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加恩汴州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朕闻后来其苏。
动必从于人欲。
天监厥德。
静宜布于国恩。
近者优恩。
多因州使侥门。
淹留敕命。
或公然隐匿。
全不施行。
官吏但言幸浚郊。
暂离洛邑
盖逢岁稔。
共乐时康。
不谓奸官。
遽彰逆状。
为厉之阶既甚。
覆宗之祸自贻。
俾我生灵。
遘兹纷扰。
永言轸恻。
无辍寐兴。
宜覃雨露之恩。
式表云雷之泽。
汴州城内百姓。
既经惊劫。
须议优饶。
宜放二年屋税。
兼公私债负。
如是在城回图钱物。
及公私质库。
除点简见在外。
实经兵士散失者。
不计年月远近。
并宜蠲放。
兼不得辄差配。
管内户有因纳税入州。
便值更变。
或散失车牛。
其车牛许本主识认。
勤王之节。
虽出自勋贤。
入贡之劳。
抑繇于使介。
其有诸道进奉使
或巳入汴州
陷失土贡。
宜与收破。
无劳重有贡输。
专人经劫夺者。
宜与优给。
不轨之徒。
巳加显戮。
无辜之士。
当慰幽冤。
马彦超宋敬殷等宜与追赠。
逆人有子及弟侄者。
仰并释放。
一切不问。
辇辂之下。
奸逆遽兴。
既难戢于戈鋋。
因莫分于玉石。
昨王师攻下汴州之时。
剪除凶逆之际。
恐其士庶。
偶陷锋铓。
言念伤殂。
良多嗟悯。
宜令石敬瑭遍加存问。
兼勘在城杀伤人口奏闻。
量加给恤。
卫主亡躯。
摧凶效命。
偶徇胁从之势。
终怀忠荩之诚。
首议向明。
理宜行赏。
昨车驾初到城下之时。
有将士率先开门。
及下城朝见。
宜令石敬瑭奏闻。
当与甄酬。
禁暴戢兵。
实由武德
安民和众
乃契天心。
车驾自离洛京
戒严兵士。
不配一物。
不役一夫。
河流井水。
自此外无取。
尚恐州县以迎驾为名。
妄有配率。
如或察知。
必不容恕。
布泽之命。
必叶于群心。
宥过之文。
庶臻于至理。
应天下诸州府见禁囚徒。
除十恶五逆。
杀人光火劫盗。
合造毒药。
官典犯赃。
伪行印信屠牛外。
罪无轻重。
并宜释放。
瑕疵可涤。
既责其自新。
稂莠未除。
必从于去害。
应诸道或有人先偶曾为非。
及其背役衙官
惧罪藏隐。
宜令随处长吏
设法招携。
各勒归家。
一切不问。
诸色人不得辄有摇动。
如或自守狂迷。
尚且结集。
当令严加捕捉。
无致遁逃。
贵静封隅。
永安黎庶。
策名筮仕。
诚切于进身。
制禄命官。
义从于责实。
既惩黩货。
宜有代耕。
应天下州县官员逐月俸料。
如闻支给多不及时。
纵或支遣。
皆是烂弱斛斗。
既阙供输。
难责廉慎。
自此随处官员所破料钱。
宜逐县人户。
于合送纳税物内计折充支。
一则免劳于人户输纳。
一则便于官僚。
仍下三司
速与计度。
抡选之道。
虽在精研。
调业之劳。
颇闻艰苦。
应选人内。
有过格年深。
无门参选。
纵有材器。
难遂进趋。
宜令三铨磨勘行止。
即与今年冬集。
判成选人例。
量材注官。
如或诈称。
不在此限。
为政之要。
切在无私。
听讼之方。
唯期不滥。
天下诸州府官员。
如有善推疑狱。
及曾雪冤滥。
兼有异政者。
当具姓名闻奏。
别加甄奖。
敬老之规。
前王所重。
养亲之道。
为子居先。
应有年八十巳上。
及家长有废疾者。
宜免一丁差役。
俾遂奉养。
许国之心。
忠贞为本。
承家之法。
孝友为先。
应天下有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兄弟继世义居者。
随处长吏闻奏。
当行旌表。
嫌疑之衅。
多起于苍黄。
似是之非。
率难于明辨。
应去年四月一日诸州府军变内。
有诖误身没者。
并许子孙礼葬。
顷以两军对垒。
仍废交锋。
亡殁甚多。
暴露不少。
宜令滑濮郓澶卫等州。
各据地界内。
有暴露骸骨。
并与埋瘗。
仍差官致祭
其馀诸道州府有暴露者。
亦委长吏指挥埋瘗。
夫天灾流行。
时雨愆亢。
既关地分。
宜减国租。
今岁岐华登莱。
自夏稍旱。
须加轸念。
以示优恩。
四州所管百姓。
长吏切加安恤。
其所旱损田苗。
宜令检行。
诣实申奏。
与蠲减税租。
仍不得有差徭科配。
于戏。
罪已责躬。
前王之大德。
涤瑕荡秽。
往世之深仁。
致逆孽之乱常。
盖眇冲之寡德。
诚深惕厉。
罔敢怠荒。
既行逮下之恩。
当守不移之信。
更在朝廷卿士
藩翰侯王。
同坚奉守之心。
共致治平之道。
宜布遐迩。
当体朕怀。
宥过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
刑故无小。义绝惠奸。
罪疑惟轻。事全诛意。
圣贤明训。今古通规。
非法无以振其威。非恩无以流其泽。
故有功不奖。何以激尽忠。
有罪不刑。何以戒为恶。
二者无失。庶务有成。
朕统华夷。不求奢侈。
临食虑兵师之馁。授衣思黎庶之寒。
仗中外勋贤。壮国家基址。
荧惑应犯而自退。太阳暂蚀而复圆。
百果无不熟之方。五谷无不丰之处。
顾惟寡德。何称嘉祥。
保义军节度使石敬瑭晋州留后安崇阮洺州刺史张进耀州团练使孙岳宁州刺史高允瑰等。杜绝诛求。
寻加奖谕。陶玘辄为聚敛。
自掇愆尤。功过既分。
黜陟有异。在朝备见。
列国皆知。不贪者转更无私。
有过者必应自省。四方侯伯。
皆朕忠臣。万国人民。
皆朕爱子。惨舒是系。
赏罚齐行。务德者雅合古贤。
效尤者自干朝典。除邓州见取责情罪诸色官员及亳州李邺外。
其诸道州府。如八月巳前。
或有偶违条制干国章者。诸色人并不得更有托诉。
若或此后有违。许人上告。
当勘情罪。必举刑书
误决小儿狱御札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二
朕闻恤刑之典。贵务好生。
申罪巳之言。庶明知过。
今月七日据巡军使浑公儿口奏。称有百姓二人。
以竹竿习战斗之事。昨朕初闻奏报。
实所不容。率尔传宣。
令付石敬瑭处置。今旦安重诲敷奏。
方知悉是幼童为戏。载聆谠议。
方觉失刑。循揣再三。
愧惕非一。亦以浑公儿诳诬颇甚。
石敬瑭详覆稍乖。致人当枉法而殂。
处朕于有过之地。今减常膳十日。
以谢幽冤。其石敬瑭是朕懿亲。
合施规谏。既兹错误。
宜示省循。可罚一月俸。
浑公儿决脊杖二十。仍削其在身职衔。
配流登州。常知所在。
其小儿骨肉。各赐绢五十匹。
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
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
并须子细裁遣。不得因循。
长乐老自叙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余世家宗族。
始平长乐二郡。
历代之名实。
具载国史家牒。
余先自燕亡归晋。
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
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
契丹汴京
为戎二主所制。
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
高祖皇帝今上。
顾以久叨禄位。
备历难危。
显祖宗。
下光亲戚。
亡曾祖讳凑
累赠至太傅
亡曾祖母崔氏。
追封梁国太夫人
亡祖讳景。
累赠至太师
亡祖母褚氏。
追封吴国太夫人
亡父讳良建。
秘书少监致仕。
累赠至尚书令
亡母张氏。
追封魏国太夫人
余阶自将仕郎朝议郎朝散大夫朝议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
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
再为翰林学士
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
再为宏文馆大学士
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
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一为长春宫使
又授武胜军节度使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侍中
又授检校太师中书令
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
兵部侍郎中书侍郎
再为门下侍郎刑户吏尚书右仆射左仆射
三为司空
两在中书
一守本官。
又授司徒兼侍中
赐私门十六戟。
又授太尉侍中
又授戎太傅
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开国公鲁国公
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国公
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
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上柱国
功臣名自经邦致理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先娶故德州户掾褚讳濆女。
早亡。
后娶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师礼女。
累封蜀国夫人亡。
长子平。
秘书郎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
次子吉。
秘书省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
第三亡子可。
秘书省正字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
第四子幼亡。
第五子义
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定国衙内都指挥使
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右春坊太子司议郎
太常丞
第六子正。
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定国军节度使
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太仆丞
长女适故兵部崔侍郎讳衍子太仆少卿名绚
封万年县君
三女子早亡。
二孙幼亡。
唐长兴二年敕。
瀛州景城县庄来苏乡改为元辅乡。
朝汉里改为孝行里。
雒南庄贯河南府雒阳县三川乡灵台里。
晋天福五年敕。
三川乡改为上相乡。
灵台里改为中台里。
时守司徒兼侍中
又奉八年敕。
上相乡改为太尉中台里改为侍中里。
时守太尉侍中
静思本末。
庆及存亡。
盖自国恩。
尽从家法。
承训诲之旨。
关教化之源。
在孝于家忠于国。
口无不道之言。
门无不义之货。
所愿者。
下不欺于地。
中不欺于人。
上不欺于天。
以三不欺为素。
贱如是。
贵如是。
长如是。
老如是。
亲事君事长。
临人之道。
旷蒙天恕。
累经难而获多福。
曾陷蕃而归中华。
非人之谋。
是天之祐。
六合之内有幸者。
百岁之后有归所。
无以珠玉含。
当以时服敛。
以籧篨葬。
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
以不及于古人。
故祭以特羊。
戒杀生也。
当以不害命之物祭。
无立神道碑。
以三代坟前不获立碑故。
无请谥号。
以无德故。
又念自宾佐至王佐。
及领藩镇时。
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
皆形于公籍。
所著文章篇咏。
因多事散失外。
收拾得者。
于家集
其间见其志。
知之者罪之者。
未知众寡矣。
有庄有宅有偫书。
有二子。
可以袭其业于此。
日五盥。
日三省。
尚犹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为子为弟。
为人臣为师长
为夫为父。
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馀矣。
为时乃不足。
不足者何。
不能为大君致一统。
定八方。
诚有愧于历职历官
何以答乾坤之施。
时开一卷。
时饮一杯。
食味别声被色。
老安于当代耶。
老而自乐。
何乐如之。
时乾祐三年朱明月。
长乐老序云。
立唐五庙诏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德莫盛于继绝。
礼莫大于敬先
庄宗立兴复之功。
明宗垂光大之业。
逮乎闵帝
实纂本枝。
然则丕绪洪源
皆尊唐氏。
继周者须崇后稷
嗣汉者必奉高皇。
将启严祠。
当从茂典。
宜立高祖太宗庄宗明宗闵帝五庙。
令修唐史敕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六
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
纪传未分。书志咸阙。
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
若岁月寖深。何由寻访。
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修撰唐史。仍宰臣赵莹监修
即位赦文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四
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
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
是以夏德既衰。爰启有商之祚。
炎风不竞。肇开皇魏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
受遗辅政。敢忘之忠。
仗钺临戎。复委之任。
匪躬尽瘁。焦思劳心。
讨叛涣于河潼。张声援于岐雍。
竟平大憝。粗立微劳。
才旋旆于关西。寻统兵于河北
训齐师旅。固护边陲。
只将身许国家。不以贼遗君父。
外忧少息。内患俄生。
群小连谋。大臣遇害。
栋梁既坏。社稷将倾。
朕方在藩维。亦遭才搆。
逃一生于万死。径赴阙庭。
枭四罪于九衢。幸安区宇。
将延汉祚。择立刘宗。
徵命巳行。军情忽变。
朕以众庶所迫。逃避无繇。
扶拥至京。尊戴为主。
重以中外劝进。方岳推崇。
黾勉虽顺于群心。临御实惭于凉德。
改元建号。祗率于旧章。
革故鼎新。宜覃于霈泽。
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
积庆累功。格天光表。
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
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改乾祐四年广顺元年
正月五日昧爽巳前。应天下见禁人等。
罪无轻重。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故汉枢密使杨邠卫都指挥使史宏三司使王章等。
以劳定国。尽节致君。
千载逢时。一旦同命。
悲感行路。愤结重泉。
虽寻雪于沈冤。宜更申于渥泽。
并可加等追赠。备礼归葬。
丧事官给。仍访子孙叙用。
其馀同遭枉害者。亦与追赠。
马步诸军将士等。勠力协诚。
输忠效义。先则戡平内难。
后乃推戴朕躬。言念勋劳。
所宜旌赏。其员僚将士等。
各与等第。超加恩命。
仍赐功臣名号。巳有功臣名号者
别与改赐。应左降官。
量加叙录。亡官失爵之人。
宜与齿用。配流徒役人。
并许放还。巳殁者任从归葬。
所有杜仲威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宾幕元随亲戚及诸色人。先因惧罪。
至今逃匿者。并可放还。
任自取便。昨者犯罪人苏逢吉刘铢阎晋卿李业后赞聂文进郭允明及同时犯罪人等家族骨肉。
先巳释罪疏放。其逐人所有亲戚。
及门客元随。职掌在诸处者。
切虑尚抱忧疑。今并释放。
所在不得更有恐动。内有手下先管庄田钱谷人等。
巳下三司磨勘。了日一任逐便。
诸处有犯罪逃亡之人。及山林草寇等。
咸许自新。一切不问。
各还乡里。自务营生。
仍仰所在切加安恤。所繇节级
不得衷私妄有恐动。如赦到后。
一月不归本业者。复罪如初。
内外文武臣僚致仕官。诸军将校使职员。
及前任藩侯郡守文武朝列。前内诸司使副使前禁军指挥使前资军副使等。
各与等第加恩。应见任文武臣僚内诸司使诸道行军副使方马步军都指挥使
如父母在。未有恩泽者即与恩泽。
如亡殁。未曾追封赠者亦与封赠
巳封赠者更与封赠。晋汉以来。
兵革屡动。赋役烦并。
黎庶疮痍。鳏寡孤茕。
不能自济。为人父母。
曾不闵伤。应天下州县所欠乾祐元年二年巳前夏秋残税。
及派徵物色。并三年夏税。
诸色残欠。并与除放。
所有澶州巳来。大军经过之时。
沿路人户。恐有蹂践。
两边共二十里。并乾祐三年残欠秋税并放。
河北沿边州县。自去年九月后来曾经契丹蹂践处。
其人户应欠乾祐三年终巳前积年残欠。诸色税物。
并与除放。仍委逐处长吏倍加存抚。
至于防守边塞。优恤疲羸。
利害之事。各宜条奏。
自前或有拒捍契丹。显立功劳。
及将吏之中。有殁于王事者。
具名以闻。当议酬奖。
应系三司主持钱谷败阙场院官。取乾祐元年终巳前徵纳外。
累经较科。灼然无抵当者。
三司分析闻奏。别候指挥
秋夏徵科。旧有规制。
如闻诸道州府。别立近限催驱。
或缘逼䠞过深。转致供输不易。
至使蚕欲老而求丝债。禾未熟而取谷钱。
但无逋悬。何须急暴。
应天下百姓纳税租。并取省限内纳毕。
不任促限徵督。如是军期急速。
即不拘此例。访闻诸处人户。
逃移在外者。自前省司虽累行招携。
多未归复。兼知逃户税赋。
摊配居人。公私之閒。
未甚允当。念其疾苦。
常轸于怀。宜令所司商量。
别行条贯。庶使逃移者即归乡土。
见居者渐遂舒苏。免困生灵。
以副勤恤。藩侯郡守
寄任非轻。立政之先。
养民为本。每及徵赋。
尤要徇公。其逐处仓场库务。
宜令节度使刺史专切钤辖。掌纳官吏。
一依省条指挥。不得别纳斗馀秤耗。
旧来所进羡馀物色。今后一切停罢。
朕早在藩镇。尝戒奢华。
今御寰区。尤思节俭。
况国家多事。帑藏甚虚。
将缓忧劳。所宜省约。
应乘舆服御之物。不得过为华饰。
宫闱器用。并从朴素。
太官常膳。一切减损。
诸道所有进奉。皆助军国支费。
其珍巧纤华。及奇禽异兽鹰犬之类。
不得辄有贡献。诸无用之物。
不急之务。并宜停罢。
帝王之道。德化为先。
崇饰虚名。朕所不取。
苟致治之未洽。虽多瑞以奚为。
今后诸道所有祥瑞。不得辄有奏献。
古者用刑。本期止辟。
今兹作法。义切禁非。
盖承弊之时。非猛则奸凶难制。
及知劝之后。在宽则典宪得宜。
相时而行。庶臻中道。
今后应犯盗赃及和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巳前条制施行。
应诸犯罪人等。除反逆罪外。
其馀罪并不得籍没家产。诛及骨肉。
一依格令处分。天下诸侯。
皆有亲校。自可慎择委任。
必当克效参裨。朝廷选差。
理或未当。宜矫前失。
庶协通规。其先于在京诸司
军将充诸州郡元从都押牙孔目官内知客等。并可停废。
仍勒却还旧处职役。设官分职。
具列司存。离局侵权。
诚为挠紊。今后诸司公事。
并须各归局分。不得越次施行。
朝廷之务。显有旧章。
职官具存。安可废坠。
如闻自前诸司公事。多有壅滞。
今后并可速疾举行。国之大事。
在祀为先。苟爽吉蠲。
深为渎慢。如闻自前祠祭牢馔。
颇亏肃敬。今后委监察御史严加觉察。
必须丰洁。庶达精诚。
稍或不恭。国有常典。
近代帝王所在陵寝。合禁樵采。
俾奉神灵。唐庄宗晋高祖各置守陵十户。
以近陵人户充。汉高祖皇帝陵署职员。
及守陵宫人时月荐飨。并守陵人户等。
一切如故。仍以晋汉之裔。
为二王后。委中书门下处分。
自古圣帝明王。莫不好贤纳谏。
是以立诽谤之木。采刍荛之言。
时之利病罔不知。政之得失无不察。
达聪明目。其在兹乎。
应内外文武臣寮。有见识灼然益于治道者
许非时上章闻达。山林草泽之閒。
怀才抱器之士。切在搜访。
免致遗贤。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所宜旌表。
以励时风。于戏。
致理保邦。非德教无以安万国。
发号施令。非诚信无以示四方。
其或言出行违。朝行暮改。
是为秕政。何以子民。
更赖栋梁羽翼之臣。左右前后之士。
共扶寡昧。同致雍熙。
思寘器以永安。睹覆车之可戒。
纳隍驭朽。予岂忘诸。
釐革有所未尽者。有司具启请以闻。
请纂集晋朝实录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臣伏睹上自轩昊。下及隋唐。
历代帝王。享国年月。
莫不裁成信史。载在明文。
编修祇自于本朝。或追补亦从于来者。
曾无漏略。咸有排联。
踪迹相寻。源流可别。
五运生成之道。于是乎彰明
一时褒贬之书。因兹而昭著。
古既若此。今乃宜然。
辄敢上言。庶裨有作。
伏以晋高祖少帝。两朝临御。
一纪光阴。虽金德告衰。
盖归历数。而炎灵复盛。
固有阶缘。先皇昔在初潜。
曾经所事。舜有历试之迹。
禹陈俾乂之功。载寻发渐之由。
实谓开基之本。近见史臣修高祖实录。
神功圣德。靡不详明。
述汉之兴。由晋而起。
安可遗落朝代。废缺编修
更若日月滋深。耳目不接。
恐成湮没。莫究端由。
伏惟皇帝陛下德洽守文。功宣下武。
化家为国。备观王业之源。
续圣继明。益表帝图之美。
旧章毕举。坠典聿修
伏乞睿慈。敕史官纂集晋朝实录。
晋朝实录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监修国史时。
奉诏修晋朝实录。
伏以皇帝陛下武功定业。
文德化民。
河图雒书。
将荐圣明之瑞。
商俗夏谚。
无轻典诰之资。
厚言贻诫以宏心。
彰往考来而在念。
臣等任叨南董。
才愧班荀。
属辞亏朗畅之功。
总论寡精微之识。
秩无文于昭代。
浪塞阙如。
收遗韵于传闻。
冀开来者。
奉兹铅椠。
赏以油缃。
同倾献状之心。
上副成书之命。
所撰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少帝实录二十卷。
谨诣东山阁门呈进。
前代帝王置守陵户祭享禁樵采诏乾德四年十月癸酉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太常因革礼》卷八○、《宋会要辑稿》礼三八之一(第二册第一三五八页)、《文献通考》卷一○三、《宋史》卷一○五《礼志》八、《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三一
自古帝王,受天眷命,功侔造化,道庇生民,咸载简编,宜崇典礼。
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牷;
或陵寝虽存,不禁樵采。
朕顺考古道,咸秩无文,方怀景慕之心,敢怠寅恭之意。
其太皞葬宛丘炎帝长沙黄帝葬乔山,颛顼临河,高辛葬濮阳,唐尧葬城阳虞舜葬○陵,女娲赵城夏禹会稽商汤宝鼎县周文王武王咸阳县汉高祖长陵,在长安北,后汉世祖洛阳界,唐高祖三原县东,太宗醴泉县北,凡已上一十六帝,各置守陵五户,每岁春秋二时,委所在长吏,各设一祭。
商中宗太戊内黄县东南高宗武丁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葬毕原,汉文帝霸陵,在长安东宣帝杜陵,在长安南魏太祖于邺晋武帝洛阳后周太祖文帝隋高祖文帝并葬富平县,已上一十帝,各置守陵三户,每岁一享。
秦始皇帝昭应县汉景帝阳陵,在长安东北,武帝茂陵,在长安西,后汉明帝章帝并葬洛阳魏文帝阳山,后魏孝文帝富平县唐玄宗奉先县肃宗醴泉县宪宗奉先县宣宗云阳县梁太祖伊阙县后唐庄宗新安县明宗洛阳东北,晋高祖寿安县,已上一十五帝,各置守陵两户,每三年一祭。
仍并委所在长吏,祀以太牢,以羊代。
周桓王渑池县灵王河南柏亭西,景王洛阳太仓中,威烈王洛阳城西隅,前汉元帝葬渭陵,在长安县成帝延陵,在咸阳县哀帝义陵,在扶风平帝葬慎陵,在洛阳东南殇帝葬康陵,在慎陵茔中,安帝葬恭陵,在洛阳北,顺帝洛阳西,质帝洛阳东南献帝渭城西,魏明帝河清县大石山,高贵乡公洛阳瀍涧之滨,陈留王葬平原,晋惠帝葬太阳陵,在洛阳怀帝悯帝并葬平阳西魏文帝富平县东魏孝静帝邺郡唐高宗奉天县中宗富平县睿宗奉先县代宗富平县,德宗葬云阳县顺宗富平县穆宗奉天县恭宗三原县文宗富平县武宗三原县懿宗富平县僖宗奉天县昭宗缑氏县梁末帝伊阙县后唐清泰帝葬明宗陵南,已上三十八帝陵寝,常禁樵采。
应已上帝王寝庙,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日,具有无废阙批书历子。
其祠祭仪注,仍令有司颁下。
故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右金吾卫上将军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赠太子太师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建隆元年二月 北宋 · 杨廷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
周显德二年十二月五日开府仪同三司右金吾卫上将军检校太师许国公王公薨于位。
皇上废朝,搢绅泫涕,诏赠太子太师
大宋建隆元年春二月十四日甲申,迁葬于河南县紫宅乡宣武管宋村,礼也。
公之得姓,公之门阀,公之勋庸,公之胤嗣,有国史焉,有家谍焉,有丰碑焉,有行状焉,此不书。
但叙历任官秩,丧葬年辰而已。
公讳守恩字保信
太原人,故明宗皇帝佐命元勋、太师、赠尚书令韩王之子也。
体貌魁杰,器宇宏深。
绍弓冶于德门,建功名于圣代。
明宗九三潜跃,委质于和门;
及九五飞翔,策勋于绛阙。
始授东头供奉官,相次授洛苑、六宅、尚食等使,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
戊子岁,上有事于圆丘,升坛之日,诏以与皇孙为夹侍使。
寻授左羽林军将军,未几授宫苑使
庚寅岁辽州刺史,俾昼锦于故乡也。
秩满授左武卫大将军,爵开国男,邑三百户。
寻进爵开国子,邑五百户。
晋高祖之有天下也,授检校司空大内皇城使
未期,再牧于辽。
寻转卫州刺史
丁先王忧,毁瘠过礼。
起复授右千牛卫大将军,爵开国伯,邑七百户。
又转左屯卫、右领军、左骁卫大将军
累被宠灵,居官次。
凡居委任,皆著勤劳。
虽居拱极之班,每切奉亲之孝。
以太夫人在潞州,上章宁觐。
适遇犬戎咆𠷺,晋祚凌夷,天人合发于煞机,皇纬谁当于帝座。
区区少主,不如归命之侯;
嗷嗷苍生,真比在庖之肉。
时潞帅相国张公惧兹魁首,奔赴梁园,天假壮图,请公巡警
乘秋雕鹗,方呈天外之姿;
得水鲛龙,非复池中之物。
公英雄奋发,机略潜生。
推戴并汾,扫除凶丑。
于是扼天井,控壶关,蕃将惧公而靡旗,汉祖赖公而称帝。
境才数舍,众无一旅,六合涂炭而潞民以宁,盖公之雄才庙算也。
即授公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昭义军节度,泽、潞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相次授开国佐命忠节功臣潞州大都督长史特进检校太尉进爵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未几授静难军节度,邠、宁、庆、衍等州观察处置营田押蕃落等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开国公,邑二千户,实封五百户。
丁太夫人忧,孝将灭性。
寻起复,授镇军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夺情之异数也。
二年永兴军节度使,寻授检校太师西京留守尹正神都,保釐洛邑也。
三年躬趋象阙,入觐龙颜,授推诚奉义翊戴功臣进爵莒国公,增邑四千户,实封一千一百户,右领军卫上将军,处明廷而冠环卫也。
太祖皇帝应天顺人,握图御极,授右金吾卫上将军进爵许国公,增邑四千五百户,实封一千三百户,隆宠泽也。
世宗嗣位,授开府仪同三司,增邑五千户,彰覃庆也。
方将再提虎印,重领雄藩,忽婴二竖之祅,俄梦两楹之奠。
即世之日,年五十四。
公始从筮仕,迄至归全,所锡功臣自开国佐命忠节,至推诚奉义翊戴;
所授官自尚书右仆射司空太保太尉,至太师
所授阶自银青、金紫,历光禄特进,至开府仪同三司
所任职自东头供奉官,历洛苑、六宅、尚食、宫苑、皇城等使,至同平章事
所授封爵自开国男,历子、伯、侯,至许国公
所授勋自柱国,至上柱国
所食封自三百户,历五百、一千、二千、四千、四千五百,至五千户
实封自五百户,历一千一百,至一千三百户;
所理郡再牧辽,一临卫;
所临镇潞、邠、雍、西京留守
所授朝班自左羽林军左武卫右千牛卫右屯卫右领军卫左骁卫大将军右领卫右金吾卫上将军
薨赠太子太师
呜呼!
公才兼文武,智实变通。
契叶风云,位崇将相
唐朝旧德,汉室勋贤。
既得志而复得时,虽非寿而且非夭。
存殁之盛,其谁可侔!
诚间世之伟人也。
嗣子继昌等承家有则,在疚得仪。
虞深谷以为陵,刻徽猷而在石。
铭曰:
箕山之精,汾水之英。
降我王公,为国之祯。
辉华门阀,煜赫功名。
世济其美,莫之与京。
鳞翼早攀,风云玄契。
叠掌内司,累登环卫
幨帏出牧,宽猛相济。
展我宏才,宜乎乱世。
天地之否,犬戎猖狂。
资我王公,翼于汉皇。
二仪再造,四维重张。
三公衮冕,上将旂常。
节制雄权,保釐重寄。
宣□惠和忠肃恭懿
卫、霍勋业,名器。
何用不臧,水舟陆骥。
云北落,星□中台
□□□□,交亲尽哀。
洛城之西,邙山之隈。
斯为玄宅,魂兮归来!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六八二。
左街僧录惠大师文集序1000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谓儒书为外学
工诗则众,工文则鲜,并是四者,其惟大师
大师世姓高氏,法名赞宁,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吴兴郡德清县
祖琄、考审,皆隐德不仕,母周氏,以唐天祐十六年岁在己卯,某月某日,生大师于金鹉山别墅,时梁贞明五年也。
武肃王钱某专制江浙,后唐天成中出家。
清泰初,入天台山受具足戒,习四分律,通南山律。
长兴三年武肃薨,文穆王讳嗣位大师声望日隆,文学益茂。
时钱氏公族有若忠懿王讳、宣德节度偡、奉国节度使亿、越州刺史仪、金州观察使俨、故工部侍郎昱,与大师以文义切磋。
时浙中士大夫有若卫尉卿崔仁冀工部侍郎慎知礼内侍致仕杨恽,与大师以诗什唱和。
又得文格于光文大师汇征,受诗诀于前进士龚霖,由是大为流辈所服。
钱塘名僧有若契凝者,通名数一支,谓之「论虎」;
常从义者,文章俊捷,谓之「文虎」;
大师毗尼著述,谓之「律虎」,故时称四虎焉
署本国监坛,又为两浙僧统,历数十年,像法修明,缁徒整戢。
太平兴国三年忠懿王携版图归国,大师奉真身舍利塔入朝。
太宗素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别赐紫方袍,寻改师号曰通
故相卢朱崖,深加礼重。
参知政事李穆,儒学之外,善谈名理,事大师尤为恭谨。
八年,诏修《大宋高僧传》,听归杭州旧寺,成三十卷,进御之日,玺书褒美。
居无何,徵归京师,住天寿寺。
参知政事苏易简奉诏撰《三教圣贤事迹》,奏大师与太一宫道士韩德纯分领其事。
大师著《鹫岭圣贤录》,又集《圣贤事迹》凡一百卷。
制署左街讲经首座
至道元年知西京教门事
今上咸平元年,诏充右街僧录
先是,故相文贞公悬车之明年,年七十一,思继白少傅九老之会,得旧相吏部尚书宋琪,年七十九;
左谏议大夫杨徽之,年七十五;
郢州刺史、判金吾街仗事魏丕,年七十六;
太常少卿致仕李运,年八十;
水部郎中直秘阁朱昂,年七十一;
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年七十九;
太子中允致仕张好问,年八十五;
大师时年七十八,凡九人焉。
文贞公将宴于家园,形于绘事,以声诗流咏播于无穷,会蜀寇作乱,朝廷出师,不果而罢。
今九老之中李、宋、杨、魏、张已先逝矣,大师年八十二,视听不衰。
于本国,历武肃文穆、废王、忠懿凡四世,于朝历梁两帝,后唐庄宗应顺清泰晋高祖少帝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梁王,我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我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通今上凡十五朝,而能受《洪范》向用之福,处浮图具瞻之地,岂所谓必得其寿,必得其位者乎?
大师以述作颇多,叙引未立,猥蒙见托,不克固辞。
总其篇题,具如别录。
凡《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学集》四十九卷。
览其文,知其道矣。
因徵其世家行事,备而书之,使后之传高僧、铭塔庙者,于兹取信云(《小畜集》卷二○。)
此所举仅三虎,或脱一虎,或「四」为「三」之误。
卫上将军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989年12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帝冕而躬耕之明年,端拱纪号之二祀夏五月戊戌上将军邢国公薨,开宝皇后之父也,于后唐为外孙,于汉室为驸马
上闻之震悼,有诏辍视朝一日,赠侍中,崇戚里也。
嗣子衔恤上章,请刻石于神道。
下相府,俾西掖掌诰之臣考其实而文之。
于是详求家谍,参用国史,论次功行,直而叙云:臣闻仲尼修《春秋》,载王姬之筑馆;
子长述《史记》,列外戚之《世家》。
《诗》称下嫁于诸侯,《传》云纳女于天子。
内所以敦睦九族,外所以协和万邦。
副马以纪官,著濯龙之通籍。
其来尚矣,可得言焉。
然而或祸败自贻,或贱微为累。
张敖汉祖之子婿,孝惠之后父,亲则亲矣,而贯高之衅生焉;
卫青平阳之所天,子夫之爱弟,贵则贵矣,而郑季之出耻焉。
加以器盈则覆,位不期骄。
吕禄以后族而封王,北军共击;
班勇以父功而尚主,东市被刑。
简册具在,骄矜可诫。
则有世开鲁馆,家袭韩坛,享必复之公侯必大之门户,长守富贵,无忝祖宗,兼将相崇高,居后妃之亲族,殊勋懿行,溢美于青编,善始令终,腾荣于明代,惟我故广平公之谓乎!
公讳字仲俭
世居广平号为著姓,公以生于西都,今为洛阳人也。
其先微子启,以帝乙长子,商受庶兄,言不用以归周,国既亡而封宋。
盛德不泯,列于三仁;
垂裕下延,遂参五伯。
绵绵瓜瓞,世有其人。
远则昌居代邸,对周勃以责公言
近则唐朝,并姚崇而行直道。
至公家族,门阀益光。
累赠太子太师追封莒国公讳俨,追封莒国太夫人李氏,大王父母也。
天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赠尚书令追封卫国公讳瑶,追封卫国太夫人朱氏,王父母也。
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房州刺史、累赠太师讳廷浩后唐义宁长公主、追封楚国太夫人,考妣也。
皆积功累行,克致高门,翼子谋孙,遂钟馀庆。
先是,晋天福初房州太师二千石汜水关使张从宾之叛也,力战死之。
公即房州太师之长子也。
方居幼学,爰丧父天晋高祖以公死政之孤,贵主之子,存恤抚养。
俟其成人,乃补殿直,俾奉朝谒。
寻迁供奉官时天福三年也。
重以晋祖常事庄宗,有旧君之礼,每贵主入见,听其不拜。
时兵戎方炽,经费不充,惟公之家,赐与甚厚,尽而复取,亦无倦色。
一旦,晋祖从容贵主曰:「朕于主家无所爱惜,但朝廷多事,府库甚虚,主所知矣。
今辇毂之下,桂玉为忧,可命偓分司西京,以丰就养」。
因厚遣之,且敕留司具晨昏伏腊之用,至于醯醢,率有备焉。
既而汉高祖侍卫军,朝望攸重,以公名家子,又后唐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欲以女妻之。
乃命长子承训奉书于贵主,且先以袭衣名马遗焉。
承训即汉之开封尹魏王也。
公与贵主拒而弗纳。
汉祖又敕其子曰:「宋氏不谐,勿复见我矣」。
贵主知志不可夺,遂许之。
汉祖出为北京留守,表公偕行,因补衙内都虞候
七年,汉祖使公修朝贡之礼,礼成而退,恩宠有加,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骑都尉、充北京武德副使
少主嗣位,改北京皇城使,寻迁检校刑部尚书轻车都尉时开运元年也。
三年检校尚书、右仆射上轻车都尉
俄属疆埸失守,戎虏乱华,汉祖首建义旗,遂成大业。
睦姻行庆,公实首焉,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广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驸马都尉
世祖微时,常羡执金之仕;
魏朝纳婿,但求傅粉之容:兼而有之,斯足贵矣。
时汉氏虽建大号,犹用晋祖之正朔,即天福十二年四月也。
九月,加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行右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进封开国伯增食邑四百户,赐开国奉圣功臣
既而改纪年之号,覃在宥之恩,矧兹勋戚之家,固被便藩之泽。
乾祐元年,加特进开国侯增食邑三百户
少主之嗣统也,在谅闇之中,念藩垣之重,乃以斧钺授于亲贤,授检校太尉使持节利州诸军事,行利州刺史,充昭武军节度使、利巴集等州观察处置等使进封开国公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改赐开国奉圣保定功臣
嘉川异俗,绵谷旧封,素推设险之,遥仗建侯之利,位兼掌武,不亦优乎?
二年十月,出镇滑州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豕韦旧都,灵昌古郡。
贞庄师律,初登南郑之坛;
藩翰王畿,实主北门之管
年犹未冠,议者荣之。
无何,将相分权,君臣道失,周祖出潜渊而或跃,知宝命之在躬。
戡黎之功,已歌于西伯;
升陑之众,遂指于南巢。
公勤识几微,深明祸福,以为不周已折,建一指以难扶;
大宝有归,顺三灵之改卜。
周室肇基,庆泽首被徽章,广顺元年增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改赐推诚奉义翊戴功臣
三年,丁楚国太夫人忧,京毁过礼,亲族悯之。
服阕,授左监门卫上将军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礼卒通丧,恩隆近侍。
周庐有次,环阊阖以无虞;
羽卫载严,致华胥之甘寝。
世宗之伐淮夷也,公实从焉,授右神武统军寿州行营副部署、兼右厢排阵使
属王师渐老,戎辂再征,江南大率舟师,次于东㳍洲下,断我苏、杭之路也。
世宗遣公率战舰数百艘以袭之,且命襄帅慕容延钊领轻骑登陆而进,与贼遇于江中,合势大战,尽破之。
世宗蒙犯矢石,跋履山川,多为野庐,以驻行阙。
忽有猛虎近于乘舆,公引满射之,一发而毙。
叛命之,既摧枯而拉朽;
咥人之兽,复食肉寝皮
岂比乎楼船将军徒矜水兽,射声校尉但署虚名而已哉!
既而刘瞻委城纳款,李景割地称臣,班师旌淮甸之功,议赏复滑台之命。
五年五月,授义成军节度使,其制略曰:「长驱下濑之师,若涉无人之境。
夷凶戡难,尔既立于殊庸;
砺岳盟河,予岂忘于丰报」云。
南燕旧邦,北阙孔迩。
河壖作翰,遥临白马之津;
穰下统戎,即镇卧龙之地。
十二月,移邓州武胜军节度使
六年,世宗以焦劳厌代,恭帝以冲幼承祧,方赖勋臣,爰崇异数,授开府仪同三司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太祖神德皇帝象叶太阶,功高大麓,顾命虽同于,讴谣不在于丹、商。
乐推而逼乃民心,揖让而受兹神器。
惟新布命,方隆万世之基;
念旧推恩,乃冠三师之秩。
建隆元年,授检校太师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于时李重进凶狡无厌,跋扈有状,公明惟先见,志在夺谋,飞章述其包藏,密旨委以经略,故有通州巡警之役焉。
既绝南奔之路,遂下车平之诏。
重进奸谋果发,王命不行,太祖亲御六师,直抵孤垒,以公为扬州行营排阵使
列牧野之车徒,法常山之首尾。
师方因垒,城以复隍。
格苗不待于七旬,围蔡止劳于九日。
荡乎凶竖,公有力焉。
饮至之晨,首膺茂渥。
七月,授庐州保信军节度使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旌战功也。
合淝重镇,巢国古墟。
张辽守藩,克清淮海;
子牟阙,终舍江湖。
四年,十乘来朝,三峰改镇,授华州镇国军节度使
郑桓咸林之地,素号丰饶;
晋侯河外之田,旧推形胜。
三辅既资于镇抚,双旌更遂于优游。
国家展礼圜丘,推恩群后,锡之懿号,畴以井田。
乾德元年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改赐推忠宣力保义功臣
是岁,太祖以坤道阙仪,中宫虚位,以公之世有行义,可以合礼文,以后之天资法相,可以当人主,初求辅佐,遂上宫闱
沙麓休徵,果叶母仪之贵;
雎鸠雅兴,聿兴王化之基。
亦何必射孔雀以设奇,铸金人而语怪,然后称其神异哉!
既列外姻,乃移近甸,五年,授许州忠武军节度使
开宝元年增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改赐推诚宣力同德保义功臣
假郑伯之田,时惟重地;
纪侯之爵,盖有前闻。
三年,授邠州静难军节度,加押蕃落等使。
公刘之旧壤,位重十连;
魏冉之出关,从车千乘。
四年,以郊礼霈泽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八年,平东吴之列国。
九年,幸西洛以告成,乃眷庶邦,咸均井赋,增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俄而太祖以南巡苍梧,奄逼上仙之数;
东园画梓,遂缠同轨之哀。
我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飞龙在御,元龟告符。
大横庚庚,叶重熙于棠棣
小心翼翼,赉兑泽于蓼萧。
公奕世将门,先朝内戚。
专征授命,已持阃外之节旄
爰立登庸,更作人间之霖雨。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既宠章,乃修觐礼。
辑瑞有光于文陛,建牙复命于名藩。
二年,授同州定国军节度使
内史旧甸,长春古宫
涌甘泉,昔谓丰年之地;
草连沙苑,斯为牧马之郊。
殿我大邦,实惟旧德。
三年,皇上初陟泰坛,大崇方岳,增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洎我后大平并寇,亲御戎衣,公以扈从之劳,享畴庸之典。
四年,增井赋真食如三年之数。
明年,胡人犯塞,法驾亲征,随行在于邺都,委边事于横海,以公知沧州军州事。
拥左冯之旌旆,临沧水之封陲,委注方隆,威望愈重。
寻以边封罢警,朝命就藩。
六年,上祀昊穹,再陈柴燎,爵邑之等,率有备焉,封邢国公,井赋真食如乾德元年之数。
九年六月,奉诏归朝,登于禁卫。
居中制外,爰升拱极之班;
以逸代劳,亦示优贤之礼。
出入之重,又何加焉。
授右卫上将军
雍熙元年冬增食邑五百户,郊天之泽也。
三年,诏以本官知霸州军州事。
未几徵归,荐居环卫
皇上方耕春藉,复益邑田,加食邑雍熙元年之数。
是岁,公再受命,兼判左右金吾街仗事。
缇骑二百,克静神州;
门九重,遂成高枕。
徼巡无怠,仪位有光。
方将起灞陵夜猎之娱,赴瀚海防秋之役,而后宫亲属,终久次于阎章,绝塞功名,遂不侔于窦宪
齿发向暮,寒暄荐瘥,中使御医,旁午于道。
寝于北牖,欲二竖之为祓;
升自车荣,遂三呼而不复。
享年六十有四,即以其年冬十有一月二十五日葬于河南县龙门乡宫南里,从房州太师之茔,礼也。
诏以中使护其丧事。
先夫人刘氏,晋天福中封彭城县君开运中进封郡,皆从夫子之贵也。
汉祖开国,封永宁公主少主乾祐中进封秦国长公主
周显德中改封彭城郡夫人,寻进封京兆郡夫人
公之将葬也,开宝皇后泣血上言,请加褒赠,特诏追封曹国夫人,非常典也。
惟夫人素禀肃雍,早从釐降,虽秾华已谢,而蕙问长存。
天荫本高,不系夫而命爵;
母道克备,宁为子以求郎?
用能符梦月之嘉祥,诞配乾之阴教。
新野封君之号,虽漏典彝;
文灵园邑之仪,更光泉壤。
继室以陇西李氏,故保大军节度使洪义之女也,开宝中陇西郡夫人,先公而亡。
象服是宜,永归同穴。
夫人彭城刘氏,故左省常侍悦之女也,太平兴国中封莒国夫人
柏舟自誓,常叹未亡。
有子十人:长曰元吉,终于西头供奉官
次曰元振,终于豳州院使
次曰元靖西京作坊副使
次曰元规,前同州子城使;
次曰元度,前同州亲事都头
次曰元方,终于同州山河使;
次曰元载元翰,俱未仕;
一子幼而未名。
皆早闻《诗》《礼》,不堕箕裘。
万石君之子孙,世推朴谨
窦太后之兄弟,人言退让。
承家干蛊,未易可量。
女十五人,开宝皇后即其长也;
次适崇仪使韩崇训封广平县君
其次未嫁而亡;
次适西头供奉官郭守能;
次二女皆早亡;
次适孟隆谂,即右龙武卫统军玄哲之子也;
次适曹守让,即左骁卫上将军、判金吾街仗事翰之子也;
次适西头供奉官高处荣,即故渤海王怀德之子也;
次适董嗣显,即故通远军使遵诲之子也;
次为比丘尼法名惠圆
馀皆幼夭。
母弟三人,故宫苑使延业即其仲也,今庄宅使益州内外都巡检煦即其叔也。
叔氏有子元舆,进士第,补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秀而不实,今也则亡。
许州衙内都虞候延积即其季也。
其馀女兄、女弟、犹子、令孙,殆三十馀人,谱牒备存,此不复
或鹗立周行,或蝉联甲族。
毕万之家既盛,固有本根;
陈完之后其昌,可知光大。
惟益部巡检出自将家,雅好儒术,雄材伟度,朝论多之。
惟公生积德之华宗,居累朝之懿戚,富而好礼,贵而不骄。
始以勋德之家,特膺选尚;
终兼庙堂之位,遂极人臣。
功臣享八字之褒,封食疏万家之赋。
至于姬公太师之任,黄权开府之资,上柱国楚之宠官,上将军汉之重柄,位列亚相,爵为国公,再居金吾,再处环尹
出帝后,室惟贵主。
藩篱八镇,周旋四纪,有战功以书史,有世禄以传家。
列振振之子孙,启渠渠之夏屋。
出则建崇牙、开大幕,有雕戈玄甲之徒奔走于戏下,有彯缨结佩之士罗列于初筵;
入则挺介圭、峨武弁,有《彤弓》、《湛露》之乐宴飨于公朝,有乘车文马之赐劳来于私第。
家祭五庙,陈樽彝分器之数;
食具万钱,得鸣钟列鼎之盛。
而年将耳顺,命以考终,人无间然,可谓达矣。
昔人云跃马肉食者四十三岁,器何小哉!
前史称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祸亦大矣。
始终无悔,公实有焉。
宜乎刊勒丰碑,光表幽宅,俾我休烈,与宋无疆者矣。
掖垣备位,论撰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
五月而葬,素车方会于同盟;
百代可知,乐石愿垂于不朽。
铭曰:
天地之道,曰刚与柔。
后妃之德,在河之洲。
妫汭釐降,涂山好逑。
乃睦九族,乃亲诸侯。
大国之媛,外戚之助。
史不云乎,列侯尚主。
《诗》不云乎,大邦有女。
夫妇以正,国家以固。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吕禄后族,人得诛之。
梁冀外家,鬼其馁而。
简册具载,居高必危。
休哉宋公,勋戚累世。
唐之外孙,汉之主婿。
乃生圣后,作配先帝。
富贵崇高,光华谱系。
维公之始,生于纨绮
晋主抚之,同乎己子。
汉皇妻子,实为知己。
曾未弱冠,剖符千里。
维公之中,深用变通。
鹖冠环卫,虎帐临戎。
寿春维扬,实有军功。
连移巨镇,克振英风。
维公之终,我朝懿戚。
为将为相,以年以德。
罢殿侯邦,乃尹环极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呜呼勋贤,弗登大年
薨于路寝,像列甘泉。
恩隆赙赠,宠贲貂蝉。
边功未辑,遗恨依然。
其谁祔之?
永宁园邑。
昔也筑馆,秦楼岳立。
王姬之车,星繁雾集。
今也同穴,沁园雨泣。
贵主之坟,烟愁露湿。
其谁哭之?
开宝宫中。
昔也归宁,车服有容。
烂其盈门,侄娣以从。
今也哀凶,怙恃弗终。
号天罔极,鞠育何功。
乃会同盟,乃先远日。
丹旐悠悠,佳城郁郁。
薤露凄咽,松阡萧瑟。
万古龙门,丰碑屹屹(《小畜集》卷二八。)
三年:原无,据傅本补。
大宋真定府藁城县重修文宣王堂记 北宋 · 徐晟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
于以古之贤圣,仁善哲智,有理道于世者,当普率之下,俾士庶蒸丑晨夕而服御其教,寝兴而饮饫其风者,颇多于今昔矣。
故得生立祠而死建庙,斋严飨祀,以时不忘者有矣夫。
懿哉!
众圣之内,具兹全德者,莫尚于我鲁宣父乎!
且众贤圣以各善一端,时仍共服;
宣父以洞诸遍识,名乃奚称。
洎于仁善哲智者,皆契宣父之道而生矣。
故感普天之下,州闾郡邑间,靡不崇构建庙,以莫大之德而事之矣,以莫涘之圣而奉之乎!
晋高祖之御宇,柴世宗之握图,二世昏蒙,纪纲斯紊,群臣奸佞,上下无常,是致征讨互兴,盗贼众起。
南蛮谓之不归,北虏谓之不服。
东形彗尾,西见毛头,四海有地以交争,八表无年而清肃。
贤愚莫辩,贵贱无分。
古庙灵祠,倏忽而燬成灰烬;
高岸深谷,逡巡而掌草夷涂。
稿城县者,白狄旧封,全赵属□。
厥土惟上,其民实繁,户扇仁风,市多君子,崇儒重本,人皆富心。
在邑西南隅,素有文宣王一所,傅以□构参差,廊庑□映,真容具美,禋□以时。
遭彼乱离,焚燬俱殄。
斯后天骄渐息,时将欲宁,黄河犹是以频清,里□于焉而数出。
是故有我皇宋应运而起,为时而生。
端拱临轩,垂衣御宇,邦家保乂,社稷传芳。
三帝愈胜于三皇,百代本枝于百世。
□□为范,示民有孚。
华夏无虞,中外咸肃。
元功惟序,六府孔修
黄屋贵而匪心,赤子微而是念。
戈戟销偃,文物茂兴。
昭示国庠,明启□学,□春诵夏弦之业,劝秋礼冬诗之功,率乎宇宙之间,化被无为之教。
我皇上每兴大礼,思被宣王
是千官变化之门,故万代纪纲之主,虑兹方国,及于下都
以前朝兵革之时,损大圣栖神之境,百寮忘本,多士无归。
俾共力以兴修,使虔诚而藻饰。
今有知县王公,性本稽古,道寔通儒,少践科场,长贵班职。
高抱崆峒之气,武尽美焉;
博怀宣父之风,德益善矣。
一同之内,民归父母之恩;
万户之间,政在宽猛而理。
所感晨羊不饮,夜犬无声。
狡徒犹是以吞声,猾吏以之而屏迹,寇贼率泯,□部惟清。
常聆忠顺之言,每报孝慈之事。
年谷屡稔,租赋无亏,仁风既行,原草自偃。
邑内之宾从每序,筵中之士子常臻,述先王之道为谈珍,论后贤之业存信宝。
爰稽世本,景在儒宗。
一遵敕命以严明,二仰先师而志笃。
仍讨旧址,悉变荒榛。
太原君遂以择彼福庭,在诸驿右,自减清俸,助建崇基,致宾从多士,靡不舞蹈而归适焉。
俄□班匠遐来,□输逖至。
梁栋山阜,榱桷云屯。
争畚锸以交驰,施板干而互起。
庸功者勤勤而尽力,效智者孜孜而殚心。
不月之馀,诸相备□。
庙貌中堂而□若,尊容正位以生同。
四科左右以承颜,诚疑请益;
十哲周旋而侍侧,有若聆言。
三千之儒众具陈,六万之博徒咸列。
望衮冕以齐恭,睹山龙而若惧。
垂衣南面,端拱居尊。
睨峻宇以敞然,瞩丹楹而焕尔。
楶棁□烂,栭甍绣新。
歌者斯临,如过武城之下;
童儿忽至,疑与互乡之言。
飨彼牲牢之盛,魂无陈蔡之忧。
九仞之墙得窥,六爻之义如享。
可谓怡颜似语,瞬目如生。
奏彼清音,有疑听矣;
祭之滋味,寔若嗜焉。
使登门者上泰山而见天高,有及□者淤巨海而知水阔。
德硕若是,人皆仰之。
伟矣夫!
忖以昔贤往圣,未有不宗我宣王之教而行之者乎!
如晟者文苑小儒,词林下客,有鲁钝庸常之性,乏洪笔丽藻之才,虽耽古圣之书,莫善文章之趣。
既承请托,焉敢无言,谨为颂曰:
懿哉宣父,厥德传芳。
生知其道,玄□于方。
海大难测,天高莫量。
从兹下古,出作彝章。
文垂世范,语立朝纲。
备物致用,奚事不臧?
鸿渐其教,凤至为祥。
礼授周旦,法祖文王
穷神知化,舍短从长。
忆度容物,仁恕无疆。
否于东鲁,尊于有唐。
师保哲辅,□饰明王。
天地比德,日月同光
上善设化,汪汪洋洋;
定仪立制,穆穆煌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何险不□,何患不攘?
奚大不察,奚细不详?
彀张万有,掌握毫芒。
树兹四序,分乎五常。
今迨皇宋,厥誉弥彰。
□□普率,祀□馨香。
万代之后,圣德蕃昌者也。
大中祥符二年岁在己酉二月丁亥朔廿七日癸丑□时树。
左班殿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武骑尉兵马监押、□知县事王文化,将仕郎、守主簿王惟清,将仕郎守尉李元思。
按:《常山贞石志》卷一一,清道光年间刻本。
尚书祠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明道二年十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文潞公文集》卷一二、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一二、光绪《山西通志》卷九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夫水之有原,原出之深者,其流长;
人之本祖,祖德之厚者,其嗣昌
噫!
原深而德厚者,见之于吾祖祠部府君矣。
府君讳锐字挺之本姓敬,当晋室,以犯高祖御名,改赐今姓,取文之象也。
至圣朝,以避翼祖讳,遂不复旧。
有妫之裔,迁育于姜,子完之孙,以谥为姓,自时厥后,胄绪益蕃。
或占数于平阳,或派居于蒲坂
八代祖、太尉平阳王有大勋力于中宗,载于国书,可以复视。
高祖晤,大和中鸿胪丞北都留守判官
曾王父穟时,以明经中第,守汾州参军
未几,留判归老于西河参军荣侍于膝下。
且又嘉是山水,乐其土风,乃自河东县之同果里徙居于是。
府君今为西河介休县人也。
王父沼,泽州录事参军
烈考崇远长兴中辽州平城簿,与晋高祖有丰沛之旧。
天福初龙兴大夏,凤起晋阳,遂以协赞之功,亟升出宰之任,授代州崞县,稍迁并州太谷县
虽幄中之助居多,而绵上之封盖薄。
方将偕隐,以保天和,属刘氏偏霸于太原,选用俊贤,縻以要职。
而又两宰剧县,载更郡辖,而考终于家。
有子二人,其长蚤亡,府君即其次也。
始以荫补郊社署丞,寻辟石州军事推官
太平兴国中,武车载驾,王师有征,后主率并民因垒。
太宗皇帝霈阳春之泽,封归命之侯,凡刘氏之旧臣,率度材而被用。
府君方以疾退,便于家居,且以颐养为怀,无复出处之意。
虽诏书搜访,州司敦遣,竟以疾辞,不克上道。
常以杖履浮沉于乡里,颇用文酒燕乐于友朋,故与进士温梦说、诗僧崇果、绍休辈有世外莫逆之契。
药喜弗验,坏梁斯及。
至道二年九月三日启手足于晋陵里之第,享年五十有三。
府君始娶王氏,故户部郎中丕之女也。
生庆善之门,禀柔懿之德,天夺其算,先府君而亡。
有子三人:长曰洎,今为司勋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
次曰淳,郊社斋郎
次曰渊,未仕而亡。
有女一人,适史氏。
再娶郭氏,有子一人,曰渭。
府君以长子之登朝遘庆,凡四追命为尚书曹员外郎,夫人追封临沂县太君
洎娶耿氏,有子一人,曰彦博,即府君之嫡孙。
天圣五年春进士甲科,今为殿中丞、知并州榆次县,权倅西河郡事。
而耿氏蚤亡,亦以彦博预殿闺之引籍,遘农坛之展礼,得援恩例追封扶风县君
再娶申氏,封永乐县君
有子一人,曰彦若,应进士举
有女二人,长适将作监主簿鞠齐卿,故天章阁待制咏之子也;
次适进士成伟,殿中丞元吉之子。
府君之次男淳,始娶郭氏、冀氏,皆蚤亡,今娶武氏,有子四人:长曰彦先,次曰彦国,其次皆幼。
渭娶王氏。
斯皆府君贻谋积德之至厚,故子孙锡美流光之寖昌也。
彦博之生也后,不获逮事,捧遗砚以出涕,瞻画像而下榻。
尝立侍于父、叔,因习闻于话言。
曰:惟府君局量闳深,性资端厚,信行著于乡党,仁爱洽于族姻。
蜀严之沉冥,达羲《易》之素履。
善教诸子,俾绍家声。
尝曰:「扶阳之门,满籯非宝;
刘氏之室,七业俱成。
吾素志也,尔曹勉之」。
惟以清白传家,不以业产为事。
识者以府君为林宗、干木,西河之后出也,所不至者寿尔。
府君弃代之年,权窆于里第之西原
今岁在作噩,利即真宅,即以明道二年十月十七日己酉得吉卜于灵石县之孝义原。
祖母临沂太君,先葬于介休县西原,陪祖考之旧封,松槚美茂,不复迁祔,从古礼也(《礼》曰:「铭者称先祖之美,旌孝孙之心也。」庸刻沈础,以识佳城。铭曰:)
王父之德,柔嘉维则。
行有枝叶,信著金石。
州党胥化,宗姻是式。
跌宕文石,涵泳典籍。
美璞中存,含华内蕴。
道屈当世,庆流后昆。
祠曹追命,密印推恩。
绵山南峙,汾流东㳽。
吁嗟佳城,兹焉宁止。
石勒铭,徽音无已。
唐州桐柏县上谷寇府君墓志铭(并序 嘉祐四年十一月1059年11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府君讳日用字□□,蓟人。
汉雍奴侯恂上谷昌平著姓,佐光武成大业,后裔蕃于河朔
五代晋高祖资契丹援立而赂以山后之地,幽蓟隔绝,君陷北鄙,不敢自晦,仕为应州节度判官检校礼部郎中御史中丞
太皇之北征也,先自拔归,得见行在,上甚佳赏,将不次旌擢,大臣有间言,又值王师无功而还,故君不蒙褒录。
久之,授绛州司理参军,后除抚州临川主簿宋州司理莱州即墨唐州桐柏,卒官,享年七十有五。
燕涿勃碣,其人精急懻忮,悲歌忼慨,矜夸功名,少礼文,事游侠,风谣气俗颇杂戎索。
君家世独传儒艺,曾祖德诚,以廉直立,名义不侵,重然诺。
当唐季,诸侯专土,诈力相雄,争欲致于宾佐,莫之能屈。
朝廷知其节,诏起为右补阙,一至京师,寻归老于家,当时河朔谓之高士。
安仁,以才略累历藩镇幕府,终于真定节度军副使
父显赟,尤笃志于学,通经术,不肯仕,居乡里教授齐鲁诸生更过河受业。
及终,门人诔行,追谥曰「有道先生」。
君既归国,久困州县,喟然叹曰:「吾得违于北鄙,以至中原,谓有以发所蕴,今乃为禄仕乎?
犹有民人焉,是亦足以为政矣」。
惟日孜孜,以诚心恤隐。
始至绛,有重囚将决,察其辞色,若怀未尽者,徐以私问之,果大豪买直,掠服取竟,一讯情得,脱垂死之冤。
凡再掌狱,尝分俸营餐剂济缧系之饥病者,至家无馀赀,去官不能就选。
即墨濒海,多豪桀,侵夺细民,收倍称之息,役恶少督责,势严官赋,君悉收其券焚之,乡闾为之一苏。
历官专意贫弱,举多爱利,笃矣乎,仁者之心也!
惜乎势卑位微,不得行其志;
直躬孤官,莫或知其道。
使得据土疆之大,抚吏民之众,政平讼理,推之慈惠,古之循吏何以尚兹!
至性忠厚,动有规准,言无游饰,居无惰狎,凛凛然庶几古君子遗风者哉!
夫人高氏,淑慎克配。
子某,承教义方,再举进士,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长孙平,时吉履休,有令望,历东京淮南转运使,今以尚书工部郎中徐州
嘉祐四年,岁次在大渊献,十一月二十六日,始奉君輤帷即安垄兆,实颍川阳翟县麦秀乡。
工部少孤,艰勤自致,葬是以缓。
铭曰:
崆峒阴方,勃碣边裔。
俗本用武,人知尚气。
有美昌平,德名奕世。
补衮风节,隐居经义。
君初归朝,亶怀远志。
尺蠖之屈,干将莫试。
笃哉若人,循乎为吏。
生虽逢时,壮图弗遂。
没而不朽,孝孙是似。
勒铭幽堂,矢辞无愧。
华岳题名跋1064年3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九、《集古录》卷六、《六一题跋》卷六、《皇朝文鉴》卷一三○、《雍大记》卷三一、《隐居通议》卷一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一九、雍正《陕西通志》卷九四、乾隆《同州府志》卷四三、乾隆《华阴县志》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华岳题名》。
唐开元二十三年,讫后唐清泰二年,实二百一年,题名者五百一人,再题者又三十一人。
往往当时知名士也。
或兄弟同游,或子侄并侍,或寮属将佐之咸在,或山人处士之相携。
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劳;
或穷高望远,极登临之适。
其富贵贫贱、欢乐忧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变多故。
开元二十三年丙午,是岁天子耕籍田,肆大赦,群臣方颂太平,请封禅,盖有唐极盛之时也。
清泰二年乙未废帝篡立之明年也。
是岁石敬瑭太原反,召契丹入自雁门废帝自焚于洛阳,而晋高祖入立,盖五代极乱之时也。
始终二百年间,或治或乱,或盛或衰。
而往者、来者、先者、后者,虽穷达寿夭,参差不齐,而斯五百人者,卒归于共尽也。
其姓名岁月风霜剥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独五千仞之山石尔。
故特录其题刻,每抚卷慨然,何异临长川叹逝者也。
治平元年清明后一日书。
塞垣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五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八、嘉靖《河间志》卷一七
先王肇分九州,制定五服,必内诸侯而外夷狄,始务息民,弗勤远略。
其来也,调戍兵以禦之;
其去也,备战具以守之。
修利堤防,申严斥堠
或来献贡,得以羁縻。
盖圣人制禦戎之常道,严尤所谓得其中策,古今大概,在乎谨边防、守要害而已。
古之制塞垣也,与今尤异。
汉、唐之世,东自辽海、碣石、榆关、渔阳卢龙飞狐雁门云中、马邑定襄,西抵五原、朔方诸郡,每岁匈奴高秋胶折
塞上草衰,控弦南牧,陵犯汉境。
于是守边之臣、防秋之士,据险而出奇兵,持重而待外寇。
近世晋高祖建义并门,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幽、蓟山后诸郡为邪律之寿。
故今划塞垣也,自沧海、乾宁、雄、霸、顺安广信,由中山拒并、代,自兹关东无复关险。
契丹奄有幽陵,遂绝古北之隘,往来全师入寇,径度常山陵猎全魏,澶渊之役以至饮马于河,烝民不聊生矣。
非北虏雄盛如此,失于险固然也。
今既无山阜设险,所可恃者,惟夹峙垒,道引河流,固其复水,为险浚之势,就其要害屯以锐兵,兹亦护塞垣之一策也。
广信之西有鲍河,中山之北有唐河,尽可开决水势,修利陂塘。
或导自长河之下、金山之北,派于广信安肃,达于保塞
或包举蒲阴,入于阳城
然后积水沵漫,横绝紫塞,亦可谓险矣。
蒲阴阳城,度其地势,今塞上之要冲。
先是,胡马将入寇,于兹城驻牙帐数日,伺汉兵之轻重。
或我师禦捍,乃长驱南下,我师既出,即戎人为全师归重之地。
此所谓藉城险而资寇兵,非中国之利。
今若修复雉堞,完聚兵谷,与诸城栅,刁斗相闻。
鲍、唐二水,交流其下。
虏骑纵至,无复投足之地,又焉有扰扰之患?
今之议者,方南北修好,恐边庭生事。
然而戎狄之心,桀骜难信,贪我珍币,蓄养锐兵,伺吾人之憔悴,乘边境之间隙,出乎不意,因肆猖獗。
兹乃不图豫备疆埸,而偷取安逸,弟弟相付,贻后世深患,复如何哉!
晋问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二三
或谓:「为人后者改其所生父母之名,考于六经与古今典礼,固无之矣。
而前世有天下之君多矣,果无之乎」?
曰:有而不足法也。
盖自汉以来,由藩侯入继大统,其为人后合礼而得正之君,皆无之也。
五代晋出帝尝以其所生父为皇伯矣,此何足道也!
出帝者立不以正,非为后继统之君也。
盖其不当立而立,必绝其所生则得立,不绝则不得立,故不得已而绝之也。
出帝父曰敬儒高祖之兄也。
敬儒早卒,高祖出帝孤而养以为己子,而高祖自有子五人。
高祖疾病,以其子重睿托于大臣。
高祖崩,晋大臣背约,欲得长君,故舍重睿而立出帝
其义不当立,惟欺天下以为高祖真子,故得立,则其势岂敢复顾其所生父也哉?
其以为皇伯者,不得已也。
盖立不以正之君,又不得已而至此,其可为后世法哉!
呜呼!
五代之际,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先王之制度文章于是扫地矣,盖篡逆贼乱之始也。
而晋氏尤甚,自高祖契丹为父子,出帝耶律德光则为祖,以其所生父则臣而名之,是其可以人理责乎?
是其可以为世法乎?
出帝既立,不旋踵而契丹灭晋,迁其族于北荒,幽之黄龙府,举族饿死,永为夷狄之鬼。
其灭亡祸败,自古未有若斯之酷也。
议者谓汉哀、桓乱世不足为法可矣,若晋出帝者,果可为法乎?
卫国公晋封灵显王碑铭明道二年四月 北宋 · 李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
《易》曰:天地变化,刚柔相推,周流六虚,首出庶物。
阴阳不测者,其神道乎!
《书》曰:钦明文思,温恭允塞,向用五福,降之百祥。
吉凶所生者,其人事乎!
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
除天下之否者,必享天下之泰。
贵盛,命也;
文武,才也。
生唯封侯,丛尔班超之气;
死当庙食,壮哉梁栋之言。
生民以来,王侯之祭,功德不朽,神变无方,未有如灵显王者矣。
唯王姓颛顼玄元之裔也。
按地志河图,舆鬼五星,鹑首列咸秦之分,金城千里。
唯王讳靖雍州京兆人也。
昔在皇唐,佐命享高年之祉;
迨于晋室,聪明降肸向之灵。
生而位尊鼎铉,升于上公
唯王起家仕,为马邑丞
其屈伸之道,有如此者。
唯君子清明在躬,唯贤者忠信为用。
唐高祖神尧皇帝韬潜勿用,养晦遵时。
振旅北门,观兵极塞。
控弦十万,英烈生震耀之机;
被练三千,慷恺有澄清之志。
王密察其变,悬识其微,自锁上言,道塞其上,有如此者。
太宗皇帝名飞帝箓,功被寰瀛,是时拜王为荆州总管
武德四年,破萧铣江陵
六年,执公祏于陈郡,迁拜扬州长史安州大督。
《禹贡》九州,肇开荆野;
《书》列七郡,咸隶桂林
文武登任者,厥唯艰哉!
是用拜王为刑部尚书中书令,转兵部尚书封代国公
若乃阴山瀚海,大升西街,高皇之愤雪矣。
是时天子方畴咨边事,昭赫戎容,攘夷狄以正封疆,闻鼓鼙而思将帅
是类是祃,祭蚩尤于北门;
五甲五兵,统羽林于东壁。
是用拜王为定襄道总管
突厥也,帝用嘉之,是用拜王为尚书左仆射进贤之官。
文帝临轩,方思李牧
邓骘授钺,遂伐西○。
于是拜王为西海道总管
西渠巩甲,四百乘之戎车;
青海葱山,五十国之风土。
惟王战伐功名,事光于彝鼎;
轩裳弁冕,位极于人臣。
享寿邻于耄耋,累阶至于开府
谥曰景武,昭其绩也;
赠曰司徒,厚其终也。
其贵有如此者。
考乃骊穴腾精,尼丘禀粹。
十翼考《连山》之象,九畴观洛水之书。
武侯八阵之图,兖国四夷之学,靡不通微索隐,极思覃精。
惟几也,故能相天下之宜;
惟变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汾州大儒文中子,王之师也。
化而不测,谓之灵,死而不朽,谓之为显,则灵显之义也,盖由此乎。
晋高祖奄有四方,肇基王迹,大勋未集,戎马生郊
暴盗称戈,下据成皋之谥;
王师抗旆,遂踰秦有之郊。
上相洁诚,聿永阴助,明灵在梦,式降玄符。
自卷甲疾趋,诘朝请见,枭鸣右纛,果召胜风,血染成河,大歼鲸敌。
岂止钟山之革,但化人形;
即墨之兵,始言神助。
繇是飞章上达,制册垂休。
青编分字于日华,茂典增封于王爵
赫赫阖闼,煌煌庙堂,雕甍企而翼张,层构竦而霞起。
缭周垣之百堵,度中室之九筵。
奔星下拂于绮窗,顾兔信毚于绣桶。
夏伏腊,常存黄石之祠;
春露秋霜,无废皋陶之祀。
其功德神变也,有如此哉!
尝被嘉传,恭拜祠庭。
尚父之丹书,预闻英烈;
赞东方之画像,精激壮心。
抽毫,遂为铭曰:
天道草昧,圣人经之。
哲王膺命,贤臣辅之。
王为元辅,位尊帝师
没为灵神,其用明粢。
其尊伊何,秉旄仗钺。
其神伊何,顺天征伐。
绪以功著,貌以庙设。
其祀不绝,其灵罔歇。
于赫贞珉,永刊英烈。
伏愿皇帝万岁,府主千秋,文正官班,常居禄位。
然愿家家安吉,户户荣昌。
普愿沾于福田,各同增于永寿。
四方宁静抚夷狄而拱手来朝;
海内奠安,缉戎蛮而乡歌进奉。
年年善稔,岁岁丰登,士庶黎元,咸沾福祐。
明道二年岁次癸酉四月一日建。
按:弘治潞州志》卷九,弘治八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