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醉眠亭 北宋 · 晁端禀
吏部閒眠,先生窗下卧。
夜偷绿醑饮,昼喜清风过。
人为清风快于酒,摆落烦襟洗尘垢。
吾知醉寝胜闲睡,可以寄天真兮忘世累。
沟渎超江汉,幕席视天地。
蝴蝶不知缘变化,黄粱未熟虚营利。
从来闲处得闲乐,何者功成与名遂。
陇西夫子称世贤,世家自是酒中仙
作亭占得松陵地,东坡名之为醉眠。
醉复眠兮眠复醉,颐养浩然气
贤人为浊圣人清,昏昏梦寐都忘形。
花影满身犹未觉,竹风吹面不知醒。
忆昔乐天贪醉吟,吟哦未免劳其心。
不如醉睡了无事,其乐陶陶得趣深。
我身走尘埃,羁鞅殊未息。
有所思兮在高轩,欲往从之路艰塞。
无缘一榻同醉眠,空秃千毫挥醉笔宋杨潜绍熙云间志》卷下)
芙蓉溪 北宋 · 唐庚
人间八月秋霜严,芙蓉溪上春酣酣。
二南变后鲁叟笔,七国战处谈。
人间(汪本作三)春光好,溪上芙蓉迹如扫。
周家盛处伯夷枯,汉室隆时贾生老。
小儿造化谁能穷,几回枯蘖还芳丛。
只因人(汪本作年)老不复少,有酒且发衰颜红。
存心斋记绍兴十七年四月1147年4月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范香溪文集》卷六
寿昌邵恂子信,与舅家有世睦焉,因舅氏见予香溪,留学于予居。
其趋向甚端,其植志甚笃。
一日,告予以将归,且言家之屋南有斋焉,名曰「存心」。
觐省之馀,当复习业其处,敢问何修而可以存心乎?
予应之曰:善哉问也!
昔者言存心之说甚备,予尝索其指归,而知学之方,试因子而妄言之。
夫君子之学本诸心,心不在焉,则视简不见,听讽不闻,此其于口耳之学,犹莫之入也,况穷理致知乎?
是以学者必先存心,心存则本立本立而后可以言学。
盖学者,觉也。
觉由乎心,心且不存,何觉之有?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是心不存,殆将晦昧僻违,触情从欲,不能自别于物,尚安所觉哉?
此君子所以汲汲于存心也。
然而人之念虑横生,扰扰万绪,羡慕耽嗜,厌恶憎嫉,得丧欣戚,觖望狠忿,怵迫忧惧,与凡私意妄识,交午丛集,纷纭于中,汩乱变迁,无或宁止,虽魂交梦境,亦且颠冥迷愦,悠扬流遁。
彼其方寸荡摇,如疾风振海,涛浪汹涌,求一息之安且不可得,则存其心者,不亦难乎?
然心虽未尝不动也,而有所谓至静,彼纷纭于中者,浮念耳,邪思耳,物交而引之耳,虽百虑烦扰,而所谓至静者,固自若也。
君子论心,必曰存亡云者,心非诚亡也,以操舍言之耳。
人能知所以操之,则心存矣,心存则不物于物,不物于物,所以异乎物也。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养以寡欲,使不诱于外,此存心之权舆也。
至若藏心于渊,则必有事焉而勿正,用能于勿忘、勿助长之间,默识乎所谓至静者,此存心之奥也。
然则存心可以已乎?
曰未也。
凡学始于存心,中于尽心,终于尽性。
惟心之尽,是无心也。
非无心也,无私心也,是道心也。
道心惟微,于是而精一之,斯可以尽性矣。
方其存心也,犹有存之者焉,非所谓尽心,心未尽焉,非所谓无心。
未能尽心,乌能尽性;
心未尽焉,乌知所谓性?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盖心既尽,而空洞清明,然后知性之为性,皆天理也。
然则存心者,所以存天理,求尽其心而已。
颜子拳拳服膺,存心之学也。
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子之心之存也。
至于屡空,则尝尽其心矣,然特屡至于空,而未能常空,为其不违仁之心犹存焉耳。
心不违仁善矣,乃为空之累,此「毛犹有伦」之谓也。
扬雄曰:「人心其神矣乎,操则存,舍则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圣人乎」!
徒知存心,不知心存而未尽,不足以尽性,故以常操而存为圣人事。
圣人者,寂然不动,纵心而不踰矩,尚何有于操存哉?
予故曰,凡学始于存心,中于尽心,终于尽性。
此非予之说也,孟轲之旨也。
今吾子有志于存心,是学之始,而方求所以存之之道,是存心之始,子其慎所存乎。
传曰:「差若毫釐,缪以千里」。
盖事物莫不然,而心为甚,子其可不慎哉!
恂闻予言,作而曰:「敢请志是说而习之」。
予因为记,俾以归,劝之学也。
绍兴十七年四月晦日,香溪范浚记。
满江红 寿太守四月三十 宋 · 梁大年
 押词韵第十七部
九十炎光,又过了、三分之一。
记当年光际,诞生良弼。
崧岳降神钟秀气,孕成间世真英杰。
妙文章、拾芥立功名,谁能敌。

业,质。
伊尹渊明节。
袖经纶妙手,屡投班笔。
富贵一朝知已逼,封侯谈笑真堪觅。
信功名、管取出长年,看箕翼。
齐宣王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鼓钟苑囿乐如何,货色贪淫勇更多。
伐国交邻徒屡问,用贤曾不到
某衰年未了初度复临伏辱时贤载酒为寿且挥洒佳章增光枯朽即席次韵见谢意 南宋 · 汪晫
白发衰翁岁已老,惜花有心犹起早。
无事晓窗但高眠,闭关苔青门不扫。
和靖风流屋后濂溪气味窗前草。
近与同窠臼,亦欲集义以养浩。
不解吟诗著书册,自爱严君平一个。
无复求仙事老聃,宁更寻禅参达磨。
皇天见怜尚不死,牵率时贤持酒贺。
不才自当明主弃,非敢椟玉为怀宝。
致君须公等,山中槁夫勿多道。
蒋状元重珍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七
共审锡第严宸,冠名多士。
帝嘉谠论,首飏揭日之名;
天启修途,为插生风之翮。
恭惟某官器资端厚,检履醇明。
厉志轶群,怀孔圣无闻之惧;
赋诗见志,慕不动之诚。
当今兹愿治之时,论古者为仁之要。
有恻怛至诚之意,无矫激近名之心。
亟登乙览之荣,擢寘甲科之右。
正人辈出,元气攸关。
某曩佐春官,幸窥朝采。
方自快景星之瑞,已袖衔连锦之书。
论说无疑,忠鲠既符于上意;
荣进素定,持循愿谨于前修。
桂林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一、《敝帚稿略》卷七
自昔人有误以月中有、而以桂林一枝为策高第之喻者,于是迄今又误以为秋举登名者之喻,此其智识之不明甚矣。
月中岂有哉?
朱文公谓光中之微翳乃山河之影,足以破千古之惑,其然乎,岂其然乎?
月本阴魄而不明也,所以生明者,受日光而明耳。
然外虽受日而明,内魄日照所不及者,其魄仍阴暗也。
其明中之微翳,即其内魄之痕迹隐隐于中而不可掩没也。
予实亲见而亲验之,知其然矣。
若曰果有可折,是与儿童之见何异?
然则之所以可贵者何如哉?
盖万物莫不盛开于春而衰谢于秋,独乃当衰谢之时而为盛开之日。
上焉如二南变尽,鲁叟乃笔《春秋》;
七国战处,方谈仁义。
其次如伯夷在商季,众浊而独清;
屈原当楚乱,众佞而独忠。
谁实为知花之贵者哉?
戒以白露,申以严霜,而其色黄中,其香高清,有霜露不能瘁,若威武不能夺者。
秋方悲忧而此则坚正自得,秋方萧条而此则幽独自媚。
不以炎变凉而异,不以燠变寒而沮,不求闻而香自远,不求怜而人自爱,乃花中之特立独行者,固不愿与春花之富贵者争妍而竞丽也。
而人能卓然自立于衰乱之俗,悠然自乐于山林之,不悲贱贫,不贪富贵,不怨失时,不悔晚达,不恶淡泊,不恋纷华,惟知上师、下反、以遗芳于万世者,乃人中之也。
曰希云者,取科第云乎哉!
宁都旧友卢伯祥尝植双桂于家塾之前,今几年所矣,而其茂林奇花,芬香可爱,不改如初。
其嗣某读书其下,每追慕所怙,益加爱护,惟恐有伤焉,求予扁其名而发明其实。
予嘉其志,既为之作二大字,且斥其从昔说者之误,而取之实可贵者以勉其进学如前云。
正月三日南床劾论去国憩净慈客馆苏税院惠二诗和韵 其一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意不求全那得毁,本来知足岂须多。
世途何处非乘险,古井如今已不波。
缘督更须师漆吏乞墦可使愧
君看野马难羁束,宁羡天街想玉珂。
浩斋杨先生后溪刘先生白鹤校书潼川南楼唱酬三复叹仰驰介询问以古篆体书西铭为寿,并和元韵 南宋 · 程公许
 押尤韵
一日不见如三秋,人如湘浦春风楼
危途崔嵬坂九折,万事变灭水一沤。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颓流。
艺兰九畹媚幽处,公暇独立谁为俦。
畏虎一悟真知说,亡羊不向诸子搜。
默参论直养,长与潜圣同四忧。
绣衣方看霄汉立,青云忽赋汎滥浮。
平生得趣稽古乐,如水赴海无时休。
考槃栖我书万卷,有意晚岁专一丘。
时无子西赋招隐,贪伴渔翁归钓涪。
涧瀍脉络元不断,洙泗气象端可侔。
身縻简书去无繇,夜梦策蹇霜满裘。
悠悠底是归宿处,愿闻一语归而求。
勇撤皋比谁复见,订顽之训万古留。
篆书为公揭素壁,千里持寄宽离愁。
玄关道秘杳莫授,玉钥为我一启不。
少年看花行寄示谊儒侄1252年 南宋 · 阳枋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少年看花日千遭,黄金买笑侠气豪。
盏斟西凉绿蒲萄,燕歌赵舞纷绮罗。
插花上马玉颜酡,鞭马如风花底过。
九天阊阖手可摩,扬眉不怕金吾诃。
杜鹃一声啼山阿,门掩绿苔愁秦娥。
春树红颜能几何,万里封侯成蹉跎。
河南布衣正婆娑,却笑因风想玉珂。
未肯岩前扪翠萝,商丘不唱采芝歌。
独深于易如紫阳真人声相和。
莲荡归来扬其波,我傍梅花读遗书,不知纷纷坐久落花多。
邹定亲启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雪坡舍人集》卷二四
愿为有室之言,宜家是望;
姚崇必贵可嫁之识,选婿方真。
伟矣高风,拔乎流俗。
赏目稠人之表,盟心片语之间。
次孺子有志斯文,颇能咏冰壶之赋;
长令娘择贤而偶,无暗投月璧之珍。
地邻龙剑之英,天侈雀屏之卜。
于诸少矜持之内,独重羲之;
在举子疏俊之中,能知彦国
既谐合姓,敢后问名。
恭陈系臂之仪,永结齐眉之好。
暖律春燕谷,愿言蓬荜之生辉;
奋学馆而登瀛洲,行见门阑之有喜。
韩文公 宋末元初 · 刘黻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斯文久矣叹荆榛,一疏披忠彻紫宸
不忍中原沦左衽(原作生祇树,据明抄本改),甘寻南土作累臣。
以后功何逊,鲁道于今脉尚新。
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韩木亦悲春。
有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上) 南宋 · 阳少箕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四、《字溪集》卷一二
荥阳世家出帝高阳春秋时在鲁、晋、楚者,皆其胄也。
汉号玉田氏,其后繁昌,耽、裕、骛、哲、尼、固、休之、惠元、思义、为、峤、城,咸著节义,为时闻人。
其在蜀者曰谟,自汉元嘉与龚荣诣巴郡太守,请分置垫江郡
曰群,佐昭烈,与赵云齐名。
唐末曰安仁,起兵绵竹,辅王建,讨全忠
厥后子孙散居剑以东。
国初,君进繇武信凤台派为合之巴川县小龙潭后觉里人,四世而至于曾祖明字周臣,以阴德孝行闻于政和间,时人为著《阴德集》。
武信有异人,号净眼师,阴德公将谒之。
师先一日命左右曰:「巴川阳公将至矣」。
已而公果来。
师谓公佛地位中人,将传心印。
德公辞曰:「纲常之大,如之何其废之」?
妣梁氏,继仲氏。
熙载字应祥,登绍兴二十年天府书,乐善不倦,守道固穷,号后觉先生
妣康氏。
景春字伯震,德行文章为时师表。
乾道元年能书,以宁宗御极恩,官至从政,累赠宣义郎号龙潭居士
普慈冯氏,懿行淑德见于礼侍度公志铭,赠孺人
淳熙丁未九月初七日戌时,实生公于后觉里巴字溪之上,名昌朝
甲午,以名贡于乡,字正父小字宗骥
行鼐二师,事考亭高弟性善度公正、莲荡㬊公渊,尽得其传。
淳祐辛丑进士第,怀敕五年,俛调昌州酒正,摄广安学官大宁理曹
从政,调绍庆学官,摄郡通守,志恬退,隐居不仕。
利路使者闻于朝,加通直郎,赐六品服,累封朝散大夫
咸淳丁卯十月十日癸亥辰时,考终命,年八十有一。
门人因所居,字之曰字溪先生
公取武信张氏,唐相曲江公之裔,先卒,赠恭人
二子:长少箕,登景定壬戌进士第,今修职郎
季炎卯,登淳祐丁未进士第,今中奉大夫、巴川县开国男
全庵之子炎巳为子,荫登仕郎
孙男四人,孙女四人,曾孙男女二人,玄孙一人。
咸淳戊辰二月既望,葬于江陵府松滋县香炉峰堆玉坪寅山之原。
公生有奇质歧嶷,知长幼尊卑,好弄笔墨简策。
终日端庄巍坐,群儿戏诱,不顾也。
龙潭居士口授以书,一再过即成诵。
九岁毕九经,属文如成才。
居士有诗曰:「诗书有味嚼逾美,编简无花开自香」。
公和曰:「文章不数向、歆辈,姓字须教」。
宿儒庞子渊试以《大旱汝作霖》诗,公赋曰:「岂但流王泽,应须沃朕心」。
时人惊叹。
成童博览群书,纲常名教之道,古今治乱之源,莫不洞贯。
医药卜筮之书,天文地理之学,射御书数之文,咸精通焉。
乡贤性善度公正建昌受业考亭以归,遂往承学。
公慈孝出于天性,侍龙潭居士刻不忍去。
部使者母丘公恪罗致居士为夔理曹,公年十八,实侍行。
甫两舍,居士夜坐吟《挽故人》诗曰:「五十三年堕鬓魂,一朝埋玉骨方温」。
公然釭秉笔,书未竟,居士忽坐逝。
公于逆旅中治丧扶护。
时伪禁严,《家礼》未见于世。
公请于度公而行之,衰麻敛奠,一遵古制。
先是龙潭公居官日,有劝以俸金买良田为诸子计者,因笑曰:「教子当以诗书,田宅非所以爱之也」。
暨殁而家四壁立,无以为葬。
公赞议贸所居室庐以奉丧事。
自是陋巷箪瓢,人不堪其忧,躬植蔬果,以供慈闱甘旨。
年三十,娶曲江张氏
冯太夫人以子舍食贫为怀,命出居营生。
甫月馀,与张夫人私相谓曰:「忍以生事亏定省乎」?
乃亟归侍,奉菽水,勤温凊,咸得欢心。
爨烹沃盥,躬服其劳,有代己者勿许也。
一时乡父老诏子弟孝养者,率称公为法焉。
冯夫人疾笃,公露香祈天,减己算以益母寿,密刲股以进,太夫人绝而复苏,延七年然后终。
公执礼过哀,有白蛛垂倚庐者七日,闾里聚观,咸称孝感
公尊祖奉先,孝敬纯一。
居室陋,家庙务严洁。
家虽贫,烝尝必备礼,每祭必思祖祢嗜而荐之。
濯溉灌罍,必躬必亲。
前期致斋至恪,及祀之日,涕泗呜咽不胜,望悲恻感慨。
晚岁私谓二子曰:「吾于考妣夙夜追忆。
夫以大舜夔夔斋慄,多历年所,犹终身慕之,况庶人乎。
吾未冠而孤,仅获事母数十年,虽粗得欢心。
母殁十有馀年,始叨第,无亲可荣,只仿佛终身之慕而已。
二亲时若见之,愈敬愈孝,不敢越足于天理之外。
此心八十馀年,不曾向人道也」。
公于兄弟极友恭,事伯同甫、昌泰如事父。
同甫染疴,公尝药侍疾,衣不解带。
暨终,以哀号过感心恙。
何氏姊嫠居,数丧不举,公竭力营之。
邓氏姊晚无依,公迎养,乱离必载与俱。
姊性严急,寓荆州,卧病久,左右莫能承其颜者。
公年六十一矣,泣下曰:「姊,吾所与同胞。
性之宽严,吾善能顺之」。
于是躬药饵,亲馈食,问所欲而敬进之,昼夜不解衣者累月。
与弟季全父同居,怡怡如也,人无间言。
避地夜郎,全父疾殆,公密祷曰:「弟幼得父母之欢心,长得伊洛之正传。
今疾革矣,而犹未有后。
某则既有子可承祭矣,生且无益于时,愿以此身为弟请命」。
弟因感异梦,疾乃瘳。
全父负四方志考亭高弟之在东南者,皆得及门。
后终于临汝,犹子炎已数岁,孤孀无依。
公命季子取以归,教养如己子,而以咸淳郊荫官之。
从兄昌临丧亲致毁,寝疾,人不敢近。
公独扶持,始终不懈。
比敛含,皆于公之手焉。
阳氏世以诗书传家,故俗党未尝轻去贫贱,凡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葬,笄无以为行者,公咸经纪之。
邻里乡党友助扶持,曲尽其道。
友人李发明在缧绁中,而非其罪。
公往他郡,为之求救。
李丰其行橐,比返,仅縻扉屦,馀悉归之,李曰:「为人忠,交友信,正父是也」。
蜀有敌难,避地夜郎山谷间。
会敌犯泸叙,公与一家相失,独深入不毛,绝粮久之。
同行有以不义得食进者,公坚却之,但汲清泉,茹黄精以充腹。
惟《易本义》一编未尝去手。
敌退而反,张夫人及子妇亦免于难,亲故罹祸者十八九。
公谓张夫人曰:「吾家幸保全,天其或者全予以周众人之急乎」。
于是悉所有以给困乏。
嗣岁,张夫人卒,几无以为敛。
乡人或有以饥渴为心害者,公叹曰:「是可不亟求正乎」。
乃与弟全庵南午、侄存庵醇、友人宋君如山、罗君仲礼、朝宗、陈君晰之、黄君应发举蓝田吕氏《乡约》,推前进士黄君应凤为长,合同志行之,正齿位,劝德行,录善规过。
又与李君明讲明乡饮之礼,于以维持孝弟忠信之风,一乡化焉。
公幼居丧,读《礼》暇,则取释老书阅之,辄洞其源委而叹其虚无也。
免丧,为书深诋之,以谒性善,曰:「吾友伯震有子矣」。
乃授以《太极》、《易通》、《伊洛语录》。
公读之,自谓圣贤之传可以心会,君民可以身致也。
于是专意理学,其要以诚意正心为本,而于日用常行间实践之。
性善以君命召,公请曰:「先生东矣,吾将谁师」?
性善曰:「笃志《四书》,以为纲领,而求其放心可矣」。
且曰:「涪陵莲荡㬊渊亚夫紫阳之门最久,盍往师焉」。
遂与弟全庵、侄存庵束书造之。
㬊门庭甚峻,惟难疑《四书》,至问《易》则正色斥绝。
公固请不已,莲荡察其志之专,乃曰:「子于《易》有何所见」?
因举所作《阴阳消长图》以进。
㬊熟视久之,喜曰:「曩欲作此呈考亭,而未也。
大抵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
今子得之,始可与言《易》也矣」。
乃以一正八悔、见乃谓象之旨、思无邪、毋不敬、惺惺法授之。
公豁然有觉,故因雨后赋诗,有曰:「霹雳一声风卷去,谁家水馆夕阳天」。
后㬊公殁,性善入侍经帷,祈归弗获。
公乃万里往卒业,亲朋交书尼之,而志愈笃。
《过庐山》诗曰:「饱谙风月归,庶几无虚还」。
《谒元公祠》曰:「图由自得前无画,道未尝亡今有书」。
既造性善函丈,质问不怠。
居数月,性善语之曰:「子学问包括,只欠一以贯之」。
因曰:「但收放心,令勿忘而常敬,自然随处透彻。
东坡伊川拘,伊川曰:『吾日履安地』」。
数日,公请曰:「自体认师言,真见得伊川所履,真如大官路快活气象,使人寝不寐,脚不住」。
性善矍然曰:「子胸中透澈矣。
当时曾子专用力于内,盖如此也」。
毅斋徐公侨时在朝,公往请问,徐以所得考亭存心之要语之曰:「道心为主,人心听命,元只是一个心。
人心不流于人欲,道心不流于虚无,便是察得精了,心与道一,一则不二,此便是中」。
公欣然有得。
鹤林吴公咏平斋洪公咨夔凤山李公性传鹤山魏公了翁敬公为学,咸器重焉。
度公寝疾,公与弟侄侍侧,讲问不绝口。
暨殁,公与同门友为之敛含执丧。
后朝廷赠典训词曰:「卧病于数千卷之间,性焉已尽;
敛含于二三子之手,命也何言」。
则一时师弟子讲学之懿,已蒙圣朝之知矣。
于后,公忆师之词曰:「求之高远,则昭乎目前;
索之浅近,则浩乎深渊。
无臭无声,存日用间。
引予于宽夷而弛其缚束,纵予于大壑而辞于沟渎。
师言,惟日不足」。
公归蜀,会湛溪李公孜将漕梓东,盖考亭高弟方子之弟也,遂往谒焉。
李公语曰:「弘毅二字,不可偏主」。
又曰:「士才有一毫希慕之心,便是欲」。
公既闻道于师,隐居求志,不复以贫贱忧戚累于心。
辟静室,镇日独坐,自验此心未应事物已前本体气象,因语学者曰:「吾心本然之天,明镜止水,即所谓未发之中也。
物来能名,事至能应,即所谓发而皆中节之和也。
释老之所谓明镜止水者,静而无动者也。
吾儒则静亦定,动亦定,静而动者也。
喜、怒、哀、乐、爱、恶、欲,须要见得此七件如何是正,如何是邪,觑得分晓,每事行教彻头彻尾,便是致知力行事业。
学者先要见得大本,用十分功夫通贯,令为一心之主。
大本既立,然后枝叶从此生出。
明德是先理会大本,似镜子在这明了,看有甚来,便照破他,妍丑分明。
今时人空只要随事做教好,而大本元不明。
若大本明时,随事付去,便不劳力。
心未定时难开眼,眼堪开处便存心。
要识得《孟子》『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操存舍亡』意思,《大学》『定而后能静』境象。
存得心时眼界,一番别一番义理,一日明一日心思,不可太远。
去得远了,少间收拾不来,压捺不住。
虽应事接物,只是在这里,其对待不过寻丈间,自然事去了。
心只在持守须定,立志须高,当使颓波砥柱,疾风劲草。
天理,性之善也,以语人,孰不曰此所当循,而终玩岁愒日,莫之能由也;
人欲,情之恶也,以语人孰不曰此所当去,而终胶固沉溺,莫之能违也。
其患在于不能制。
心意是出萌底志,是大概向去底。
诚意是合下初萌时便诚,诚者物之终始。
诚意到处便有物,不诚无物。
须是致知格物,知得这物理,方会得诚。
若知尚未致,只是冥行索途。
诚之一字,平时虽是涵养体认得明,亦须临事之时,更加提醒,自然私意不生。
克、伐、怨、欲,谓之四贼。
克谓好胜,伐谓矜伐,怨不自责而怨人,欲是私欲。
所谓不行者,此四者不是便无,却元在舍里,只是牢固关锁,不放出门。
若关闭不牢,又走做事。
夫子所以曰:『可以为难,只是掩遏,不使出来而已』。
仁者则浑然天理,此四者不在其中矣。
定而后能静,诚是吃紧。
学者于此,如隔烟雾,如隔纱窗,所以闪烁不定,更如何会静。
心既不静,万境变迁,七情驰逐,相鏖糜缠缚。
有困而悔,悔而觉者,有乍觉而遄为所引去者,有终身懵昧,全然不醒者」。
或谓大丈夫须要淫坊酒肆处处去得,公曰:「学者初得入学之门,便学随波逐流不得。
且须恁地斩绝,待扑杀了四强贼,却洞开门户。
向来沈晦和靖,问子见南子,尹云:『不得不见』。
沈曰:『先生敢见否』?
曰:『不敢』。
问何故,曰:『只为未到磨而不磷,涅而不淄处也』。
愚佩斯言,以为学者当随分量渐进。
如『闲邪存诚』,『成性存存』,虽成德之人,亦须要无时不谨也」。
约友宋如山自以步月林下,心无一事,想象道体,恍然若游太虚,不胜其乐问者,公曰:「此是曾点莫春舞雩咏归气象。
夫道体不可想象,要在实见得分明,则太虚便是自己心胸,何止恍然若游而已。
林下步月,只好验夜气,但恐只见得静中静
须更识静中动,动中静,则昼游通衢,无非林下步月,亦无红衢紫陌之所存矣」。
或问:「一日十二时中,无背理伤义之事」?
公曰:「此言恐失之太快。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须是自觉尚有不克尽处,深自省察。
学者当于念虑一萌之初,剪断私意,只令向中正一脉里行,莫待到事上方觉,便是悔亡底意思」。
乃作《求放心箴》曰:「人秉良心,万里包括。
心有动静,该贯事物。
方其静时,虚灵湛寂。
公私界限,精明别白。
应感而动,理欲萌檗。
同行异情,遂判得失。
制动,何事非得。
动而忘,为是物役。
求则得之,罔间食息。
放不知求,蔽固没溺。
愚知圣狂,相去丝忽。
危哉微哉,圣言不易。
致知力行,兢兢朝夕」。
尝曰:「愚平日只于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处用功。
是则进,非则亟加刬剔,求以仰合前贤。
有所不能,则朝夕汲皇而已。
不睹不闻,是己所不睹不闻。
独是人所不睹不闻,其极只是思无邪,无不敬,大庭广众与暗室屋漏无间,无过一个敬」。
诲门人曰:「吾人如今只用心于内,求仲尼、颜子处,曾子忠恕一贯,使心中义理如日之中天,则六合之内,不遗微小,容光必照,无往而非日之所到也。
愚之学只是见得一句明,便要行得一句到。
才行不到,终日孜孜求其所以不到之因,而必要至之」。
或问思无邪之难,公曰:「此不过念头初萌时著功夫,便似船开头乘水脉样。
到是行处,十分要照顾两边,无令触碍。
直待泊得安稳,方是得所止处」。
或问:「欲字善恶相半耶,多恶少善耶」?
公曰:「善亦未曾少。
万事万物,皆有善恶存乎其间。
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天理处便是善,徇私欲处便是恶。
可欲为善,欲善而民善。
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无言,欲行王政,何者非欲,何欲非善?
夫子言:『我欲仁,斯仁至矣』。
凡所欲好处便是善矣。
所以七情不可去一,只要在道心惟微一边也。
道心纯是善,人心该善恶,如恻隐羞恶,是非辞逊,便是道心。
四肢之于安佚,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口之于味,便是人心。
大率人心自血气中来,道心自义理中来也」。
语门人曰:「君子以一身应天下之万务,至中而止,由敬而入。
中者天理之当然,敬则持守此心,流行乎一中焉尔。
中仁义礼智,发为孝弟忠信,百行万善,莫不皆有当然之则,所谓在中也。
贤知过之,愚不肖不及焉。
中,自在也。
其运用酬酢,动容之间,尝难于得其中者,不知持敬而已。
敬也者,庄肃谨恪,耳目手足,心思念虑,无一茍焉,思有以见夫所谓中。
日由之行之,至之终之,及其涉历之久,应接之多,持守之固,自然物来能名,事至能应,毫釐丝忽,动与中会,而不容为言,亦可谓小成而已矣。
夫道不离乎中,事不离乎中,中不离乎心,停停当当,浑然自然,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考程子论浩然之气一章,是见得《孟子》十分透彻,知其为坤学,故以直方大配之也」。
孟子性善一句,压尽天下万世论性之说,无以复加。
盖自太极而观,故有阴阳气理,不可偏倚。
然理则自无所谓恶,而气则不无善恶之异。
但太极所谓阴阳之气,亦皆是清明醇厚底。
到得付诸人处,各自地子不同,便有善有恶,所以前贤谓之气禀之性焉,此又是孟子下一层。
孟子则直说继之者善底,未在成之者上说。
所以万世无弊,理气虽同得于所禀,却于向上底数层别了。
譬之传神,渐模渐差,不是当初真的。
生之谓性,告子只于人物生处,便鹘崙说谓之性。
所以孟子后面用犬牛人折之,其辞便穷了」。
公祭莲荡㬊先生之文曰:「先生在宁考朝,毅然志道,万里寻师。
阅三年而后闻《易》于考亭以归。
十有馀年,至戊子先生之学始传。
又二十馀年,至淳祐庚戌,配食于北岩,而先生之学始显。
甚矣!
道之难闻而难行也。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
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古之圣贤,其道不见信于当时,而终必行于后世者,穷达之势使之也,何患焉」!
盖公以戊子岁师事㬊公,至庚戌北岩堂,实㬊公配祀于伊川之日也。
公之学有自来,故远近信从者众。
公于是循循善诱,随其气之浅深而语之,故闻者皆欣然动悟,各有兴起。
当途达官闻风而慕,争延置尊礼而考德问业焉。
公曰:「愚意虽不在仕进,却与同志之士讲明义理,庶或晚辈乐向此边,则异时以扶植正道,开迪人心,吾亦不为素隐,无补于世也。
此时正学渐晦,汲引晚进,尤为急务。
宜于后辈中择其气质可与语道者,罗而致之,使食息言语步趋,皆有涵养。
将来成就,出为世用,必有可人意者」。
时有执经习时文者,公语之曰:「本经自不容不精究,但勿止求为科举之学耳。
《周官》乃姬公治国平天下之法制,然皆自正心诚意中一理流出。
须于圣经文辞义理,向上体认圣人之心,见得莫非天理流行。
异时此身得君行道,举而推行,便是周公事业。
若其不见用于世,则亦可施之于治家治身。
家与国元只一理,只规模有大小」。
「今人读书了,专用诸时文,身与经自为两途,到底有何济益?
如《论》、《孟》都是说心法治法,《大学》、《中庸》皆然。
《诗》是心之吟咏,《书》是心之典则轨范,《春秋》是断案,《易》是包括总统心性之书,都只一理也。
为学者大纲,是自修进学,会至理于心而著之于用。
功名之念未去,则以馀力习文章,此亦游于艺之遗意。
富贵在天,穷通有命,只看信得过与信不过尔」。
「看将来如今世上,后辈明敏聪慧者甚不少,只是著意时文,涉猎圣贤纸上语,才讲得些子,便道已晓了,殊不肯潜心研究,所以退省其私,不曾行得。
原其所以然,都是举世利名,相靡相尚,师友讲磨,父兄教诏,妻子期望,朋友里闾称誉赞叹,不出乎是。
引得人飞扬驰逐,无一息停,如何肯信性分中至德要道,是乾父坤母分付来底?
他既肯顺从父母之命,却要在天地间立身,只道父母宽慈,都不管共为子职底一分,不知将来作甚折合。
此某日夜浩叹,汲汲自照己身,恐有人亦如此为吾浩叹也」。
「考唐虞成周九德三物之教,却是上之人尊尚此以教人,故人人自幼至长,安其所习,德行修而人材盛。
至夫子时则难矣,春秋方趋向功名,夫子专向道德。
速肖七十,真可谓狂澜之屹然者,颜子独称为好学,此岂特七十二子之学哉?
志学圣人而已。
志学圣人,所以只在心性上理会,于人心惟危一边,全然斩绝了。
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亦不止于怒过二字。
夫子举此以答哀公,亦必有意。
以愚观之,喜、怒、哀、惧、爱、恶、欲虽均为七情,而末后二字最为重浊,为人心之累。
若欲变化气质,当先从事于此。
当初颜子此处已轻,却在怒与过上作功夫。
便似曾子三省夫克己,当从性大偏处克将去。
人各有偏,须自点检。
登徒子不好色而有淫行,便是气质偏处。
后世只是文辞太胜,义理全无。
董生能识之,而时不见用,所以功效不著。
我朝硕儒辈出,亦是聚奎之气数。
斯道之传,自濂溪而始,至文公而极。
然其始也,可以扶植世治。
其极也。
又徒载之空言矣」。
「吾人之学,只是为己,做得是勿便以为是,便须勇猛自克,加磋磨底功夫,做得十分好了,潜晦勿彰,亦不必著心挂口,却别去做一件。
纵做得万件都好,且靠做一壁思量天地广大,不言所利,而生生无息,是如何到那时节?
无一可说,便是夫子『予欲无言』处也,自不必言矣。
凡人生世间,光景无多,而汩没利名,蔽固缠缚,自少至老,只在大黑暗中,啾啾杂杂,未尝见一点光明。
所谓醉生梦死,究竟何为?
纵有伊、傅、周、召爵位,而无伊、傅、周、召功业,瞑目之日,与草木俱腐,更有谁人称道邪
爵禄富贵既不关己,而方寸义理不明,大有可忧者在。
此愚日夜兢惕惴惧,不以底事累其中者也」。
尝又曰:「今之世望穹职尊,不以富贵自高,则怡气养体,孰肯笃志斯道。
纵有意翻阅,亦不过资舌本,懿文华而已。
去圣贤岂不邈乎径庭耶」?
又曰:「今人做功业,终不及得天地生成万物底盛德大业
说做文章,终不做得太和春温,万物生意,百卉妍媚,中和气候,欣欣荣盛底气象。
做到甚处,终不及。
圣人之道与天地相似,况只是贪荣竞利的一边,教做他天地内零碎的,亦不能及也」。
夔州明伦堂曰:「帝王为治,学校其大务也。
学校之设,明伦其大端也。
欲明伦,先明德,讲学有其序也。
天下之生久矣,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人伦有五,天所序也。
仁、义、礼、智,性之德有四,天所命也。
天伦天德,圣王必建学校以明之,天人相因成也。
帝俗熙熙,五教敷焉。
王民皞皞,庠序建焉。
不听其所以天,而尽其所以人,使明者益明而闇者复其所以明,讲学之功,可以一日无于天下哉?
国朝学校遍天下,汉以来所未有也。
其始盖欲使天下之人格物致知,由仁、义、礼、智之性以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伦,修诸身,行诸家,而措诸天下之事业也。
文胜利汩,士浸失其本真。
学校之所进退,惟辞章工拙是校。
而士之息焉游焉,相与讲明于是焉者,亦惟佔毕编缀,吐芳漱华,以猎富贵。
至于人伦之本行而不著,是岂皆士焉者之过哉?
上下之所讲究,一不由乎五常四德,则人心日危,道心日微,物诱乎前,荡耳目而动心志。
七情失其所止,杂出而应之。
理欲交战,正邪轇轕,得失判于呼吸毫釐,而径庭霄壤矣。
此士之所以贵乎讲学也。
伦即理也,散于百行万善,著于六经,明于学校,而根极于人心。
君子明此心以贯万理,治万事,而为天地万物之主宰,皆不出乎是伦之外。
讲学其可不是之先乎」?
又曰:「今时圆冠方屦,极情致思于科举之学,而自己性分绝不加意,所以文物盛而人材稀,治道日衰,时事愈促。
此时正宜讲明学术德行为先,刊剔人心之蠹,引之于圣贤径庭。
夫人动容出处,心思好尚,察其受病之处,痛下针砭,俾或有用。
不然,春花秋月,娱情悦目,弄倒世界,正坐于此」。
又曰:「世间聪明俊拔,非无之德性,游、夏之文章,亦尝备历险阻艰难,造次颠沛。
至于擢科筮仕,浸溺于名利物欲之场,道机变为趋时,以圆转为了事。
矮窗残烬,生菹菜根,如隔几尘而讲故书,守故步者便为羲尊,道之不明不行,可知矣。
读书之法,始入头在循行数墨,记念成诵,其终在精思潜玩,触类而长,见得诸先贤解说之外,无限好的意思。
浩荡充周,而于日用常行,念念持守,步步踏实。
自知俗之所同欲竞趋共是者,渐渐毫毛之轻,而吾一身稍稍到前贤地位。
但只见得明,便勇猛著脚,更勿回顾,左觑右盼。
世间傍蹊曲径,非我行坐歇泊处所。
才目动心移,景象随变,恍然莫知所从,则进修之功,终不济事」。
又曰:「三百篇诗,正变万殊,只性情二字。
而风、赋、比、兴、雅、颂各随时随事,或可直陈,或当谲谏,皆流行一正理而已。
无邪不只是作诗者思无邪,而诵诗者亦当思无邪方得。
不然,诗是古人言志底,究何益哉?
夫道与事不两离,动容之间,逐处便是。
只有精粗显微之间,若能体认,必有以会万有于一原,合散殊而无间者焉」。
语诸子曰:「性分义理,用功既深,觉得胸中浩荡,则当详悉讨经究史,观圣贤心法治法,规摹制度。
所以防情立极,曲尽古今事物之变,与夫天文地理,风俗物产。
其间推迁更改;
淳漓厚薄,治乱兴亡之故,一一看过,使自心通晓,然后见得为国为邦,致理制治,自有时措之宜,如此方为有用之学。
不然,只是谈经说史秀才,与打坐入定一般,有事到面前,便排遣不去。
古人之道,不是观会通便了,须要行其典礼方得。
不只系辞便了,须要断其吉凶方尽。
夫子言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学者须要自家了得人事分,一旦得君行道,须是使天地万物,四海九州,含灵动植,我有酬酢对付他,教各自顺道理的著数手段,方可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则独善,达则兼善。
若犹未也,只是瞒人自欺,愧怍亦多矣」。
又曰:「天地是一个大包裹,万物尽在其中,相争相摩,相誇相耀,而不自知特沧溟中一浮沤沙砾耳。
此说正欲学者大著心怀,令与天地同其广大,则自见得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济事,心体虚灵,豁然大公,仁道流行,富贵利禄,纷竞驰逐,从此剪断,此知崇之学也。
又须观会通以行典礼,春夏秋冬,生长敛藏,富贵贫贱,升沉利达,少壮衰老,饮食起居,凡人情之所不能免者,都一一接应酬酢,各得其宜。
把前日高明广大道理牢守坚执,而终不为事物牵引,方是裁制得宜,便见得仁义准则与圣人相似的意思,方是有用之学。
所谓妙万物者,亦初不离乎物者也。
若都遗失了天下事,则学要做甚?
此又礼卑之学也」。
时门人有以官事废学为叹者,公曰:「抱关击柝,乘田委吏,无非是学,只要行得都合天理而已。
吾人幼学壮行,既自科目中出身,所干何事?
正当于日用常行,泛应曲当,件件物物,以当然之理酬酢,令无慊于心,即便是学。
舍是不为,更于何处作功夫?
若必待閒,则合下莫染吏俗,如样方得」。
又曰:「伊洛之学,只为朝廷崇尚,所以人人熟读,用作时文。
退而观其所行,断无真履实践。
要是人心元不好尚此学」。
乃与受业者曰:「贤辈欲猎科第,则工时文可也。
若欲求圣人之道,则当体颜子贫而乐,曾点咏而归胸中意思,方只是学」。
语门人曰:「读书只是说一遍过,却有何益。
如讲孝悌二字,须是我身分中日用常行,能事亲,能事长,方是体认得孝悌的意思。
如讲忠信二字,必是我真个为人谋则尽忠于人,为国谋则尽忠于国,与人交则尽信于人,方是体认得忠信的意思。
时事虽搅扰,不可以此止进学之心。
只管理会自家功夫,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正看人操守。
文中子与门人讲道河汾,后来皆为明时辅佐,岂非多难之时,正是养成治世人才出来乎」?
公尤喜《易》,嘉熙间,与弟全庵、侄存斋偕宗族朋旧避难于符阳溪间,采薇,拂石傍,随事观理,即象玩辞,患难厄穷而不改其乐。
分教广安,郡人前进士杨君甲率同志问《先天图》义、象数之学。
大宁理曹,赵侯汝廪辟凤山堂,请公日讲一卦,命子崇樵师事焉。
侯于是相与讲明《易》书,答问往还,遂卦各有义疏。
部使者循斋黄公应凤与公俱事性善,每以其同得于师者,相与抉象数之蕴而发挥之。
约友东山宋公如山讲明爻象,今载《易编》。
长涪北岩书院,李侯震午、刘侯叔子尊礼请问,乃作三陈九卦等义疏。
时南畴赵公震揆之子子寅为郡民曹,因从公问业,就养于夔。
李侯卓率子弟请问,公一本程、朱之学,疏为卦义,曰《易学正说》。
卧龙山阳丈室斗牖,讨论紫阳师弟子《易》学渊源及莲荡㬊公师传,手编集其奥义为一书,目曰《文公进学善言》。
渝州,厌嚣尘,乃于东山结茅临流,开卷自娱。
尝曰:「道无终穷,惟愈玩愈明,愈求愈有。
盖一爻一象,该天地万物之理。
假使心思虽穷得至,却未曾遇得此事,亦轻易过了,又复废忘。
一旦事来,又无以应之。
所以学者只大概说《易》,而终不能用《易》也。
圣人心与天地一,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是方寸间事,敛而为一,散而为万,随取随足,随应随当,目视耳听,手持足行,无非自然。
学者须要十分用力推究,把持玩味,纵未到以一贯万,亦会有五六分。
浸浸不已,岂不涣然怡然矣乎」?
又曰:「《易》中天理,元只以一贯万。
晓得一义,众义皆通。
见得说不得,非是不可说,盖条理灿然,盈天地,贯古今,不容枚举缕数。
圣人也只提起纲要,不容以尽言,此事只要力行而已」。
又曰:「今时《易》学不下千馀家,皆能释字义,讲爻象,说道理。
而迹其为人,则往往与《易》不相似。
则其所言,未必真知《易》。
伊川《易传》言人事最切,晦翁说《易》,于卦爻义最精,而二先生非茍言之,实允蹈之,后学于此折衷焉可也」。
又曰:「玩《易》只须四圣人卦爻象辞,平易思量去,使纯乎天理之正,勿以后世人伪私欲参之,并勿引惹背意,方见得三百八十四爻,都是洁静精微,而吾之所以日用常行,都自有纯然天理一脉,平平坦坦,安稳快乐。
行得彻头彻尾时,是甚次第,更说甚王侯卿相,与夫释老升仙入定,惊动天地。
到此便是《剥》之硕果不食。
伊川言剥于上则生于下,人生至此,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又曰:「《河》、《洛》两图是道之体用,只是要入身子体之为难。
只如孝悌二字,一日十二时中,有多少未尽善处。
须要行得似曾、闵,充而至,方是极头」。
又曰:「夫子《彖》、《象》、《系辞传》是多少分明显著。
若说道理,断只用夫子为准,不过更与详明之而已。
《易》元无出于圣人言语之外者,只在力行求至,行得一步,是自家底一步,行得一事,是自家底一事」。
又曰:「《易》初未有物,当未画以前,只是浑然一理,在人则湛然一心,寂然不动。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忽然至虚至静中有个象,方发出许多象数吉凶道理来」。
尝跋《启蒙》卷后曰:「《易》有象有数与理与气而已矣。
著书立言,发钥是焉者也。
理气妙于无迹,其体由象数而立。
象数显而可见,其用该理气而神。
精粗显微,岂有异致哉」?
又曰:「《易》,圣人所以范围天地,曲成万物,穷理尽性至命,通昼夜,知生死,无一不本于《易》。
只谓世人不能潜心体玩,反折于二氏」。
又曰:「《易》与《春秋》相为体用,《易》便是《春秋》之体,《春秋》便是《易》之用。
明得《春秋》,《易》在其中矣。
夫子得武周公之传于千百世之下,不得已而作《春秋》,寓刑赏劝惩于一言之间,精微妙密,曲尽当时之人心天理,而警省万世之人心天理。
无非阐造化,明王法,揭中正,杜邪枉,扶人极于天下后世。
此圣人之大用,未易以管窥蠡测,言语尽而文辞释也。
游、夏不能措一辞,非不能也。
圣人言近而指远,简而博,浅而深,不容一毫有所增损,只当默识心会而已。
所以伊川终不肯解释,略说数条,以开后学。
文定不得已而释之,其间尽引伊川之言,其馀皆参帝王之法。
文公尚云:『但不知当时夫子之意果如此否』?
则此书当研精熟玩,而未容以言语尽也」。
又尝曰:「岁晚衰颓,无复长进。
日夕静坐,期欲万想不萌于心,而未能也。
时玩所通之《易》,广而充之,义理无穷,愈精微而愈广大,至于莫可为言,私窃浩叹」。
公年八十,曰:「吾老矣,掩门兀坐,于十二时中,观三百八十四爻,焜耀流转。
就其间求乾健不息之理,而捉摸不能,徒窃浩叹圣人径庭不可到」。
又曰:「吾详玩从前书,见得越难为言,越不吃紧工夫,而道愈精愈密。
真见圣人立卓,殊不可及也已」。
又曰:「某年来昼日潜心,终夜静坐,见得万物生生化化,皆是易道彰著发见,中有个自然体段,加一些子人为私意不得。
才一毫差,便不是道。
自家心自晓得如此,而著言不得,安能以笔舌既邪?
有能同行止坐作,随便得一说,方见得乾坤妙用,日日时时在日用常行中流转。
此是圣人观会通以行典礼之事,多少快活处」。
公谓《易》固形而上之道,而实前民利用之书。
吉凶悔吝,都切近日用常行。
文公《本义》,只于占筮上说,大概不使人求《易》道于高远。
因欲取诸家卦林而折衷之,览究甫及,旬日而考终夔州卧龙山
《读易书怀》曰:「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又诗略曰:「春树红颜能几何,万里封侯成蹉跎。
河南布衣正婆娑,却笑因风想玉珂。
未肯岩前扪翠萝,商丘不唱采芝歌。
独深于《易》如紫阳真人声相和。
莲荡归来扬其波,我傍梅花读遗书。
不知纷纷坐久落花多」。
涪州北岩玩易有感》曰:「乐意相关莺对语,春风遍满天涯。
生香不断树交花。
个中皆实理,何处是浮华。
收敛回来还夜气,一轮明月千家。
休用隔窗纱。
清光辉皎洁,疏影自横斜」。
观其词,则其胸中自得可知矣。
公弱冠即辨异端之妄,乃辞而辟之,以上度性善
其略曰:「甚矣!
人心之易惑而难晓也,世道之易颓而难挽也。
夫老氏清净之说起于汉文,释氏寂灭之说始于汉明,非先天地而生,首帝王而出者。
当时无卓识之人,以拔本塞源,遂使蔓延而不可止。
迨至韩愈,始排斥之。
然二氏之于中国,历数百年,入人也深。
而欲禁之,譬如堤已坏,水已决,而遏其流。
不亦难哉」。
又与李涪州震午书曰:「老氏之说,信者尚鲜。
而佛之说,则弥近理而逾乱真。
趋者澜倒,不可拯救,反谓其说足以笼络天地,司掌造化。
天下之道,不过小小智慧,终不足以尽其方。
其光明照见十方而极其至也。
光明洞照,亦不足以了其义
是致小根小器,陷溺其中,而竟不知所以立。
佛乃生于周昭王时,犹未入于中华。
至汉末始盛行,非先天地而有。
其弃三纲五常,尚未暇论。
而其说谓出入生死,愿欲必从,非一世事理所能。
究竟何尝免得生死,遗得一世事理哉」?
尝答大监宝谟文公复之书曰:「蒙教学生读释氏书。
某向在忧中,详悉谛玩者二年。
知其乐性中天地,遗眼前世界,一刀剪断,万想不著,是大丈夫方做得底事。
但家世业儒,骨非禅客,只当守祖先之训,以求圣贤之心。
玩羲《易》以会五经之旨趣,穷卦象以究万有之始终,馀二十年矣。
见得天地间纷纶变化,不可名状,而其间实有为之主宰者。
不动不静,不增不减,宇宙间来间往,形色自荣自枯,皇帝王伯不可得而留,天地鬼神不可得而诘,朝不食,夕不寐,陶陶遂遂,不知我之所以为我。
想西方极乐,不是过也。
未审所居之室,与王舍、双林何似?
从游等辈,与花智、寒山何若?
须臾有上上等难名之妙,非非想难到之境。
然某谓自解即见性,闻解非真性,顿悟即正觉,闻悟非真觉。
开眼合眼,都只一般。
今生来生,了无二致。
所得止此,三缄其口久矣」。
时有请识兰若作兴者,公曰:「游定夫晚入禅学,文公每为不满。
横渠从佛无所得,而入圣人之道,极为二程所敬。
故某恪守先儒之言,非圣人之书不好也。
自信殊坚,所谕文字,理不敢笔也」。
夔祷旱,贻书李侯曰:「今人祷祈,从事佛老以徼福。
夫释老所尚者,素修纸币之虚文也。
天地之心,可以虚文格乎?
况阴阳寒暑雨露霜雪,皆造化之气,释老安得操天地之权而握造化之机哉?
且龙神是地示享血祭者,而以佛经纸币素修事之,亦犹鼓瑟于斋堂也。
情与性与生俱生,释氏所谓寂灭为乐,盖自谓七情俱灭矣,更有何乐?
是释氏终未能去得七情也。
韩退之不信佛,未甚端的,只是说佛若是小人,焉得为祸福?
若是君子,必不妄祸福。
其地位只是如此,其自把持只恁地,却元不见得佛是如何。
濂溪辈,便不与大颠说话了,濂溪诗亦有讥退之处也」。
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 其六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押质韵
欲绝子期弦,肯鼓齐门瑟。
谏官不足为,孰可浼少室。
然当展素蕴,佐主为召毕。
志在泽斯民,思与匹。
难作遁世翁,江梅有佳实。
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我爱仲文公,敦纯有古风。
科名擢乙选,制策肯宸衷。
作事能谋始,为人克有终。
养如(去声)气,成自仲尼镕。
致主忠诚恳,容人便腹空。
一朝淹骥足,百里试鸠功。
牛刃聊施割,囊锥已脱锋。
屯方雷雨动,泰末地天通。
聚散悲欢里,兴亡梦寐中。
势倾秦失鹿,奸殒鲧为熊。
不学东方朔,谁徵皇甫嵩
洛阳白傅江夏誉黄童
上国平诸域,舆情达四聪。
百司将布置,多士想登庸。
未识荆州面,徒思卫玠容。
中原期混一,天子访英雄。
嘉运人皆幸,亨时君又逢。
污俗风已变,明主德方隆。
施雨皇恩布,如流直谏从。
凯元咸戮力,各言忠。
我愧凡庸士,恩沾造化工。
兵氛箕尾没,剑气斗牛冲
西华将归马,南阳卧龙
孝廉为选举,仁义作帡幪。
历运千年合,衣冠万国同。
草仪独有子,行待泰山封。
送忠翁南归 元 · 王恽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二
元贞乙未春翰长忠翁年七十七致仕南归行有日平章侯同诸僚寀祖道于遂初亭馆予亦忝陪席次明日赋律诗廿四韵非敢以为诗庶几表吾皇元崇儒重道跨越前人府相眷怀始终尽礼张大续鹿庵之贶咏歌见杨尹之荣岂惟上国之光华永作翰林之故事其词曰
供帐都门宴,非缘岁例过左相城南别墅每岁春例一宴诸公)
时清连日胜,簪盍半銮坡
酒美凌金谷,歌酣掩艳娥。
盛于清洛禊(用裴晋公上已同刘白泛舟洛水此别筵何。
爱客终青顾,伤离赋绿波。
散花簪席帽,泥饮捲鹦螺。
人世真浮梗,年光易掷梭。
琐轩凉吹急,绮席落花多。
散粉沾裀绣,吹香入袖罗。
暂留春色住,莫恋去程蹉。
峻秩惭同列,醺容惨弗酡。
新亭收老泪,官舸送长河。
圣代吾儒重,词林宠数颇。
诺从丞相允,义见柏台番。
饯贤疏傅,衣冠似永和。
生还梁庾信,赆重鲁
盛事传千古,儒流耸四科。
丹青前日画,叹息路人歌。
有客孤吟悄,临风两鬓皤。
图南鹏运海,绕树鹊依柯。
早晚同长往,徜徉隐涧阿。
此怀从落寞,起舞且婆娑。
道在无南北(朝家立贤无方果才何间南冠北土),材非谩琢磨。
醉归扶路晚,里巷认鸣珂
姑苏丁氏一乐斋 元 · 范梈
 押歌韵
人生开口日几何,一日所得亦已多。
请君为我酌美酒,我当为君歌乐歌。
堂上仙翁紫锦袍,堂中硕人冠嵯峨。
瑶池日迟眩五色,椿树春生交万柯。
借问彩衣行者谁,丁家令绪如丝萝。
兄弟无故父母存,此语未必惭
况昔知君在朝列,赞教国胄悬玱珂。
当时权幸悉故旧,青紫可拾不肯阿。
扁舟一去江海远,事寔由己非由他。
他人束缚我掉手,此又一乐信所过。
要当高名日益升,使廉如华分如河。
归掩茅斋坐清杳,松竹交荫花成窠。
丈夫所就类如此,剑绝即与浮云摩。
聊题长歌送君去,出门咥笑临鸥波。
感兴二十一首 其七 元 · 叶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一
汉祖起丰沛,宽仁伐强嬴。
仗剑出大泽,卓然炎运兴。
述孔道,遗言炳如星。
虞舜窃父逝,天下鸿毛轻
太公陷鼎镬,岌岌逃馀生。
沐猴果何人,乃欲分杯羹。
吾贤重瞳子,独匪人中英。
哀故单良能先生 元 · 张仲深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南渡衣冠旧,传家具五经。
智圆车炙輠,机敏隼扬翎。
训奉母,趋随孔鲤庭。
索坟心独领,诗礼耳亲聆。
煆炼金镕冶,锋铓剑发硎。
行方交自寡,居陋辙长停。
骁勇惭雄信,编修慕士宁。
妙深杨陆奥,颖脱邵程扃。
秘密神尝授,禅玄识自灵。
嗟予新造进,讲贯旧曾听。
煦妪沾时雨,钧陶藉范型。
哲人宁久世,梁木仆深坰。
授受多贤弟,传承有宁馨。
百年馀手泽,千古想仪刑。
马鬣封寒玉,麟州陨德星。
见知当世少,我独寸心铭。