南郡太守
义耿介抗直。
王莽悖乱摄政。
义忠烈愤激。
誓不顾死。
东郡扶顺讨逆。
师败被诛。
天下咸慕其而冤其败。
此所谓盛德之懿。
忠孝之门。
宜其光昭嗣续。
后代其昌炽乎。
故公之后。
绵历魏晋
郡守列卿
历代不绝。
处士阳。
名重当时。
国朝已还。
楚质木栖。
皆以文词登第。
守宰不可胜记。
则公之盛德忠烈。
烜乎其有后矣。
公之宅地广斥。
松槚森列。
贞元初
怀光阻兵。
太原尹节度使马燧讨之。
马燧宿兵十万。
屯于城中。
当贼之隧。
井堙木刊。
故公之松槚。
荡然槎摧矣。
公之碑记。
折坠草莽矣。
颓圮损废。
绵历三纪。
故宗长翟宗人翟皛等一二人相与谋曰。
文记堙灭。
何以彰我祖之休烈
松槚摧槎。
何以识宅兆之封域。
遂与宗人翟皛等三十人。
协心一力。
建竖旧碑。
刬耀榛莽。
以文字磨磷。
将创碑以表之。
上启于邑宰李公。
公以为政之本。
莫先于教孝。
为礼之基。
莫大于敬宗
子能以尊祖为孝。
则吾政几敷矣。
其宗长翟瑀及宗人等。
以傪尝忝在李公之游。
固请为记。
辄敢记其旧迹。
宗人重建碑之年月日以表云。
公本汝南上蔡人
归葬本郡。
东郡之败。
其馀子孙逃难西迁。
改葬于此。
故诸孙代为河东猗氏人
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李公德政碑铭 中唐 · 宋申锡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夫辰象上分于天。圣人以躔次而辩乎九土。川岳下镇于地。王者以疆理而准乎四海。我唐受命。以立人极。参天地之数。体皇王之道。悬爵禄。裂郡县。以牧兆庶。以叙偫材。是以内有宰衡宗工之职。尹正天下。缉熙庶绩。外有方伯连率之任。董训戎律。考察风俗。伸之而宪章大备。本之而神人协和。交畅庞鸿。耿耀休烈。故能光宅万国。德隆三代。忠贤间出。翼戴扶卫。腾英声于夷夏。炳洪模于简册。建中四祀。盗据宫阙。德宗皇帝遵避翟之义。行巴汉之狩。时则有若太师西平王。戡大难。定大功。拯遏横流。匡复社稷。精诚贯于日月。神用迅于风雷。阴德感于生灵。元忠书于甲令。超卓百氏。芬华一门。此公之代业也。至若贰师成功于西域。飞将名播于北平校尉夺胡虏之气。侍中践戎马之地。太尉父子以大议佐国。乐安弟兄以持功居位。博士讲论于武观。谏议朝拜于兰台兖州以清约率下。白马以功直著绩。植节抱义。秉武兴文。何代无人。今古相望。此公之冑绪也。以言乎西平王。则长源峻址。从而可知也。以言乎公。则蕃衍茂大。推而可知也。公名听。字正思西平王第八子也。幼有远略。长而喜书。辛贤将帅之风。推归庆忌周勃简重之体。多属条侯。常加心义揣磨。功名感激。探前古成败之事。识先儒劝惧之旨。虽任子以著令。轻起家而就拜。释褐三迁。调补秘书省著作佐郎。鸿翼将抟于九霄。骥足未展于千里。始慷慨而徇志。故优游以从军。自是改殿中侍御史。领襄阳行府之职。有郦定进者。故为西平王麾下小将也。后以事获罪。械传灵台。公知其有武力。他日之可用也。以部曲故吏。送之咸阳。定进感公之知。唯恐不得其死。及讨刘辟。负羽前驱。以功入为左神策军将军。因以激语感动军尉曰。西平王尝以此军收京师。宜选子弟。参用慰抚。察常山恣睢。不修职贡。诏发禁旅。涉河问罪。公欲因事自显。决然请行。至止之日。公阴察潞帅卢从史首鼠两端。辅车合众。公献策于护军中尉吐突承璀。请遂擒之。承璀不之应也。以权不在已。未敢先动。乃察疏其事。指言可取。虽将不内御。而诏已中决。顷刻未就。危变在虑。公曰。事集。国家无遗镞之费。坐复五州之地。不集。独可斩一夫之首。以徇三军之士。给出潞垒。縳于槛车。协力同功。以时参定。特拜左骁卫将军御史中丞。破虏书勋。功高出冠于诸将。畴庸茂典。卫尉入侍于未央。朝廷益器全才。将委重任。试以牧人之术。观其驭众之能。旋授蔚州刺史。自蔚州五迁至楚州刺史。以忠信治军旅。以慈惠恤鳏孤。以易简为吏师。以谨严亲警卫。守三郡。将两军。去如始至。言皆可复。而富利之及于人。功实之济于国者。布在州里。播于声诗。公之守飞狐也。属艰难之后。开元旧制。寖以隳废。镕冶牟利。殽杂为巧。虽死罪必报。而奸弊不禁。公创开五炉。日铸炫钱五万。作为俭式。无敢误犯。人受其赐。于今称之。公之据安陆也。以上蔡不庭。专部进讨。公提徒步之卒。饵狼虎之口。当矢石者十七战。拔营栅者十四所。麾申州外壁。摲钟山全邑。其所挫败。不可胜纪。公之牧山阳也。会郓盗挺祸。天兵压境。公引寿春金痍之旅。杂淮阴篙楫之师。与五诸侯。分疆夹击。水陆兼道。直趋煦山。公独当一面。首下四邑。奉诏最后。成功最先。传海拒河。人心惶骇。系公勇进。殆至扑灭。自楚州三迁至太原尹河东道节度使。自中宪六加至检校右仆射司徒。若贯珠叠玉。天与神授。不知其所以然也。公之节制夏台也。执专征之弓矢。驱犯塞之犬羊。堡壁作固于金汤。烽燧不惊于疆埸。三月而报政。周岁而策勋。去病转战于陇西张堪殷富于河北。我有馀俗。时多与能。公之分阃灵武也。兵三覆以败戎虏。田万亩以实仓箱。地搜遗利百千计。岁省公费二十万。破羌之略。合充国之前规。积粟之多。曷唱沙之有备。公之居守太原也。一年而枹鼓不鸣。刑政以清。二年而足食足兵。荒闲辑宁。三年而事有常经。皆可作程。五伦之去会稽。攀车叩马。陈皓之离益部。老泣幼啼。各极一时。不谢二子。宝历元祀。公朝京师敬宗皇帝引对便殿。劳问之礼。有以加等。秉圭入觐。韩侯更锡其辂车。鸣玉在朝。士会亦加于冕服。赐诸侯以鈇钺。换大将之旌旗。改拜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滑州刺史。馀并如故。崇庙中受脤之重。膺闑外推毂之寄。威令先路。仁声载途。班白孩提。踊悦相贺。畏贾父而来晚。恐杜母之不至。公行将入境。坐鲜温席。问黎人之疾苦。推征赋之轻重。相山川之颓坏。审仓廪之虚实。阅甲卒之众寡。量衣食之薄厚。如风偃草。大革讹俗。元和中岁。师旅荐兴。邻境官军。寄食吾地。物力殚屈。比屋流离。簿书有堆委之烦。闾井有徵责之弊。逋租宿贸。系于空文。一旦之间。尽削名数。以度量权衡缗镪可计者。大凡七十八万。若大旱之沐膏泽。穷阴之煦阳和。动人心。声走区夏。朱晖之明惠贷。刘宠之去烦苛。方其事实。不啻过也。施于有政。曾未逾时。爰适乐郊。就庇德宇。视远犹迩。相与如归。外入版籍者二千家。新垦荒莱者三千顷。信臣之耕农岁桓阶之人户月增。比其惠怀。曷足多也。先是濒河之地。殆百万亩。以权力相假。以富利相瞻。因其饶衍。窃占经界。公视其沃瘠之上下。与其艺植之劳逸。稽夫家之数。计种食之费。度地任力。随而受之。农其茂功。土化甘壤。一军绝歉食之叹。万井兴多稼之谣。王景之起废崔瑗之变蒲蔺。较其功利。无以加也。日者水旱无备。帑藏不充。兵食有菽麦之杂。军装乏缯纩之制。公省溢员之职。罢冗贸之徒。收散坠之羡财。减浮靡之甚费。用此惠济。沛然有馀。行及其期。不愆于数。耿秉简易以经务。叚频仁爱以垂声。参其能否。非所贵也。戎马之地。气尚杂习。三河之所殷会。四方之所枕带。逋逃容隐而为薮。萑蒲积习以成风。人用轻生。吏不知禁。公纠察有制。宽猛相济。涉道途者。若游于堂室。设门庐者。罕用于关键。重装大贾。通行昼夕。岑熙之犬不惊吠。黄霸之路不拾遗。考其政术。讵可称也。军有亲老。加之以衣服。卒有死丧。赙之以布帛。籍有虚缺。差第其功劳。职有罢免。选任其子弟。而又勤其部伍。习其武艺。辩背水登山之形势。明攻城野战之便利。校弓矢之疏密。试剑戟之铓钝。人百其勇。士一其诚。怀德惠而恐没其身。负恩泽而不爱其死。郤縠之义府斯在。韩信之军法以行。宜乎表正偫方。藩屏王略。居三公之府。作十连之率。自朔方以抵于右辅。自沛郡以至于滑台。出入数十年。绵亘数千里。重侯奕业。龙节武符。森棨戟以连户。拥旌轩而接壤。皆公之弟兄。更拜迭代。自两汉以来。未有如公茂族显赫于天下也。握重兵。居要地。而人心不厌。受高寿。食厚禄。而时情未满。实以西平王勋德方传于带砺。而公之绩用克绍于堂构者也。圣皇践位之明年。以大和纪岁号。庶政惟新。万物更始。云龙协而君臣同德。天地交而邦国泰宁。三州耆艾。百城庶吏。介冑之士。缁黄之徒。莫不感公之仁。饮公之惠。填城溢郭。越月逾时。或裹粮以即路。或零涕而乞拜。公始谕之以义。终则诘之以威。而人心逾炽。势不可遏。监军使宋守义列疏其事。上方忧勤理道。属任长帅。于是降发中之命。旌得贤之举。披文以徵乎卫鼎。述德以方乎晋钟。宣畅能事。允归行实。公抗疏牢让。谦惧不称。然帝心所重。终不得请。君子谓公之建一碑也。获三善焉。人爱戴。形于文奏。一善也。恳辞叠至。乞寝篆纪。二善也。茂功显迹。存乎不朽。三善也。成此异美。焕乎国风。庶元凯之勋。永垂芳于岘首。窦宪之绩。不专耀于燕然词臣奉诏。勒铭贞石。其词曰。
天地正气,间生人杰。
云雷遘屯,卓立勋节。
社稷匡复,神祇感悦。
方夏乂宁,祆氛荡灭。
德不望报,功无自伐。
拯彼生灵,遏其溃穴。
公之代业兮,耿乎前烈(其一)(一章)

海岳粹精,炳为英灵。
代济忠贤,国有典刑。
下绩侯服,上应将星。
桓桓武功,郁郁文经。
才实兼姿,登翼泰宁
出车受脤,叠耀帝庭。
公之似续兮,播乎德馨(其二)(二章)

剖符三郡,鈇钺四镇。
待物以诚,示人必信。
灵邱法铸,安陆接刃。
淮阴降旗,朔方乘衅。
鸣沙剪寇,并州不阵。
惟道是从,惟义是顺。
公之报政兮,秉圭入觐(其三)(三章)

郊劳有礼,宴喜有容。
披呈肝胆,协契云龙。
振耀来仪,欣戴时邕。
宏宣利泽,懋建功庸。
锡以辂车,赐之歌钟。
麾幢迭代,带砺分封。
公之事业兮,载援高踪(其四)(四章)

西自朔方,亘于右辅
东及淮徐,达于郑圃。
政循兄弟,军传子父。
陟为龙光,袭彼龟组
并列门戟,俱开幕府
辉焕丹青,超卓今古。
公之庆钟兮,享此多祜(其五)(五章)

广武绝涧,黎阳要津。
河山气象,京洛风尘
劲卒利兵,畅毂文茵。
殿于是邦,牧彼疲人。
当朝受命,指日遄臻。
华巅熙熙,剪发欣欣。
公之戾止兮,煦然如春(其六)(六章)

淄右不虔,王师问罪。
兵车骚动,道途繁会。
徵责征营,伏窜颠沛。
昭布惠训,周知利害。
虚籍必除,逋租尽贷。
罔不礼畏,罔不爱戴。
公之去弊兮,同伤是赖(其七)(七章)

商归市井,农复田畴。
甍栋云罗,舆马川流。
昔叹两岐,今也惟杯。
歌五裤,今也重裘。
门罕扃固,路无苛留。
俾之欢康,不复劳愁。
公之惠化兮,实在贤侯(其八)(八章)

邈岐垒垣,增除戎器。
精练武旅,驰驱介驷。
屝履馀资,仓储大备。
其下皆让,与人共利。
金散廊庑,风行土地。
善则归人,材无所弃。
公之咨访兮,允协军志(其九)(九章)

辉宣理行,旌别循良。
尊临千里,表率一方。
彼邦之人,出言有章。
媚于天子,观为国光。
岂无竹帛,岂无旂常。
愿兹篆刻,可揭康庄。
公之德政兮,垂休无疆(其十)(十章)

景王皇太子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四
朕闻王者敬承宗祧。
钦若天命。
必建元子
用宁邦家。
所以光协继明。
严当主鬯。
朕缵承圣绪。
寅奉丕图。
永惟国本之安。
爰在皇储之重。
而青宫久旷。
望苑未开。
何以表武元良
昭宣鸿业。
稽于往册。
用举彝章。
长男景王湛
孝爱恭和。
忠敬诚肃。
慈惠特禀。
宽仁夙彰。
言通典谟。
动协仪矩。
睦友宗属。
遵承傅道。
克修令问。
日茂嘉猷。
宜践储闱
以承庥命。
朕以君尊父严。
每推乾道。
闻诗学礼。
用首人伦。
嘉翼翼于诚心。
睹烝烝于孝敬。
克称知子。
无让前修。
俾奉粢盛。
式昭元嗣
宜册为皇太子
仍令有司择日。
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景王皇太子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七
维长庆二年岁次壬寅十二月丁亥朔越二十日景午
皇帝若曰。
于戏。
惟辟奉天
必建储位。
率命上嗣。
以立人极。
所以大一统而贞万邦也。
粤我祖宗。
乃圣乃神。
继体垂休。
奄宅四海。
洎于寡昧。
丕绪。
夙夜兢励。
深惟永图。
用稽古命嗣。
以承无疆之庆。
咨尔元子景王湛
粹哲自天。
温文在躬。
夙成厚德。
弗形幼志。
爰谋表社。
克彰孝恭。
敏事居敬
日新其度。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尔其钦哉。
主善勿懈。
由礼勿违。
勉以入德。
勤以聚业。
修志罔怠。
自诚而明。
则可以刑于邦家。
对于上下。
用光我烈祖之休命。
可不慎欤。
至日圜丘祀昊天上帝赋(以题为韵) 中唐 · 贾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一
惟天为大。惟圣奉天
所以就阳位。郊上元
礼高明之覆育。答生植之陶甄。
告太一以祇敬。拥神休而吉蠲。
于是米遗范于周。故封土以成邱。
取法于乾。故象形以应圆。
顾椒糈之莫达。凭柴燎以斯传。
是时星昏东壁。日躔南至。
爰命有司。肃将祀事。
罗幄帟以云黕。骈罍俎以鳞次。
白茅兮取诸洁。荐苍璧兮象其类。
皇威允穆。司仪辨等而以班。
明德惟馨。祝史陈辞而不愧。
于是启禁扃。警仙跸。
千官拱立。六龙齐膝。
济济锵锵。匪徐匪疾。
奉常告备。乘舆乃出。
覆玉叶之卿云。昭扶桑之初日。
齐心涤虑。所以感无不通。
乐遍礼成。故能神降之吉。
观夫广场还合。泰坛互峙。
告万物之生成。当一阳之初晷。
揖偫望以咸秩。列众灵以备祀。
紫微开兮天意通。元气调兮薰风起。
祀之大者。莫盛兹道。
展敬乎皇心。报功乎元造。
奏搏拊之清乐。彻纯殷之苍昊。
实祀典之所崇。谅邦家之攸保。
若乃陈以牲币。酌以秬鬯。
歌大吕以为节。舞云门以为状。
达诚于氤氲之际。降灵于闾阖之上。
腾瑞气而宛延。烛神光兮溥畅。
我国家报本克禋。顺时脩祭。
太祖于座。于以敬宗
祀皇天于郊。为能飨帝。
此所以神祇降鉴。天人合契。
保昌运兮永贞崇明祀兮不替。
敬宗谥议 中唐 · 贾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一
议曰。定尊号。
考列圣。终古之重事
有司宜用大者远者。上质百王之明烈。
下开千载之成法。参天人之意。
极臣下之诚。酌而举之。
以正大谥。故称天以诔
大莫加焉。微臣得议。
公莫至焉。所谓大者远者。
盖总夫一朝之治化。四海之惠泽。
夷夏之率职。元元之受赐。
皇明所临之远近。睿断所系之巨小何如耳。
其他苟不足以升降盛德者。固得略而不论。
伏惟大行皇帝以英睿之资。绍膺丕历。
启皇辉于磐石。浴圣德于少海。
每钦承册命。天下感悦。
既即尊位。孝思踰显。
列圣之道。率履不违。
礼行乎郊禋。敬达乎宗庙。
富四海以致养。荣两宫以问安。
推恩广爱。累霈鸿渥
发号施惠。洽于百灵。
而又天资严正。睿德沈毅。
时海内承宪宗穆宗威灵德泽之厚。朝野无事。
生人休息。初临大宝。
委政宰庭。春秋至富。
而远蓄刚辩。既阅庶务。
四聪益达。英断自己。
任贤不疑。故卒能光启诚明。
载安天下。横议或炽。
圣衷愈坚。忠勋内外。
叶赞雄略。于是举兵食之大计。
示经营乎四方。而不庭之藩。
首自夷殄。砺忠奋节。
视师于朝。承风向化。
遐迩耸动。夫不怒而威。
不战而胜。王者之武也。
推是大旨。引而伸之。
则未形之用可见矣。惜乎号未光乎天地。
泽未浸乎四海。而变生非虑。
遐抱天关。生灵之惋愤。
其可既乎。七月将至。
同轨既集。臣谨上稽国典。
傍考物情。约以经义。
合诸谥法。表功节惠。
庶叶大中。书曰。
惟睿作圣。夫以浚哲之材。
继圣明之业。而祖宗成式。
修举罔坠。礼百神而亲九族。
尊儒术而容谏诤。铺鸿阐号。
圣德彰明。非睿而何。
谥法。威强睿德曰武。
制胜朝堂之上。而威棱远驭。
不俟车甲。非武而何。
汉昭帝之所以为昭如此。而谥法亦曰明德有功曰昭。
大行皇帝初虽谦让。然终任其刚断。
以显明德。非昭而何。
夫悯者。臣下追惋之诚所深切者也。
谥法。在国逢难曰悯。
圣朝既讨雠戡乱。明告四方。
有司所宜率亿兆之心。极君亲之义。
荐诚隆感。非悯而何。
谥法。慈惠爱亲。
叶时肇享皆曰孝。孚爱敬于率土。
刑家邦之孝理。躬亲严配之典。
奔走职来之助。广慈至德。
非孝而何。传曰。
临之以庄则敬。又记曰。
庄敬则严威。拟盛烈之形容。
参历古之训典。谨上尊谥曰睿武昭悯孝皇帝
庙号曰敬宗。谨议。
添撰享太庙乐章 敬宗 唐 · 张连
四言诗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大孝显庆,景运应时。
德合天地,威戢蛮夷。
神呈福祉,岁有经□。
无私之礼,□□□□(《大唐郊祀录》卷九。)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二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真韵
隆周创业,宝命惟新。
敬宗茂典,爰表虔禋。
声明已备,文物斯陈。
肃容如在,恳志方申。
宝历间,浙东贡舞女二人,一名飞燕一名轻凤,每歌如鸾凤音。敬宗玉芙蓉为舞台,舞罢,即置二女于金屋宝帐,由是宫中语云云。) 唐 · 宝历宫人
 押冬韵
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敬宗祝板不宜称孝弟议 唐 · 崔龟从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臣审详孝字。载考礼文。
义本主于子孙。理难施于兄弟。
按礼记十虞之文。子孙曰哀。
兄弟曰某。然则虞之称哀。
与祭之称孝。其义一也。
于祖祢则理宜称孝。于伯仲则止可称名。
东晋温峤议宗庙祝辞。于孝字非子者。
则不称傍亲。直言敢告。
当时朝议。咸以为宜。
今臣上考礼经。无兄弟称孝之义。
下徵晋史。有不称傍亲之文。
臣谓飨敬宗。宜去孝弟两字。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中唐 · 刘蕡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六
问。
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
元默无为。
端拱司契。
陶氓心以居简。
凝日用于不宰。
立本以厚下。
推诚而建中。
繇是天人通。
阴阳和。
俗跻仁寿。
物无疵疠。
噫盛德之所臻。
夐乎其莫可及已。
三代令王。
质文迭救。
而巧伪滋炽。
风流寖微。
汉魏已降。
足徵益寡。
朕顾昧理道。
丕构。
奉若谟训。
不敢荒宁。
任贤惕厉
宵衣旰食
讵追三五之遐轨
庶绍祖宗之鸿绪。
而心有所未达。
行有所未孚。
由中及外。
阙政斯广。
是以人不率化。
气或堙厄
灾旱竟岁。
播植愆时。
国廪罕蓄。
乏九年之储。
吏道多端。
微三载之绩。
京师诸夏之本也。
将以观理。
而豪猾踰检。
大学明教化之源也。
期于宣化。
而生徒多惰业。
列郡在乎颁条。
而干禁或未绝。
百工在乎按度。
而淫巧或未衰。
俗隳风靡。
积讹成蠹。
其择官济理也。
听人以言。
则枝叶难辨。
御下以法。
则耻格不形。
其阜财发号也。
生之寡而食之众。
烦于令而鲜于理。
思欲究此缪盭。
致之治平
兹心浩然。
若涉泉水。
故前诏有司。
博延偫彦。
伫启宿懵。
冀臻时雍。
子大夫皆识达古今。
志在康济。
造庭待问。
副朕虚怀。
必当箴主之阙。
辨政之疵。
明纲条之所紊。
稽庶富之所急。
何术斯革于前弊。
何泽斯惠于下土。
何施而理古可近。
何道而和气可充。
推之本源。
著于条对。
至若夷吾轻重之权。
孰辅于理。
严尤底定之策。
孰叶于时。
元凯之考课何先。
叔子之克平何务。
推此龟鉴。
择乎中庸。
期在洽闻。
朕将亲览。
对。
褐衣小臣蕡。
沐浴斋戒。
伏于彤庭之下。
谨顿首上言皇帝陛下。
臣诚不佞。
有匡国致君之术。
无位而不得行。
有犯颜敢谏之心。
无路而不得达。
但怀愤抑郁。
思有时而一发耳。
常欲与庶人议于道。
商旅谤于市。
得通上听。
一悟主心。
虽被妖言之罪。
无所悔焉。
况逢陛下以至德嗣兴。
以大明垂照。
询求过阙。
咨访谟猷。
下制中外。
举能直言极谏者。
臣既辱斯举。
专承大问。
敢不悉意以言。
至于上之所忌。
时之所禁。
权幸之所讳恶。
有司之所予夺。
臣愚不识。
伏惟陛下少加优容。
不使圣朝有谠直而受戮者。
乃天下之幸也。
非臣之所望也。
谨昧死以对。
伏以圣策有思先古之理。
念元默之化。
将欲通天人以济俗。
和阴阳以煦物。
见陛下慕道之深也。
臣以为哲王之理。
其则不远。
惟陛下致之之道何如耳。
伏以圣策有祇丕构而不敢荒宁。
奉若谟训而罔有怠忽。
见陛下忧劳之至也。
若夫任贤惕厉
宵衣旰食
宜黜左右之纤佞。
进股肱之大臣。
若夫追踪三五。
绍复祖宗。
宜鉴前古之兴亡。
明当时之成败。
心有所未达。
以下情蔽而不得上通。
行有所未孚。
以上泽壅而不能下达。
欲俗之化也。
在修已以先之。
欲气之和也。
在遂性以道之。
救灾旱在致乎精诚。
广播植在视乎食力。
国廪罕蓄。
本乎冗食尚繁。
吏道多端。
本乎选用失当。
豪猾踰检。
由中外之法殊。
生徒惰业。
由学校之官废。
列郡干禁。
由授任非人。
百工淫巧。
由制度不立。
伏以圣策有择官济治之心。
阜财发号之叹。
见陛下教化之本也。
且进人以行。
则枝叶安有难辨乎。
防下以礼。
则耻格安有不形乎。
念生寡而食众。
则可罢斥。
惰游。
念令烦而理鲜。
要在察其行否。
博延偫彦。
愿陛下必纳其言。
造廷待问。
则小臣其敢爱死。
伏以圣策有求贤箴阙之言。
审政辨疵之令。
见陛下咨访之心勤也。
遂小臣屏奸豪之志。
则弊革于前。
守陛下念康济之言。
则惠敷于下。
邪正之道分。
而治古可近。
礼乐之方著。
而和气克充。
至若夷吾之法。
非皇王之权。
严尤所陈。
无最上之策。
元凯之所先。
不若唐尧考绩。
叔子之所务。
不若虞舜舞干。
且俱非大德之中庸。
未可为上圣之龟鉴。
又何足为陛下道之哉。
或有以系安危之机。
兆存亡之变者。
臣请披沥肝胆。
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臣前所言哲王之理。
其则不远者。
在陛下慎思之。
力行之。
始终不懈而已。
臣谨按春秋。
元者气之始也。
春者岁之始也。
春秋以元加于岁。
以春加于正。
明王者当奉若天道。
以谨其始也。
又举时以终岁。
举月以终时。
春秋虽无事必书。
首月以存时。
明王者当奉若天道。
以谨其终也。
王者动作。
始终必法于天者。
以其运行不息也。
陛下既能谨其始。
又能谨其终。
懋而修之。
勤而行之。
则可以执契而居简。
无为而不宰矣。
广立本之大业。
崇建中之盛德矣。
又安有三代循环之弊。
而为巧伪滋炽之渐乎。
臣故曰惟陛下致之之道何如耳。
臣前所谓若夫任贤惕厉
宵衣旰食
宜黜左右之纤佞。
进股肱之大臣。
实以陛下诚忧劳之至也。
臣闻不宜忧而忧者国必衰。
宜忧而不忧者国必危。
今陛下不以家国存亡之计。
社稷安危之策。
而降于清问。
臣未知陛下以为布衣之臣。
不足与定大计耶。
或万几之勤。
而圣虑有所未至也。
不然。
何宜忧者而不先忧乎。
臣以为陛下之所虑者。
宜先忧宫闱将变。
社稷将危。
天下将倾。
内将乱。
此四者乃国家已然之兆。
故臣谓圣虑宜先及之。
夫帝业既艰难而成之。
胡可容易而守之。
太祖肇其基。
高祖勤其绩。
太宗定其业。
元宗继其明。
至于陛下。
二百有馀载矣。
其间明圣相因。
扰乱继作。
未有不委用贤士。
亲近正人。
而能绍兴徽烈者也。
或一日不念。
则颠覆大器。
宗庙之耻。
万古为恨。
臣谨按春秋。
人君之道。
在体元以居正。
董仲舒汉武帝言之略矣。
其所未尽者。
臣得为陛下备而陈之。
夫继故必书即位。
所以正其始也。
终必书所终之地。
所以正其终也。
故君者。
所发必正言
所履必正道。
所居必正位。
所近必正人。
臣又按春秋。
阍寺弑吴子馀祭
书其名。
春秋讥其疏远贤士。
昵近刑人。
有不君之道矣。
伏惟陛下思祖宗开国之勤。
念春秋继故之戒。
将明法度之端。
则发正言而履正道。
将杜篡弑之渐。
则居正位而近正人。
远刀锯之残。
亲骨鲠之直。
辅臣得以专其任。
庶寮得以守其官。
柰何以亵近五六人。
总天下之大政。
外专陛下之命。
内窃陛下之权。
威摄朝廷。
势倾海内。
偫臣莫敢指其状。
天子不得制其心。
祸稔萧墙。
奸生帷幄。
臣恐曹节侯览
复生于今日矣。
宫闱之所以将变也。
臣谨按春秋。
鲁定公元年春
王不书正月者。
春秋以为先君不得正其终。
则后君不得正其始。
故曰定无正也。
今忠贤无腹心之寄。
阍寺专废立之权。
陷先帝不得正其终。
致陛下不得正其始。
况皇储未建。
郊祀未修。
将相之职不归。
名分之宜不定。
此社稷之所以将危也。
臣谨按春秋。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春秋之义。
两下相杀不书。
而此书者。
重其尊王命也。
夫天之所授者在君。
君之所操者在命。
操其命而失之者。
是不君也。
侵其命而专之者。
是不臣也。
君不君。
臣不臣。
此天下所以将倾也。
臣谨按春秋。
晋赵鞅晋阳之兵叛入于晋。
书其归者。
以其能逐君侧之恶人。
以安其君。
故春秋善之。
今威柄陵夷。
藩臣跋扈。
或有不达人臣之
首乱者以安君为名。
不究春秋之微。
称兵者以逐恶为义。
则政刑不由乎天子。
征伐必自于诸侯。
此海内所以将乱也。
樊哙排闼而雪涕。
袁盎当车以抗词。
京房发愤以殒身。
窦武不顾而毕命。
此陛下皆明知之耳。
臣谨按春秋。
晋狐射姑阳处父
襄公杀之者。
以其君漏言也。
襄公不能固阴重之机。
处父所以及戕贼之祸。
故春秋非之。
夫上漏其情。
则下不敢尽意。
上泄其事。
则下不敢尽言。
故传有造膝诡词之文。
易有失身害成之戒。
今公卿大臣。
非不欲为陛下言之。
虑陛下必不能用之。
陛下既忽之而不用。
必泄其言。
臣下既言之而不行。
必婴其祸。
适足以钳直臣之口。
而重奸臣之威。
是以欲尽其言。
则有失身之惧。
欲尽其意。
则有害成之忧。
故低徊郁塞。
以俟陛下感悟。
然后尽其启沃耳。
陛下何不以听朝之馀。
明御便殿。
召当时贤相。
与旧德老臣。
访持变安危之谋。
求定倾救乱之术。
阴邪之路。
屏亵狎之臣。
制侵陵迫胁之心。
复门户扫除之役。
戒其所宜戒。
忧其所宜忧。
既不得理于前。
当理于后。
不得正其始。
当正其终。
则可以虔奉典谟。
克承丕构。
终任贤之效。
无旰食之忧矣。
臣前所谓若夫追踪三五。
绍复祖宗。
宜鉴前古之兴亡。
明当时之成败者。
臣闻之为君而天下大理者。
以其能任九官四岳十二牧。
不失其举。
不二其业。
不侵其职。
居官惟其能。
左右惟其贤。
元凯在下。
虽微而必举。
四凶在朝。
虽强而必诛。
考其安危。
明其取舍。
至秦之二代。
汉之元成。
咸愿措国如唐虞。
致身如
而终败亡者。
以其不见安危之机。
不明取舍之道。
不任大臣。
不辨奸人。
不亲忠良。
不远谗佞。
伏愿陛下察唐虞之所以兴。
而景行于前。
鉴秦汉之所以亡。
而戒惧于后。
陛下无谓庙堂无贤相。
庶官无贤士。
今纲纪未绝。
典刑犹在。
人谁不欲致身为王臣。
致时为升平。
陛下何忽而不用之邪。
又有居官非其能。
左右非其贤。
其恶如四凶。
其诈如赵高
其奸如者。
陛下又何惮而不去之邪。
神器固有归。
天命固有分。
祖宗固有灵。
忠臣固有心。
陛下其念之哉。
昔秦之亡也。
失于强暴。
汉之亡也。
失于微弱。
强暴则贼臣畏死而害上。
微弱则奸臣擅权而震主。
臣伏见敬宗皇帝不虞亡秦之祸。
不剪其萌。
伏惟陛下深轸亡汉之忧。
以杜其渐。
则祖宗之鸿绪可绍。
三五之遐轨可追矣。
臣前所谓陛下心有所未达。
以下情塞而不得上通。
行有所未孚。
以上泽壅而不得下浃者。
且百姓有涂炭之苦。
陛下无由而知。
则陛下有子惠之心。
百姓无由而信。
臣谨按春秋。
书梁亡不书取者。
梁自亡也。
以其思虑昏而耳目塞。
上出恶政。
人为寇盗。
皆不知其所以然。
以其自取灭亡也。
臣闻国君之所以尊者
重其社稷也。
社稷之所以重者。
存其百姓也。
苟百姓之不存。
则虽社稷不得固其重。
苟社稷不重。
则虽国君不得保其尊。
故理天下者。
不可不知百姓之情也。
夫百姓者。
陛下之赤子。
陛下宜命慈仁者亲之育之。
如保傅焉。
如乳哺焉。
如师之教导焉。
故人之于上也。
敬之如神明。
爱之如父母。
今或不然。
陛下亲近贵倖。
分曹建署。
补除卒吏。
召致宾客
因其货贿。
假其气势。
大者统藩方。
小者为牧守。
居上无清惠之政。
而有饕餮之害。
居下无忠诚之节。
而有奸欺之罪。
故人之于上也。
畏之如豺狼。
恶之如雠敌。
今四海困穷。
处处流散。
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
鳏寡孤独者不得存。
老幼疾病者不得养。
加以国权兵柄。
专在左右。
贪臣聚敛以固宠。
奸吏夤缘而弄法。
冤痛之声。
上达于九天。
下入于九泉。
鬼神为之怨怒。
阴阳为之愆错。
门九重
而不得告䜣。
士人无所归化。
百姓无所归命。
官乱人贫。
盗贼并起。
土崩之势。
忧在旦夕。
即不幸因之以师旅。
继之以凶荒。
臣以谓陈胜吴广
不独生于秦。
赤眉黄巾。
不独生于汉。
臣所以为陛下发愤扼腕。
痛心泣血也。
如此则百姓有涂炭之苦。
陛下何由而知之乎。
子惠之心。
百姓安得而信之乎。
致使陛下行有所未孚。
心有所未达者。
固其然也。
臣闻昔汉元帝即位之初。
更制七十馀事。
其心甚诚。
其称甚美。
然纪纲日紊。
国祚日衰。
奸凶日强。
黎元日困者。
以其不能择贤明而任之。
失其操柄也。
自陛下御宇。
忧勤兆庶。
屡降德音。
四海之内。
莫不抗首而长息
自喜复生于死亡之中也。
伏愿陛下慎终如始。
以塞万方之望。
诚宜揭国权以归其相。
持兵柄以归其将。
去贪臣聚敛之政。
除奸吏夤缘之害。
惟忠贤是近。
惟正直是用。
内宠便辟。
无所听焉。
选清慎之官。
择仁惠之长。
毓之以利。
煦之以和。
教之以孝慈。
导之以德义。
去耳目之塞。
通上下之情。
俾万国欢康。
兆人苏息。
则心无所不达。
而信无所不孚矣。
臣所言欲人之化也。
在修己以先之者。
臣闻德以修己。
教以导人。
修己也。
则人不劝而自至。
导人也。
则人敦行而率从。
是以君子欲政之必行也。
故以身先之。
欲人之从化也。
故以道御之。
今陛下先之以身。
而政未必行。
御之以道。
而人未从化
岂不以立教之旨。
未尽其方耶。
夫立教之方。
在乎君以明制之。
臣以忠行之。
君以知人为明。
臣以匡时为忠。
知人则任贤而去邪。
匡时则固本而守法。
贤不任则重赏不足以劝善。
邪不去则严刑不足以禁非。
本不固则人流。
法不守则政散。
而欲教之使必至。
化之使必行。
不可得也。
陛下能斥奸邪不私其左右。
举贤正不遗其疏远。
则化洽于朝廷矣。
爱人以敦本。
分职而奉法。
修其身以及其人。
始于中而成于外。
则化行于天下矣。
臣前所谓欲气之和也。
在遂性以导之者。
当纳人于仁寿也。
夫欲人之仁寿也。
在乎立制度。
修教化。
夫制度立则财用省。
财用省则赋敛轻。
赋敛轻则人富矣。
教化修则争竞息。
争竞息则刑罚清。
刑罚清则人安矣。
既富则仁义兴焉。
既安则寿考生焉。
仁寿之心感于下。
和平之气应于上。
故灾害不作。
休祥荐臻。
四方底宁。
万物咸遂矣。
臣前所言救灾旱在致乎精诚者。
臣谨按春秋。
鲁僖公一年之中。
三书不雨者。
以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
鲁文公三年之中。
一书不雨者。
以其人君无恤人之心也。
故僖致精诚而不害物。
文无悯恤而变成灾。
陛下诚能有恤人之心。
则无成灾之变矣。
臣前所言广播植在视乎食力者。
臣谨按春秋。
君人者必时视人之所勤。
人勤于力则功筑罕。
人勤于财则贡赋少。
人勤于食则百事废。
今财食与人力皆勤矣。
愿陛下废百事之用。
以广三时之务。
则播植不愆矣。
臣前所谓国廪罕蓄。
本乎冗食尚繁者。
臣谨按春秋。
臧孙辰告籴于齐。
春秋讥其国无九年之蓄。
一年不登而百姓饥。
臣愿斥游惰之徒以督其耕植。
省不急之务以赡其黎元。
则廪蓄不乏矣。
臣前所言吏道多端。
本乎选用失当者。
由国家取人不尽其材。
任人不明其要故也。
今陛下之用人也。
求其声而不求其实。
故人之趋进也。
务其末而不务其本。
臣愿覈考课之实。
定迁序之制。
则多端之吏道息矣。
臣前所言豪猾踰检。
由中外之法殊者。
以其官禁不一也。
臣谨按春秋。
齐桓公盟诸侯不书日。
邱之盟特以日者。
美其能宣天子之禁。
率奉王官之法。
故春秋备而书之。
夫官者五帝三王之所建也。
法者高祖太宗之所制也。
法宜画一。
官宜正名。
今又分外官中官之员。
立南司北司之局。
或犯禁于南。
则亡命于北。
或正刑于外。
则破律于中。
法出多门。
人无所措。
实由兵农势异。
而中外法殊也。
臣闻古者因井田以制军职
间农事以修武备。
提封约卒乘之数。
命将在公卿之列。
故兵农一致。
而文武同方。
可以保乂邦家。
式遏乱略。
太宗皇帝肇建邦典。
亦置府兵。
台省军卫。
文武参掌。
居闲岁则櫜弓力穑。
将有事则释耒戈。
所以修复古制。
不废旧物。
今则不然。
夏官不知兵籍。
止于奉朝请
大将不主兵事。
止于养勋阶。
军容合中官之政。
戎律附内臣之职。
首一戴武弁
嫉文职如仇雠。
足一蹈军门。
视农夫如草芥。
谋不足以剪除奸凶。
而诈足以抑扬威福。
勇不足以镇卫社稷。
而暴足以侵轶里闾。
羁绁藩臣
干陵宰辅。
隳裂王度
汨乱朝经。
张武夫之威。
上以制君父。
假天子之命。
下以驭英豪。
有藏奸观衅之心。
无仗节死难之义。
岂先王经文纬武之旨耶。
臣愿陛下贯文武之道。
均兵农之功。
正贵贱之名。
一中外之法。
还军伍之职。
修省署之官。
近崇贞观之规。
远复成周之制。
自邦畿以刑于万国。
始天子而达于诸侯。
则可以制豪猾之强。
而无踰检之患矣。
臣前所言生徒惰业。
由学校之官废者。
盖以国家贵其禄而贱其能。
先其事而后其行。
故庶官乏通经之学。
诸生无修业之心矣。
臣前所言列郡干禁。
由授任非人者。
臣以为刺史之任。
理乱之根本系焉。
朝廷之法制在焉。
权可以抑豪猾。
恩可以惠孤寡。
强可以禦奸寇。
政可以移风俗。
将校有曾经战阵。
功臣子弟。
各请随宜酬赏。
如无理人之术者。
不当任此官。
则绝干禁之患矣。
臣前所言百工淫巧。
由制度不立者。
臣请以官位禄秩。
制其器用车服。
禁以金银珠玉。
锦绣雕镂。
不蓄于私室。
则无荡心之巧矣。
臣前所言辨枝叶者。
在考言以询行也。
臣前所言形于耻格者。
在道德而齐礼也。
臣前所谓念生寡而食众。
可罢斥游惰者。
已备之于前矣。
臣前所谓令烦而理鲜。
要在察其行否者。
臣闻号令者。
乃理国之具也。
君审而出之。
臣奉而行之。
或亏益止留。
罪在不赦。
今陛下令烦而理鲜。
得非持之者为所蔽欺乎。
臣前所言博延偫彦。
愿陛下必纳其言。
造庭待问。
则小臣岂敢爱死者。
臣闻晁错为汉昼削诸侯之策。
非不知其祸之将至也。
忠臣之心。
壮夫之节。
苟利社稷。
死无悔焉。
今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
计行而身戮。
盖所以痛社稷之危。
哀生人之困。
岂忍姑息时忌。
窃陛下一命之宠哉。
昔龙逢死而启殷。
比干死而启周。
韩非死而启汉。
陈蕃死而启魏。
今臣之来也。
有司或不敢荐臣之言。
陛下又无以察臣之心。
退必受戮于权臣之手。
臣幸得从四子游于地下。
固臣之愿也。
所不知杀臣者。
臣死之后。
将孰为启之哉。
至于人主之阙。
政教之疵。
前日之弊。
臣既言之矣。
若乃流下土之惠。
修近古之治。
而致和平者。
在陛下行之而已。
然上之所陈者。
实以臣亲承圣问。
敢不条对。
虽臣之愚。
以为未及教化之大端。
皇王之要道。
伏惟陛下事天地以教人敬。
奉宗庙以教人孝。
养高年以教人悌。
育百姓以教人慈
调元气以煦育。
扇太和于仁寿。
可以逍遥而无为。
端拱而成化。
至若念陶钧之道。
在择宰相而任之。
使权造化之柄。
念保定之功。
在择将帅而任之。
使修阃外之寄。
念百度之求正。
在择庶官而任之。
使专职业之守。
念万姓之愁痛。
在择长吏而任之。
使明惠养之术。
自然言足以为天下教。
动足以为天下法。
仁足以劝善。
义足以禁
又何必宵衣旰食
劳神惕虑。
然后以致其理哉。
谨对。
与人论谏书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二
某疏愚怠惰。
不识机括。
独好读书。
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
兴亡谏诤之道。
遐想其人。
舐笔和墨。
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
不悟则烹身灭族。
唯此二者。
不思中道。
自秦汉已来。
凡千百辈。
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
累累皆是。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
不能百一。
何者。
皆以辞语迂险。
指射丑恶。
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
近于诞妄。
指射丑恶。
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
激怒之辞。
以卑凌尊。
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
杀人愈多。
谏畋猎者。
畋猎愈甚。
谏治宫室者。
宫室愈崇。
谏任小人者。
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
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
一决怒气耳。
不论其他。
是以每于本事之上。
尤增饰之。
今有两人。
道未相信。
甲谓乙曰。
汝好食某物。
慎勿食。
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
我食之久矣。
汝谓我死。
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
汝好食某物。
第一少食。
苟多食。
必生病。
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
迂险之言。
则欲反之。
循常之说。
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世多然也。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
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
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
宜从桥。
陛下不听。
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不得入庙祠也)
上不说。
张猛曰。
臣闻主圣臣直。
乘船危。
就桥安。
圣主不乘危。
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
晓人不当如是邪(谓谏诤之言当如之详善)
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
时谏者至多。
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舆伏紫宸殿下。
叩头谏曰。
周幽王骊山
为犬戎所杀。
秦始皇葬骊山国亡。
元宗皇帝骊山禄山乱。
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曰。
骊山若此之凶邪。
我宜一往。
以验彼言。
后数日。
骊山回。
语亲倖曰。
叩头者之言。
安足信哉。
汉文帝亦谓张释之曰。
卑之无甚高论。
令可行也。
今人平居无事。
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
尚宜旁引曲释。
亹亹绎绎。
使人乐去其不善。
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
欲因激切之言。
而望道行事治者乎。
故礼称五谏。
而直谏为下。
前数月。
见报上披閤下谏疏。
锡以币帛。
辟左且远。
莫知其故。
近于游客处一睹閤下谏草。
明白辩婉。
出入有据。
吾君圣明。
宜为动心。
数日在手。
味之不足。
且抃且喜且慰。
三者交并。
不能自止。
吾君闻谏。
既且行之。
仍复宠锡。
诱能谏者。
斯乃文武之心也。
闻于远地。
宜为吾君抃也。
閤下以忠孝文章立于朝廷。
勇于谏而且深于其道。
果能辅吾君而光世德。
某蒙閤下之厚爱。
冀于异时资閤下之知以进尺寸。
能不为閤下之喜复自喜也。
吾君今日披一疏而行之。
明日闻一言而用之。
贤才忠良之士。
森列朝廷。
是以奋起志虑。
各尽所怀。
则文祖武宗之业。
穷天尽地。
日出月入。
皆可洒扫以复厥初。
某纵不得效用。
但于一官一局。
筐箧簿书之间。
活妻子而老身命焉。
作为歌诗。
称道仁圣天子之所为治。
则为有馀。
能不自慰。
故获閤下之一疏。
抃喜慰三者交并。
真不虚也。
宜如此也。
无因面赞其事。
书纸言诚。
不觉繁多。
某再拜。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839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宪宗皇帝即位八年
出嫡女册封岐阳公主
下嫁于今工部尚书判度支杜公悰
宪宗时
宰相权德舆有婿独孤郁翰林学士
帝爱其才。
因命宰相曰。
我嫡女既笄可嫁。
德舆得婿独孤郁
我岂不得耶。
可求其比。
丞相吉甫进言曰。
前所奉诏。
臣谨搜其人。
因名我烈祖司徒岐公曰有孙儿
年始弱冠。
有德行文学
秀朗严整。
臣尝为司徒吏
熟其家事。
官族世婚。
习尚守治。
臣一皆忖度。
可以奉诏。
帝即召尚书见。
与语大悦。
殿中少监
服章金紫。
元和八年某月日。
主下嫁于杜氏。
上御正殿。
礼毕。
由西朝堂出。
节幡鼓铎。
仪物毕备。
引就昌化里赐第。
上御延喜楼驻。
止主轮。
尚书及宾侍。
酒食金帛。
奏内乐。
降嫔御送行。
赐第堂有四庑。
缋椽藻栌。
丹白其壁。
派龙首水为沼。
主外族因请愿以尚父汾阳王大通里亭沼为主别馆。
当其时。
隆贵显荣。
莫与为比。
主实宪宗皇帝嫡女。
穆宗皇帝母妹。
敬宗皇帝今天子亲姑。
尚父汾阳王子仪外曾孙。
太皇太后始以正妃事宪宗
太后太皇太后养爱三朝。
凡四十年。
德厚慈恕。
化充六宫。
主以一女之爱。
降于杜氏。
逮事舅姑。
杜氏大族。
其他宜为妇礼者。
不翅数十人。
主卑委怡顺。
奉上抚下。
终日惕惕。
屏息拜起。
一同家人。
礼度二十馀年。
人未尝以丝发间指为贵骄。
始与尚书合谋曰。
上所赐奴婢。
卒不肯穷屈。
奏请纳之。
上嘉叹许可。
因锡其直。
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
自是闭门落然。
不闻人声。
尚书读书。
考今古治乱。
主职妇事。
承奉夫族。
时岁献馈。
吉凶赙助。
必亲自经手。
池塞馆陊。
辟毬场种树。
不数十年。
搢绅间杂然称尚书有贤妇。
尚书旋出为澧州刺史
主后尚书行。
郡县闻主且至。
杀牛羊。
大为数百人供具。
主至。
从不二十人。
六七婢乘驴阘茸。
约所至不得肉食。
驿吏立门外。
舁饭食以返。
不数日间。
闻于京师
众哗说以为异事
尚书澧州三年。
主始入后出。
中间不识刺史厅屏。
尚书澧州
考治行为天下第一。
后为大司徒京兆尹凤翔节度使
朝廷屈指比数。
以为凡有中外重难。
尚书不可。
主贤益彰。
虽至宫闱贵号
亦加尊敬。
姑凉国太夫人寝疾。
比丧及葬。
主奉养蚤夜不解带。
亲自尝药。
粥饭不经心手。
一不以进。
既而哭泣哀号。
感动他人。
尚书后为忠武军节度使
所治许州创为节度府五十年。
南迫于蔡。
屋室卑庳。
主居无正堂。
处东支屋恬然。
六年许军彊雄。
且撑剧寇。
自始多用武臣治。
各出己部曲家人。
疵政弛法。
习为循常。
有司用比边障远地。
掷置不问。
民亦甘心。
尚书再治之。
老民相率两走阙下。
丞相马。
叩头乞留。
请树生祠。
及诏追去。
攀辕携扶。
哭于道路。
尚书治外。
主治内。
尚书所至必称。
崱崱为名公伟人。
主实有内助焉。
穆宗太皇太后敬主。
尤为亲信。
俯首益卑。
车服侍使。
愈自贬抑。
觐谒温凊外。
口不言他事。
穆宗朝。
人不以亲贵称。
贞元时
德宗行姑息之政。
王武俊王士真张孝忠子联为国婿。
宪宗初宠于頔
来朝以其子。
配以长女。
皆挟恩佩势。
聚少侠狗马为事。
日截驰道。
纵击平人。
豪取民物。
官不敢问。
戚里相尚。
不以为穷弱。
自主降于尚书
壁绝外之。
初怒中笑。
后皆敬畏。
累圣亦指示主德。
诫警之。
至于今。
以主尚书显重于中外。
戚里亦皆自检敛。
随短长为善。
于是旧俗灭不复有。
尚书自许奉急追诏。
主有疾小愈。
强不肯留。
曰。
去朝兴庆宫
纵死于道。
吾无恨。
开成二年十一月某日。
薨于汝州长桥驿。
享年若干。
上废朝三日。
其年十二月某日。
主丧京师
比及葬。
两宫吊问。
相继于道。
开成三年某月日。
上御正殿。
丞相嗣复摄中书令正衙宣册。
谥曰庄淑大长公主
某年某月日。
祔葬于万年县洪原乡少陵尚书先茔。
礼也。
生男二人。
长曰辅九。
年十岁。
次曰杨十。
始二岁。
女二人。
某于尚书为从父弟。
得以实铭。
铭曰。
章武皇帝
唐中兴主。
刑于正妃。
教及嫡女。
婉婉帝子。
下嫁时贤。
影逐响答。
随顺缠绵。
杜氏大族。
枝蔓蝉联。
上有舅姑。
高堂俨然。
螭绶龟章。
玉佩金轩。
养色悦意。
待后承前。
人不我贵。
我敬我虔。
始终尽礼。
大小周旋。
馀二十年。
谁兴间言。
贵不召骄。
富不期侈。
是此四者。
倏相首尾。
自古名士。
或泥于此。
孰谓帝子。
超脱摆弃。
妇职是勤。
夫言是指。
池荒馆陊。
屏外不履。
淑德柔风。
天下倾耳。
宜乎寿考。
妇女婚子。
不锡全祉。
孰提神纪。
幽石有志。
显笔有史。
流于千祀。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大夫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吏部尚书崔公行状836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公曾祖综。皇任醴泉县
祖佶。皇任太子中允
右散骑常侍。父陲。
皇任检校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袁州刺史。赠太师
公讳郾。字广略
威仪秀伟。神气深厚。
即之如鉴。望之如
既冠。识者知不容于风尘矣。
贞元十二年中第。十六年平判入等。
集贤殿校书郎。陜虢观察使崔公琮愿公为宾。
而不乐之。挈辞载币。
使者数返。公徐为起之。
且曰。不关上闻。
摄职可也。受署为观察巡官
后转京兆府鄠县。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
丁邠国太夫人忧。杖而能起。
人有闻焉。外除拜吏部员外郎
判南曹事。千人百族。
必应进而进。公亲自挟格。
肖法必留。戾程必黜。
每悬榜举牍。富室权家。
汗而仰视。不敢出口。
宿吏逡巡。缚手系舌。
愿措一奸。不能得之。
凡二年。迁左司郎中吏部郎中
朝散大夫。旋拜谏议大夫知匦使
穆宗皇帝春秋富盛。稍以畋游声色为事。
公晨朝正殿。挥同列进而言曰。
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
万国之众。之治之乱。
悬于陛下。自山以东。
百城千里。昨日得之。
今日失之。西望戎垒。
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
蓄积无有。愿陛下稍亲政事。
天下幸甚。诚至气直。
天子为之动容敛袖。慰而谢之。
给事中敬宗皇帝始即位。
旁求师臣。今相国奇章公上言曰。
非公不可。遂以本官充翰林侍讲学士
命服金紫。旋拜中书舍人
仍兼旧职。侍帝郊天。
银青光禄大夫高承简罢郑滑节度使
滑人叩阙。乞为承简树德政碑。
内官进曰。翰林故事。
职由掌诏学士。上曰。
承简功臣允也。治吾咽喉地。
克有善政。罢而请纪。
入人深矣。吾以师臣之辞。
且宠异焉。居数月。
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拜章为故帅田季安树神道碑。内官执请亦如前辞。
上曰。魏北燕赵。
南控成皋。天下形胜地也。
吾以师臣之辞。且慰安焉。
居数月。陈许节度使王沛拜章乞为亡父树神道碑。
内官执请亦如前辞。上曰。
许昌天下精兵处也。俗忠风厚。
能抚之。吾视如臂。
吾以师臣之辞。而彰其忠孝焉。
是三者皆御札命公。令刻其辞。
恩礼亲重。无与为比。
历岁。愿出守本官。
辞恳而礼部侍郎。上曰。
公可也。遂以命之。
二年选士七十馀人。大扺后浮华。
先材实。转兵部侍郎
今上即位四年。公亟请于丞相閤曰。
愿得一方疲人而治之。除陜虢观察使御史大夫
先是陜之官人。人必月尅俸钱五千。
助输贡于京师者。岁至八十万。
公曰。官人不能赡私。
安能恤民。吾不能独治。
安可自封。即以常给廉使杂费。
下至于盐酪膏薪之品。十去其九。
可得八十万。岁为代之。
官人感悦。随治短长。
不忍为欺。万国西走。
陜实其冲。复有江淮梁徐许蔡之戍兵。
北出朔方上郡回中陇间。践更往来。
不虚一时。民之供亿。
吏须必应。生活之具。
至于瓶缶匕匙。常碎于四方之手。
公曰。此犹束炬以焚民也。
于是节宴赏。截浮费。
凡金漆陶木丝枲之用。悉为具之。
可飨数千人。民一不知。
复有诏旨支税粟输大仓者。岁数万斛。
始敛民也。远远近近。
就积佛寺。终输于河。
复籍民而载之。民之巨牛大车。
半顿于路。前政咸知之。
计不能出。公曰。
管仲曰。行五百里。
民有饥色。斯言重物也。
不可推迁。民受其毙。
况今迂直之计。有不翅习试五百里乎。
公乃大索有无。亲执筹而计之。
北临黄河。树仓四十间。
穴仓为漕。下注于舟。
因隙赏直。不败时务。
自此壮者斛。幼者斗。
负挈橐裹。委仓而去。
不知有输。他境之民。
越逸奔走。軿轸争斗。
愿为陜民。政成化行。
上国下国。更口赞颂。
凡二年。改岳鄂安黄蕲申等州观察使
囊山带江。三十馀城。
缭绕数千里。洞庭百越巴蜀荆汉而会注焉。
五十馀年。北有蔡盗。
于是安锁三关。鄂练万卒。
皆伧楚善战。寖有战风。
称为难治。有自来矣。
公始临之。简服伍旅。
修理械用。亲之以文。
齐之以武。大创厅事。
以张威容。造蒙冲小舰。
上下千里。武士用命。
尽得偫盗。公曰。
劫于水者。以尽杀为习。
虽值童耇。而无舍焉。
比附他盗。刑不可等。
于是一死之内。必累加之。
盗相诫曰。公之未去。
勿触其境。然后黜弃奸冒。
用公法也。升陟廉能。
公举也。抚护穷约。
用公惠也。豪商大贾。
不得轻役。不得隐田。
父子兄弟。不得同贩于阖境之内。
有馀不足。自公而均。
复建立儒宫。置博士
设生徒。廪饩必具。
顽惰必迁。敬让之风。
人知家习。八年
江水涨溢。公曰安得长堤而禦之。
言讫。军士齐民。
云锸雨杵。一挥立就。
令行恩结。有如此者。
千里之内。如视堂庑。
虽僻左下里。岁腊男子必以鸡黍贺馈。
女子能以簪瑱相问遗。富乐欢康。
肩于治古。凡五年。
浙江观察使。加礼部尚书
公曰。三吴者。
国用半在焉。因高为旱。
因下为水者六岁矣。轻赋兵役。
不减于民。上田沃土。
多归豪强。荀悦所谓公家之惠。
优于三代。豪强之酷。
甚于亡秦。今其是也。
于是料民等第。籍地沃瘠。
均其征赋。一其徭役。
经费宴赏。约事裁节。
民有宿逋不可减于上供者。必代而输之。
诚祷山川。岁获大稔。
复曰。衣冠者。
民之主也。自艰难已来。
军士得以气加之。商贾得以财侮之。
不能自奋者。多栖于吴土。
遂立延宾馆以待之。苟有一善。
必接尽礼。因访里闾。
益知民之疾苦。随以治之。
才逾期岁。而民复振。
开成元年十月二十日。薨于治所。
多士相吊曰。使公相天子。
贞观开元之俗。可期而见也。
岂公不幸。实生民之不幸也。
主上痛悼。辍朝一日。
吏部尚书。公生得灵和。
自干名立朝。为公卿。
为侯伯。未尝须臾间汲汲牵率。
欲显名于合道。而仁义忠信。
明智恭俭。郁积发溢。
自然相随。不立约结而善人自亲。
不设沟垒而不肖自远。不志于荣达而官位自及。
公内外阀阅。源派清显。
拔于甲族。而复甲焉。
亲昆仲六人。皆至达官。
公与伯兄季弟。五司礼闱
再入吏部。自国朝已来。
未之有也。上至公相方伯
下及再命一命。幕府陪吏之属。
遍满内外。皆公门生。
公俯首益恭。如孤臣客卿。
惕惕而多畏也。自为重镇。
苞苴金币之货。不至权门。
亲戚故旧。周给衣食。
毕其婚丧。悉出俸钱。
不以家为。在家怡然。
未尝训勉。子弟自化。
皆为名人。居室卑庳。
不设步廊。宾至值雨。
则张盖蹑屐而就于外位。初镇于陜。
或束挺经月。不鞭一人。
至于驿马令五岁幸全。则为代之。
著为定制。曰。
致一物于必穷之地。君子不为。
其为仁爱而臻于此。及迁镇鄂渚
严峻刑法。至于诛罚。
未尝贳一等后一刻。或问于公曰。
陜鄂之政不一。俱臻于治。
何也。公曰。
陜之土塉民劳。吾抚之不暇。
尚恐其惊。鄂之土沃民剽。
杂以夷俗。非用威刑。
莫能致理。政贵知变。
盖为此也。闻者服焉。
呜呼。公之德行材器。
真哲人君子。没而不朽者也。
易名定谥。为国常典。
敢书先烈。达于执事
附于史氏云尔。谨状。
封梁王休复等制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王者胙土画疆。封建子弟。
所以承卫帝室。蕃茂本枝。
祖宗成式。朕曷敢废。
况天付正性。夙奉至训。
尊贤好善。体仁由礼。
是可举建侯之命。膺分社之荣。
亲亲贤贤。于是乎在。
敬宗皇帝第二子休复。第三子执中。
第四子扬言。第六子成美。
皆气蕴冲和。行推敬慎。
游泳坟索。佩服师言。
宜开土宇之封。用申睦族之典。
休复可封梁王。执中可封襄王
扬言可封纪王。成美可封陈王
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立陈王成美为皇太子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门下。古先哲王之有天下也。
何尝不正国本而承天序。建储贰而主重器。
朕以寡昧。祗丕图。
虔恭寅畏。思固鸿业。
慎择令懿。旷于旬时。
卿士献谋。龟筮告吉。
以为少阳虚位。愿举盛仪。
列圣垂休。俾合予志。
选贤而立。式表无私。
敬宗皇帝第六男陈王成美。天假忠孝。
日新道德。温文合雅。
谦敬保和。裕端明之体度。
尚诗书之辞训。言皆中礼。
行不违仁。是可以训考旧章。
钦若成命。授之七鬯。
以奉粢盛。宜回朱邸之荣。
俾践青宫之重。可立为皇太子
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彭阳公遗表837年11月12日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臣某言臣闻达士格言。以生为逆旅。
古者垂训。谓死为归人。
苟得其终。何怛于化。
臣永惟际会。获遇升平。
钟鼎之勋莫彰。风露之姿先尽。
虽无逃大数。亦有负清朝。
今则举纩陈词。对棺忍死。
白日无分。元夜何长。
泪兼血垂。目与魂断。
臣某中谢。臣早缘儒学。
得厕人曹。克绍家声。
不亏士行。词赋贡名于宗伯
书檄应聘于诸侯。东汎西浮。
南登北走。时推倚马。
人或荐雄西掖承荣。
得以言之无罪。曲台备位。
粗明物有其容。永谓才难。
便叨郎选。振衣华省。
历履名曹。高步内庭。
光扬密命。宪宗皇帝以臣行多馀力。
忠绝它肠。进无所因。
静以有立。过蒙顾问。
深降褒称。乃于同列之中。
独许非常之拜。殊恩既浃。
当路相排。旅翮未高。
孤根巳动。河潼为郡。
盟津统师。溺以待援。
痿而念起。宪宗旁求辅相。
记姓名。果遣急徵。
仍加大用。戴君之力虽弱。
许国之诚在兹。实有微衷。
可裨元化。况初诛背叛。
务活疲羸。方伏奏于凤扆之前。
忽庀徒于鸟耘之次。小吏抵罪。
邪臣结谋。指之有名。
嘿不得诉。空甘罪戾。
仰托圣明。粗得生还。
几临死所。其后官移督护
四年不谒于承华。任改察廉。
一日暂留于分陜。欲举而坠。
将安更危。赖敬宗皇帝缵乃丕图。
是思求旧。振于洛宅。
荣彼夷门。自兹以来。
敢虚其遇。周旋五纪镇守。
惟切分忧。前后两归阙庭。
皆非久次。拙直不同于众。
谗毁每集其躬。含意未宣。
救过不暇。伏思自长庆厥后。
开成之前。凡几忝迁升。
几遭退斥。若非不欺天地。
不负君亲。至于几微。
寻合颠陨。伏惟皇帝陛下道超覆载。
仁极照临。既委盐铁。
又分端揆。逮今控压。
亦在重镇。陛下之恩。
微臣何益。微臣之节。
陛下方知。兴言及斯。
碎首殊晚。然臣从心之年巳至。
致政之礼宜遵。寻欲拜章。
以求归老。伏以诸道节制。
频岁更移。其于送迎。
例多积累。臣在此虽无一毫侵损。
亦无纤介诛求。帑藏甚殷。
仓储可羡。特缘行李。
忍过秋冬。而江山之气候难常。
蒲柳之萧衰易见。自则膝胫无力。
入冬则肠胃不调。对冠冕而始讶傥来。
指墓坟而巳知息处。今月八日
臣巳召男国子博士左补阙左武卫兵曹参军纶等。示以殁期。
遗之理命。使内则雍和私室。
外则竭尽公家。兼约其送终。
务遵俭约。勿为从容。
以致虑居。至十二日夜
有仆夫告臣云。大星陨地。
雅当正室。洞照一庭。
臣即端坐俟时。正辞无挠。
臣之年亦极矣。臣之荣亦足矣。
以祖以父。皆蒙褒宠。
有弟有子。并列班行。
全腰领以从前人。归体魄以事先帝。
此不自达。诚为甚愚。
但以将掩泉扃。不得重辞云陛。
更陈尸谏。犹进瞽言。
虽叫呼而不能。岂诚明之敢忘。
伏惟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华夏镜清。
是修教化之初。当复理安之始。
然自前年夏秋以来。贬谴者至多。
诛僇者不少。伏望普加鸿造。
稍霁皇威。殁者昭雪以云雷。
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稼嘉熟。
兆人乐康。用臣将尽之苦言。
慰臣永蛰之幽魄。臣某云云。
臣当道兵马。巳差监军使千乘勾当
节度留务。差行军司马赵祝。
观察留务。差节度判官杜胜讫。
有旧规模。无新革易。
悉当辑睦。决无諠惊。
臣心虽澄定。气已危促。
辞多逾切。鸣急更哀。
升屋而三号岂来。赴壑而一去无返。
忠诚直道。竟埋没于外藩。
腐骨枯骸。空归全于故国。
回望昭代。无任攀恋永诀之至。
谨奉表代辞以闻。臣某诚号诚咽顿首顿首。
纪事 其五 宜都内人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
武后篡既久。
颇放纵。
耽内习。
敬宗
四方日有叛逆。
防豫不暇。
时宜都内人以唾壶进。
思有以谏者。
后坐帷下。
倚檀机与语。
问四方事。
宜都内人曰。
大家知古女卑于男耶。
曰知。
内人曰。
古有女娲
亦不正是天子。
佐伏羲理九州耳。
后世娘姥。
有越出房閤断天下事者。
皆不得其正。
多是辅昏主。
不然抱小儿。
独大家革天姓。
改去钗钏。
袭服冠冕。
符瑞日至。
大臣不敢动。
真天子也。
然今者内之弄臣狎人。
朝夕进御者。
久未屏去
妾疑此未当天意。
曰何。
内人曰。
女阴也。
男阳也。
阳尊而阴卑。
虽大家以阴事主天。
然宜体取刚亢明烈。
以消偫阳。
阳消然后阴得志也。
今狎弄日至。
处大家夫宫尊位。
其势阴求阳也。
阳胜而阴亦微。
不可久也。
大家始今日。
屏去男妾
独立天下。
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
如是过万万岁。
男子益削。
女子益专。
妾之愿在此。
后虽不能尽用。
然即日下令诛作明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