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太常少卿厅壁记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太常掌玉帛钟鼓等威文物。以报本乎天地神祇人鬼。凡吉凶宾军嘉之礼。唐虞谓之秩宗。周谓之宗伯。秦谓之奉常。汉谓之太常。其掌一也。后魏太和十五年。始建少卿官。少小也。用别二卿大小之序。亦犹宗伯有小宗伯。列国有上卿下卿。郡有守丞。亦位亚一等。以少参长。而佐其成务焉。故事自御史中丞给事中中书舍人迁秩为亚卿者。必于是司。故官因职雄。地以人贵。馀八卿不敢与太常齿。广德中。上尤审官。注意礼乐。其选也。以才能不以资。以恩泽不以劳。谓李公卿材也。是用超拜。公将以忠孝敬慎肃恭神人。且懋其官府政令。俾无不恪。方议酌前贤之遗尘而损益之。乃瞻屋壁。所记漫灭。于是夏五月己丑。皆姓而名之。使如珠之贯。盱衡指顾。俨若对面。曰。贤者吾得而师之。不贤者吾韦而弦之。贤远乎哉。既进牍。然后命博士河南独孤及为之志。
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中唐 · 周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引用典故:枕中经 肘后方
楮为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长。
混俗性灵常乐道,出尘风格早休粮。
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百尺松梢几飞步,鹤栖板上礼虚皇(《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二引《郡阁雅谈》 按:《诗话总龟》载此诗作者原作周谓,亦太宗时人,曾任福建漕使,与任浙东西路转运使之周渭当系一人。)。
湘妃庙 中唐 · 周渭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代变时迁事迹存,见来谁不暗消魂。
上程此日湘江过,依旧修篁有旧痕。
按:见《永乐大典》卷五七六九,中华书局影印本第六十册。(按:《永乐大典》署「御史周谓」作。《周君墓志铭》云:「拜监察御史,董选补于南方。南方吏理清而风俗阜,抑君是赖,复命其劳,转殿中侍御史。」诗或即渭此次南行时作。「谓」为「渭」之误。)
谢徐学士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启。某闻隋珠暗投。路人兴忿。荆玉三献。明主怀疑。非至珍之有颣有瑕。亦明鉴之难逢难遇。况某樵歌俗韵。牛铎凡声。虽委巷末途。时闻中律。而曲卑调下。难感知音。洎儒术中微。时文稍变。原玉之风流渐远。渊云之事业攸归。亦尝怅望危津。潺湲阮路。敛毫兴感。掩卷长嗟。今也河荐绿图。山张翠检。开张网罟。渔猎英髦。周渭商岩。皆辞钓筑。抱关负鼎。尽挂簪裾。必有贤人。出扶圣教。历询时论。实属高才。伏惟学士瑶圃呈祥。尼邱降瑞。名题仙署。足蹑瀛洲。束皙台前。间披碧简。秦王府里。时阅瑶签。徐观动息之踪。已积钧镕之望。某所以携持陋唱。尘玷朱门。骇愕未遑。轩车忽至。俯留荣诲。下奖微才。拜启琅函。跪吟华藻。笙簧满耳。雕焕盈眸。某尝遍阅缣缃。旁徵故实。亦闻先达。时接后来。远则沈隐侯之奖何伯言。才闻发论。近则韩文公之知李长吉。始议及门。未有曲示恩私。显留翰墨。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巳增铭篆。谨当卷之鼊轴。饰以锦笺。置在书囊。永为家宝。
代新及第人谢盐铁使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学惭辩豹。业愧藏萤。且乏智囊。况无经笥。虽冰盘冻箸。素所牵怀。而长笛短箫。亦尝关虑。岂谓攻坚少益。雕朽难能。刘子骏之酱瓯。屡蒙相诮。陆士衡之酒瓮。每沐见嘲。内揣龙钟。深甘弃置。去年因收败卒。决战文场。奋藻儒林。争衡笔阵。方忧殿骑。忽擢丙科。姓名遽接于英髦。骨肉初违于冻馁。怀仁空极。欲报无由。徒铭效死之心。未得杀身之地。近见某官说。窃知侍郎以沈沦轸念。汲引开怀。欲广荐衡。遂先始隗。讫使变商为角。化惨成舒。备雅奏于文弦。偃和光于暖谷。遐沾厚惠。咸出深仁。今也周渭告祥。殷岩叶梦。前筹待运。镂鼎思调。明主系心。苍生企踵。某幸将微眇。愿托钧衡。愿居拥彗之先。获厕扫门之末。庶因灰粉。少措毫芒。下情无任。
奉神述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
朕还衡汾壤,舍爵太室,鸿仪毕举,庆赐大行。历代之文,靡有不讲;百神之祭,靡有不崇。上以答纯禧,下以扬盛则,庶元休之昭降,俾黔民之和乐也。眷惟列岳,实辅柔祗,设固一方,盘根千里,云雾之所滋,泉源之所吐,草木之所殖,鸟兽之所蕃,故明神攸居,阴骘斯显。察群生之善恶,司庶汇之祸福,至若百谷之丰俭,兆人之寿夭,虽云命历仰制于天心,然而政令下属于神道。经典之所载,史氏之所传,或加其圭弊,或禁其樵采,或增其奉邑,或尊其名称,罔不寅畏则嘉应昭格,怠惰则咎徵咸作。暨乎琅函之閟籍,金简之隐书,并著微言,具存妙迹,虽幽显而莫测,故影响而可知。向者裸鬯寝园,望崧邱之峻极;奉符邹鲁,登云岱之郁苍。祈谷魏脽,涉太华之灵异,睹流形之为大,知降福之无方,由是中心愈增祗肃。复念获以凉薄,嗣临区宇,五兵倒载,万国来同,稼穑保于顺成,蒸黎息于疵疠,茍非两仪之垂贶,万灵之幽赞,何以彰兹交感,成其永图?今乃备邦国之徽章,极方册之令范,恭以懿号,荐于岳神,岂独断自朕怀,抑亦参之古义。夫域中之大,其名有二,唐、虞谓之帝,商、周谓之王。奚必商周之崇名,可以施于臣下;唐虞之尊称,莫得奉于明灵。每夙夜而靖思,实寤寐而罔措,以兹折中,亮为至当。加以车服之制,羽卫之容,夙以同符,今复何避?况惟此举,本用庇民,在乎眇躬,且绝私祷。傥使神锡其祐,民获其惠,溥天之下,靡有后艰,含生之流,荐膺多福,予之愿也,人其鉴焉。则前代所无,后王所建,详观旧史,实繁有徒,但询厥意何如?岂惮事有改作,尚虞率土,未照此诚,乃率尔成文,亦庶几言志云尔(《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又见《玉海》卷三二。)。
六月乙巳:《长编》卷七五、《宋史》卷八《真宗纪》三系于五月乙未。
感寓(四库本作遇)二十首 其十一 北宋 · 刘弇
押词韵第四部
郑谓璞为玉,周谓璞为鼠。
处物无定形,公议归何许。
子都斥弗御,世或贵嫫母。
弃鼎宝康瓠,楚客非虚语。
纫彼荃与蘅,临风结双组。
吾将驾西昆,拾玉老悬圃。
答钱申伯书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嵩山文集》卷一五
说之启,申伯足下:人来,始知舟人不至镇江,而复甚愧为荣问之报者不时也。念足下之言非若近日士子率然操笔以自可者,其用几年之学,为此一日之言乎?甚善甚善。况唯《易》之问而他经不与乎?以三才论作《易》之本意,而率归于人事,穷极易家师弟子授受之源委,而有意于家法,责京房不保其身,扬雄不纯其行,王弼、何晏、荀况本致寇之小人,管辂、郭璞、一行未免为窥观之贞女,乌睹洁净之为《易》哉?乃独推功于穆伯长、刘原父、邵尧夫,则独立不惧以济斯世者,孰得与吾申伯并邪?尚容逋亡之老,以仅存之躯,妄鸣而取笑耶?虽然,左氏之卦变恐自有一书,如焦氏《易林》之类,今不复存,则亦难为乎其言也。一卦必具八变,三易不相为用,七事不著于当时,九师自擅于淮南,则又亦亡言可也。王弼始以庄老蟊贼《易》象,固有罪矣。其在庄周谓六合之外存而勿论,六合之类论而不议,《春秋》经世议而不辩,则君子犹称笃论也。今南方之学,辞必论,句必议,字必辩,最为穿凿傅会之端也,惟申伯为能谅之。嗟夫,《易》之所以洗心者,所以明乎忧患与!故者其居则观象而玩辞,动则观变而玩占者,老仆方以此自勉,则何敢后乎申伯之奉哉!如何如何?三月二十五日,说之上申伯足下。
宗子许入国子学诏(大观二年九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二三(第一册第一二三页)
宗子在舜,通谓之胄子,在周谓之国子。今京师置监名国子,而宗室升贡,试或不中,不入国子,名之不正甚矣。士许留辟雍,而宗子遣归本学,薄于宗亲,厚于庶士,不可施行。可许入国子学。
多士论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横浦先生文集》卷一○
此多士者,周所谓顽民,乃商家之忠臣也。盖其被纣之酷,如在汤火中,一旦武王伐纣,民虽皆有生意,既而见有天下者非商家之子孙,在朝廷者非商家之大臣,往来导达者非商家之使者,则又悲辛忿懑,故欲与武庚举事,再复商家之社稷也。由此观之,岂非在商为忠臣乎!然而在周谓之顽民者,何也?周武王伐商,非为一己,乃救此无辜之民,今得安居乐业,乃反怨叛,非顽而何!然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商久矣,商人谓周于我何有哉?周公无如之何,所以作此奇计,营建洛邑,迁商民于是,使其耳目一新,心志变易,日见周之士大夫,日闻周之号令,日被周之德化,变念商之心为念周之心,岂不宛转巧妙乎?观此所诰,其言温如春阳,润如时雨,使之有感动之心,而无斗狠之意。其论迁居于洛,则曰「是惟天命,无我怨」;论夏迪简在王庭,则曰「予一人惟听用德」。既安慰其劳苦之馀,又开勉以选任之意,使人人自喜有仕宦之望,而无摈绝之忧,有一家之心,而无防闲之苦。呜呼,周家忠厚之风,其亦见于此乎!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一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绍兴乙卯选贤时,弋水鸣琴有去思。
文石对扬言动听,演纶无愧改官词。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二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滁莱千顷变嘉禾,两岁之中绩效多。
赏格虽悬初不用,柄臣何事有偏颇。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三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汉水萦州北且南,大堤花映府潭潭。
若非刺史裨颓缺,鸭绿浇成几醉酣。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四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解到周公谓鲁公,尚书深见古人风。
流传顿广谁之力,千古须知魏与洪。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五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天涯羁枕看三山,一日皇恩诏使还。
君子但知为善乐,岂同馀臭满人间。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六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名酒烦将一斛来,瘴馀衰病不胜杯。
醉中独爱舂容奏,恰似春潮卷海回。
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续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以为罔功将漕襄阳修筑大堤禦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窜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见遗因成七绝以谢之 其七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闻说仙居窈复宽,湖山全似画图看。
谪归正值皇纲整,莫向斯时咏考槃。
乞毁弃程瑀书板并责降魏安行等奏(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 宋 · 王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七
故龙图阁学士程瑀本实妄庸,见识凡下。昨在闲废,辄取先圣问答之书肆为臆说,至引王质断狱以释「弋不射宿」,全失解经之体;于周公谓鲁公之语而流涕,不无怨望之意。此等乖谬,不可概举。其子弟又私结父之党与,其窃世之誉如洪兴祖者,则为文以冠其首;魏安行者,则镂板以广其传。朋比之恶,盖极于此,不可不虑也。兼闻安行刊瑀之书,尽用京西转运司官钱,费用不赀,又以传示四方亲故,并携归其家,无虑数千百本。身为漕臣,当为国家爱惜财用,岂可率意妄作,以济其私?使官钱可以私用,则其他何所不至?臣窃惟陛下以圣学高明,表章六经,瑀乃敢唱为异论,而安行辈又从而和之。若不早为杜绝,臣恐其说寖行,害教惑众,其祸不止于少正卯、杨朱、墨翟也。伏望特降睿旨,将见今镂板速行毁弃,仍令所司检计所费之直,尽数于安行名下追纳。或其他州军有刊行异说书籍,元未曾申取朝廷指挥者,亦乞毁弃。仍将兴祖、安行及瑀之弟重赐施行,以为朋附鼓唱异说之戒。此亦陛下保治之一端,天下幸甚。
复礼斋记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慈湖先生遗书》卷二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吾心所自有。于父母自然孝,于兄弟自然友恭,于夫妇自亲敬,于朋友自信。出而事君自竭忠,与宾客交际自然敬。其在乡党自谦恭,其在宗庙朝廷自敬。复者,复吾所自有之礼,非外取也。礼废乐坏,逾二千载,学者率求礼于外。先圣特曰「复」,所以针二千载之膏肓,发人心之所自有。周公谓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记》亦曰「著诚去伪」,深戒夫人徒徇其文,为而不由中也。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以此明礼者断断乎人心所自有,而非外取。今敷叙此旨,既以发明汲古严君所自有之本礼,又以发明汲古严君所以诲子及孙之所自有。
按:家君创一小斋名曰「主一」,取程伊川云「敬只是主一」。上起楼,则名「光风霁月」,取周濂溪「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先生曰:「『光风霁月』,字虽潇洒,不免逐物。『主一』则未离乎意。宜名以『复礼』」。汲古云:「愿承复礼之教。」先生遂口授其旨,令汲古书之。
题永丰赵直阁庙节义录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四、《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余读赵公《节义录》至曾蒙言「公宰永丰,专以诚信待人而去烦苛之令。军兴,调发旁午,一介尺檄,不以扰民。百姓爱之如父母,虽古循吏不能加」。蒙,永丰人也,所记当无不实。周公谓其叙载讹朴士,章章直据所见,不论岁月尔。然则公平暇日既能以子弟之道遇其民,惟恐伤之,故寇攘卒起,为之自将,前死不复顾计。盖义在一邑,不私有其身而然也。若世之为长吏者,方无事时,以威诈笼胁,取民如不及,有难必委而先遁,无足怪矣。夫令之存于民也深,则民之报于令也远,是宜庙食,如社与邑,相为无穷。而阴幽动魄,犹足以芘其一方,不可得而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