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于岘”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襄州 唐 · 李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大中十年春。今丞相东海公自蒲移镇于襄。
四十年诏徵赴阙。今天子咸通五年
公为御史大夫。自始去襄。
于兹六年矣。而襄之卒校民吏。
自七州之幼艾。追思公之养育教训。
相与上言京师。状公之事绩。
请于天子。刻之碑石。
用昭示于无穷。于是天子嘉公之勤。
诏可其奏。明年二月
襄之父老请词于公之旧军副使太常少卿宏文馆学士李骘曰。凡纪公盛德丕绩。
文于碑石。将传乎百千万年。
宜用闻见详熟者。则得其实。
固浅陋。今适当职而为之。
非以文用。其敢于是承命。
退而叙之。公名商。
字秋卿。家世儒门。
修源长波。流芳积润。
自十五代祖讳钦。十四代祖讳某。
两世继为中书侍郎。十三代祖讳湛。
十一代祖讳孝嗣。间代继为太尉
南朝之盛。具在南史本传。
生公世祖讳文远。隋朝国子祭酒
皇朝为国子博士。儒学尊显。
名冠国史儒学篇。高祖幸国学。
博士讲论春秋。诸儒莫能对。
本朝司刑追谥忠公讳有功。即公五世祖也。
中书司刑十叶。服冕乘轩。
重荣叠庆。光隆赫显。
无与为比。司刑当天后时。
累为法官。用法平恕
常以潜德阴功。论出枉陷。
力排酷吏之势。尽忠竭节。
以保护皇室。公能嗣之。
炳为元臣。初公少时工学。
暇豫不为嬉戏。尝以生民休戚为已之任。
凡所经涉。郡国土俗。
四民之业。必皆询访而究详之。
于其利病。无所不通晓。
常曰。使得一县治当。
必为良吏矣。始举进士
文宗五年春。考登上第。
升朝为御史会昌二年
文学选入禁署。宣宗以北边将帅
懦弱不武。戎狄侵叛。
公时为尚书左丞。诏以公往制置安抚之。
归奏称旨。寻授河中帅节。
又移襄阳。公自初仕以至丞相
华贯清级。践历居多。
而未尝履趋竞之迹。含光蕴德。
容貌若虚。人皆汲汲。
我独委顺。尝任殿中侍御史
丞入中书白事。执政因问徐殿中果何如人。
丞曰。今之贤人也。
执政曰。然。
礼部员外郎缺。诸公见言其人。
所言者或再来诣某。有三至者。
徐殿中亦在荐中。足未尝及其门。
殆真贤人与。子言是也。
卒以礼部与公。始为内职
不治民。及受重藩。
使绝塞。则用前所蕴蓄。
道以宽恕为本。本于诚明。
吏民畏公之详达。而不敢欺。
戎虏感公之德惠。皆愿向服。
其来镇襄阳也。亦率是道。
故期年而仁信敷。再期而刑政省。
三年而帑廪实。四年而礼义兴
风教备。问民之所病。
及愿欲而不得者。必尽去而皆行之。
所行之政。存而不朽者有八。
今具襄民之状。庶得传其显实云。
其一曰。汉南数郡。
常患江水为灾。每至暑雨漂流。
则邑居危垫。筑土环郡。
大为之防。绕城堤四十三里。
非独筑溺是惧。抑亦工役无时。
岁多艰忧。人倦追集。
公乃详究本末。寻访源流。
遂加高沙堤。拥扼散流之地。
于是豁其穴口。不使增修。
合入蜀江。潴成云梦。
是则江汉终古不得与襄人为患矣。其二曰。
襄阳荆鄂十道之要路。公私来往。
充给实繁。是必率配行供。
假借办贿求利。岁月不堪。
公乃悉用官储。创置什器。
富供给费。不扰齐人。
往来徒所。憧憧邑人。
信皆不知矣。其三曰。
军人百姓穷困者。多投状陈论。
苦于从前债利。盖以数十邑公私债负不许停。
至于补累摊徵。有加无减。
使家传积欠。户率催足。
延及子孙。例无放免。
飞走无路。怨愤难伸。
官中曾无所收。私室常被搅扰。
公乃缕悉上奏。放免获依。
债户既除。冤声永息。
其四曰。承前役纳所由在田在城居侧近者近百顷。
统谓之马禾。比每年配诸将官健。
出力营种。率岁出功钱。
人不下六七百。例入屯将所由。
官田元无所获。徒遗虚将额。
添市耕牛。破费甚多。
收获无几。公乃废郤其地。
判租与人。每岁所收郤耕种之利。
租人皆获利。使将健永免工佣。
其五曰。襄土疆阔远。
连接江山。每至秋时。
常多寇盗。张旂结党。
夜出昼藏。谓之山栅。
扰害颇甚。烧劫闾井。
驱率平人。至于道涂。
皆须警备。公乃选择少壮官健三百人。
别造营。各为捕盗将。
常令教习。不杂抽差。
训练无时。以为备禦
每闻属县寇劫。当时据数抽行。
晨往夕归。夜发晨至。
皆是并赃捉获。更无孑遗。
顿挫贼心。乡闾遂泰。
因创造捕盗将营屋四百间。分为左右。
中间开报点集。列垛置标。
别创一亭。以为教试之所。
奏立将额。门当通衢。
过客行旅。莫不兴叹。
大中十一年。诸郡搆乱。
起于湖南。准诏徵兵。
同力剪灭。汉南军徵五百人
尅日成功。实自捕盗威强之力。
江西叛将毛鹤构乱。比诸道最甚。
收复倍难成功。当时韦宙仆射乘递先至襄州
奉诏令差兵助发遣。所差五百人
于数内全取捕盗将。并差捕盗都将季友惣领兵士。
小路进发。仍先拣择通引官虞候史庆中与韦宙仆射为元从押衙
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
遂收劫乱兵器甲。及韦仆射舟船至江州
其韩季友请捕盗将官健三百人。开道分六路先去。
平明齐到。人皆不知。
机计既行。遂半日内面缚贼将授首者一十三人。
当日行刑。传首赴阙。
韦宙遂奏请且留捕盗将二百人在江西。并奏请权差韩季友都虞候
二年之中。重修置廨署城市。
皆捕盗将功力。其六曰。
荆南中路有蛮水驿。地当卑下。
泥淖常多。暑雨之时。
不通车马。皆是结筏牵挽以济。
公私行人。力出编氓。
妨害农业。缭绕甚远。
两县劳辛。遂径捷就高别一路度宜造驿。
永无差儆之虞。又近于当路十二里。
其七曰。襄州两税。
每差纲官送纳。并有直进胶腊。
其数甚多。例属新官。
岂免败阙。陪备差遣
扰害颇深。每吏部注官。
多不敢受。因访问资纲大数可以资陪人。
遂请度支陆运脚搬驮到京。遣进奏院所由勾当输纳。
既免损污疋帛。又免上供失时。
襄州新官。永无差役之弊。
其八曰。汉阴驿西旧有江亭一所。
迎候皆于此。前后窄隘。
不便筵宴。所要铺陈。
须至汉阴驿上厅内。遂使前后虚豁。
难置门窗。重客居停。
全无床幅。结束非便。
寝止难安。遂别搆设厅。
以备迎送。长廊虚槛。
连接大厅。怪石脩篁。
罗列其所。江波入户。
画舸临轩。信可谓胜游之地也。
又重脩闼。改制上厅。
夏凊冬温。憩息宜便。
别开过路。缭绕江亭。
主客邀迎。咸遂得礼。
因命新亭汉广亭桂江所谓不朽之制。
凡公之为民。于除害兴利。
屈到之芰。子反之饮。
文王昌之蒲菹。虽劳支体。
勤思虑。含辛茹苦。
必行之。未尝一日而懈也。
故制贫民侵刻之负。罢疲卒奸滥之政。
公之仁也。训骁勇以擒盗。
缮甲兵以备武。公之义也。
具候馆之器用。丰馈劳之饩牵。
公之礼也。决高沙之壅。
徙蛮溪之传。公之智也。
免属官之纲。致及时之贡。
利必举。害必除。
公之信也。夫总五常以在躬之谓德。
德及于民之谓政。功之被于物也浅。
则其泽易竭。政之被于物也深。
则其久愈彰。公之去襄六年矣。
民始怀公之德政。而追思咏歌之。
得不谓之被物久而逾彰公之德乎。与夫在治而民之谓疑者异矣。
公前治蒲。亦由是德。
突厥居特峨山者千二百人。相率自外塞渡河。
归附于公。朝廷以虏众持疑两端。
未即信纳。公乃召其酋长。
以恩信谕之。虏皆泣下。
释兵解甲。伏以听命。
因请从齐鲁之间隙地以居之。编籍为耕民。
奏置备征军千人。日令督习。
无有他役。凡盗有新发。
无不立赴者。又教其军积纸为战衣千五百领。
矢不能陷。岁饥乏食。
民流徙不止。于是告廪发豆麰。
贱出以救之。完治城廨。
列树表道。用民之力。
而厚其酬佣。济活以万数。
逾期乃罢。有禽俱巢于属邑之树。
其一巢者为鸷鸟所攫。日暮偫鷇哀鸣。
闻者异之。悯其孤。
遽往食之。爱均已子。
鷇鸟能飞而后去。人咸以为至德之感。
及禽鸟焉。故公前之治蒲。
其仁泽被于物也既如彼。今之治襄。
其德政及其物也又如此。庸讵知异日蒲人之不有相率闻于天子。
而请公之德刻于金石。以传乎无穷哉。
亦将必有采者矣。谨继铭曰。
公德之容。宏深粹元。
公仁之丰。沈积秾秾。
内愉外怿。溥畅昭宣
政以之和。民以之安。
在昔羊公。惟德之理。
有碑于岘。实表厥美。
烈烈显德。蹈之者谁。
旷祀六百。惟公继之。
继之者何。爱民若子。
苞寒餔饥。其急逾己。
日者大江。淫至于民。
万门之命。将荡而覆。
是究是度。惟公之规。
乃决巨壅。大沴以移。
公之来朝。民泣牵衣。
公进就路。攀车从公。
专咸鹾利。无归于私。
公长御史。朝纲以釐。
帝曰汝贤。汝可承弼。
公逊不答。退惟让卑。
帝心益嘉。会襄人来。
请祀公德。刻之于石。
帝曰贤哉。汝真吏师。
政苟不惠。人谁汝思。
嘉乃懿绩。遂命起之。
告示襄人。谓尔咸宜。
帝德明圣。尔言适时。
勿谓天高。其神可欺。
勿谓室暗。而公不知。
善不善报。惟其所施。
尔不吾信。视公之为。
蒲民之生。实公是营。
襄民之富。实公是覆。
汉波滔滔。其注维东。
公思在人。与彼无穷。
公泽惟川。公寿惟山。
是祷是祝。期千万年。
崇碑峨峨。揭于岘巅。
民望而思。永昭后昆。
东林寺题名 唐 · 韦宙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大理少卿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韦宙
大中十二年
准诏岭南宣问。
六月二十九日再过此。
藏经旧日创置。
随寺毁废。
赖道深和尚藏诸石室。
言上人明上人以补其阙。
获睹旧绩。
触绪摧殒。
施三百千。
再建堂宇。
湖南江西皆扰乱一辞京阙。
三践危邦。
到此数刻。
与言明话道。
又乘轺北去。
男泽侍行。
今年七月
衔命按抚岭南
中旬之初。
番禺赴阙。
闻洪兵大扰。
乃直趋钟陵
既至。
留一夕。
察其阴谋。
备知情状。
明日章江
二十九日憩此。
与言明二上人谈元。
兼访经藏遗址。
晚晴西去。
六十四日。
余廉问江西
乃帅襄鄂许蔡四军赴镇。
十一月二十七日
兵次北田。
余虽擐甲。
戎事方殷。
经过松门。
迟迟不能去之以示暇。
送驻前锋于岘
再与言公游。
时明上人已物故。
悲怆久。
复跨马前去。
因书行止。
题于水堂壁。
大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御史中丞韦宙题。
岘山石幢拓本癸卯 清 · 翁方纲
 押元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六
岘山杜碑不可见,堕泪之石亦不存。
庆历以前七百载,寥寥此意留乾坤。
中间尚有题识否,江山空见岁月奔。
龙图学士左迁至王原叔。),为感废庙临荒村。
表修屋宇想登陟,因勒文字荐藻蘩。
宾从和诗刻诸石,如与从事中郎言。
召伯甘棠既勿剪,征南故事且复援。
万山之下岘之上,白日照曜临湘沅。
宜访斯碑为重建,覆以亭榭临以轩
仰睎羊公俯万世,旷看天宇倾一樽。
人生所感偶会合,岂唯登眺嗟寒暄。
丈夫磊磊动天地,名声不系寂与喧。
与人家国有实济,相对夙夜观本原。
叔子怀柔矢德信,真气已欲东吴吞。
暇尝置酒领宾客,已复吊古增郁烦。
石虽纪游石何与,山以人憩山弥尊。
熙丰转瞬宋南渡,中原北望伤精魂王龙图《复岘山》诸诗,后有皇祐嘉祐熙宁元丰元符绍圣崇宁淳熙诸题。「淳熙乙巳临川王厚之顺伯被命措置,邮传襄阳孟冬二日还辕,朐山高仲一、永嘉刘义山中山伯英饯别于岘首。天宇清肃,北望中原,慨然久之。」)
后来山河角尖缩,全局一覆于襄樊
信哉在德不在险,钜平死后恩逾敦。
异代游人那得识,但见霁景开晏温。
八觚翠石墨花满,千秋烟雨涕泪痕。
道辅书如大苏迹,拟装以配雪浪盆元符元年六月十日郡太守岑岩起饮饯前熙帅钟弱翁于此,吴周臣赵德麟魏道辅李方叔俱至。庚辰二月六日,吴周卿赵德麟赵君度谢公定魏道辅、魏承老同来。)
顺伯囊中有碑录,遗迹又为来者扪。
其馀客若星过罶,潭水日夜锵潺湲。
我得拓文不敢褫,重是贤达来更番。
嗟贤与否岂易识,史所不及匪目论。
粘之屋壁当登览,耳畔如叫湘山猿。
乞辨明魏岘按劾真德秀事奏 南宋 · 李道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八
伏为广德知军魏岘教授林庠,实按转运副使真德秀,乞覈实辨明事。
臣闻论事者当辨是非。
责治者当覈名实,天下未尝无真是真非之所在也。
然每患乎言之多端,听之易惑者,不覈实之过。
诚即其名以覈其实,则是者固不可以厚诬,而非者亦何可以自掩哉!
臣窃睹进奏院报知广德军魏岘按军学教授林庠不法,且乞避转运副使真德秀,得旨罢庠,而别与一等军垒差遣
臣窃谓德秀必有一是一非,惟以其实考之,则真是真非,当有不难辨者。
之奏虽为庠设,然以臣所闻,非按庠,乃按德秀也。
之按庠,谓其舍教职而任荒政,挟漕臣凌郡守
夫以一郡之民饥困欲死,陛下大捐廪以活之,仕乎此邦者出任其事,如救焚拯溺,何常职之可拘?
当此之时,军学堂试为重乎,本军振济为重乎?
出身济物,固儒者事,昧于轻重,而以庠终日坐仓为可鄙,则陋矣。
至于陵忽郡将,则诚不可不治。
然犹当问庠之所守为如何,设使庠之语言礼节或失婉顺,而所守者正,亦当屈己从之,未可以陵忽言也。
况庠之于岘,初未见语言礼节悖慢之实,则之深怨极憾于庠者果何为哉?
以此言之,之按庠,意必有在。
臣故曰「非按庠,乃按德秀也」。
德秀比肩事主,德秀虽任按察,若德秀所为未善,不肯苟徇,具以上闻,孰曰不可?
然臣不知果为是乎,德秀为是乎?
之奏为荒政言也,若曰某县流移者多而不能止,某乡死者众而不能救,某处济米给散之有欺,某邑粜钱出入之不明,某事则有何人之词,某条则有何日之案,各指其实而之,庠固无所逃罪,而德秀之失于任庠者亦无所辞其责矣。
臣窃闻之奏千馀,略不及此,特以「轻易朝廷,自专掠美」为德秀罪。
陛下试覈其实,为是乎,德秀为是乎?
夫自专固人臣之罪,而许以从宜者,乃人主之大权,掠美固君子所羞,而为君任怨者尤末世之邪说。
所陈,陛下欲济而易之以粜,陛下欲粜而易之以济,是为有司专擅之罪。
广德济粜,非臣所任,不能详知,然窃谓济粜俱急,转输不济,籴米未至而借济米以应之,济米有缺而乞粜米以益之,权宜集事,要阙成终,文籍具存,自无淆混。
若事理不过如此,则固亦陛下之所许,未至罪其专也。
至于掠美之说,则又不可不察。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职无他,任其父之事而已;
臣职无他,任其君之事而已。
故称人子之善者,必归美于其父;
称人臣之善者,必归美于其君。
擢是臣任是职,欲其称职而人善之乎,欲其不称职而人怨之乎?
使人臣任怨于下,则怨之者推其所从来,必归咎于上矣,主何利焉?
之矣,米陛下之米,民陛下之民也,独不曰臣亦陛下之臣乎?
以陛下之臣,奉陛下之令,散陛下之米,活陛下之民,何往而非陛下之德泽哉?
天下未尝有无实之名也,臣之事君当责其实,而求名与否不必问也。
若夫黎民阻饥,上所当恤。
此则如慈母之乳其子,初不为名。
乃有「恩归知己,怨萃朝廷」之,何其所见之异哉!
且民饥而不得食则怨,既得食矣,又何怨萃于上之有乎?
无足辩者。
然臣窃见近世风俗,日以衰弊。
人臣率顾一身利害之私,而不以国家生民为念。
臣虽不肖,每独忧之。
之谗行,恐自今分职授任者益以自专掠美为嫌,便文自营,谁任陛下事者?
虽所关甚大,此臣拳拳之愚所以上渎天听,不自知其烦也。
德秀一是一非,必有公论,伏望陛下特选朝士,或委邻路监司考覈其实。
广德荒政不举,则德秀为有负陛下,不可无责。
无实,则是以私意邪说上惑朝廷,上乞明正其罪,使天下知是是非非,不可混于圣明之世。
臣与德秀实为联事,愚忠所激,不复避嫌,且尚居部内,在臣职所当言,用敢冒犯以闻。
楚望赋67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序曰。登高能赋。谓感物造端者也。夫情以物感。而心由目畅。非历览无以寄杼轴之怀。非高远无以开沈郁之绪。是以骚人发兴于临水。柱史诠妙于登台。不其然欤。盖人禀性情。是生哀乐。思必深而深必怨。望必远而远必伤。千里开年。且悲春目。一叶早落。足动襟。坦荡忘情。临大川而永息。忧喜在色。陟崇冈以累叹。故惜逝慜时。思深之怨也。摇情荡虑。望远之伤也。伤则感遥而悼近。怨则恋始而悲终。达节宏人。且犹轸念。苦心志士。其能遣怀。是知青山之上。每多惆怅之客。白蘋之野。斯见不平之人。良有以也。余少历艰虞。晚就推择。扬子甘泉之岁。潘生秋兴之年。曾无侍从之荣。顾有池笼之叹。而行藏莫寄。心迹䍐并。岁月推迁。志事辽落。栖遑卑辱之地。窘束文墨之閒。以此为心。心可知矣。县北有山者。即禹贡所谓岐东之荆也。岧峣高敞。可以远望。余簿领之暇。盖尝游斯。俯镜八川。周睇万里。悠悠失乡县。处处尽云烟。不知悲之所集也。岁聿云暮。游子多怀。援笔慨然。遂为赋云尔。
眇乎忽然。
高山之颠。
露团团而湿草。
风烈烈而鸣泉
对苍茫之寒日。
听萧瑟之悲蝉。
廓独处而无晤。
吾凝睇乎八埏。
于是繁怀载纡。
积虑未豁。
生远情于地表。
起遥恨于天末。
霜尽川长。
云平野阔。
恨游襟之浩荡。
羁怨之忉怛。
寂焉长想。
倏若有亡。
固将言而已叹。
信无哀而自伤。
抚余情之增轸。
悼人事之多戚。
曾浮促之几何。
而思绪之缠邈。
思何忧而不入。
心何虑而不攒。
虽感目之一致。
终寄怀而百端。
若乃平原杳兮千里
晴山沓兮万里新。
迷故乡之处所。
灭爱旧之声尘。
愿寄言而靡托。
思假翼而无因。
徒极睇而尽思。
终夭性而伤神。
或复天高朔漠。
气冷河关。
汉塞鸿度。
吴宫燕还。
对落叶之驱寿。
怨浮云之惨颜。
尔乃永眺无见。
端居不聊(音留)
怆归轩之寂寂。
伤远客之悠悠。
月临城晓。
风送边秋。
唳鹤闻兮炯不寐。
凝笳动兮此夜愁。
及夫寒野萧条。
空山寂寥。
目鄢而途眇。
邯郸而路遥。
伤永离兮浦曲。
决远送兮河桥。
眺平芜之漫漫。
瞻远树之迢迢。
仡然直视。
嗌兮魂销。
形将槁木同植。
心与飞蓬共飘。
至如陇上从军
(疑)谪戍。
插羽朝急。
要鞭夜赴。
黯黯塞云。
苍苍关树。
甘埋影于异域。
暂回首于归路。
魂逝兮邑里。
目断兮烟雾。
步将前而复留。
望欲罢而还顾。
睹惊尘之歘起。
见征羽之将度。
泉石怆而增咽。
行旅悲而失措。
亦有捣衣思妇。
织锦佳人。
看粉黛兮无色。
视桃李兮非
君去兮还无期。
妾心兮私自悲。
高台四望杳无极
天涯一去何尽时。
天涯兮绵绵。
问道路兮将几千。
朝朝暮暮绮窗前。
长怀此恨终永年。
若夫羁旅失职之人。
放逐流离之客。
羌抱恨而谁诉。
块缄愁而不释。
于是穷泽际天。
沧流拂汉。
属荣悴兮时改。
遇炎凉兮节换。
莫不瞻草木而孤绝。
向风烟而永叹。
故夫望之为体也。
使人惨悽伊郁。
惆怅不平。
兴发思虑。
震荡心灵。
其始也。
罔兮若有求而不致也。
怅乎若有待而不至也。
悠悠扬扬。
似出天壤而步云庄。
逡逡巡巡。
若失其守而忘其真。
偫感方兴。
众念始并。
既情招而思引。
亦目受而心倾。
浩兮漫兮。
终逾远兮。
肆兮流兮。
宕不返兮。
然后精回魄乱。
神苶志否。
忧愤总集。
莫能自止。
虽刚悍武力之夫。
法度礼容之士。
孰不解威失毅。
废纲遗纪
借使据河负海。
牛山之美可游。
左江右湖。
京台之乐难忘。
□邈千秋金石悲兮绮罗伤。
顾山川以永慨。
邀山月而讵央。
乃若羊公怆恻于岘山。
孔宣悯然于曲阜
王生临远而沮气。
颜子登高而白首。
惟夫作圣明哲。
宽和敦厚。
亦复怛色愀容。
丧精亏寿。
故望之感人深矣。
而人之激情至矣。
必也念终怀始。
感往悲来。
沿未形而至造。
思系无而生哀。
此欢娱者所以易情而慨慷。
达识者所以凝虑而徘徊者也。
信阳军谢上表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省斋别稿》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畿西假守,仅输乘障之劳;
湖外分麾,复预专城之数。
洗印章而视事,望旒冕以知恩中谢。)
伏念臣瓠落凡材,抢微分。
三纪官涂之荏苒,十年幕府之栖迟。
浙水江圻,早安平进;
岷山粤岭,中事遐征。
半刺于岘南,列附庸于塞上。
试可乃已,终更亟还。
偶逃虞典之黜幽,荐冒汉廷之宣化。
义阳之偏垒,乃申伯之旧封。
土厚人淳,昔盖称于衍沃;
兵销赋简,今渐复于流移。
岂伊庸琐之资,堪此抚摩之任?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深仁怀远,大智烛微。
每求师帅之官,尤慎边疆之吏。
俯嘉勤拙,俾效疲驽。
臣敢不悉力安民,尽心固圉?
周邦咸喜,虽惭吉甫之诗;
共理惟良,愿广孝宣之治。
惜馀春741年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兮。回指于东方。
水荡漾兮碧色。葳蕤兮红芳。
试登高兮望远。极云海之微茫。
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
吟清风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
何予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
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
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
惜馀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
想游女于岘北。愁帝子于湘南。
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忧纷纷。
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
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改。
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情逾疾。
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越兮往西秦
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
沈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
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
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望夫君兮兴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
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孟点邓泳各转一官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三、《平斋集》卷二一
敕具官某等:唐、邓、息、蔡,复归版图,虽发纵之有人,亦莫府之交助。
尔能知体国,不惮从戎,效婉画于郾城,赞成功于岘首,特升一级,用奖贤劳。
可。
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袭封密国食邑三千户高公德政 中唐 · 崔郾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维天之高。仰悬象以辨其方。维地之广。资崇山以镇其域。申甫当列岳之位。允文上将之星。合德配功。古今攸重。巨唐二百廿载。穆宗皇帝握符御图。思勋烈之臣。重藩维之寄。诏工部尚书高公承简建节义成军。佩金鱼印。洎督郡而迁。镇于滑台。粤二旬。教化成。号令行。军旅知训。黎人安业。咸惧公报政之晚。乃明进律。移理乎他邦。则三军将安于拊循。阖境遽叨于惠养。于是部将秘书监殿中侍御史李忠义等。三州耆老缁黄等五百人。沥恳披诚。遣监军使宋守义以闻于天子。愿纪羊公于岘首。复借黄君于颍川。惟圣知贤。特可其奏。乃诏翰林侍讲学士中书舍人。俾纂述其绩。刻于贞珉。式昭我公之殊勋。昭示来裔。曰。公渤海人也。曾祖夔。皇朝凉州司马。赠凉州刺史。大父行晖。试怀州别驾。赠户部尚书。烈考崇文。邠宁庆节度使京西路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南平郡王。赠太师。在宪宗朝。刘辟西州之险。阻兵自固。卒被诛戮。时则司空梓潼之师。覆其巢穴。歼大憝以靖乎庸蜀。鸿功焕烂。刻于旂常。在穆宗朝。李㝏乘大梁之惊。拥众构奸。以稽王命。时则仆射公率众之郡。兵遂奔溃。戮凶徒以固其谯颍。丰功赫奕。镂于景钟。先皇嘉栾赵之勋。用韩彭之略。俾总旄钺。殿于是邦。济代成家。乃享其福。宜兹懿美。豕韦故国。白马通津。处东夏之冲要。襟西城之捍蔽。绵地千里。提封三郡。利兵劲卒。雄武实首乎天下。尽忠死难。勋绩常冠乎藩方。故节制澄清之权。皆以贤侯良帅精鍊勋庸董其职。所以重剧部而奖劳臣也。自元和末岁。东土艰勤。调发徵求。曷尝底宁。阴沴继灾。蒸人重困。田亩弃耒耜。里门空杼轴。邑有疮瘠。路有馁殍。徵税徒限于编户。行赏不及于连营。公始下车。劳以安之。来以康之。政以悦之。广敦劝之方以道之。浃辰而教行。期月而俗化。于是起凋瘵。复流庸。野归其耕。家举其织。咸被膏泽。而无残人。然后条举前弊。拜章列闻。乞免逋责。以宽征徭。殊恩俯降。特遂其请。于是鳏茕蒙其生惠。游隋劝其力穑。咸适乐土。且无废时。此龚遂所以播嘉声也。奸豪饥歉之馀。奸盗萌起。小则私窃于里闬。大则推剽于康庄。抵法禁及留狱犴者。布列于郡境。夫以居人宥密之地。孰不爱身。思安全而避刑者。率性之常道。孰能保生。怜其滥以宥其死者。公独推好生之德。察小大之狱。尽哀敬之心。贷其科条。咸使全活。故讴谣于封部。释冤滞于比宁。此安隆所以成茂化也。高旗长毂。精甲锐师。勤王之役。比岁而举。竭廪廥以给兵食。殚府库以奉军装。弊耗以空。物力未复。及公戾止。则禁彼浮靡。修其洁廉。由身以率人。自家以形外。钟鼓之乐。不注于心耳。采华之饰。不被于闺闱。节其宴游。绝其玩好。无私积以厚于已。必多方以赡于军。由是寒者温。馁者饫。资用是给。戎行臻宁。此祭征虏之奉公也。自顷师徒荐兴。节将屡换。咸有纪纲之仆。用资肘腋之亲。因隶是毙。且非吾土。方俗之异。董率攸难。公威令训齐。惠绥周洽感义戴德为一心。若凝寒之被阳和。如婴儿之蒙顾复。皆愿毕力。以奉辕门。此冯征西之得众也。至若罢不急之务。黜冗食之徒。戎器未备。则造器者加意。而戎器精焉。战马或阙。则有马者增职。而马政修焉。缮城池以固其金汤。饰廨署以避其燥湿。是皆贾彼馀力。因其羡财。人乐就役故无烦。功不逾时故无害。此又暂劳永逸之嘉绩也。美化之所熏灼。深仁之所浸渍。发于天和。达于人心。割股以致养。庐墓以尽孝。非懿行昭感。变其浇俗欤。功利及于人。慈爱布于下。戎士爱戴。编氓乐康。则有洁祀以荐诚。虔祷以资福。非厚德濡煦。激其深衷欤。虽渔阳之咏两歧。蜀郡歌五裤。比功类善。此无愧焉。当吴元济拒命淮西。公领相国晋公牙门之任。累以长策。赞乎兵机。及上蔡削平。偫师旅旆。诏以郾城之地。析置溵州。非宽能爱人。无以康疲俗。非威可驭众。无以定新邦。晋国乃表公之材。请受符命。于是掩骼埋胔。以导其和气。拯饥救患。以济其凶年。治屯营以劭农功。补坏堤以平水害。廨宇之卑也。则迁诸爽垲。而高其闬闳。传置之阙也。则创以道周。而丰其储峙。故有甘泉芝草之瑞焉。诏嘉其功。移守钜鹿。先是州封绵广。人力凋耗。兵革之后。田莱多荒。公乃计其户版。悉以配给。比尽地利。且广赋输。疏漳州溃溢之源。开龙岗废塞之窒。俾以善课嘉绩。如溵政焉。复以高第。迁于宋。淮海冲要。舟车会同。洎公来思。氓俗向化。属浚郊之变。连封俶扰。宋为属城之近。且居下流。兵力未任。物情疑骇。公乃蒐索补卒。以张其气燄。借货敛。以备其困乏。密表以布诚。飞檄以请援。贼㝏遣同恶曹简使于宋。悉索官私之财。公斩之以徇。自是凶徒夺气矣。竟能奋义旅。陈款诚。励支郡抗敌之心。绝偫盗乘隙之势。公之功也。策勋楙赏。镇于鲁邦。当宪宗皇帝扫荡青齐。分裂疆宇。合兖海沂密四郡之地。为东南藩。虽屡更剪恶。而俗未丕变。公于是详究利病。备陈纲条。复阙里之风化。修淹中之礼乐。寒暑一换。报功义宁。旌政进秩。乃之兹土。凡三剖郡符。再陟斋坛。冠左貉。仪大宪。以至于冬官长。皇上嗣位。嘉守土之臣。大布德泽。叙升品列。改受尚书右仆射。所以宠新绩而褒旧勋也。惟公端肃庄明。温仁惠和。戴君则竭其忠。临难则致其命。至于字疲人。抚三军。若治身疾。如理家事。公用不足。则舍私财以继之。饥人无告。则散清俸以赈之。故能使部校服义。蒸黎饮化。若熙阳。若飨太牢。此所以建休勋。彰茂节。处贵位。树雄名。谐大君之倚注。铺册府之光耀者矣。昔郑武继威桓之。而嗣为藩宣。条侯绛侯之功。而复为将帅。惟公克先训。显扬休声。畴庸自列乎方隅。延代继分乎茅社。君子为积善之祉钟于高氏也。宜哉。夫播美在词。贻惠在公。爰书盛德。永勒丰碑。俾后之人知甘棠之阴。留此地也。词曰。
上标星辰。下建藩方。
分彼土宇。授兹忠良。
烈烈高公。家声载扬。
应运宣力。合于我皇。
东郡奥区。豕韦旧疆。
化用浃洽。俗臻阜康。
昔在元和。坤维构乱。
南平奉诏。提师剪按。
乃执渠魁。乃清巴汉。
遂陟文治。爰登邦翰。
逮于长庆。夷门不龚。
公复仗义。首是奔冲。
活全支郡。屡挫偫凶。
锡以齐斧。藩于鲁封。
惟帝念功。时当进律。
俾临东。用屏王室。
元侯重寄。拔卿显秩。
以布氓隶。以讨军实。
公之牧人。以本于身。
若洒和风。如熙上春
缓其逋逃。赒其窭贫。
嘉惠乐施。善诱循循。
室有纴绩。野有稼穑。
俗知礼让。吏无掊尅。
于以咏歌。公之令德。
公之理兵。以推其诚。
抚驭用信。将和用平。
俎陈廊庑。惠遍羊羹
同彼休戚。均其宠荣。
百城秉命。十连从令。
奸慝不作。封疆底靖。
于以咏歌。公之善政。
爰升右揆。式殿名藩。
礼竣师长。勋高翰垣。
惟公之忠。惟帝之恩。
人瞻邵父。家识臧孙。
乃勒丰碑。昭示后昆。
陵谷有变。德馨常存。
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李公德政碑铭 中唐 · 宋申锡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夫辰象上分于天。圣人以躔次而辩乎九土。川岳下镇于地。王者以疆理而准乎四海。我唐受命。以立人极。参天地之数。体皇王之道。悬爵禄。裂郡县。以牧兆庶。以叙偫材。是以内有宰衡宗工之职。尹正天下。缉熙庶绩。外有方伯连率之任。董训戎律。考察风俗。伸之而宪章大备。本之而神人协和。交畅庞鸿。耿耀休烈。故能光宅万国。德隆三代。忠贤间出。翼戴扶卫。腾英声于夷夏。炳洪模于简册。建中四祀。盗据宫阙。德宗皇帝遵避翟之义。行巴汉之狩。时则有若太师西平王。戡大难。定大功。拯遏横流。匡复社稷。精诚贯于日月。神用迅于风雷。阴德感于生灵。元忠书于甲令。超卓百氏。芬华一门。此公之代业也。至若贰师成功于西域。飞将名播于北平校尉夺胡虏之气。侍中践戎马之地。太尉父子以大议佐国。乐安弟兄以持功居位。博士讲论于武观。谏议朝拜于兰台兖州以清约率下。白马以功直著绩。植节抱义。秉武兴文。何代无人。今古相望。此公之冑绪也。以言乎西平王。则长源峻址。从而可知也。以言乎公。则蕃衍茂大。推而可知也。公名听。字正思西平王第八子也。幼有远略。长而喜书。辛贤将帅之风。推归庆忌周勃简重之体。多属条侯。常加心义揣磨。功名感激。探前古成败之事。识先儒劝惧之旨。虽任子以著令。轻起家而就拜。释褐三迁。调补秘书省著作佐郎。鸿翼将抟于九霄。骥足未展于千里。始慷慨而徇志。故优游以从军。自是改殿中侍御史。领襄阳行府之职。有郦定进者。故为西平王麾下小将也。后以事获罪。械传灵台。公知其有武力。他日之可用也。以部曲故吏。送之咸阳。定进感公之知。唯恐不得其死。及讨刘辟。负羽前驱。以功入为左神策军将军。因以激语感动军尉曰。西平王尝以此军收京师。宜选子弟。参用慰抚。察常山恣睢。不修职贡。诏发禁旅。涉河问罪。公欲因事自显。决然请行。至止之日。公阴察潞帅卢从史首鼠两端。辅车合众。公献策于护军中尉吐突承璀。请遂擒之。承璀不之应也。以权不在已。未敢先动。乃察疏其事。指言可取。虽将不内御。而诏已中决。顷刻未就。危变在虑。公曰。事集。国家无遗镞之费。坐复五州之地。不集。独可斩一夫之首。以徇三军之士。给出潞垒。縳于槛车。协力同功。以时参定。特拜左骁卫将军御史中丞。破虏书勋。功高出冠于诸将。畴庸茂典。卫尉入侍于未央。朝廷益器全才。将委重任。试以牧人之术。观其驭众之能。旋授蔚州刺史。自蔚州五迁至楚州刺史。以忠信治军旅。以慈惠恤鳏孤。以易简为吏师。以谨严亲警卫。守三郡。将两军。去如始至。言皆可复。而富利之及于人。功实之济于国者。布在州里。播于声诗。公之守飞狐也。属艰难之后。开元旧制。寖以隳废。镕冶牟利。殽杂为巧。虽死罪必报。而奸弊不禁。公创开五炉。日铸炫钱五万。作为俭式。无敢误犯。人受其赐。于今称之。公之据安陆也。以上蔡不庭。专部进讨。公提徒步之卒。饵狼虎之口。当矢石者十七战。拔营栅者十四所。麾申州外壁。摲钟山全邑。其所挫败。不可胜纪。公之牧山阳也。会郓盗挺祸。天兵压境。公引寿春金痍之旅。杂淮阴篙楫之师。与五诸侯。分疆夹击。水陆兼道。直趋煦山。公独当一面。首下四邑。奉诏最后。成功最先。传海拒河。人心惶骇。系公勇进。殆至扑灭。自楚州三迁至太原尹河东道节度使。自中宪六加至检校右仆射司徒。若贯珠叠玉。天与神授。不知其所以然也。公之节制夏台也。执专征之弓矢。驱犯塞之犬羊。堡壁作固于金汤。烽燧不惊于疆埸。三月而报政。周岁而策勋。去病转战于陇西张堪殷富于河北。我有馀俗。时多与能。公之分阃灵武也。兵三覆以败戎虏。田万亩以实仓箱。地搜遗利百千计。岁省公费二十万。破羌之略。合充国之前规。积粟之多。曷唱沙之有备。公之居守太原也。一年而枹鼓不鸣。刑政以清。二年而足食足兵。荒闲辑宁。三年而事有常经。皆可作程。五伦之去会稽。攀车叩马。陈皓之离益部。老泣幼啼。各极一时。不谢二子。宝历元祀。公朝京师敬宗皇帝引对便殿。劳问之礼。有以加等。秉圭入觐。韩侯更锡其辂车。鸣玉在朝。士会亦加于冕服。赐诸侯以鈇钺。换大将之旌旗。改拜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滑州刺史。馀并如故。崇庙中受脤之重。膺闑外推毂之寄。威令先路。仁声载途。班白孩提。踊悦相贺。畏贾父而来晚。恐杜母之不至。公行将入境。坐鲜温席。问黎人之疾苦。推征赋之轻重。相山川之颓坏。审仓廪之虚实。阅甲卒之众寡。量衣食之薄厚。如风偃草。大革讹俗。元和中岁。师旅荐兴。邻境官军。寄食吾地。物力殚屈。比屋流离。簿书有堆委之烦。闾井有徵责之弊。逋租宿贸。系于空文。一旦之间。尽削名数。以度量权衡缗镪可计者。大凡七十八万。若大旱之沐膏泽。穷阴之煦阳和。动人心。声走区夏。朱晖之明惠贷。刘宠之去烦苛。方其事实。不啻过也。施于有政。曾未逾时。爰乐郊。就庇德宇。视远犹迩。相与如归。外入版籍者二千家。新垦荒莱者三千顷。信臣之耕农岁桓阶之人户月增。比其惠怀。曷足多也。先是濒河之地。殆百万亩。以权力相假。以富利相瞻。因其饶衍。窃占经界。公视其沃瘠之上下。与其艺植之劳逸。稽夫家之数。计种食之费。度地任力。随而受之。农其茂功。土化甘壤。一军绝歉食之叹。万井兴多稼之谣。王景之起废崔瑗之变蒲蔺。较其功利。无以加也。日者水旱无备。帑藏不充。兵食有菽麦之杂。军装乏缯纩之制。公省溢员之职。罢冗贸之徒。收散坠之羡财。减浮靡之甚费。用此惠济。沛然有馀。行及其期。不愆于数。耿秉简易以经务。叚频仁爱以垂声。参其能否。非所贵也。戎马之地。气尚杂习。三河之所殷会。四方之所枕带。逋逃容隐而为薮。萑蒲积习以成风。人用轻生。吏不知禁。公纠察有制。宽猛相济。涉道途者。若游于堂室。设门庐者。罕用于关键。重装大贾。通行昼夕。岑熙之犬不惊吠。黄霸之路不拾遗。考其政术。讵可称也。军有亲老。加之以衣服。卒有死丧。赙之以布帛。籍有虚缺。差第其功劳。职有罢免。选任其子弟。而又勤其部伍。习其武艺。辩背水登山之形势。明攻城野战之便利。校弓矢之疏密。试剑戟之铓钝。人百其勇。士一其诚。怀德惠而恐没其身。负恩泽而不爱其死。郤縠之义府斯在。韩信之军法以行。宜乎表正偫方。藩屏王略。居三公之府。作十连之率。自朔方以抵于右辅。自沛郡以至于滑台。出入数十年。绵亘数千里。重侯奕业。龙节武符。森棨戟以连户。拥旌轩而接壤。皆公之弟兄。更拜迭代。自两汉以来。未有如公茂族显赫于天下也。握重兵。居要地。而人心不厌。受高寿。食厚禄。而时情未满。实以西平王勋德方传于带砺。而公之绩用克绍于堂构者也。圣皇践位之明年。以大和纪岁号。庶政惟新。万物更始。云龙协而君臣同德。天地交而邦国泰宁。三州耆艾。百城庶吏。介冑之士。缁黄之徒。莫不感公之仁。饮公之惠。填城溢郭。越月逾时。或裹粮以即路。或零涕而乞拜。公始谕之以义。终则诘之以威。而人心逾炽。势不可遏。监军使宋守义列疏其事。上方忧勤理道。属任长帅。于是降发中之命。旌得贤之举。披文以徵乎卫鼎。述德以方乎晋钟。宣畅能事。允归行实。公抗疏牢让。谦惧不称。然心所重。终不得请。君子谓公之建一碑也。获三善焉。人爱戴。形于文奏。一善也。恳辞叠至。乞寝篆纪。二善也。茂功显迹。存乎不朽。三善也。成此异美。焕乎国风。庶元凯之勋。永垂芳于岘首。窦宪之绩。不专耀于燕然词臣奉诏。勒铭贞石。其词曰。
天地正气,间生人杰。
云雷遘屯,卓立勋节。
社稷匡复,神祇感悦。
方夏乂宁,祆氛荡灭。
德不望报,功无自伐。
拯彼生灵,遏其溃穴。
公之代业兮,耿乎前烈(其一)(一章)

海岳粹精,炳为英灵。
代济忠贤,国有典刑。
下绩侯服,上应将星。
桓桓武功,郁郁文经。
才实兼姿,登翼泰宁
出车受脤,叠耀帝庭。
公之似续兮,播乎德馨(其二)(二章)

剖符三郡,鈇钺四镇。
待物以诚,示人必信。
灵邱法铸,安陆接刃。
淮阴降旗,朔方乘衅。
鸣沙剪寇,并州不阵。
惟道是从,惟义是顺。
公之报政兮,秉圭入觐(其三)(三章)

郊劳有礼,宴喜有容。
披呈肝胆,协契云龙。
振耀来仪,欣戴时邕。
宏宣利泽,懋建功庸。
锡以辂车,赐之歌钟。
麾幢迭代,带砺分封。
公之事业兮,载援高踪(其四)(四章)

西自朔方,亘于右辅
东及淮徐,达于郑圃。
政循兄弟,军传子父。
陟为龙光,袭彼龟组。
并列门戟,俱开幕府
辉焕丹青,超卓今古。
公之庆钟兮,享此多祜(其五)(五章)

广武绝涧,黎阳要津。
河山气象,京洛风尘
劲卒利兵,畅毂文茵。
殿于是邦,牧彼疲人。
当朝受命,指日遄臻。
华巅熙熙,剪发欣欣。
公之戾止兮,煦然如春(其六)(六章)

淄右不虔,王师问罪。
兵车骚动,道途繁会。
徵责征营,伏窜颠沛。
昭布惠训,周知利害。
虚籍必除,逋租尽贷。
罔不礼畏,罔不爱戴。
公之去弊兮,同伤是赖(其七)(七章)

商归市井,农复田畴。
甍栋云罗,舆马川流。
昔叹两岐,今也惟杯。
歌五裤,今也重裘。
门罕扃固,路无苛留。
俾之欢康,不复劳愁。
公之惠化兮,实在贤侯(其八)(八章)

邈岐垒垣,增除戎器。
精练武旅,驰驱介驷。
屝履馀资,仓储大备。
其下皆让,与人共利。
金散廊庑,风行土地。
善则归人,材无所弃。
公之咨访兮,允协军志(其九)(九章)

辉宣理行,旌别循良。
尊临千里,表率一方。
彼邦之人,出言有章。
媚于天子,观为国光。
岂无竹帛,岂无旂常。
愿兹篆刻,可揭康庄。
公之德政兮,垂休无疆(其十)(十章)

崔慎由剑南东川节度使 唐 · 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
夫尊任辅相之道也。
入则秉钧衡以临群辟。
出则赐弓矢以长诸侯。
宠光不渝。
寄属咸重。
将求良翰。
乃命台臣
太中大夫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慎由
继美德门。
承家贵位。
缙绅伟望。
礼乐上流。
挺松筠之贞姿。
兰荪之懿行。
自居多器。
累历清华。
禁林才擅于多能。
纶阁词推于巨丽。
物情愈茂。
廷誉甚高。
再列贰卿之崇。
亟阐六条之化。
爰加奖任。
益委重难。
屡启嘉谋。
俄参大柄。
而周涉寒暑。
备见器能。
道巳著于始终。
恩岂殊于中外。
眷兹东蜀。
实曰奥区。
俾授旌旄。
以彰优重。
叔子望高于岘首。
次公声振于颍川
孰有后先。
率是为理。
勉宏风教。
期懋厥庸。
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京湖赵置制启1218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西清寓职,幸联中禁之班;
南纪宣威,密倚上游之重。
昔尝忝同寅之事契,今共分一面之顾忧。
江汉相望,政如唇齿;
边陲是急,未布腹心,辱贻翰之相先,愧脩词之不敏。
恭惟某官康时志大,经世才周。
历块过都,扫空冀野之北;
离群绝类,独步衡湘以南。
自结九重之知,不阶尺寸之援。
褰帷出使,一道澄清;
缓带临边,累年靖谧。
属者虏来犯塞,公不顾身,陈宣王复古之诗,续诸葛出师之表。
英槩凛凛,宁退保一隅之偏;
义旗堂堂,有北向中原之意。
胡马既退,汉波随清。
渚宫而趋樊城,已张先势;
经碛卤而绝大潢,行纪隽功。
某久缀从班,冒当阃寄。
自抵司存之始,即闻禁报之来。
枝梧至艰,鏬漏方阔。
每念风寒之宜护,讵容脉络之不通?
有来好音,叶济滋事。
瞻羊公于岘首,阻趋铃阁之严;
刘表荆州,窃有宝邻之幸。
与赵判官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八
塞垣窃,眇然天掾之卑;
幕府泛莲,仰止元僚之重。
既束装而至境,敢脩贽以及门。
某官文成一家,书破万卷。
昔庆历之盛,清献见谓于名臣;
由建炎以来,忠简独称于贤相。
亶惟望族,早决隽科,宜冀北之扫空,何周南之留滞!
侧闻当宁,方急备边。
属者专城,既精求于颇、牧;
有如后乘,宜首载于邹、枚。
谅婉婉以赞筹,且飒飒而草檄,少施馀智,立策隽功。
宾主登临,何但勒丰碑于岘首;
神仙指点,又将引归路于蓬莱。
某涉世至迂,承家不竞。
菜羹陋巷,粗安贫者之常;
丹灶草堂,雅有终焉之志。
因出营于亲釜,偶来踏于京尘。
既谋邻境以需瓜,甘学老人之种橘
云何销印,莫追失马之还;
及此拿舟,几有葬鱼之阨。
亲友赞休休之策,上官移急急之符。
顾未暇于招魂,又岂谙于析律!
尚喜出庇临之下,庶亲承教诏之馀。
虽无堂下之言,可裨采择;
设有幕中之辩,窃冀优容。
白居易新乐府成五十章并效其体 其二十三 青石(激忠烈也)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四
青石出石坑,绰楔可为碑。
于古初无是,秦汉始有斯。
藉用传名垂不朽,杜预因以高岸深谷致虑而立二碑。
于岘山殊高低吁哉,好为后世之名有如此。
岂知今日陵谷未变而高岸立,石已毁灭无遗。
道旁德政谁果甘棠咏,坟前神道无过谀墓辞。
是以白氏有感乎此,独思传真卿秀实之忠烈,庶不负地灵产石,与夫石工费磨治。
吾欲因此扩充之,忠烈出板荡,万民早受危。
不如纪循吏佳政绩,俾万民各安耕田凿井老老幼幼乐雍熙。
天下无兵戈,何必效彼颜段捐躯尽节为。
萧振上遗表特赠四官制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六、《海陵集》卷二○
蜀帅之雄,今为天下冠。
朕深咎往昔,委非其人,家用不宁,众怨且戚。
既得良二千石之旧,民曰苏矣。
未再岁而失之,朕心恻焉,兹有悯典。
具官某延阁之老,备更险夷。
顷在朕前,知略辐辏;
分虎于外,告猷益嘉。
卧护四川,卓然有异等之效。
甫升褒命,而遽革闻于朝。
卒不可为,遗表来上。
慨念风采,衋伤何穷!
朕惟尔之再入蜀也,蜀父老扶杖来迎,欢呼之声数百里不绝。
今而反旆,乃以丧行。
思之者同堕泪于岘首之碑,祀之者当侑食于文翁之庙。
追宠有命,尚其知歆。
可。
抚州重建拟岘台咸淳八年九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黄氏日钞》卷八八
宇宙间奇观,其惟山水之会也哉!
亦惟水之来者远,而山之截者骤,斯为奇也哉!
江汉东流数千里以相合,汉之将合于江而未合,尚数百里,势方奔驶豪击,而岘山岿然压其冲,遂为宇宙间一奇观。
江汉之南,山川磅礴,远自闽广,其来亦数千里,乃有盱水北流抚州山城下,将数百里以合于江,林阜旁簇,秀蔚无际,而城堞亦岿然压其冲,既奇矣,又为宇宙间一奇观。
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因作台其上,名之曰拟岘,又得南丰曾公为之记,瑰辞胜槩,相与发挥,模写形容,妙于图画,其文流布四方,人人争诵,如身游此台。
出云气而临风雨,凡所谓水之浪波汹涌、破山拔木,山之苍颜秀壁,颠崖拔出,与夫平冈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荒溪烟树、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可按记坐挹,愈奇矣。
然公惟颂咏此州之乐,未尝有羡于岘山之事也。
政和元年太守狄公再葺此台,时则有若溪堂谢公又为之记,始谓叔子于岘也,悼岁月之易失,愤功烈之未成,登山临水,慷慨激昂,而邹湛辈乃进溢美之辞,不能赞叔子之决。
其言愤发,抵掌功名,期与天壤相敝,夫岂与曾公异旨哉?
呜呼,是当观其世也已。
夫自混沌既判,造化融液,钟之则为山川之奇绝,孕之则为人物之瑰异,登临啸咏,天者妙合,盖无一非自然而然。
岘山正不待叔子而后重,此台亦何待拟岘山而后重?
典午非正,南北势分,羊陆区区,各私其主,此岂盛世事?
而登山叹息,可为佳话耶!
于皇我宋,时至仁祖,八荒一域,所至皆春,游岘山者自熙然于大江之北,游此台者自熙然于大江之西,裴公之筑,曾公之记,皆不过取形势相类而言,初何羡于彼?
新法纷更,绍述挑衅,时至政和,何如时也,譬之大木,枝叶已有害,不待本之拨矣。
谢公以迈往之才,处寂寞之滨,旁观默察,岂无先见?
此记特有所托而发,固不暇言。
此州之乐,亦岂真有羡于岘山之事哉?
咸淳七年,余承乏此州,顾此台特卑陋,不称其景物,屋亦老且压矣,明年乃尽撤而更之。
高广皆视昔加倍,栏槛一开,万景皆入,有无远弗届之象焉。
乃方是时,襄汉适以捷闻,岂有开必先,此殆有默为之兆者欤?
继自今尽洗楚氛之恶,重游岘首之胜,熙然一家,吾见复如嘉祐时,磨崖颂功,朝夕泚笔,岂特记此台之重新而已乎!
是年九月朔朝奉郎、知抚州军州事、节制军马、兼江西提举黄震记。
襄樊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五八、《可斋续藁前》卷五、《永乐大典》卷八二六九、乾隆《襄阳府志》卷三二、同治《襄阳县志》卷一
大宋淳祐十一年四月二十有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统兵高达幕府王登提师复襄、樊两城。
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
其铭曰:
壮哉,脊南北。
繄墉壑,几陵谷。
乾能夬,剥斯复。
千万年,屏吾国。
节镇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二、《玉海》卷二○二《辞学指南》
东自梓定剑南东川潼川府。),西从益求西川成都府。)
东载名于岘山南东道襄阳府。),西次立于梁州山南西道兴元府。)
河阳盟津河阳三城孟州。),东得太原之壮河东太原府。)
淮南扬土淮南扬州。),荆无渚之忧荆南江陵府。)
节建阆中,军名安德阆州。)
兴居齐土,成处镇土济南府真定府。)
彰曰邺国,昭为潞国相州隆德府。)
华原沮水,宜多所感之人耀州。)
武陵桃源,是谓有常之域常德府。)
宁海、镇海,杭都、益都临安府青州。)
陆本在于临汝汝州。),清实莅于番禺广州。)
曰横瀛兮,乃景城河间之地沧州河间府。)
曰平静兮,为清源、琼管之区泉州琼州。)
载惟夔国之名也,实自宁江而肇于夔州。)
镇静无哗,岂京口桂林之异镇江府静江府。)
定平不扰,无寻阳吴会之殊江州平江府。)
定彼冯翊,护彼河中同州河中府。)
宁于宣城,安于钜鹿宁国府信德府。)
鄞水兮国次五位庆元府。),庆襄邑兮保先五福拱州。)
东阳咸谓于宁土婺州。),鄜畤允为于大麓鄜州。)
乃顺洮阳洮州。),乃成府谷府州。)
房陵康兮房州。)平山陕郡之臻陕州。)
符离静焉宿州。),信自合肥之笃庐州。)
武以昌始,地惟鄂强鄂州。)
南阳黔中武信武泰邓州绍庆府。)
滑台、洋川武成武康滑州洋州。)
入中山而众则皆定中山府。),服均阳而彼乌敢当均州。)
或秦雄而遂信秦州遂宁府。),或邕建以延彰邕州延安府。)
威著长乐福州。),忠闻许昌颍昌府。)
宁有后先徐州武宁利州宁武。),在徐土、葭萌之地;
安分上下冀州安武潭州武安。),据信都、岳麓之疆。
镇七其名,自东先绍兴府。)
洪次于南,麟由西并隆兴府麟州。)
安居陈国之位淮宁府。),宁秉澶渊之柄开德府。)
洮熙河而熙以名著熙州。),潼华阴而华焉域正华州。)
泸浚别州,泸平川泳泸州泸川浚州平川。)
昭安彰之三化,淯水密泾金州密州泾州。)
兴泰奉之三宁,彭原兖郑宁州袭庆府郑州。)
遂普二安,严剑从命严州隆庆府。)
淮建二康,蔡升向风蔡州建康府。)
彰曹南、崇汉东,而昭具信赣兴仁府彰信,随州崇信,赣州昭信。)
安郧国、宁容管,而清兼远融德安府安远容州宁远融州清远。)
宜作庆始,宜为远终宜州庆远。)
阳安化之郡内庆州庆阳。),源乐城之域中赵州庆源。)
犍为湖亳,以及康嘉昭集永嘉定府安吉州亳州德庆府。)巴郡端舒,而暨蜀重肇安崇恭州重庆端州肇庆舒州安庆蜀州崇庆。)
岳阳顺昌汝阴岳州岳阳顺昌府顺昌。)光光山凤翔好畤光州光山凤翔府凤翔。)
宁建富沙,雄建晋国建宁府建宁平阳府建雄。)
天平郓城,凉平陇坻东平府天平渭州平凉。)
然则永兴长安嘉兴,而忠正下蔡京兆府嘉兴府寿春府,),静难终居于邠水。
按:邠州
拟岘台记后景定四年八月 宋 · 家坤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一、同治《临川县志》卷九、光绪《抚州府志》卷九
耳目之所接者皆物,心之所会者为理。
君子周游斯世,历览宇宙,不胶乎事物以为胜槩,不役乎耳目以为胜赏,身之所至,心亦至矣,心之所存,理亦存焉。
事物万殊,理则一致,耳目异趣,心则同归。
彼以物观物,则南北东西封疆之各异,浅深大小山川之各殊,风气有醇疵,土地有厚薄;
若以理观物,则飞跃上下,莫非化机,屈伸蛰藏,莫非精义,大而日月星辰同其运行,微而草木昆虫同其生化矣。
盖理之所著,心之所察,通天地等一胜慨,合人我共一胜实,非彼疆此界可得而私其同异,非管窥蠡测可得而囿其广狭也。
郡城隅有台宅高阜,昔人谓其风物可齐岘首,名曰「拟岘」。
吁!
以理言,吾不知其所以为异;
以物言,吾不知其所以为同。
其差殊者非理之真,其近类者非物之真。
以为同也,则尽天下风景实相贯通,何独临汝岘首可以相拟以为异也,则临汝岘首尚莫得而相比周,况天下散殊之风景哉!
昔人不尽言、不尽意尔,宜有以发之。
《国风》不忘召伯茇憩之地,《鲁颂》载歌僖公乐饮之处,流风善政,与故国山川相为悠久。
羊叔子于岘首,其殆类是。
吾侪缮治亭馆,以修其物,不若明审政教,以修其理,拟其游观之迹,不若拟其牧养之心,此心此理,流动充满,不为耳目事物所梏,与天地造化同其不息,则千百载而一日,千万人而一心,可使当年行乐之处,长为后日去思之地。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可以拟,又可以拟鲁,可以继召伯,凡大夫师长不惟逸豫居其地,宜其民永其闻者,吾各得而拟之。
俯仰今昔,无人而不自得,何山川同异之足云!
然则吾之扶植斯台者,不以畚筑,不以陶瓦,不以户牖矣,愿相与心领而意会。
景定癸亥仲秋眉山家坤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