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崇寿怀长老 北宋 · 释重显
寂住峰兮触星斗,寂住师兮古为道。
死中得活未轻酬,不许夜行投晓到。
蔼蔼声光一百年,吾其后兮吾其先。
振领提纲笑多事,掩扉塞路空依然。
龙朔老卢同兀兀,土为貌兮金作骨。
万国争求肯便行,我要重新敲铁佛。
东西南北休云识,枯槁冥冥颇相忆。
天外清风结阵来,狂歌远寄从抛掷。
武林山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镡津文集》卷一四、《武林灵隐寺志》卷六、《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卷一○
其山弥杭西北。
其道南北,旁湖而入。
南出西关,转赤山,逾麦岭、燕脂。
北出钱唐门,跻秦王缆船石,过秦望、蜻蜓二山。
垂至驼岘岭趾,左趋入袁公松门,抵行春桥,桥西通南之支路。
行春桥垂二里,南北道会,稍有居民逆旅,行人可休。
益西趋二里,入二寺,门偪合涧桥
过合涧、龙迹二桥,自丹崖紫微亭,缘石门涧,趋冷泉亭,至于灵隐寺
流水清泚,崖石环怪如刻削,乍睹爽然也。
合涧桥南趋,更曲水亭,并新移涧,距天竺寺门。
西顾山嶂重沓相映,若无有穷。
灵隐,晋始寺之,禅丛也。
天竺,隋寺之,讲聚也。
其山起歙,出睦,凑于,西南跨富春,西北控馀杭,蜿蜒曼衍,联数百里。
武林,遂播豁如引左右臂,南垂于燕脂岭,北垂于驼岘岭。
其山峰之北起者曰高峰,冠飞塔而拥灵隐,岑然也。
高峰之东者曰屏风岭,又东者曰西峰(在郡之西。),又东者曰驼岘岭(俗谓驼宛,乃语讹也。)
其高峰之西者曰乌峰,又西者曰石笋,又西者曰杨梅、石门,又西者曰西源
亦谓西庵
支出于西源之右者曰石人。
其峰南起,望之而蔼然者曰白猿,左出于白猿之前曰香炉,益前而垂涧者曰兴正,右出于白猿之前而云木森然者曰月桂。
白猿之东曰燕脂岭,白猿之西者曰师子,又西者曰五峰,又西曰白云,又西者曰印西南。
印西向前走,迤逦于武林之中者曰无碍,又前者曰善住,并善住而特起者曰稽留(俗谓鸡笼,乃语讹也。)
其稽留之西者曰莲华,有岩号玉女。
其莲华之东者曰飞来峰,乃西域异僧惠理所谓「此吾国灵鹫小岭之飞来者」也。
昔多灵仙隐焉,乃呼白猿而验之。
南屏天竺而北嶂灵隐,其巅有天然石梁西跨,其中有岩焉洞焉。
洞曰龙泓,曰香林,岩曰理公。
龙泓,前者北瞰,后者东出,谓其潜彻异境,绝浙江下,过武林
然南北根望而起者孱颜,大有百峰多无名,其名之者唯二十有四,与城闉相去十有二里,周亦如之。
秦汉始号虎林,以其栖白虎也。
晋曰灵隐,用飞来故事也。
唐曰武林,避讳也。
或曰青林岩仙居洞,亦武林之别号耳。
然其岪郁巧秀,气象清淑,而他山不及。
若其雄拔高极,殆与衡、庐、罗浮异矣。
其山八九月,每夜霁月皎,则天雨桂实,其壮如梧桐子。
其水南流者谓之南涧,北流者谓之北涧
合涧桥至于白云峰之趾,凡八逾桥,其七石也,其一木也。
北涧自龙迹桥至于西源峰之趾,凡七逾桥,其四石也,其三土木也。
南涧白云峰之麓,东注会他支涧,逾第八桥之西,复东注,会奚家涧,入新移涧,出闸口曲流,北之合涧桥
北涧源,西源山之腹,东注过腾云坞口,稍偪枫树坞口,湍于第五桥下,浸飞来峰趾,汇于西坞,漾渟于洗耳潭,潴于涡渚东屿(亦谓之暖泉也。),潋滟于冷泉亭下,经呼猿、石门涧,灒激于伏龙泓,过龙迹桥下,东注与合涧。
又东注,越二里,过行春桥下,出灵隐浦,入钱唐湖,古所谓钱源泉武林山,此其是也。
南北之涧虽多,多无名,然皆会二涧
其并南涧而入者曰南坞(南人谓谷为坞,谷音浴也。),并北涧而入者曰北坞。
北益有支坞者六,曰灵隐,曰巢杨,曰白沙,曰大同,曰腾云,曰西源
是六坞者皆有佛氏精舍,曰灵隐,曰碧泉,曰法安,曰资严,曰辩利,曰无著,曰无量寿,曰定慧,曰永安,曰弥陀,曰吉祥,曰西庵,其精舍凡十有三(缺一名。)
其十者在支坞,其三者废;
其三者宅正坞。
南亦有支坞,皆有精舍,曰天竺,曰兴圣,曰崇寿,讲聚也;
曰庆宁,曰永清,曰金佛,曰德澄,曰福光,曰天竺,禅丛也;
古观音氏垂象,与人乞灵,曰永宁。
其精舍凡十,其五在支坞,其五废;
其五宅正坞。
诸坞皆有居民错杂,其殷处几成村墅。
然无坂恳,不牧牛犊羊豕,水陆不甚污。
其人不事弋钓虞猎,以樵荈自业,然同其在古洁静清胜之风未尝混也。
其俗在南坞者穷于白云峰之巅,在北坞者至于西源则坡岮西趋西溪南通南荡。
其泉之南出者,曰月桂,曰伏犀,曰丹井,曰永清,曰偃松,曰聪明,曰倚锡,凡泉之源七。
其一月,在天竺寺
其一伏犀,在西来峰之巅,流液不常;
其五皆在支坞。
其泉之北出者曰冷泉,曰韬光,曰白沙,曰石笋,曰白公茶井,曰无著偃松,曰永安北源,曰弥陀西源,曰腾云上源,西庵也,凡泉之源九。
其一冷泉,在涧壖;
其八在支坞。
南坞,其古人之遗迹若吴葛玄葛坞者,若晋葛洪丹井者,若宋谢灵运翻经台者,若隋真观所标之佛骨塔者,若唐道标、杜多之草堂者。
其北坞,若汉陆棣之九师堂者,若晋葛洪之伏龙石门者,若晋许迈思真堂者,若晋惠理之燕寂岩者,若晋杜师明之谢客亭者,若宋智一饭猿台者,若呼猿涧者,若梁简文所记之石像者,若梁朱世卿之朱墅者,若唐白居易之烹茶井者,若唐袁仁敬之袁君亭者。
二坞总十有六事,徒古今相传,虽名存而其事颇亡,不可按而备书。
其山无怪禽魗兽,唯巢构之树最为古木。
松筠、药物、果蓏与他山类,唯美荈与灵山之所生枇杷桂花发奇香异耳。
无为军崇寿禅院转轮大藏记至和三年六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镡津文集》卷一四
崇寿精舍转轮藏成,乃因天竺月师遗书,故为书之。
按其书曰:崇寿院籍属无为军,为城中之塽垲也,昔沙门义怀于此说法聚徒。
怀之徒既众且盛,而经教缺然,患其无所视览。
清河张拱感是,遽相率其邑人出财鸠工,谋写先佛三藏之说。
怀师以他命既去,复命今沙门净因往继之。
张拱益与其院僧曰慈愿等戮力,必成其事。
既而因师复使僧处仁等慕匠氏为转轮藏,以置其经然。
藏有殿,环殿以众屋,总若干楹,内置佛像法器,金碧照耀皆俨然可观。
其用钱凡七百万。
夫转轮藏者,非佛之制度,乃行乎梁之异人传翕大士者,实取乎转法轮之义耳。
其意欲人皆预于法也。
法也者,生灵之大本,诸佛之妙道者也。
诸佛以是而大明,群生以是而大昧。
圣贤乃推己之明而正人之昧。
三藏之取谕者谕于此也,五乘之所归者归于此也。
然其理幽微,其义广博,殆非众人概然而辄得,故益其藏而轮之,姑使乎扶轮而转藏者,欲其概众普得,渐染佛法,而预其胜缘,则于道其庶几乎。
是亦至人摄化群生之一端耳,其意远且大矣。
今因师从而效之,其所存不亦至乎!
可书也。
至和三年季夏十日记。
不修玉清昭应宫天圣七年七月己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七九
近以列真之庭,天灾示变,惕然顾省,咎寔在予,岂敢勤民,重兴力役?
玉清昭应宫更不修复,其以所存长生崇寿殿为万寿观
崇寿禅师塔铭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丹渊集》拾遗下、《蜀中广记》卷八五
禅师俗姓仇氏名惟己字亚休,邛州蒲顿人。
自少时,趣尚便高远,不与邻里诸儿同嬉戏。
惟是闻作佛事,则汛洒供献,恭勤精愿,不敕之而自率,常恐若不能如法者。
父母异之,乃俾隶大邑静林僧籍,以仁普为师。
年十六,遂落发;
二十受具戒,来成都太慈寺听讲大乘诸经,尽通晓奥义。
后七年,还旧居。
其所止,悉荒落不治,但腐椽破壁,欹邪罅漏,陈屋数间而已。
师恬然安一榻,处其中无厌色。
乡人有胡昭惟岳者,高世之士,善吟诗。
其最深处,虽唐人盖亦有未能到者。
师师之,入室矣。
师尝以诗见邑宰秘书丞滕乔,乔一读,重之。
来谢师,见庭庑坏裂,殆不可坐起,倡邑人为修之。
未几,台殿楼观,一一完具。
师之德业自此愈远闻,闾里之人皆钦向之。
师是后不复他出,扫静室,据古几,宴坐一食;
遇物感兴,时亦作诗。
其句度夷澹清粹,不若其徒之所为者。
与人语和软,未尝辄迕人;
出入县中六十年,亦未尝以爱恶置利害于其间,众皆称之。
师素坚强少疾,状貌修伟,慈恕温裕,县人无长少,咸愿见之。
见必拜伏欣喜,丁宁留连,师诲谕慰满而后去。
一日,忽召其弟子在前,且曰:「人既生,理当有死;
死常事,非异事。
吾无死生且久矣,汝等当体吾之所以无死生者,慎勿戚戚如众人,乃不累吾今日之所咐嘱尔」。
慕安等泣曰:「师胡为是言,有何所缘耶」?
师曰:「吾之神光一道去矣,留此无数刻。
汝当奉吾所戒,曰恶不宜为,善不宜失」。
语已,摄足趺坐,叠手瞑目而逝。
摇挽不动,嶷如塑刻。
享年八十六,治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也。
远近缁素来赴哭者殆千人。
众谓宜以师之真身,建苏涂而扃藏之,使来者观相起善,芟去三毒,回面正法,不堕恶道,亦师之不言之教也。
慕安等遂从其谋。
风神凝然,愈久不坏,见者谨畏,如侍诸侧。
余往年尝居郡幕,识师甚熟;
后复来权州事,师则已化矣。
归日,枉道过邑,诣师塔下,旋绕瞻礼,悲悼叹息。
虽然,师之面目如生,而师之语言已不闻矣,呜呼!
熙宁五年,余知陵州,师之孙慕真来诣余求文,以铭师之塔。
余昔既闻道于师也,辞将云何?
乃铭之曰:
是身如浮云,倏生而忽灭。
形质本何有?
聚散俱为幻。
夫人而昧此,演起无量法。
从一十百千,乃至万亿兆。
譬如蚕吐丝,缠缚身自狱。
既裸而复羽,孳种无由断。
出此而入彼,轮回岂知觉。
师有大智镜,初谁为磨拂?
光明发虚空,净无一尘染。
大曜满法界,欲照谁能执?
收歛付诸匣,乃是所假者。
示现于世人,师以愿力故。
师之所非相,真实不思议。
凡所见闻者,依以为渐入。
由此登佛地,其则固不远。
书以告诸后,咸愿起正信。
崇寿宫梁昭明太子修行之地 北宋 · 李之仪
 押词韵第四部
鸿禧已不凡,崇寿气尤古。
经始天监谋,馀力保大举。
十围人何在,乌鹊尚如睹。
井泉翳荆棘,像设半尘土。
视今犹视昔,一笑才仰俯。
有愧所坐峰,安得参鹤羽。
天衣怀禅师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宝晋英光集》卷七、《辛丑消夏记》卷一
佛以一法接二乘,离则法生,合乃法尽。
拘法则小作游戏,去法则大用纵横。
是以二乘有果,果自念生。
一法无殊,殊因惑起。
不昧因果,则法存性在;
不證因果,则法灭性空。
故大能仁去罪忘心,留果不證。
去罪忘心,故恶生无所;
留果不證,故异类可行。
所以寒影对空,红炉点雪,如如不动,金体相呈者也。
雪窦禅师释迦正宗,仁铣巨派。
有嫡子义怀者,温州乐清陈氏,以渔为业。
母梦星陨于庭,因而有娠。
生而异禀,每求出家,欲往投师。
神先告梦曰:「法王来也」。
翌旦师至,众咸异之。
尝在双林闻讲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师乃问曰:「既无所住,何处生心」?
讲师叹曰:「此非吾义学能解,汝必大禅宗,速须求度」。
遂诣京师景德寺落发。
于稠人中遇言《法华》,抚师背曰:「云门临济去」。
已而一钵游方,诸方毕到。
头角既露,将徒已多。
远诣显公,请执下事。
尝入室,显公曰:「恁么也」?
「不得不恁么也」。
「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师拟对,显公便打推出。
翌日天寒,水桶堕地,廓然大悟,通身汗流,遂入室投机。
显公觉师举止异常,向前搊定叫贼。
师两手托开,珍重便去。
无为军崇寿寺出世,导人香烟,信传法乳,恩立举扬。
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
水无流影之心,雁无遗踪之意。
若能如是,方解异类中行」。
显公闻之,令书于塔下,谓众曰:「此大吾宗矣」。
琅琊觉禅师并主化大行,每指学者曰:「怀公古佛,可去问看」。
一旦示疾,山谷昼鸣,林木色皓,师谓门人智才曰:「吾今行矣」。
为说偈云:「红日照扶桑,白云封华岳
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
智才曰:「复有何事」?
师扣枕三下,推枕便行。
住世七十二年,僧居四十六腊,时治平元年九月二十五日也。
若夫太山倾颓,四众堕泪,十八变已,三昧火生,坚固坠空,窣堵涌地,皆陈迹也,何足道哉?
凡应现楂林、投子、崇寿、兴教、杉山、景德、天衣等八刹,其接物利人,忘身忍辱,既得古佛之密迹,皆极如来之善行。
所谓万缘无漏,故得四众归心,王臣护持,天人瞻仰者也。
其嗣法者不可胜纪,而智才实其首。
法存、宗本、重元、若冲法秀应夫智。
其高弟宗本、弟子□□、善本与其师及法□□。
一旦,师孙仲宣会集云游衲子,林下相逢,谓襄阳漫仕曰:「如来数百万言,皆真实谛。
假托一语,人有眼目。
盖道缘伪丧,派逐滥澌。
各道所闻,愿刊乐石。
子其执笔,为我直书」。
芾曰:「然」。
南岳二碑,曹溪四碣,备述厥德,稽首赞云:
稽首皈依无上尊,清净圆满千亿化。
三身俱现立法祖,一法不立即如来。
示现有渐缘慈悲,慈悲本不为佛祖。
佛祖不立无皈依,所以三身开后觉。
寥寥千古古佛远,堂堂此身即古佛。
众生不昧本来心,此是古佛行住处。
崇寿印师以诗见惠次韵答之 宋 · 王洋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客问王居士,如何是半僧。
祛缘都未尽,学道又无能。
身世随忙业,妻儿饱岁登。
时逢方外士,陪奉说心灯。
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 宋 · 释昙华
 押词韵第四部
识得橙子,周匝有馀。
识得橙子,天地悬殊。
若向周匝有馀处会,理上偏枯。
若向天地悬殊处会,事上偏枯(举僧问:崇寿和尚道:识得橙子,周匝有馀,肯否?云门道:识得橙子,天地悬殊,又作么生?)
文与可学士后岩诗跋绍兴二十四年八月 南宋 · 程缜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六四
文公学士皇祐间以郡掾吏来摄邑事,凡历诸胜,至则题咏,或戏作墨竹怪木于壁。
今鹤鸣上清、毗卢、崇寿具在,独凤凰后岩之诗石刻不存,惟山中耆旧类能诵之。
嗟遗音磨灭,故再命砻崖摸刻,以广其传。
东坡先生尝称:「与可所至,诗在口,在手」。
盖见而叹也。
既得其诗,钦仰风流,愧生之后,不及追陪杖履,以领其绪馀之论,益太息云。
绍兴甲戌秋八月晦日,邑丞眉阳程缜谨跋。
按:同治大邑县志》卷一八中,同治六年刻本。
皇子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恭王生日诏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盘洲文集》卷一三
节两间而吹律,式对盛秋;
艮三索而得男,是占吉梦。
惟璿源之毓粹,宜贝阙之延休
爰饬恩朌,以崇寿岂。
上皇帝表淳熙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五七之一○(第二册第一五九七页)
臣淮等言:恭睹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无疆之寿,新岁七十,车驾诣德寿宫行庆贺礼,臣等谨帅文武百僚拜表称贺者。
尊俪慈皇,共适纵心之乐;
崇寿母,益彰养志之诚。
祥辑宫闱,欢均区宇。
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窃以爰及姜女,古公俾立室家;
思齐大任文王以受方国。
辅成大业,积累丕图,圣德萃于一家,备福充于四海
恭惟皇帝陛下茂隆宝绪,寅奉燕谋。
明有尊而有亲,广教敬而教爱。
比既行于盛典,兹复讲于彝仪。
天仗肆陈,陋东朝之数跸;
春醪交酌,跨前殿之奉卮。
臣等祗帅群工,幸逢嘉会
事父孝事母孝,迭观缛礼之成;
与臣言与子言,咸听颂声之作。
臣等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一 1179年3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空山初夜子规鸣,静对琴书百虑清。
唤得形神两超越,不知底是断肠声。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二 1179年3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空山中夜子规啼,病怯馀寒觅故衣。
不为明时堪眷恋,久知岐路不如归。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三 1179年3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空山后夜子规号,斗转星移月尚高。
梦里不知归未得(考异:一作身是客),已驱黄犊度寒皋。
欧阳国瑞母氏锡诰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四二、康熙《西江志》卷一九六
淳熙己亥春二月以卧病铅山崇寿精舍,邑士欧阳国瑞来见,且出其母太孺人锡号训辞及诸名胜跋语,俾亦题其后。
国瑞器识开爽,陈义甚高,其必有进乎古人为己之学,而使国人愿称焉曰:「幸哉,有子如此矣夫」!
岂独以其得乎外者为亲荣哉?
因窃不辞而敬书其后如此。
国瑞勉旃,无忽其言之陋也。
延庆觉云讲师塔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攻愧集》卷一一○
浮屠氏法盛于东南,而明为最,兰若相望,名德辈起。
予固不能尽知其人,然采之公言,其间虽一代宗仰者往往未免评议。
至问觉云师,则同然无异辞,余尤不能知也。
尝造焉,修干古貌,丹唇碧眼,长松野鹤,无一点世间气。
与之语,愈叩而愈无穷,名下士信不虚矣。
师既以隆兴癸未岁十二月十有八日化,叔祖居士曰:「士之难其全久矣。
赵魏老犹不可为滕薛大夫,矧释氏事寂灭而不免于应世,二者冰炭,谁能一之?
能使学佛者宗其教,交游者服其人,周旋酬酢,无一可议,殆鲜有觉云如者。
我与之方外交,既已叙其行事,汝铭之」。
遂谨书而系以铭。
师讳志连,字文秀,觉云其赐号也。
俗杜氏,世家于明州鄞县之宠山。
孕有祥,生又不凡,故母山氏笃志竺乾法,令从礼寂公慧云为师,肄业崇寿
年十八受具戒,明智目为僧中凤雏。
圆照授以天台教义,后从智涌,顿悟圆宗。
年登三十,适延庆,为第一座,始开讲席。
辩才先放,落落风生,四众耸服。
靖康以来,更主五刹,惟妙音不及煖席而迁,馀皆碎于兵火。
师一居之,卒化瓦砾为宝所。
圆辩重建延庆于煨烬之馀,功未竟而死。
遗基废础,尚多有之。
虚席旷岁,实难其人。
天童宏智禅师以师为首,众议是之,遂徙居焉。
经营十年,无有不备。
利山积,一毫不自奉,悉以资建立事。
云栋雪脊,杰然城隅,望之如昆阆间物,非大勤劳不易至此,而师未尝足也。
或赞其新伽蓝者四,当不愧智者。
曰:「此有为功德耳,岂敢以此比迹前哲?
深恐不能洪宣祖道,为法门罪人」。
故虽所至兴建,而讲学不少休。
承学之徒翕然向风,诚于祈祷,感应响捷。
或欲记之,必痛以妄语为戒。
秘监姜公守四明,为师作真赞,门人固请立石,师终不以为荣。
其不求名闻类如此。
一时名士多乐与游,望之则毅不可犯,即之则和易温恭,久益敬之,终不得而亲疏也。
有达官与之剧谈,贯穿禅律,纚纚不倦,惊曰:「师禅教并通」。
曰:「冰泮雪消,固一水耳」。
又问:「《华严》、《般若》似过于繁」?
曰:「支离所以为简易也」。
于是肃然,尤敬异之。
丞相沈公来镇,以僧职处师,师以老疾固辞。
丞相遗手札曰:「师当表正一方,纪纲诸刹,毋退避以自洁」。
且迫于诸方劝请,始受命。
谦退谨愿,不见有异。
然主盟众事,惟是之从。
或有私请,虽大势力,富檀那,不能回也。
时度牒再颁,受戒者僧吏邀取无艺。
师为立成规,省十之九,沙弥至于今德之,有不远数百里求附坛者。
所革宿弊,徐而不暴。
□□□□呜呼!
此皆人所难及者。
然师之所存,心大而不密,体卑而道尊,恭而不伪,博而不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
感疾既革,众以药进。
曰:「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书偈毕,抚掌大哂,又以指弹屏风。
或问之,曰:「我自幸至此,不觉喜乐,钟鸣当往矣」。
已而信然。
师之所存,果易识耶?
享年七十有六,僧腊五十有八。
度弟子行丕等十有二人,登门者甚众,传道者三十馀人。
即以十二月二十有八日葬于城南祖塔之侧。
铭曰:
舟不涂,车不川。
离乎器,用必偏。
惟寂灭,释所先。
惟应酬,世所虔。
工与拙,必一焉。
伟觉云,几于全。
峻而通,周而专。
得其得,悟独圆。
出绪馀,应世缘。
识不识,无间言。
教不吝,道以传。
建塔庙,崇人天。
定生慧,无碍禅。
融一理,逢其原。
金而玉,岳而渊。
尊师,岂偶然。
道既成,如蜕蝉。
嗟后人,视铭镌。
龙溪桥上梁文 南宋 · 黄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四
天不靳材,桥斯重建;
人方病涉,事可辞难?
旁观争袖手之时,亦投机不容发之会。
既乡民攻于不日,而斤匠运以成风
宜指撝叱咤而一新雄伟之功,俾艰难崄巇者均获坦夷之乐。
上梁协力,拍手同歌。
抛梁东,东望羊峰气象雄。
已睹瑞光浮晓日,会看新奂驾东风。
抛梁西,几曲清溪映绿霓。
拭目浑疑朝雨足,捲帘更看暮山低。
抛梁南,崇寿峰高碧落参。
望极瞻星长祝算,披风憩暑为停骖。
抛梁北,北岭嵯峨陵斗极。
梢云长干斡天机,蔽日清阴分野色。
抛梁上,历历群山环四望。
夜唤骚人漱月杯,春邀野客寻芳杖。
抛梁下,一带萦纡入图画。
当年何必济乘舆,异日长看乘驷马
伏愿上梁之后,懋无于有,易塞而通。
峙宏基于不朽,绵巨济于无穷。
载绩厥功,犹是百年之父老;
坐蒙其利,更裕几代之儿童。
既山川之改观,宜福禄之来同。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三,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宝梵崇寿建阁榜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二、《北涧集》卷八
院是京师旧制,内侍相攸;
额悬武肃新题,宗藩请命。
欲建妙庄严阁,以容上尊胜王。
启翼阑复道之烟霏,拓尺土寸金之田地。
童子歛念,睡梦觉莲花开;
头陁擎拳,所作办梵行立。
自片瓦根椽之始,承千秋万岁之终。
毂走香尘,通八荒寿域
檐栖翠雾,渺一亘之仁天。
既托帡幪,敢忘报效?
崇寿院敕额跋 南宋 · 王日益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九、《咸淳临安志》卷八四
浮溪之漘有山曰岝㟧,瑰石嵌岩,拔地千仞,缭径危磴,盘空百折。
有精庐,缥缈云木之表。
负阳崖结屋,以凌空阔而纳沆瀣,是为旷轩
转而西,则为双溪叠嶂。
暇日领客登眺,溪桥横卧,野木旁拱,倒景流光,下上相属。
前峰后巘之奔伏,远洲近溆之分合,霁日阴云、朝霞暮烟之开敛吞吐,莫不尽于几席之上,穷天地之奇变,遗氛埃之溷浊,长啸激烈,谷应水涌。
因访主僧宗照以山中胜事,纚纚可听,至立刹之颠末,则曰知其为崇寿而已,他无考焉。
潜号山水邦,而岝㟧为最,管领胜槩,是刹居多。
固宜宏扁详纪,以耸秀伟杰特之观。
顾缺不著,得非时移事改,漫漶而失其传欤?
抑游者徒耳目之玩,隐者惟仁智之乐,而不暇及欤?
退而求诸故府,得天圣锡额之敕,始以是山具飞来之体而微,故因鹫峰之废而起之。
端拜肃睹,荣光晃荡,遗珠获于赤水,藏简出于鲁壁,骇愕疑喜,恐得之梦寐而不敢自必其真。
刊诸琬琰,日星绚烂。
盖欲侈熙朝之赐,补旷世之阙,而发山川之灵,以慰凫鹥麋鹿之思也。
夫天地之于景物,往往珍其胜而啬其全,故名山佳刹、清泉异石,多在隐僻荒翳之境。
或得之近郊,而奇观又不能皆称矣。
非托之名隽,荣之锡命,虽奇犹未重也。
岝㟧去县跬步,截立溪流,既已清旷绝特,而玉局老仙之精爽,复往来隐见于其间。
众美毕具,而宠额之锡犹晦而未彰,意天鉴地秘,果不以全予物,而今尽得之,要必有阴相之者。
故作而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