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元第二夜吴鉴南秀才过饮寓斋即题其诗集后 清 · 严遂成
 押支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八
灯市寂寥钟漏迟,酒酣耳热放厥词。
何无忌果似其舅宝意太史。)严挺之那有此儿。
堂上雨风不成梦(集多忆弟之作。),镜中金翠空所思(谓无题诸篇。)
旗亭他年客画壁,三月唤渡桃花(「三月生波唤渡时」,集中咏。)
严浚移居二首 其一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五
又向街南受一廛,幽栖不为世缘牵。
扬雄恐旁人认,庾信应异代传。
遣兴只须诗送日,尊生底用酒为年。
青杨门巷欣邻并,来往吾尤步屧便。
严浚移居二首 其二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五
帛槌茶磨宛仙风,白犬丹鸡入画中。
借灶请邻吾有分,撑门拄户(四字见王褒《僮约》。)仆能工。
课孙细玩床头易,治疾先捐壁上弓。
最好葵榴森照眼,华堂交映醉颜红。
自撰墓志 唐 · 严挺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天宝元年严挺之绛郡太守抗疏陈乞。
天恩允请。许养疾归闲。
兼授太子詹事。前后历任二十五官。
每承圣恩。尝忝奖擢。
不尽驱策驽蹇。何阶仰荅鸿造。
春秋七十。无所展用。
为人士所悲。其年九月寝疾。
终于洛阳某里之私第。十一月
葬于大照和尚塔次西原。礼也。
尽忠事君。叨载国史。
勉拙从仕。或布人谣。
陵谷可以自纪。文章焉用饰为。
遗文薄葬。敛以时服。
安福门酺宴疏 唐 · 严挺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言。
微臣窃惟陛下应天顺人。
发号施令。
躬亲大礼。
昭布鸿泽。
孜孜庶政。
业业万几。
盖以天下心为心。
深戒安危之理。
此诚尧舜禹汤之德教也。
奈何亲御城门。
以观大酺。
累日兼夜。
臣愚窃所未谕。
夫酺者。
因人所利。
合醵为欢。
无相夺伦。
不致糜弊。
且臣卜其昼。
史册攸传。
君举必书。
帝王重慎。
今乃暴衣冠于上路。
罗伎乐于中宵。
杂郑卫之音。
纵倡优之乐。
陛下还淳复古。
宵衣旰食。
不矜细行。
恐非圣德所宜。
臣以为一不可也。
谁何警夜。
伐鼓通晨。
以备非常。
古之善教。
今陛下不深惟戒慎。
轻违动息。
重门弛禁。
巨猾多徒。
傥有跃马奔车。
厉声骇叫。
一尘听览。
有轸宸衷。
臣以为二不可也。
且一人向隅。
满堂不乐。
一物失所。
纳隍增虑。
陛下以北宫多暇。
西墉暂陟。
青春日长。
已积尘埃之弊。
紫微漏永。
重穷歌舞之乐。
傥令有司跛倚。
下人饥倦。
以陛下近犹不恤。
而况于远乎。
圣情攸闻。
岂不凛然祗畏。
臣以为三不可也。
元正首祚。
大礼频光。
百姓喁喁。
咸谓业盛配天。
功垂旷代。
今陛下恩似薄于众望。
酺即过于往年。
王公贵人。
各承微旨。
州县坊曲。
竞为课税。
吁嗟道路。
货易家产。
损万人之力。
劳百戏之资。
适欲同其欢。
而乃遗其患。
兼夜。
人何以堪。
臣以为四不可也。
书曰。
罔咈百姓。
以从已之欲。
况自去夏淫霖。
经冬亢旱。
农乏收成。
市有腾贵。
损其实。
崇其虚。
驰不急之务。
扰方春之业。
前代圣主明王。
忽于微细而成过患者多矣。
陛下岂可效之哉。
伏望昼尽欢娱。
暮令休息。
要令兼夜。
恐无益于圣朝。
惟陛下裁择。
大智禅师碑阴记 唐 · 阳伯成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夫道非言。
言以明道也。
空非相。
相以泯空也。
禅师弥天冥符。
旷劫传印。
出等等。
腾非非。
适来时也。
适去顺也。
上自宸扆。
下达蒸黎。
才仰青莲之光。
旋惊白林之会。
中书侍郎严公。
探秘藏。
决词江。
洋洋乎文宗
昭昭乎灵迹。
伯成殊昧先觉。
忝在后尘。
糺合偫公。
激扬众美。
岂翰墨以云朽。
将金石以齐固。
所谓非六经曷以明夫子也。
非四偈曷以晓真如也。
凡舍净财者。
人具题爵里。
于时岁在辛巳五月庚戌十八日丁卯
唐开元廿九年(谨案碑刻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之下题河南少尹阳伯成通直郎河南府伊阙县集贤院待制校理史惟则书)
屯留薛仅善政碑 唐 · 徐季鸰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开元二十年
有敕将幸太原
重巡潞藩。
上顾谓侍中裴光庭
先择才能。
俾宿储供。
公以左拾遗膺是选也。
潞州八邑。
属时不稔。
上下克办。
实多宏益。
朝廷称之。
公名仅。
字冲用
御史大夫广汉之后。
以儒术学业。
遂登三公
直言谏诤。
退官终宠。
其后自沛居河。
代有丕烈。
公七代祖辨。
后魏侍中汾阴武侯
六代祖谦。
中书令涪陵元公。
英武忠肃
魏书有传。
曾祖范。
隋本州州都。
皇朝硖州刺史
文度
曹州刺史
元俭
溧阳鄞二县令光州司马
并政理清白。
见重于时。
公受天正性。
承家具美。
敦庞重朴。
负经济大才。
优闲江海。
紫薇令姚公黄门监卢公特奏有学有文。
身材拔萃。
起家授洪洞
刺史萧瑗许以公辅之器。
羽林大将军杨敬述持节河西
以才略奏请充管记
秩满。
江阳丞。
长史王易从李朝隐以公清正直。
江阳江都海陵县令
中丞宇文融殿中侍御史咸廙业并引为判官
状称滑吏畏威而破胆。
偫萌饮惠以息肩。
奏才学惟高。
公清特立。
公操斧则伐。
拂钟无声。
淮海之间。
义风一变。
会有制命举才高未达沈迹下寮宏词博识至公从正者。
上御紫宸殿
亲试亲考。
入拜献替之司。
正议鲠词。
多所献纳。
御史大夫李朝隐屡有推荐。
竟无升擢。
及公之出宰也。
以擅美对扬。
推能抚字。
风俗。
且辞掖垣
议者为屈。
公无愠色。
躬亲庶务。
朝夕勤劳。
寒者衣之。
饥者食之。
二十一年
人尤困馁。
公输出私米。
兼赈官粮。
徙死得生。
百馀万计。
敕使少保兖公深加器异。
当朝谈奖。
狼暴出境。
鹿驯于邑
广开邮闬大创廒仓。
南填巨坑。
北防深水。
太原尹王公以殊政奏。
长史李植以异能上。
七年在任。
无风雨霜雹水旱虫蝗之害。
长史李公又考其孤清耿介。
冰碧在怀。
乃居高平山业。
公与秘书监贺知章中书侍郎严挺之虞部郎中褚光为尘外之交。
严称云。
难进易退。
翱翔宇宙之间。
廓然不可得而见。
褚每云。
暗与道合。
神超造化。
贺之篇翰。
往来精密。
公每读古史。
及闻时说。
有一仁一义一忠一孝者。
未尝不慷慨涕泣。
绝薰腥。
救穷急。
傲然独得。
情智耿然。
君子称之。
飘飘云霄之气。
磊磊栋梁之骨。
方将出地络以遐迈。
超天衢而高视。
十七乡父老崔亮臣郭全璧等五百馀人。
式刊善政。
季鸰作颂。
传于终古。
词曰。
我公兮。
肃英徽。
粹河汾。
穆崇闱。
我公兮。
深厥政。
稽邦典。
活人命。
我公兮。
豁虚受。
洞偫友。
垂大久。
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宗正卿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铭777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周武以二公股肱王室。然而允釐西土。
师保万民者。其惟召公乎。
汉室以二傅羽翼储宫。然而亮采东朝
仪型百辟者。其惟萧傅乎。
则九德之师。六行之傅。
亲贤既美。亦何代无其人哉。
陇西公才为国之垣翰。位为天之喉舌。
德为朝之元老。行为帝之信臣。
盖所谓宗室之间生。士林之杰出者也。
公讳齐物。字道用
陇西成纪人。自若水导其灵源。
而圣人作。高邱峻其层构。
而才子生。元元为宋帝之先。
兴圣有勤王之举。盛德弥于百祀。
灵根固于千叶。太祖景皇帝功高佐魏。
庆始封唐。家崇八柱之勋。
地半三分之业。亦犹殷人之祖契。
周室之宗文。公即景皇帝五代孙也。
郑王亮之元孙。淮安王神通之曾孙。
淮安王皇朝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赠司空
磐石开府。介圭锡瑞。
成周之晋郑。西汉之勃平。
祖孝锐。盐州刺史
父璟。陇州司仓
赠宏农太守。并清白贻范。
仁贤继轨。连华公族。
济美专城。公禀乾刚之正性。
体坤顺之中德。爰自岐嶷。
特钟美秀。俨然王公之量。
郁有台鼎之姿。固巳超等夷而出偫萃矣。
神龙初起家左右千牛备身。历尚辇直长许州司马华州司兵
时方振拔。势已飞腾。
此则江汉之滥觞。华嵩之覆篑也。
丁太夫人忧。公有至性。
毁瘠过礼。扶杖于家。
哭不绝声者累月。倚庐于墓。
衣不解带者终丧。天子特降玺书。
就庐慰勉。非常之泽。
近古未闻。服阕。
鸿胪丞。除尚辇奉御
迁北都军器监事。太原为一都之雄镇。
军器掌五库之禁兵。故乾没之赃。
一徵百万。缮完之利。
费省巨亿。少尹严挺之连奏课最。
擢拜长安。陆海殷凑。
五方浩剧。公以威禁暴。
以恕用刑。邑里之人。
陶然大化。迁将作少匠殿中少监太府少卿怀陕二州刺史
虽汉之宗室。不典三河
而周之懿亲。先分二陕。
惟良之寄。实在于公。
尝以黄河经砥柱之艰。有覆舟之患。
遂奏疏九派。凿三门
属役而坚冰大合。兴功而烈火潜炽。
不愆于素。若有神焉。
人皆以公至诚之所感也。又于石获古铭曰平陆
遂以名县焉。元宗异之。
赐貂裘一领。绢三百匹。
特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并公之先陇州府君专城之赠。
上尝赐公玉尺一。诏曰。
谓之尺度。可以裁成。
卿实多能。故为此赐。
识者知公必将金玉王度。代天之工。
岂惟从容九列而已。拜河南尹
仍水陆运使。属左相李公适之尚书裴公宽京兆尹韩公朝宗与公为飞语所中。
公遂贬竟陵郡太守。时陆羽鸿渐随师郡中。
说公下车。召人吏告之曰。
官吏有簠簋不修者。僧道有戒律不精者。
百姓有泛驾蹶弛者。未至之前。
一无所问。而今而后。
义不相容。数年间。
一境丕变。熙然若羲皇之代矣。
哀孤重老有隐逸好道者。常骑马于里巷之中。
亲自恤问。量移安康
即日上道。老幼遮拥。
不得发者三辰。转汉阳蕲春
其政如一。公虚中自牧。
接下愈恭。与物尽推诚之心。
正身无气燄之忌。每上春行令。
大户阅农。轻里糇粮。
重烦县道。化流江汉
如时雨焉。故郡历数四。
课事第一。去思之感。
人到于今称之。天宝末徵拜将作监
重授鸿胪卿。纵壑巨鳞。
还游旧浦。淩风劲翮。
俄返故林。时国忠包藏于内(下阙)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菩萨调伏身心。
具一切智。
调伏心者为定慧。
调伏身者为律仪。
假烦恼而后有身心。
有身心而后开知见。
权衡并用。
何莫由之。
如来于鹿野苑中。
为位具法轮。
始开此法。
持律第一。
有优波离如来。
谓戒为性源。
因定见性。
定为慧本。
因慧得常。
不依科教。
无所成实。
乃宣告四辈。
摄护身心。
命以优波长老集毗尼藏。
以优波无缘此土。
摩诃迦叶启迪当来。
而付嘱之。
与禅同祖者数世。
去圣滋远。
枝剖条分。
今学者所宗。
四分为盛。
此间有数息诸观。
以摄乱意。
是盖禅那之滥觞也。
沙门奉律。
犹世间行礼。
若备中和易直之心。
而无升降周旋之节。
于义为非。
为义非为半人。
恭惟世间。
皆归佛性。
体无分别。
俱会一乘。
胜妙法蠡。
爰倾海水。
明彻宝器。
方贮醍醐。
禅律二门。
如左右翼。
和尚执持戒律。
兼修定慧。
恩制落染。
为人式瞻。
六十年矣。
和尚法号怀仁
其人也。
天宝十载十月十四日
晨起盥漱。
绳床跏趺。
心奉西方。
既曛。
就灭于龙兴寺
春秋八十三。
僧夏六十。
缁素弟子。
北拒泗沂。
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越州开元寺僧昙一福州开元寺僧宣常州兴宁寺僧义宣杭州谭山寺僧惠鸾东京敬爱寺僧璿光润州栖霞寺僧法瑜僧乾印润州天乡寺僧法云扬州崇福寺僧明幽延光寺僧灵一龙兴寺惠远等。
天下甘露。
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
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
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
仰见清凉之日。
金刚决定。
烦恼无馀。
优昙开敷。
香洁盈满。
罔不成实。
乐说辨才。
得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
物之依怙。
法施之恩重。
偫居之感深。
哀奉色身。
经始灵塔于某原。
像教也。
幽公自幼及衰所亲侍。
静言元梵。
俯托斯文。
试言之曰。
先陀婆者。
分于一名。
摩醯目者。
夹于三点。
众法归善
偫缘体无。
道岂远人。
宏之在我。
外离诸相。
犹行邪道。
内度四生。
方为灵觉。
至若调牛良田。
唯待天雨。
渡驮巨海。
护持囊。
喻夫灵药毒草。
同在林中。
甘泉淤泥。
共生地下。
畴能了达。
惟我宗师。
和尚太原郭氏。
厥后迁于淮左。
孩抱之岁。
誓齿道门。
亲慈所钟。
志不可夺。
因瑶台成律师受具戒。
律文有往哲所疑。
时贤或误。
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
如晞日月。
诸寺固请纲领。
乃默而东归。
即还扬都
俯允偫愿。
常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如意轮陀罗尼般若
佛心我得。
此心众生。
亦如谓天台止观。
是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
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
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寒不加服。
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施舍。
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
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
衔命往复。
路出惟扬。
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
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
如洗饥渴。
和尚与人子言。
依于孝。
与人臣言。
依于忠。
与上人言。
依于敬。
佛教儒行。
合而为一。
虑学者流误。
故亲教经论。
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
将警偫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法皆佛法。
兼采儒流。
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范为任。
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纡睿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
黄门侍郎卢藏用
才高名重。
罕有推挹。
一见和尚
慕味循环。
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
信有当人。
黄门于院内置经藏。
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
象法常在。
太子太保陆象先吏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书监贺知章礼部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澄词人汜水王昌龄等。
所共瞻奉。
愿同洒扫。
建塔之地。
广狭如素。
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
平睹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
荐以名香。
空旷寂寥。
以哀以慰。
夫子门人。
轻重诸侯之国。
如来子弟。
皆为释梵之师。
敬悦其风。
以偈铭曰。
佛境无二。
佛心皆一。
随其根源。
乃起禅律。
持戒外奖。
观空内谧。
是藏私耶。
众僧秘密。
昏醉亿万。
求醒者稀。
如来戒定。
与尔为归。
性空因戒。
垢重初微。
彼上人者。
深乎道机。
真空不生。
妙果无得。
开明戒定。
洗去怨贼。
衣染波利。
鼻闻薝卜。
白日正圆。
如何昏黑。
昏黑既已。
四辈号咷。
不见金榇
空图白毫。
月明江阔。
木落山高。
迥野孤塔。
偫心郁陶。
训迪真子。
森然朗达。
阿难苾刍
迦叶菩萨。
仙发承足。
诸天奉钵。
智火遽然。
独留缁褐。
月苦淮甸
风悲楚川。
千株茂树。
百道春泉。
佛日长晦
浮图岿然。
哀哀龙象。
大庇偫缘。
读《旧唐书》刘晏李泌两传 现当代 · 徐燕谋
 押词韵第七部
能诫朋比刘士安,知斥软美李长源
开元拔此两童子,后来相业皆可观。
为国储才不早计,野牛豪猪立朝端。
牛有角兮猪有刺,斯民无罪遭伤残。
注:刘晏八岁拜秘书正字张说问曰:“居官以来,正得几字?”抗颜对曰:“他字皆正,独朋字未正。”李泌七岁能文,玄宗召试禁中,张说称为奇童,张九龄尤所爱奖,常引至卧内。九龄严挺之萧诚善,以严刚劲、萧软美,欲召萧,在旁率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改容谢之。
谢悰进士出身不当事奏(一 元祐三年九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八、《尽言集》卷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三、《续资治通鉴》卷八一
右,臣伏见朝廷近复制科,秘阁所试之人皆不应格。
陛下方务奖进人材,不欲并行黜落,曲收谢悰,以为天下学士之劝。
廷试之策,往往不能奉承清问,率意妄言,固多疏略。
有司考覆,既不入等,陛下特赐进士出身,擢为辅幕职,圣恩优异,极踰涯分。
臣亦上体朝廷之意,不敢别有论列。
而近见申尚书省辞免新命状乃云:「所有诰敕,未敢秖授」。
以「祗」为「秖」,以「受」为「授」,虚薄寡闻,一至于此。
昔唐之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挺之所讥而罢。
今陛下方当右文之代,初复制举,岂容有祗授贤良乎!
臣恐播传寖广,实累修洁博习之举。
伏望陛下惩其浅陋,稍损误恩,追寝进士出身,以塞公议。
寄杜仲观辛酉二月,余罢官滏阳,访仲观于邯郸。属雨后晴和,城邑人已衣袷。既登丛台,风色凄紧,尚如隆冬。时台下有佛祠,庭中得断碑,乃蔡有邻严挺之《丛台怀古赋》也,因请仲观树之壁间。佛祠西去二三里,有王氏园,偶诸俳倡将祀神者,因置酒按之。邑人丘岩起次说与焉,明日相别。是冬,仲观亦受代,复调南康船官。壬戌八月,余至彭城,登高有怀,因赋此以寄)1082年8月 北宋 · 贺铸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中春雨收霁,与子登丛台。
形胜宛然在,太行西北来。
无情百尺土,千载未摧颓。
四顾发悲啸,凄风振颐颏。
淩高气象变,似不容徘徊。
下出破禅刹,断碑生紫苔。
严公赋怀古,复使后人哀。
西寻王氏园,一径趋城隈。
老竹未萌,繁花如雪开。
惠然丘(小集作美)少年,逸躅欣攀陪。
小榭罗宴豆,开帘按俳诙。
招呼缈缥(四库本作缥缈)人,晚镜(清抄本、四库本作钟)催妆
水调唱金缕,云罍浮玉醅。
倾觞敢惜醉,忘著接䍦回。
明日遂分首(清抄本、四库本作手),旧游安在哉。
我为东徐官,客鬓栖尘埃。
君调南康吏,江山役清才。
西风吹去雁,尺纸为君裁。
我已困摧辱,壮心如湿灰。
行将隐名姓,采药孙登(自注;共城山名。)
异日傥相过,衡门剪蒿莱。
开元治乱论 南宋 · 陈长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三、《唯室集》卷一
呜呼,自昔天下治乱之生,岂不由于君子小人也哉!
时君世主用之而不疑,安之而不悟者,岂其好治恶乱之心与众人殊乎?
盖亦辨之不早,而当世君子为有罪也。
唐史以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为治乱之分,愚以为治乱之分不在九龄之罢相,而在二十二年之用李林甫也。
请试论之。
夫人君之心,天下之枢机;
枢机之邪正,则天下随而治乱。
君子将以格君心之非,而不使入于邪,必先辨其左右人材之正否。
知其为小人,则窜殛流放,如救焚拯溺之急,讵可使之一朝一夕在君侧乎!
彼其甘言似忠,奸讦似直,巽顺逢迎而似可喜,软熟阿谀而似易制,自非高明卓识之士有过人先觉之才,辨之于早,而奸言诡计无一可行,反覆开谕其君,使心知其为小人,然后行三苗之窜,正两观之诛,则朝廷清肃,邪正分判,免为患于当时,而贻祸于后世。
苟唯喜其甘言,堕其奸计,一日彼得志于君,引党与而助己,则反以君子为小人,倾挤排陷,无所不至,为祸于天下,可胜言哉!
譬如虎豹豺狼,方其饥病羸困,则俯伏摇尾乞怜于人,然而磨牙利齿,伤人之志未尝不在,岂可信之而弛其备、忘其毒乎?
一日不饱以肉,乘间而发,小则伤肌肤,大则碎躯体。
养小人之患,何以异于是乎?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欲辨及于早也。
张九龄文学进身,以直道事主,宜其与方正骨鲠之人气合而情亲。
乃苦严挺之太劲,而喜萧诚之软美,则林甫固可以象恭逊言而蔽其奸矣。
林甫韩休之荐而辅政,曾不闻一言辨其为小人;
既而与之同在朝廷,首尾三年,又不能发其奸而去之。
九龄信虎豹豺狼俯伏而易制也。
及其内交宫禁,外引仙客,养君之欲而陷溺其心,然后觉而欲为救之,言虽忠,论虽正,奈君之陷溺而不听何!
此愚所以深嗟屡叹,恨九龄觉之不先,所以致天宝之乱,生灵涂炭。
唐室卒不能振者,不在九龄之罢相,而失于去林甫之不早也。
噫!
九龄能知禄山之祸幽州,而不知林甫之乱天下,耻与仙客同朝,而不耻与林甫辅政,愚固知其以喜萧诚软美之心,而不恶林甫也。
使九龄能知其为小人,开谕其君,明正其罪,枭磔林甫,如去犬豕,则明皇何由而有新台之恶,禄山何由而兴渔阳之师,杨国忠何由而进其身,九龄亦何由而死于逐?
身名两全,为唐良臣,愚亦何由置喙于其间哉!
姚崇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三、《跨鳌集》卷一五
天下之议,谓明皇帝姚崇于即位之初,以成中兴之太平,故开元之盛,皆姚崇之功也。
吾窃谓非崇之功,乃崇之罪也。
然则何以为见崇之罪?
愚将申其说而明之。
夫天子择宰相之才以有为,而宰相择天下之才以报天下。
使宰相而不用才,则凡鄙默不言、兀然无能为者,举皆可为之也。
则将何以服役豪杰之心,而驱别分任之乎?
虽然,宰相而有才则可也,自用其才,渺然视天下有竞长绝物之情不可也。
天之赋与于人,不使之兼全久矣。
以难全之才,而欲独任天下之事,决万万无此理也。
惟其能屈己之才,以伸天下之才于进贤退不肖之际,了无容心焉。
谓若人也可任若事,彼其过我耶,其或不及耶,吾之仇耶,平生之雅善耶,吾举皆若不知焉,惟知若事非若人则不以济也。
能各因其一长而委任之,然后纷纷之务,无大小,无难易,群才奏功,而宰相集其成以献于天子。
天子垂拱仰成,而四海毕治。
若此,惟无心者能之,真王佐才也。
伊尹于商曰阿衡周公于周曰太宰
惟衡也,不以其能辨物而忌天下之物;
惟宰也,不以其能别味而忌天下之味。
伊尹周公,不以其能用才而忌天下之才,故能使成汤太甲擅美于商,而武王成王独高于周也。
惜乎不能总之,以道其所养,非伊周之量,反乃喜于自用,而忌天下之才,举天下之豪英率为雠敌焉。
明皇帝之治所以止于开元,而有愧于成汤太甲武王成王之为君也。
开元之初入为同三品,帝锐意求治,与饥渴同。
史臣谓他宰相畏其威决,皆谦惮而不敢进,其独佐裁决,得专任者,惟一人而已。
且是时,与并执国柄者,止刘幽求张说魏知古源乾曜卢怀慎五人。
薛讷不预也。
者宜乎协谋共虑,从容为帝言诸公之长,俾其无谦惮之失,然后共广耳目,招来天下之英。
此千载一时,孰谓不能出此。
幽求反以其言而贬守睦州矣。
幽求虽以怨望逐,然黜之太过,因崇素忌之故耳。
至于也,久憾不平,则诡足疾以中之。
至于知古也,本其所引,及同列则轻之,故不免相州东都之迁者,皆崇发之也。
乾曜最后进用,每遇移告则就咨焉,其不合上意亦必问也。
怀慎于事又且推而不专,委其独任,而时有伴食之名。
卒之怀慎以善终而乾曜同罢。
是则知五人之间不协者三,则窜身流落之不暇屈下者二,则遂免于祸而不失。
夫保位之安,无心之人,固如是乎!
其后因赵诲事,惶惧以避位,始不得已而荐宋璟于朝。
然荐之章,因齐浣数讽之而后为,非其素志也。
又若不喜钟绍京,恶张鷟而疾李邕,坐是皆贬出,益何其不洪也。
三子虽非全节之士,然如绍京者,姑务恤之,缓急或有可用也。
临事而求,将无及矣。
才如,就其一长,则庶位群司宁无可置之地乎?
尝荐严挺之齐浣矣,终为相之日,挺之不过为考功给事止一中书舍人
彼刘、张之与魏,则去之而不喜其用。
源与卢也,则存之而不尽其用。
惟宋也则知之而不欲用。
钟、张之与李也,则短之而不足用。
严与齐也,则爱之而不能用。
是天下将何人而可用也?
此数君子者,既崇之所不取矣,然以其子赂谢之故,乃迁崔沔著作郎,是复何哉?
不免贻笑正人也。
则虽得百卢藏用,曾何益人国乎?
推此以观,则知当开元时,天下英伟适用之才,崇之不能进用者,复又几何人!
惟其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故开元之治,尚有愧于三代。
愚故曰,非相崇之功,乃相崇之罪也。
深叹崇之得君以骋其才,而隘浅如此,故论之以告后世之君,庶得者而用之,则期以伊尹周公之量,而为者亦充其所养哉。
岳大用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五、《定斋集》卷一三
士有挟负才气而反为累者,非才气之过也,用其才、养其气之为难也。
学以养其气,气以用其才,有是三者,然后可以谓之成人。
嗟乎!
󲦤绅士大夫恃才使气,傲上凌下,冲口逆突,动辄忤物,自谓天下莫己若。
世俗无知之人方且指以为介、为直、为贤;
及其临事而败,蹈祸患而不悟,又以为不幸而痛惜之。
吁,亦惑之甚矣!
有人焉,韬光晦迹,自处于无用之地,循循然似不能言,莫不相聚窃笑,以为无能。
一旦遇事奋发,处之以仓卒扰攘而不乱,临之以利害祸福而不移,立大事业,收大功名者,往往多异时无能之人。
于是惊愕震竦,畏慕之不暇,又以为出于不意。
是皆求其才而不知论其气也,论其气而不知观其所学也。
世尝悼祢正平之不幸,而危杜子美之仅免。
正平既傲曹公,又傲刘表,终不免于黄祖
「死公云等道」,此何语耶?
子美乘醉踞床,斥人父名。
严挺之乃有此儿」,此何语耶?
敌己以下受之不能堪,况其上者乎?
正平之死,盖自取之,非不幸也;
子美仅脱虎口,岌岌乎殆哉!
噫,有才而不能用,负气而无所养,反不若庸人懦夫碌碌以保其身之为愈也。
岳君大用挺超卓之才,禀刚锐之气,患难穷困,愈挫而愈不衰。
发而为文,清逸旷快,亦如其人,士类翕然称之。
将官湖南,索余言以别。
余谓有是才也,有是气也,必待学而后成。
所学既至,所养益深,进而愈退,高而愈下,不以己长矜于人,不以所有暴于外。
权轻重而后发,不发则已,发之必惊世骇俗。
万钟之禄不能加,当如吾孟子
威信敌国,当如蔺相如
临大节而不可夺,当如颜真卿
庶几不负所学,无愧于古人矣。
下视祢正平杜子美,以此较彼,孰得孰失?
虽然,大用天资高明,积学深至,其自处固不伦矣,何待余言哉?
切磋琢磨,朋友之义,软言以相悦,又非大用之所望于余也,故序以告之。
五雅吟 其三 清 · 郑用锡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旅食莲花借一枝,寄人篱下总堪悲。
半生知己牛僧孺,绝代怜才严挺之
元夕张灯邀上客,权门弹铗笑群儿。
平原去后扁舟渺,谁上当年乞米诗。
王耀庭 清末至现当代 · 倪星垣
对联 出处:联语粹编
书法外家传,何无忌酷似其舅;
商才哲嗣擅,严挺之乃有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