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兵部尚书代国公少保郭公行状70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名字元振
太原阳曲人也。大父任相州汤阴
因居于魏。公少倜傥。
廓落有大志。仪观雄杰。
身长七尺。美须髯。
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业。
时有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
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
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
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
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
不问姓名。以车载去。
一无所留。深为赵薛所诮。
公怡然曰。济彼大事。
亦何诮焉。十八擢进士第
其年判入高等。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
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
至县。落拓不拘小节。
尝铸钱。掠良人财。
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
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
驿徵引见。语至夜。
甚奇之。问蜀川之迹。
对而不隐。令录旧文。
乃上古剑歌。其词曰。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
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煅炼凡几日。
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弃捐。
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则沈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则天览而佳之。
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遂授右武卫曹右控鹤内供奉。寻迁奉宸监丞
吐蕃请和亲。令报命至境上。
赞普相见。宣国威命。
责其翻覆。长揖不拜。
瞋目视之。赞普曰。
汉使多矣。无如公之诚信。
远近疆界。立谈悉定。
因遗金数十斤而还。公悉以进上。
奏言。揣彼上下之情。
人倦其隶役久矣。咸愿早和。
大将论钦陵不争四镇。独不欲耳。
但国家每岁不绝其使。而钦陵常不禀命自然。
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
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兵徒。
难矣。斯乃反閒之微旨也。
必可使其上下俱怀猜阻矣。则天甚然之。
无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贰。
遂诛钦陵。弟赞婆及其兄子莽布支并来降。
公声名籍甚。授御史
朝散大夫。迁主客郎中
吐蕃突厥连和。大入西河
破数十城。围逼凉州
节度出城战没。蹂禾稼斗米万钱。
则天方御洛城门酺宴。凉州使至。
因辍乐。拜公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
秦中五万人。号二十万
以赴河西。公至凉州
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
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
相率而去。公收合馀众。
缮修城壁。施法令。
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
公以凉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
久示其弱。未扬天威。
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
集于湟州。营幕千里。
举烽号令。时宗楚客为相。
素与公不协。令人告变。
则天惶惧。计无所出。
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抗表请保。如公有异图。
并请身死籍没。则天由是稍安。
兵既大集。人又知教。
分兵十道齐进。过青海
几至赞普牙帐。赞普屈膝请和。
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
牛羊不可胜数。公大张军威。
受其蕃礼而还。既伏西戎。
震威北狄。突厥献马二千匹。
所获凉州人士。皆放归塞上。
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
令行禁止。道不拾遗。
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
河西陇右十馀处。置生祠堂。
立碑颂德。阎立均等为其文。
寻有诏许入朝。公素无第宅。
寄居友人之舍。候鼓入朝。
忽有人马前送状。开缄前人巳去。
状中惟有物数。而无姓名。
便于树下获骡马二十馀匹。帛三千匹。
公曰。岂非太学请葬之士乎。
因以买宅居止。薛稷赵彦昭闻之。
皆嗟叹良久。景龙年中。
宗楚客韦处讷等潜结朋党。憎功害能。
授公骁骑大将军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大总管。时乌质勒久恃众倨傲。
不屈朝廷。纵兵远掠。
道路不通。公以众寡不敌。
难以力制。因率麾下数十骑。
径入部落。乌质勒大出兵卫出迎。
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
不觉屈膝。因而下拜。
宣国威命。抗声与语。
自朝至暮。雪深尺馀。
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
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
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
是夜暴卒。其嗣子娑集诸将曰。
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
大举兵众将追杀。公闻质勒死。
迟明。素服来吊。
道路相逢。兵围数匝。
见公忽来。未之敢逼。
但言卫护汉使。公至其帐下。
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
蕃人大喜。留数十日。
助其葬事。娑献马三千匹。
牛羊十馀万。移居千里。
西域无事。道路肃清。
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
时人语之曰。郭元振诡杀乌质勒。
知娑与阙啜有衅。奏请移于瓜州
制从之。会中书令宗楚客受金。
遂寝其事。公具以状闻。
楚客恃势嘱请。召公将陷之。
公不从。又奏请斩楚客
清蕃落。时韦庶人窃弄国权。
中宗竟不之省也。初。
安西南有毒河源。远在葱岭西北河岸百步。
人畜踏之者辄死。公威振西域
所向无不从者。因验图经。
知其源。率兵三万人。
于阗康居大食等十馀国。所过之国。
令供资粮。仍署其国王为左右总管
率兵前进。北至葱岭
牙帐前十二国王兵百馀万。其河源上有大树。
高千馀尺。垂阴数顷。
大军至日。有黄龙绕树。
以口吐毒气而拒官军。三军悉睹焉。
公手书操檄文。令左拾遗张宣抗声读之毕。
黄龙解树而下。公率诸军诛之。
数日方倒。聚而焚焉。
河源且绝。数十里内悉为良田。
安西十馀年。四镇宁静
韦庶人知政。屡徵不至。
因下伪诏。令侍御史吕守素中丞冯家宾相继巡边。
欲将害之。未及。
皆为娑等诸蕃劫杀之。睿宗即位
徵拜太仆卿。敕至之日。
举家进发。安西士庶。
诸蕃酋长。号哭数百里。
或剺面截耳。抗表请留。
因绐之而后即路。其至玉门关也。
凉州八百里河西诸州百姓蕃部落。
闻公之至。贫者携壶浆。
富者设供帐。联绵七百里不绝。
公旌节下玉门关。百姓望之。
宛转叫呼。声动岩谷。
自朝至暮。传呼至凉州
凉州城中男女在衢路。并歌舞出城。
咸言我父至矣。通夜城门不受禁制。
都督司马逸客闻之。谓公近矣。
陈兵出迎。会候骑至。
云始入玉门关都督嗟叹良久。
且状闻。至京。
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依旧知政事。寻转吏部尚书
知选举。嘱请不行。
大收草泽。睿宗屡下诏褒美。
默啜大寇边。拜刑部尚书
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
以拒贼路。寻加金紫光禄大夫
再迁兵部尚书知政事。仍旧元帅
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
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
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
宫城大乱。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
诸相皆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
睿宗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
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
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
知政事。因下诏曰。
大臣立事。夷险不易。
良相升朝。安危所系。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馆陶县开国伯元振。伟才生代。
宏量匡时。经纶文武。
今之王佐。出入将相。
古之人杰。夙侍宸扆。
畴咨庙堂。思致尧舜
以期管乐。朕往在储闱
洎登宝位。每观其仗义感激。
愿制凶邪。立诚慷慨。
陈宏益。尔其至矣。
朕实嘉之。顷者枭獍兴谋。
干戈作衅。太上皇帝既命朕除讨。
元振又驰奉宸极。始则赉予为弼。
终则宁朕问安。可谓格于皇天。
贯于白日。元恶既剪。
庶物惟新。昌言是图。
朕岂忘旧。宜开井邑。
永誓山河。可进封代国公
赐实封四百户。物一千段。
子五品官。寻兼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
是岁。大徵兵众。
阅武骊山。兵一百万。
号三百万。并奉公节度
是日三令之后。上将亲鼓。
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
上大怒。引坐纛下。
紫微令张说犯鳞而谏。上乃曰。
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
未至。属开元元年册尊号。
赦曰。元振往立大功。
保护于朕。顷因阅武。
颇失军容。责情放逐。
将收后效。可饶州司马
未至。卒于道。
时年五十八。有集二十二卷。
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
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
作尉巴蜀。不修名检。
及登朝受任。屡使遐方。
霜明烈心。玉立贞节
言行忠正。居取俭约。
饬体杂于皇王。致君期于尧舜
公务之暇。手不释卷。
虽子弟家人。未尝见其喜怒。
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稿草。
不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
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于宋璟
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
旧于宣阳里居二十馀年。不至诸院马厩。
每朝回。对二亲言笑。
归室俨如也。不问家事。
狄仁杰朱敬则魏元忠李峤韦安石赵彦昭韦嗣立薛稷张说等为忘言之友。事父母以孝闻。
父爱。授济州刺史
后以为相。奏请解职。
银青光禄大夫济州刺史致仕。公殁后。
二亲犹在。自我唐受命。
宰臣有二亲者。惟公而巳。
江州王状元礼部郎中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北阙疏恩,南宫寓直。
从州刺史,熟知公范之才
用作尚书郎,高压冯唐之老。
恭惟某官斗间异气,海内大名
宪六学统圣真,富矣潜心之业;
挫万物笼天地,超然独步之文。
属兴运之半千,居俊科之第一。
修程方展,雅操不移。
弱水片帆,乘风引去;
东方千骑,奉诏来归。
对扬蠖濩之居,进陟馨香之署。
述礼文于三代之上,舍我谁哉;
制诰于百日之间,特其小耳。
某坐縻边琐,远借荣光。
贤路肇开,听出纶而滋喜;
朝行夐隔,分赐笔以无从。
激此寸悰,寓于尺楮。
中宗皇帝 唐 · 吴兢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今闻道路云云。
皆言贼臣等窃议。
安国相王连谋于重俊。
共加罗织。
将欲寘于法。
臣既忝职谏曹。
安敢不奏。
臣闻庶物不可以自生。
阴阳以之亭育。
大宝不可以独守。
子弟成其藩翰
武王圣主也。
成王贤嗣也。
封建鲁卫
以扶社稷。
所以龟鼎相传。
七百馀载。
始皇昭襄之业。
承战争之弊。
忽先王之典制
比宗亲于黔首。
孤立无辅。
二代而亡。
及诸吕用权。
将倾刘氏。
朱虚为其心腹。
绛侯作其爪牙。
刘氏复安。
岂非宗子之力欤。
国之安危。
在于藩屏。
故设官分职。
先亲后疏。
诗云宗子维城。
书云九族既睦。
自文明之后。
皇运中衰。
国之祚裔。
不绝如线。
洎陛下龙兴
恩被骨肉。
搜谪窜于炎障。
复衣冠于庭阙。
万国欢心。
孰不庆幸。
安国相王实陛下之同气。
六合至广。
亲莫加焉。
但贼臣等日夜同谋。
必欲寘于极法。
此则祸乱之渐。
不可不察。
相王之仁孝。
幽明共知。
顷遭荼苦。
哀毁过制。
以陛下为性命。
亦陛下之手足。
大孝于父母。
而恶于兄弟者。
未之有也。
若信任邪佞。
委之于法。
必伤陛下之恩。
失天下之望。
所谓芟刈股肱。
独任胸臆。
方涉江汉。
弃其舟楫。
可为寒心。
可为恸哭。
自昔剪伐枝干。
委权异族者。
未有不丧其宗社也。
何以明之。
秦任赵高
卒致倾败。
汉委王莽
遂成篡逆。
晋家以自相鱼肉。
寰瀛鼎沸。
隋皇以猜忌子弟。
海县尘飞。
验之覆车。
安可重迹。
是以任之以权。
虽疏必重。
夺之以势。
虽亲必轻。
臣又闻之。
根朽则木枯。
源涸则流竭。
子弟者国之根源。
岂可使其朽竭哉。
先王所以广封树。
存亲亲。
使谋孙翼子。
柯叶硕茂。
况皇家枝干。
零落无几。
方之先朝。
十不存一。
自陛下登极。
于今四纪。
一子以弄兵被诛。
一子以愆失远任。
惟此一弟。
朝夕左右。
斗粟尺布之刺。
可不慎焉。
苍蝇之诗。
诚可畏也。
昔者谤书盈箧
难明于主君。
谗言三至
见疑于慈母。
伏愿陛下降明制。
晓偫邪。
使忠臣孝子。
知友于之爱。
奸佞庸回。
执谗慝之口。
下全棠棣之美。
上慰罔极之心。
德教加于兆人。
风化流于千载。
则偫生幸甚。
臣本布衣。
匪求官达。
圣明过听。
拔齿诤臣。
不胜受恩之甚。
谨昧死谠言。
轻渎天威。
伏增战汗。
请升贤妃李氏居同配之位议大中祥符六年七月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一、《续资治通鉴》卷三一
礼缘人情,事资适变,盖处其事必有其实,据其位必有其功。
淑德、懿德,或佐潜跃之前,或承藩邸之际,并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飨之礼,诚为未允。
至若虚其祔合,无乃神理有亏!
求之前古,实有同配。
夫母以子贵,义存在昔,汉昭即位,追尊母赵婕妤皇太后,此圣贤之通义也。
贤妃李氏,处大任之尊,有弥月之实,诞生圣嗣,天下蒙福,而拟议不及,臣窃惑焉。
唐开元四年睿宗昭成皇后祔庙,而肃明初享仪坤,至二十年,又迎肃明神主升于太庙,知与窦氏同配明矣。
则并位兼配,于义何嫌!
伏请行追崇之命,以贤妃李氏处尊极之地,升于清庙,居同配之位,其淑德、懿德,依旧享于别庙,庶叶礼制。
费尚书(一)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涣号扬庭春官正位。
有能典礼,久勤夙夜之论思;
称职为真,增焕星辰之步武。
一颁除目,四达欢声。
恭惟某官学圣真,文窥天巧
堂堂间气,伟岷山巴水之所钟;
卓卓奇才,陋东箭南金而不数。
谈经而冠华选,奉诏而寘周行。
以忠嘉之言开广上聪,以正大之道发明后觉。
琐闱批敕,勇可回天;
铨部抡材,清如止水。
结九重之异眷,叠四组于华涂。
宗伯之谐万民,居然试可
文昌之列八座,咸以为宜。
俄惊纶綍之颁,大惬绅緌之望。
雅猷宏阐,熙典弥新。
见此汉官之威仪,初未多于绵蕝;
文以周公之制作,尚克正于钧衡
某尝厕朝联,适縻吏鞅,听鹊传之吉语,动螽跃之私情。
近如社稷之臣,裁加润色;
远而原隰之使,预有光华。
大唐东岳朝觐颂附诗725年11月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封祀之山。五在中国。泰岳首之。昊穹之命。再集巨唐。皇帝受之。临位十四年。考虞氏岁巡之义。颂周王时迈之什。十月辛酉。步自有洛。十一月戊戌。帐殿斋于岳趾。渊默以清。绎思而照。将纪功布度顺斗承天精享也。己丑。宏观轶区宇。盛仪振开辟。高临建凤。万队张皇以烛山。上御飞龙。百神翕习以扶道。国台二。藩后四。髦士密侍。信臣高位。扈封台。列升陛。不下五十。以圣言冲邈。瑶牒宝书。誓之旨曰。朕获守丕业。恐不克骏命。惟上帝储休。锡苍生无疆之庆。朕之庆也。古则秘之。何哉。属寒驰迅飙。露清终夕。若扫若锄。晏然而巳。庚寅天官次箓。王制协时。严高祖以配之。嗣高宗以陟之。冕裘立。圭璧序。洁罍俎。调钟吕。倨勾于簨簴。戛击乎柷敔。宝骈瑞兮物焜煌。空薄霄兮音容与。则纤尘不动。和气充塞。日在于观。天为之门。扬日大光。谓小天下。昭以抱戴。见之卿霭。郁郁纷纷。喜气絪缊。当芝检。引紫薰。大紫洞而三辰接。郁苍摇而万岁闻。自下达上徯吾君。君之来兮望如云。端兮晬。圣之门。至尊辛卯有事于社首。以泰折如泰坛。于穆我睿宗。侑而作主。奠献呜咽。天子之孝也。佥以金匮归勋于祖祢。石䃭藏美于乾坤。戒咸秩则司存。癸巳。载大旂。合大乐。三陔崌以帷抗。四亚锵而辂止。朝偫牧。揆千官。厎邦赋。数庭实。华虫辨等。车马来觐。周人随人。二王之宾。戎狄蛮貊。万里重译。必拱于著。执贽奉璋。雍雍昂昂。靡敢怠遑。乃建鸡竿。伐鼍鼓。帝命出。皇恩溥。扬巽风。作解雨。施舍之。荡涤之。宥法罪。除颇颣。澒涌洋溢。周流黮䨴。不崇朝而遍者。与此山俱。畴翳而不拔。胡微而不铺也。亦既称寿。申命宗伯。咨尔颂焉。效古之刻石。臣颋稽首再拜而言曰。臣闻昔在帝尧。臣惟咎繇。聪明之谓圣。迈种之谓德。天若曰。依于巨唐。易姓者李。王于中华。崇功者唐。圣之泽。德之浸也。我唐祚之兴。昌符诞膺。两仪动。六叶承。皇帝宣高祖四宗之景烈。肇开元神武之明号。广矣大矣。莫有不宁。罔有不俾。咸一德之辅。不贰心之臣。偫后抗词曰。臣闻先王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陛下得天之经。得地之义。得人之行。行也者。孝莫大焉。兼三才以为政。孝也者。仁莫大焉。含万物以为性。今三才贞。万物亨。六典平。九功成。官不滔。狱不放。至于刑清。良有以也。因斯而谈。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之睿者君也。四国于藩。四方于宣之美者臣也。有物有则。我君臣保乂之。原所由于前。设其教于后尔。往岁邦危中否。天讨内难。陛下提三尺之剑。羾阊阖。绝勾陈。趋北军。正北辰。然后翼翼乾乾。尊尊亲亲。立我蒸人。圣考所以付天下之公器。蹈汾阳之清尘。唐虽旧邦。其命维新。古者振兵释旅。祠土祈谷。先事也。我是以幸太原。祭汾脽。耀金甲。肃边鄙。虏马詟而不敢南向。解严京师。获宝鼎。献宗庙。戍人归而尽务东作。报福京坻。于是乎爰佐五畤。郊天以奉时。爰崇九室。祫祖而敬思。昭格迟迟。神人允釐。无何。籍三脊。盛六穗。不召斯至。拥休之类。如山则委。曷月而秘。岂非享物降嘉司火也。立浑同度在璿也。陛下姑谓之薄。臣所未谕。且管氏诧齐。帝王凡八十九。湮沦郁没。孰若致美高宗。勒岱甲子正六十。肸蚃葳蕤。故能应期我神武。惟继代奉业。增高保鸿。缺乎中何也。即先后以权。暂阻于运。二宗绍复。未遑厥功。神闇之契。不在诸子。而当圣躬。固不可辞者审矣。帝曰俞。畏德之不称。而左辅右弼。杂缙绅鸿硕之伦。抱蕝怀书。蒸云吐雾。方集贤内殿。讲议前席以论之。传不云乎。君子勤礼。敬之至也。易不云乎。先王作乐。豫以动也。慎矣哉。礼乐之为用。故执礼者具。删弊则质。宜之自我。变乐者理。去商何害。谦以为臣。二者洽而三让之。制曰可。始严卤簿。腾七萃。启禁关。回九重。以听乎鸾声之雍雍。匪疾匪徐。物有其容。动植赞。华夷观。骈阗总樽。羡漫半散。出成皋。踰荥波。凭滑台。眺洪河。遂并昆吾之墟。徜徉乎大舜之泽。濒四渎二济入于兖。经九一三齐乔于岱。推二旬有六而顿行在。莫不皤皤华皓。如藿倾阳。或牵以饩。或捧之觞。伛偻乎康庄。一以伸神武之今日。一以感乾封之旧章。乃饩归之。觞举之。慈且惠而与之驩。沸渭颉颃。矧国邹鲁。家洙泗。乘汶野而图记可知。指泮林而颂声不坠。以周公之故。将孔子之后。翘然希王者之属车。圣人之清跸。则久及信宿之意。岩岩所瞻。宗神曰天齐王。加一等于三事。户二十。供王祀。环十里。禁人樵。报也大禋。旅之数重。袖成之禄。抚遗氓。赐之复。帝曰吁。夫艰难系王业。休咎牵人事。况天监之。殊祥也。殊典也。不自满而虔巩于位。朕宝臣曰乾曜洎说。有初有终。时乃风。钦哉。汝作朕左右丞相。翳汝忠。益以嘉猷。补衮之阙。罔或怠。遂宏天封。焕天章。篆介邱而旋德阳。大飨乎偫方。程后代。美其律。声其实。坟作四而籍言七也。臣颋不敏。继伯夷之直清。微太史之留滞。聆金奏同百兽之舞。振木铎采万人之诗。敢陈诗以颂曰。
天子圣兮天孙崇,登以封兮报以功。
受命再惟皇代,天之赉人所载。
士马山嶪,戈矛山沓,祯符山杂,灵响山答,天与人合。
我铺衍兮长粹清,太元册兮太一精,休光光我之庆成,舜四朝而禹万国,莫之我京。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寿和礼部尚书苏颋作)723年1月 唐 · 苏颋
四言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礼物斯具(一作备),乐章乃陈。
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
窅然汾上,厚泽如
了知妙湛归心赞 北宋 · 晁迥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昭德新编》卷下
空中圣真,具大威德。
善入无为,允臻其极。
愚心师之,密与神会。
凝然不动,皦然不昧。
日慎一日,有进无退。
睿宗受禅制710年7月20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天下神器。
非上圣无以运其机。
域中大业。
元良无以固其本。
钦若灵命。
寅奉神宗。
屈己顺人。
用安四海。
承祧主鬯。
实贞万国。
顷者家臻大悯。
在疚惟忧。
枭獍满衢。
豺狼塞路。
武职戎政。
必任凶族。
国要时权。
咸升逆党。
社稷之守。
但望包桑。
忠义之怀。
谁其艾。
阶祸稔恶。
伺隙乘閒。
烦言碎辞。
所不胜述。
皇太子隆基
正气凝姿。
端命毓德。
自家刑国。
英徽日甚。
移孝为忠。
雄谟电发。
北军驰入。
扫欃枪于紫微。
南宫反正。
开日月于黄道。
平乱宁国
翼戴朕躬。
一旅不劳。
功逾复禹。
七德咸举。
事邈兴周。
声应吹铜。
望归当璧。
今遣司空读册。
侍中授玺。
实由立义。
岂曰尚亲。
承华肇开。
元嗣以建。
方流乐风之绪。
宜申荐雷之泽(一作宜申荐雷之泽仍纪景云之瑞)
朕爰初践极。
喜气呈祥。
天人叶心。
象纬昭贶。
官名有纪。
年号用凭。
可大赦天下。
为偫官请虞卒哭表706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臣等伏见有司撰既葬反虞之礼。
陛下当以今月二十七日公除卒哭。圣情感慕。
所未忍言。众虑焦惶。
罔知攸寘。中谢
臣等谨按晋书。杜预议略曰。
天子之位至尊。万机之政至大。
偫臣之众至广。不得同于凡人。
故大行既葬。祔祭于庙。
则因而除之。不除偫臣莫敢。
故屈已而除之。天下之人皆曰。
王仁也。我王孝也。
此乃圣制移风易俗之本。于是卢钦魏舒等从其奏议。
莫不厌服。臣等历选列辟。
颇徵前史。王者为天所子。
受天明命。代天育物。
先天弗违。居大宝之位。
行至公之道。故沿革而致理。
变通以成政。况先后之末顾。
圣朝之旧式。册备矣。
方垂无穷。君亲临之。
宁受非礼。而陛下愈迟之痛。
孝思罔极。履曾参之小节。
遗汉文之故事(阙十七字)。贯于神明。
粤自开辟。天子之德。
未有如睿宗孝之纯深也。至使庆云涌。
浪井出。嘉木连理。
神芝三秀。盖其效欤。
要不可以情过哀。而所枉斯大矣。
臣又闻七月而葬。既葬缞除。
其月而虞。既虞吉祭。
为之降杀。用断丧服。
示不得踰之。今合于山陵。
祔于宗庙。询之典训。
尝有稽矣。而终不师古。
始不易月。考之事宜。
又无谓矣。举而书此。
将何以法。陛下昧旦听朝。
戚容深视。庶官所以环拱。
近臣莫之利见。戴九天之覆。
渴十景之清光。禺然之情。
盖未能谕。且追远兴感。
君子有终身之忧。以权制服。
圣人思屈已之重。何必三年之礼。
称为百行之端。若天无卑听。
固违于献款。臣敢先除。
今附于不义。岂司牧黎献。
作人父母之意乎。伏惟陛下可偫臣之奏。
顺刚日之请。去独行以致美。
阐大猷以光济。勿使鸿生钜儒。
废书而郁悒。下学上达。
草议以屏营。臣等至怀。
期必俯就。则凡在动植。
无任悲幸。谨昧死诣朝堂拜表以闻。
尤提举都官郎中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五八、《橘山四六》卷一九
帝命畴庸,郎才应选。
平准之书以佐国用,嘉奏有闻;
太史之笔以登朝行,先猷可继。
恋轩甚切,贺厦敢稽?
恭惟某官学圣真,气钟神秀。
臧孙谏而有后,况逢昭德之君;
陈咸进而最先,见谓名卿之子。
传一家文章之印,著万里功名之鞭。
凡所践扬,藉甚誉处。
双旌所憩,啸吟开衡岳之云;
六辔载驰,精采照荆江之水。
聊烦问俗,趣使登仙。
为能丰京庾之外储,是用颁秋台之中诏。
有华自远,来媚于京。
岂惟馨香增粉署之妍,又将光辉复紫机之旧。
左符有守,前戺莫宾。
久依苏刺史之天,未酬知遇;
肯为李将军之地,尚赖全存。
舞手载忻,濡毫罔喻。
睿宗大圣真皇帝哀册文716年10月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开元四年太岁景辰六月乙巳朔二十日甲子
大行睿宗大圣真皇帝崩于百福殿。
徙殡于太极殿西阶
十月朔某日。
将迁座于桥陵
礼也。
素帟褰周。
青壶警节。
俨无声以虚卫。
陈有象而成列。
哀子开元神武皇帝讳。
追攀引綍。
眇擗司常。
悽庶物其涕迸。
迸感众灵而影翔。
润兹鸿业。
钦若要道。
爰制近臣。
敢扬大宝。
其词曰。
高祖兴唐。
垂其耿光。
睿宗诞庆。
绍我明命。
明命伊何。
重熙累盛。
耿光伊何。
翊善传圣。
在昔分瑞。
爰初剖符。
令典。
居相宏图。
宣哲观艺。
祗庸服儒。
践其成式。
纳以嘉谟。
否历终泰。
倾维更纽。
子从代王。
子事周母。
退象藏密。
冲襟释负。
不为震惊。
自得谦受。
拥乃政复。
亨而运开。
固推皇弟。
仍陟元台
鸣牝搆孽。
纷虹肆灾。
飙驰神武
电扫奸回。
让天下
再登宸极。
顺夫氓心。
忘我帝力。
鞮译修贡。
亲贤任职。
乐英已敷。
礼纬重饰。
宗庙率祀。
郊邱肇禋。
养而迎夏。
芟以祈
静默沿道。
和平返淳。
智周翔泳。
功济陶钧。
知子惟明。
从吾所尚。
陋伊祁之莫绪。
追齧缺而将丧。
帝允执乎厥中。
皇遂崇于太上。
始受图而观察
终脱屣以清旷。
斋必闲馆。
朝而别宫。
问安顺色。
资孝宏风。
理极兼受。
言承至公。
缀衣而凭几。
忽成鼎而号弓。
呜呼哀哉。
梦年䍐验。
顾命是属。
付神器其得所。
委灵心其何欲。
增摧绝以孺慕。
竟厌时以去俗。
万邦赴而同轨。
六遂陈而帅属
外偫悲于缟素。
中不瘗于珠玉。
蜃辂迎转。
龙㡛戒徂。
寒生紫殿。
晓发清都
笳挽迟迟而徙靡。
旆旌恋恋以威纡。
栎阳之御路。
指桥岳之幽途。
礼既献而三彻。
神方宁而九虞。
远奉游冠。
近严归跸。
因高而渭川尽见。
凭下而秦京稍出。
积耘草以横霜。
攒悲以翳日。
呜呼哀哉。
粤羲轩之建子姒兮。
令问传其不巳。
猗册之尊圣真兮。
鸿名冠而方始。
然后景云霭。
华露滋。
扬至德。
殷永思。
此天子之孝也。
臣何足以知之。
呜呼哀哉。
安国相王东宫第三表 唐 · 崔沔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三
臣某言。
前累表自陈。
披历肝胆。
恳诚所守。
期在不移。
而天听邈然。
未垂矜纳。
屏营跼蹐。
罔措心颜。
臣窃观帝王支庶。
进以宠私。
虽假恩灵。
必诒(一作招)祸咎。
亲如梁孝。
尚非正议所容。
才同季札
犹为长乱之本。
况臣朽懦。
将何忝窃。
且承先建极。
当可推恩。
作范惟亲。
宜崇以正。
伏愿陛下雄略潜明。
皇威诞发。
熏逐狐鼠。
枭剪鲸鲵。
上慰祖宗之心。
下保元元之命。
大位既定。
丕业重光。
再造四海之基。
方流万代之福。
至于守器。
允属元良
非圣贤无以厌天下之心。
非典礼无以为后嗣之法。
臣地非冢嫡。
才实昏庸。
一旦干冒大伦。
乱越皇统。
近为身患。
远成国耻。
将何以措身阙庭。
将何以归骨山陵。
是用专固不回。
继之以死。
特希慈造。
俯垂圣谅。
臣某中谢
臣迹非饰让。
言实由衷。
区区之心。
敢不披罄。
素所蓄积。
尘黩上闻。
嗟臣不天。
夙遭险衅。
哀茕孤藐。
百罹是攻。
嗣圣之后。
天步艰难。
逼迫崎岖。
措身无地。
冒储贰
又尘尊极。
正名罚罪。
合当万死。
忝曰臣子。
岂所宴安。
殒首灭身。
无以塞责。
臣某中谢
臣当此际之心。
岂贪生而忧死。
诚以身居不容之地。
命尽危疑之辰。
上适可以增国羞。
下未足以明臣节。
是用冒罪假息。
忍死苟全。
尚祈宗庙之灵。
庶睹反正之运。
使臣得退保先朝所命。
归死藩邸之下。
则虽灰灭。
良无遗恨。
惓惓所守。
神明知之。
既而天启圣期。
兴运伊始。
明两出震。
九二在田。
臣克遂诚祈。
获返旧国。
私愿虽果。
而皇猷未泰。
每以衅萌城社。
将倾宗稷。
常虑奄忽。
祸出非常。
夙夜忧惶。
罔知攸济。
幸属陛下光启休烈
克复中兴。
长信高居。
供养有地。
明堂正位。
忻戴知安。
抃舞讴歌。
称庆未已。
不意陛下复将置之非据。
迫以夺宗。
前忧未忘。
后惧仍及。
臣之肤剥。
胡宁斯甚。
今天地交泰。
朝野欢娱。
独在微臣。
殷忧昭代。
念及同气。
愿垂怜察。
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 唐 · 苏安恒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臣闻忠臣不顺时而取宠。
烈士不惜死而偷生。
故君道不明者。
忠臣之过欤。
臣道不轨者。
烈士之过欤。
伏惟皇帝陛下功格四表。
道大百王。
昔者先皇晏驾。
留其顾托。
将以万务殷广。
令陛下兼知政事
虽唐尧虞舜居其位。
共工伯鲧在其朝。
閒陛下骨肉之恩。
阻陛下母子之爱。
愚臣谓圣情以运祚将衰。
极斯大节。
天下之人。
谓陛下微弱李氏。
贪天之功。
何以年在耄倦。
而不能复子明辟。
使忠言莫进。
奸邪乘时。
夷狄纷扰。
屠害黎庶。
陛下虽纳隍轸念。
亦何以救此生灵。
臣闻天下者。
神尧文皇之天下也。
昔有隋失驭。
小人道长。
偫雄骇鹿。
四海瞻乌。
唐亲事戎旃。
凤翔参野。
削平宇县。
龙飞践极。
歃血为盟。
指河为誓。
非李氏不王。
功臣不封。
陛下虽居正统。
实因唐氏旧基。
故诗曰。
惟鹊有巢。
惟鸠居之。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陛下自坤生德。
乘乾作主。
岂不以上符天意。
下顺人心。
东宫昔在谅阴。
相王又非长子。
陛下恐宗祀中绝。
所以应其讴歌。
当今太子追回。
年德俱盛。
陛下贪其宝位。
而忘母子深恩。
臣闻京邑翼翼。
四方取则。
陛下蔽太子元良
太子之神器。
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何以使天下移风易俗焉。
惟陛下思之。
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
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
陛下何故日夜积忧。
不知钟鸣漏尽。
臣愚以为天意人事。
还归李家。
陛下虽安天位。
殊不知物极则反
器满则倾。
故语曰。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此之谓也。
陛下不如高揖枢务。
自怡圣躬。
命史臣以书之。
令乐府以歌之。
斯亦太平之盛事也。
臣闻见过不谏。
非忠臣也。
畏死不言。
勇士也。
臣何惜一朝之命。
而不安万乘之国哉。
故曰苟利国家。
虽死可矣。
愿陛下暂辍万务。
详臣愚见。
陛下若以臣为忠。
则从谏如流。
择是而用。
若以臣为不忠。
则斩取臣头。
以令天下。
韦铿(他日睿宗御承天门,百僚备列,忽风昡而倒。肥而短,景咏之云云。) 初唐 · 邵景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飘风忽起团团旋,倒地还如著脚䭔。
莫怪殿上空行事,却为元非五品才。
信安王圣真图表731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言。臣一昨扈从。
西狩岐阳。时以有年。
事因农隙。整六军之众。
修大田之礼。戎卒是训。
威武载扬。属草浅兽肥。
霜清气杀。诏虞人以即鹿。
荆州而起鸟。陛下亲御弧矢。
纡驾林衡。曾不合围。
取其背者。虽有逸偫之狡。
走险之捷。而飞黄骋辔。
萦拂如组。绿沈纵镝。
宛转若神。必命中于前期。
皆应弦而绝倒。其馀变态不测。
神妙无穷。非臣瞽言。
所能模状。既而备献禽之礼。
虔荐寝之诚。教人以孝。
自天作则。此外效获。
毕赐懿亲。兼禁羽骑。
无犯宿麦。是行也。
典礼斯备。仁恩允洽。
三令惟肃。七德以宣。
魏武何阶。亦纪功于猛兽。
周文差拟。将比义于非熊。
臣忝籍宗枝。幸陪銮辂。
窃观神武。冠绝古今。
以为载之空言。不若图之绘事。
向所述圣。今皆写真。
虽天颜不违。而丹青莫拟。
徒极愚思。庶存万一。
谨录上陈。伏深战汗。
臣诚惶诚恐。谨言。
画天尊像铭719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画天尊像者。赠吏部侍郎武功苏公夫人崔氏为公卒哭之所作也。苏公有重名于时。未大用而卒。遭命不遂。当代所悲。况作嫔于公。鞠凶在疚。援诗以誓其节。执礼而哭于昼。哀而能感。感而能通。极希微而不见。中恍惚其如在。于是欲介景福。将祈太清。因心寓象。命工设色。饰金阙。图玉皇。元天不远。真官在列。飘若灵气。烂其神光。彼昭厥诚。允速其应。斯所谓元鉴无昧。当受谒帝之符。幽魂有凭。必署升仙之箓。此固崔氏之至愿也。有足悲者。不其猗欤。铭曰。
至哉天京,灾劫不及。
上有灵府,圣真所集。
彼美孟姜,闻斯洞彰。
仙道贵度,我君则亡。
猗欤我君,蔚为人杰。
命屈金铉,神传玉诀。
游魂大素,介福上清。
式图元象,永观厥成。
开元纪功德颂735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蛮夷猾夏。唐虞已然。天之所生。类不可绝。尝有拓境者矣。而固也为患。或有款塞者矣。而必也无亲。是以古之哲王。审其若此。则限以荒服。断非纯臣。不贡不王。武功居后。不庭不率。文德是先。三代所以直道。百蛮所以向化。迨乎春秋之衰。诸侯以力。征伐自出。戎心大启。谋乱华。干盟偪好。王纲弛而若缀。天道厌而将革。则有强能攘劫。暴恶交侵。虽杂霸之无成。亦反经之所取。其负力者。乃堑山堙谷。尽境而筑长城。其黩武者。则挽粟飞刍。穷兵以耗中国。又失于下策。而悔在末年。彼王略之不恢。殆千馀载矣。夫有其馀而无豫。思其患而不图。所谓能国。将安贵圣。物岂终否。道非固穷。鉴之者昊天。救之者英主。元命阴骘。畀付神武。我太宗一戎衣而大定。我皇帝再受命而太平。不是古而务文。不非今而忘战。以时变而消息。与天元而合符。日月之所照临。阴阳之所陶冶。凡有在地。莫不禀朔。而东夏郡县。北隙山戎。先是四十年。侵轶数百里。自兹气夺。数以病告。既威攘之不詟。且力制之不可。或朝或否。为虺为蛇。幽鄣未遑以灭烽。边城安得而弛柝。旷日持久。兵连祸挐。率由事边。是无宁岁。二十二年春。乃命右羽林大将军御史中丞幽州长史张守圭中军都督诸镇。雄名先路。夷裔生风。载驰信臣。继发精卒。戒严有赫。张皇若神。公卿大夫。未始测也。将校部曲。亦莫知也。皇帝方日靖以虑之。乾纲以断之。初决策于九重。已收功于万里矣。二十二年冬十有二月。中贵将命。元戎受律。三军疾雷于不时。二庭丧胆于非意。欲遁则众溃不保。欲拒则兵锋莫当。因而伪降。幸且纾祸。遽图反覆。将肆鸱张。观衅先人。岂伊负我。以间谍而情得。乘猜携而计从。或奇兵以尝。或厚利以啖。无何变作。果自族诛。凶元恶首。鬼惑神诱。假天威而无前。覆鸟巢而何有。于是诸部大骇。率众复归。责以不义之尤。舍其不臣之罪。既服即序。有威且怀。载籍以来。固未之见也。昔我睿宗取句骊于拾遗。今兹圣谋易林胡于反掌。献功有续。后嗣无忘。百王所废之勋。四夷来宾之俗。自我底定。巍乎发皇。其若此也。于是彼节使与偫帅。因东师之凯旋。离而族谈。合而公议。以为主上悯一隅之苦。垂不代之略。以计易战。以信去兵。神断自天。虏平不日。且军未血刃。敌免膏原。密承无方之谋。坐致不阵之捷。有征无战。即王者之师欤。而不彰美于吾君。得无臣子之罪。不表圣于帝载。曷称文武之时。乃率其属。至于固请。帝三让德。而曰俞哉。夫曲成万类者天。为而不有。下济兆庶者圣。成而不居。物无谢生于天。虽云至道。人无归功于圣。何以最灵。虽无巳无名。所宜绝于言象。而惟忠与义。固不废于颂述。大雅云。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又曰。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其此之谓也。臣再拜顿首。敢献颂曰。
赫赫天威兮被遐荒。
蠢兹山戎兮不来王。
命南仲兮整六师。
出幽陵兮躏九夷。
赤山兮荡沧海。
吊无告兮伐有罪。
徒不勤兮车不殆。
虏震惊兮兵气倍。
昔负固兮今安在。
魁自歼兮裔既平。
谋既集兮圣自明。
我不战兮献戎捷。
俾厥后兮扬天声。
徐氏法书记 唐 · 武平一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八
易称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
伏羲氏观象于天。
观法于地。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始作八卦。
轩辕氏之王也。
使苍颉象鸟兽之迹。
以为文字。
故铭于钟鼎。
列于竹帛。
至周宣王太史史籀者。
作大篆十五篇。
秦始皇之并天下也。
丞相李斯一文字之制。
苍颉篇。
其后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
颇有省改。
谓小篆也。
周曰六书。
秦称八体。
或云隶书者。
始皇使下邽程邈所作。
汉因行之。
扶风曹喜善篆隶。
时人师之。
光和后。
左中郎陈留蔡邕
于篆隶博究其妙。
灵帝好书术杂艺。
置鸿都以招纳之。
则有师宜官梁鹄之徒预焉。
遇汉末。
鹄奔刘表
魏武破荆获
雅好其书。
恒悬帐下以玩之。
弟子毛宏教于秘书
今八分楷法是也。
安平崔瑗父子作草势。
宏农张芝转加其巧。
王逸少所言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
韦仲将所谓草圣。
黄门郎昶亚焉。
魏太和中
韦诞武都太守以善书至侍郎
宫观宝器。
之迹。
尝登淩云台题榜。
下而白首。
太尉钟繇
一时之妙。
冠于前。
垂于后。
子会。
太保卫瓘父子。
吴人皇象
晋征西司马索靖
中书郎李克卫夫人
并得钟张之楷。
擅价当时。
中兴后。
王丞相茂宏父子。
庾征西稚恭兄弟。
咸著盛名于江西
其穷神极变。
龙翔天逸。
今古独立者。
见乎会稽内史右将军琅琊王羲之
羲之子献之亦传其妙。
而不之逮也。
先贤所评子敬之比逸少
士季之比元常
言去之远矣。
故二王之迹。
历代宝之。
宋文齐高
洎梁武父子湘东邵陵
咸以为师楷。
梁大同中
武帝周兴嗣撰千字文。
使殷铁石模次羲之之迹。
以赐八王。
右军之书。
咸归梁室。
侯景乱。
兵火之后。
多从湮阙。
西台诸宫。
尚积馀宝。
元帝之死。
一皆自焚。
可为悲也。
周至隋。
初并天下。
大业之始。
后主颇求其书。
往往有献者。
及隋之季。
王师入秦。
又于洛阳擒二伪主。
两京秘阁之宝。
扬都扈从之书。
皆为吾有。
太宗右军之书。
特留睿赏。
贞观初
下诏购求。
殆尽遗逸。
万机之暇。
备加执玩。
兰亭乐毅
尤闻宝重。
常令拓书人汤普彻等拓兰亭
赐梁公房玄龄巳下八人。
普彻窃拓以出。
故在外传之。
太宗晏驾。
本入元宫。
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真拓乐毅论及杂帖数本。
长孙无忌等六人。
在外方有。
洎大圣天后御极也。
尤为宝啬。
平一龆龀之岁。
见育宫中。
切睹先后阅书法数轴。
将拓以赐藩邸。
时见宫人出六十馀函。
于亿岁殿曝之。
多装以镂牙轴紫罗褾。
云是太宗时装。
中有故青绫褾玳瑁轴者。
云梁朝旧迹。
标首各题篇目行字等数。
草书多于其侧帖真字楷书
每函可二十馀卷。
别有一小函。
可十有馀卷。
所记忆者。
是扇书乐毅告誓黄庭。
当时私访所主女学。
问其函尽出以否。
答曰尚有。
未知几许。
中宗神龙中
贵戚宠甚。
宫禁不严。
御府之珍。
多归私宅。
先尽金璧。
次及法书。
嫔主之家。
因此而出。
或有报安乐公主者。
主于内出二十馀函。
驸马武延秀
久践虏庭无功。
于此徒闻二王之迹。
强学宝重。
乃呼薛稷郑愔平一评善恶。
诸人随事答为上者。
登时去牙轴紫褾。
只以漆轴黄麻纸标。
题云特健药。
云是虏语。
其书合作者。
时有太宗御笔于后题之。
叹其雄逸。
太平公主闻之。
遽于内取数函及乐毅等小函以归。
延秀之死。
侧闻睿宗薛稷择而进之。
薛窃留佳者十馀轴。
薛之败也。
为簿录官所盗。
平一郴州日。
与太平子薛崇裔堂兄子崇允连官。
说太平之败。
崇裔怀乐毅等七轴。
请崇允托其叔驸马璥贻歧王。
以求免戾。
此书因归邸第。
崇裔弟崇简娶梁宣王女。
主家王室之书。
亦为其所有。
后获罪谪五溪
书归御府
朝士王公亦往往观之。
夫龟文以来。
鸟迹之后。
六书八体。
时咸宝之。
而代易百王。
年移千叶。
旧文残阙。
遗篇湮散。
非穷微极精。
博雅好古。
孰能辨以问之。
学以聚之。
豫州刺史东海徐公峤之
怀才蕴艺。
依仁践礼。
自许笔精。
人称草圣
九邱七略。
五车百氏。
未遇仲尼之贤。
犹繁茂先之室。
至于魏陵逸策。
鲁室前书。
字辨阳循。
疑招束皙
师宜削去之版。
逸少为题之扇。
莫不烟霏露凝。
鸟歧鱼跃。
填䌽筐。
溢雕厨。
贻之后昆。
永为家宝。
季子浩。
并有羲献之妙。
待诏金门
家多法书。
见托斯文。
题其篇目行字。
列之如后。
詹事张庭圭之家。
抑其次也。
张说进上党旧宫述圣颂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往者中宗违代。
国步微艰。
天祚我唐。
大命集于睿宗大圣贞皇帝
朕以寡昧。
嗣守丕业。
虔奉遗训。
不敢怠遑。
至天地休徵。
神人灵贶。
皆先帝圣德之馀庆。
朕何力之有焉。
至若登太行
上党
颂功业。
建都畿。
休兵太原
为农脽上。
并国之典礼。
朕奉行之。
何足称者。
而偫臣固请纪颂。
众心难违。
卿藻思菁华。
扬过其实。
自视虚缺。
为愧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