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康评吕潜放罢诏崇宁四年六月庚寅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七
陕西提举盐事康评、解州通判吕潜,御前处分多不遵禀,议论偏曲,沮抑种盐,不务公心,坚执己意。
不欲究治显示戒惩,可并放罢,送吏部别与差遣
朝散大夫、权知解州李百禄同管勾措置解州提举陕西路茶盐香事。
酬奖李百禄解州知通政和元年八月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五之五(第六册第五二一七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七七○页
解州盐池今岁自生红盐,及收种到盐宝敷及年额外,增收一倍以上。
其应干池事官实见勤劳,集贤殿修撰陕西制置解盐使李百禄特除显谟阁待制解州知、通各减三年磨勘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傅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举,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举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举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举,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同举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举观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举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潜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举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举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举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举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举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荐御史。)/范纯礼/夷叟。举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同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举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举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举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举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行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行,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举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举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举。)/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举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举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王尚书陶墓志铭元丰四年四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公讳陶,字乐道,其先京兆人
曾祖樵、祖诲,不仕。
父应,赠礼部尚书
妣孟氏,追封常山郡太君
公力学博通,庆历二年进士甲科,调岳州军事判官
丁孟夫人忧,历杭州观察荆南节度判官,以书判优等升也。
用荐者状,迁太常丞、知陕州阌乡县
未行,丁父忧,则诣阙号诉,愿以所迁官赠其父母。
书三上,报可。
终丧,除太子中允管勾高阳机宜文字编校史馆书籍
韩丞相御史中丞,辟公监察御史里行
踰月,复为太常丞
狄青枢密副使,为使相,公言:「自祖宗开国以来,未有此命者。
请诏有司,自今军伍之人不得任枢密使副及使相,著于令,庶夫后世不为乱阶也」。
又言:「馆阁,卿相之津涂,而二府子弟亲戚以恩例遗表,或进家集,由是而位通显,不已滥乎」!
嘉祐五年正月一日甲夜,有星坠于西南,光烛地,隐然有声,占者曰天狗。
公言:「去年日食正旦,今年星复坠在正旦
天狗主兵,其于兵变宜有以预防之。
请中外举智武才勇之士以备将帅」。
又言:「今武举取格太轻,请仿唐制设科,优待以官,无若招士伍然,则贤者类至矣」。
右正言、判登闻检院
试锁厅举人,亲事官夜入延福宫为盗,有司用疏决恩,以常盗论。
公言:「宫掖之严,而以民间会降为比,非所以尊天子、肃禁卫」。
于是特流海岛,皇城司官吏加罪有差。
邓保信引烧炼卒入禁中,公言:「汉唐术士名为化黄金,延年益寿,以惑媚时君者,后皆伏诛。
请以汉唐为鉴,即遂出之,无重其罪」。
陈秀公枢密副使,公论奏不报,因自劾,请补外,遂知卫州
未数月,徙蔡州明年,复以谏官召,上言:「臣与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同出为郡,今独召臣及师道二人。
请复介等职任,免重贻臣等羞谤」。
寻判司农寺,言:「常平钱谷,其数虽不少,以天下户口计之,殊未为备。
愿出内库缗钱,每路赐数十万,每州以主客为率,令户得谷五石。
遇饥年则取本以粜,平时物贵,稍得息则出之。
此令之下,臣将见四方之人鼓舞圣泽,自保为太平垂白之民,与夫增塔庙、奉佛老,以求妄福,不同谋矣」。
再试锁厅举人,奉使契丹
仁宗皇帝既以英宗宗正寺,踰年不就职,公请对,言:「宫中嫔御宦官有以上惑圣聪,而使之畏避不敢前也」。
仁皇大悟,曰:「当别与一名目」。
翊日遂为皇子矣。
英宗犹称疾不入。
公又上言:「君父召,岂容迁延?
盖所遣使备礼致命,而不能副陛下圣意,乞行降责」。
然后皇子入居庆宁宫矣。
英宗即位,迁右司谏、尚书户部员外郎直史馆皇子位伴读、兼管内国子监
修起居注淮阳王府翊善,改颍王府。
属疾,请补外,颍王上表留公,乃知制诰,判司农寺
会陈、许、颍、蔡饥,为安抚使
既还,奏事称旨,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颍王皇子,以詹事召,未至,英宗上仙。
今皇帝践祚,进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充群牧使,同三司少府监裁损山陵浮费。
未几,为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山陵仪仗使。
因对便殿,上以汤、尹一德事谕公曰:「朕与卿一心,不可转也」。
公再拜称谢。
间以手诏问时政,公请慎听纳,明赏罚,斥佞人,任正士。
又请复转对以通下情,省民力以劝农桑,躬先俭素以风天下,限年校艺以汰冗兵。
会以司马公光吕公公著翰林学士,上问:「此举如何」?
对:「二人者,臣常论荐之矣,用人如此,天下何患不治乎」?
又言:吕公诲傅公尧俞皆以言斥外,请召还之,必有所补。
故事,常参官宰相押班
是时韩魏公曾鲁公奏事,既退,仍近例不至。
公曰:「天子新即位,大臣辄隳朝廷仪」。
遂弹奏之。
二公既待罪,犹以近例为解,公弹奏不已,因恳请去职。
乃以枢密直学士陈州,徙许州,入权三司使
岁馀,为翰林学士,以足疾,请补郡。
上七遣使留之,固请不已,于是为翰林侍读学士、知蔡州,赐黄金百两。
顷之,徙河南府,即请汝州
既至,乃乞致仕,上遣使敦谕不许,因请南京留司御史台许州待次,遂家许州六年。
上幸东宫,念之,迁给事中
明年,起知许州,寻改邓州,辞不行,复知河南府
献山陵,公力疾应接,无一不办治者。
疾益侵,上遣使挟医疗治。
大享明堂,推恩宫臣,特迁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知汝州,仍听颍昌府便医。
既就道,大星陨于前,闰九月壬寅薨,享年六十一。
明年四月庚午,葬于开封府祥符县东韩里之先茔。
公之薨,特赠吏部尚书,迁其二子官,诸女皆赐命服,别推恩者三人。
初娶陈氏,颍川郡
再娶李氏,京兆郡
继室,京兆之姊,永安郡
皆先公以亡。
子男四人:弱翁、李儿,早卒;
次曰寔、曰宁,并承奉郎
女九人:长适宣德郎张直温,次适奉议郎张保卿,次承奉郎唐懋,次孟州司理参军李百禄,馀早卒。
公伉直,不妄语言。
其居家,孝友敦睦。
姊嫁韩氏,夫卒,买地葬之,又以两郊恩封其姊长安县
族属之在京兆者,皆牧养教诲,使有分业。
其在朝廷,勇于敢为,不为贵势降屈。
凡廷议,虽天子敦谕,不决不止,退就黜责,亦无慊也。
所著文集十五卷,奏议十五卷,诗十卷,《诗说》三卷。
初为小官时,欧阳文忠公作《说》赠公,且戒以过。
韩魏公,知公者,韩丞相,荐公者,及论事,则弹劾无所回避,世因谓文忠公为知言云。
铭曰:
维公气志,甚勇而毅。
岱、嵩在前,虽压无避。
维公文章,既辩且详。
江河之流,不竭而长。
嘉祐之际,英在潜邸。
明谟善计,云龙之契。
治平之隆,帝居东宫
启迪宸聪,羽翼之功。
命与时戾,身与疾俱。
昔之宠荣,今也嗟吁。
深松茂,维是窀穸。
百千万年,安于其宅。
议钱法轻重大小奏元符二年七月 北宋 · 章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
勘会陕西钱法,本无轻重,只仁宗宝元庆历之间,边事初兴,增添戍卒将佐等,经费滋多,财用匮乏,有献计者创铸大钱,其文曰「重宝」。
每一大钱折十小钱,盗铸之奸,自此得利。
官司所获无几,而重宝已布满民间,岁断重辟,不知其几何。
朝廷患之,以折十钱杀为折五,盗铸不已,又杀为折三,所获之利犹博,刑辟尚多,不得已而以一大钱折二小钱,盗铸稍息。
其后山泽产铜颇少,遂以铁代铜。
当时大钱鼓铸精巧,磨炉皆有楞郭,一一如法,民间虽欲仿效,计其获利,不能酬人工物料之费,则铁钱铜钱市价无二。
至和已后,官司鼓铸不精之弊起于率分钱,所谓率分者,每工所限日铸之数外,有增益者,酌给众工财利。
所司所贪者钱多,监临之官又以额外铸钱增数为课,则折二大钱不复精巧如法矣,盗铸遂复擅利于下。
当时官司不治其本,乃欲救其末,滥钱寖皆输于官矣,而豪宗富室争蓄大小铜钱与旧铸大铁钱,故在市买卖,细分六等,以小铜钱为一等,旧铸至和铁钱为一等,新铸折二铁钱为一等,私铸楞郭全备钱为一等,私铸轻阙怯薄钱为一等。
凡仓库所出者,皆大小铜钱,新旧官铸大铁钱。
所纳处既不复多,得铜钱所输于官者,皆新旧折二铁钱及私铸钱耳。
然其弊亦未甚为害。
治平四年因臣僚建议,朝廷有指挥,不能全记其文,大概以为除阙薄漏贯、字样不明、不成楞郭外,馀并令官司受纳,库务辄有退换,仍立刑名,自此滥钱荡然无禁。
熙宁间得朝旨,将官库钱拣选不堪行用者改铸,其后复遣官再选官司已拣之钱,复使行用。
官私之钱既无所分,势难止绝,则铁钱之轻自然之理也。
昔日豪宗富室所蓄大小铜钱、旧铸铁钱岁月寖久,其铜钱或散入夷狄,或迁而输邻路,盖所获利博,岂肯蓄藏于家。
前日朝廷遣官就陕西,更欲铸铜钱,不惟不足以救官司之急,而所铸虽多,亦恐不能如陕西流行也。
所准指挥,合如何措置,可以称提铁钱稍重,物价稍轻,盖无术可救。
为今之计,莫若指挥官司精加鼓铸,无贪厚利,令制造精密,与物相权,盗铸之家获利既薄,岂肯冒重法以自取死亡?
勘会两川有见行铁钱、有交子可以赍擎远行,今若精选有心力可倚办官,依仿西川体式,推行交子之法,庶几少有补焉。
至于商旅所贩百物,如丝绵匹帛金银之类到陕西贩卖,陕西却无物货贾回,如此物价倍贵,无如之何,亦别无可措置。
〔黄贴子〕钱轻物重,不独因铁钱而已,自军兴以来,添屯兵马戍边,盖所急者粮草。
今且以渭州言之,昔日米麦每斗不过百钱,今日每斗三百文已上,新边城寨收籴有至五六百文者。
钱轻之弊,盖又有因也。
泾原一路来他路界远,换易铜钱甚少,不如朝廷今来坐致之数,惟闻同华陕府如此,乞赐照会。
又熙宁已来,铜铁钱相换岁月寖久,无由根究。
今据渭州通判李百禄申,勘会到自元祐年已来至今,铜铁钱相换每贯分数如前。
兼据小贴子称,虽勘会到铁钱每一贯六百文足换铜钱一贯文足,即日民间亦无铜钱可换。
伏乞照会元祐三年内,每铁钱一贯二十文足换铜钱一贯文足。
元祐六年内,铁钱一贯二百文足换铜钱一贯文足。
绍圣元年内,铁钱一贯二百五十文足换铜钱一贯文足。
绍圣四年内,铁钱一贯四百文足换铜钱一贯文足。
元符二年正月一日至今,铁钱一贯六百文足换铜钱一贯文足。
创建合阳县庙学记 北宋 · 时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金石萃编》卷一四○、乾隆《同州府志》卷四八、乾隆《合阳县志》卷一
合阳邑小而僻,有为者所不当至,至者以谓不足为而不为也。
官事职业,不可须顷怠者,且废不举,因循不急之务从可知。
元祐辛未有令来阅事,先后缓急,为纪纲法度,以其序治之,累月狱讼衰,农事劝,号令行,期会应,邑用翕然称治。
明年,理孔子为学舍,以教养邑弟子,且以来四方士。
而邑之人乃始相与疑曰:「令实健矣,而更迂,奈何」!
令卒不顾,学克成,堂室斋庑祭器什伯略具,乃以书抵藉田令王实仲弓,求余为之记。
余曰:令不迂矣,夫学校者,礼义政事之所自出,古之为政者之所先务也。
末流之弊,遂为不切于时,而间有杰然自异于薄俗之中,则彼不能者必忌而咻之曰:「是迂疏者,不然俗吏邀名耳」。
地大人众,且不免咻,则一邑之小,以是迂其令,尚何怪?
然而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焉,不如之好学也」。
十室至小邑耳,虽孔子不以小,故无其人,况不为孔子者乎?
惟不知所以学,则虽大必废,而彼小者亦何足道?
且天下十室之积也,老子曰:「小国寡民」。
盖小者易以道治,而大者或道之所不载,则治天下者在所积而已。
今夫设官置吏,布满天下,皆上之人所与治天下者也。
顾惟县令为最亲于民,后世县令官小无权,而猥事扰之,使不得行其胸中,以与古人等。
于是县令始贱可厌,而士或俛仰为窃禄计,至则数日代去,别希其所欲。
虽或才智,不肯苟简,慨然思有所作为,而龃龉阶级,势不得便。
或者凡庸操制要领,而妨忌兼至,黾勉声气,求阅朝暮,且恐弗暇,奚暇求其所以治哉?
然则上之人盖亦不可以不知也,当使天下之士不鄙小官而为之。
县令者有以自思,曰:是百里有民社,足以为政,曷可苟?
又曰:令可暂也,县不可暂。
上人之所以委以与我者,为能治之耳,必求所以治,而不可暂,则岂特簿书期会而已?
盖将有以本教化,美风俗,善吾人以士君子之道,然后出礼义,举政事,而无不可者。
推一邑之小以达天下之大,则其于为治也何有?
孰谓知此而迂乎?
令不迂矣,邑人其无疑。
令,左宣德郎河内李百禄祐之,予之友人云。
元祐癸酉正月庚寅阳武时彦记,主簿张价、县尉刘熙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