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初到善溪慧照庵寄张无尽五首 其一 1104年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天宁寺
明月洲头一笛风,暮云灭尽水吞空。
倚筇笑语无人问,疑是西湖落梦中。
天觉韵二首 其一 1104年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善溪
欲振云庵出格风,直教魔界化成空。
此邦已属张无尽,二佛难同一化中。
天觉韵二首 其二 1104年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善溪
百千万亿恒沙佛,正眼观来总是空。
纵有毗耶方丈子,为渠权置睫眉中。
初到善溪慧照庵寄张无尽五首 其二 1104年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天宁寺
山勒回流作窟盘,翠萝绾带结鸳鸾。
故应此境幽难画,乞与庵僧自在看。
余尝问无尽居士曰往问悦公参素侍者有何言句无尽居士曰见悦说昔素问无为如何说悦拟开口素大笑悦当有省宣师为侍者余于丛林三见之矣政和元年又会于显忠寺且欲归江南作三偈送之 其一 1111年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青山自在人情外,白业空消𡋯土中。
岁晚一帆江海去,群飞争看刺天鸿。
张商英 明初 · 韩守益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二
依阿新法疏高铨监税荆南倏左迁。
为信生生出因果,东皋犹有施僧田。
清臣先臣过余于龙安山出群公诗为示依天觉1104年 北宋 · 释德洪
 押豪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龙安山
随轩文字海,异宝罗周遭。
忽见张公诗,雪浪翻惊涛。
坐令千岩,万壑风怒号。
如君阅缙绅,异材杂蓬蒿。
我公廊庙姿,王室久勤劳。
只今天下望,北斗太山高。
验君平生术,月胁窥秋毫。
嗟余人世外,灵台关钥牢。
行将侣白鸥,浩歌作远逃。
已作华亭叟,月明水一篙。
送逸禅者归荆南无尽居士 北宋 · 释德洪
长沙大虫方肉醉,倚树痾痒威见尾。
逸禅来展寂子机,举足欲促适其睡。
后身荆州张曲江,解锻佛祖如老庞。
如闻去作丹霞问,正当一口吸西江
西江一口吸得尽,是汝法身应有剩。
要令川客读此诗,都作蒋山吞硬。
张天觉退传庆书1104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石门文字禅》卷二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龙安山
某启:某青山白云之人,其踪迹不愿上王公贵人之齿牙,纵浪大化,饱饭足矣。
不虞阁下过顾,千里惠书,以崇宁见要,挽至人天之上,使授佛之职,责以重振西祖已坠之风。
其以阁下所责甚重,某之材力甚薄,不敢辄冒宠命,作偈辞免,意阁下必怜其诚,从其所欲,弃置之久矣。
而礼意益勤,三返其使,欲一相见而已。
某翻然改曰:无尽居士道大德博,名声遍华夏,独立四顾,为我家门墙。
又先云庵之执,今区区于一愚比丘,其可终不往也?
故间关而来,阁下一见,过有称赏,尝谓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人,拨置形骸,倾泻意气,奇章。
张无尽居士退崇宁书1104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石门文字禅》卷二九、《缁林尺牍》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龙安山
某启:诵相公佳句,愿见二十年矣。
每念威德崇重,辩才无碍,未易酬对。
顾省钝根无异,能解非所堪任,以是久不敢行诣耳。
不谓比来照禅师书中,过辱绪言见及,如佩黄金良药之赐。
阁下昔与云庵、兜率神交道契,为内外护,虽当时从游之人如某者,亦蒙记录。
爱人而及屋乌,谓徒虚语,今始信然。
又蒙辱以崇宁见召,尚未识门屏,而据授以师位,衲子惊怪,莫不改观。
实以鄙陋,恐临事失职,有累阁下知言耳,故不敢辄受。
谨课成拙颂六首,缮写呈上,聊供阁下千里法喜之游。
干冒钧重,不胜愧悚。
无尽居士1122年12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南台寺
无尽登庸,百僚畏詟,坐政事堂,德长于两府,诸公自刘中书、吴门下皆昆弟蓄之。
观其退归山林,与衲子游,书词谆谆,不翅如骨肉然,贤者莫不怪之,安知此老人以法为亲乎?
龙安照公、倚公之风,遂托名不朽,其亦老赞公、卢玉川、希上人之流亚也耶!
张天觉见赠韵1108年 北宋 · 唐庚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别公归去养天和,见说清朝士已多。
裙舍登门何处曳,顶缘受记昔曾摩。
几时傅说重调鼎,去岁成汤已解罗。
会引鉴湖为故事,要从英主乞三峨
敏叔敏叔书云日与张卿天觉唱和) 宋 · 许景衡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匆匆候馆陪欢笑,别去而今又几年。
冠盖由来在天上,音书还肯寄江边。
也知官长多诗句,未省谁人与酒钱。
近日频频看除目,诸公要路亦腾骞。
荆门张天觉 宋 · 魏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坐清。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三朝元老心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奏弹张商英崇宁二年八月戊申 北宋 · 石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二、《续资治通鉴》卷八八
尚书左丞张商英,于元祐丁卯尝为河东守臣李昭叙作《嘉禾篇》,谓:「神宗既登遐,嗣皇帝幼冲,中外震惧,罔知社稷攸托」。
是时哲宗即位之后,尚曰「罔知攸托」,可乎?
又曰:「成王幼冲,周公居摄,诛伐谗慝,卒以天下听于周公,时则唐叔得嘉禾
推古验今,迹虽不同,理或胥近」。
方是时,文彦博、司马光等来自洛郊,方掌机务,比之周公,可乎?
元符之末,先帝遗弓,陛下入继大统,而权臣用事,乘君父不忍言之时,起邹浩新州商英是时实典词掖,谓:「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
叔向曰:『大臣重禄而不谏,小臣畏罪而不言,此患之大者』」。
又曰:「思得端士司直在庭」。
又曰:「浩径行直情,无所顾避」。
所谓浩之直情径行,果先帝之所取乎?
先帝不取而商英取之,可乎?
张商英 南宋 · 何麒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五、《容斋随笔》卷一五
元祐元年,除权发遣开封府推官公事。
时朝廷渐欲更改役法等,而谏者或诋斥裕陵。
公上书曰:「先帝末年,参用韩琦、富弼之语,釐改新法之不便于民者,以十七八计。
为其子者,正当遵用父道,以守其成。
故《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今先帝陵土未乾,即议更变,以理言之,得为孝乎?
今群臣诋斥者,实繁有徒。
使先帝政事傥有不善,当先帝时何不尽言指陈,上疏极谏,而今乃迎合时好,妄肆莠言也?
臣乃先帝识擢之人,难以改节立朝,乞除臣外任差遣」。
乃除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陛辞之日,又以劄子极言先帝政事不可轻改,且言:「司马光在先帝时,与王安石议论,闲废几十五年,其意必欲自行己学,此为有理。
若他人在熙、丰则附熙、丰,在元祐则附元祐,此乃反覆射利之人,不可不察」。
因自陈身受裕陵之恩,不忍取合群小之意,至于泣下。
宣仁哀之,谓曰:「卿忠臣孝子也,但朝臣多言熙、丰政事有未便者。
已令子细讲求利害,非轻改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原注引。)」。
为熙宁御史,则逐于熙宁;
为元祐廷臣,则逐于元祐;
为绍圣谏官,则逐于绍圣;
崇宁大臣,则逐于崇宁;
为大观宰相,则逐于政和
无尽居士牧牛颂 北宋 · 释子淳
 押先韵
头角峥嵘未兆前,乱云深处任安眠。
不随芳草遥山去,何用芒童更著鞭。
张天觉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炎而附,寒而去,喜朝而恶莫者,俗皆然。
方丞相汉东时,通书牍、接殷勤者,颍川先辈一士而已。
乃知任安砥柱之心,不独称于汉世。
政和元年七夕人黄□长睿父观于洛阳
天觉循资制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五、《盘洲文集》卷二三
兵出西方,人百其勇,第功行赏,小大不遗。
尔名在辕门,战攻有绩,进秩一等,用示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