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昭成皇后谥议 唐 · 崇宗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昭成皇后谥。宜引圣真冠后谥之上。
而误加大字。非也。
若取单谥配之。应曰圣昭。
若睿成以复谥配之。应曰大圣昭成圣真昭成
且太穆皇后武德元年五月追谥为穆皇后贞观元年五月六日追尊为太穆皇后
上元中又追尊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贞观年中谥曰文德
上元中追尊文德圣皇后。即后汉皇后纪范煜论明矣。
论肃明皇后请别立庙议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礼。宗庙父昭子穆。
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
礼之正仪。自夏殷而来。
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太姒之德。
巳配食于睿宗。则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
自应别立一庙。谨按周礼云。
奏夷则。歌小吕。
以享先妣。先妣者。
姜嫄也。姜嫄帝喾之妃。
后稷之母。特为立庙。
名曰閟宫。又礼论云。
晋伏系之议云。晋文郑宣后既不配食。
乃筑宫于外。岁时就庙享祭而已。
今肃明皇后无祔配之位。请同姜嫄宣后。
别庙而处。四时享祀。
一如旧仪。谨议。
惠文太子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开元十四年卒,赠太子。) 唐 · 袁瓘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引用典故:淮南登仙
寒仗丹旄引,阴堂白日违。
暗灯明象物,画水湿灵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空馀燕衔土,朝夕向陵飞。
戊午 其四 明 · 高攀龙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庸二字圣真诠,来自唐虞一脉传。
本体睹闻为入窍,工夫戒惧是天然
但从庸行庸言里,直彻无声无臭先。
此是人人真本色,可怜千古作陈编。
孙平子请祔孝和皇帝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王制。
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
太祖而七。
昭穆者。
父子之位。
则知七代之庙。
无兄弟之义矣。
殷继成汤
至于帝乙
父子兄弟。
十有二君。
其正代止六而已。
易乾凿度曰。
殷之帝乙
六代王也。
此即兄弟不数为代之明据也。
又殷人六庙。
亲庙四。
而六。
殷代兄弟四人。
相次为君。
若以为代。
便当上毁四室。
如此。
则无复祖祢之祭矣。
古之庙位。
自祢已上。
极于太祖
虽数溢迭毁。
随而上迁。
三昭三穆。
未尝有阙也。
又礼。
大宗无子。
则立支子。
又曰。
为人后者为之子。
无兄弟相为后之文。
所以舍至亲。
取远属。
盖以兄弟一体。
无父子之道。
故父子曰继。
兄弟曰及。
礼兄弟不相入庙者。
假如兄弟代立。
孙侄承统。
告享之日。
不得称嗣子嗣孙。
则当上列云伯考伯祖。
下系云侄子侄孙。
此乃何成七庙之位号。
何成继统之义序焉。
斯又不可之甚者也。
后汉论次昭穆。
定所继之统。
以为盘庚不序阳甲之庙。
而上继先君。
光武不入成帝之庙。
而继元帝
以弟不可继兄故也。
又殷十二代。
唯三祖三宗。
明兄弟相及。
自别立庙。
不必继之七代也。
汉祖列叙七庙。
惠帝不入其数。
岂非文帝之嫡兄乎。
文帝代立。
子孙克昌。
为汉之太宗
晋景亦晋文之兄。
景帝绝嗣。
不列七庙之数。
何以知之。
永兴元年谥代祖
景帝为从祖也。
若以晋武越次尊崇其父。
而致庙坏。
遂及乱亡。
何因汉氏迁出惠帝
宗尊文帝
而享代二十有四。
历年四百三十。
殷庙何尝见隳。
汉朝未始经折。
殷汉之盛。
委而不言。
鲁晋之灾。
引以为喻。
是以春秋书太室坏者。
乃垂明诫。
何必闵僖。
晋太庙所以毁折者。
天诛奢丽。
不以迁庙。
然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
辨贵贱之差也。
父子相继。
亿万人之心也。
昭穆列序。
重继统之义也。
孝和皇帝若与圣贞皇帝相亚在庙。
正成六代。
何以辨贵贱乎。
裔嗣绝灭。
何以宗后代乎。
昭穆失序。
何以成继统之义乎。
况国家远遵殷之阳甲
近法汉之成帝
特以孝和实中兴之明主。
开百代不毁之庙。
立园寝。
永以宁神。
岁时烝尝。
与国终始。
有何不可乎。
孝和在则天末年。
自身处储嗣。
昌宗小竖。
素宣威权。
恶盈稔贯。
众所共弃。
南衙宰相归奉。
北门则将军向从。
推崇嗣君。
谁曰不可。
岂若韦氏悖逆。
干纪乱常。
总军国之权。
操生杀之柄。
既行不轨。
欲振凶威。
将诛懿亲。
以绝人望。
睿宗大圣贞皇帝枕戈代邸。
泣血待晨。
志切仇雠。
义殷家国。
沈谋内断。
委策圣明。
开元神武皇帝仰禀成规。
俯怀秘略。
挺身奋臂。
突入北军。
不及终宵。
一戎定保。
致君亲于尧舜
拯社稷于阽危。
自开辟以来。
未之有也。
建立圣明之副。
宏宣祖宗之业。
前史不疑汉文继统。
今亦何怪圣贞之代宗乎。
礼兄弟相继。
不称嗣子。
而曰及王。
明当用继先君不继兄之绝统也。
睿宗虽代孝和而立。
故当同继高宗
则两室并存。
便成二穆。
求之于礼。
不可同列于庙。
必须一室别居。
开元皇帝光临区宇。
主祭宗庙。
岂容旁继伯考之绝绪。
遂弃已亲之正统乎。
乃云太庙坏。
缘跻圣贞所致。
僖公后薨。
迁居闵公之上。
称为逆祀。
取类当今。
圣贞皇帝亚室高宗
孝和皇帝特出立庙。
孝和升新寝之后。
圣贞方上祔高宗
斯则未尝一日跻居孝和之上。
引此为證。
岂非诬罔朝廷耶。
孙平子云。
春秋传称君薨卒哭而祔。
祔而作主。
特祀于主。
烝尝禘于庙。
今日有违于此者。
自山陵甫终。
九虞卒哭。
特祀正寝。
祔于太庙。
四时享祭。
于礼何亏。
平子又云。
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
昔禹不先鲧。
不先契。
文武不先不窋
自去岁升祔之后时。
孝和新庙未尝乐悬。
所以差辰。
缘阙备物。
初非承制
盖是权宜。
修教若成。
即当同日。
礼增华省。
具列事由。
岂缘尊卑。
致隔先后。
借如睿宗一室。
诚卑孝和
不可缘睿宗之卑。
六祖之祭。
重尊之道。
礼极继先。
因亲之义。
情殷旁及。
平子云。
今太庙毁。
由臣下阿曲之过。
恐危陛下之国。
太康五年
宣帝地陷梁折。
八年正月
太庙殿毁。
改作新庙。
筑阶及泉。
远徵名材。
杂以铜柱
十二年四月乃成。
十一月又梁折。
据此言之。
天降灾谴。
非枯朽者也。
孔子在齐。
景公在焉。
左右曰。
周使至。
言先王庙灾。
孔子曰。
此必釐王
釐王变文武之制。
而作元黄华丽之饰。
故天诛其庙焉。
有顷。
左右报所灾者釐王
景公曰。
善哉。
圣人之智过人也。
故晋之太庙。
掘地及泉。
杂以铜柱
缀以珠玉。
踰先王之制。
降皇天之罚。
釐王之庙。
异代同诛。
今国家太庙。
因隋旧制。
开皇之际。
创造新都
移故太极殿
苻坚所造。
经今将四百年。
日月滋湥。
朽蠹而毁。
晋朝则新构梁折。
岂得非灾。
唐朝则岁久檐摧。
诚何足怪。
夫论徵说咎。
须义正经理。
苟异于斯。
便成妖妄。
平子不识忌讳。
肆其狂瞽。
危言高论。
谤讼朝廷。
引衰晋之朝。
比圣明之代。
惑乱视听。
渐不可长。
平子又云。
庙虽造毕。
灾尚未除来有何变故。
然史册垂范。
义实多门。
妖孽之兴。
理难固必。
庙檐坠落。
自有别由。
天道难知。
岂得专尤别庙。
且庙屋虽年湥朽坏。
圣上犹兢惧不已。
尊儒学于内殿。
刑书于外朝。
居纤以礼。
侧身修德。
同殷汤之罪已。
等周文之小心。
纵今荧惑守辰。
犹能退舍。
况咎徵不见。
逆说其灾。
平子又云。
庄公三十二年薨。
闵公二年吉禘。
自薨至禘。
尚有二年。
春秋犹非其失礼。
禘。
其可得乎。
不亦太速乎。
后又云。
春秋閒淫雨弥旬。
伤稼败邑。
汉书五行志。
简宗庙不祷祀。
逆天时。
则致此灾也。
夫水以润下为体。
不能润下者。
水德微也。
何系于淫雨哉。
斯乃妄引淫雨。
證成咎徵。
牵合灾祥。
推于宗庙。
平子既前非速于祭禘。
后嫌不祷祀。
前后立义。
互相矛盾。
速称越礼。
复贻灾。
未详二途。
何者为
且祔后时享。
与禘全殊。
烝礿无愆。
何名为。
虐旱淫雨。
时运或然。
尧日年。
安能累德。
平子言伪而辩。
礼所不容。
太庙迁祔议 唐 · 陈贞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王制。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与太祖为七。
昭穆迭毁。而太祖常存。
圣人之大典也。若礼名不正。
则奠献无叙矣。谨按孝和皇帝在庙。
七室巳满。今睿宗大圣贞皇帝孝和之弟。
甫及仲冬。礼当迁祔。
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
递迁之礼。昭穆须正。
谨按礼论。太常贺循议云。
礼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
不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
汉之光武。不嗣于孝成
而上承于元帝。又曰。
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
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继于惠帝
晋惠帝当同阳甲孝成。别出为庙。
又曰。若兄弟相代。
则共是一代。昭穆位同。
不可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
荀卿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代。
谓从祢以上也。尊者统广。
故恩及远祖。若傍容兄弟。
上毁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也。
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
请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
出为别庙。时祭不亏。
大祫之辰。合食太祖
睿宗神主升祔太庙。上继高宗
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
礼也。此万代之典。
敢不飏言。谨议。
诛韦氏制 初唐 · 襄王重茂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天未悔祸。王室多难。
大行皇帝升遐之际。事起仓卒。
朕以冲藐。嗣守丕图。
衔恤问故。遂穷凶党。
逆贼马秦客等。潜通宫禁。
敢行鸩毒。而宗楚客纪处讷武延秀赵履温韦播高嵩韦挺叶静能韦建杨均王哲等。
遂扇太后。干朕家事。
凡有处分。政繇韦氏。
楚客又妄说妖言。务欲劝进。
连结中外。将危宗社。
又顷者王庆之李㻀张嘉福麟游县杜无二越州长史宋之问潜行表状。请立武承嗣皇太子
则天皇后斩庆之一人。之问以附托三思获免。
之问李㻀又托楚客晋卿。与将作少匠李守质日夜潜图。
延秀起事。朕之微眇。
危若缀旒。安国相王镇国太平公主
朕之亲叔亲姑。同忧共戚。
楚客韦温等又附会安乐公主。妄欲剪除。
相王第三子临淄郡王隆基。家国情深。
君亲义切。乃与太平公主第二子薛崇及总监钟绍京同州朝邑县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太平公主典签王师虔尚衣奉御王崇东明道士冯处澄宝昌寺僧普润商州司马崔谔之山人刘承祖等。
佥符人望。考以时宜。
叶契谋。重安李氏。
兵戈不动。氛祲廓清。
瞬息之閒。还自屠灭。
朕以山陵未毕。变故相仍。
情绪荒迷。益深摧愤。
士庶等代承景化。累荷国恩。
今得宗社乂安。人祇交泰。
当同兹感悦。各效忠贞。
如更朋党比周。辄生异议。
朕当加严宪。必所不容。
即宜宣示。令知朕意。
大赦诏 初唐 · 襄王重茂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大盗移国。朝有贼臣。
见危授命。家多义士。
朕以凶闵。触诸糜溃。
奸竖搆扇。倾陷宗社。
潜图窃发。机兆未萌。
相王第三子临淄郡王隆基。纠合同盟。
忠勇奋怒。志除凶党。
保护邦家。逆贼韦温马秦客叶静能宗楚客纪处讷武延秀赵履温杨均等。
密行鸩毒。先圣暴终。
朕志不图全。枕戈泣血。
风云元感。情计阴通。
太平公主卫尉卿薛崇。与前同州朝邑县尉刘幽求总监钟绍京日夜共谋。
誓诛逆党。凶徒惊恧。
投窜无所。今天衢交泰。
氛祲廓清。宜申作解之恩。
以洽升平之化。自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一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其逆贼头首。
咸巳斩决。自馀支党。
一无所问。内外官三品巳上赐爵一等。
四品巳下加一阶。隆基封平王
食实封一千户。赐物五千段。
薛崇封立节郡王食实封五百户。
赐物三千段。钟绍京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颍川郡开国公
食实封二百户。赐物一千段。
同州朝邑县尉刘幽求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参知机务中山郡开国男食实封二百户
利仁府折冲麻嗣宗可云麾将军左金吾卫中郎将。赐物一千段。
追贬皇后韦氏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让位诏 初唐 · 襄王重茂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古帝王
必有符命。
兄弟相及。
存诸典礼。
朕以孤藐。
遭家艰难。
顾兹蒙识。
未洽理途。
茫茫四海。
将何所属。
累圣丕基。
若坠于地。
王室多难。
宜择长君。
思与群公。
推崇明圣。
叔父相王
高宗之子。
昔以天下。
让于先帝。
孝友宽。
彰信兆人。
神龙之初
巳有明旨。
将立太弟
以为副君。
为王恳辞。
未行册命。
所以东宫虚位。
于今历年。
彻缀在辰。
祸变仓卒。
后掖称制。
计立冲人。
钦奉前怀。
愿遵理命。
上申天圣之旨。
下遂苍生之心。
俯稽图纬之文。
仰跂祖宗之烈。
择今日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
朕退守本藩。
归于旧邸。
凡百卿士。
敬承朕言。
克赞我天人之休期。
以光我有唐之勋业。
布告遐迩。
咸使闻知。
相王让位诏 初唐 · 襄王重茂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皇极大宝。天下至公。
王者临之。盖非获巳。
王先圣旧意。苍生推仰。
龙光紫宸。贵允系望。
请遵前旨。勿或推让。
元宗明皇帝哀册文 唐 · 王缙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维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建已月五日。
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崩于神龙殿。
旋殡于太极殿西阶
粤以宝应二年三月甲辰朔十一日
将迁座于泰陵
礼也。
象物已设。
仙驭将飞。
空闻脱屣。
无复求衣。
孝孙皇帝亲临遣奠。
意延晷刻。
向池綍而涕流。
想山园而心恻。
九天兮无所。
一往兮何极。
感贻美于孙谋。
俾述事于祖德。
其词曰。
天厌隋乱。
中原无主。
人归唐德。
上帝是辅。
以圣易暴。
兴文继武。
义冠殷汤。
威包汉祖
仰膺历数。
光宅区宇。
惟皇得一。
承乾嗣五。
赫哉厥初。
万物斯睹。
景龙之际。
乾仪反坤。
不利王室。
将开祸门。
吕危刘氏。
啄皇孙
我独杖剑。
神期武贲
上排阊阖。
俯扫轩辕
不惊宗庙。
大造黎元。
为而不有。
礼备尊尊。
乃奉睿宗
爰受宝命。
问安视膳。
纯孝至敬。
维城之年。
佐潞之政。
一蓍献兆。
百灵翼圣。
跃马截流。
水不敢竞。
潜龙变海。
池亦呈庆。
有开必先。
兴王之盛。
诰曰皇帝。
余倦于勤。
往缵丕绩。
以顺兆人。
辞之不可。
其命维新。
体乾之大。
法土之均。
临之以日。
生之以
寒暑彰信。
动植知仁。
九族既睦。
四门既宾。
天通之圣。
电断之神。
求贤簨簴。
就列缙绅。
谠言是听。
庶政必亲。
刑措兵弭。
威加德驯。
戎狄詟窜。
塞不警尘。
琛赆争入。
来自无垠。
驾鼓斥骏。
焚裘弃珍。
风雨时若。
京坻相因。
师于上古。
思与还淳
然后制礼节焉。
作乐和焉。
北祠后土。
南郊上元
斋祭陵庙。
位号山川。
教战讲武。
祈农籍田。
冕旒问俗。
旌旗幸边。
文物蔽地。
英声动天。
凤巢麟扰。
甘露醴泉
九尾三脊。
朱草非烟。
缤纷效祉。
每岁且千。
道德洋溢。
乾坤交泰。
成功如何。
登封于岱。
太平如何。
是时无外。
才艺馀美。
帝王之最。
学究天人。
乙夜惭对。
文齐日月。
秋风靡逮。
推历正元。
调律平害。
札动云落。
弦开叶碎。
挥琴陋虞。
教歌轻沛。
良辰可赏。
听政方退。
钟鼓屡陈。
君臣高会。
巍巍荡荡。
四十馀载。
巡省顺动。
西南奥区。
命子出震。
继明握图。
长驱猛士。
累剪封狐。
不失旧物。
言旋上都
离宫就养。
寿酒多娱。
习道久矣。
神仙远乎。
呜呼哀哉。
湖上铸鼎。
海中祈药。
忽乘紫气。
长游碧落。
千门万户
若无天兮寥廓。
八达九衢。
虽有人兮寂寞。
泪为雨于宸扆。
哭成雷于郊郭。
遗辙迹而徒攀。
葬衣冠而何托。
同轨毕至。
初陵已开。
震凤辇于仙仗。
降龙輴于帝台。
俨将行兮肃穆。
似有顾兮徘徊。
过春城兮如送。
望暮山兮谓来。
呜呼哀哉。
寿原肇吉。
先天不违。
接桥山之大隧。
营金阜之元扉。
拥驰道兮皆往。
独宫车兮不归。
厚夜兮藏昼。
终天兮戢辉。
文始建极。
武馀英威。
立德不朽。
至道惟微。
虽阴阳之与变化。
侔神圣兮安可希。
超前古以作则。
遗后代以垂衣。
呜呼哀哉。
孟宗丞江东运判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省斋文稿》卷二二
伏审玺书中出,金节外移。
千里长淮,甫离旧治;
六朝故国,已及新疆
光华增焕于一时,宾饯交驰于两境。
恭惟某官道该儒行,学诣圣真
少日怀铅,预纂两朝之信史;
盛年结绶,入修三格之新编。
随从鸡翘,遽辞龙尾。
以典郡则著循良之效,以察州则飞廉按之声。
骃骆载驱,宣劳惟旧。
豺狼当路,悉力以除。
既仁者之勇闻,亦使乎之责塞。
近畿剧部,少酬久次之庸;
禁路清班,即奉遄归之诏。
某读书甚晚,从仕数奇。
窃伏海滨,闻公子者旧矣;
久逃空谷,听足音而跫然。
况以微官,焉依厚庇。
曳裾有路,固当轻万户之封;
拆袜无长,恐未免众人之遇。
其为欣悚,交集襟悰。
静江詹侍郎仪之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省斋文稿》卷二六、《粤西文载》卷五五
进班书殿,出镇帅垣
以法从之名臣,临皇华之旧部。
上宽帝顾,下惬舆情。
恭惟某官学圣真,才周世用。
久徊翔于远使,宜容与于近班。
意在本朝,固尝殚辰猷而告于后;
躬行君子,又欲推惠泽而加乎民。
惟通商则疲氓可苏,惟从俭则经费自足。
既康五管,即缀四邻。
某方欲驰辞,遽蒙枉驾。
其为欣,未易名言。
天台山桐柏观 唐 · 崔尚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
天台也。桐柏也。代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一作出)而异名。同契乎元。道无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谈。则无是是。无非非矣。而稽古者言之。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中右弼王乔子晋之所处也。是之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立观有初。强名桐柏焉耳。古观荒废。则已久矣。故老相传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坛址五六。厥迹犹在。洎乎我唐。有司马鍊师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观。盖以光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绥我国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临千仞之馀。背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南北亦如之。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并青。大岩之前。横岭之上。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悬流。望之雪飞。听之风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树珠条可攀也。仙花灵草。春秋互发。幽鸟清猿。晨暮合响。信足赏也。始丰南走。云嶂间起。剡川北通。烟岑相接。东则亚入沧海。不远蓬莱。西则浩然长山。无复人境。总揽奥秘。郁为秀绝。苞元气以混成。镇厚地而安静。非夫神与仙宅。仙得神营。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构天尊之堂。昼日有云五色。浮霭其上。三井投龙之所。时有异云气。入堂复出者三。书之者记祥也。然后为虚室以凿户。起层台而垒土。经之殖殖。成之翼翼。缀日月以为光。笼云霞以为色。花散金地。香通元极。真侣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师。孰能兴之。鍊师名承祯一名子微号曰天台白云河内温人晋宣帝太常馗之后。祖晟。仕为亲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兴为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名贤之家。奕代清德。庆灵之地。生此仙才。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惠吾身也。击钟陈鼎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业。学神仙之事。科箓教戒。博综无所遗。窈冥夷希。微妙讵可识。无思无为。不饮不食。仰之弥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弥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练师蕴广成之德。睿宗继黄轩之明。斋心虚求。将倚国政。侃侃然不可得而动也。我皇孝思维则。以道理国。协帝尧之用心。宠许由之高志。故得放旷而处。逍遥而游。闻鍊师之名者。足以激厉风俗。睹鍊师之容者。足以脱落氛埃。以慈为宝。以善救物。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允所谓名登仙格。迹在人寰。奥不可测矣。夫道生乎无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而作万物。故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为天下贵。况绝学无忧。长生久视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阶也。行道之阶。非山莫可。故有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教将奚依。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元门既崇。不名厥功。朝请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台州刺史上柱国贾公名长源。有道化人。有德养物。尝谓别驾蒋钦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颂。后代何观。乃相与立石纪颂。以奋至道之光。其辞曰。
邈彼天台,嵯峨崔嵬。
下临沧海,遥望蓬莱。
漫若天合,呀如地开。
烟云路通,真仙时来。
顾我鍊师,于彼琼台
鍊师鍊师,道入元微
噏日安坐,淩霄欲飞。
兴废灵观,鍊师攸赞。
道无不为,美哉轮奂。
窈窈茫茫,通天降祥。
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裴仆射齐州遗爱碑726年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夫为政以德。必世而后仁。
齐人以刑。苟免而无耻。
则刑禁者难久。百年安可胜残。
德化者效迟。三载如何考绩。
刑以助德。猛以济宽。
期月政成。成而不朽者。
惟公能之。公名耀卿。
字涣之河东闻喜人也。
益为帝虞。实相帝舜
非子其冑。而邑诸裴。
在汉者为水衡。在者守代郡
十三代祖徽。魏益豫雍兖徐五州刺史兰陵武公
源于大贤。派以俊德。
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矣。
曾祖正。散骑常侍长平郡赞理
祖慎。皇朝洛南南郑县令
著族斯茂。衣冠未敢争雄。
继世皆贤。英彦无出其右。
故有常侍县君。递辉迭映。
父守真。太常博士驾部夏官员外今上楚王府咨议参军邠宁二州刺史
赠晋兖沂三州刺史。文儒之宗伯
礼乐之本源。藉业虽曰承家。
复始由乎种德。再典大郡。
二为仙郎。举十大夫
是则是敩。且年不及寿。
而位未称德。朝多其能。
殁而独赠。公则晋州之第三子也。
语而能文。有识便知。
为儿则量过黄发。未仕而心在苍生。
伯达试经。子炎应诏
古之人也。我不后之。
八岁神童举。试毛诗尚书论语及第。
解褐补秘书省校书郎。历睿宗安国相王典签
东观载笔。班固名香
西园赋咏。刘桢气逸。
转国子主簿检校詹事府丞。学识宜在儒林。
风度雅膺储寀。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
公府屈廊庙之才。曹无留事。
仙郎明黜陟之法。野无遗贤。
右司兵部二郎中长安县。其在含香。
一台推妙。以之制锦。
四海是仪。公之断狱也。
必原情以定罪。不阿意以侮法。
是以小失天旨。出为此州刺史
公推善于国。不称无罪。
思利于人。志其屈已。
戮豪右以惩恶。一至无刑。
旌孝弟以劝善。洪惟见德。
然后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敬教劝学。授方任能。
行之一年。郡乃大理
襁负而至。何忧乎荡析之人。
路不拾遗。何畏乎穿窬之盗。
既富之矣。汲黯奚取于开仓。
使无讼乎。仲由何施其折狱。
居无何。诏封东岳
关东列郡。颇当驰道。
至于牺牲玉帛。资粮屝屡。
其或不供。为有司所劾。
因而厚敛。非天子之意。
丰省之度。多不得中。
二千石有不能受事于宰旅者矣。季孙请鲁视邾滕。
涛涂恐师出陈郑。抑为是也。
公尽事君之心。且曰从人之欲。
万斯箱。兹乃如京。
百执事之人。于我乎馆。
四封之境。二为帝庭。
一郡之赋。再粒天下。
士卒林会。马牛谷量。
皆投足获安。端拱取给。
无虞燥湿。不畏寇盗。
草莽之中。用能便其体。
羁绁之外。无所劳其力。
天朝中贵。持权用事。
厚为之礼。则生我羽毛
小不如意。则成是贝锦。
公享有常牢。觌无私币。
冒货贿者。我以为仇。
淫刍荛者。吾所能禦。
至于急宣中旨。暴征庶物。
或命嘉蔬。先春当荐。
锡贡珍果。非土所生。
举是一隅。其徒千计。
皆曾不旋踵。若取诸怀。
又不知其备预之所以然也。谓饩牢竭矣。
而家有馀粮。谓疲劳甚矣。
而人有馀力。岂非积年之储。
用之有度。终身之逸。
使之有时。不然。
班贡艺事。轻重以列。
我视子男之国。而倍公侯之征。
今日之事。我为上也。
大驾还都。分遣中丞蒋钦绪御史刘日政宋珣等巡按
皆嘉公之能。奏课第一。
公未受赏。朝而归藩。
天灾流行。河水决溢。
蝗虫避境。虽马棱之化能然。
洪水滔天。帝尧之时且尔。
高岸萃以云断。平郊豁其地裂。
喷薄雷吼。冲融天回。
百姓巢居。主客有其家室。
五稼波殄。沼毛荒于畎亩。
公急人之虞。分帝之忧。
御衣假寐。对案辍食。
不候驾而星迈。不入门而雨行。
议堤防也。至则平板干。
具糇粮。揆形略趾。
量功命日。而赤岸成谷。
白涛亘山。虽有吕梁之人。
尽下淇园之无能为也
乃有坏防之馀。冲波且尽。
仅在而危同累卵。将坠而间不容发。
公暴露其上。为人请命。
风伯屏气以迁迹。阳侯整波而退舍。
又王尊至诚。未足加也。
然后下密楗。搴长茭。
土篑云积。金锤电散。
公亲巡而抚之。慰而勉之。
千夫毕饭。始就饮食。
一人未息。不归蘧庐。
惰者发愤以跞勤。懦者自强以齐壮。
成之不日。金堤峨峨。
下截重泉。上可方轨。
北河回其竹箭。东郡郁为桑田。
先是朝廷除公宣州刺史。公惜九仞之垂成。
恐众心之或怠。怀丝纶之诏。
密金玉之音。率负薪而益勤。
亲执扑而弥励。既成。
乃发书示之。皆舍畚攀辕。
废歌成泣。泪洏济袂。
泽阴鲁郊。哀哀号呼。
不崇朝而四境。噫。
公之视人也如子。人之去公也如父。
宜其升闻于天。司我五教。
公之富人也以简。简则不扰。
而人得肄其业。非富欤。
公之爱吏也以严。严则畏威。
而吏不陷于罪。非爱欤。
是其大旨也。至若沛郡谓为神明。
淮阳谢其清净。尊经于学校。
鲁风载儒。加信于儿童。
齐人不诈。明閒视听。
其察奸也无全。晓习文法。
于决事乎何有。六义之制。
文在于斯。五车之书。
学半于我。其为身计。
保乎忠贞。将为孙谋
贻以清白。熊轼之贵。
子弟夷于平人。龙门则高。
宾客不遗下士。非礼不动。
出言有章。语曰。
恺悌君子。人之父母。
其是之谓乎。维也不才。
尝备官属。公之行事。
岂不然乎。维实知之。
维能言之。况夫妇男女。
思我遗爱者。唫咏成风。
耆艾人吏。愿颂清德者。
道路如市。则王褒所讲。
奚斯之颂。美政盛德。
缀词之士。未尝阙如也。
维敢拒之哉。颂曰。
童子何知兮公迈成人。大不必佳兮公德日新。
天生德于公兮遗此下民。天子命我兮守兹东郡
人调公以谪去兮不能致训。公曾不私已兮政声益振。
惟岁十月兮帝封岱宗。千乘万骑兮行幸山东
小郡之赋兮再粒万邦。丰不盈俭不陋兮公之举也得中。
河为不道兮离常流以痡毒。不用一牲兮不沈一王。
身当中流兮冯夷感而避贤。敕阳侯兮使却走夫洪涟。
板筑既具兮薪又属。庶人欣以就役兮高岸崛起于深谷。
人降邱宅土兮桑田郁以载绿。行无五马兮食不载味。
惠恤鳏寡兮威詟黠吏。公之德兮曾无与二。
人思遗爱兮泪淫淫。岁久不衰兮至今。
性与天道吾不得闻兮。志其小者近者兮已是过人之德音。
庄懿皇太后谥册文明道二年九月 北宋 · 陈尧佐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宋会要辑稿》礼三二之一八(第二册第一二○八页)
维明道二年岁次癸酉九月癸亥朔十三日乙亥,孝子嗣皇帝臣祯,伏以奉先追远,本孝治之笃终;
迹行表功,示礼章之荣后。
故生未盛其位,则殁有尊其称。
仰惟慈覆之重,早兴孺慕之感,念报罔极,式严追礼。
恭惟皇太后轩象储景,层沙證期,俪轨先朝,协华椒掖。
行与道合,位以德升
动循珩佩之音,居服保阿之训。
外履质约,袿裳无文;
中存礼闲,玩好不饰。
兰仪玉度,六列以为表模;
淑问晖章,四教于是领略。
天隆其祐,神表惟祉,载诞孤蒙,属当统业。
积善有报,垂裕无疆。
一纪于兹,四方用乂
方期顾复,永奉恩严,岂谓景命靡融,忽宾霄极。
悠悠苍昊,诚难谌哉!
况夫君临四海,母托万邦,而欢嘉未伸,音旨俄隔。
劬劳永感,终天曷穷。
顷虽荐号閟宫,厝神净界,礼分未称,心焉如摧。
今园寝告成,龟繇协吉。
时宰庶尹,儒宗礼官,考仪缃图,探烈彤史,咸以谓纪谥之法,实自宗周,追册之仪,盖本炎汉。
敢稽往典,虔易大名
谨遣摄太尉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张士逊奉册宝,上尊谥曰庄懿皇太后
伏惟明灵如在,鸿典是膺,上从圣真,阴佑皇序,祔飨清庙,与邦家无穷。
请刻睿宗老子孔子元宗颜回赞奏 唐 · 张恌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
先奉恩敕。令臣校搭御书睿宗大圣真皇帝集。
臣伏见集中具载前事赞文。又见孔子堂。
犹未刊勒。臣窃以为尊儒重道。
褒贤纪功。本于王庭。
以及天下。一则崇先圣之德。
一则纪先圣之文。其兖州孔子旧宅。
益州文翁讲堂。经今千有馀载。
皆未题颂。臣特望搭御书赞文。
及陛下所制颜回赞。并百官撰七十二弟子及廿□贤赞。
令东都及天下诸州孔子堂。精加缮写。
御制望令刻石。百官作望令题壁。
陛下孝理天下。义冠古今。
使海内苍生。欣逢圣造。
冀敦劝风俗。光阐帝猷。
请复七圣谥号状779年7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谨按礼记曰。先王谥以尊名
节以一惠。故行出于己。
而名生于人。使夫善者劝而恶者惧也。
而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而禹汤文武之君。咸以一字为谥。
言文则不称武。言武则不称文。
岂圣德所不优乎。盖偫臣称其至者。
是以子不得议父。臣不得议君。
天子崩。则臣下制谥于南郊
明受之于天也。诸侯薨。
太子赴告于天子。明受之于君也。
至于周室卑。大朴散。
谥始以两字为重。人或以虚美为荣。
汉承战国馀烈。参而用之。
君臣易名。事归至当。
少不以为贬。多不以为褒。
虽美众所归。可一言而尽矣。
魏晋以降。盖不足徵。
圣唐钦明。宪章周汉。
爰初创业。顺考古道。
高祖谥大武。用汉制。
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
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上元中。政在宫壸
乱名改作。始建神尧文武大圣之号。
盖非高宗之所获已。暨元宗之末。
奸臣窃柄。析言而乱旧法。
轻议以改鸿名。遂广累圣之谥。
有加至十一字者。皇帝则悉有大圣之号。
皇后则皆有顺圣之名。使言之者惑于今。
行之者异于古。非旧制也。
其后剑门下罪已之诏。叙高祖以下累圣悉用旧谥。
元宗悔既往之失。亦已明矣。
宝应中。二圣山陵。
有司请谥。事不师古。
变而行权。去古质而尚浮华。
舍旧名而广新谥。谓一名不足以节惠。
乃十倍于古焉。而累圣谥名
悉以字多者为定。是废高祖太宗之令。
岂曰爱君。今制谥非古
人皆知之。有司因循其事。
而无敢言者。假使当今守之而不改。
后人议之以为非。然所失岂不大哉。
何者。臣子之于君父。
莫不欲广其美称。先王制礼。
不敢过也。故至敬无文。
至文尚质。质之数极于一。
尧舜之美。足以彰矣。
文之数极于二。孝文孝景之德。
亦已明矣。质则近古。
文则近今。此高祖太宗所以更用其法。
后王所宜守之法也。非天下之至圣。
其孰能定之。此天皇所以兴圣主而正鸿名。
太宗所以待孝孙而修废典。微臣所以守经义而崇圣朝。
陛下宜奉天心。继先太宗之志。
使子孙蒙其法。而万代守之。
此天下之能事也。臣愚以为高祖以下累圣谥号。
悉宜取初谥为定。谨按旧制。
宜上高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
高宗天皇大帝中宗孝和皇帝
睿宗圣真皇帝。其二圣谥名
字数太广。有逾古制。
臣愚请择其美称而正之。谨按谥法。
秉德不回曰孝。照临四方曰明。
宜上元宗孝明皇帝。又按谥法。
圣善周闻曰宣。宜上肃宗孝宣皇帝
仍准汉魏及国朝故事。于尚书省议定奏御。
夫文敝则救之以质。至敬也。
名惑而反之于正。至明也。
祖作之而孙述之。至孝也。
三者备矣。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正天下之大名。建天下之大业
能事毕矣。伏惟皇帝陛下详择。
银青光禄大夫海濮饶房睦台六州刺史上柱国汲郡开国公康使君神道碑铭776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君讳希铣。
字南金
其先出于周。
武王同母少弟卫康叔封之后也。
史记云。
成王长用事。
康叔周司寇
赐卫宝祭器。
以彰有德。
封子康伯
支庶有食邑于康者。
遂以为氏。
周代卫大夫
至汉有东郡太守超。
始居汲郡
超之裔孙魏强弩将军权。
权生虎贲中郎将泰。
泰生□太守威。
威生兰陵令奋节将军翼。
晋元帝过江。
吴兴郡
因居乌程
事见山谦之吴兴记。
翼生豫章太守镇。
镇生征虏司马建武将军钦信。
钦信生晋熙王兵曹参军黯。
黯生南台郎高。
高生齐骠骑大将军孟真
孟真生梁散骑侍郎僧朗
僧朗陈给事中五兵尚书宗谔。
为山阴令。
子孙始居会稽
遂为郡人焉。
曾祖孝范
江夏王府法曹临海县
祖英。
齐王府骑曹江宁县
皇朝随郡王行军仓曹
父国安。
明经高第。
以硕学掌国子监
三馆进士教之。
策授右典戎卫录事参军
崇文馆太学助教
博士白兽门内供奉崇文馆学士
杭州长史
君即长史府君叔子也。
年十四。
明经登第
补右内率府冑曹。
应词藻宏丽举甲科。
秘书省校书郎
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应博通文史举高第。
太府寺主簿
转丞。
又应明于政理举。
洛州河清
朝散大夫泾州司马德州长史
定州
突厥侵轹。
君以偏师抗之。
海州刺史
上功。
以敕书赐方岳绣袍一领。
杂䌽二百段。
下车未几。
诏择政术尤异者。
察使奏公。
恩制褒异。
濮州
银青光禄大夫
封汲郡开国公
策勋上柱国
饶州
入为国子司业
以言事贬房州
睦州
台州
所至之邦。
必闻美政。
开元初入计至京。
抗表请致仕。
元宗不许。
仍留三年。
请归乡。
敕书褒美。
赐衣一袭。
并杂䌽等。
仍给传驿至本州。
冬十月二十有二日
不幸遘疾薨于会稽觉允里第。
春秋七十一。
夫人陈郡殷氏。
太子中舍人闻礼之曾孙。
右清道率令德之孙。
洛州录事参军子恩之第五女。
睿宗先天二年丹阳郡夫人
公薨之年。
殁于东都章善坊私第。
春秋六十九。
嗣子朝散大夫婺州司马汲郡公元瑛会稽县元瑾宣州司士京兆府奉先会稽县元玚朝议郎获嘉丞元瑰等。
虔以天宝四载七月四日
窆于山阴县篱渚村之先茔。
卜远日而合葬焉。
礼也。
呜呼。
君负不器之姿。
包周身之智。
宽仁且惠。
悫愿而恭。
金玉其相。
敬明其道。
文意丽藻。
二雅所祇。
政事优长。
百僚所则。
尝撰自古以来清白吏图四卷。
仍自为序赞。
以见其志。
宰相黄门侍郎韦承庆中书舍人马吉甫等美而同述焉。
盛行于世。
海州时。
君兄德言右台侍御史
弟为偃师
俱以词学擅名。
时同请归乡拜扫。
朝野荣之。
狄仁杰岑羲韦承庆嗣立元怀景姚元崇友善。
至是咸倾朝同赋诗以饯之。
近代未有此比。
君之四代祖至于大父。
诸王掾属者七人。
尚书郎给事中侍御史者二人。
君之先君崇文学士府君有文集十卷。
注駮文选异义二十卷。
汉书十卷。
自述文集二十卷。
元昆修书学士府君文集十卷。
撰词苑丽则二十卷。
海藏连珠三十卷。
累璧十卷。
秘书监集贤院侍讲学士□元撰周易异义二十卷。
秀州长史元瑰著干禄宝典三十卷。
刑部员外郎璀男美原南华撰代耕心镜十卷。
□□□□□□百二十卷。
君之先君至南华
四代进士
登甲科者七人。
明经者一十三人。
时君□□□□□门颇盛美矣。
君之女曰辨惠。
盩厔县陕郡长史郜象釴之妻。
君之孙台州司户参军□□□先岁而卒。
汾州田参军真弼。
德州平昌县辅旻。
元学生曙。
怀州武陟憺。
宣州南陵渭。
贡明经纬纶。
皆修身践言。
敦诗说礼。
绍承馀训。
克禀义方。
及君告老。
邹自然陈光璧闾邱景阳陶暹送至越州
邑子谢务迁僧陆鉴校书郎陈齐卿恒为文酒之会。
论者休焉。
惬求旧之念。
乞言之礼。
天乎不慭。
其恨若何。
大历十一年
元瑰(阙九字)乞愿言刊勒。
惧没徽猷。
求无愧之词。
垂不朽之事。
顾惟末学。
曷足当仁。
铭曰。
汲公恂恂。
德懋而淳。
济济多士
东南有筠。
缉熙代业。
词章发身。
佐军貔虎。
典校麒麟。
三擢昆玉。
再司□□鹏翔海汭。
骥展河漘。
骤贰嘉州
锡命斯频。
绣宠方岳。
荣加搢绅。
六登□洽胶庠□□□□□□华墓表申。
□□见节文昭友仁。
悬车告老。
衣锦颐神。
连璧袭懿。
梓泽齐彬。
馈酳未济。
舂濛遽沦。
朝廷惋悼。
远近悲辛。
季子象贤。
恐惧郁堙。
嘉猷鸿伐。
千秋不泯。
通议大夫太子宾客东都副留守云骑尉尚书左仆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776年4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公讳沔。字若冲
博陵安平人。其先出于齐太公之后。
亭伯三世文宗秘书监六□派别。
叔轨季则。俱死王事。
神谦神通。并高循绩。
子彭宏度。以武干称。
景隽巨伦。以文行著。
继方面者累代。列史传者十人。
奕叶相承。恒为鼎族。
曾祖宏峻。银青光禄大夫赵王长史
祖俨。皇朝益州雒县
父暟。年未四十。
库部员外郎。因择能吏为寿安
又充江西道廉察使。徙醴泉
遂历四邑。盘桓不进。
以刚正也。累至朝散大夫汝州长史
封安平县男。赠卫尉少卿
公即安平之次子也。全德天至。
成人玉立。盖圣代之宝臣。
华宗之孝子。文章之哲匠。
礼乐之祖师。既不可以一名。
又何能以悉数。年二十四。
举乡贡进士考功郎李迥秀器异之曰。
王佐才也。遂擢高第。
其年举贤良方正。对策万数。
公独居第一。而兄浑亦在甲科。
试官梁载言陈子昂叹曰。虽公孙晁郤不及也。
召见前殿。拜麟台校书郎
繇是名盖天下。御史思敬以德行荐。
久之。以资授陆浑主簿
平阳王敬晖宏度外之交。
上官之礼。丁府君忧。
服除。太夫人勉起之。
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阙
殿中侍御史。奉敕按窃金者。
公得其情。许之不死。
竟得减论。诸王或恃贵不遵法度。
举而按之。其不吐茹也如此。
寻迁起居舍人。当扈从。
以亲老抗疏乞退。荐琅琊王太原郭潾渤海封希颜等自代。
睿宗嘉之。特许留司
以遂其孝养。迁祠部员外郎
倖僧有请度人者。公拒不奉诏。
给事中大理卿韩思复用法小差。
权臣致劾。公特宽之。
中书舍人。省改紫微。
其官仍旧。又固辞以亲老。
虞部郎中开元初御史中丞
或讼吏曹之不平。公与崔泰之衔命详理。
多所收拔。俄而即真
兼都畿按察使。岁或不稔。
公请发赈贷之。赖全活者以万数。
内谒者元忠有罪。公执之以闻。
元宗使以玺书劳之。公之澄清中外也。
以畿县令长陆景融刘体微卢晖有异政。丞尉宋遥皇甫翼陈希烈宋鼎萧隐之范冬芬杨慎馀刘日正高昌寓州掾李瑱裴旷等。
并以清白吏疏而荐之。二十二年。
置十道采访使。公所举六人在焉。
执事子有不法者。公举之不回。
著作郎。寻迁秘书少监修图书使。
寻判大理卿礼部侍郎。公既职司典礼。
乃删写疏论数百卷。以备阙遗。
特加朝散大夫。迁左庶子
丁太夫人忧。徵拜中书侍郎
出为魏州刺史。乃肇移元城
徙置新市。吏人便之。
乙丑岁元宗东封。
知顿使奏课第一。赐绢二百匹。
岳下观礼。献庆云颂。
又赐绢一百匹。明年入朝。
分掌十铨。公与王邱为选人所歌曰。
沔人澄明澈底清。邱山介直连天峻
时人韪之。还州。
以理有异绩。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朝服表荐。
玺书宠慰。无何。
徵拜左散骑常侍。上以六宫亲蚕丝赐近臣。
公献御丝赋。又侍宴别殿。
端午。屡蒙锡以缣帛䌽罗。
判国子祭酒。俄充东都副留守
十七年。有事陵庙。
追赠安平公太君安平夫人。驾还。
留守。二十年
奉敕撰龙门公宴诗序。赐绢百匹。
延入集贤院。修老子道德经疏。
行于天下。二十一年迁秘书监
修撰如故。属耕藉田。
居守。赐绢百匹。
太子宾客。出兼怀州刺史
二十四年罢州。又以本官充东都副留守
累加通议大夫。二十七年冬十一月十有七日
寝疾薨于位。春秋六十有七。
元宗震悼。赠礼部尚书
葬日量借手力幔幕故吏监察御史博陵崔颂为公行状云。
公德充符契。精贯人极。
孝爱闻于天下。制作垂于无穷。
执太夫人之丧。徒跣吐血。
以身为粪土。况乎含宏内恕。
夷坦外名。德至矣乎。
今之达者。若以富贵崇德
行藏养高。则老莱阙于荣亲。
黔娄褊于谋道。又加于古人矣。
故养则致其乐。丧则过乎哀。
以兄姊之戚亚其亲。甥侄之慈甚其子。
至于药砭备物。温清异宜。
手胝杵臼之间。身辱浣濯之伍。
汲汲然矣。每至宗庙心斋。
严恭祀事。明发不寐。
翌日馀悲。故声气感人者深。
仪形化人者远。躬践五德。
退让于恭俭温良。行张四维。
加信于仁义礼智。而老骥伏枥
以鲍骢不忘。白鸠巢檐。
以家瑞终黔。则非殊伦绝辈。
拟议乎万一矣。太常博士裴总议曰。
公醇一诞灵。文明含粹。
蹈元和以为天性。籍间气以为人师。
前后历官。或拜而不至。
或至而不留。瘠形瞽目。
誓尊孝养。可不谓孝乎。
谥曰孝公。凡所著文集二十九卷。
并嗣子祐甫论次先志一卷。为三十卷。
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集序云。公之侍亲也。
孝达乎神祇。居忧也。
哀贯乎天地。丧期有数。
而茹荼终身。亲交邻里。
饥者待公而炊。寒者待公而裘。
烝尝之奠。待公而具。
故禄廪虽厚。而未常足也。
传祖祢之美。合于礼经。
见公文章。知公行事。
则人伦之序。理乱之源备矣。
祐甫纯行而文。直清而和。
希公门者。谓公存焉。
亡贤数载如此。初太夫人患目。
公倾家求医。或曰。
疗之必愈。恐寿不得延。
太夫人及公悲恨而罢。自是竭力奉养。
不脱冠带者仅三十年。每至良辰美景
胜引佳游。必扶侍左右。
笑言陈说。亲朋往来。
莫知太夫人之有苦也。公年官虽高。
至于食果蔬菜。与子侄躬自植艺溉灌。
以申馨洁。暨终丧。
虽见孩稚者。必设位束带。
尽哀以礼之。公与江夏李邕友善。
校书郎时。引馆于秘阁之下。
读书者累年。由是才名益盛。
尚书席建侯尝过公。怪乘马癯羸。
曰。何不于厅前自观䬴饲。
忽然致殒。何以更之。
公唯而不易。他日。
二公又以为言。公良久则曰。
每欲发言。恐涉有疑于厮养者。
所以沈吟自愧。二公退而谓人曰。
每想崔公此言。使人惭恧如醉。
延和太极之间。公既留司东都。
遂鬻所乘马。就故人监察御史张汯子深河南府崇政坊买宅以制居。
建宗庙于西南。维先太夫人安平郡夫人堂在宅之中。
俭而不陋。净而不华。
六十馀年。榱栋如故。
堂东嫂卢夫人所居。堂之东北。
郑氏李氏姊归宁所居。堂之北五步之外。
建瓦堂三间以居之。杂用旧椽。
不崇坛。无赭垩。
累历清要。所得禄秩。
但奉烝尝。资嫂姊。
给孤幼。营甥侄婚姻而已。
朝服衣马。一皆取其下者。
唯祭器祭服称礼焉。其室竟不修。
暨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捐床帐之后。公徙居他室。
或在宾馆。而无常所。
常侍时。著陋室铭以自广。
天宝末。子孙洒扫。
贮书籍剑履而已。逆胡再陷洛阳
屋遂崩圮。唯檐下废井存焉。
子成甫。倜傥有才名。
进士校书郎。早卒。
祐甫能先业。以进士高第
累登台省。至吏部郎中
永平军节度使尚书李公勉行军司马侍御史中丞。永怀先德。
明发不寐。恐茂烈烟沦。
罔垂后裔。乃刻陋室铭于井北遗址之前。
以抒所志。某夙仰名教。
实钦孝公之盛德。晚联台阁
窃慕中丞之象贤。又能好我不遗。
见托论撰。采风猷而莫穷万一。
涉泉海而岂究津涯。操笔强名。
退增战恧。时则大历十一年青龙景辰孟夏之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