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跋徐氏二诰(一)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后村题跋》卷一三
徐先辈唐季擢第,不肯仕朱梁,归死于莆。
其墓只书「唐徐先辈」,与朱文公书「处士陶潜」何异?
史失其传,至六世孙昶仕于本朝。
家藏二告,一雍熙告,自前晋州汾西县主簿三考授曹州司理判官
其告犹用制,首云:「徐某年三十九戊申,身材中形,面貌黄白色,少有髭」。
次云:「兴化府莆田县崇业乡,身为户,曾祖夤」。
先辈朝名士,见遗于史,而独见于裔孙告身如此。
端拱告赞书云:「郡司理,古小国之秋官也。
比来佐僚皆用郡吏,朕重惜人命,乃选士流。
以尔曹州司理判官徐昶佐彼狱官,绰有能声,言事者达予闻听,召赴阙廷。
嘉其俸薄而能廉,位卑而不屈,升为佐邑,用劝下僚。
慎尔初终,无忝恩宠。
可授楚州宝应县主簿」。
除卑官而有训词,历郡掾而授邑佐,由文林而升登仕,殊不可晓。
此纶言出于知制诰王元之笔,此公非轻许可者,其人之廉而不屈可谓「无忝尔祖」矣。
前告杨公徽之、苏公易简皆系衔,后告太保侍中普、右仆射昉、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
以《实录》考之,岁月职位悉合。
于此时虽抱关击柝亦可乐,岂必显融哉!
蒋密学(一)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成都文类》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十二月,郡人张俞谨诣行车,再拜投书密学执事:昔明公始偃节于镇,适有负薪之疾,卧于岷山,遁伏弥岁,不与世人相通,而世莫有不闻者。
明公操节于蒲,出于蜀都,闻而起,愿瞻风威,吐幽素,庶乎明公宽其罪戾,止车而听之。
闻观沧溟者不可濡足而济,瞻崇岳者不可疾步而登,盖夫理深者其志惑,势大者其力艰。
故飞鹏在天,则弱羽不翔;
游鲸运海,则纤鳞不逝。
岂小不可以附大,卑不可以近尊,由夫类乃然矣。
人岂异哉?
故有不可进而进,迷乎道也;
不可止而止,失乎时也。
且理或速而有悔,义或后而无咎,物或争而失,事或让而得,变化纷纭,岂一理可辩?
窃惟明公厚德崇业,非海而深,非岳而高。
不知夫高深之度,安敢濡足而济,疾步而登乎?
故负憔悴之质,惧临夫皎鉴之前,固有日矣。
今幸伏车下,欲陈其愚。
非欲异于人者,徒因屯否流离,无所控告,遂欲猎古今群书,明万物之理,将以穷性命之学,庶乎保身奉亲而已,非有矫激隐发,以希毫利之心。
繇是裂冠断带,脱弃世累,逍遥云山,诵咏唐虞,妄追古作者之事。
故谓朝廷、山林其乐一也,岂知人之好恶,而与之等进退哉?
故其退也,不为乎害也;
其进也,不为乎利也,其心止若是而已,愿明公察之。
伏惟明公清直在躬,文质备体,凤观虎视,炳赫人伦,是以镇抚蜀国,澹然成功。
故其动也风行,其静也岳峙。
君子之用,孰测其神?
幸赖察其虚名,德施甚厚,是用书陈其出处。
伏俟明宥,然后复归于山。
石伞峰书堂 北宋 · 祖无择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伊人高步接夔龙,旧隐荒凉石伞峰。
莘野躬耕闻往事,傅岩代筑见遗踪。
草茅岂合掩崇业,竹帛终能纪茂庸。
朝暮油云肤寸合,何妨霖雨遍三农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武功邢明府之翰余簿公至父兼柬李赞崇业 明 · 殷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武功千载纪佳名,地望犹堪冠列城。
古庙邰封尊后稷,空坟汉节表苏卿。
凋残里社流移复,文采官寮抚字并。
太史行修循吏传,可容卓鲁擅英声。
游城南记元祐元年闰二月 宋 · 张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一、《游城南记》(宝颜堂秘笈本)
元祐改元季春戊申,明微、茂中同出京兆之东南门,历兴道、务本二坊,由务本西门入圣容院,观荐福寺塔。
南行至永乐坊,东南至慈恩寺,少迟登塔,观唐人留题。
塔下瞰曲江宫殿、乐游燕喜之地,皆为野草,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
出寺,涉黄渠,上杏园,望芙蓉园。
西行过杜祁公家庙,出启夏门,览南郊百神、灵星三坛。
次杜光村,东南历仇家庄,过高望,西南行,至萧、灌墓,读碑。
由赵村访章敬寺基,经拨川王论弓仁墓,下勋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
夜宿寺之南轩
己酉,谒龙堂,循清明渠而西,至皇子陂,徘徊久之。
览韩、郑郊居,至韦曲,扣尧夫门,上逍遥公读书台,寻所谓何将军山林,而不可见。
因思唐人之居城南者,往往旧迹湮没,无所考求,岂胜遗恨哉!
晚抵申店李氏园亭,夜宿祁子虚书舍。
庚戌,子虚邀饮韦氏会景堂,及门,主人出迓。
明微以为不足,子虚其景,且诵其诗,明微闻之,始入其奥。
复相率济潏水,陟神禾原,西望香积寺塔。
原下有樊川御宿之水交流,谓之交水,西合于丰,北入于渭。
下原,访刘希古
过瓜洲村,复涉潏水,游范公五居。
东上朱坡,憩华岩寺,下瞰终南之胜。
雾岩玉案,圭峰紫阁,粲在目前,不待足履而尽也。
已而,子虚、希古开樽三门寺,僧子齐出诗凡数百篇,皆咏寺焉。
予赏苏子美诗,明微吟唐僧子兰诗「疏钟摇雨脚,积雨浸云容」之句,及读相国陈公「悔把吾庐寄杜城」之言,则又知华岩之为胜也。
酒阑,过东阁,阁以华岩有所蔽,而登览胜之。
真如塔在焉,谓之东阁,以西有华岩寺故也,今为草堂别院。
下阁,至澄襟院,院引北岩泉水,架竹落庭,注石盆中,莹彻可挹,使人不觉顿忘俗意。
时子虚、希古先归。
院之东,元医之居也,予与明微宿焉。
辛亥,历废延兴寺,过夏侯村王、白二庄林泉,东次杜曲,前瞻杜固,盘桓移时。
越姜堡,至兴教寺,上玉峰轩,南望龙池废寺。
过塔院,抵韦赵,览牛相公樊乡郊居。
乃登少陵原,西过司马村,穿三像院,寻旧路,暮归孙君中复之庐。
壬子,渡潏水而南,上原观乾湫,憩涂山寺,望翠微百塔。
子虚约游五台,而与仆夫负行李者相失,遂饮于御宿川之王渠,醉还申店,几半夜矣。
癸丑,诣张思道,循原而东,诣莲花洞,经裴相旧居,越幽州庄,上道安洞,抵炭谷。
既行,小雨而还。
复寻会景堂,清谈终日。
甲寅,北归,及内家桥,子虚别焉。
予与明微自翠台庄,由天门街上毕原,西望三会寺、定昆池。
迤逦入明德门,历延祚、光行、道德、永达四坊之地,至崇业坊,览玄都观之遗基,过冈,论唐昌观故事。
既而北行数里,入含光门而归焉,实闰月十六也。
祭南坡老人文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鲁斋集》卷一九
天挺濂翁,太极溟濛。
知其有道,惟程大中。
见其二子,执经北面,手授图书,异乎闻见。
春融天理,弄月吟风,德崇业广,百世所宗。
道否嘉泰,党禁奔骇。
考亭梦奠,同志盟解。
维时勉斋,独得其传,弦歌百里,孰相后先?
侃侃崇道,义同契合,冰雪交砺,伯仲受业。
岁月于迈,两翁俱仙。
渊渊盘溪,吾道系焉。
勉斋遗书,悲哉散逸,公独寻访,劬劬手毕。
十袭来归,以开我人,流传四海,私淑功深。
高蹈山林,埙篪迭和。
天相耆德,风猷远播。
少公不疾,悠然考终。
长公惊悼,亦既搆凶。
一门两丧,曾不旬浃。
闾里奔吊,接武带经。
昔我侍坐,肃肃雍雍。
皓首联席,诲我从容。
今我来思,栾栾素韠。
有薄斯奠,有啜其泣!
绛州李大夫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四、《道乡集》卷二四
比者到吏部,伏审知府大夫淮南运使日,曾奏举某充职官、亲民任使,某今来遂获移带上项处所者。
收之人后,实出至公;
默以名闻,尤为高义。
推扬之特达,增惭惧以无穷。
窃惟近世之荐人,殆以私计而成俗。
愿售者或求而莫获,不求则真贤鲜遇于知音;
抗章者必显以为言,不显则厚意反疑于虚发。
由之寝久,习以相安,其弊因缘而生,所为益甚于昔。
奸谀自献,岂殊清旦之攫金;
徵索继来,全类交易而为市。
既无以副刺举之责,又何从观远近之臣?
此士风所以陵夷,而识者为之泣下。
傥非力图于救弊,孰能拔异于斯时?
爰有可人,以当殊愿。
如某者萎蕤弱质,轮囷弃材。
附凤攀龙,虽望期于远到;
画虎刻鹄,几取笑于无成。
朅来淮海之邦,叨据师儒之席,旋由幸会,遂托庇庥。
属帅坐之遽移,烦使车之暂摄。
每获随行而望履,未尝请间以曳裾。
卷舌众中,分作不鸣之雁;
栖身部下,仅若相忘之鱼。
难献于乡豪,苦李宜遗于道侧。
敢期误听,特赐荐论。
不必邹阳之上书,自辱李膺之见赏。
当年莫测,它日乃知。
夫何衡鉴之私,迥出等伦之右?
此盖伏遇某官道存兼济,志务曲成
馀润旁滋,足比灵河之千里;
清阴远布,宁数大木之百围。
况性全于至明,更坐照于万物,寻天文而发丰城之宝剑,振车铎而得崇业之黄钟。
虽居󶿡楔之微,亦罔斧斤之弃。
是致题品,猥及寒微。
张子孺之迁郎功,阳拒其请;
周伯仁之全王氏,阴解其危。
曾无迹之可窥,亘方来而专美。
小以大喻,彼适此同。
受恩信出于非常,求称愈难于自致。
某敢不潜心名教,昂首风尘!
体圭璧之无瑕,慕松筠之有节。
克殊小道,允底大成。
移孝为忠,或奋天衢之末;
舍生徇义,免贻书簏之讥。
不为君子之罪人,兹乃门墙之报德。
示禅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
西方大圣人出迦维罗,作无边量妙用,显发刹尘,莫数难思议殊特正因,以启迪群灵。
其方便顺逆,开遮馀言遗典,盈溢宝藏。
及至下梢,始露一消息,谓之教外别行单传心印。
金色老子已来,的的绵绵,只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阶梯,不生知见。
利根上智向无明窟子里,瞥破烦恼,根株中活脱,应时超證,得大解脱。
是故竺乾四七,东土二三,皆龙象蹴蹋师胜资。
强机境言句,动用语默,有上上乘根器格外领略,当下业障冰消,直截承荷,于馀时自能管带,打作一片。
度世绝流,顿契佛地,尚不肯向死水里浸却唱出,透玄妙,越佛祖,削去机缘,刬断路布,如按太阿,凛凛神威,阿谁敢近。
作家汉确实论量,才有向上向下胜妙理性,作用纤毫,即叱之不是从来种草。
直下十成煅炼得熟,践履得实,始与略放过。
犹恐异时落草负累人,瞎却正法眼。
嗟见一流拍盲野狐种族,自不曾梦见祖师,却妄传达磨以胎息传人,谓之传法救迷情。
以至引从上最年高宗师,如安国师赵州之类,皆行此气,及誇初祖只履普化空棺,皆谓此术有验,遂至浑身脱去,谓之形神俱妙。
而人间厚爱此者,怕腊月三十日慞惶,竞传归真之法,除夜望影唤主人翁,以卜日月,听楼鼓,验玉池,觇眼光,以为脱生死法。
真诳諕闾阎,捏伪造窠,贻高人嗤鄙。
复有一种假托初祖《胎息说》、赵州《十二时别歌》、庞居士《转河车颂》,递互指授,密传行持,以图长年,及全身脱去,或希三五百寿,殊不知此真妄想。
爱见本是善因,不觉堕在荒草。
而豪杰俊颖之士高谈大辩,下视祖师者,往往信之。
岂知失故步,画虎成狸,遭有识大达明眼觑破,居常众中,惟默观悯怜,岂释迦文与列祖体裁止如是耶?
曾不自回照始末,则居然可知矣。
海内学此者如稻麻竹苇,其高识远见,自不因循。
恐乍发意,未入阃奥,揭志虽专,跂步虽远,遇增上慢导入此邪见林,末上一错,永没回转。
其流浸广,莫之能遏,因出此显言,庶有志愿于大解脱,大总持,可以辨之而同入无生大萨婆若海,汎小舟,济接群品,俾正直妙道流于无穷,岂不快哉!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致仕赠金紫光禄大夫陈公行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一、《攻愧集》卷八九
曾祖砥,故不仕。
妣林氏。
祖嘉谟,故赠右朝奉郎
妣黄氏,赠安人
父膏,故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
妣蔡氏,赠安康郡夫人
汪氏,封咸宁郡太夫人,赠新平郡夫人
本贯兴化军莆田县崇业乡孝义里。
陈公居仁字安行,年六十有九状。
惟陈氏胄出姚虞,为世著姓。
后汉文范先生以来,世系蝉联,皆可推考。
七世祖司直五代之乱,自光州徙于泉之莆田
国朝升邑为军,至今衣冠不绝。
特进宦游,联姻四明,遂著籍庆元
特进来依甥馆,公以建炎己酉生于奉化,未及月而寇攘蜂起。
亲党窜伏穷山,公在襁褓不作一声,同行相与言曰:「此贵子也」。
少长颖悟,性不好弄,厚重如成人,十岁已学属文。
特进以文章气节望于朝,始分教汾州,佐延康张公克戬守城捍寇。
惠州,值曾衮之变,径至贼垒譬晓之,贼气夺而降。
御史四明有僧法恩谋不轨而事觉,或请屠城以示四方。
力论多杀非圣世事,得旨,赦不在法恩之籍者。
又争之,谓籍馀万人,其实不足稽据。
况皆胁从,愿悉宽宥,两州皆赖之。
其大节如此,宜其有子也。
公幼时侍立,闻汾州事,能愤然激烈。
特进为泣下,且曰:「此儿当大吾家」。
特进尝语之曰:「似闻欲以我使敌,固不惮行。
汝能任家事乎」?
公曰:「大人惠州见贼时未尝反顾,今尚何念?
某虽幼,敢不勉」?
特进益奇之。
甫十四岁而孤,执丧如礼。
新平夫人挈以依外氏,誓终靡他。
公尤尽孝养,相倚为命。
勉之学,益自刻苦,有一日千里之敏。
外祖少师、外祖母王夫人抚爱如己子,以特进遗泽补将仕郎,调信州铅山,连取漕荐。
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科
特进旧与秦丞相投分至密,时御史多由此大用,尝风特进论一二大臣,坚拒之,而抗疏求外,坐此左迁而弗能害也。
时秦公威柄方盛,喜公取世科,或劝一见,可得美官。
公曰:「是有命焉」。
终不自通。
铅山当孔道,盗贼出没。
公设方略,部分而厉使之,盗不得发。
尝以公事忤泉使,及行县,以威胁公。
公请纳告辨白,退,束装以俟劾,使者竟负愧去。
继之者翻以此知公,授永丰,改监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籴场。
隆兴元年孝宗修高庙圣政,妙选僚属。
参政范公成大和剂局,与公皆自筦库中兼检讨官
二年考满,当改秩。
既已进卷,丞相寿春魏公使金,公尝学事之,辟公为书状官
时和战未决,敌兵在淮北,人情恟惧,公以身许。
魏公至境上,议久不定,突骑大至,上下失据。
公欲上马,犹从容举酒告魏公曰:「先生冒寒,且釂此觞」。
观者壮之。
既退京口,寻复北向,真所谓飞矢在上,行人在下。
遣谕敌兵,开道而入,皆引满以待。
魏公察公无惧色,唶曰:「仁者之勇也」。
卒遂成礼,减岁币而还,公之赞画为多。
左宣教郎,以奉使赏转两官,差充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时魏公日贵,乾道元二年间进秉国均。
公方忍贫需远次,闭门读书,未尝求进。
初,虞雍公一见奇公,欲引以为用,公不欲就。
六年始赴,又导公言兵,谢不能。
退以书抵之,谓有定力,乃可立事。
若徒为大言,终必无成。
幸成,亦旋败。
雍公为之动色。
踰年,始为军器监主簿
明年宗寺阙官,竞谋摄事,以希宝牒之赏。
俄得堂帖权丞,宰执谓公曰:「求者纷然,择不求者授之」。
轮对,奏:「立国之要,在规模先定。
陛下非无可致之资,而规模未立」。
孝宗初颇不怿,曰:「朕未尝不立规模」。
公奏:「陛下锐意恢复,继乃通和。
和、战、守三者,迄今无定论,不知何者为规模」?
上曰:「此则随机而应」。
公复奏:「发号施令,使人必信可也。
今朝令夕改,人得一阙,临时更易,尚不能保,外间至有前降指挥更不施行,已差下人别与差遣之类,此不可以不戒」。
以录本纳政府,雍公曰:「适已见之。
规模即前日定力之论,某今益知此言之当也」。
将作监丞国子监丞秘书丞
再对,奏:「文武并用长久之术,陛下奖进武臣,深得持平救偏之道。
正恐未必得智谋勇略之士,或多便佞轻躁之徒,又非兼用之本意」。
上曰:「只为文臣太胜,要当扶而正之」。
又奏:「圣虑甚至,但又不可过。
恐复至于偏胜」。
又奏边民盗马事,宣谕直旨行下。
少蓬去位,公专省事台察奏太史局生所学浅陋,请增三二书以试之。
公顾同舍曰:「国家禁此等书严甚,不应用此增试」。
无敢忤御史者。
公入奏,上称善,即寝前议。
议者不乐公,乞去。
相君坚却之,且曰:「上方誉美未已」。
将上,则御史不安。
是年郊恩赐绯,荐摄礼部郎中
尝奏论台阁宜多用明习典故之士,上曰:「知名之士试举一二」。
公奏:「如周必大、洪迈久在禁林,不待臣言。
李焘、莫济,岂应弃之侯国」?
上欣纳,甫数日,首召李公。
寻再请,差知徽州
时朝行三数人以故去皆乞免对,公不欲为异,亦乞免谢辞。
上指曰:「陈某无他,可令陛辞而行」。
临遣甚宠,且曰:「方欲用卿,乃遽求去。
卿其清省狱讼,尽心民事,政成当召」。
又谓大臣曰:「陈某论事明练,貌类汪大猷」。
曾丞相曰:「是其甥也」。
淳熙四年赴郡。
郡自五季杨行密割据,刺史陶雅宿重兵,赋入倍旁郡。
祖宗削平,每下宽令,又以山多田少,米则输八折十,绢匹当重十二两,徽独止十两。
左帑忽加退剥,守遽使如令,民益不堪,控诉彻闻。
上慨然欲蠲之,出自睿断,谓申旧制,恐悍吏或能重为民病,乃命并输十二两,而举郡所输之数,率十二匹而蠲其二,以绝并缘之奸。
公适当其时,官吏奉行过当,拣择太精,公即谕告而痛革之。
版曹威严,无敢忤之者。
公贻书谓天子节经费以惠俭瘠,不能推广圣德,吏则有罪。
自今苟及度程,随至辄受,敢豫以告。
已即自以名衔受输。
植二表于庭,有中度而遭抑退者,抱所输立表下,老校抗声以告,亲为分明之。
钞至随即批销,人无留滞,吏不得摇手,实惠确乎及下。
秋苗益选良吏,减加耗之甚者,石可四五升,民往往裹赢以归。
徽之政甚休,而得民之深多此类。
又连岁大稔,米至不论钱,民以为数十年所未有也。
郡有大溪,岁晏民未病涉,忽鸠工造渡舟数十艘,莫测所用。
梅霖暴涨,遂得以济,始知公先事远虑之效。
自是岁一举行,抵今赖之。
既新军资库,造阅武亭,复于郡庠创御书阁甚伟,皆取于馀财,民不知役。
听讼明敏,剖析滞事,情法曲尽,或至千言。
邻境有诣台省,愿得公定断者。
御史府索案去,官吏创见,为之股栗。
公略不排比,径以授之。
御史亟称于朝曰:「古之良二千石也」。
既受代,吏民遮留,真有截镫断桥者。
公由他道去,父老或送别数十里外,生为之祠。
去郡十馀年,遇生日,郡人必来拜寿。
后赴武昌,取道郡中,犹聚䌽揭旗,填拥道路,亡虑千万人。
非素有以感其心,顾能尔耶?
还朝入对,褒谕再三,首曰:「新安之政甚好,从臣台谏屡为朕言。
且举卿所断水利之讼,为之赏叹不已」。
奏劄四篇,皆依奏付出。
其一乞编类隆兴以来宽恤诏令,有曰:「法久则易玩,事久则易怠。
惟申加戒饬,有以儆其观听,则千万年犹一日也」。
上读此数句至再,曰:「可谓名言」。
其二论绢赋匹数既减,吏胥市例大有脧削,恐后日复有苛取重扰,乞加告戒。
上曰:「变法之初,赖卿尽力,方成实惠。
正恐后人未能遵守」。
代上提举 宋 · 余安行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二
韩愈《知名箴》曰:「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霈然有馀,厥闻四驰」。
某三复之,未尝不味其言之是,而伟其气之壮也。
逮观其上书宰相,四十馀日,书三进。
其书上,其辞益恭,悲切婉顺,若不足活,朝夕惴惴焉,惟恐不得出门下,与其言大相戾。
岂其立节不坚,所养弗固而然欤?
非也。
久在穷困,自负不群,郁郁不得其平焉耳。
不然,是与贪禄好进者无异也,岂退之之心哉?
呜呼!
退之刚方不挠士也,其立言炳炳可喜,不幸不见知于人,未免仆仆如此,况馀人乎?
此某今日所以愿有累门下,不识阁下能俯而听之否?
姑苏一鄙人,生于寒族,长无师友;
无学问以窃名于时,无援引以取重于人,久无仕进意。
及年齿浸长,事随日生,居尝独念,丈夫之于世也,与其穷困无以供甘旨,不若仰禄以为养;
与其群居以终日,不若勉力而为仕;
与其碌碌以同众,不若随才分而就功名。
寅缘得与仕籍,于今几年矣。
初尉某所,次掾某所。
初无它长,惟知自爱而已。
某之来此,亦推是心,质诸鬼神可也。
况一邑之任,其地虽小,其责甚重,某敢不孜孜以长民为念乎?
自去秋以来,当路过有采录,然某之三考将满,章之缺者未完,不有仁人君子,其谁为之动心乎?
阁下才气过人,胸中落落,不与常人类。
少日擢巍科,入显仕,敷教上庠,已为多士之矜式矣;
澄清一道,又为部吏之仪表矣。
公以待人,忠以许国,直欲为天子求才,可举则举,不待其求而后与也;
不可则已,不因其有所挟而曲从也。
请托不行,姻好弗私,则阁下用心,其如何哉!
某是以冒昧而不疑。
虽与内不足者急于人知相戾,阁下以昌黎之心恕之可也。
某闻车以三十辐而后成器,一辐缺焉,不足以为车,瑟以二十五弦而后成调,一辐缺焉,不足以为瑟。
太常音律未正,荀公得赵商之牛铎以谐之;
黄钟久铸未成,李嗣真崇业之埋钟,众乐遂和。
某今日之事,大率类此,阁下果能一动心乎?
其可否,皆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